A. 請問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多少個獨立的小國家,分別位於現在中國的哪些地方
由於魯國孔子的編年史《春秋》一書而聞名天下。《春秋》記事從公元前722年開始,至公元前481年結束。歷史上通常將周平正東遷至公元前476年之間的歷史時期稱之為「春秋」時代,這段時間基本上和《春秋》一書記事所跨時間相同。(參見詞條「春秋」) 春秋列國形勢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西土為秦國所有。它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國家,成了西方強國。在今山西的晉國,山東的齊、魯,湖北的楚國,北京與河北北部的燕國,以及稍後於長江下游崛起的吳、越等國,都在吞並了周圍一些小國之後,強大起來,成了大國。於是,在歷史上展開了一幕幕大國爭霸的激烈場面。 首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內政,使國力強盛。又用管仲的謀略,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燕國打敗了北戎;聯合其它國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擾,「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國與魯、宋、鄭、陳、衛、許、曹諸國聯軍侵蔡伐楚,觀兵召陵,責問楚為何不向周王納貢。楚的國力也很強盛,連年攻鄭。但見齊桓公來勢兇猛,為保存實力,許和而罷。以後,齊桓公又多次大會諸侯,周王也派人參加會盟,加以犒勞。齊桓公成了中原霸主。 齊國稱霸中原時,楚國向東擴充勢力。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發生爭權斗爭,國力稍衰。楚又向北發展。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霸業,與楚較量,結果把性命都丟了。齊國稱霸時的盟國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家,這時都轉而成了楚的盟國。 正當楚國想稱霸中原之時,晉國勃興起來。晉文公回國後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也想爭當霸主。這時周襄王被王子帶勾結狄人趕跑,流落在外。晉文公以為是「取威定霸」的好機會,便約會諸侯,打垮王子帶,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幟。公元前632年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侯伯」(霸主)。 晉楚爭霸期間,齊秦兩國雄踞東西。春秋中葉以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了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了結束爭霸的「弭兵」。公元前579年,宋國約合晉楚訂了盟約: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來,互相救難,共同討伐不聽命的第三國。「弭兵」反映了兩個霸主之間的勾結與爭奪,也反映了一些小國想擺脫大國控制的願望。公元前575年晉楚於鄢陵大戰,楚大敗;公元前557年晉楚於湛阪大戰,楚又敗。這一期間,晉秦、晉齊之間也發生過大戰,晉獲勝。公元前546年,宋國再次約合晉楚「弭兵」,參加的還有其它十多個國家。會上商定:中小國家此後要對晉楚同樣納貢。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 當晉楚兩國爭霸中原時,長江下游崛起了吳、越這兩個國家。晉為了對付楚國,就聯合吳國。吳、楚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506年,吳國大舉伐楚,節節勝利,一直打到楚都。從此,楚的國力大大削弱。在晉國聯吳制楚時,楚國則聯越制吳,吳、越之間戰爭不斷。吳王闔閭在戰爭中戰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大敗越王勾踐,並率大軍北上,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做盟主。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積蓄力量,乘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機,發兵攻入吳都。夫差急忙回歸,向越求和。不久,越滅吳,勾踐也北上會諸侯於徐州,一時成了霸主。 春秋時期各國的兼並與斗爭,促進各國、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屬間的接觸與融合。經過這一時期的大動盪、大改組,幾百個小國逐漸歸並為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 [編輯本段]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春秋首霸--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於率領楚、鄭、陳等園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來,然後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盪盪殺奔宋國。最後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後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講仁義是他失敗的地方,但講信用而以仁義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過有名無實,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宏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於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扎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作為霸主,一本國經濟要發達,二實力(指軍事)強大。而且對於霸主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宋襄公無才無能,不是名副其實的霸主。對於秦穆公來說,他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外邦少數民族的首領,按理就排不上「五霸」之一。畢竟地處西方邊陲之地.......... [編輯本段]戰國時期由於各諸侯國連年發生戰爭而得名。通常將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統一中國之間的時間稱之為「戰國」時代。 參見詞條「戰國」。 [編輯本段]戰國七雄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 戰國七雄形勢圖楚國: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江陵區)秦國:都城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燕國:都城薊(今北京西南)韓國:都城鄭(今河南新鄭)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
B. 中國有幾個國家
中國只有一個國家,她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56個民族構成。她不同於前蘇聯的聯邦制國家,由很多個小國家構成。中國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多民族互相融合的和諧國家。
C. 中國的七個小國分別是什麼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D. 中國古代有多少小國
古魚國應該是古庾巔國,周武王姑父南宮適管理,也就是西周直隸諸侯國,糧油官庾巔的封國庾巔國(於滇國)史書上有著關於「於滇國」的文字記載,新疆的「於田縣」應該是最後的庾巔國所在地。
周朝小國:
溫國 己 子 -前650年 狄國
劉國 姬 河南省偃師縣緱氏鎮西南 周朝
榮國 姬 河南省鞏縣一帶 公
甘國 姬 公
樊國 姬 仲
尹國 姬 公
周國 姬 公
王叔國 姬 公
成國 姬 公
原國 姬 公
召國 姬 公
蘇國 姬 公
單國 姬 河南省濟源市東南 伯 周朝
詹國 姬 伯
鞏國 姬 河南省鞏義市孝義鎮西康店村 -前516年 晉國
毛國 姬 陝西省岐縣、扶風縣一帶 叔 -前516年 晉國
祝國 姬 山東省長清縣東北祝阿故城 -前768年 齊國
聶國 姜 山東省荏平縣西
紀國 姜 山東省壽光縣南 侯 -前690年 齊國
鄅國 妘 山東省臨沂縣、蒼山縣、沂南縣一帶 魯國
邾國(鄒國) 曹 山東省鄒縣 子 -前281年 楚國
莒國 己 山東省莒縣 子 -前481年 楚國
向國 姜 山東省莒縣西南 子 -前721年 莒國
極國 -前721年 魯國
邿國 妊 山東省濟寧縣東南 魯國
滕國 姬 山東省滕縣 侯 -前297年 宋國
薛國 任 山東省滕州市 侯 -前322年 田氏齊國
小邾國(郳國) 顏 山東省滕縣東 子 楚國
濫國 齊國
郯國 嬴 山東省郯城縣西南 子 楚國(一說是越國)
炎國 越國
鄟國 山東省郯城縣東北
郕國 姬 山東省汶上縣北 伯 -前408年 齊國(一說是楚國)
宿國 風 山東省東平縣西南 男
項國 -前643年 魯國
譚國 姒 山東省章丘縣西 子 -前684年 齊國
遂國 伊祁 山東省寧陽縣西北 -前681年 齊國
須句國 山東省東平縣西須句城
鄫國 姒 山東省棗庄市舊嶧縣東 子 -前567年 莒國
鄣國 姜 山東省平陰縣 公 -前664年 齊國
州國 姜 山東省安丘縣 公 杞國
淳於國 姜 山東省安丘縣東北部 公 杞國
郜國 姬 山東省成武縣東南 侯 宋國
茅國 山東省金鄉縣 邾國
焦國 姬
任國 山東省濟寧市 齊國
邳國 楚國
牟國 山東省萊蕪市
於余邱國 山東省臨沭縣
根牟國 姜 山東省莒縣 -前600年 魯國
逼陽國 妘 山東省棗庄市 子 -前563年 晉國
鄢國 河南鄢陵西北
蘇國 河南省焦作溫縣一帶
密國 姬 河南省新密市 鄭國
胡國 姬 河南郾城縣、舞陽縣一帶 -前763年 鄭國
焦國 姬 河南省陜縣西十里鋪一帶 西虢國
共國 姬 河南省輝縣市西北 衛國
凡國 姬 河南省輝縣西南 伯 -前716年 北方狄戎
鄢國 河南省鄢陵縣西北
葛國 嬴 河南省修武縣 宋國
於國 姬 今河南省沁陽市西北15公里 叔 鄭國
東虢國 姬 河南省滎陽市 -前767年 鄭國
杞國 姒 河南省杞縣 伯 -前445年 楚國
申國 姜 河南省南陽市 侯 -前668年 楚國
呂國 楚國
鄶國 河南省密縣東北 -前769年 鄭國
戴國 姬 河南省蘭考縣 公 -前713年 鄭國
鄎國 姬 河南省息縣 侯 -前680年 楚國
黃國 嬴 河南省潢川縣 -前648年 楚國
蓼國 河南省固始縣 -前622年 楚國
潘國 己 河南省溫縣 -前504年 吳國
光國
逼陽國 妘 子 吳國
上鄀國 湖北宜城東南
下鄀國 允 河南省內鄉縣 楚國
弦國 隗 子 -前655年 楚國
滑國 姬 河南省偃師縣 伯 -前627年 秦國
陽國
原國 姬 河南省濟源市 伯 -前635年 晉國
江國 嬴 河南省正陽縣 -前623年 楚國
邘國 河南省泌陽市北西萬鎮邘邰村
應國 河南省平頂山市西郊薛庄鄉原蚩陽鎮 楚國
蔣國 河南省淮濱縣 -前617年 楚國
邶國 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祭國 姬 河南省鄭州市東北祭城村 伯 -前769年 鄭國
沈國 姬 河南省汝南縣東南 子 -前506年 蔡國
麋國 楚國
過國
道國 姬 河南省確山縣 楚國
唐國 姬 河南省方城縣 侯 -前505年 楚國
樊國 姬 -前664年 周朝
胙國 河南省延津縣北
雍國 河南省焦作市西南朱村鄉府城村 晉國
西虢國 姬 山西省平陸縣 公 -前655年 晉國
北虢國 姬
南虢國 上陽
杜國
郇國 姬 伯 -春秋早、中期 晉國
虞國 姬 山西省平陸、夏縣一帶 公爵或者侯爵 -前655年 晉國
魏國 姬 山西省芮城縣 -前661年 晉國
賈國 姬 侯 -前678年 晉國
霍國 姬 山西省霍縣西南 -前661年 晉國
耿國 姬 -前661年 晉國
韓國 姬 山西省韓縣
楊國 侯
仇由國 晉國
倗國
梁國 嬴 伯 -前641年 秦國
芮國 姬 陝西省大荔縣 伯 -前640年 秦國
小虢國 -前687年 秦國
雍國
毛國 陜西岐山、扶風一帶 卿
上鄀國 湖北省宜城縣東南
軫國 偃 湖北省應城縣西 楚國
鄂國 楚國
隨國 姬 侯 楚國
曾國
夔國 -前634年 楚國
羅國 湖北省宜城縣 楚國
鄘國 湖北省竹山縣 楚國
鄧國 曼 湖北省襄樊市北 侯 -前678年 楚國
權國 子 湖北省當陽市東南 公 楚國
鄖國 湖北省安陸縣 子 楚國
胡國 子 -前496年 楚國
絞國 湖北省鄖縣西 楚國
賴國 姬 湖北省隨州市東北 子 -前538年 楚國
頓國 子 -前496年 楚國
析國
鄾國
廩國 楚國
六國 偃 安徽省六安市 -前622年 楚國
英國 -前646年 楚國
黃國 嬴 子 -前648年 楚國
鍾離國 安徽省沂河東岸 楚國
舒國 楚國
舒庸國 楚國
舒鳩國 楚國
舒蓼國 -前601年 楚國
舒龍國 楚國
舒龔國 楚國
舒鮑國 楚國
桐國 安徽省桐城縣 楚國
養國 -前528年 楚國
巢國 -前518年 楚國
徐國 嬴 侯 -前512年 吳國
宗國 楚國
蕭國 嬴 安徽省蕭縣西北 侯 -前579年 楚國
皖國 楚國
貳國 楚國
泉國
妢國
妣國
肥國 -前530年 晉國
鼓國 姬 -前527年 晉國
北燕國 姬 伯
邢國 河北省邢台市 -前635年 晉國
蜀國 四川省中部一帶 沒有臣服於中原王朝,所以沒有爵位。後代君主稱「帝」。 -前316年 秦國
巴國 四川省東部一帶 子 -前316年 秦國
都國 楚國
軫國 楚國
道國 子 楚國
房國 楚國
厲國 楚國
西黃國 楚國
柏國 楚國
谷國 楚國
邗國 江蘇省揚州市東南
鍾吾國 江蘇省宿豫縣 子 -前518年 吳國
萊國 山東省黃縣東南萊子城 -前567年 齊國
夷國 夷 山東省青島市
鮮虞國
義渠國 秦國
驪戎 晉國
燕京戎 山西汾水兩岸,靜樂縣到祁縣鄔縣
綿諸國
山戎
犬戎
西戎
戎蠻
白狄
赤狄
長狄
鄋暪國
翟國
西不羹國 楚國
戶戎國 楚國
陸渾戎 楚國
無終國
令支國 燕國
鮮虞國 晉國
孤竹國 子 遼零省朝陽市西南 -前660年 燕國、齊國
E. 中國附近的小國家都有那些
東面是朝鮮,韓國,日本. 北邊是蒙古,俄羅斯.沒有小國家. 西邊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南面是錫金,不丹,孟加拉國. 東南是寮國,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 西南是葉門,阿曼,阿富汗,伊朗,伊拉克. 再遠還有其他的小國,就不是臨近中國的了.
F. 中國附近的小國家有哪些
與中國陸地相鄰的有14個國家和1個地區。它們分別是:蒙古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聯邦、印度共和國、不丹王國、尼泊爾王國、自由查謨和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俄羅斯聯邦。 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它們分別是:大韓民國、日本國、菲律賓共和國、汶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G. 現在的時代中國有哪些小國家
現在的時代,我們中國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