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跤一共有多少種摔法
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並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對方的、徒手對抗的武術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散打的摔法有如下幾種 一、擊頭抱腿摔:在格鬥中,我首先左腳向前滑步,同時用左直拳虛晃,右直拳重擊對方臉部,對方受擊必上體後仰,露出下盤空當,我抓住時機,右腳向前上步至對方襠部,兩手從外向內回抱對方膝窩,同時上體前傾,右肩前頂,合力將對方摔倒。 二、直拳別腿摔 :在格鬥中,我首先以左直拳虛擊對方面部,緊接著再用右直拳重擊其下頜,同時右腳上步別住對方雙腳,右手順勢大小臂箍住對方頸部,上下用力,將對方摔倒在地。 三、拉臂過背摔 :在格鬥中,對方以右擺拳攻擊我頭部,我速左轉身並以雙手擋抓住其手腕,緊接著我向前方上右腳,身體向左轉90°的同時,將對方右臂置於我右肩上,然後兩手向前拉,臀部向後頂,全身發力,將其背起摔於體前。 四、插襠扛摔 :格鬥中,對方進左步並用右擺拳擊我頭部,我迅速用左臂由里向外向上格擋,並順勢展指抓住其腕,我速用右直拳擊對方面部,緊接著上右腳於對方兩腳中間,同時右手向前、向下插入對方襠下,接著左手抓其腕部向後拉,右臂抱其襠向上提,右肩扛其腹,上體抬起,將對方摔於身後。 五、擋抓擊腹摔 :格鬥中,對方上右步並用右直拳擊我面部,我速以左手擋抓其右臂,緊接著上右步於對方右腿後將其腿絆住,同時右手猛擊其腹部,將其摔倒。 六、擊頜撞胸摔 :格鬥中,對方上右腳,並用右勾拳擊我腹部,我速收腹,並用左前臂擋開其拳,緊接著以右直拳猛擊其下頜,其必後仰或格擋,我速上右腳於其右腳後將其腿攔住,同時,右手屈臂,橫肘擊打對方胸部,將其擊倒在地。
② 摔跤的方法里有3種最容易放倒人的跤法
你說的三種跤法略有一點出入,分別是腦切子,踢或者是攔踢,腿別子。
腦切子我找到了兩個視頻。
http://www.56.com/w11/play_album-aid-6273453_vid-MzQzNjkyNDQ.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0MzQ3NTg0.html
根據我的老師的說法,這種跤法適合於身材高大的人使用。
踢我沒有找到視頻,不過紀富禮的《中國跤》是中國跤法的經典作品,我在網上找到了圖片和說明。
http://www.qqgfw.com/KungfuArticleList2.aspx?KungfuArticleID=4269
別子有不同的方法。
這是抽腿別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0WPw4cpjlE/
還有過腿別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1-1k-kkW5E/
其實,還有大拿別子、跑別子等挺多的技術。
跤法和人的條件是有關系的,每個教練說的只能說是一部分,關鍵還是看你適合什麼,否則中國跤只要這三種技術就好了。我以前的老師就說中國跤摔人最狠的是手別子和腦切子,但是他教出來最好的學生,卻是以揣和入做為最重要的進攻手段,而他的師兄弟里,有以跪腿摔為主要手段的,也有以抱腿摔為主要手段的。關鍵是在不斷的訓練中,找出最合適的技術來。
③ 魚鉤有多少種啊。
以鉤體的部位來說,魚鉤可分柄頭、鉤柄、鉤背(底)、鉤端、鉤尖、鉤刺六個部分。
柄頭的作用是使縛的線不易滑出。有直扁頭、側扁頭、帶圈頭、帶刺頭等多種形狀,只要不太大或太小,一般不須講究。
鉤柄有長有短。長柄鉤適用於串蚯蚓、昆蟲等長形餌,短柄鉤適用於串麵筋、飯粒等小顆粒餌。
鉤背有圓背、平背、斜背、拱背等形狀。從力學上講,圓背鉤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背較差。如果鋼性好,拱背鉤上鉤後最易脫落。鉤背還有寬窄的不同。柄與端的距離就是背的寬度。太窄了,刺進魚嘴著肉小,魚容易掙脫;太寬了,所能承受的拉力相對減弱。理想的寬度,是根據整個鉤子的大小,(並考慮鉤條的粗細)使鉤端、鉤背、鉤柄三者基本上構成一個圓形。鉤子大了,圓形也大,寬度增大。魚上鉤後,鉤背起著主要的受力作用,鉤形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鉤背上,最值得研究。
鉤端的長短意味著進鉤後著肉的深淺。長了,著肉深,但不易進鉤;短了,易進鉤,也容易脫鉤。鉤端還有正直、內斜、外傾的不同。這三種鉤形以正直的最合理;內斜的不易脫鉤也不易進鉤;外傾的容易脫鉤。
鉤尖要求鋒利。但過於鋒利了一碰到水草什麼的很容易被鉤住,串蚯蚓也較困難,無錫鉤是較好的選擇。
倒刺要求清楚。過長了退鉤麻煩,過短了會失去倒刺的作用。
選擇魚鉤除了講究鉤形,還要注意鋼條的質量,太脆太軟都不好。買回一些鉤子,不妨拿幾只作破壞性試驗:用尖嘴鉗夾住鉤柄,鉤尖刺入木頭拉拉看。一拉就斷的鋼質太脆;一拉就直的鋼性太軟,都不能用。釣到過大魚、鉤到過草石,如果發現鉤子有些變形,就應棄之不用,切勿因小失大,後悔莫及。
④ 中國式摔跤共有多少招式
招式很多,俗話說大拌子三百六,小拌子賽牛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大類基本可分為:
踢、耙、拿、揣、入、別、切、勾
招式的使用要配合手法,隨著手法的改變,同一個招式又會產生出很多個小的招式。
⑤ 中國式摔跤!高手來!
俗話說穿上褡褳八把半手,指的是大領、小袖、直門、偏門、軟門、中心帶、小叉、後契、囊算半把手。
也有的分類為九把手,指的是大領、小袖、偏門(直門)、軟門、中心帶、偏帶、後帶、小叉、後契。
另外在使用跤絆當中頭也算一把手.這些是燕青八把手.
1:虛實變換,如切別,離腰別等。此種別子是利用自身身體,重心前後移動的虛實變換,把對方的重心點扥出來。
2:拌套拌(也叫真假結合),如揣別,搓窩別,,鉤子續別,麻花別子。此種別子的主要特點是先以使用其他拌子為假象,誘敵入套,為歲後別子的使用製造機會,所以又叫「假去變別」。其要點是,假使的拌子一定要真的奔著揣,搓,鉤,踢等動作去做。待對方有了反映,隨即變別。不能讓人看出是假使,若被識破再變別,就不好使了。
3:利用手法,把對方「拿背」(叫整,叫僵,叫緊或扥出重心來),如夾胳膊別子,勉手別子,撐手別子,雙抱胳膊別子等。以雙抱胳膊別子為例(左對右,頂架)對方偏門小袖抓握好把位。我搭扶對方,用底手從側扣在對方抓偏門之手,斜身壓管,把對方抓偏門和抓小袖之手一並鎖住。再用上手從對方兩肘臂下串過,抄攏扳住對方底手及大臂,控制住對方兩手臂。此時我伸腿使別,但不宜高掛,側身利用肩定胸壓來代替緊底手,摁上手,橫腿一扛,甩臉,把對方別倒在地。此招是把對方拿背以後使用別子的典型範例。
4:利用步法使用別子,如蓋步別子,背步別子,上步別子,撤步別子,上撤步別子和蹦步別子等。比如上撤步別子就是當直接上步使用別子距離不合適時,要撤步,調整好距離再繼續使別。這種別子就是提醒摔跤者,使用動作不要楞要硬來,條件不具備時可以變換招法,一錘子的買賣是不易行得通的。
5:防守反擊的別子,有過腿別子,抽腿背步別子,抽腿背步手別等,這是在對方給我使用拌子,我防守反擊時使用的別子。如:對方攥握好把位,使用搓窩的動作,我利用抽腿的方法逃出腿來,不落地,背步續腿使別。或者抽腿續手別,要領與抽腿續別相同(在實戰當中,抽腿續手別更為便當一些)過腿別子也是這個道理。此種防守反擊的別子,應注意一個要點,就是要在聽出對方真出勁時再逃腿使拌(別),使對方真出勁後,不容易再變化。這種別子,要求使用者腿功一定要嫻熟,聽勁一定要好,不早不晚恰到好處。早了人家不來,晚了人家使上動作了。
6:現紉手別子,包括現超底手的別子,現紉上手的別子等。現紉手的別子,就是在戰較量中沒有揪上底手或上手的情況下,現紉手(找手)使別子。這種別子隱蔽性強,可出奇不意,但難度很大。如現超底手別(左對右)雙方的底手在同側,我先搶到上手,不讓對方搶底手。如對方急於搶底手,行成「親手」時,我用底手手臂(呈螳螂爪)抄攏對方底手的手臂(其中有裹肘卷臂之意),順勢轉體,扔腿使別。而現紉上手的別子,則是先搶上底手,用上手封住對方另一隻手,再現紉上手。
7:見手別子和反方向別子,即蹦步別子和尖別,這是熊先生最拿手的別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蹦步別子。熊先生的蹦步別子是見手拌兒,碰面就有,哪都不揪,所以也叫「散著花」的別子,這是高難度的動作,要求幾個技術要領合一,在手,眼,身,法,步,五法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完成。此招別子迅捷,突然性,隱蔽性極強,往往使人促不及防。
蹦別的具體使法:對方相持,我丁八步,占據對方中線。對方出架,抱門,我用雙手,,從對方兩手的里環由上向下拍摁對方小臂,把對方叫緊,叫整。幾乎同時蹦步(蹦步是後腳催前腳,後腳搶占前腳的位置),前腿拌人,同時抄攏對方小臂(拉底手),卷對方脖頸(摁上手),撩腿,變臉,長腰(炸腰)綳腳面,轉腳尖,七個勁合一,產生巨大的杠桿力,把對方高高彈起,美不勝收。這種別子,能夠小個摔大個。熊先生48歲時,,曾摔過當時北京跤壇幾乎沒人能贏得了的徐茂用的就是這手「蹦別」,連贏兩下。
熊先生在說這手玩藝時反復強調,兩手的這一拍摁特別重要,既要有冷脆勁兒(冷脆勁有驚嚇之作用),又有沉粘勁(沉粘勁能問動重心)。光有冷脆勁容易滑脫;單有沉粘勁,比較慢,只有兩勁合一,才能將對方叫緊,叫整(瞬時失控)。在使蹦別之前,眼神要含蓄,在兩手拍摁的剎那,兩眼一亮,心裡好象要把對方吃了一樣(發狠)。熊先生的蹦別,可以說是手到,步到,身到,心到,神到,拌子到,達到了心神合一的境界。被使上這下別子的人,腦子往往「嗡」地一下,一片空白,倒地都不知是怎麼倒的。
熊先生的別子還有藉手別,繞手別,引手別和尖別,都有精妙之處。別自的方法很多,不管有多少種,只是使法不同,但有一總的原則,也就是別子的要訣---「橫」,就是把對方拿橫了。在這種情況下,對方為調整平衡,極易產生負重腿,剎那間處於僵滯狀態,我則順勢借勁使拌,摔倒對方。這個原則非常重要,用熊先生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摔跤就是摔的一個「橫」字。
使好別子,必須要練好基本功,最住要的是把底腿練磁實,一條腿起碼能把一百多斤的人馱起來,自己還能站得住。此外還要練別子空(徒手動作),別抽棉花球,約(YAO)地稱等。熊先生說功夫時有一句順口溜:「輕(空)找勁,慢約重,最好的練法拿人碰」。通過空(輕)功夫練法勁,用腿別重地稱(一種器械)練支撐勁(腿部力量)。熊先生有一種練別子的好方法,----「別抽小磚頭」。這種方法是在牆上畫一個園,面向牆,離牆五六尺遠,地上放好幾塊小磚頭,一背步成背向牆,同時用腳掌靠腳尖部位別彈小磚頭,把磚頭彈打在圈內,左右都練。此種方法既練了腿上及身上的冷脆勁,有練了腳上的准確性,輕巧,易練,安全,又練了感覺。「拿人碰」,就是兩個人對練。開始時一個人先不怎麼使勁,給另一個人喂著使別子,逐步加上點勁,隨著別子越練月熟,雙方就越來越加勁,一方千方百計「堵」使別子的人,使別子的人就千方百計「破堵」使別子,這樣一來循序漸進,找火侯,最後練到隨心所欲,運用自如。熊德山先生不但別子使得好,其他拌子也同樣出色,尤其他的「燕青八把手」精妙之極。這八把手又叫「慣跤八法」,即搶手法,封手法,登手法,撕手法,挒手法,藉手法,繞手法,引手法,形成了一整套跤法體系。熊先生的別子是好玩藝兒,他的跤法是好東西,是給我們後學者的一筆珍貴的遺產。
⑥ 中國跤的起源和歷史
中國式摔跤
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古代稱為角力、角抵、相撲、爭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動。據《禮記·月令》記載,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駕車三者列為軍事訓練項目。到了漢代,摔跤還作為表演項目演出。晉代,多在元宵節舉行摔跤比賽。唐代多在春秋兩季舉行比賽,也作為宮廷娛樂的項目。五代時期,摔跤技術強調輕 便敏 捷 ,名手輩出 ,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講摔跤的書——調露子的《角力記》。宋代還出現了女子摔跤。民間有摔跤組織角抵社。這一時期的摔跤比賽分三個回合。比賽中間不許抓住裩兒和拽起袴兒,但可以拽直拳,使腳剪,拳打腳踢都行,這與日本的相撲從場地、儀式到規則都基本上近似 。比賽結束 , 獲勝者可得銀碗等獎品 。清代設有善撲營,專門訓練清朝貴族青年摔跤,他們常為王公貴族表演 ,或與蒙古族、回族摔跤手比賽,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練員都是終身職業。華北等地民間摔跤叫私跤。摔跤者穿特製的短上衣(叫褡褳),系腰帶,穿長褲,衣、帶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許抓褲子,不許擊打,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三點著地(兩腳加一手一膝著地)為失敗,三跤兩勝,沒有時間限制。練習或比賽由有技術權威的年長者主持,充當教練和裁判。民國時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為職業。當時的武術組織中央國術館和精武體育會也有摔跤科目,曾舉行過幾次全國性比賽。1936年,還進行過女子摔跤比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發展。1953年,中國式摔跤被列入國家體育運動競賽項目,並舉行了全國比賽。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頒布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制》,1957年頒布了《中國式摔跤規則》。中國式摔跤運動員按體重分為10個級別。每場比賽分3局,每局凈摔3分鍾,兩局之間休息 1 分鍾。比賽在平坦柔軟結實的8米×8米的墊子上進行。運動員身穿柔軟結實的短上衣,系腰帶,穿長褲,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帶,但不許抓褲子。中國式摔跤只許站著摔,摔倒後就停止,然後重新開始比賽。按照把對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別判得三分、兩分、一分。如使對方騰空後,迅速地背部著地,而自己仍然站著可得三分;僅使對方軀干著地,而未使對方身體騰空,雖然自己還站著,只能得兩分;把對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著地得一分;把對方摔倒了,自己也跟著倒下得一分;兩人同時倒地軀干在上者得一分;如兩人同時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後,則判互不得分。比賽時,不許使用傷害對方的動作,不許用拳打,不許用肘、膝或頭頂撞對方,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不許壓迫對方的咽喉,不許接觸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 ;腳可以 踢 、彈對方的腳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過高,更不能用腳蹬、踹對方。經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別、挑、纏、揣、踢、擰、摟、彈、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閃、勾腳、里刀勾等。
規則與知識
中國式摔跤根據使用動作的質量和倒地的情況得分標准有4種,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3分: 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有一騰空的過程,並使其軀千或頭著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勢。如被摔倒的運動員倒地後不鬆手,把對方拉倒,仍可判勝者得3分。2分: (一)將對方摔倒使之軀千著地,但無騰空過程,自己保持站立。 (二)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有一騰空過程,使之軀千或頭著地,自己雖然站立,但用手撐在對方身體上。(三)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並使其軀干著地,自己上體仍保持平衡,即對方倒地後,自己手不扶地,上體未趴 在對方身上。 1分: (一)將對方摔成手、肘、膝著地。(二)將對方摔倒,自己也隨著倒地。 (三)雙方同時倒地,軀干在上者。 (四)一方受到警告,判對方得1分。 (五)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 雙方倒地後,分不出先後和上下,則判互不得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2-03 12:49 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
第一章 通識
第一條:競賽性質
一:個人競賽:以個人在所屬級別內競賽所得的成績,確定個人名次。
二:團體競賽:以每個團體所有被錄取名次的運動員的成績總和確定團體名次。
第二條:競賽制度
一:單敗淘汰賽
二:雙敗淘汰賽
三:循環制
第三條:年齡組別及體重級別
一、年齡組別:根據運動員的年齡分為青年組和成年組。
1、青年組:15周歲~18周歲。
2、成年組:19周歲以上。
3、青年組運動員一般不允許參加成年組競賽,但具有一定訓練水平的經教練申請和主辦單位同意,也可參加成年組比賽。
二、體重級別
1、青年組:
(1)不超過46KG級別
(2)46~49KG級別
(3)49~52KG級別
(4)52~56KG級別
(5)56~61KG級別
(6)61~66KG級別
(7)66~72KG級別
(8)72~80KG級別
(9)80~90KG級別
(10)90KG以上級
2、成年組:
(1)不超過48KG級別
(2)48~52KG級別
(3)52~57KG級別
(4)57~62KG級別
(5)62~68KG級別
(6)68~74KG級別
(7)74~82KG級別
(8)82~90KG級別
(9)90~100KG級別
(10)100KG以上級
3、女子組:
(1)不超過44KG級別
(2) 44~47KG級別
(3) 47~50KG級別
(4) 50~54KG級別
(5) 54~58KG級別
(6) 58~63KG級別
(7) 63~68KG級別
(8) 68~74KG級別
(9) 74~82KG級別
(10) 82KG以上級
第四條:稱量體重和抽簽
一、運動員比賽前1天進行稱量體重,稱量時間在1小時內完成。
二、由裁判長一人,裁判員數人,記錄員和醫生組成稱量體重組,另聘請教練代表監督進行。
三、運動員稱量體重時,男子應穿短褲或赤身,女子應穿短褲和T恤衫。如運動員體重低於或超過原屬級別,並在規定時間內不能達到原屬級別,則按全部棄權論處。
四、運動員可在規定時間內依次重復稱量體重。
五、運動員稱量體重後,由本人抽簽,根據抽簽結果進行編排。
第五條:比賽場數
運動員在一天內的競賽場數原則上不超過四場,如有特殊情況可賽五場,但場與場之間至少休息15分鍾。
第六條:競賽通則
一、比賽禮節:
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後,雙方運動員應站在比賽開始線互相抱拳致意,並對場上裁判和觀眾抱拳致意,如不執行該條規定將受到警告處罰。
二、比賽局數和時間:
1、 每場比賽三局,每局兩分鍾,局間休息30秒。
2、 比賽中,一切暫停時間均應扣除(如:場上裁判的叫停,宣告運動員得分、判罰及受傷處理等情況)。
3、 比賽進行中,因特殊情況有場上裁判員發令中止比賽時,雙方的比分和已用時間均予保留,以便比賽繼續進行。
三、比賽中的信號
1、 每局比賽均由場上裁判員發令開始。
2、 每局比賽結束均由記時員鳴哨或鳴鑼示意。
3、 比賽進行中,場上裁判員發出停止口令後,雙方運動員應立即停止比賽。
四、比賽服裝
1、 運動員必須穿規定顏色及標準的比賽服裝,相同顏色的運動褲及軟底高腰鞋。
2、 運動員上場之前,必須穿好跤衣,紮好腰帶(腰帶由腹前繞到背後,再繞回腹前打扁結,松緊要適度,以手能插入為標准),以免妨礙比賽。
3、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必須經場上裁判員指令,才能整理服裝。
五、比賽中的規定
1、 每局比賽結束時,運動員應到指定地點休息,不得擅自離場。全場比賽結束後雙方運動員站在比賽開始線,待場上裁判宣布比賽結果,雙方運動員相互抱拳致意,並同場上裁判員及場下觀眾抱拳致意後,方可離場。
2、每局比賽中間休息時,本方教練員、助手、醫生(不超過兩人)可以向運動員進行指導或放鬆,但在比賽中不得進行上述活動。
3、比賽進行中,教練員或助手不得干涉裁判員工作,如有異議,可向仲裁委員會以書面形式提出,裁判員不受理任何異議。
4、每局比賽中如運動員比分相差5分,則判得分多者勝一局。
第二章 裁判方法
第七條:得分標准
比賽進行中,除兩腳外的身體其他任何部位先著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後,根據倒地的情況,判對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一、得2分
1、將對手摔倒至頭、軀干著地(肩、背、胸腹、體側),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時將對手摔倒,使之軀干著地,自己保持穩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數)不成功,雖然膝部著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將對手摔倒至軀干著地後因對手未鬆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二、得1分
1、將對手摔倒,僅使其手、肘、膝、臀部著地者。
2、將對手摔倒,自己也隨之倒地者。
3、雙方同時著地,軀干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對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對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三、互不得分
雙方運動員同時倒地,或者雙方同時出界,或不分先後、上下時,互不得分。
第八條:進攻有效與無效
一、在比賽區域內使用動作將對方摔倒在保護區,判進攻有效。
二、在比賽區域內將對方摔倒後,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進攻有效;對方倒地與進攻方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將對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失分。
三、兩名運動員有一隻腳踏入保護區,裁判員及時叫停,判出界者失分,雙方運動員回到場中央重新開始,進攻者在比賽區,對方在保護區被摔倒,判進攻有效。
四、踩著對手的腳或松開對手的腳後立即進攻,判進攻無效。
五、抓住對手的褲子使用動作,判進攻無效。
六、場上裁判叫停後仍然進攻,判進攻無效。
七、將對手摔倒與記時員鳴哨或鳴鑼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摔倒尚未著地(至空中)記時員鳴哨或鳴鑼之後倒地,判進攻無效。
第九條:犯規
一、侵人犯規
1、使用反關節動作有意傷害對手者。
2、以手、肘、膝、頭撞擊對方或抓對方生殖器官者。
3、用腳尖踢對手或用腳蹬踹對手者。
4、用腳踢、彈對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壓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對手頭發者。
6、雙手摟抱對手頭、頸者。
7、已將對手摔倒、還故意壓砸對方者。
8、將對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將對方頭朝下垂直下摔,有意傷害對手者。
註:輕微撞擊對手,或抬腳稍高輕踢、彈對方而無惡意傷害者,場上裁判應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規。
二、技術犯規
1、場上裁判發出開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後,仍然進攻者。
2、比賽進行中,作為教練員、助手干擾比賽或進入場地者。
3、比賽進行中,自行停止比賽者。
4、比賽中故意抓對手褲子者。
5、將小袖和直門連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蘆)者。
6、比賽中佩帶飾物或堅硬護具者。
7、比賽進行中,跤衣帶、跤靴帶松開者。
第十條:消極
運動員在比賽中不積極主動進攻,有意拖延比賽時間為消極,以下為消極比賽具體表現:
一、比賽進行中,一直不讓對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對手,故意後退無進攻意圖者。
二、比賽進行中,不主動抓握,被對手抓握後又多次逃脫,逃脫後不積極抓握進攻仍有意逃避者。
三、比賽進行中,雙手抓住對手,但不使用動作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四、比賽進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對方而不主動進攻者。
五、比賽進行中,用頭頂住對方,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六、比賽進行中,僅使用假進攻動作而無真正進攻意圖者。
第十一條:罰則
一、 比賽前三分鍾,三次點名未到,或點名報到後未經請假擅自離場,不能按時上場比賽者,按全部棄權處理。
二、 凡犯有第九條第一款「侵人犯規」之一者,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勸告、警告或取消該場比賽資格處理。
三、 凡犯有第九條第二款「技術犯規」之一者,裁判員應及時給予勸告。若勸告、警告無效,則出示紅牌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並上報處理意見。
四、 雙方運動員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規,如對犯規者有利時,應立即停止比賽,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對犯規者不利時,則不停止比賽,等該進攻動作結束後再叫停,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犯規者將對手摔倒則不得分,如犯規者被對手摔倒,則判對手得分)
五、 因一方運動員犯規使對手受傷,而不能繼續參加比賽,裁判員可根據情節輕重,取消犯規者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的資格,並判受傷者獲得該場比賽勝利。
六、 兩單位運動員為擠掉其他運動員或其他比賽隊伍名次,有計劃地進行非競爭性比賽,應取消一方或雙方運動員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資格。
七、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採取消極態度逃避比賽時,場上裁判員可中止比賽,對消極運動員(一方或雙方)進行教育、勸告,經對教育、勸告無效者給予警告處理。
八、 運動員消極比賽累計達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後,進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給予勸告。
九、 比賽中如一方運動員受到一次警告,則判對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則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並取消被罰者的技術分。
⑦ 串鉤的使用
串鉤,也叫葡萄鉤,是以其形狀取名,它是使用海竿和拉砣的一種拴鉤方式。它最大的優點是鉤子拴成一串,投入水後,分上中下三層,有的鉤子落在水底,有的則接近水底,這對釣底層魚來說,非常有利。
串鉤的拴鉤方法,在靜水中垂釣時,其腦線長度一般以5厘米左右為宜,如果太長,可能與主線纏繞,其靈敏度可能降低。如果說在流水中垂釣,則腦線應加長到20-30厘米。鉤與鉤之間的間隔以兩面三刀鉤互不搭掛為宜。每串以三鉤最為方便,如鉤多,上餌時十分麻煩,效果亦不明顯。
串鉤一般都用鉤前死墜,墜子在前,鉤在墜後,最值得注意的是:靠近墜子的第一隻鉤,究競離墜毀子多遠才合適?太近遇上厚層軟泥,在墜毀子沉入泥層後,也可能將第一隻鉤子帶入泥中;在硬底水域中垂釣,如第一隻鉤子距墜子較遠,則可能會出現所有的鉤子都不著底的情況,這對釣底層魚來說,也是不利的,一般來說,第一隻鉤距墜子15厘米左右為宜,這對軟硬水底均可適用。可以從魚咬鉤的情況來判斷水底的狀況,如每次都有是魚咬最上面的鉤,說明下面的鉤已埋入泥層中,或被水底其他雜物覆蓋。有經驗的釣手可以從收線時的輕重判斷出水底是否有泥層。如遇到軟底深層,又不上魚時,應迅速採取對策,或改變釣位,或加長墜子的距離。
串鉤的鉤子是否接觸水底,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拋投遠,釣線長、釣線與水底的夾角小,鉤子就可能全部沉入水底。如果是岸高,海竿又支在岸邊的最高處,再加上投得不太遠。就可能使鉤子都不能接觸到不底,這對釣底層魚來說,當然不利,所以海竿使用串鉤垂釣時,對釣什麼魚,拋投遠近、岸邊距水面的高低、支竿
的角等等情況,要進行綜合判斷,作出切合實際的選擇。
在串鉤墜子前面留出一個線圈,垂釣時再將副組鉤用大餌料團卡在這個線圈上,作為打窩子用。當然也可以釣魚。效果也不錯。
使用串鉤釣到大魚,用抄網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讓魚鉤掛住抄網,造成魚進不了網狀況。
、
如果說是在水庫等亂石較多的地方垂釣,為防止被亂石夾俠住,可採用舍棄墜的辦法:在串鉤的末端,加一用較細的線拴住墜子,如果墜子被夾住,就使勁向上拉釣線,將拴墜的細線扯斷,舍掉墜子保住鉤和線,這是一種棄墜保鉤的作法。
⑧ 中國跤的勾子與柔道內股的區別
名字上有區別,都是一個技術動作。你要說技術上的區別那就很大了。
⑨ 手竿串鉤的使用方法 主要有四種方法
1、釣底浮,即垂直方向使用串鉤。最下鉤離底,所有鉤均懸於水中,主釣底層和離底60厘米以內的魚。
2、釣半浮,即釣水的中層,既對偏深一點也偏淺一點,視魚情而定。
3、釣浮,即釣上層魚在水下20——80厘米處。
4、釣平水,即從水平方向釣水表20厘米左右的魚。、在串鉤最末端裝鉤子的地方裝:一個小一點的浮標,全線兩個浮標把一組串鉤抬了起來,平鋪於水面,就變成平水釣了。
使用這種釣法時,關鍵是要把串鉤部分的線甩開成一直線,如果不直要運用於竿將其拉直。但若碰上逆風時就有些麻煩,故只能釣順風或側風。
⑩ 怎麼使用粘鉤呢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購買的物件越來越多,繁雜的東西無處放置,粘鉤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個小小的粘鉤便可以為我們節省較大的空間,因此,粘鉤成了很多人選擇的生活必備的「小夥伴」。木質板,瓷磚,金屬板等。使用方法:檫干物體表面的油脂及水分,然後用打火機將鉤子後面的膠烤熔,對准物體表面用力壓,五分鍾後可以掛物品了。 另外產品包裝里還帶有兩粒備用膠,如果您想把鉤子換地方,先用小刀貼著鉤子背面切開,再用打火機把預備的膠粒熔化在鉤子背面,粘到你想粘的任何位置。使用時不要在水容易濺到的地方粘貼,這樣會降低粘鉤的粘度。不要掛超過粘鉤的承受重量之外的產品。有油漬灰塵煩的地方一定要清理干凈再使用。要選擇一款質量好的粘鉤。
各大型超市有賣幾種吸盤粘鉤可供選擇:無痕粘鉤,這種是有專利技術的,比較好辨認。靠物理杠桿作用加強排出空氣的,選購是仔細看一下說明應該也能找到。靠旋轉加壓蓋排除空氣的。粘鉤,靠膠來粘貼的。其中,前三種均為可重復使用的,因此價格會稍貴,第四種為一次性的,會影響牆面美觀。在安裝時,可先用清水將牆面擦乾凈(牆面最好為瓷磚或鏡面,光潔度越高越好),待其徹底干透後,再進行安裝。用干凈的軟布將粘著的面擦乾凈,必須充分乾燥。揭開隔離紙時不要用手觸粘膠面。粘結時要用力壓緊。使用時注意粘著面有油,污,蠟時請用酒精或有機溶劑擦凈後再粘結。安裝部位表面如果不清潔,不幹燥會降低粘鉤的牢固。粘鉤使用時應垂直掛物,避免側拉劇烈晃盪。掛物重量請不要超過重量限制。安裝後24小時內請不要掛物。冬季粘著時,請先用取暖器把接觸面略微加熱。有水滴,水易濺到,電爐,火爐等場所請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