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葡萄種植地區分布在中國什麼地方
全國七個主要的葡萄栽培區分布:
1、東北中北部葡萄栽培區包括吉林、黑龍江2省,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3.O%和2.4%。屬於寒冷半濕潤氣候區,要採用抗寒砧木栽培,冬季枝蔓下架埋土防寒,較適宜發展特早玫瑰、紫玉、紫珍香、京亞、乍娜、鳳凰51、京秀、奧古斯特、87―1、碧香無核等早、中熟葡萄品種,以及巨玫瑰、藤稔、香紅、香悅、巨峰等中晚熟葡萄品種。
2、西北部葡萄栽培區包括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五省(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27.4%和24.19%。屬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主要靠河水、雪水灌溉栽培葡萄。新疆是我國葡萄生產第一大省(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22.3%和21.19%。屬於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主要品種是制干葡萄無核白(佔80%),還有無核白雞心、蜜麗莎無核、黎明無核、里扎馬特、紅提、秋黑、紅高等鮮食葡萄和赤霞珠、品麗珠、梅鹿特、黑比諾、霞多麗、雷司令、貴人香等釀酒葡萄,鄯善縣和吐魯番縣的葡萄釀酒業發展迅速。南疆產區包括和田、喀什、阿克蘇、阿圖什等地區,主栽品種有和田紅、紅堤、秋黑、紅高、聖誕玫瑰、義大利等。北疆產區包括石河子、奎屯、烏蘇、精河、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及伊犁地區,適宜發展早、中熟品種,鮮食葡萄有喀什喀爾、香葡萄、玫瑰香、粉紅太妃、里扎馬特、巨峰等,釀酒葡萄有味霞赤、品麗珠、梅鹿特、黑比諾、貴人香、雷司令、霞多麗等。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四省(區)的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01%和2.2%,除隴東高原和隴南地區有溫帶到亞熱帶氣候特點外,其他地區的葡萄栽培均採用抗寒砧木,冬季需要埋土防寒,主要品種有乍娜、里扎馬特、京超、紅提、巨峰、龍眼、馬奶、無核白、瑞必爾、無核白雞心、寶石無核等鮮食葡萄和貴人香、雷司令、黑比諾、法國蘭、佳里釀等釀酒葡萄。
3、黃土高原葡萄栽培區包括山西、陝西兩省,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6.5%和4.0%,除漢中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區外,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少數地區屬半乾旱地區。以鮮食葡萄為主,主要品種有巨峰、藤稔、乍娜、里扎馬特、粉紅太妃、玫瑰香、無核白雞心、紅提、黑大粒、紅高、香悅、巨玫瑰、夕陽紅、紅義大利、瑞必爾等。
4、環渤海灣葡萄栽培區包括遼寧省的沈陽、鞍山、營口、大連、錦州、葫蘆島地區,河北省的張家口、唐山、秦皇島、滄州、廊坊、石家莊地區,山東省的煙台、青島地區,北京市的延慶、通州、順義、大興區和天津市的漢沽區,是我國最大的葡萄產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36.2%和44.0%。主要品種有龍眼、玫瑰香、巨峰、紅提、秋黑、牛奶、里扎馬特、京亞、康太、紫珍香、香悅、巨玫瑰、夕陽紅、奧古斯特、玫瑰香、特早玫瑰、乍娜、義大利、紅提、無核白雞心、87―1、鳳凰51、普列文玫瑰等。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生產的干紅、干白葡萄酒馳名中外。天津王朝葡萄酒廠也在薊縣山區栽培了赤霞珠、品麗珠、貴人香等釀酒葡萄。
5、黃河固道葡萄栽培區包括河南、山東省魯西南地區、江蘇北部和安微北部,栽培面積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0.9%和12.6%。除河南南陽盆地屬亞熱帶濕潤區外,均屬暖溫帶半濕潤區.主要鮮食葡萄品種有紅提、秋黑、瑞必爾、黑大粒等,制汁葡萄品種有康可、鄭25號、康拜里爾等,釀酒葡萄品種有佳里釀、白羽、赤霞珠、貴人香等。
6、南方葡萄栽培區包括安微、江蘇、浙江、上海、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市)的大部分地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1.0%和和9.5%。為亞熱帶、熱帶濕潤區,主要品種有巨峰、藤稔、先鋒、康太、京超、紅瑞寶、吉香、希姆勞德、黃義大利、聖誕玫瑰、瑞必爾、黑大粒、美人指、潘諾尼亞、乍娜、8611等。
7、雲、貴、川高原葡萄栽培區包括雲南省的昆明、楚雄、大理、玉溪、曲靖、紅河州等地區,貴州的西北河谷地區,四川省西部馬爾康以南、雅江、小金、茂縣、里縣和巴塘等西部高原河谷地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O%和3.4%。主要鮮食葡萄品種有鳳凰51、乍娜、無核白雞心、玫瑰香、巨峰等,釀酒葡萄品種有梅鹿特、赤霞珠、霞多麗、白玉霓等。
Ⅱ 中國的四大葡萄基地是那
一、太原清徐縣:
清徐縣隸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是全國葡萄產地之一。
清徐縣在每年葡萄成熟的時候,都會舉辦清徐葡萄採摘月活動。每年採摘月主題活動分為葡萄詩詞、名人書畫聯展、「葡萄文化與價值」論壇,記者、攝影師攝影、采風活動、「清徐的葡萄甜盈盈」市民採摘游園活動、葡萄酒類產品、葡鄉特產展銷會暨葡萄開榨儀式和品酒活動、葡萄樹認養活動。
二、新疆吐魯番:
吐魯番是我國葡萄主要生產基地,總產量佔全疆的52.84%,是全中國的五分之一。由於這里氣溫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葡萄的生長。現有葡萄品種有無核白、紅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種,僅無核白葡萄就有20個品種,它的含糖量可高達22%-24%。堪稱「世界葡萄植物園」。
1990年6月9日,吐魯番葡萄節組委會在自治區人民會堂吐魯番廳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從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魯番舉辦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
三、河北宣化:
宣化自古以盛產葡萄而遠近馳名,故得「葡萄城」之譽。相傳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通過「絲綢之路」從大宛引來葡萄品種,經過當地果農世代精心栽種,繁衍至今。
葡萄栽培在宣化有1300年的歷史,「半城葡萄半城鋼」之稱足見宣化葡萄在宣化經濟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以其皮薄肉脆、酸甜適口、刀切不流汁、品質上乘的特點而享譽國內外,是中國北方最好的鮮食葡萄品種之一。
宣化區葡萄有3000畝左右,鮮果年產量在1500噸。從2001年開始,宣化區全面啟動了牛奶葡萄提純復壯工程,努力恢復品性,提高品質。
四、安徽蕭縣:
蕭縣葡萄,蕭縣特產,安徽著名特產。蕭縣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編《蕭縣志·物產篇》中就有記載。安徽蕭縣為全國四大葡萄基地縣之一。2013年蕭縣葡萄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2014年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截至2017年,蕭縣有國家級標准葡萄園1個、梨園2個,省級標准果園5個。該縣建成了以園藝總場、東南山區為主的「蕭縣葡萄」基地5萬畝。
(2)中國葡萄最多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人類栽培、釀造葡萄歷史悠久,中國是世界上葡萄較早栽培地之一。葡萄原生地在黑海和東地中海沿岸一帶及中亞細亞地區。大約五六千年以前,在今中亞地區已開始栽培葡萄和進行葡萄酒的釀制,後來逐步傳入他國。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引進大宛葡萄品種,中原內地葡萄種植的范圍開始擴大,葡萄酒的釀造也開始出現,葡萄、葡萄酒有關的文化逐漸發展。
葡萄和葡萄酒作為文學家詩賦等創作的題材顯著增加,葡萄、葡萄酒與宗教信仰關系繼續發展,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濃厚。唐時,佛教文獻是葡萄文化的重要載體。
Ⅲ 中國四大葡萄之鄉
中國四大葡萄之鄉是:新疆吐魯、天津漢沽、河北昌黎、浙江紹興蓋北鄉。吐魯番被我國確定為西北地區唯一的葡萄商品生產基地,是著名的葡萄之鄉。天津漢沽葡萄種植面積十分廣泛,是天津最出名的葡萄品種。
中國四大葡萄之鄉
河北昌黎縣是我國著名的葡萄之鄉和干紅葡萄酒之鄉,葡萄栽種歷史超過400年,最古老的葡萄樹超180年。
蓋北鄉的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從事葡萄生產,當地盛產優質葡萄,目前已成為集生產、科研、旅遊觀光於一體的葡萄鮮食基地。
天津漢沽是我國玫瑰香葡萄最大的連片種植區。於2001年,天津漢沽被授予「中國葡萄之鄉」榮譽稱號。
Ⅳ 葡萄的主要產地是哪裡
葡萄的主要產地
1、葡萄王國新疆
新疆是葡萄大國,先種植面積和產量呈現增長趨勢,種植區域遍布新疆的各個省份,種植葡萄品種多達600個,大部分葡萄屬於歐亞種,形成一定栽培面積的有近20種。栽培上多以露天廠型架、棚架為主。新疆屬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主要靠河水、雪水灌溉栽培葡萄,依據天然的地勢,葡萄口感極佳,因此新疆的葡萄備受內地經銷商的青睞,但物流成本讓人頭疼。
2、異軍突起陝西
陝西栽種葡萄歷史長達2200年,在陝北、關中、陝南均有分布,關中地區的栽培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目前全省葡萄面積達73.8萬畝,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陽、寶雞、渭南、延安、銅川、楊凌等28個縣區。 戶太8號、紅提為陝西的主栽品種,早豐、青提、巨玫瑰、興化王、陽光玫瑰、京亞等為搭配葡萄品種,每個月均有新鮮葡萄可供上市。
3、葡萄老產區河北
河北是葡萄栽種的老產區省份了,截止到2016年,河北葡萄種植總面積達到130多萬畝,基本上全省各市均有分布。主要產區在沙城產區和昌黎產區,沙城產區屬溫暖半乾旱地區,包括懷來、宣化、涿鹿,系桑洋盆地,盆地內獨特的氣候特點是葡萄生長的絕佳條件; 昌黎產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日照、降雨量、晝夜溫差等都與法國葡萄酒產地波爾多極為相似,素有「花果之鄉」美稱。
4、葡萄酒產地山東
山東省葡萄總面積約60多萬畝,產量120多萬噸,種植分布在118個縣級地區,幾乎每個市均有種植。面積較大的有煙台、青島、淄博等,其中煙台市4.6萬畝居於首位。煙台葡萄酒品牌價值905.06億僅次於茅台,位列全國酒水飲料類地理標志產品第二名,是中國葡萄酒第一區域品牌。山東省種植葡萄品種豐富,鮮食葡萄有巨峰、紅地球、玫瑰香、龍眼、牛奶等,主要分布在山東中西部的平度、沂源、臨沂等地,其中面積最大的品種仍為巨峰,面積有10萬畝左右。
5、最早上市產地雲南
雲南地區光照充足,熱量豐沛,有著絕對的葡萄種植氣候優勢,是全國葡萄成熟最早的區域,有較大的鮮食早熟優勢。 截至2015年末,雲南葡萄栽培總面積56萬畝,總產量100萬噸。近幾年雲南葡萄銷售市場比較穩定,10%-15%銷往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國外市場;75%-80%主要在國內大中城市廣州、重慶、深圳、成都、上海、武漢等地;5%-15%在本地市場就地銷售。
6、種植區分散的河南
河南每個市縣均有種植,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主要在商丘、洛陽、信陽等地,其中洛陽偃師種植規模最大。 另外,民權葡萄,作為當地的地標產品,種植面積居全國縣級之首,被列為全國優質葡萄商品生產基地縣。河南地處內陸,地理標識優勢弱,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葡萄的次優勢生產地區。河南絕大多數為露地栽培,佔到95%以上,信陽地區的避雨栽培較多。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意識到避雨栽培的重要性,據估計,每年以2000畝左右的速度增加。
除了以上介紹的省份外,還有其它省份也有葡萄種植產業,只是規模相比其它省份,小了一些。
Ⅳ 中國四大葡萄之鄉是哪些
中國的四大葡萄基地是新疆吐魯番地區、太原清徐縣、河北宣化以及安徽蕭縣。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土壤主要是砂質土,氣候乾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病蟲害,適合葡萄的生長,有利於葡萄積累糖分。
太原清徐縣也是全國四大葡萄基地之一,每年葡萄成熟時,清徐縣都會舉辦葡萄採摘月活動;河北宣化也是葡萄基地之一,其葡萄種植歷史悠久,有半城葡萄半城鋼的美稱;安徽蕭縣葡萄也有很悠久的歷史,蕭縣葡萄在2013年也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
葡萄的價值
葡萄中含有一種叫白藜蘆醇的化合物質,可以防止正常細胞癌變,並能抑制已惡變細胞擴散,有較強的防癌抗癌功能。
此外,白藜蘆醇還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調整血脂、抑制血小板凝結、降低血液黏稠度及增強免疫能力等作用。
Ⅵ 中國葡萄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中國葡萄的主要產地:
1、 吐魯番葡萄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3年第62號公告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吐魯番在新疆中部的低窪盆地上,被稱為「火洲」。是中國葡萄主要生產基地,總產量佔全疆的52.84%,是全中國的五分之一。
由於這里氣溫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葡萄的生長,因而瓜果豐茂,又因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魯番的地下水貯量豐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現有葡萄品種有無核白、紅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種,僅無核白葡萄就有20個品種,它的含糖量可高達22%-24%。堪稱「世界葡萄植物園」。
2、 岳陽新牆是湖南著名的「葡萄之鄉」,具有「湘北吐魯番」的美譽。經過18年的國家、省、市級專家技術指導,葡萄種植基地超過5000 畝,紅寶石、金手指、夏黑、美人指、巨峰等葡萄品種達20多個,其面積之大和品種之多為岳陽市之最。
3、 大澤山葡萄產於山東省平度市大澤山鎮,是山東省著名特產之一,有上百年的栽培史。大澤山葡萄風味獨特,品質優良,穗大粒飽,色澤鮮艷,皮薄肉嫩,口味宜人。廣泛栽培的品種有十幾個,玫瑰香栽培最多。
4、 安徽的蕭縣葡萄果穗完整、松緊適度、穗形美觀、果粒均勻、果肉細膩、糖酸比協調、酸甜適口,具有品種特有風味。蕭縣已形成了以北部黃河故道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產基地、東南山區為主的早熟鮮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釀酒葡萄生產的三大葡萄生產基地。
5、 有「中國葡萄之鄉」美譽的河北懷來縣,與世界著名葡萄產地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州一起被並稱為世界葡萄種植北緯四十度三大黃金地帶。「懷來葡萄」栽培以其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大、品質好而享譽全國,特別是以白牛奶和龍眼葡萄而著稱。
(6)中國葡萄最多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葡萄的功效:
1、殺死癌細胞。葡萄中的化合物能殺死培養皿中及小鼠體內的結腸癌幹細胞;另一項研究發現,吃葡萄的小鼠,腫瘤發生率降低了50%。
2、抑制呼吸道炎症。葡萄中的白藜蘆醇可作為抗氧化劑對抗由呼吸道病原菌引起的炎症。
3、助減肥。葡萄籽油可減緩人體脂肪細胞的形成,有效降低體重,避免肥胖。
4.、減輕化療副作用。葡萄籽能顯著減輕化療引起的小腸炎症和組織損傷。
5、有益視力。中葡萄籽中富含的低聚原花青素,可通過抑制細胞凋亡保護眼睛視力。
6、防曬。葡萄中的黃酮類物質可以阻止破壞皮膚的酶產生,使皮膚細胞免受傷害,甚至能預防皮膚癌。
7、助記憶。吃葡萄有助減緩甚至防止記憶衰退。常喝葡萄汁的志願者,記憶水平呈上升趨勢。葡萄汁富含的抗氧化物質是橙汁的4倍,有助保持血管彈性、降血壓。
Ⅶ 中國葡萄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新疆葡萄產區,吐魯番、和田、石河子、烏蘇、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和伊犁等地;
甘肅及青海東部葡萄產區,甘肅河西走廊西部的敦煌、安西、玉門、酒泉和甘南;青海西寧南部黃河沿岸;
內蒙古葡萄產區,烏海、包頭、呼和浩特等地;;
寧夏葡萄產區,主要在石嘴山以南銀川平原黃河灌區;
陝西葡萄產區,主要在西安、咸陽、寶雞和渭南;
山西葡萄產區,陽高、大同、清徐、榆次、太谷、汾陽、太原、臨汾、運城和長治等地;
遼寧葡萄產區,錦州、北寧、蓋州、大連、沈陽、鞍山等地;
河北葡萄產區,張家口、唐山、秦皇島、滄州、廊坊和石家莊;
京津葡萄產區,北京的延慶、通州、順義和大興,天津的薊縣和漢沽;
山東葡萄產區,煙台、蓬萊、平度和青島等地。
Ⅷ 我國葡萄種植的分布在哪裡
葡萄在我國分布廣泛。北起東北,南抵廣東,東自台灣,西至新疆,幾乎到處都有葡萄種植,不同的只是面積、產量的差異而已。就全國而言,大量栽培的主要有:新疆、山東、河南、河北、遼寧、安徽、北京、山西、浙江等,其產量均在10萬擔以上(表2-6)。
表2-61985年我國主要省區葡萄生產情況
從表2-6可以看出,以上八個省、市、自治區的葡萄產量為652.85萬擔,約佔全國總產量90.32%。其中,新疆佔全國41.39%,居全國之首位。其次,是山東、河北,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21.94%和7.14%。我國葡萄生產按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生產特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產區:
1.渤海灣產區。主要包括遼南、冀東北、天津、北京和山東半島等地。本區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生長期200-240天。在葡萄生長期內,氣溫較高,熱量充足,極有利於葡萄生長發育。冬季氣溫絕對最低溫度為-9.5-22℃,葡萄可簡易防寒越冬。葡萄除栽培於平地外,多數栽種於丘陵、低山的山坡梯地上,排水良好,土壤種類多樣,多為砂土、石質壤土、粗砂土等。但本區栽培葡萄歷史較長,群眾有豐富的經驗。無論是薄土的山地,還是濱海鹽鹼灘地都能獲得高產。著名的山地葡萄產區有:山東平度縣大澤山,河北昌黎縣的鳳凰山等。栽培的主要品種有:龍眼、玫瑰香、牛奶等。
2.黃淮平原產區。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大部,蘇北、皖北、魯西南等地區,葡萄栽培面積、產量分別佔全國30%和27.3%,為全國第二大產區。本區特點是,雨量適中,熱量充足,無霜期長180-260天。冬季氣溫不甚低,絕對最低氣溫為-15℃,一般不經埋土可過冬。葡萄多栽於平原地區,以黃河故道最為集中,地勢平坦,多為沙土及粉砂土。因此,葡萄生產的發展,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本區葡萄栽培歷史雖較短,但是,栽種經驗豐富,葡萄產量高,品質好,主要品種以玫瑰香、加利釀居多。
3.黃土高原產區。主要包括山西、陝西省的關中、陝北、甘肅的隴東和隴中、寧夏南部山區和青海省的東部。本區為我國重要葡萄產區,產量佔全國4%左右,以生產龍眼葡萄為主,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或黃土沖積物所覆蓋。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資源豐富,無霜期150-190天,年降雨量300-500毫米,有效積溫為3000-3500℃,能滿足晚熟品種生長,有利於發展葡萄生產。本區栽培葡萄的歷史已有數百年之久,技術素養較高,是全國著名的旱地葡萄栽培區。
4.甘新產區。主要包括新疆全部及甘肅中、北部。本區深居內陸,大部屬乾旱荒漠氣候,光熱資源豐富,≥10℃有效積溫2600-4300℃,晴天多,輻射強,日照時數長(2600-3400時),生長期氣溫日較差大,極有利於葡萄糖分積累,糖分含量高。不利的因素是,氣候乾旱,年降雨量少,一般為100-250毫米,乾燥度在2.5-4.0,不能滿足葡萄生長需要。而本區的另一有利條件是,高山上分布(覆蓋)著現代冰川和永久積雪,是一座天然的「固體水庫」,常年為葡萄灌溉提供了可靠水源,以保證葡萄生產高產、穩產。本區葡萄栽種歷史長達兩千年之久,現有面積約佔全國36.2%,產量佔全國46.9%,是全國最大的葡萄產區。以栽種無核白葡萄為主,可供烘乾之用。
5.東北—內蒙古產區。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部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是我國葡萄生產的新產區。葡萄栽種面積、產量分別佔全國4.1%和1.1%。在葡萄生長季節內熱量較少,生長期較短,一般為100-150天,初霜早;冬季氣溫也低,絕對最低溫為-30—-40℃,所以,葡萄越冬必須覆蓋厚土。由於氣候條件較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區葡萄生產的發展。
6.南方產區。主要分布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貴州、雲南、四川、上海及蘇南,皖南和陝南等地區。這一產區地域廣闊,但現有葡萄產量只有33.9萬擔,僅佔全國9.1%,這與自然條件有密切關系。本區雖然氣溫高,熱量足,但因雨量過多,濕度過大,日照不足,因而不利於葡萄的開花結果。加上病害多,所以,只能選擇地勢較高的局部地區,栽培耐濕能力較強的歐美雜交葡萄,故葡萄園呈星狀分布狀態。目前,全區以安徽、浙江為集中,其產量分別佔全區總產46.6%和32.7%。
Ⅸ 中國哪些地方盛產葡萄舉例三個
1.山西清徐隸屬太原市,2.最好的葡萄產地是在山東省青島市一個叫大澤山的小鎮上,3.新疆石河子、吐魯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