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龍鄉在哪個省

中國龍鄉在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2-10-23 00:55:45

① 中華龍文化節的濮陽龍鄉

話說中華龍鄉---濮陽,就要追溯到位於濮陽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遺址。1987年5月,濮陽市為解決工業和城市居民用水,在開挖引黃供水調節地工程中被發現,遺址的西、南兩面是始建於五代後梁時的雄偉古城牆。依法報經文化部批准後,於同年6 月開始科學發掘。該遺址的文化層,自上而下是宋、五代、唐、晉、漢以及黃河淤積層,東 周、商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和仰韶文化層。仰韶文化層又可分為上、中、下三層。西水坡遺 址發掘清理了眾多遺跡,像灰坑、窖穴、房基、窯址、溝、成人墓葬、兒童瓮棺葬、東周陣 亡士卒排葬坑,以及大量的陶、骨、石、蚌器等遺物,還有豐富的動物遺骸。更重要的是,經國家文物考古工作者進行科學發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層下發現並出土了四組用蚌圖和成批的蚌殼、螺殼堆積擺徹的龍虎等動物圖案。
1987年在位於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發現」中華第一龍」。在一個墓室中部的壯年男性骨架的左右兩側,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龍圖案身長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騰飛。虎圖案身長1.39米,高0.63米。虎頭微低,圜目圓睜,張口露齒,虎尾下擺,四肢交替,如行走狀,形下山之錳虎。墓主人的兩側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被考古學者驗定為「中華第一龍」。
1988年正值農歷龍年,這一重大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學術界和新聞界,並引起海外的廣泛關注。1998年是農歷「虎年」,畫家李燕在首都報紙著文指出「中國的龍文化是相當豐沛的,『中華第一龍』就出自我們的老祖宗黃帝之孫——顓頊的老家濮陽。
「中華第一龍」是仰韶時期(中國傳說時代,該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的隨葬品,與之同時出土的,還有虎。龍和虎都是用蚌殼擺塑而成的,其墓的主人則是一具1.79米的、躺在龍虎之間的森森白骨。更撲朔迷離的是黃帝「乘龍升天」這一中國最古老的傳說,被在該墓葬所出土的「乘龍升天」蚌殼擺塑所證實———「乘龍升天」是傳說,卻系歷史的真實反映。
1987年為解決化工工業和城市居民用水,濮陽市在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修一座引黃供水調節池,在配合施工的考古調查中,於調節池的西南部發現一處內涵非常豐富的仰韶文化聚落遺址。經申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從當年6月起,濮陽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收獲很大。最重要、最有意義的是在仰韶文化第四層下清理出四組用蚌殼擺砌的龍虎等圖案,簡稱蚌圖,以B1、B2、B3、B4表示之。B1為墓葬,編號M45。8月17日在137號探方中發現(以下探方用T表示),墓主人為一老年男性,頭南足北,身長1.84米。在其兩側分別為蚌殼龍虎圖案。龍虎相背,龍在東側,長1.78米;虎在西側, 長1.39米, 皆頭北尾南,墓主人、中足北還有一蚌殼堆;B2在B1南20米處,9月10日在T176中發現,其內容有龍、虎、鹿、石斧等,虎在西,鹿在東,頭皆向北,相向而立。龍在虎南,張嘴伸舌,可見上下牙齒,嘴南有近圓形蚌堆。龍身迭壓在虎身之下。龍頭之東有像蜘蛛的圖案,再向東放置一石斧。B2南北通長2.1米,東西通寬1.33米;B3在B2南邊25米處,11月23日在T215中發現。內容為一隻奔虎,頭西尾東,背南足北作蹺尾奔跑狀。與虎背對背為一龍,頭東尾西,昂首作騰飛狀, 龍背騎一人;B4在B3西南,因被兩個晚期灰坑打破已辨不清形象。
三組蚌圖,造形獨特、規模宏大、內涵豐富,在仰韻文化考古史上是首次發現,專家們一致認為,蚌龍在考古斷代上屬仰韻文化早期的遺跡無誤,在形態上是北京故宮里各種龍的正宗祖先。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對該遺跡的蚌殼標本作碳十四測定,年代為距今6600年,誤差不超過135年(經樹輪校正),專家們遂譽稱蚌龍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第一龍」轟動了海內外。國內外許多學科的專家學者對它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西水坡蚌龍作為龍文化的源頭,其深刻的內涵正在被揭示,而蚌龍本身的現實意義已超出了學術研究本身。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門配合引黃調節池工程隊,在濮陽縣城西南隅西水坡,發掘出仰韶文化時期三組蚌砌龍虎圖案。第一組45號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長1.84米 ,仰卧,頭南足北。其右由蚌殼擺塑一龍,頭北面東,昂首弓背,前爪扒,後腿蹬,尾作擺動狀,似遨遊蒼海。其左由蚌殼擺塑一虎,頭北面西,二目圓睜,張口齜牙,如猛虎下山。此圖案與古天文學四象中東宮蒼龍、西宮白虎相符。在此墓東、西、北三小龕內各葬一少年,其西龕人骨長1.15米,似女性,年約十二歲,頭有刃傷,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
距45號墓南20米外第二組地穴中,有用蚌殼砌成龍、虎、鹿和蜘蛛圖案,龍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蟬聯體,鹿則卧於虎背上,蜘蛛位於虎頭部,在鹿與蜘蛛之間有一精製石斧。再南25米處第三組是一條灰坑,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內有人騎龍、人騎虎圖案。這與傳說「黃帝騎龍而升天」、「顓頊乘龍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飛禽、蚌堆和零星蚌殼散布其間,似日月銀河繁星。其人乘龍虎騰空賓士,非常形象生動,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另外,在三組蚌砌圖案周圍,還發掘出仰韶時期房基和大量墓葬、器皿及圓雕石刻人像殘塊,內含十分豐富。
中國是龍的故鄉,在龍的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歷史,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中國最早的龍形象是在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龍的傳說很久,是古代人崇拜的由多種動物特徵組成的圖騰,幾千年來,人們把它視為權勢與威嚴的象徵,雕於樑柱,塑於牆壁,綉成龍袍,成了真善美的統一體,故有「真龍天子」、「乘龍快婿」、「望子成龍」諸多稱謂,體現了中國人的理想、願望和追求。1987年,濮陽縣西水坡出土的龍虎圖案,目前在全國考古發現的龍圖案中年代最早,據科學測定在距今6460±135年前,故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龍」。此次重大發現,轟動了全國新聞界和史學界。1988年《人民畫報》曾用19種文版發行120個國家。國內主要報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文物》、《華夏考古》等都先後作了報道。
1995年10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濮陽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濮陽召開了「龍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討論會,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參加盛會,會議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閉幕式上,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正式命名濮陽為「龍鄉」,並由常務副會長馮征將鐫刻有「龍鄉」二字的銅牌頒發給濮陽市。
濮陽西水坡遺址的發現,對探索中國文明起源、龍的起源與研究中國古代史、美學史、宗教史、天文歷法等都有重要意義。考古學家鄒衡題詞:「華夏文明,淵源有自,龍虎俱在,鐵證如山」,對此作了高度評價。1995年10月中旬,「龍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研討會在濮舉辦,在這次會議上,濮陽市被命名為「龍鄉」,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把刻有「龍鄉」二字的銅匾贈送給濮陽市。從此,「龍鄉」就成了濮陽的代稱。

② 中國龍鄉是哪個城市

中國有七個個龍城,分別是 濮陽 天水、諸城、太原、常州、柳州、朝陽。

還有個說法是 中國龍城是舜帝故里——諸城

③ 中華第一龍在哪個城市

這條由蚌殼擺塑而成的「中華第一龍」,將中國天文學中的「四象」傳統又往前提了3700年。

歷史其實並沒有成為歷史,它的氣息會沿著歲月的長河飄落到我們身邊,成為永不褪色的新聞,這就是常說的歷久彌新吧!
歷久彌新的最好注腳,當是1987年在濮陽破土而出的「中華第一龍」——6500年暗無天日的陪葬生活不但沒有淹埋掉它的光華,反而添加了它的神秘與璀璨——如今,連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都把《中華第一龍》一文收入其中。
濮陽不過是個建市只有20年的新城,但這兒,卻是「活」了6500歲的「中華第一龍」誕生的地方。
第一龍,挖土機下幸逃生
「中華第一龍」是仰韶時期(中國傳說時代,該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的隨葬品,與之同時出土的,還有虎。龍和虎都是用蚌殼擺塑而成的,其墓的主人則是一具1.79米的、躺在龍虎之間的森森白骨。更撲朔迷離的是黃帝「乘龍升天」這一中國最古老的傳說,被在該墓葬所出土的「乘龍升天」蚌殼擺塑所證實———「乘龍升天」是傳說,卻系歷史的真實反映。
專家認為,濮陽發掘的這一仰韶時期的墓葬,則堪稱考古學意義上的「中華第一帝陵」,但它是伏羲的,還是黃帝的?是顓頊的,還是蚩尤的呢?
在「中華第一龍」之前,中國天文學中傳統的「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只被著名考古學家夏鼐推到公元前八世紀,也就是說它只有2800年的歷史。「中國是一個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沒有天文學的強大支撐是不可想像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時說,「濮陽仰韶時期墓葬的龍虎蚌塑圖被證實為天文圖後,不僅把中國天文學的『四象』傳統在夏鼐的基礎上又前推了3700年,讓歷史翻了一個跟頭,而且還讓那些堅持中國『四象』西來的人啞口無言。濮陽天文圖不但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圖。我們不說埃及、巴比倫、印度的天文學是從我們這兒學去的,但至少別人不能再對我們說三道四,如果他們想再說,那就必須拿出比濮陽天文圖更早的證據來!」
「中華第一龍」中隱藏著太多太多的秘密,但它究竟還有多少未解之謎在等待我們破解呢?「研究剛拉開序幕,我作為其考古發掘人,正在夜以繼日地整理資料,光貝殼的資料,我已整理出8萬多字,其他的就更多了……」孫德萱雖然從濮陽市文化局副局長的位子上退下來了,卻「騎龍難下」,他談起「中華第一龍」就成了「話癆」,和記者「噴」了整整兩天後,還想接著再「噴」下去。
●天佑吾華「第一龍」
成群的野鴨游來盪去,點綴在西水坡1800多畝波瀾不驚的水面上,黑色的野鴨與倒映在水中的藍天白雲、綠樹古牆相映成趣。
西水坡水庫是濮陽的水源地,李文穎和馬學澤蹲在水邊,眨眼間站起來,手上就多了數枚3類不同的鮮蚌。「『中華第一龍』就是用這3類蚌殼擺塑的。這河蚌繁殖得很快,就是怕污染,水一旦被污染,這河蚌很快就會死去。從我們這兒向正北看,約200米處的水面就是1987年出土『中華第一龍』的地方。」他們兩人是當年西水坡考古工地的帶方者(就是帶著民工發掘一個個5米見方的大坑,這坑在考古學上被稱為探方),目前都在濮陽戚城景區管理處工作,李文穎是該處主任、副研究員。
西水坡位於濮陽縣城老城牆的北側,這兒原是濮陽老城內的一塊低窪地帶,在這樣的地方建水庫,文物部門自然是要「跟進」的。1987年4月1日水庫工程動土後,挖土機在前面轟鳴,文物部門的人員就緊跟在後面尋找「寶貝」。「那情景慘極了,塵土滿天飛,我們只好用毛巾把頭包起來,露著眼睛滿地找文物,看到什麼磚頭瓦塊碎瓶爛罐的,就叫挖土機停下,然後在這兒插個我們從附近柳樹上砍下來的小棍兒,把其列為挖土機的禁區。後來,整個工地都插滿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柳棍,一算有5萬多平方米,挖土機簡直就寸土難挖了。」李文穎說,「然後我們進行搶救性發掘,在清理出30多個普通墓葬後,並沒有發現特別重要的文物,這時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就不期而至了。無奈之下,領導決定集中發掘一下,就此准備草草收場。當時考古工地上有100多號人,再說考古發掘也是個很細致的活兒,不是趕大集,那麼多人擠在一塊兒,從探方里撂出來的土都沒地方擱,還咋幹活?盡管有人吆喝,我就是不想和大家擠在一起干,偏在我原先開挖的探方附近開了新方。大約挖了1米多深的時候,市文化局的人事科長來到工地,通知我離開工地,第二天到局裡上班,這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是6月12號。」
8月17日一早,在李文穎搭乘市文化局副局長、西水坡考古工地總指揮孫德萱的便車去局裡上班時,孫德萱對李文穎說:「聽說工地上挖出來個蚌殼擺塑的東西,有人說是狗,有人說是虎,有人說是龍,爭論不休,要不,咱們去看看?」到工地後,李文穎看到東西就說:「這是龍,不是別的!」看看探方,正是自己堅持要開挖的那個。
據在該探方挖土的民工舒金梅回憶,當時他們4人在清理中發現有蚌殼後,就馬上叫來了李金堂師傅。「李師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安陽工作隊的技工,解放前曾跟李濟、董作賓在小屯搞殷墟發掘,很有經驗。」孫德萱對記者說。李師傅首先清出來了個尾巴,然後順著尾巴繼續向北清理,「越看越像個蛤蚌(河蚌)殼擺的東西,用了幾個小時,整個東西才弄出來!」另一個在此挖土的民工張二旗說。
孫德萱當即決定自龍向西繼續清理,之後發現人的骨架,再向西清理,又挖出一條虎來。「虎出來後,前面的那個東西就肯定是龍了!」李文穎說,「多虧堅持開了這個探方,不然我們收兵後,挖土機轟隆而過,還不知道會把它糟蹋成什麼樣子,搞不好整體一掀,七零八散,什麼都沒有了!不就是蚌殼和人骨頭,也沒有棺材,更沒有盆盆罐罐,開挖土機的師傅是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眼裡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水庫工程施工單位正嫌我們礙手礙腳,他們發現這些東西後,能向我們文物部門報告嗎?很難說呀!」
該墓葬是西水坡考古工地發現的第45個古墓,所以它被命名為西水坡45號墓
所以濮陽市被喻為---中華龍鄉

濮陽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豫魯冀三省交界處,位居中原,緊靠黃河。濮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古時代,濮陽是五帝之一顓頊及其部族的活動中心,故有「顓頊遺都」之稱。秦漢以來,這里一直是黃河中下游市商繁榮、農事發達的地方。1987年在濮陽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珍貴文物蚌塑龍形圖案,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400多年,被國內外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因此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濮陽「龍鄉」。

濮陽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鹽等,其中石油儲量1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2000多億立方米。濮陽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是國家和河南省重點建設的石化基地之一。

濮陽的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6平方米。1995年以來,先後榮獲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國際花園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人居佳境」、「中原綠洲」。

④ 有」中華龍鄉「、」中國雜技之鄉「美譽是哪個城市

濮陽市。

古稱帝丘、開州,河南省轄地級市,濮陽是河南省的東北門戶,是中原經濟區重要出海通道,為豫魯冀省際交會區域性中心城市;京九鐵路、晉豫魯鐵路通道在此交匯,大廣高速、濮鶴高速、南林高速、濮范高速等多條高速貫穿全境。

濮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顓頊遺都、帝舜故里」之稱,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雜技文化享譽中外,是「中國雜技之鄉」。

濮陽雜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雜技藝術。歷史悠久,起源於春秋,興盛於明清,發展於現代,以功力深厚、技藝精湛著稱於世。

濮陽東北庄與河北吳橋並稱為中國雜技「南北兩故里」,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近年來,濮陽雜技一直在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國內的桂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等大中城市,都有濮陽雜技的演出隊伍。

尤其是2002年,在桂林演出的《夢幻灕江》、在蘇州演出的《夢蘇州》兩台大型主題雜技芭蕾晚會,創下了國內雜技晚會演出場次最多、上座率最高和收入最好的紀錄。

雜技團先後80餘次出訪美國、義大利、馬來西亞等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迄今為止,濮陽創作了《獅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神龍部落》等一批雜技精品劇。

⑤ 中國龍鄉河南濮陽為大家找到了龍生九子最有趣的解釋!你記住了嗎

龍生九子,我們認為他的意思應該是比喻同胞的兄弟,各有各的長處,優點龍王生了9個兒子,但是9個兒子都不成龍,他們都各有各自的不同,龍生九子一詞出自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老五狻猊,就喜歡抽煙、燙頭,就因為這,所以常常把它刻在香爐上,任它吞雲吐霧。老六贔屓又叫霸下,因為它力大無窮又能負重,經常馱著巨大的石碑。老七狴犴,常被刻於公堂之上,代表正義公平。老八負屓,酷愛文學,最大的愛好是趴在石碑上品評文章,就愛找他六哥玩兒。老九螭吻是魚龍,在古代房屋屋頂正脊兩側必定有一對螭吻,用來防火避災。

⑥ 濮陽為什麼被稱為龍鄉

因為在1986年,在濮陽出土了距今六千四百多年的珍貴文物蚌塑龍形圖案,把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四百多年,被國內外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因此,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據此命名濮陽為"龍鄉"。

當時發現的是仰韶文化遺址,經過發掘,出土了三組用蚌殼擺塑而成的龍虎圖案,以及大量生產、生活用具。而三組龍虎圖案轟動了國內外,並引起學術界的長期關注。

(6)中國龍鄉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我國研究古代天文學的專家經過分析認為:龍虎墓所有跡象都可以用天文學觀點加以解釋,是中國古代天文「四象」體系蒼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最早雛形。龍虎陳設是中國最早的天象圖。這一研究成果已於1990年8月在倫敦召開的中國科技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得到展示。

龍是中國的象徵,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太多的內涵和獨特的感情。三組圖案在學術上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鄉也讓濮陽人為之自豪。

⑦ 龍鄉的介紹

濮陽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冀魯豫三省交匯處。濮陽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西與安陽市、滑縣、湯陰縣接壤,西南與長垣縣毗鄰,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接壤,東北與山東省聊城市接壤,東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 全市土地面積為4188平方公里 ,總人口384萬人。濮陽是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濮陽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濮陽是「中國雜技之鄉」,雜技源遠流長。

⑧ 平原省龍鄉在哪裡

平原省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龍鄉濮陽劃歸河南省,在河南省東北部

⑨ 濮陽為什麼叫龍鄉

古代相當於現在的首都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6年,境內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證明,七、八千年前這里已有人類活動。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專家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並成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發源聖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

閱讀全文

與中國龍鄉在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0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19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0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8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6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1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3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5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3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