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疫情中國倒閉了多少企業

疫情中國倒閉了多少企業

發布時間:2022-10-17 04:32:33

㈠ 疫情期間破產企業有哪些

企業破產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當負債達到或超過所佔有的全部資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不抵債的企業行為。
應答時間:2021-10-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㈡ 2022年倒閉了多少企業

2022年上半年有46萬家企業宣布倒閉,310萬家個體戶注銷。2022年二季度據全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16至24歲的年輕人的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經濟在調整過程中,是的部分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轉移,這些人在等待轉業而產生的短暫失業現象。

2022年企業背景

當倒閉潮來襲的時候,首先倒閉的肯定是抗風險能力比較薄弱的這些個體戶,那些供應鏈相對完整的強關系的,這樣的連鎖店鋪,他可以縮減自己的規模,所以他們目前還可以撐一段時間,人就是流量,貨就是產品,場就是提供一個可以成交的地方,可以下單的地方。

比如說線下的實體店鋪,線上的電商平台,線上的社群,自媒體短視頻平台,有人有流量就意味著可以提高成交率,但是現在街上的人很少,大家匆匆忙忙該上班的他去上班,真正逛街的人很少,除非是有需求的人,其次就是小年輕談情說愛看個電影。

㈢ 因疫情原因申請破產的企業有哪些

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的實在是不好過啊。從最開始,我們全都被關在屋子裡,不到外面去消費,開店的都關門了,所以好多人都失業了,好多企業都破產了。

這日子,太難了。

最開始,我還以為只是那種小公司個體戶才宣布倒閉,沒想到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承受不住壓力也宣布破產了。

實在是實在是……太難了呀!

不僅是中國,就連國外好多知名企業都是如此。

我們說說,那些大企業,有好多破產了吧。

在食品餐飲業也是如此,每年過年就是餐飲業最發達的時候,而今年就不是如此了。

其他很多行業也是如此。

難!難!難!

㈣ 2022年倒閉了多少企業

2022年上半年,企業過得很艱難。

有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之前,共有46萬家公司倒閉。不僅是傳統企業和渠道下滑,從去年雙十一到今年618,有50萬的線上賣家黯然離場,線上同樣面臨下滑頹勢。

據央行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居民儲蓄意願不斷增強,反之,消費意願降低,「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正成為人之常態。大批消費者在吃穿住行上比過去更「摳門兒」了。這樣的消費降級,對食品飲料行業和餐飲行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在今年3月發布的2021年年報中就已經寫道,「我們感受到消費者把手中的錢袋子握得更緊。」年報顯示,2021年奈雪「每筆訂單平均銷售價值」從2020年的43元下降到了41.6元,同比下降3.2%。

此外,被譽為「年度新品風向標、十萬客商大比武」的春季糖酒會,遭遇了延期、延期、再延期,多次打亂了廠商的市場節奏和參會安排。

整體來看,食品行業算是在整體經濟大環境下滑中影響較小的產業,但從業者在今年也發現,隨著消費力下行,消費者對於中低端產品的需求在增加,更加追求性價比,對那些中高端的創新產品興趣度在逐步下降。與消費者捂緊錢袋子相對應的是,大眾品各板塊的指數較年初均呈現下跌狀態。調味品、乳品、肉製品、啤酒、軟飲料較年初分別下降 21.65%、11.54%、11.67%、15.77%、21.92%。

㈤ 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地產企業減少8家,這個數據說明了什麼

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出爐了,地產企業減少8家,這個數據說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不是很好,這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情況。能夠進入前500強的企業,他們最低的收入達到了446.25億元,入圍門檻比2021年高53.89億元。這件事情也說明大部分企業都是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企業經營發展方面恢復的比較好,和2021年相比,收入增長了很多。

綜上所述,房地產產業受到的沖擊力最大,2022年只有48家企業入圍,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確實不太樂觀,其他的企業都在努力往前趕,這些企業卻出現了掉鏈子的行為,最好要搞清楚問題的源頭,吃一塹長一智。

㈥ 疫情期間造成了哪些企業嚴重損失瀕臨破產

2020年真的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年初開始武漢爆出新冠肺炎,然後又發展到全國多地。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武漢封城,全國人民響應國家的號召不聚集,不外出,一起打贏這場攻堅戰。現在我們勝利了,在國外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下,我們成功的復工復產,學生又重新走進校園。
但是因為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停工停產,很多行業都受到嚴重的損失,餐飲業,娛樂業,影視業,旅遊業,教育行業,無一行業不受到波及。有些企業已經宣布破產,餐飲業是這次疫情波及的重災區,損失達到了千億以上,二十三年知名餐企業深圳醉翁亭宣布停止營業,濟南桃源酒店分店關閉,女星陳妍希開的餐廳也宣布閉店,上海莫爾頓海鮮牛排坊發出停業通知。旅遊業受到的沖擊也相當的大,目前還沒有復甦,尤其是國外游在國外疫情如此嚴峻,國外游重啟日期還有點遙遠。旅行簽證龍頭百程旅行網2月29日發布內部關閉清算通知宣告倒閉。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 9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帶動新型消費的措施,促進經濟恢復性增長。

㈦ 2022年中國破產率

百分之40。
有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國內已有46萬家私企倒閉,2022這一年可以說是疫情以來最難的一年,社會問題本質都是經濟問題,疫情肆虐下,經濟凋敝,大批的中小企業倒閉,失業人數飆升,2022年4月份,我國失業率統計為百分之6點1。
2022年以來,中國經濟已有疲軟之勢,疫情對企業帶來重大沖擊,建築業和房地產企業壓力巨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壓力也不可小覬,金融市場與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貨幣的貶值和資金的外逃,有市場人士甚至認為,嚴重的情況下可能產生金融危機,並且有經濟危機的壓力。

㈧ 2021年,46萬家企業倒閉,310萬家個體戶注銷,2022年何去何從

經過多年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進入了全盛階段,在國家形勢最好的階段,各行業的利潤也迎來了高峰,但天有不測風雲,去年我國的很多企業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不少企業的運營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支離破碎,光是去年就有46萬家企業倒閉,310萬家個體戶注銷。

企業

企業倒閉

企業想要有長遠發展首先就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並且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對市場進行合理的判斷,而去年整體市場形勢並不樂觀,疫情的肆虐使得各大企業的利潤率持續走低,在訂單數量減少的同時,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狀況就變得岌岌可危。很多年輕人曾夢想著自主創業創造一番成就,可去年的較為糟糕的形式讓他們的創業之路屢遭波折,剛剛成立不久的公司可能由於底蘊地不深,很快就遭到了時代的清理,眼看著自己付出的心血即將付之東流,很多年輕創業者因此焦慮起來。

企業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不是因為一系列因素導致,國家是非常希望有新鮮產業進入市場為市場帶來生機的,可是 社會 環境的不景氣使得這得這些企業的發展收到了阻礙。有數據顯示自20年疫情爆發之後有310萬家個體戶注銷,去年更是有46萬家企業倒閉,倒閉的企業包括房地產企業,互聯網企業,教育企業等等。

個體戶倒閉

倒閉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這些企業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業,與一些大型企業相比,資金問題是這些企業倒閉的重要原因,這些中小型企業在面臨風險時的應變能力不如大型企業,一旦資金鏈中斷很難繼續生存。

個體戶

年輕人創業

選擇創業的年輕人一般來說都比較有思想,他們認為能夠獲得財富的出路就是創業,與幫別人打工相比,創業更能激發人的鬥志,讓人能夠為了自身的目標而努力,而打工想要獲得財富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與打工相比創業的風險更高。知名企業家王健林先生就曾說過想要獲得財富必然是有很大的風險,所謂富貴險中求,如果不甘願冒險那麼是很難獲得財富。這樣看來創業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把握住恰當的時機,還要有著一定的人脈,並且需要具備長足的眼光,市場風雲莫測,誰也摸不清楚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也就要求創業人能提前做好預判。

王健林

2022年何去何從

不少一心想要創業的人心生疑問表示2022年應該何去何從呢?前幾年企業發展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於有新冠疫情的影響,另外通貨膨脹的影響持續存在導致各大企業的成本增加利潤減小,再加上國家方面對於某些行業的打壓,最後就是一些企業資金出現虧空的情況,在2022年企業要是想能夠有好的發展,求穩是前提,該如何穩扎穩打就應該順應市場的潮流即使進行調整,最重要的是不可與國家的政策相違背,同時需要盡可能控制企業成本,作為剛創業的人來說不要投入大量資金,需要提前做好預判,一旦投資過大很可能會出現打水漂的情況,總之22年對於企業和個體戶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

㈨ 一個月疫情怎麼會擊垮那麼多公司

除了玩的比較激進的,大量的小微企業並不是撐一個月撐不住,而是基於對可預見的未來做出的判斷。小微企業本身這兩年就艱難的很,疫情的影響恐怕是要持續3個月以上。

信心比黃金重要,無望比黃金更可怕。與其熬不如暫時放棄。

實際上,即便沒有疫情發生,2020年也會有大量小微企業關門的。

從經濟規律講,優勝劣汰是不可抗拒的。

另外,萬民創業帶來的勞動力成本扯淡式上漲,這次恐也是一個調整機會。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一些企業就哇哇叫了,最先叫的是西貝。餐飲業。本來就指望春節期間發一筆橫財,結果,全部訂單撤銷,全部員工放假,老闆開始賣原材料,因為年前存貨太多了……

我家不遠處的一家星級酒店,平時四個鼻孔朝上,目無塵下,吃個飯1500元起訂桌,少了不伺候,現在在公眾號發消息說,開始送外賣……

面臨倒閉的還有健身房,每年開春是健身房的黃金時光,過年吃得暴肥暴肥的,要進去減肉啊,穿春裝啊,現在,我只能弱弱地問,你們還好嗎?

還有旅行社。不用說了,疫情過後,不知道有多少家會永遠關門。

還有賓館,景區,等等等等,所有以旅居為主的產業,全部寒准入骨,痛徹心肺。

國外也不倖免。這些天我常常想國外那些人聲鼎沸的景區,澳大利亞,日本,泰國,韓國,歐洲……各大機場,放眼望去,全是華人啊,只能再弱弱地問一句:你們還好嗎?

心疼。真的心疼。我本人就是這些產業的貢獻者之一,可以說每一個都是。

現在這些貢獻者都在家宅著囤糧,這些產業能不垮嗎?

據我了解,就是每天正常營業營收,一些產業也是勉強為之的,睜開眼就是N多的飢荒,賺的錢是房東的,是員工的,是客戶的,最後剩下幾個是自己的?現在不但不賺錢,房東和員工的錢還不能少,他能不垮台嗎?

跟你說句不好聽的,我聽到好多大醫院的醫生都喊,下個月要發不出工資了,每天虧幾十萬啊!

天知道他們平時是多麼牛逼,人山人海的排著隊給他們送錢,還沒有一個講價的。

覆巢之下,別指望自己家那個蛋還有不破。這 社會 ,這世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個問題問得好,反應了當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據來自餐飲、酒水、乳業、養殖、珠寶、醫療、家居等行業的企業反饋。從反映的情況來看:如果沒有生意,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比較嚴峻的局面,竊以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如果還不明白,到家集團創始人陳小華給大家演示了一道數學題,比較形象直觀,告訴你疫情沖擊之下為什麼一些企業會撐不過三個月。

記錄身邊真實的朋友。疫情最後持續不止一個月,主要是讓部分創業者在每天的焦慮下市失去耐心。

堅持到實在無法堅持

堅持2年的創業,也有10來位員工。業務主要是給台灣的企業供貨。春節過後,台灣人回去過年的一律不能來上海,原先已經簽訂的合同執行遙遙無期。意向合作也參插了許多變數。

疫情,哪怕自己有賣房子的決心,也沒法再堅持。而且賬單和貸款依舊如故。

還有一位朋友85位員工,廣告公司。做線下執行。平時成本控製得非常好,現金流還算充裕。不過根據他的感覺上半年應該不會有太多生意。線下的活動基本停滯狀態,客戶也只能一直等等。2月份開始實行每月只發基本工資。不過算一筆賬,每月支出也超過30萬。廣告公司租的寫字樓比較好,也是一筆支出。就算後續復工,業務影響也巨大。

他們一位總監告訴我,或許他們也要自己找找出路,這種情況下公司可能堅持不了多久。

還有一位是有生意,但是沒員工。因為年前接的一些合同,節後事實,但員工都被隔離在外地,不讓回來。自己一個人沒日沒夜在辦公室工作。

工資也只發基本工資,或許後面一些業務由於交貨不及時,也會丟失,但是公司還是能活下去。

利潤估計危險了。

朋友圈裡都是小企業主在賣東西的,有賣檸檬的,年前進貨20頓,現在客戶不要了。要低價處理,還有賣生活用品的。

小微企業的信心需要重新塑造

盈利渠道單一的小微企業,或許疫情風險是巨大的。

《總體戰》這本書對戰爭有一句定義:「戰爭以一方失去戰斗意志為結束。」

現金流,業務等,對於創業者都有辦法解決,只要意志還在,可以滿場跑,到處去找資源,帶動團隊的每個人,還能處理那些繁瑣的小事。

一旦創始人的心理能量下降,就開始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場面,很想發力,但就是發不動力量,他們需要時間來儲備自己的能量。

疫情還未結束,真心祝願為GDP貢獻點滴的企業、公司、個體戶等能夠挺住。迎接接下來的一波發展的熱潮。

相信在中國,大部分企業都是有負債的。雖然很多企業表面光鮮,難不難只有自己知道。賬上有錢,不一定真的有錢。

為什麼一個月疫情會擊垮那麼多公司?因為疫情對於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家企業的正常運營,需要經營住所吧?

企業有經營場所,就要付出相應的租賃費、物業費等費用,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這些都是剛性支出,不得不付。

雖然疫情爆發以來,比如王健林,減免了萬達廣場商戶一個月的租金,免收一個月租金,意味著少收入三四十億,但著實為他贏得了好的口碑。

但是全國有幾個王健林?全國大部分實體,好的房東會給適當降低租賃、物業費用,但是相信大部分房東一分錢也不讓。

有個朋友開了一家餐館,疫情期間需要閉門不能營業,本身自有資金捉襟見肘,想讓房東給點優惠,房東就說了一句話: 給你減免租金,我吃什麼 ?

疫情期間大部分實體經濟的老闆被要求閉門謝客,沒有收入來源不說,還要承擔高額的房屋租賃費用。

人工薪資支出壓力大

企業停工,人員工資得發吧,員工的社保也得繳納吧。誰也沒想到,疫情來襲,大部分企業停業停工,員工精簡的企業還好,對於在職員工較多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本身賬面資金僅夠維持公司運轉以及人員開支,企業收入來源斷了,耗盡公司運轉資金之後,人員開支也會是壓到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疫情爆發節點

疫情的全面爆發是在春節假期期間,本來這應該是一個生產銷售的旺季。

大部分實體企業在春節前准備下了充足的原材料,也積壓了大部分資金。准備節後大幹一場,怎奈疫情一來,庫存反而成了累贅,沒法營業,沒法生產,商品滯銷,其他費用還得照常開支,企業遲遲無法復工,壓力山大。

企業負債

開篇也說了,大部分企業本身都是有一定負債的,有欠銀行的,有欠上下游企業的,原本企業的生存依賴於銀行貸款以及其他的負債騰挪出來的流動資金。

疫情來了,企業停工,雖然收入來源斷了,但是該還的賬還是要還的。

財務支出成本居高不小,停工停產,極易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走向破產清算。

北京的K歌之王夜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還未開工,就已走向全體裁員、破產清算的窘境。

總體來看,疫情的爆發確實打了大部分企業一個措手不及。企業延遲開工,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資金鏈斷裂,優秀的企業都在苦苦支撐,更不要說眾多處於艱難創業期的小微企業了。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對企業也是一塊試金石,堅持下去了未來可能一馬平川,堅持不住,就可能倒下了。

對公司來說,一個月沒有收入,但是房租還要付,人工成本還要付,貸款還要還,現金流肯定會出現緊張。對於大企業來說,還算過得去。對於小企業來說,可能就是很大的困難了。

有個高校對中小企業現金流進行了一個調研。34%的中小企業,現金流沒辦法撐過一個月。85%的企業沒有辦法撐過三個月。

對於大企業來說,有抵押物,有信譽擔保
都可以貸到款。

但對於小企來說,貸款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更多的可能是靠老闆去借錢或者用一些更高利息的民間貸款。

這次國家撥付的請的專項貸款,小米美團輕松申請幾億,而那些中小企業只能望錢興嘆。

如果中小企業主沒有辦法借到錢,或者貸到款那麼他們可能很難熬過這個冬天的。

另外,國家的降息也作用不到他們身上。雖然利息降低了,但是他們根本就貸不到款。降低利息也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降息降准還可能會造成人工成本上漲,租金上漲。這些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就更大了。

希望國家可以出台更多的措施,能夠有效的幫扶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中流砥柱。如果過多的中小企業撐不住了,就業會出現問題,經濟增長也會出現問題。

願疫情早日結束,大家早就開始掙錢。

財務上有個名詞叫做:「現金為王」,一家企業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利潤,而是其現金流,如果單單看利潤,京東前幾年就是一個爛企業,因為一直在虧損,但是一看京東的現金流,你就知道它的價值在那裡。為什麼短短一個月的疫情就會擊垮不少公司呢?迫使這些公司降薪減效甚至直接申請破產倒閉。這一切都歸根於企業缺少現金流入,資金鏈出現斷裂(恆大為什麼要搞75折促銷,就是為了回籠現金流,當然恆大其實還沒緊張到這個程度,帶有一定的套路)。

我們以恆大集團為例 :截止2019年6月,恆大集團合並報表總資產17629億元,總負債14008億元,凈資產為3621億元。也就說如果不考慮品牌價值不考慮其他因素,現在把恆大變現,恆大還有3621億元,在怎麼的與破產也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恆大的3621億元它並非都是現金,它可能是投入在建工程,投入固定資產,投入了廣告,企業銀行賬戶上可能就一千億元的現金。

假設恆大集團每個月的固定支出為800億元(貸款利息、工資、水電、廣告、物業、辦公成本等等),在以往企業一直在營,每個月都有資金回籠,假設平均每個月可回籠1000億元以上,那麼對於恆大而言,固定的800億支出根本不是問題。但是現在受疫情影響,所有營銷中心關閉,旗下的酒店生意也受到影響,每月的資金回籠可能變為了一百億,與固定的800億元支出,還有700個億的差額,第一個月還可以用原來銀行賬戶上的資金支撐,但是第二個月賬戶里的資金就不夠了,這時候就沒有錢還銀行或者還供應商的欠款了,而你一旦逾期欠款,被爆出來之後,所有的銀行和供應商擔心回收不會來資金,就會一擁而上,紛紛要求你還款,結果肯定是一下子沒辦法拿出來這么多錢的(當年的樂視就是這樣),因為借來的錢都投在各地的房地產中,而房子還沒賣出去,沒有資金回籠,最終就會被擠兌掛掉。

故而,單單看凈資產,看利潤,可能一家企業還很良好,但是由於沒有經營性現金流入或者經營性現金流入不足以覆蓋企業的每個月的固定支出,且差額較大的,就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現象,這就是為什麼財務上很忌諱一家企業瘋狂擴張,特別是盲目的負債擴張,如果一切順風順水,確實可能獲得大步的跨越發展,但一旦遇到困難,短時間內經營性現金流入減少,那麼企業可能就會灰飛煙滅了。所以說現金為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總結

現實中很多企業確實是效益很好,經營也很不錯,只不過其賬面上並沒有留太多的資金,往年的利潤或分配掉或者再投資了,如果按照正常經營發展,企業的每個月的貨款回籠加上賬戶里原來留存的金額,足以應對一切,但是沒想到一個疫情,使得企業一下子失去收入來源,而銀行的貸款以及員工的工資、企業的房租,它可不一定都會延期,所以在還款日拿不出錢時,即使企業原來的效益再好,也不得不面臨破產的困境。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企業撐不住1個月。

目前我從事的貨代行業所接觸的行業有外貿公司/報關行/拖車行/包包工廠/傢具工廠,傢具商店等……

也找他們其中一些供應商聊過,說是資金運營有點緊張,但是還是能勉強可以熬過去……

沒有提問者說的這樣,那麼多公司倒閉……

不過

生活中確實也有倒閉的,可能只是我沒有遇到吧,至於疫情來了待業一個月公司就倒閉了,想必應該也是公司是才創立不久的,沒有遇過此類危機,風險來了措手不及/資金運行跟不上,應該是缺泛了把控風險的能力。很多公司表面你看著運行正常,其實都是環環相扣,一邊進賬一邊出賬,資金鏈跟得太近。以至於疫情來了,防不勝防,從而導致這幾年剛創立的公司倒閉!

因為19年已經不行了,大家貸款太容易競爭太激烈,那麼大家都在維持,一年下來不剩啥,現在一個月純付出沒得到,周轉不過來了,只能倒閉。我有個公建,之前的租客也是經營不善,不幹了,我繼續開店,我是員工,我的房子這次瘟疫,我可以在家躺著,同行不行啊,即使沒多少人也開門,工人工資,房租,再就是別人關門,他們得搶點客戶,但是這些錢,都是刀口舔血啊,誰特么想冒險?但是沒辦法。

本來年前干勁滿滿 2020想大展拳腳

但是正月十五左右的時候就慌了 我賣童裝 國家號召不讓出門 孩子不出門穿秋衣秋褲對付就行了 根本穿不到漂亮衣服 很多人不上班沒有收入 壓縮消費 我們銷貨無門

物流不通 春款到不了我們這里 即使可以開門營業我們也沒有貨賣 進貨無門

一進一出暫時都是死路 怎麼做 2月最後一天 我跟兩個營業員說有好機會先去干著好歹有點收入 我們這里不上班就可以不發工資的 但是仍然覺得房租和工資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3月1號我反復考慮 童裝店不開了 疫情真正過去要5 6月份了 7 8月份是每年淡季 9月份以後行情才會好

真的 我作為一個小老闆都感覺一切結束的太突然了 不用說員工了

唯一感覺虧欠的是兩個店員大姐 在這場疫情中丟了工作 我也剩了5 6萬的庫存等待消化 實非我所願

㈩ 三家「國字型大小」航空公司總計巨虧370億,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3月30日,三家“國字型大小”航空公司包括國航、南航和東航,公布了2020年的財務報表,三家總計虧損370億元,此消息一出,直接戴上了年度虧損王的帽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冠疫情的影響,航空運輸量下滑嚴重,飛機停飛、裁員、破產重組等問題讓全球航空業的虧損已經成為行業普遍情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一盤航空業受到的沖擊和影響,以及接下來的發展。

一、航空企業虧損蔓延全球。

國航虧損144.1億元,南航虧損108.42億元,東航虧損118億元,三家總計虧損370億元。這種虧損不單單在國內,在國外的情況更加嚴重。2020年全球航空業裁員超過35萬人,倒閉公司接近50家,總虧損高達7700億元。這些公司裡面虧損最大的公司為美國波音公司,該公司在2020年虧損高達118.73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766億元,波音已經考慮出手商用飛機的總部大樓來勉力維持公司運營。

這次疫情對全球航空業的影響非常巨大,面對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唯有提升自身實力,做好積極防控,才有可能將危機變成機遇。

閱讀全文

與疫情中國倒閉了多少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0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4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5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7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5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0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6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