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消費率是多少

中國消費率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10-19 18:52:18

『壹』 居民消費率的分析

第一,消費率與投資率。改革開放以來,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我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國際成功經驗相比,從總體講,投資率偏高。國際經驗表明,投資與消費結構的變化和經濟發展階段有關。通常隨著經濟較低水平向較高水平階段推進,消費率將呈現先下降後上升的U型趨勢,而投資率則呈現先升後降的倒U型趨勢。在特殊情況下,為了促進經濟的增長,高投資率是必要的,但不可能持久,不可能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第二,城鎮居民消費與農村居民消費。農民消費水平低是影響我國消費率的重要原因。除了城鄉收入的差距影響農村消費以外,農村消費環境的改善、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政策的調整、消費熱點的培育也十分重要,在某些地區,可能是制約農村消費的關鍵因素。
第三,消費需求與進出口貿易。我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擴大消費需求必須以國內供應能力作基礎,商品與服務品進口只能是國內總供給的一個補充。但這樣講,絕對不是說可以忽視外需,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生活的需要,這就需要國家之間的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以求得總體上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相對平衡。我國目前進口的主要是原材料、礦產資源、高科技產品、文化產品等,對促進消費特別是消費升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居民消費率就要處理好消費需求與進出口貿易的關系。
第四,即期消費與儲蓄。一般來說,居民在取得貨幣收入以後,有幾個選擇方向:納稅、消費、儲蓄、投資等。我國儲蓄率比較高,由於種種原因,居民把即期消費的貨幣用於儲蓄,確保未來消費。高儲蓄率是影響即期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五,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2日表示,與投資和出口增速相比,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相對較慢,從而居民消費在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較低。 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為35.3%,美國為70.1%,印度為54.7%。 「中國居民消費率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發展中國家。從需求角度看,我國的三大需求發展不平衡,投資和出口增長快,消費增長相對較慢,使得消費的比重不斷下降。」彭志龍指出,2000-2008年,投資增長17.9%,凈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增速快7.2和2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09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有4個百分點,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遠低於投資。 他指出,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後比1978年擴大了11倍,年平均增長8.8%。盡管我國居民消費增長較快,但相對同期GDP9.8%的速度,仍相對滯後。

『貳』 中國人口第一,但消費還不如印度,原因出在哪裡

中國人口第一,但消費還不如印度,原因就在於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念以及過快上漲的房價。

隨著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數據出爐,我國又一次穩居了世界第一大國的位置,但是跟人口數量最多不成正比的是我國的消費率只有39%,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連印度都達到了60%多,而我國的消費率遠遠低於印度,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得到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而印度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很貧窮的地方,這里貧富差距極大,就算是在首都也可以隨處見到有人大小便,在火車上總是擠得滿滿當當,甚至有人坐在火車頂上,這樣的一個國家居然消費率要比我們國家高,這有些讓人無法相信,下面就來說一說原因:

你知道中國人口第一,但消費還不如印度,原因出在哪裡嗎? 歡迎留言討論。

『叄』 2008 年~2010年中國投資率、消費率分別是多少

我看到的資料,投資率:09年是47.5%,10年是48.6%。
消費率:09年是48.6%,10年是47.4%。

『肆』 我國人均水平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嗎

衡量一個國家的真實發展水平,既要看其經濟總量的大小,更要看其人均水平的高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年均增長9.5%的舉世矚目成就,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25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在總量上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連續多年超過30%。

我國人均耐用消費品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2017年底,我國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29.7輛,而美國每百戶擁有汽車超過200輛,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超過150輛。從消費率看,中國居民的消費率也遠低於發達國家。 2015年,中國居民消費率為37.1%,美國為68.1%。從消費結構看,2017年我國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為29.3%,仍遠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說明我國百姓還需要用較大比重的支出來滿足吃飯穿衣等基本需要,而用於文化消費、衛生保健消費和休閑旅遊消費等方面的支出比重比發達國家低得多。

『伍』 35城人均消費排行出爐,哈爾濱沈陽等北方城市消費率為何會超越北上廣深

不同地區的消費觀念、房價水平等因素也會影響“人均消費率

消費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到2025年,將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那麼,各大城市目前的消費力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研究了主要城市的人均消費支出和消費率(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在人均消費支出方面,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珠海、佛山、廈門、長沙和東莞,以南方城市為主;在人均消費率方面,位列前茅的主要是北方城市。

湖南社科院研究員童中賢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長沙是一個典型的消費城市,大家都比較敢消費。長沙的房價比較低,大家也有更多的錢消費,這樣一來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更強。

“我身邊朋友供房壓力都不算大,但大家吃喝玩樂消費確實比較高。”在長沙工作的肖女士說。

對不同城市來說,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高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房價、物價、可支配收入等。總體上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也越高。不過,人均消費支出也受到一些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比如城市化率越高的城市,往往全體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也越高。

比如廈門雖然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蘇州,但人均消費支出卻高於蘇州,這是因為廈門的城鎮化率比蘇州高出了12.2個百分點。

在近期於清華大學舉行的“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教授說,目前約有40%的人住在農村,但是他們在居民消費中只佔22%,很顯然農村居民消費的提高,是未來拉動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

居民支出佔GDP比重:北高南低

今年,中央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過程中,消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26.6個百分點。

上述論壇上,蔡昉表示,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8.2%,中國GDP按照官方匯率計算,已經佔到世界的16.3%,但是最終消費仍然只佔世界的12.1%。如果說我們GDP的比重和我們消費的比重能達到一致,那麼還有4個百分點的潛力可以挖掘,這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會非常顯著。

那麼各個城市的消費率究竟如何呢?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當前,也有人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GDP比重來衡量城市的消費率。

從社消總額與GDP的比值來看,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39個城市中,有9個城市這一比例超過了50%,分別是沈陽、石家莊、呼和浩特、大連、溫州、濟南、西安、蘭州和南寧。

不過,用社消總額與GDP的比值來衡量城市的消費率,並不完全准確。一方面,社消總額是商品性貨物消費,而居民消費不僅有貨物消費,還有服務消費,尤其是近年來,服務消費在不斷升高。

另一方面,一個中心城市的社消總額,不僅來源於本地居民的消費,也來自周邊地區,尤其是省會城市、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城市;而一些非省會城市,尤其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生產型城市,社會消費主要是來自本地居民的消費,來自周邊地區的要少很多。

因此,用人均消費支出/人均GDP(不包含政府消費部分,因此這一數據要明顯低於最終消費率)或者叫“人均消費率”來衡量更為准確,也更有參考意義。根據第一財經記者對35個主要城市人均消費率的統計,有7個城市這一數據超過30%,分別是溫州、哈爾濱、沈陽、天津、石家莊、蘭州和東莞,總體上北方城市居多。

相比之下,這一數據較低的主要是南方的一些生產型城市、製造業大市,如常州、無錫、南通等,以及合肥、深圳等。彭澎分析,南方這些製造業大市以生產終端消費品為主,它們生產的產品並不僅要滿足本地的需求,輸出的也比較多。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生產的終端產品需求較少,輸入的產品比較多,這也影響了人均消費率的數值。

另外,不同地區的消費觀念、房價水平等因素也會影響“人均消費率”。比如,由於不少北方城市工業化進程較早,非商品化的住房佔比非常大,整體的房價水平較低,因此居民收入中用於日常消費的部分會更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房價較高,就會相應減少居民在日常消費的花銷。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北方城市居民很多是在體制內就業,各種社會保障齊全,他們也更敢消費。而南方不少城市,有相當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賺了錢都拿回老家用了,這也影響了城市的居民消費支出。同時,高房價對居民消費有擠出和抑制效應。而在一些一線城市,部分居民的教育培訓等服務消費開支甚至有超過消費品開支之勢。

『陸』 材料一:我國與世界平均投資率、消費率的比較 投資率 消費率 中國 423.% 55.5% 世界平均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過大,消費比重偏低,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不協調。
(2)①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②我國經濟發展離不開國際市場,增加出口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③投資有利於增加生產資料的消費,有利於擴大再生產,有利於拉動經濟的發展。④在我國對外出口受阻、投資規模過大的情況下,應採取措施擴大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能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增加消費有利於擴大內需、調節生產。發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良性發展的客觀要求。⑤積累與消費是辯證統一的,我們應正確發揮消費與投資對經濟的驅動作用。

『柒』 簡述中國消費結構的特點

經過近三十年的高速

經濟

增長,

中國

經濟已由短缺經濟過度為過剩經濟,
買方市場
已經形成,

企業

面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資源是稀缺的,
過剩永遠是相對,無限商機也
蘊藏在這復雜多變、
競爭激烈的市場之中。誰能獨具慧眼發現機會,領先一步利用機會,誰
就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
因此,
市場機會的識別和利用已成為企業

發展

的當務之急。
其實,
市場營銷管理是企業競爭的重心之一,而市場營銷機會分析又是市場營銷管理的基礎和起
點。
不做市場營銷機會分析便沒有市場營銷管理;
不做好市場營銷機會分析便沒有有效的市
場營銷管理。

要真正做好市場營銷機會分析,就必須掌握市場營銷的核心理念。在市場營銷學

研究

領域中,市場是以消費的需求為中心形成的市場。從生產觀念到推銷觀念,再到營銷觀念,
使企業經營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營銷觀念的誕生是

現代

企業經營觀念的一次革
命,
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
從原來的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
明確地指出
企業必須以顧客的需要為最根本的出發點。
這足以說明
「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出發點,
一切以
顧客為中心」已成為市場營銷的核心理念之一。一般來講,企業的顧客市場可分為五類:消
費者市場、生產者市場、經銷商市場、政府市場和國際市場。消費者市場,是消費者為了個
人或家庭集體消費而購買,
他們為自身消費購買商品和勞務,
也是我們通常所講的居民消費,
是企業顧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一切以顧客為中心,就沒有理由不關注消費者市場,
也即居民消費。
同時,居民消費,作為市場營銷的微觀環境之一,
作為

影響

企業經營活動
的重要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是不斷的變化,
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
其影響力
愈加強大。
因此,研究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趨勢的變化,
掌權居民消費特點和

規律


為市
場營銷機會分析提供了一個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徑。

二、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

考察消費結構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生活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可以從側面反映一國宏
觀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是聯合國劃分一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國近年來以改
善住、
行條件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開始啟動,
由消費升級帶動的高成長企業成為產
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某種程度上講,
當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量與居民消費結構
的升級有很大關系。
它拓寬了企業發展的空間,
也擴大了市場化投資的空間,
進而支撐了我
國新一輪經濟的快速增長,
促進經濟增長由

目前

的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
對於企
業來講,
居民消費結構的分析對於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十分重要,
是挖掘市場營銷機會核心而
永恆的主題。

消費結構是指消費中不同商品或勞務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例。
包括食品消費、

著消費、居住消費、

交通

通訊消費、醫療消費、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文娛

教育國

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的消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的各項支出顯著增加。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2012

1989
年相比提高了
5.56

;
農村

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2012
年與
1989
年相比提高了
3.78
倍。
城鄉居民各項消費支出在總消費支出的百分比也有較
大的改變,具體數據見表
1
和表
2


從表
1
可以看出,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吃穿用三項支出仍然是主要支
出,但比例大幅度下降;文化娛樂、交通與通信、居住三項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特別要指出
的是文化和娛樂支出超過衣著支出成為第二大支出。
這都初步說明城鎮消費從小康向富裕過
渡,居民越來越偏重文娛、環境、健康等提高生活質量因素的消費。

從表
2
可以看出,

農村居民消費絕大部分用在食品與住房上,
這反映了目前我國農村
居民的消費支出基本解決食宿問題,
是一種低消費水平。
但是其消費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表現為農村居民的吃穿用住四項消費性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

為了進一步證實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我們可以引用恩格爾系數予以說明。
恩格爾系數越大,表明一個國家居民生活越貧困;反之,恩格爾系數越小,生活越富裕。如
今,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
根據聯合國糧農
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
59%
以上為貧困,
50%

59%
為溫飽,
40%

50%
為小康,
30%

40%
為富裕,低於
30%
為最富裕。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見表
3


由表
3
可以看出:在
2000
年以前我國農村居民一直處在溫飽水平;
2000
年以來,我國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在
50%
以下,基本在
47%
上下浮動,達到小康。我國城鎮居民家
庭早於農村居民家庭
4
年完成了從溫飽到小康的過度,
2000
年以後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
爾系數基本在
37%
上下浮動,達到富裕。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已經出現:城鄉差距過
大,

恩格爾系數從
1989
年的基本相同到
2005
年的相差
8.8
,平均相差
7.4



1
選用的數據雖然比較粗糙,
但也可明顯看出: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曲線比城鎮居民
恩格爾系數曲線平坦,證明農村消費結構變化較慢,而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較快。

將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綜合起來分析,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比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化
快。
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雖有所下降,
但下降的不是很快。
作為衡量消費水平甚至經
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恩格爾系數居高不下,
消費層次難以提高,
必然影響消費結構的優
化。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趨於穩定,恩格爾系數居高不下,
食品和衣
著支出比重趨於下降,但幅度不大,這反映出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的速度較慢。

三、我國居民消費趨勢的變化

(

)
數據分析

1.
模型的建立與概述

鑒於城鎮和農村消費結構差別較大,根據經

-

2.
分析

我們選取

中國

1992

~2003

12
年間的數據建立模型,
模型通過了所有的統計檢驗,
因而該模型是適當的。該模型

計算

的圖表較多,轉換結果見表
4


從表
4
可以看出,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中,醫療、

交通

和通訊、文娛、居住
4
項消費性
支出的彈性系數均大於
1
,反映了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正把更多的資金用於
耐用消費品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
其中交通與通訊的彈性系數最大,
這與人們追求信息化和
城市生活快節奏相吻合;
文娛的增長快,
反映居民對

教育

的重視,
並有更多的精神娛樂需
求;
醫療保健系數較大,
這與我國已經從傳統的高醫療福利過渡到國家單位和個人相結合的
醫療保險體制相關;
居住消費支出比例有較快的增加,
與我國從福利分房到商品房體制的轉
變有關,也是居民追求更舒適的居住環境的體現。

農村

居民消費性支出中,
醫療保健、

通和通訊、文娛、其他
4
項消費性支出的彈性系數均大於
1
。其中,交通和通訊的彈性系數
最高,

1.938

甚至比城鎮居民的系數高
0.055

這說明農村居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更多的
交通和信息
;
居住彈性卻遠低於城鎮,這和城鎮住房制度有關,而且農村一般是自建房。需
要特別指出的是: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居民,其吃、穿、用的彈性系數都小於
1
,隨著收入
的提高,我國居民都會減少吃、穿、用的消費。

(

)
經濟

理論

分析

對於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

研究

,不同的

社會

學科從各自的研究領域作了大量分析,
成果頗多。
我們僅從經濟學的角度,
選擇兩項

影響

較大的經濟理論來說明居民消費結構的
變化。

1.
恩格爾定律。對家庭消費結構的變化

規律

進行有目的的研究,是從
17
世紀開始,
19
世紀則是研究家庭消費結構變化規律的黃金

時代


德國學者思斯特·
恩格爾
(1821-1896)
是該時期研究消費結構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其提出的「恩格爾系數」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是
比較重要的經濟指標。
1895
年,在《比利時工人家庭的生活費用》一文中,恩格爾得出如
下結論:
不同的家庭,
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支出,
在收入或消費支出總額中所佔的比例,
將隨著收入或消費支出總額的大小不同而不向;
一個家庭,
其收入越少,
食物及其他生活必
需品在收入或消費支出總額中所佔的比例越高,
這就是恩格爾定律。
在我國,
隨著居民收入
的進一步提高,
居民必將減少在吃穿用方面的支出而增加醫療保健、
文化娛樂、
交通與通訊
方面的支出。

2.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理論。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最最由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提出,又
稱希克斯分解。
由於各種商品的需求彈性和收入彈性不同,
作為正常品的商品和劣等品的商
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也不同。
由於正常品的需求彈性大於零,
因而正常品和收效應是需
求量與實際收入同方向變化;
正常品的收入效應強化了替代效應,
當實際收入增加,
消費者
會用該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
從而使得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由於劣等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小
於零,
因而劣等品的收入效應是需求量與實際收入反方向變化;
劣等品的收入效應使得替代
效應減弱,
實際收入增加時,
總效應等於替代效應減去收入效應,
商品需求量減少。
在我國,
與醫療、
文娛、
交通和通訊相關的商品需求收入彈性明顯高出吃穿用等商品,
隨著居民收入
的提高,前者的消費將增加,而後者則將減少。

『捌』 為什麼中國的居民消費水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社會保障體系如此差勁如何來高消費?我國消費率有個特點,一是無論是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較,還是與一些國家相同發展階段的消費率相比較,目前我國的消費率都明顯偏低;二是近幾年出現了加速下降的態勢。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怎樣看待這種現象?本文分析認為,雖然造成當前我國消費率低的原因有收入分配結構和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體制性因素,但當前我國消費率的下降有其客觀規律性,與工業化發展階段消費率趨於下降的一般變化規律相吻合。在規律性、制度性、體制性因素難以短期內改變的情況下,提高我國消費率的法仍有賴於投資的擴大。我國消費率的變化趨勢及特徵消費率,又稱最終消費率,通常指一定時期內最終消費(總消費)占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通過對我國消費率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當前我國消費率的變化趨勢有以下特點。(一)我國消費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且在近幾年呈現加速下降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費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從1978年的62.1%下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3個百分點。特別是2000年以來,我國消費率呈現出加速下降的特點,短短8年間消費率下降了13.5個百分點(見圖1)。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較,近20多年來,世界平均消費率約為77%,而2007年我國消費率只為48.8%,低於世界平均水平28.2個百分點。(二)我國消費率的持續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費率的持續走低引起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率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從1978年的48.8%下降至2007年的35.4%,下降了13.4個百分點。相對而言,我國政府消費率的變化幅度較為平緩,波動不大,1978年與2007年的政府消費率基本持平(見圖2)。因此,我國(最終)消費率的持續下降實際上主要是由居民消費率的持續走低引起的。(三)城鎮居民消費率總體上趨於上升,而農村居民消費率趨於下降改革開放後,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率總體上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18.5%上升至2007年的26.4%,上升了7.9個百分點;而農村居民消費率則一直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1978年的30.3%下降至2007年的9.1%,下降了21.2個百分點(見圖3)。城鄉居民消費率的這一變動特點主要是由於改革開放後我國城鄉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造成的。(四)我國西部地區消費率高於中部和東部地區2006年,我國西部地區的平均消費率為59.4%,分別比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消費率高出8.9和11.9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居民消費率為40.2%,分別比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消費率高出3.4和6.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政府消費率為19.2%,分別比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消費率高出5.5和5.3個百分點(見表1)。(五)我國各地區消費率與經濟增長率總體上呈反向變動關系根據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994-2007年平均消費率與平均GDP增長率關系的散點圖,可以發現,隨著消費率的上升,經濟增長率趨於下降,兩者存在反向運動趨勢。也即消費率越高的地區,經濟增長率越低;而消費率越低的地區,經濟增長率越高(見圖4)。當消費率位於[40%,60%]區間時,隨著消費率的上升,經濟增長的速度明顯減慢;而當消費率達60%以上後,經濟增長的速度趨於平緩。(六)我國各地區消費率與收入水平總體上呈反向變動關系根據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994-2007年平均消費率與平均人均GDP關系的散點圖,可以發現,即隨著國民收入的上升,消費率趨於下降,兩者存在反向運動趨勢。即人均GDP較高的地區,消費率較低;而人均GDP較低的地區,消費率較高。如人均GDP較高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廣東1994-2007年的消費率分別為47.1%、53.9%、46.2%、48.1%和53.5%;而人均GDP較低的貴州、甘肅、雲南、西藏和廣西1994-2007年的消費率分別為84.5%、63.9%、64.1%、85.2%和65.4%。從工業化過程中消費率的變化規律看我國低消費率的優勢在一國工業化進程中,消費率存在先降後升的規律性特徵。目前,我國消費率的變化趨勢及特徵,完全符合這一規律。因為隨著經濟從落後的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國民收入出現快速增長,人們的消費水平隨著國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會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沒有國民收入增長的速度快,因此,這個時期往往是消費率下降、儲蓄率提高的階段,也是社會儲蓄增多和國家積累能力增強的時期;而當一個國家實現了工業化,擁有了足夠的基礎設施和物質生產能力,人均國民收入進入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後,民眾才能放心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改善生活的消費,消費率就會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錢納里等(1975)在研究經濟結構問題時,通過採用橫截面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世界上101個國家1950-1970年間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通過實證檢驗經濟結構變數與人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見表3)。實證結果表明:總體上看,居民消費率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趨於下降。在較低收入階段,居民消費率下降速度較快,而在較高收入階段,居民消費率下降速度放慢。如在人均GNP從不足100美元增加到300美元時,居民消費率從77.9%降至66.7%,下降了11.2個百分點;而在人均GNP從400美元增加到超過1000美元時,居民消費率從65.4%降至62.4%,僅下降了3個百分點。1970-2003年,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消費率呈現下降趨勢,如表2所示,從86.2%下降至77.7%,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消費率則呈現穩定上升趨勢,從74.3%上升至80.4%。目前,我國的經濟正處於工業化的加速階段。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推進,但尚未進入工業化成熟階段的這個時期,我國的消費率存在下降趨勢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加快工業化所需的資本積累所必需的。沒有低消費率,就沒有高儲蓄率;沒有高儲蓄率,就沒有工業化加速的條件。超越這一規律,違背工業化加速的條件,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影響。有的同志以為消費可以帶來增長,消費越多,經濟增長就會越快,這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事實上,根據1971—2001年世界上82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消費率與其平均經濟增長率的散點圖,可以發現,隨著消費率的上升,經濟增長率趨於下降,兩者存在反向運動趨勢。也即消費率越低的國家,經濟增長率越高;而消費率越高的國家,經濟增長率越低,消費率較高的國家不利於保持較高增長水平。消費率與經濟增長率的反向運動趨勢並不是線性的。當消費率位於76%87%時,隨著消費率的上升,經濟增長率平緩上升。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這一同向運動趨勢只是發生在5%以下的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區間中,即消費率的平緩上升並不能實現相對較高的增長水平。當消費率大於87%的情況下,隨著消費率的上升,經濟增長率再次趨於下降。因此,超越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違背這種階段性特徵的規律作用,過分追求消費是損害經濟增長的基礎的。我國的低消費率恰恰是我國高儲蓄率的形成原因,高儲蓄率恰恰為我國加快工業化進程准備了條件。這才是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較快的真正原因。在低消費率趨勢下的政策選擇事實證明,人類在客觀規律面前,還只能當學生。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們只能通過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去擴大投資,加快工業化的進程,通過進入工業化的成熟階段,我們的人民才有條件和能力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我們不能超越規律去簡單地提倡高消費,前些年來我們反復強調擴大消費的政策之所以失效,根源就在於此。(一)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擴大投資,擴大就業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到,「在就業量增加時,消費者對消費需求的增加,小於總供給價格的增加。因此,除非增加投資,補足這個缺口,否則增加就業量就無利可圖。」著名經濟學家漢森也指出:「假定消費對收入的函數關系不變,這個制度能力為它的潛在生產量找到市場的程度,取決於投資的數量,而投資量又取決於那些控制投資支出的特別因素。」經濟學重視投資需求調控、忽視消費需求調控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消費需求雖然在總需求中所佔份額最大,但消費需求是在無數個人分散行為的過程中實現的,針對個人消費需求實施的宏觀調控難以預期後果;而相對於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決策的集中程度要高得多,不僅規模大,而且比較易於估計,對投資需求為對象實施宏觀調控,容易在短時期內奏效。二是在現代經濟中,生產高度社會化,資本高度集中,投資波動對經濟波動的影響十分明顯。三是在以資本增殖為中心的生產方式中,消費需求處於對資本的從屬地位,不僅資本只有在運動中才能增殖,而且,只有在資本的運動中,通過就業取得收入形成個人消費需求才是必要的。「經濟學家們一致同意,使收入和就業發生波動的重要因素是投資……我們是否要面臨使價格上漲的通貨膨脹,或是否要生活於大量失業的苦難之中,都取決於投資的水平。」由於投資與就業關系密切,擴大投資才可以擴大就業,而只有就業擴大了,才能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最終帶動消費水平的上升。目前我國城鎮約有24OO萬名失業者,農村約有1.5億個剩餘勞動力。按每個勞動力負擔2個人口的生計計算,這個約4億人口的消費主體如果沒有可靠的就業保障,他們的收入就沒有保障,由收入決定的消費也就沒有保障。(二)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大力推進我國傳統農村消費模式向現代城市消費模式的轉化改革開放後,我國城鎮化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目前我國43.9%的城鎮化率比改革開放初高了20個百分點。但總體而言,我國的城鎮化水平還是滯後的。目前,世界平均城鎮化水平已經超過50%,而我國還低於這一平均水平。目前我國非農村人口比率為56%,大部分人口還游離在城鎮之外,無法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進步。同時,即使統計上的城鎮人口,也沒有全部真正城鎮化。有學者估算,1.6億或者的人,並不享有城市的相關權利、福利。沒有參與到城市社會的管理活動中,沒有定居,沒有市民待遇,他們仍是不夠格的城鎮化人口。城鎮化水平較低的現狀直接決定了我國的消費模式帶有明顯的農村消費性質,消費總量相對於GDP水平較低,生活基本支出佔比較大,消費品種單一,消費信貸手段運用較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有助於改善我國的消費模式,使之向現代城市消費模式轉化。據有關統計,在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有100萬120萬人口從農村轉到城市,由於城市人口的消費是農村的2.73倍,約拉動最終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也將帶動周邊農村消費品市場的發展,促進部分農村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轉變,最終推動我國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因此,應該利用我國高儲蓄的有利條件,大力推動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從而最終帶動我國消費的發展。(三)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解除我國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目前,我國正處於制度變革過程中,尚未定型的制度結構導致人們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上升。根據「預防性儲蓄理論」,消費者為預防未來不確定性而進行儲蓄將導致當前消費水平的相對下降。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對啟動消費需求意義重大,只有為居民解除住房、醫療、養老、失業救濟等方面的後顧之憂,才能使居民的消費能力得以充分釋放。具體來講,國家應採取措施加強社會保障立法建設,完善城鎮職工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拓展社會保障基金的籌資渠道,補充社會保障資金;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醫療保險制度以及穩步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四)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用好用活信貸,促進儲蓄向投資和消費轉化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銀行信貸是使儲蓄有效轉化為投資和消費的最直接途徑。從我國的儲蓄結構來講,銀行部門是我國儲蓄資源最集中的部門,大部分居民儲蓄是以銀行儲蓄的形式存在。到2008年12月,我國城鄉儲蓄存款余額就高達21.8萬億元。一部分企業也因對經濟形勢的下行預期而將生產資產轉為銀行儲蓄。這個時候如果不能運用銀行信貸機制使這些資源得到充分激活和利用,真正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銀行部門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社會的有效需求就會加劇萎縮。因此,用好用活信貸手段,不僅是響應中央擴大內需號召的需要,更是藉此機遇促使儲蓄有效向投資和消費轉化的正確之舉。在擴大投資方面,我們的信貸工作要注意領會中央精神,用信貸支持亟須擴大投資的領域和項目;要將擴大投資與長期的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銀行自身的專業優勢,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促進公共工程的科學管理;信貸要重點扶持有助於產業結構調整,有助於科學發展的行業和企業,真正實現用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最終達到投資、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要積極利用消費信貸手段促進儲蓄向消費轉化。雖然消費的長期增長有賴於投資帶動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穩步提高,但消費信貸的不發達也制約著當前我國消費率的提高。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品種仍較單一,擔保制度不發達導致信貸總規模較小。因此,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發展消費信貸:一是放寬市場准入,鼓勵各種類型的消費信貸的產生和成長,尤其是耐用消費品信貸的發展;二是要鼓勵創新,讓市場創造出更好的適合實際需要的信貸品種;三是要引入財政扶持和擔保機制,對特定類型的消費信貸給予財政援助。

『玖』 我國消費的結構特點

1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現狀

1. 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爾系數逐年走底

1. 2 住房,汽車消費成為新的消費重點

1. 2. 1 住房消費

1. 2. 2 汽車消費

1. 3 教育、信息、通信消費不斷升溫

1. 4 旅遊等休閑服務消費成為新的消費亮點

2 消費結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 1 消費領域相對狹窄 消費需求不足

2. 2 國內市場消費梗阻

2. 3 恩格爾系數超越常規,居民生活並未達到富裕。

2. 4 教育支出比重過大 影響居民消費傾向

3 消費結構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3. 1 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導致消費結構不合理

3. 2 過高的居民儲蓄存款 影響居民消費傾向

3. 3 消費品生產行業投資方向失誤和低效率 引起國內市場消費梗阻

3. 4 保守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政策的制約

4 關於進一步的優化消費結構的建議

4. 1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增強居民消費信心。

4. 2 培育城鎮新的消費熱點 拓展居民的消費領域

4. 3 促使商品消費從自我積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轉變

4. 4 分層次促進居民消費

4. 5 破解影響消費結構優化的政策制約

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

摘要: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完成了從解決溫飽——達到小康——邁向富裕的轉變歷程 。 二00三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90美元,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將觸發國內社會消費的結構升級,這標志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嶄新的時期。本文將通過對消費結構的各項內容的變化情況說明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現狀,提出消費結構中不合理的方面,並深入的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些不合理現象的對策。

關鍵詞:消費; 消費結構; 消費結構升級; 消費需求

Variation tendency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Author:Luo Ruichaoxie

Tuthor:Tian qianxi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Eca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

Summary : Since the 1990s, very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ve finished from resolving 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 --Reach the well-to-do level --March toward the rich transition course. In 2003, China per capita GDP reached 1090 dollar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per capita GDP exceeds 1000 dollars, the structure that will touch off the domestic social consumption is upgraded, this indicate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ters an important , brand-new period. This text pass every change of content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prove current situation , urban resident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put forward the unreasonable respect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 and deep its reason proced of analysis, and solv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se unreasonable phenomena.

Keyword:Consump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upgrading ;Consumption demand

1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現狀

消費結構是指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消費對象的比例關系及協調程度。消費結構及其變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它反映居民的消費特徵及消費趨勢,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目前,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消費需求趨於活躍,居民消費不斷升級換代,跨上新台階。呈現出新的變化和特點。

1. 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爾系數逐年走底

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轉移。恩格爾系數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個人消費總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爾系數在國際上常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同時也成為反映一國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化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 1980年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56.9%,1995年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達到39.2%,首次低於40%;2001年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37.9%,意味著總體水平達到了小康,2002年為37.7%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更進一步降為37.12%,這說明食品支出在城鎮居民的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趨勢。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歷程和居民消費結構演變的歷史經驗表明,恩格爾系數水平低於40%時是啟動以居民住房消費和交通通訊消費為標志的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臨界點。因此,以恩格爾系數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的話,我國新一輪的消費結構升級已經來到。

1. 2 住房,汽車消費成為新的消費重點

1. 2. 1 住房消費

從住房需求來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購買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200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已經達到了32247萬平方米,比1991年增長了近10倍,增長是非常快的。從未來的發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條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舊還將帶來對住房的巨大市場需求。中國確實已經進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長的時期。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對住房的需求會進一步加大。1998-2003年,我國城市率提高了9個百分點,到2003年已達到40.5%。在"十一五"期間,專家預計城市化率仍將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推進。毫無疑問,城市化率的發展直接帶動的是房地產業的發展,有大量的人口要進入到城市,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也要改善,還有大量的房屋自然折舊。從這些情況考慮,未來住房的需求潛力是非常大的。房地產業也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

以長沙為例,根據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長沙住房消費走勢呈以下的主要特徵: 近半數的被調查者具有購房意向;51.96%的被調查者看好經濟適用房;理想面積為80—120平方米;價格仍是制約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 這說明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使住房消費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消費的重點和增長點。並且住房消費必將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家裝成了生活時尚。

1. 2. 2 汽車消費

從各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3000-10000美元的時候將進入汽車消費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國的一些大城市,人均GDP已經接近或超過3000美元,因此,汽車消費出現較快增長的時期。 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極具潛力的汽車消費市場。估計我國有購車能力的家庭2005年將達到4200萬戶。到2010年,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汽車市場。從汽車的實際購買來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中國政府鼓勵轎車進入居民家庭政策的出台,特別是2001年5月放鬆對生產企業的價格管制,加之制約需求的各種不合理費用逐步取消和汽車貸款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汽車正在快速進入普通家庭,開始取代家電成為新一代領航消費品。

1. 3 教育、信息、通信消費不斷升溫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經濟的發展要求人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人們對知識需求日益增強,居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投入,不斷提高個人文化素質,除了對子女的教育消費支出不斷增長以外,成人的教育費用也不斷提高。教育消費已成為人們消費中經常性的較長期的重點,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居民儲蓄將更多地用於教育消費。這不但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消費需求,而且促進與教育相關的行業發展,還進一步帶動圖書出版業,計算機教學軟體業、信息服務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教育產業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近日,中國社科院在京發布《2005年社會藍皮書》,提醒人們注意教育消費不斷攀高現象。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教育費用持續攀升,大大強化了居民的儲蓄意願,子女教育費用在居民總消費中排在首位,超過養老和住房消費。

從"九五"後期開始,通信、信息消費成為我國居民新的消費熱點,產銷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根據預測,國內的電子信息產品的市場總規模到2005年將達到20000億元的水平。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截止到2004年的2月底,中國的手機用戶已達到了2.8億戶。今後五年,中國信息產業還將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而且還將進一步成為消費的熱點。專家認為,通信消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國家的信息化水平。增加通信消費,無論是對擴大社會需求、促進經濟增長,還是對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1. 4 旅遊等休閑服務消費成為新的消費亮點

"十一五"期間乃至更長的時間內,中國都將是一個旅遊的消費大國。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的時候,旅遊消費就進入到快速增長時期。我國顯然已經進入到了這樣的時期,當然,它也要求有制度性的安排來與其配合。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實行假日消費後,旅遊消費大幅度增長,開始是"周休兩日制"促進了旅遊消費,現在又有了"七天黃金周",大大地帶動了國內旅遊消費的增長。據統計,2004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9.3億人,將近10億人,國內旅遊收入達到了4萬億元的水平。旅遊業將是今後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空氣和水污染日益嚴重,垃圾、雜訊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因此,人們對清潔空氣的享受,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追求已越來越迫切。近年來興起的生態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要,所以,生態旅遊已成為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隨著以人為本的生活觀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夠享受到的社會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越來越多,這一范疇的消費也隨之增加。快節奏的都市工作與生活,使人們更重視消費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消費省時間甚至出錢買時間的情況在都市消費中屢見不鮮。相對於消費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費的效率性需求將上升,即消費者在關注消費的效用和質量的同時,更關注消費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其典型表現是服務性消費的快速發展。例如:快餐業尤其是送餐業的快速發展,家庭勞務社會化成為一種廣泛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家政服務、家庭醫生、家庭病房等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2 消費結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 1 消費領域相對狹窄 消費需求不足

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過程的開始,使城鎮居民消費一下子集中到了住房,汽車,教育消費上,造成消費領域相對狹窄的現狀,尤其是與消費市場完善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消費市場不夠發達,存在許多有待開發和發展的消費領域,需要尋求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增長點。

200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911.32美元,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37.9%,而全世界平均的相同收入水平時期的恩格爾系數只有30%。包括旅遊消費等在內的其它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率,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達到了26%的水平,而我國城鎮居民2001年僅為5.35%,只相當於這些國家的1/5。在保險消費、知識消費、體驗消費等諸多領域更有待於拓展。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與平均消費傾向呈逐年走低之勢,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從1990年的0.84降低到2003年的0.77,年均降低速率達0.005,這些都說明在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過程中,目前我國的消費市場仍存在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這與消費領域狹窄也有著一定的聯系。

2. 2 國內市場消費梗阻

在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事實上存在國內市場消費梗阻,國內消費品生產行業沒有很好地把握一輪輪消費升級的契機,使國內產業遭受周期性的沖擊。國內相關行業由於沒有及時地針對消費升級做出適應性的調整以致國內的部分消費需求要有國外滿足,即使調整了也由於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產品的競爭力遠不如人,許多市場利潤空間拱手讓人。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今的電腦、手機、汽車,居民所認同的大多都是國外品牌而國內的同類產品卻少有能與其抗衡的。

2. 3 恩格爾系數超越常規,居民生活並未達到富裕。

如果按聯合國糧農組織對恩格爾系數的劃分標准,早在2000年,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達到39.2%,首次低於40%時,我國就已經邁進「富裕」的門檻了。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國還處在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過程當中,而「小康」和「富裕」兩個概念也是有著一定的距離的,也是說目前我國恩格系數對於我國實際的現狀來說時超越了常規的。

2. 4 教育支出比重過大 影響居民消費傾向

近年來,中國城鄉居民教育費用的持續攀升大大強化了居民儲蓄意願,影響了城鄉居民家庭消費傾向。教育從幼兒園起就開始交各種贊助費、擇校費、擇班費,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從而導致居民家庭削減當前消費開支,增強儲蓄力度。目前中國的發展進入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轉型關鍵時期。而世界多數國家同時期時,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別是教育的費用有所下降。

2. 5 服務消費數量不足 結構不合理。

雖然近年來,我國居民在服務消費的支出上有所增長,服務消費占居民生活消費的比重也在上升。但是,在我國的現實消費活動中,仍然還有不少人重物質消費、輕服務消費,和發達國家相比服務性消費在消費總額中所佔的比重還較低。在服務消費領域也存在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觀念有待改善等問題。如人們在已有的服務消費中,重餐飲、洗浴等生活性服務消費,輕精神文化消費;在已有的精神文化消費中,又存在重娛樂性消費、輕發展性消費,熱衷於趣味消費、忽視高雅消費和健康消費的問題。

與中國消費率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1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2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0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3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6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