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五大主要少數民族是什麼
蒙古族、壯族、回族,藏族、新疆維吾爾族。中國政府在相應的民族主要居住區設置了自治區政府、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一、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西遼遷入黃河流域,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二、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語: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爾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三、壯族
壯族(壯文:Bouxraeuz,英文:Bourau),舊稱僮(zhuàng)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四、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一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游牧過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漢人以及後來遷來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發展而形成了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節日大都來源於伊斯蘭教,是用回歷來計算的。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前兩個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回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五、藏族
藏族(藏文:བོད་པ་ )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
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布。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㈡ 中國56個民族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56個民族分別為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
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各民族人口
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統計,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總數為126583萬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41%。
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為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為8.41%。
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下同),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有18個民族,他們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等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為1600多萬人。
人口在百萬人以下10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傈僳、佤、畲、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等族。
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諾等族。
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7個民族,他們是: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珞巴(按實地普查區域的人數計算)等民族。另外,還有未被確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萬多人。
盡管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卻十分廣泛,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面積佔全國的60%以上。由於歷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沿海漢族地區的人口密度差距懸殊,例如少數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區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1.8人。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㈢ 滿族人和蒙古族人都是比較團結民族。滿族人說話。
滿洲人和蒙古人由於游牧漁獵的關系確實比漢人心齊!這是康熙說的話!就像日本人團結一樣,由於日本多災難多地震,多海嘯!大家只能團結面對大自然!滿洲人也是打獵需要團結才有吃的,滿洲人有個習慣叫圍獵!就是大家一起上!打大型動物,最後也是公平合理大家一起份肉!蒙古人游牧也是一幫人聚在一起!蒙古更離不開集體,剩下單個只是死亡!而漢人不一樣,漢人有大片土地,面朝黃土背朝天!基本上年年都有吃的,很少有挨餓的時候,而且相比打獵游牧得到食物也要容易的多!所以漢人對情感的重視要比滿洲人少!滿洲人極為在意情感!因為打獵的時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更珍惜情感!還有就是漢人!受到的自然災害少要比日本少的多!所以大家都是自己吃飽自己不餓!自己干自己的不用團結去低於外界!人一吃飽了,飽暖思淫慾就走下一項了!天天沒事想算計別人了!少數民族一起干什麼事,大家在一起說清楚辦就行了!因為人少大家都珍惜大家!漢人不能說清楚,說清楚意見就多的不行!都是大家各想各的利益!明末清初,明朝當兵的是為了軍糧,滿洲人沒有軍糧也去戰場!我對中國北方人深有體會!
㈣ 幾個著名的民族裡,哪個最團結
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回族最團結
㈤ 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主要分布在()A.西藏自治區B.海南省
中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等56個民族.各民族中,漢族人數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其他民族人口總數約佔8.5%,統稱為少數民族.中國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相差懸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700萬,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故選:C.
㈥ 中國什麼名族最團結呢
漢族裡面的河南省一個地方的盧氏家族最團結。
㈦ 世界哪個民族最團結。國內什麼民族最團結
中國族內最團結的民族,誰都不能否認是維族
維族人歷史以來族內最團結的一個民族
我跟他們生活了30年我比較理解他們
㈧ 我們中國56個民族,分別是什麼民族
1、漢族
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
2、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的先民是屬古代百越族群,與西甌、駱越有血緣遞承關系,是嶺南的土著民族。
3、滿族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遼寧省
4、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5、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6、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
7、土家族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貴州省以及四川省(屬於重慶市)。
8、彝族
彝族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9、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
10、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
11、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內部自稱高度統一,因為是百越人後裔,所以布依族絕大部分都以「布依(布越)」自稱。
12、侗族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
13、瑤族
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14、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
15、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
16、哈尼族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
17、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18、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等地,據考證,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
19、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
20、畲族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
21、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
22、仡佬族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23、東鄉族
東鄉族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
24、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
25、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
26、水族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考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展起來的。
27、佤族
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
28、納西族
納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
29、羌族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
30、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
31、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
32、錫伯族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
33、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是柯爾克孜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34、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
35、景頗族
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
36、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毛南族是嶺西的土著民族。
37、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
38、撒拉族
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
39、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
40、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雖然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但從遠古時代起,他們就生息繁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
4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42、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屬於中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為白人。
43、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44、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
45、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
46、基諾族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
47、德昂族
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
48、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
49、保安族
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
50、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
51、裕固族
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地區,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
52、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3、門巴族
門巴族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
54、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鄂倫春族的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
55、獨龍族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
56、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
(8)中國最團結的民族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是,我國究竟有多少個民族,各民族的族稱是什麼,對於這些,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朝歷代都沒有搞清。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組織力量對民族成分、名稱進行辨別,這就是民族識別。經過努力,科學地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
新中國的民族識別工作,梳理了錯綜復雜的民族源流和現狀,科學地鑒別了我國現實的民族成分,基本上認定了黨和國家實行民族平等,進行民族工作的對象,從而為黨和國家制定和貫徹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堅實基礎。
我國的民族識別,不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也為我國民族工作和民族學科的發展積累了寶貴財富,在我國民族工作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