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歷史上哪些朝代曾以道教為國教
首先道教從來沒有單獨做過中國的國教出現過,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末年,其標志是五斗米和太平道的出現,南北朝時期經過陸修靜,陶弘景,葛洪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逐漸成為了與佛教並列的國教之一。但在唐宋時期,道教的發展相當繁榮昌盛。特別是唐朝時期,唐太宗想找出一個德高望重的祖先作為吹噓自己家族的資本,所以冊封老子(李耳)為道教教主並封他為太上老君,並向天下正式確立以道教為國教,尊奉道教,位居佛教之前。
⑵ 道學剛開始興盛時什麼朝代
中國歷史上自漢代佛教傳入華夏大地,在佛教尚未取得中華民族絕大多數民眾信仰的時候,魏晉隋唐,道教都曾有著很高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地位,在中國文化發展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自道教逐漸的成熟以來,道教普遍的避世修煉崇尚神仙的行為是道教崇尚自由平等觀的具體表現,道教的自由觀表現在自然方面是渴望達到天人合一,比如他們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積極養生,而非聽天由命。道教的平等觀在政治上則希望構築一個「老死不相往來」的小農經濟的鄉民農死不相往來」的小農經濟的鄉民農家社會,創造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剝削,沒有人壓迫人,賦予每個人都公平與自由的生存環境。道教的自由平等觀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不能被輕易的抹煞忘卻。 1258年,在元大都的「道理」和「佛法」的辯論中,道教因理論的氣乏不敵外來的佛教,當眾輸給了佛教,這充分說明,道教在人才素質上已經不敵佛教,一個宗教的興盛從本質上說其實就是人才的較量,無法像佛教那樣集攏各種傑出的人才,道教走向衰落是不傑出的人才,道教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拋開自元、明、清以來大多數的歷代皇帝和上層官僚的有意的萷向佛教之外,道教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如在道教道理、教義、哲理、齋醮儀式等方面的發展停滯,幾乎沒有創新發展,這也是道教沒落的重要原因。 究其道教衰敗的根本原因,道教傳統的教義與實踐中精華與糟荓並存,正理與謬誤並重,相互矛盾,形成悖論。道教中的神仙學說,有關長生不老的外丹道術,說,有關長生不老的外丹道術,以《周易》為核心的占卜算卦的推算理論,以及有關陽宅陰宅、擇風水、變命相、避邪、在後來社會發展的現實中很難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在這方面,道教遠不如佛教,更趕不上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歷史上,有著傑出歷史貢獻的唐太宗,明朝嘉靖皇帝和大清雍正皇帝,都是喪命於大量服用道教煉丹術所練就的「金丹」,在公元649年唐太宗?世之後,繼位的唐高宗立即趕道士出宮廷(這與明世宗和雍正過世後,繼位的明唐高宗立即趕道士出宮廷(這與明世宗和雍正過世後,繼位的明穆宗和窮隆皇帝立即將道士逐出宮外,何其相似),653年,大唐就頒布法令嚴禁道士等為他人治病,以後歷代均有類似的規定。到清朝的道光年間,道教基本上已經被徹底的趕出清廷,與政治完全隔絕。所以說道教在近代的逐漸走向衰落是歷朝歷代一些原因而導致的最終結果。
⑶ 道教是在哪個朝代開始形成的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在東漢後期黃老道形成實體。
⑷ 道教始於哪個朝代 道教興盛時期產生於哪個朝代
道教不是道家,是中國本土宗教
道教的創立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原始道教階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為代表,東漢末年在蜀中鶴鳴山,張陵倡導五斗米道,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二。道教上升為理論化階段:以東晉道士葛洪,北朝嵩山道士寇謙之,南朝齊梁間茅山道士陶宏景為代表。三。道教形成兩大派系階段:金元以來至今全國道教形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全真道主要創派人為王重陽。正一道是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
⑸ 在清朝時期,那些來到我國的傳教士,到底帶來了什麼
清朝時期來了很多的外國傳教士,這些人有給中國人帶來了新的知識和先進的技術,但是他們也將中國的富足信息傳回了海外,最後引來了西方侵略者。
最大的體現便是在醫療上面,中國自古醫療講究就是在病情微弱之時便將疾病消滅,但是等到疾病非常嚴重的時候,中醫的成效就很慢了,但是西醫在這方面可以做到立見成效,對於當時落後的清朝人來說,西方的醫療很能幫助大清的子民,並且改善他們的衛生觀念。可是當時也有很多傳教士其實就是西方的間諜,他們在大清的土地上活得清朝的信息,然後回到國家之後再將這些信息告訴國民,刺激了他們侵略中國的野心,清朝晚期,中國便是淪為西方列強侵略的目標。
⑹ 道教興起於什麼朝代
道教興起於東漢時期。
佛教初來中土時有意和道家(道教)保持一致,而最早依傍道術而流行。佛教主要吸收道家義理與道教方術,而後在北魏僧人曇鸞亦曾從道教真人陶弘景學習「長生術」,唐代佛教禪宗思想的確立,也受到當時皇室推崇道教——老莊思想盛行的社會背景的影響。
南北朝時外來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在北朝表現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運動,在南朝只是《夷夏論》、《三破論》等義理爭辯。同時佛道之間也相互交流,借鑒對方的教義理論。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相關如下:
三大基本源頭
道教有三大基本源頭: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黃老道家。
鬼神巫術崇拜。
上古時代,人們將日月星辰、河海山嶽和祖宗先賢視為神靈而加以祭祀,祈禱膜拜。黃帝時期有了對於天帝的祭祀,其內容有「封禪告天」、「郊祀上帝」、「接萬靈於明廷」等。這種由來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時形成了一個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靈系統和敬天法祖的信仰傳統。
道教不僅承襲了這種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將這個神靈系統納入神仙體系。與鬼神崇拜密切聯系的巫術信仰也由來已久,古人認為,卜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凶;巫覡能夠溝通鬼神,轉告神旨;巫術可以為人們祈福鑲災、醫治疾病。上古巫術直接被戰國神仙方士承襲。
神仙方術信仰。
戰國時期,北方燕齊和南方荊楚等地出現了宣傳長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形成了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亦稱方仙道)。方仙道宣揚長生成仙信仰,把黃帝和老子作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為神仙祖師;提出了尋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葯的主張,並實踐祠灶祭神、行氣辟穀、導引吐納等修煉方術;尤其是倡導煉丹術,把服食丹葯作為成仙途徑。
荊楚地區的《莊子》和《楚辭》等對神靈仙境的屢見不鮮的描述,給神仙方士很大的啟迪和思考;燕齊地區流傳著海上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的傳說,驅動著帝王和方士前往尋訪。方仙信仰和方技術數被道教繼承,方士逐漸演化為道士。
⑺ 中國道教起源於那個朝代
關於道教的起源,有人認為是五斗米道創始人——老祖天師張陵,也有人說不是。由客觀、全面的角度來說,這里應該是一個比較權威的答案!
以下摘自中國道教首部全景式歷史傳記——《創道記》之《前言:與中國歷史血肉相連的文化國粹》一文,原文發布於網路閱讀網頁鏈接
道教發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方仙道(從事天文、醫學、神仙、占卜、相術、堪輿等方術、方技,並宣傳服食、祭祀可以長生成仙的原始宗教群體。)」,是一個以三清祖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神,奉老子《道德經》為最高經典,以化生萬物本原的「道」為最高信仰,以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為主要修行宗旨的宗教。
作為多神崇拜的宗教,道教尊奉的神仙是將「道」之信仰加以人格化的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宮、觀、道院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古代的時候,道教徒主要通過服食外丹仙葯,並在內丹修煉中通過煉氣與導引,再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達到功德圓滿、飛升成仙的目標。
和世界其他宗教一樣,在道教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曾分化為眾多支派,每個教派都有創派祖師、歷代宗師和高道大德。在共同尊崇三洞尊神,尊奉三十六部真經的背景下,各派在教規、教制和修煉方術上則各有側重。但現在主要分為「正一道(也稱正一教或正一派)」和「全真道(也稱全真教或全真派)」兩大派別,在中國本土合共擁有住觀道士近3萬餘人,散居正一派道士約6萬多人;登記備案的道教活動場所3萬多座。其中道教宮觀約9000座,登記開放的宮觀2000餘座(據2011年南嶽國際道教論壇介紹。)。
而由於歷史和宗教傳統的原因,散居於全國各地鄉村城鎮的「正一派火居道士」就人數更多。
正一道與全真道的主要區別是:正一道開宗於老祖天師張陵(公元34年2月22日~156年9月9日。字輔漢,漢國沛郡、今江蘇豐縣人。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創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並以其創立道教而尊為「張道陵」。),以符籙齋醮為主,奉《老子》為最高崇信。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該派道士可以結婚生子,居家修行,民間俗稱「火居道士」。他們與全真道道士的顯著外形區別就是帽子,是方的,名叫九梁巾。而全真道開宗於王重陽(公元1112~1170年。咸陽、今陝西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自稱「害風」。開創全真道,主張「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尊為「北五祖」之一。)祖師,倡導三教合一,以內丹修煉為主,要求入住宮觀,出家修行。他們的帽子是圓的,名叫混元巾。
作為聚合中國歷代各地不同文化、思想之大成的宗教,道教是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逐漸衍化形成為今天的形式。因此,道教並非是一人、一時、一地所創所生,其久遠的歷史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黃帝時期,而逐漸形成於周秦兩漢。但作為一個宗教團體的誕生,各派均將老祖天師張陵創立「五斗米道」這個道教歷史上第一個有組織教團視為開始,距今已有1800餘年歷史。
⑻ 中國的道教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道教這個名稱起源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起源於古代的「神」道,另一個是起源於老子的《道德經》。
老子的道論以及思想,又要追溯到莊子,畢竟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道教與道家絕對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們提前了解過便知道,道家所講的道學並不是宗教,也不是一個教派,更不主張去成為教派。
到了公元2世紀,有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奉老子為教祖,所以才創建了道教。道教主要是崇敬天,地,水神。但還有風,山,這些信徒大部分都是窮人,農民,藉此來安慰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