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一共有多少家央企呢分別都是哪些企業
共95家,分別是:
1.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80.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81.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82.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83.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84.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5.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6.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7.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88.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89.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90.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91.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92.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93.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94. 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95.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B. 中國總共有多少家企業
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大概在800萬家左右。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在商品經濟范疇內,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其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依照中國法律規定,公司是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企業的所有屬性。
因此,凡公司均為企業,但企業未必都是公司。公司只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態。
企業,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如工廠、礦山、鐵路、公司等。
在2007年3月1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第一條則有這樣的描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
從上面的解釋和法條可以看出:首先企業是一種社會組織(也即部門,但是"部門"這個單詞有著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顯得有些過時);其次企業從事經濟活動,也就是能夠給社會提供服務或產品;最後企業是以取得收入為目的,即以營利為目的。
公司,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一種工商業組織,經營產品的生產、商品的流轉或某些建設事業等。
在2005年10月27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第二條則有這樣的描述:"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可見,通常使用"公司"這個單詞時,其含義是較為廣泛,很多時候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也被稱為公司,但是在法律條文中,公司僅僅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若按照公司的法律意義,如下定義可能更合適一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從事生產或服務性業務的社會組織。
事業與企業: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企和私企。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C. 中國500強企業排名(2022最新名單)
2022年的中國500強企業排名榜由於2022年度還沒有結束,所以還排名榜統計,但是2021年中國500強企業排名出來了,具體如下(部分名單):
1、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3、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4、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5、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10、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1、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2、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13、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14、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15、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7、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8、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19、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20、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1、恆力集團有限公司
22、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23、中國華潤有限公司
24、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25、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6、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27、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8、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9、蘇寧控股集團
30、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31、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180家企業落榜:
2022年1月1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1胡潤中國500強》,列出了中國500強非國有企業,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榜單顯示,中國500強上榜門檻提高39%,創歷史新高。
34家企業價值漲了一倍以上,3家企業價值漲了上千億美金,以位元組跳動為首,其次是寧德時代和美團。位元組跳動價值增長至去年3倍,排名上升五位至第四;寧德時代首次進入前十,價值增長至去年2.5倍,排名上升六位至第五。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2022年中國企業500強發布:180家企業落榜,包括好未來、恆大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2021中國企業500強
D. 國內的唱片公司有哪幾個
1、SONY/上海新索音樂/上海聲像出版社 新索音樂是SONY音樂在大陸的子公司,目前雖然產品包裝上標明出版發行為上海聲像出版社(因為大陸政策問題),但是產品的發行銷售均由新索自己負責。其產品均在SONY自己的生產線上壓制印刷,質量有保證。 代理藝人:王菲、蔡依林、王力宏、莫文蔚、張信哲、周渝民、言承旭、游鴻明、黃湘怡、黃義達、周傑倫(現在合約出現問題)、可米小子等等以及SONY的海外藝人 產品價格:簡裝25元左右,精裝60-80不等
2 EMI/步升/東方紅 EMI是世界第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歷史也已經超過百年。2003年EMI與合作達十年之久的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合約到期,又由於02年東南亞高層大變動,進而與2000才成立的步升音樂文化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合約,從而上海步升成了EMI在中國內地的子公司,其旗下歌手如胡彥彬、許巍、黑棒、郭凌霞等也順利成為EMI內地藝人,04年又簽下了花兒樂隊。由於步升音樂在2000年到2003年曾經代理發行環球唱片(UNIVERSAL)的華語唱片,並且也為環球打開了內地市場,因此環球高層過檔到EMI後繼續與其合作。EMI/步升的華語產品大多數為簡裝(因此飽受爭議),外文唱片相對好一些,且價格適中。其碟片壓制算優良,音質有保證。 代理藝人:EMI (劉若英、江美琪、戴佩妮、林嘉欣、張宇、陶喆、黃立行、NO NAME、B.A.D、TENSION、戴愛玲、魔術代、洛克班……)HIM華研(SHE、張智成、阿桑、動力火車、JS)香港金牌(楊千嬅、鄭中基、梁漢文、古巨基、方力申、COOKIES、鄧健泓……)以及BLUE等EMI海外藝人產品價格:華語簡裝20左右,華語精裝45左右、外文及雙CD30左右 東方紅影音文化公司2004年開始代理發行EMI旗下藝人的影像產品。
3、廣東美卡音像有限公司 這是目前國內音像界的老牌發行公司之一,也是發行量最大的幾家公司之一。其產品在歌迷心目中具有較高的評價。目前美卡隸屬TCL文化,其產品目前也都在TCL的光碟廠壓制,碟片質量一般。但是由於美卡在歌迷心中樹立了較好的形象,並且敢於發掘新人,因此銷量有保證。美卡是目前內地唯一一家與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均有過合作的發行公司,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目前美卡手中的版權不斷減少,目前和英皇娛樂、艾回唱片、環球唱片以及太和麥田等公司還有合約在手。 代理藝人:EMERGY、TWINS、容祖兒、謝霆鋒、羅志祥、5566、許慧欣、王心凌、信樂團、朴樹、房祖明 、2R…… 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25-80 不等,外文碟價格相對便宜
4、白天鵝文化企業**唱片 所謂「**」是白天鵝和中凱各取一字,表示兩家合作。白天鵝是老牌唱片公司之一,從2003年開始再次崛起,並於電視劇發行界的老大中凱文化進行合作,從美卡手中搶到了華納香港和台灣的代理權,並且目前代理正東以及環球部分唱片。但是**的碟質量不好,印刷很差代理藝人:關心妍、孫燕姿、FIR、陳慧琳、李克勤、張學友、郭品超、張惠妹……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50左右
5、上海音像公司 成立於1981年的上海音像公司是內地最早的唱片發行公司之一,以其產品的質量優良和品位出名。上海音像自成立以來與多家海外公司有著密切合作,比如滾石、華納、EMI、BMG、環球、JVC等,同時也與國內公司有著良好合作。目前,上海音像主要代理環球旗下的福茂唱片以及環球的部分華語和外文唱片。最新引進了陳潔儀收山之作《東彎土星》。代理藝人:范瑋琪、張韶涵、陳潔儀、竇唯、羅南……產品價格:大部分產品20元左右,精裝及外文產品60左右
6、中國唱片上海公司 是目前國內集發行製作等於一身的最大的發行公司,解放前是百代唱片公司,因此有著與EMI十年的合作經歷,但是由於目前市場競爭激烈,中唱上海目前只與艾回有著日文唱片的代理合約。但是其產品無論包裝還是質量都堪稱優良,因此也是許多歌迷感到可惜的原因所在。代理藝人:濱崎步、安室奈美惠、瀧&翼(瀧澤秀明和今井翼)、陳志朋、何炅……產品價格:簡裝15左右,精裝及日文60左右
7、上海聲像出版社 上面提到目前上海聲像主要與SONY合作,負責出版發行,但是上海聲像卻是國內運作最好的單位之一,早期與滾石合作成立滾石聲像,但是由於政策問題,滾石不得不把業務分給其他公司,後來由於SONY合作,直到新索成立。並且,至今未衰的寒流最早就是上海聲像帶起的,他們最早引進了H.O.T。目前,上海聲像除了SONY外,還與環球以及一些韓國公司有合作協議。代理藝人:RAIN、丁菲飛……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60左右
8、北京京文唱片公司 剛剛過完十周年生日的京文是目前國內運作最好的民營唱片企業,除了與五大唱片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之外,旗下的嚎叫等搖滾廠牌也很有名氣,出版了大量的國內原創音樂,目前除了堅持原創之外,還代理環球的古典廠牌DECCA、並且與EMI簽訂了七年的古典唱片合約,其膽識不得不令人敬佩!代理藝人:韓紅、陳明、柯以敏、伍佰、雪村、張敬軒、龍寬九段、李雲迪、朗朗……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古典唱片較貴!
9、上海滾石發展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2年的上海滾石是台灣著名本土音樂公司滾石的內地子公司,目前主要負責滾石唱片的內地業務,其產品包裝質量都還可以,價格也適中。 代理藝人:梁靜茹、五月天、周華健、黃品源、任賢齊、張震岳、辛曉琪、杜德偉、黃品冠、王光良、阿牛、朴志胤、酷龍……
10、北京金典嘉暉音像公司 早期叫中外合作廣東彩翎音像發行有限公司,後「彩翎事件」後遷至北京改名為金旋律音像中心,後又改名金典音像中心。金典也是內地的老牌發行公司,寶麗金的內地業務包括2000年之前的環球大部分業務都由金典打理,可以說「金典」本身也創出了品牌,但是由於和美卡走不同的路線,結果2000年步升音樂成立後從各家有環球版權的公司手中搶走了這筆大買賣,而金典也失去了大的生意。目前金典主要*降價產品維生,自己也推出了新人劉仲儀,並且與國內曾經發掘花兒的新蜂合作,偶爾也引進一些環球的產品。 這里要說明的是關於金典早期的包裝問題,可能許多年輕歌迷不喜歡金典的原因大部分是由於它的CD歌詞只有一張紙或者兩張的拉頁,其實這樣的包裝與金典關系不大,因為這是當初寶麗金公司為了與內地的盜版相區別,可以將歌詞本中的內頁去掉,並且封面也換了,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引進版,但是由於98年之前金典的碟都是在香港壓片,可以說質量是非常好的,因此金典最初推出的那批首版特價產品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包括王菲、陳慧琳、陳慧嫻等歌手的早期專輯,而且不少碟是銀圈版(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碟都是膠圈版,只有新索的是銀圈)。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金典特價大部分是國內再版的了,無論是音質和印刷都比不上首版了。 產品價格:特價產品大部分10元左右。
11、上海星漢音像製作有限公司 上海星漢成立時間也很短,公司負責人胡戰英以前是上海聲像出版社的社長,工作人員也不少是以前聲像的舊將,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星漢成立的這幾年發展似乎並不是太順利,產品數量不多,並且大部分都是韓國唱片,市場可謂有限,要想擴大規模還得繼續努力!代理藝人:韓國SM公司藝人、謝雨欣……產品價格:華語20左右,韓語及歐美60左右
12、星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崛起於2002年的星文唱片公司也可謂來勢洶洶,成立之初就開始大肆的搶版權,目前星文除了和國內的正大國際等製作公司有合作之外,還與環球、海蝶等海外公司有合作,最近星文發行了一套百張的DSD系列唱片,包括一些寶麗金時期的歌手合輯,給歌迷一次享受高品質的機會。但是星文的包裝在經歷了開始的大氣之後也距大家的希望越來越遠。代理藝人:林俊傑、阿杜、沙寶亮、愛戴、BOA……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45左右
13、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 早期叫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總公司,也是國內一家資歷較老的唱片發行公司。但是由於地緣限制,一直沒有較大的發展。早期金蜂與滾石合作,引進了滾石電影音樂系列,包括《黃飛鴻之獅王爭霸》、《青蛇》、《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紅玫瑰與白玫瑰》、《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新不了情》、《玻璃樽》……,並且承擔了了無印良品和莫文蔚的專輯發行業務,2002年湖南金蜂代理了BMG的發行業務一年,引進了包括周傑倫《八度空間》在內的一系列唱片,但是從2003年開始,美卡重新搶得BMG業務(現已約滿),再加上上海滾石的出現,金蜂的唱片事業出現了低潮,目前以引進電視劇等為主,最近也推出了自己的歌手張勇等的唱片,但是效果不明顯。另外,張國榮2000年的專輯《大熱》也是金蜂引進的。還有市面上現在還能找到那些滾石電影原聲帶(CD),10元一張,有興趣的歌迷不妨找一下!代理藝人:呼嚨、陳紅、張勇……產品價格:金蜂的價格向來很低,簡裝15左右,特價10元
14、南京音像出版社 這個公司可能大家都不會注意到它,因為它實在是很不起眼,但是我們卻不能不提它,因為早期任賢齊和徐懷鈺的專輯都是南京音像引進的,而且藍色生死戀系列的冬季戀歌和夏日香氣電視原聲帶都是它引進的,還引進了一批台灣校園民謠專輯,滿足了不少懷舊人的願望。目前南京音像主要和台灣新電子公司合作,偶爾也有驚喜給大家。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
15、廣東鴻藝音像公司 最近大家可能開始注意到這個公司了,因為最近鴻藝剛剛全面代理了BMG的業務,包括華語、歐美流行、古典……。剛剛發行的溫嵐的〈溫室效應〉和蜜雪薇琪的第一張專輯以及布蘭妮的演唱會和較早一點的後街精選都是這個公司發行的。由於我沒有買過這個公司的產品,所以只聽說碟的質量不太好,碟面有斑點,所以希望大家購買時慎重起見。 代理藝人:BMG藝人產品價格:簡裝20左右,精裝40左右
E. 中國的國企一共有多少家
摘要 1、中國的國企一共有多少家
F. 目前我國有多少家大中型企業
中國大型工業企業數量達到2387家 增加233家。截止2006年8月19日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型工業企業數量達到2387家,增加了233家。 統計顯示,2387家大型工業企業僅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0.9%,但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總額均佔40%以上。大型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高出六成以上。 統計表明,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分布有大型工業企業。大型企業數量排在前五位的行業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 大型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和集體企業數量佔五成以上,仍居主導地位。非公有制大型工業企業發展較快。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中的大型工業企業增加到627家。 除西藏外的30個省區市都有大型工業企業,但分布很不均衡。東部地區擁有1468家大型工業企業,佔全國大型工業企業總數六成以上。而西部地區僅有378家大型工業企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規定,大型工業企業必須同時達到主營業務收入3億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及以上,從業人員2000人及以上的標准。國家統計局依據2005年企業年報,按照以上三項指標認定了2006年度大型工業企業。
G. 中國一共有多少家央企呢分別都是哪些企業
截至2018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現有96家,名單如下:
序號 名稱
1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4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5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6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7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8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9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10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1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1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3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14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1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16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17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18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19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21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23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4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5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6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7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8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29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30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1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2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33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34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35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36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7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8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39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
40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41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42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3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44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45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46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47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48 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49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50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51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52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53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54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55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56 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
5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58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59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60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61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62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63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4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5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66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67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68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
69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70 中國鐵道建築有限公司
71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72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73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74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75 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
76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77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78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79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81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82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83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84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85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86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7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8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89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90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91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92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93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94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95 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96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