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哪家的油質好阿
不知在座的各位在加油時,是否會刻意選擇油站的品牌。有人說中石化的油品好,也有人說中石油的油耐燒,那事實真的是這樣。
與其對比中石化與中石油間的油品質量,倒不如選擇就近的油站加油,畢竟國內這兩家大站的油品都差不多。當然,如果你在乎價格的話,不妨去一些私營的小加油站,但是後果我就不說了你們懂的 ……
其實如果從符合國家標准角度講,都是一樣的。(我們假設加油站沒摻假)。但是從更細致的組分角度講,肯定是不一樣的,每個煉廠出的油,雖然都按照一個標准生產,其組分一定不一樣,因為油品是一種混合物,可以有無限種混合的可能滿足同一個標准。所以說,如果以標准來衡量好壞,他們的油品都一樣,沒區別。但是如果在都滿足標准基礎上,再要求汽車某項指標表現不同來判斷其好壞,就需要提出一個具體表現。譬如,你是在東北,車用90號汽油,冬季希望汽車啟動性能好,能很容易啟動,那麼汽油中含有點輕端組分如:C3,C4,C5會好些,可是有沒有這些組分是和生產這個汽油的煉廠的工藝裝置有關的,如果沒有能生產這種組分的工藝裝置,他就沒有這種組分,所以從這種角度講太寬泛談論好壞,真的無法評判。
㈡ 國內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哪個更好呢
一、「南方選擇中石化,北方選擇中石油」
為什麼會有這么一個說法呢?中石油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可以說是中國最有資格的燃油加工廠了,其前身是中國的石油工業部,早期各大石油開采公司都是其子公司。
中國的油田主要在北方,如大慶、遼河、克拉馬依等。由於地域原因,北方的煉廠都煉制國內北方油田的原油,中石油的原油來源幾乎都是來自國內。因此,中石油更擅長原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的上游功夫。
中石化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而中石化的地盤主要是在南方地區,由於南方油田比較少,所以中石化的原油來源基本依靠進口,進口地大多為中東地區。原油勘探就不需要中石化過多研究了,中石化也就更專注於煉油、化工的中游功夫。
1988年,國務院對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進行上、中、下游的重組整合:兩大石油公司以長城為界劃分南北,形成兩大集團平行競爭格局,這也是為什麼民間傳言南方選中石化、北方選中石油的原因。後來,中石油南上,中石化北下,兩大集團對立格局被逐步打破。目前在下游的銷售業務互有滲透,在南方可以見到很多中石油的加油站,北方也能見到很多中石化的加油站了,南中石油北中石化的印象也就漸漸淡化了。
二、「中石化比中石油更耐燒」
很多車主都聽說過中石化的油比中石油的更加耐燒,同樣加滿一箱油總是會覺得在中石化加的油開的里程更遠,到底是不是這樣的?汽油屬性有三個重要關鍵詞,密度、熱值、揮發性。其中熱值決定同體積的汽油轉化成內能的比例大小,而密度決定注入同體積汽油的質量大小。
_
雖然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在煉油的方法上基本一致,並且加工後也都符合國家標准,但是二者在原材料和添加劑上的區別,導致中國石化的油在密度上比中國石油的油略大一些。
在國V排放標准實施之前中石油密度0.72-0.73,中石化密度0.75-0.77。也就是說加註同體積的汽油,中石化的汽油質量比中石油的更大,也就是汽油含量更高,這也就是導致大家覺得中石化的汽油比中石油更耐燒的原因。
但是,近些年隨著國V、國VI排放標準的實施,兩家在汽油密度上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不僅如此,中石化與中石油之間簽署有油品互換協議,很多地方都是中石化、中石油的油庫相互出油。並非所有城市都有油庫,因此在同一區域內的中石油與中石化油品幾乎沒有區別。
可能有些老司機在自己實際用車時發現,某幾次在中石化加油比在中石油加油能多開一定的里程,但請注意哦,不同路況以及不同的駕駛習慣也是油耗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此外,不同批次的油品可能也存在差異。如果對於油品是真的有執念,建議長期在同一加油站加油,因為不同區域的加油站油品會因實際生產操作情況產生微小變化,但這影響微乎甚微。
三、「中石油的優惠大所以油品差」
中石化與中石油的加油站經常都會有一些促銷活動,但很多朋友發現中石油的優惠力度往往比中石化的更大,這也讓大家覺得中石油的油品可能會不如中石化,但事實並非如此。
_中石油與中石化在上游勘探開采、中游煉化領域相對而言都處於一家獨大的境地,但下游銷售的競爭還是非常大,市面上除了這兩桶油還有中國海油、中化石油以及一些民營加油站,盡管油價由發改委統一制定,但實際經營中地理位置、周圍加油站數量(競爭環境)是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也就是供需關系決定的。加油站會依據不同區域作出不同的營銷調整。因此,中石油與中石化會有一些直降活動也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中石油的優惠力度看起來會比中石化的要大一些呢?首先,中石化的原油主要來自國外采購,而中石油是國內自采,從源頭上中石化的成本就高於中石油,加上煉化過程中中石化的成本也是偏高的,導致中石化的出廠價格就是居高不下。因此,大家看起來中石油的優惠力度往往要稍大於中石化的,但這種現象也並非普遍存在,更與油品無關
㈢ 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哪個油好
正常情況下,在部分城市中石化的油品要略好於中石油的油品,原因有二,如下:
其一,78年以後中石化主要從事成品油的銷售工作(中石油主要負責原油的開采和煉化),比較注重銷售環節的管理,油本身區別不大,誰管理的更細致,誰的油品就會好一點,雖然最近關於中石化的負面報道不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石油在零售管理方面至少要落後5年。
其二,中石化的油一直是比中石油要貴一點的,這一點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兩家的理念是不同的,中石化想靠品質取勝,而中石油一直認為價格才是硬道理,從企業內部經營宗旨就能看出一二,中石化追求利潤最大化,即使在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競爭激烈的時候,也只把少數省國道加油站降了價,而想要保證利潤最大化,必須保證油品質量。
區別:
中國石油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兩者在原來石油部的時候,中國石油是生產企業,中國石化是銷售企業,所以現在中國的油田除勝利油田,中原油田以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國石油一方,兩者以黃河為界,所以在南方您看到的是石化的加油站比較多,在北方基本是中國石油的天下。中國的油田幾乎都在北方如「大慶」,「遼河」,「勝利」,「中原」,「長慶」,「克拉馬依」等。
由於地域「等」原因,北方的煉廠都煉制國內北方油田的原油,而南方少油田分布,大多煉制進口原油。所以,中石油的油田多,中石化的煉油廠多。「中石油」和「中石化」基本上是「北」與「南」分據,南北分治的。即北方是中石油的地盤,南方是中石化的地盤。但是這些年的局勢有所突破,就如同網通和電信開始南下和北上一樣,中石化也開始北上,中石油也在向南滲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了與國外的石油公司,例如韓國SK等競爭,國家讓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企業在對方地盤上互建加油站,搶佔好地段,最直觀的辨別方法就是看站的顏麵包裝,再有就是看衣服,中石化是藍色的,中石油是紅色和黃色的!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業務結構上是一樣的,都是上中下游綜合一體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國石油的前身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主管石油的開采、存儲和運輸,基本都是上游業務;中國石化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主要進行煉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分銷的業務,基本是中游和下游業務。2000年兩家進行重組,中國石油的一部分油田勘探開采企業劃歸中國石化,中國石化的一部分煉油企業、銷售企業劃歸中國石油,這樣,兩家結束了單一業務的歷史,都是成為了全業務公司。目前中國石油上游業務的實力仍然是強於中國石化的,而中國石化的煉油、銷售業務是強於中國石油的。
㈣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的油品品質那個好有什麼不同嗎
單純以煉廠出產的油品來看質量都差不多!三家以前都是石油工業部,後來分家黃河以北的石油部、部分化工部和部分地質部整合成中石油,黃河以南的石油部、部分化工部和部分地質部整合成中石化,中海油是沿海的石油部、部分化工部和部分地質部整合成的!煉油工藝技術都是一個根!但是多年的各自發展,現在各有所長,中石油的原油勘探開發、中石化的煉化、中海油的重油輕質化都是一流的!由於原油來源不同,所以油品性質有些差異!個人認為中石油主要是國產原油,密度大耐燒!中石化,進口原油比較多,綜合評價比較好!海油性質介於他們之間!但是,油品質量一般是以國家標准來評價,他們三家質量都優於國家標准!所謂的區別就在於各自的長處,在極端環境下才能提現各自的優勢!正常使用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以加油站油品質量來看的話這個命題基本是無解的!由於我國資源分布不均,地域廣泛!為了保障供應,中石油會外采中石化、中海油或者地煉油品,同樣中石化、中海油也會外采!所以你在加油站加的油不一定是誰家煉油廠出來的!如果單純只是為了所加油品質量有保證的話,只要去正規國家加油站即可!雖然有外採油品,但是也會層層把關,檢驗項目除了國家標准規定的全部項目在還的對的其優於國家標準的內部質量控制標准!而且比國家標准還多很多為了防止化工調和油和生物質油出現的許多指標!
㈤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哪個油好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之間並沒有關系的,但是相對中石油要好一些,多一些。區別如下:
1、不同企業類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有獨資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國有控股公司。中海油是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超大型國有企業。
2、不同的業務范圍
中石油是一家主要從事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和新能源開發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
中石化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產業投資和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銷售和綜合利用;煤炭的生產、銷售、儲運;石油煉制;成品油的儲存、運輸、批發、零售;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國際倉儲物流業務。
中海油集團是一家主營業務優秀、產業鏈完整的國際能源公司。業務涉及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煉化銷售及化肥、天然氣發電、金融服務、新能源等六大業務板塊。
3、業務不同
中石油和中海油是上游企業,中石化是下游煉油化工企業。中石化也有自己的上游油田,比如勝利油田。遼河油田、華北油田。中石油也有自己的煉油和煉油業務,不過規模沒有中石化(Sinopec)大,後者主要在海上油氣田。
(5)中國哪個油田的品質好擴展閱讀:
人員要求:
1、禁止吸煙
嚴禁煙火,是加油站隨處可見的提示,對於很多有停車一根煙習慣的朋友來說,這種習慣一定不要帶到加油站。因為加油時單位空間內的汽油濃度會增大,明火存在引燃汽油的可能。
2、禁止打電話
通常加油站都會在顯著位置貼上禁止使用手機的提示,偶爾遇到一些在加油站使用手機的車主,工作人員也會第一時間進行制止。
加油站使用手機首先威脅的是安全問題,電話接通時信號強度瞬間提升,與加油站電子設備間有可能產生電子摩擦引燃油氣,這種摩擦雖然強度不大,發生危險的概率也不高,但是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因此為了絕對的安全,加油站是禁止使用手機的。
另外,同樣是由於接通電話時信號強度的變化,是存在干擾加油站電子設備工作的隱患的,為了這些設備的正常工作,車主不要在加油站內使用手機。如果真的有急事需要使用電話時,每個加油站都有營業廳或是便利店,那裡使用手機是絕對安全的。或者離開加油站十幾米的距離也可以保證安全。
3、加油要滅車
加油時要滅車,相信大多數車主都知道,每當我們駛入加油站,工作人員也會提醒我們將車輛熄火。但是在一些自助加油站或是小加油站,的確看見過加油不滅車的情況出現,雖然也沒出什麼狀況,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車輛在運轉過程中,進排氣的氣體流動,以及線路上的細微老化,都會產生靜電甚至火花,當潮濕天氣下,存在引燃引爆汽油的危險。
㈥ 中國十大油田排名:長慶油田排在第一名
一直以來,我國的原油儲量都是非常高的,這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我國的十大油田。我國是世界上油田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十個國家之一,今天就讓巴拉網小編帶大家看一看中國十大油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十大油田排名
1. 長慶油田
長慶油田位於陝西西安市,[]開發始於1970年,是中國第一大油田,其總面積為37萬平方公里,這是近年來中國石油發展最快的油氣田。在2000年,長慶油田總累計一年生產6000萬噸油氣量,成為我國油氣田產量最高的記錄。
2. 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在1959年發現於中國黑龍江大慶市,歷史悠久。大慶油田的出現,擺脫了中國貧油的稱號。在2021年,大慶油田的採油量達到四千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產油基地。
3. 渤海油田
渤海油田是中國是大油田之一,是我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其面積高達4.3萬平方公里。在2021年其原油產量達到了3013.2萬噸,增長量佔全國的百分之50。
4. 塔里木油田
塔里木油田位於新疆維吾爾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石油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西部的能源經濟動脈。在2021年,新建立了年產量200萬噸的大油田,是中國十大油田之一。
5. 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是我國十大油田之一,主要分布在廣東八個市以及新疆內蒙古五個省。在1978年其產油量達到了1946萬噸,躍居全國世界第二的位置,在2021年,其頁岩油地質產量高達4.58億噸。
6. 西南油氣田
西南油氣田是在四川發現最大油田,是國家首個天然氣超過百億的氣區。其總面積佔四川盆地的百分之90,並且還具有很大的勘探潛力,其天然氣總產量佔全國天然氣的百分之23.
7. 南海東部油田
南海東部油田是我國重要的油氣產區,長期穩產高產。其佔地總面積達到了3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將近52個礦區。在2021年,其年產量超過了2000萬立方米,創下了史上最高紀錄,是我國第二大海上油田。
8. 新疆油田
新疆油田是中國西部最大的油田,[]其主力油田卡拉瑪依油田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第一大油田,主要勘探開發領域在准噶爾盆地,其產油量非常高。連續五年油氣生產實現雙超。
9. 延長油田
延長油田也是我國油田排名前十,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天然油田之一,在2010年生產原油1200萬噸,是國內一流的世界知名大型石油企業集團。
10. 南海西部油田
南海西部油田主要開採石油天然氣,在2008年成為千萬噸規模油氣區,其面積達到了350萬平方公里,其油氣含量資源豐富,每年累計生產2億噸油產量,還具有非常大的勘測潛力,是中國十大油田之一。
㈦ 中國十大油氣田
1.長慶油田(隸屬中國石油)
——2014年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達到5544.8萬噸,比2013年的5195萬噸油氣當量超出300多萬噸,鞏固了作為中國第一大油氣田的地位,成為目前中國唯一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大油氣田。
2013年長慶油田突破5000萬噸油氣當量,中國石油宣布如期建成「西部大慶」。建成「西部大慶」之後,長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備受關注。長慶油田已連續12年新增油氣儲量和產量領跑全國,僅2013年長慶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天然氣探明加基本探明地質儲量就分別達到3億多噸和6000億立方米,可持續發展底氣十足。
2.大慶油田(隸屬中國石油)
——作為曾經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油田,大慶油田產量佔了全國原油總產量的近1/4,目前以油氣當量計算雖屈居第二,但是原油產量依然是我國第一。自2003年以來,大慶油田在年產5000萬噸穩產27年以後,將原油產量調減到5000萬噸以下,並在此後每年都進行一定幅度的下調。經過近55年的開發生產,大慶油田已經進入開發後期高含水階段,產量遞減是客觀規律。2014年底,中國石油對外公布了大慶油田減產計劃,2015年減產150萬噸,到2020年將調減至3200萬噸,年均減幅逾130萬噸。延長大慶油田壽命,打造百年油田,爭取可持續發展,這是大慶油田的未來選擇。實際上,今天的大慶油田已經不需要用產量來驗證它的地位了,作為石油工業的搖籃,它已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3.勝利油田(隸屬中國石化)
——1961年發現並投產的勝利油田,位於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是中國石化第一大油田。勝利油田通過「加快海上、加大低滲、優化稠油、提升三采、深化水驅」等5項措施,產能建設質量和生產效益逐步提高。通過加大示範工程輻射作用和規模化應用效果,新增產能155萬噸,調整單元提高採收率保持在6%以上。海上和西部兩個百萬噸級戰略接替陣地初步形成,全年新建新增產能301.5萬噸,百萬噸產能投資比預算降低13%。
4.塔里木油田(隸屬中國石油)
——塔里木油田位於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1989年建成投產,原油產量逐年增長,2008年達到歷史新高,為654.05萬噸。2009年,是塔里木會戰20周年。從西氣東輸起點輪南油田,到年產量突破200萬噸的哈德油田,再到西氣東輸的主力克拉2氣田,塔里木這艘「能源航母」 受到了各界的關注。雖然原油生產不是塔里木油田的強項,但是塔里木的天然氣生產已經讓北京、上海等80多個大中城市的3億多人成為了受益者,也帶動了新時期我國能源結構的改善。
5.渤海油田(隸屬中國海油)
——近年來,渤海海域多個油氣田的發現奠定了渤海油田的地位,其產量約佔中國海油國內油氣總產量的60%。隨著近年來產量的迅速增長,渤海油田作為國內最大海上石油基地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2009年中國建設的20多個重大產能項目中,除西部地區項目外, 其他項目就主要集中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可以說,隨著海洋石油開發利用日益成熟,渤海油田「好戲還在後頭」。
6.新疆油田(隸屬中國石油)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中國西部第一大油田,自2002年,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原油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連續29年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從1955年到2013年,新疆油田公司已累計生產原油突破3億噸。
新疆油田的穩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勘探」指導思想。由於新疆油田所處的「准噶爾盆地油氣探明率僅為23%和4%,勘探程度在全國各油田最低,資源潛力巨大」的客觀條件,新疆油田一直以來都在強化和推進風險勘探、甩開預探和滾動勘探,鍥而不舍地尋找油氣大發現。
7.延長油田
——獨立於三大石油公司之外的延長石油集團,2005年重組改制之後,潛力得到了充分釋放。延長石油是中國千萬噸級大油田之一。2007年旗下延長油田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2014年原油產量達到1277萬噸。現已形成天然氣產能20億立方米、LNG 5億立方米。
穩產的基礎來自於勘探工作的穩步進行。全年以來,延長油田省內石油勘探縱橫結合,在吳起、定邊、靖邊、富縣、安塞、志丹等區域拓展資源面積,深層勘探取得新突破;省外勘探在內蒙發現了油氣顯示並試出低產油流;馬達加斯加SKL-2井見到了油氣顯示,泰國呵叻盆地天然氣區塊成功中標,吉爾吉斯斯坦項目加快推進。
8.西南油氣田(隸屬中國石油)
——西南油氣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西昌盆地,是我國天然氣開發較早的氣田之一,早在1950年就開始生產天然氣,現已成為我國天然氣的主力產區之一。西南油氣田建成了我國首個年產量超百億立方米的大氣區,順利實現「川氣出川」,建成了全國首個以生產天然氣為主的千萬噸級大油氣田。2000年後,特別是2004年後,天然氣產量急劇增長,從2004年的97.77億立方米,增長到2013年的137.3億立方米。
9.遼河油田(
㈧ 中國海油 油品質好不好
中海油的油品質量還是值得放心。南方地區首選中石化,因為南方地區的成品油是用進口原油煉制的。國內煉化技術不是世界頂尖,但也是先進水平,但是進口原油品質遠遠高於國內原油品質。北方地區首選中石油,尤其是柴油,在冬天必須用中石油。
因為北方地區的中石化、中石油售賣的成品油都是用國內原油煉化的,但是中石油所劃分區塊(即便是同一地區油田)的原油品質也高於中石化,所以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關於油品耐不耐燒:
通常是密度決定的,但是這個問題和進貨方的利益恰恰相反,如果密度高,噸油進的就升數就少,很多私營老闆不喜歡采購密度高的。
所以通常說的哪家油耐燒,一般也主要是批次決定,或者煉廠決定的,國營企業一般是會要求一個密度范圍,太高了那油品也會有問題。
㈨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化石油誰家的油品會更好一點
這幾家都是國有企業,他們的產品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