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入侵中國時間是什麼時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共14年抗戰。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B. 日本人是什麼時候侵略中國的
日本是1931年9月18日開始侵略中國的。
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
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日本是多久向中國宣戰擴展閱讀:
1、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侵華戰爭的影響: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
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C. 日本入侵中國時間是什麼時候
日本入侵中國時間是1931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3)日本是多久向中國宣戰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9月2日。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
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戰,因為依據當時中國落後的重工業水平和國際地位,提前公開宣戰,只能面對國際武器禁運,無法彌補戰爭損失。
D. 抗日戰爭時,中國和日本是在什麼時候正式宣戰的
1941年12月9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
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但國民政府僅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並未正式對日宣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的戰略重心從中國轉變為美國。翌日,美國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並呼籲世界各國對日本實施貿易制裁。
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中華民國政府對德意宣戰布告》發表,中國國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戰。
不久之後,除了與日本保持中立的蘇聯以外,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從此中國不再獨立對日作戰,抗日戰爭正式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共同宣言《聯合國家宣言》,中國進入了與美英蘇共同領銜簽字的四大國之列,這標志著中國在那時就是公認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
1月3日,盟軍為更有效地協調作戰,成立了中國戰區,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泰越)盟軍最高統帥。
(4)日本是多久向中國宣戰擴展閱讀:
一、抗戰前期不宣戰原因:
1937年7月16日,國民政府曾召開會議,討論對日宣戰的問題。由於中國軍需品不能自給自足,有相當大一部分需要外國輸送,如果宣戰,日本政府可以以交戰國的身份,通過各國禁止一切軍需物品和軍需原料輸入中國。
再者,日本海軍遠遠強大與中國海軍,握有制海權,中國沒有能力保護從海上輸入的援華物資。
另外,中國在日本的僑民極多,中日一旦斷交,中國在日僑民就會被驅逐或拘捕,中國沒有能力將僑民接回國內,僑民便得不到應有的保護。由於以上這些原因,會議作出決定:對日不宣戰,不斷交。
二、宣戰書:
1、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1941年12月9日)
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並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在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此中國政府屢經聲明者也。
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余之神聖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於遭受實際之懲創後,終能反省。在此時期,各友邦亦極端忍耐,冀其悔禍,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維持。
不料強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甘為破壞全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戎首,逞其侵略無厭之野心。
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咸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
2、中華民國政府對德意宣戰布告(1941年12月9日)
自去年九月,德意志、義大利與日本訂立三國同盟以來,同惡共濟,已成一侵略集團。
德、意兩國始則承認偽滿洲,繼復承認南京偽組織,中國政府業經正式宣布與該兩國斷絕外交關系。
最近德、意與日本竟擴大其侵略行動,破壞生太平洋之和平,此實為國際正義之蟊賊,人類文明之公敵,中國政府與人民對此礙難再予容忍。
茲正式宣布,自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午夜十二時起,中國對德意志、義大利兩國立於戰爭地位,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
E. 日本侵略中國是哪一年
日本明治維新後,蓄意對外擴張,逐漸形成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佔台灣,第二步是吞並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1871年,近代中日兩國簽訂了第一個條約——《中日修好條規》,該條約第一款就寫明:「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倍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這是一個平等的條約。但日本不顧條約中「兩國所屬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規定,於1872年入侵中國屬國琉球,1874年入侵中國領土台灣,還透過《北京專約》迫使清政府間接承認琉球為日本屬國,並於1879年正式吞並琉球國,改設為日本的沖繩縣。
如果是真正的抗日戰爭那就是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F. 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的具體時間是哪一年幾號
中日戰爭從明朝開始就存在,但影響最大的就是近代抗日戰爭,開始的事件就是九一八事件與七七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製造皇姑屯事件,由於蔣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東北三省頃刻倫覆,日本局部侵略中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
1、九一八事件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2、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6)日本是多久向中國宣戰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大會召開。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茨之命令,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由南京飛抵湖南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
G. 中國和日本打仗是哪年開始的為什麼
全面侵華時間是:1937-1945,共8年。
歷史上日本曾三次侵略中國,從時間上分別是:
明朝:
第一次談不上侵略。13-16世紀來自日本的倭寇曾長期活躍與中國沿海地區,特別是16世紀倭寇對東南沿海的騷擾尤其猖獗。但倭寇多是民間海盜組織,非官方的,談不上日本侵略中國。到是16世紀末豐臣秀吉侵入明屬國朝鮮,才是中日軍隊的正面對抗。
清朝: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日盛,於1874年侵入台灣後在清政府賠了50萬白銀後撤軍。
1894-1895年悍然挑起中日甲午戰爭侵佔台灣。
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活動。
民國:
一戰時出兵佔領德國在山東的據點膠濟彎.。
1928年以「保護濟南日僑」為名,然後出兵山東。
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其後逐漸佔領鄰近的察哈爾,熱河 。
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
1937-1945年全面侵華。
歷史沿革
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H.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哪一年
1937年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1937年。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日軍侵華戰爭於1931年9月開始。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布對日作戰。
I. 抗日戰爭時,中國和日本是在什麼時候正式宣戰的
抗日戰爭時,1941年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的戰略重心從中國轉變為美國。翌日,美國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並呼籲世界各國對日本實施貿易制裁。
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中華民國政府對德意宣戰布告》發表,中國國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戰。不久之後,除了與日本保持中立的蘇聯以外,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
從此中國不再獨立對日作戰,抗日戰爭正式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美國加入二戰後,通過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從緬甸、印度向中國運送了大批作戰物資,支持中華民國繼續抗戰。
(9)日本是多久向中國宣戰擴展閱讀
日本佔領南京後不久,便發表了「今後不以國民黨政府為對手」的近衛聲明,不承認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代表中國。之後,日本推出汪精衛傀儡政權,視作中國政府,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系」。所以,日本政府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後,向英、美宣戰時,也沒有對中國宣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軍突襲珍珠港,美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大損失。12月8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對日本宣戰,英國也宣布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太平洋戰爭爆發。
12月9日,國民政府隨即發布《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正式對日本宣戰。根據國際法規定,「戰爭使得交戰國的條約失效」,所以,1895年中日間簽訂的《馬關條約》從此時起已經廢止,日本對包括台灣、澎湖列島在內的中國領土的佔領已經失去了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