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的全真教在哪裡

中國的全真教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0-19 19:52:21

A. 中國道教全真派的發源地在哪裡

中國道教全真派的發源地是登州府寧海州(今山東煙台牟平)。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開宗祖師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早年曾應武舉為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

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1)中國的全真教在哪裡擴展閱讀:

全真道亦稱全真教。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宗旨,並逐漸包容合並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創建者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早年曾應武舉為武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在甘河鎮遇仙,相傳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

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其中龍門派祖師丘處機以74歲高齡,自山東昆嵛山西遊35000里,在中亞機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性創舉與漢蒙佳話,獲得崇奉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掌管天下道教,為全真道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B. 歷史上真實的全真教

看過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朋友,一定記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其中中神通王重陽就是全真教的創派祖師,是「全真七子」的師父。書中的全真教,行俠仗義,憂國憂民,為了保衛大宋,先是王重陽、丘處機等抗金,其後又助郭靖夫婦保衛襄陽,抗擊蒙古韃子,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那麼, 歷史 上的全真教真的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嗎?真實的 歷史 只怕讓你大跌眼鏡。


歷史 上的全真教又稱全真道、全真派,是金元道教主要宗派之一。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在寧海州(治今山東煙台)全真庵聚徒講道,為此派創立之始。教義以道教為主,雜糅儒、釋,倡導修真養性,除情去欲,克己忍辱;不尚符籙,不事燒煉;道士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靜坐苦修,以求返本還真,得道成仙。以王立甫、鍾離權、呂岩、劉操和王重陽為五大祖師。王重陽傳弟子馬鈺、譚處端、丘處機、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七人,號為七真。七真中以丘處機最著名,曾應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赴西域,備受優遇,其教盛極一時。元憲宗、世祖在釋道之爭中偏袒釋教,全真道兩次遭受打擊;世祖之後,又漸興盛。終元之世,全真道一直得到官方承認,為北方道教的主要派別。分南北二宗,元以後合流,至明清遂衰微。

那麼,全真教所尊崇的「五祖七真」是指誰呢?又是怎麼來的,請聽我一一道來。

全真教嗣太上老君遺教,秉東華帝君演教,承正陽帝君鍾離權和純陽帝君呂洞賓二祖傳教,開宗於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特點,並逐漸包容合並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

元朝前期,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真人以74歲的高齡,自山東昆嵛山西遊35000里,在中亞機遇「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 歷史 性創舉與漢蒙佳話,獲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掌管天下道教及所有出家人,為全真道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尹志平、李志常相繼掌教,全真道進入鼎盛期,道門興旺,宮觀遍地。

元朝統一全國後,全真道南下傳教,並與金丹南宗交流丹道。兩派有著共同的內丹理論淵源,陳致虛提出的「五祖七真」傳承系統得到共識,元惠宗時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並為一,同時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元代,張伯端一系所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致虛)融入全真教,稱南宗,將 王重陽所傳則稱為北宗。當金元時期全真道在北方發展時,南宋地區亦有專主內丹修煉的道派,稱作金丹派南宗。該派以張伯端為創始人 ,其特點是修煉時主張先修命,後修性。元朝統一江南後,南宗與全真道(北宗)合並 ,共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五祖,傳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南七真(張伯端、劉永年、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並後仍稱全真道,為後世道教的主要宗派。全真道內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別,如南宗有清修派和雙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傳一派,其中丘處機所傳全真龍門派最為昌盛。

王重陽仙游後,由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等陸續接任掌教。王處一曾應金世宗的邀請進宮講授道學。丘處機於1219年遠去西域行宮朝見成吉思汗,大得推崇。贈給金虎牌、璽書,請他主持天下道教。丘祖回燕京後駐長春宮(今北京白雲觀),開壇說戒,弟子四處立觀度人,使全真道組織發展到極盛 。

明末著名道士全真龍門派方丈大律師王常月祖師,提出了「戒行精嚴」的修道思想,整頓教門,開創「龍門中興」,促進全真道一度復興。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成績斐然,有閔一得、劉一明、李西月、柳華陽等學者。

全真教始終代表世界道教正宗。當今中國道教協會會址即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 白雲觀。

全真五祖(北五祖)

全真五祖是指 東華帝君 鍾離權 呂洞賓 劉海蟾 ,加上創派祖師 王重陽 為五祖。

東華帝君


王玄甫 ,道教神話人物。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雲上真見而愛之,稱為「天上謫仙人」。引之入山,授以青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隱居昆侖山煙霞洞,頤神養性。又結草庵自居,名曰「東華觀」。後徙至代州五台山(在今山西五台縣)之南紫府洞天,在人間數百歲,毫無衰老之容。被全真道奉為北五祖的第一祖。事見《金蓮正宗記》。

鍾離權


唐咸陽人,號雲房先生、和穀子、真陽子。附會為東漢人,故稱為 漢鍾離。 相傳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與呂洞賓同時。為後世所傳八仙之一。

呂洞賓


唐河中人,一說京兆人,名嵒,又作岩,字洞賓,以字顯,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俗傳為八仙之一。相傳懿宗咸通中,登進士第。歷仕德化令。後游京師,遇鍾離權,授以丹訣。喜戴華陽巾,衣黃白襕衫,系大皂絛。後移居終南山修道,成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

劉海蟾


五代時燕山人,一說燕地廣陽人。名哲,字元英,一作鉉英,號海蟾子;一說名操,字宗成。曾事燕主劉守光為相。好黃老之學,後棄官隱居華山、終南山。傳得道仙去,道家以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元世祖至元六年封為明悟弘道真君。

王重陽


王嚞 ,金咸陽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應武舉,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學道,改名嚞,字知明,號重陽子。倜儻尚義,不拘小節,好屬文,才思敏捷。學道後往來終南山一帶,曾在終南縣南鑿穴而居。後至山東嵛山全真庵。所創教派名全真道。馬丹陽、丘長春、王玉陽、郝廣陵、譚處端皆其弟子。

全真教又有 南五祖 ,為紫陽真人 張伯端 、杏林翠玄真人 石泰 、道光紫賢真人 薛式 、泥丸翠虛真人 陳楠 、瓊炫紫虛真人 白玉蟾。

張伯端


宋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相傳神宗熙寧中游蜀,遇異人傳授丹法。嘗著《悟真篇》,授河東馬處厚。元豐中卒,年九十九。

石泰


宋常州人,一作鳳翔扶風人,字得之,號杏林,又號翠元子。以醫葯濟人,不受謝,惟令植一杏樹,久遂成林,因號「杏林」。相傳遇張紫陽得金丹之道,道成,作《還元篇》。

薛式


宋陝西雞足山人。曾為僧,念談禪不能長生,乃拜石杏林為師,脫下袈裟,致力修道。壽一百一十四歲,道成屍解,為南宗第三祖,尊為道光紫賢真人。

陳楠


宋道士。惠州博羅人,字南木,號翠虛。相傳得太乙金丹訣,以捻土噀水為人治病,人稱「 陳泥丸 」。或雲嘗提舉道錄院。後歸羅浮山,相傳能驅狐鞭龍,浮笠濟湍,顯示諸種神異。有《翠虛妙悟集》。

白玉蟾


葛長庚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為白氏子,自名 白玉蟾 。博覽眾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征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全真七真 亦分南北,其中 北七真 就是我們熟知的 全真七子 (即長春真人 丘處機 、無為真人 馬鈺 、蘊德真人 譚處端 、長生真人 劉處玄 、玉陽真人 王處一 、廣寧真人 郝大通 、清凈散人 孫不二 ),而 南七真 則為 南五祖 劉永年 彭耜 二人。

北七真


丘處機

登州棲霞(今山東棲霞)人。十九歲時,為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金、宋之季,俱遣使來召,不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時奉詔前往,至則力勸不嗜殺人。以敬天愛民為本,清心寡慾為要。1223年還燕,持成吉思汗所賜璽書,放奴為良和濱死而得生者二三萬人。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嚞,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游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為真人、抱一無為普化真君等。

譚處端

金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劉處玄

金山東萊州人,字通妙,號長生子,世稱長生真人。大定九年(1169),從王重陽出家學道。次年於終南縣劉蔣村為重陽守墓,三年後往來於河南、山東之間。明昌二年(1191),遭讒下獄,不久獲釋。承安二年(1197),章宗聘召問道,以「寡嗜欲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作答,次年還山。故居庵額賜名靈虛觀。著有《仙樂集》、《無為清靜長生真人至真語錄》、《黃庭內景玉經注》。元世祖追封長生輔化明德真人,武宗加封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

王處一

金寧海東牟人,道士,字玉陽,號全陽子,一說號華陽子。從王重陽學道,修真於昆嵛山煙霞洞。人稱「跌腳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見。元世祖時贈玉陽體元廣度真人。

郝大通

金寧海(今山東煙台東南)人,原名升。喜讀《易經》,洞曉陰陽術數之學。大定八年(1168),從王重陽出家學道於昆嵛山,改名璘,號恬然子。十二年,西遊岐山,自名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世稱廣寧真人。往來傳道於真定、邢、洛間。大安中,賜號廣寧全道太古真人。著有《三教入易論》、《示教直言》、《心經解》、《救苦經解》、《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等,有《太古集》行世。元世祖追封廣寧通玄太古真人,武宗加封廣寧通玄妙極太古真君。

孫不二

金寧海州人。丹陽順化真人馬鈺之妻,與鈺同師重陽王真人,詣金蓮堂出家。世宗大定中居洛陽風仙姑洞,越八年,沐浴更衣,端坐而化,傳為仙去。

南七真

劉永年

字紀悠、順理,號廣益真人,氣功家、 養生 家、道教南宗金丹派七真人之一,約1131--1220年在世,浙江湯溪宅口人。紹興辛未年(1151)於王屋山修行見性,參禪入定,神識見紫陽授《悟真篇》得道。紹興壬申年(1152)行刊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紹興二十五年(1155)祖父成忠郎劉時去世,返鄉奔喪,後於竹馬館(即奉真庵)修道,乾道戊子年中成道於龍丘山。

彭耜

南宋末道士,字季益,號「鶴林」。長樂(今福建)人,一說三山(今屬福建福州市)人。師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傳、九鼎金鉛砂汞之書、紫霄嘯命風霆之文,歸作《鶴林賦》,遂杜門絕交遊,不理家業。與妻潘蕊珠同志,晨夕薰修。在居處立鶴林靖,日以孔老娛其心,以符治病。沈酣道法,呼嘯風雷,人所敬慕。後屍解於福州。城東鳳丘山有鶴林院遺址。曾採摭宋代諸家注編為《道德真經集注》十八卷,今存。

歷史 上的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及其弟子一直在北方傳教,始終以金人自居,從未以宋人自居過,也沒有高深的武功,和小說中所描寫的相差甚遠。

全真教自王重陽創教,共傳十八任掌教真人。分別為王重陽、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 尹志平 、李志常、張志敬、王志坦、祁志城、張志仙、苗道一(兩次在任)、常志清、孫德彧、蘭道元、孫履道、完顏道明。

這里著重說一下尹志平。


尹志平是金元時期著名的道士,是全真教第六任掌教真人。字大和(又作太和),山東萊州(今掖縣)人,初以馬丹陽為師,被其父迫令返家,復往武官靈虛觀,投劉處玄門下。明昌年間(1190 1196),又受教於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三位宗師,故其先後以全真五子為師。興定四年(1220),丘處機偕18名高徒萬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後,丘處機住長春宮,尹志平隱居德興(今河北涿鹿)龍陽觀,丘處機賜其號為清和子。丘處機去世後,繼為全真道掌教,居長春宮。蒙古太宗六年(1234),李無欲自汲郡(今河南汲縣)至燕京,尹志平令他返關中招集道侶興復祖庭。次年春,尹志平應沁州(今山東沁縣)知州杜德清之請,南下沁州作醮,居神霄宮。其冬,李無欲奉京兆總管田德燦之命迎請入關,太宗八年(1236)春抵達終南,規劃組織對終南祖庭及樓觀宗聖宮、終南太平宮、太一宮、驪山華清宮、華山雲台宮的復建,分別選任住持道士。布置完成後,於是秋奉詔返燕京。太宗十二年(1240)冬,太傅剌寶儉和京兆總管田德燦幫助終南道眾大事會葬王重陽,再次遣人入京,迎請尹志平往終南主持葬事。馮志亨隨行,自燕京至關中沿途3000餘里,修復道觀100餘所。葬事完畢後,尹志平又參訪了樓觀等處宮觀,至冬還京。憲宗元年(1251)去世,葬於京郊房山,中統二年(1261)詔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之號。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及《神鵰俠侶》中將其描寫為全真教丘處機的徒弟,曾奉師命去蒙古給江南七怪送信,並試探郭靖的武功。後來因暗戀小龍女,趁小龍女的穴道受歐陽鋒所制,小龍女又錯認他為楊過的情況下與其發生關系。由於《神鵰俠侶》將尹志平寫得品行不堪,有損先賢形象,所以金庸在新修版小說中將褻瀆小龍女的人改為虛構的甄志丙。

全真七子各傳一派,合稱「七真派」,即宗丘處機的 龍門派 ,宗劉處玄的 隨山派 ,宗潭處端的 南無派 ,宗馬鈺的 遇仙派 ,宗王處一的 嵛山派 ,宗郝大通的 華山派 ,宗孫不二的 清靜派 。其中以龍門派勢力最大,記載也較多,其餘六派所知甚少。至清初,龍門派經 王常月 之中興,龍門派更盛於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 張三豐 所傳的支派—— 武當派 ,萬曆間 陸西星 所傳 內丹東派 ,清嘉、道間 李西月 所傳 內丹西派 ,蓋皆屬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經繁衍,在明清時期,又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據《諸真宗派總簿》所載,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兩系),每派均有取名排輩用字。

這就是 歷史 上的全真教,謝謝大家的關注。

C. 現在還有全真教嗎

全真道又稱全真派,與正一道並為道教兩大派別。金代王重陽(見王重陽條)創立,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奉《道德經》、《清靜經》、《孝經》、《心經》、《全真立教十五論》等為主要經典。歷史沿革

道教自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改革、整頓後,歷隋唐五代宋的漫長歲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現頹勢。以符籙派為主流的道教,支派爭流,一些道流徇末遺本,流弊時現。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王重陽創立了全真道教。王重陽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對道教進行了大量的改革,進一步把老莊清靜無為的思想貫徹到教義中。

據載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陽棄家外游,在甘河鎮遇異人,授以修煉真訣,於是悟道出家。在南時村築墓,住在墓穴中兩年多,自稱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離開陝西,前往山東傳道度人。先後收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為徒,在文登、寧海、福山、登州(今蓬萊)、萊州(今掖縣)建立三教七寶會、金蓮會、三光會、玉華會等。因王重陽在山東寧海自題其庵名為「全真堂」,故入道者都稱為全真道士。

全真道初傳時期,遵行「以無為為主」的教旨,即注重個人修煉,而不注重發展教徒、營造宮觀,組織規模和力量也比較小。自劉處玄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丘處機於金泰和四年(1204)相繼掌教以後,始逐漸重視創立宮觀和收徒活動。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全真道組織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它在魯、豫、秦、冀等地,具備了相當深厚的組織基礎。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滅的數十年間,是中國大地鐵騎縱橫、血火紛飛,生民塗炭的苦難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時期。鼎盛局面的積極推動者為丘處機,轉變的契機則是成吉思汗的召見。丘處機不辭年屆73歲的高齡,甘冒風沙大雪之苦,經歷兩年多的萬里跋涉,終於在1222年到達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內都庫什山)成吉思汗的軍營。成吉思汗對其到來慰勉有加,三次召見並作長談。丘處機對成吉思汗所問為治之方及長生久視之道,皆作了仔細的回答,深得後者的禮敬,尊稱其為「丘神仙」。當丘處機於1223年請准東歸時,成吉思汗令其「掌管天下的出家人」,並敕免全真門下道士的差役賦稅。

1224年丘處機返抵燕京,禮請住持大天長觀(亦名太極宮,後改名長春宮),從此這里成為全真道活動的中心,「由是玄風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學徒雲集」。丘處機乃不失時機地著手全真道的大發展工作。全真弟子們大建宮觀、廣收門徒的活動,就以空前的規模開展起來了。大約經過三十餘年的經營,全真道的宮觀、弟子遍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廣大地區。《清虛宮重顯子返真碑銘》稱:「東盡海,南薄漢淮,西北歷廣漠,雖十廬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1228年安葬丘處機時,「四方來會之道俗逾萬人,至有司衛之以甲兵」。尹志平於1236年去陝西營建祖庭時,「時陝右甫定,遺民猶有保柵未下者,聞師至,相先歸附,師為撫慰,皆按堵如故」。

盡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號召力,為元統治者效勞,但因其影響過大,引起了元統治者的猜忌。因此在元憲宗時期的佛、道「化胡經」之爭中,元統治者持明顯的袒佛立場,使全真道在(憲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佛道大辯論中兩次敗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擊。全真道發展的鼎盛局面,亦隨之宣告結束。

這之後,全真道處境十分困難,教徒的發展受到限制,齋醮被禁止舉行。直至成宗即位後的元貞元年(1295)禁令解除,全真道方從從艱難處境中解脫出來。

全真道的發展盡管有低谷,但並沒有停滯。元朝實現南北統一後,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傳的條件。武當山首先成為全真道的重要據點。繼武當山之後,全真道繼續南傳至蘇、浙、閩、贛等地區。全真道的南傳,使原來互相隔絕、但卻同源於鍾呂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增加了接觸的機會,逐漸產生了合為一宗的要求,特別是組織鬆散、勢力弱小的南宗更有會歸全真道的願望。在陳致虛的積極推動下,元代中後期二宗合並,共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五祖,傳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南七真(張伯端、劉永年、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並後仍稱全真道。全真道除合並南宗以外,元代中後期又合並了真大道、樓觀道和部分凈明道,成為唯一的一個丹鼎大派,與符籙大派正一道平行發展。

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對全真道的禁令後,全真道每任掌教皆授被封為真人、演教大宗師、知集賢院道教事。

入明以後,明太祖對正一派表現出強烈的支持意向,道錄司各級道官也大都以他們充任,全真道士被召見和受委任者極少。全真道遂分裂為諸多小派各自活動。

清朝初年,全真道龍門派宗師王常月應運而出,以振興道教,恢復祖風自任,傳戒弘教,使明代沉寂已久的全真龍門派出現了中興景象。

三大祖庭

山西永樂宮位於山西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建於元代。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純陽者,唐代道士呂洞賓之道號也,因呂洞賓是永樂鎮人,唐代即在此地興建了呂公祠,這就是永樂宮的前身。永樂宮因是呂洞賓和王重陽的修煉地,所以被全真道視為祖庭之一。永樂宮的元代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優秀遺產,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其壁畫,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陝西重陽宮又稱為重陽萬壽宮、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盛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祖庵鎮,距離西安市中心西南40公里。重陽宮為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一,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

北京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丘處機赴雪山應成吉思汗聘,回京後居太極宮,元太祖因其道號長春子,詔改太極宮為長春宮。及丘處機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長春宮東側營建下院,即今白雲觀,並於觀中構築處順堂,安厝丘處遺蛻。

D. 全真教在中國哪座山上

創始人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王重陽死後﹐其弟子馬鈺等七人分別在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繼續傳道﹐創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派(見北七真)
但金融所寫的是陝西的華山

E. 全真教的全真教簡介

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此外,張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創立的內丹修煉為主的教派後來也被劃分在全真道,稱為南宗,而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
說全真教抄襲佛教,那是因為看了佛經與道經等先入為主的影響,如果先看先秦兩漢魏晉道家典籍再看大藏諸經,再論禪宗教外別傳,則明顯佛教受道家思想影響頗大。學者大都以為道教抄襲佛教,其實那是指六朝後的道教,六朝之前則並非如此,相反的,中土的佛教,則自始至終都是在襲取儒道之思想以發展自己,並壯大自己的聲勢。從東晉而後,尤其自梁以後,佛教轉強而道教趨弱,此種情形一直延續至今,遂使人有佛教哲理高於道教哲理的錯覺 。
全真道認為清靜無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靜﹐才能返樸存真﹐識心見性。該派注重修煉「性命」﹐認為「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氣神相結﹐謂之神仙」。主張修道者必須出家﹐並忍恥含垢﹐苦己利人﹐戒殺戒色﹐節飲食﹐少睡眠。《金蓮正宗記》稱該教「以柔弱謙下為表﹐以清靜虛無為內﹐以九還七返(按指煉內丹──引者)為實﹐以千變萬化為權」。王重陽死後﹐其弟子馬鈺等七人分別在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繼續傳道﹐創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龍門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見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煉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間﹐丘處機應詔赴西域大雪山謁見元太祖﹐受到禮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宮觀﹐全真道進入全盛時期。在發展中﹐因不斷侵佔佛教寺院﹐宣傳「老子化胡」之說﹐引起僧人不滿﹐而導致元憲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辯論。結果全真道失敗。憲宗詔令全真道歸還侵佔的寺院200餘處﹐又令道士落發﹐焚毀《老子化胡經》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進行辯論﹐全真道又以失敗告終﹐詔令除《道德經》外﹐其他道經盡行焚毀﹐全真道遭到沉重打擊。元成宗時﹐禁令漸松﹐全真道又見恢復。明代朝廷重視正一道﹐全真道相對削弱。入清以後更為衰落。
現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較多﹐《正統道藏》收有王重陽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蓮正宗記》﹑李道謙的《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等。但後期的史料較少。清人陳銘珪的《長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陳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對全真道的歷史作了一些考證和論述。
全真教是後期道教最大的派別之一,元代以來與正一派一起延續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鮮明,這是其重要的特徵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禪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內丹修煉,反對符籙與黃白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教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道觀,不得蓄妻室,並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這一點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國道教後期的兩大派別之一。創建於金初,後再與其他丹鼎小派合並而成。大派一直流傳至今。
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後,改名嚞,字知明,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金正隆四年(1159),聲稱於甘河鎮遇仙,改儒為道。曾居終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東傳教,先後在文登、寧海、福山、登州、萊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傳道說法。在這期間,先後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人為徒,創立全真道。

F. 全真教的介紹

全真教是王重陽於金初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創立。屬道教,凡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並且對中國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武術有很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全真教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1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0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3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6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