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戰時期攻打並佔領了德國所控制的哪一個中國城市
德軍從膠州灣攻進殖民了青島,最後清朝花了很多金銀從德軍手裡買回來,幾年後又被日本給佔領
B. 在德國佔領山東省期間,它對這個地方做了些啥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發生後,德皇威廉二世表示,中國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夢寐以求的糾紛口實,決定立即出兵。11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在上海的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立即開往膠州,占據該地,並威脅報復,積極行動」。他聲言:德國佔領膠州灣的行動,上千的德國教民將揚眉吐氣,當他們知道德皇的戰艦在他們跟前,幾百個德國商人將歡欣鼓舞;希望全世界人民從這件事上得出這個教訓,即「逆我者亡」。10日,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從上海率「開士」號、「晚蔡司」號、「康茂冷」號3艘軍艦向膠州進發,13日下午抵達膠州灣。清軍守將章高元發現後,派人前去探詢。德國艦隊司令謊稱「來此游歷」。章高元信以為真,當晚清守軍未做絲毫戒備。
14日清晨,全副武裝的德國海軍陸戰隊官兵700餘人,以借地操演為名,分乘小舢板在棧橋西岸登陸。上岸後分兵出擊,一部分搶占清軍大營後的山頭;一部分包圍總兵大營和泥窪營房,並切斷各軍營的電訊聯系;一部分佔領前海沿的清軍炮台,拔掉清軍旗幟,換上德軍旗幟,另百餘人直奔小鮑島附近的火葯庫。同時,德國軍艦扼守了膠州灣口。僅數小時,青島各要塞隘口全部落於德軍手中。上午11時左右,德軍登陸部隊給清守軍送去了最後通牒:「限三點鍾將駐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嶗山以外,只允帶火槍一項,其餘火炮概不準帶,以48點鍾退清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德軍的侵略行徑,激起了青島民眾和清軍將士的憤慨,紛紛要求立即還擊。清軍雖數量上超過德軍,但彈葯嚴重不足。德國侵略軍硬逼退軍,並且不準攜帶彈葯。章高元親往面見棣利斯,反復爭辯,德軍堅持不允。棣利斯堅持下午三點鍾德軍必須進駐清軍營房。章高元急電山東巡撫李秉衡和北洋大臣王文韶,請求定奪。在德軍的威逼下,章高元「恐兵端自我而開,開獲辦理不善之咎」,遂於當日中午下令把軍隊全部撤至四方村,炮台、營房、倉庫全部交給了德軍。於是棣利斯發布布告,「宣言佔領膠州灣及其附近一切海島與屬地」。
為進一步對中國施加壓力,德皇11月15日又決定派遣3艘軍艦組成第二艦隊,由其胞弟、海軍大將亨利親王率領來華。
清廷奉行投降主義外交路線,連電指示章高元部:「德國圖占海口,蓄謀已久,此時將借巨野一案而起,度其情勢,萬無開仗之理」。德軍遂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他們破壞清軍電線使清軍失去聯絡,在青島前後各山設卡密搜。在清廷「不準開仗」的指示下,章高元怕開戰「獲罪滋重」,嚴加約束軍隊。16日下午,清廷電令章高元「唯有鎮靜嚴扎,任其恐嚇不為之動。斷不可先行開炮,致釁至我啟。」章高元遂從四方轉移到滄口。19日上午9時,數百名德軍又至滄口逼清軍再退。因沒有滿足德軍的要求,德軍便強行解除了章高元親兵的槍械,隨即將章高元劫持到德國軍艦上扣留達半月之久。
駐守清軍「全軍公憤,非戰不可」,但在清廷旨意下,終未抵抗,只是節節退讓,甚至聽任德人槍炮齊施,使清兵傷亡多人。12月3日,章高元被德軍釋放,回到清軍大營後即遵上諭「拔營後沿途如遇德人,須約法三章,彼此禮讓,不準妄動」,率部匆匆撤往煙台。僅半個多月的時間,德軍就把清軍全部趕出了青島,青島陷於德軍手中。
11月20日,中德兩國就德軍侵佔膠州灣一事在北京進行談判。德方先以「巨野教案」為由,提出罷免山東巡撫、賠償被毀教堂、撫恤被害傳教士、中德合資築路開礦、賠償兵費、保障教堂以後平安等六項要求,卻避而不談膠州灣問題。後續艦隊抵達中國後,德方又立即推翻六項協議,直接提出租借膠州灣為軍港、租期99年的要求。1898年1月27日,德皇敕令膠州灣佔領地由德國海軍部管理。2月11日,德國亨利親王率領第二批艦船抵達膠州灣。在德國軍事壓力下,3月6日清廷派李鴻章、翁同騄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主要內容有:(一)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99年;(二)准德國在山東境內修兩條鐵路,其一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至濟南,其二由膠澳經沂州、萊蕪至濟南;(三)德國在鐵路沿線30里內享有開礦權;(四)今後山東省內無論開辦何項事務,或需外資,或聘外人,德人有優先權。條約保證德國在99年的租借期內,對膠州灣地區享有完全的主權。若德人在期限未滿前將膠州灣交還中國,可得到一切開支費用的賠償,還可無條件地得到另一合適的港灣。條約在膠州灣租借地以外,又劃定了保障德國軍隊行動權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國的軍事擴張。工程的優先承辦權,使德國得以操縱山東全省的經濟命脈。
1898年7月17日,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在德國柏林批准交換。隨後,中德兩國於8月22日簽訂《膠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簽訂了《膠澳潮平合同》及《膠澳邊界合同》,作為履行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具體約章。租借地區域包括即墨、膠州的部分區域,陸上從嶗山灣東半島東北角起,經嶗山中部沿白沙河到女姑口,再往西包括陰島、紅石崖,膠州灣西部從黃島到薛家島,包括今青島市內四區全部及嶗山區、城陽區、膠州市、膠南市和黃島區的部分土地,即整個環膠州灣區域,稱膠澳租界(又稱膠澳,即膠州灣)。其租界南北長度自北緯35°53′30″起至36°16′30″止,東西寬度自東經120°8′30″起至120°37′40″止。膠澳的陸地面積及所屬25個島嶼的面積,合計551.753平方公里;領海面積即團島岬以西的膠州灣全部海域為界,計560平方公里;另有青島灣海域面積16.5平方公里。膠澳全部陸海總面積1 128.253平方公里。另外劃定膠州灣潮平周圍100里為中立地帶,主權仍歸中國,但准德軍隨時來往。
1898年4月21日,德國政府宣布設總督府對膠澳實行「保護」,又稱膠澳為「膠州」。總督府置於海軍部管轄之下,首腦是膠澳總督,由海軍將領擔任,其待遇與德國非洲殖民地總督相同,擁有很寬泛的職權。自1898年4月任命海軍大校羅紳達為首任膠澳總督,後更換9次均為海軍大校。德人先後建造了總督府和總督官邸。1906年1月總督府落成,總督由原清總兵衙門移此辦公。
在租借地內,除郵政、司法官吏直接受德國本部管轄外,其餘均受總督指揮,總督在租借地可以發布各種命令。總督之下設軍政、民政、經理、工務四部和參事會。軍政部掌管軍事。民政部掌管行政,其性質與後來的市政府基本相同,唯財政與市政建設直隸總督而不受民政部管轄。民政部下轄警察局、港務局、碼頭局、土地局、林務局、華人政務局、戶籍局和鴉片局等。此外,學校、測候所、屠獸場等也由民政部直轄。經理部(又稱度支部或財政部)兼管軍民各種財務事項。工務部掌管公用事業及土木工程。
1899年3月13日設立的參事會是總督的咨詢機關。參事會的成員,除德膠澳總督外,尚有海軍參謀長、民政部長等官員,此外還吸收4名德國商民為董事參加該會。為了收賣華人上層人士,德國當局在組織參議會時吸收華商參加。1902年頒布《中華商務公局章程》,由中國商紳代表人物為董事組成商務公局,以便調處一些商務及民事。1910年8月,德人從同鄉會組織齊燕會館、三江會館、廣東會館中物色4名華人董事參加參議會,輔助他們實行統治。
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命膠澳租借地(原稱「膠州保護地」)分為內外界,即青島、李村兩個轄區。內界即租界內的市區,稱青島區,分為九小區,即青島、大鮑島、小泥窪、孟家溝、小鮑島、楊家村、台東鎮、掃帚灘、會前。其餘為外界,稱李村區,轄村莊274個。由於碼頭、交通設施、商業設施、居民建築的興起,市區建設迅速發展,基本連成一片,初具規模。青島、李村兩個轄區均設區役所(又稱區署),設區長1人,由德人擔任,受民政部長領導。區役所內設小區和村莊。新市區被命名為「青島」,其范圍僅限於今市南區大部分和市北區一部分,青島作為一個城市政區的名稱首次出現於記載。
1900年2月,德國人開始制定青島的城市規劃,確定青島的城市性質為軍事基地、進出口貿易自由港、殖民地行政經濟中心。1910年,德國人又制定了《城市擴張規劃》,進一步明確青島的城市性質為重要繁榮的商業中心,初步形成了南北狹長的帶狀城市。
1900年,德人為維護統治秩序,推行殖民歧視政策,規定前海濱海一帶為外國人居住區,大鮑島和埠頭區為華人(主要是工商界人士)經營、居住區,而居住條件很差的台東、台西一帶成為中國勞動人民的聚居區。德人將青島區的許多馬路以德國人名、地名命名,中國人居住區的街道則命以中國地名。後隨著工商經濟發展、人口增加,以及清朝貴族和紳富的遷居,1910年德人取消了歐人、華人分區居住的規定。
德人在租借地內設立了巡捕房等,由德國警察、海軍部隊等執行巡邏任務。他們網羅一些漢奸組成小分隊,配合德人巡捕迫害中國民眾。膠澳總督府對西方人的訟事處置慎重,按德國法律行事;另在青島、李村兩區設官署專理中國人訴訟,對觸犯德國當局法律的中國人,德國侵略者經常是嚴刑拷打,有的刑具是灌鉛的鞭子和帶刺的竹板,致使犯人皮開肉綻。德人嚴厲收繳中國人手中的火槍、腰刀等武器,甚至把中國人作為「槍靶」任意射殺,依此訓練德國軍隊。德人統治17年間,頒布各種管理中國人的條令法規達188種之多。膠澳總督府還建造了牢固的監獄,從德國運來斷頭機,把敢於反抗他們侵略暴行的中國人嚴加囚禁,強制其作苦工,或處以死刑。為確保膠州灣租借地的安全,膠澳總督府先後在團島、匯泉角、太平山、青島山、湛山、貯水山、海泊河口等地修築炮台,配置重炮、野炮,加強防禦,強迫眾多中國勞工修築各種軍事設施,遭傷病的、被防泄密滅口的不計其數。
在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時期,德人都由青島出兵,干涉中國政局,維護其在華權益,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
德人佔領青島後,加速了政治擴張和經濟掠奪的步伐。立足腳跟後,德人強行禁止中國人私自買賣土地,憑借帝國主義強權把持了地丁冊籍等資料,以低價強迫租借地內的農民出賣耕地,然後高價賣出,從中獲利。從1898年1月起,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便強賣了1.4萬畝,加上被強占的大量官地和原清軍徵用的土地,膠澳總督府從中牟取了暴利。
1898年9月2日,德國宣布膠澳為自由港,向世界各國開放,貨物可以免稅進出。1899年7月1日設膠海關,德人阿里文任稅務司。1899年在膠州灣東岸開始築港,歷時7年,耗資5 000多萬德國馬克,於1906年建成一個包括大港、中港、小港在內的設備完善的近代化的青島港。大港是青島港的主體,防波堤內築有三座碼頭,碼頭上建有可用先進設備裝卸貨物的倉庫。各碼頭上都有鐵路與膠濟鐵路相連通。中港是為大港服務的一個工作港。小港設備簡單,專門泊靠民船。
1899年6月1日,德華銀行等14家德國企業在柏林組建德華山東鐵路公司,在德國政府支持下著手籌備修築膠濟鐵路,9月23日從青島正式動工。1904年6月1日,膠濟鐵路全線通車,總長394.6公里,另有張店至博山的支線長38.87公里。1900年德華山東鐵路公司還在四方建立了機車車輛修理廠。1899年10月德人創立德華礦務公司。德國人利用膠濟鐵路向山東內地擴大影響,把舶來品運往山東各地,又把山東的土特產掠往海外。德國人把鐵路修往礦產資源豐富的山東腹地,霸佔礦區,掠奪煤、鐵等重要礦業資源,排擠中國民族資本經營的礦業。1901年8月青島至德國航線開通,這是青島的第一條遠洋航線。
德國當局除修築港口、鐵路外,還大力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自來水系統、民用電話網、郵政設施、排水系統等。十幾年間,興建了上百個較大建築項目,其中房屋幾十萬平方米、市內公路總長約8萬米、郊區公路總長約21萬米。德人還圍繞對青島的開發,投資興辦了一些配合港航貿易和城市生活所需的工業企業,經營了造船廠、發電廠和屠獸場等。造船廠初辦於1900年,1905年由青島灣遷往中港,當時建有一座1.6萬噸的浮船塢,具有先進的生產能力,至1913年共造各種船舶20多艘。發電廠初由德國企業主經辦,後被德國當局收買,改為官營。屠獸場是一個設施先進的專業屠宰企業,同時履行當局所授予的檢疫職能。德華繅絲公司建於1901年,採用新式機器繅制質量精良的柞蠶絲,後因成本過高難以為繼而破產。啤酒廠建於1903年,德英合資以德資為主,利用青島的礦泉水生產優質啤酒。此外,德人還在青島開設了一些小型工業企業,以迎合市場需求。自1898~1913年,德國對膠澳共投資162 480萬馬克。
C. 二戰時,德國在國內在大城市留守的兵力有多少
留在國內大部分是警察 沒多少的 到後期德軍在大城市裡聚集的越來越多
D. 1897年德國借口兩個德籍傳教士在哪被殺而佔領膠州灣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覬覦膠州灣:提前一年制訂計劃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過跳躍式發展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個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強大促使德國向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德國外交已經放棄了俾斯麥時代保守的「大陸政策」,轉向更為冒險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開宣稱要爭奪更多「陽光下的地盤」。
從19世紀60年代起,德國就對中國東部沿海的澎湖、大鵬灣、廈門、舟山 、膠州灣等港口進行過調查,其中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69年3月踏上齊魯大地,開始了3個月的實地勘測。他的到來,對於山東來說,是殖民者罪惡的開端,是德國殖民統治的前期准備。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礦產、物產、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詳細調查,尤其以煤炭資源描述甚詳。通過考察他得出以下結論:山東地區極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豐富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並且有位置優越的可供作軍港和商港的膠州灣。
甲午戰爭之後,攫取青島就成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標,並開始制訂佔領計劃。1896年德國東亞艦隊海軍上將梯爾匹茨乘「皇帝號」駛抵膠州灣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國海軍一份佔領膠州灣的計劃就送達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詳細、可行的程度都令人驚訝。
巨野教案:德國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進入1897年,德國把巡演艦隊駐扎在中國沿海,伺機發動侵華戰爭,又派水質工程師弗蘭西斯前來考察膠州灣的水質情況,看能否用做軍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國駐華公使海靖蠻橫地「通知」中國政府:「我們保留帝國軍艦在今冬必要時停泊膠州灣。」這實際上就是佔領前的戰書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發的巨野教案,則成為德軍出兵膠州灣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華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時間,我決定立刻動手。」
現在回看巨野教案,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也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的一種必然 。19世紀,世界列強把垂涎中國變成侵略實際步驟,派出大量「馬前卒」傳教士來華。僅據山東一地統計,當時有大小教堂1300餘處,其中很多都成為侵略活動的據點。胡繩在1952年所著《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一書中,就揭露說:「他們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外國人 ,所以教會成為群眾憤怒的對象。」巨野教案中的兩名傳教士也是因欺壓平民引發不滿,才被殺害的。
清軍零抵抗:德軍不費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嚴飭山東巡撫派司道大員查辦,限期15天內拿獲真凶,向德國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國對這一案件的重視,企圖杜絕德國侵奪中國的口實。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剛剛代替梯爾匹茨擔任遠東艦隊司令的棣特利希海軍少將:「全部艦隊立即開往膠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堅決地去獲取最充分的滿足。此行目的必須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後,命令在上海的德國艦隊立即進入戰爭狀態。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領艦隊駛入青島前海。「駐防清軍哨兵從三色旗上判斷出是德國軍艦。總兵章高元已從哨兵快報得到德艦進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詢問,卻見德艦放出短艇向岸邊駛來,安孟大尉和兩名士官,隨帶漢語翻譯,奉艦隊司令棣特利希將軍前來拜訪章總兵」,周兆利說,見到三名德國軍官,得知德艦乃「借地操演」而進港駐泊,逗留幾日便可離港,章總兵懸起的心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禮讓,使章總兵頗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總兵衙門設宴款待將軍,為其接風洗塵,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虛於委蛇之後,拒絕了清軍好意,11月13日這一天就在波瀾不驚中滑落過去。」
11月14日,清晨7時許,艦隊司令棣特利希發布了佔領膠州灣的命令。由「羚羊號」及「威廉號」兩艦官兵組成500人的陸戰隊,分乘三艘快艇,從棧橋登陸,並分頭佔領了軍火庫、電報局、棧橋、青島炮台,包圍了總兵衙門和4個兵營。中午,棣特利希派員向章高元遞交了通牒:把膠州灣交給德軍,清軍必須在3個小時之內撤到女姑口和嶗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時退完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在德軍威逼之下,章高元沒開一槍一炮於14日下午三時下令清軍拔隊後撤,由青島村退往山後的四方,當日德軍宣布佔領膠州灣及其附近一切海島及屬地。隨後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軍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滄口,最後調駐煙台,青島從此淪為德國殖民地。
屈辱的條約
「給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試圖與德國展開談判,但沒有任何對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總理衙門一直謹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國人的圈套。德國派兵佔領膠州灣後,清政府內部一片愕然。山東巡撫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張對德開戰,而以李鴻章為首的實權派大臣則主張「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鴻章還輕裝簡從,前往俄國駐華使館,「以中國政府名義懇切地乞求俄國支援」。但德俄很快達成妥協,俄國不反對德佔膠州灣,作為交換,德國亦支持俄國佔有旅順和大連。
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鴻章、翁同龢與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德國強租青島海陸面積計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並獲得膠濟、青萊兩路的築路權及鐵路兩旁的采礦權,8萬多青島居民及整個山東淪入德國殖民統治之下。此外,還賠償了德國建築教堂費用22.5萬兩白銀,德國外交大臣說:「其准備給我們的,竟比我們要求的還要多。」
德國佔領膠州灣及《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產生了重大影響,不但引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也直接推動了戊戌變法的發生。對青島來說則開始了被奴役、被掠奪的殖民歷史,將青島城市功能和結構都打上鮮明的殖民化烙印。記者 王法艷
膠州灣風雲備忘錄
至少自1869年起,德國人便開始有計劃地對膠州灣及周邊進行調查研究,當年3月,近代德國著名的地理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齊魯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對山東境內礦藏、貿易、交通等都進行了詳密考察,並於 1877年向德國政府提交《山東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報告,強調了膠州灣的優越地理位置,建議在此建築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膠州灣。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諭德國外交部:如果中國政府不對巨野教案以巨額賠款,並立即追緝嚴辦兇手,艦隊必須佔領膠州灣並採取嚴重報復行動。德皇在信中說:中國人終於把我們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給我們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時許,德國士兵在晨霧迷濛中登上膠州灣陸地,中午過後,章高元即令清軍撤退至青島山後四方村一帶,慌忙中竟將14門鋼炮丟給了德軍,清政府營建了7年多的膠澳海防基地在沒有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失陷。就這樣,膠州灣落入日耳曼之鷹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歲的李鴻章已無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德國不僅強租膠澳99年,整個山東也成為其勢力范圍,膠州灣畔的小漁村由此成為當時遠東最繁忙的建築工地,並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將租借地內的新市區命名為「青島」。
E. 德國對中國的侵略有哪些
德國搶奪了法國的傳教權後,在山東菏澤巨野傳教,唆使教徒欺壓老百姓,官方對洋大人不管不顧,當地老百姓10幾個人把2個傳教士殺了,第12天軍艦開赴膠州灣,要和清廷開戰,光緒怕了,簽到賠款條約,還把山東的官全治罪撤職,自此山東脫離清政府管轄,東北被沙皇俄國侵佔,山東被德國侵佔,自此,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了對羸弱的中國開始了半殖民的封建社會的統治,自己可以網路查查,是德國威廉二世的很早計劃,要在遠東建立軍港
F. 二戰時美軍和德軍戰鬥力的比較
二戰美國已經建立了超級軍力,成為了超級大國,全球性打擊能力國家,而德國只能是一個區域性強國的力量。德國的軍隊的作戰半徑,都是無法超過距離德國本土2000公里左右的距離,完全是窩在家門口軍隊。美國是玩高端戰力,德軍是玩低端戰力。德軍窩在家門口除了等著美國過來打他,德軍還能幹什麼?一戰時候,德軍跑到亞洲,在中國青島讓距離自己本土近的日軍打了個一個落花流水,已經證明了,德軍就沒有遠程作戰能力,只能是窩在歐洲附近。
一、可以說,二戰美國要比德國厲害的太多太多。,美國在二戰已經建立了超級軍力。
原因如下:二戰美軍是唯一具有全球打擊能力超級軍力,美國可以跨越兩大洋,大洲同時出擊,打擊軸心國三個國家的本土工業、民生系統、資源生產、交通系統,而美國國內舞照跳,馬照跑,好萊塢歌舞昇平。
1、二戰美國是唯一具備全球打擊能力的國歈家。即使在在二戰初期,美國還未重整軍備的第一次反擊,就是以航母+戰略轟炸機,跨越上萬公里,直歈搗日本首都東京,這種打擊意識和氣勢,的確是不是德國這種大歈陸地區性國歈家能夠比擬的。
2、美國二戰開始重整軍備,美軍巔峰時期,一天之內用B29戰略轟炸機群,從塞班島起飛,奔襲3000公里,一天之內用凝固汽油彈,摧毀了日本首都東京(東京距離美國本土上萬公里),東京10萬歈人死亡,想想柏林到莫斯科的距離只有1600公里,就知道美軍這種獨步全球的打擊能力的震撼力有多大了,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並摧毀了日本66個城市,在歐洲也是與英國一起進行了遠程戰略轟炸,把德國炸成一片人歈間歈地歈獄,摧毀了德國60多個城市。
3、美軍擁有強大的海權,美國二戰近150艘航母馳騁大洋,與英國皇家海軍一起,控歈制著全球水道和資源布局。
4、美國能夠跨越大洋發動高難度兩棲作戰,亞洲這邊不用多說,歐洲戰場,先是北非登錄,其後西西里,讓後義大利,最後諾曼底。諾曼底登陸,英美出動5000艘戰艦,12000架飛機,這種實力,再看看當年德國最強盛時期,連個海峽都是過不去的,僅僅出動飛機4000架而已,海軍是個零蛋。北非和歐洲,距離美國本土也要近8000公里遠。
5、強大的摩托化後勤和戰略空運能力,美國軍歈隊全部摩托化,後勤充足,而德軍呢?後勤缺乏,還保留大量馬匹運輸。空中運輸能力每天只有幾百噸,當年保祿斯的第六集歈團軍被圍困,每天必須400噸補給,結果德軍只能空運100噸,導致第6集歈團軍,油料枯竭,彈盡糧絕投降。
美軍在歐洲一天輕歈松2000噸戰略空運,在亞洲越過喜馬拉雅山脈,最多都能達到1600噸一天。這種差距太大,因此世界上殲滅美軍一個師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而德軍集歈團軍規模的覆沒比比皆是。
6、二戰美國也是唯一一個同時軍事援助所有盟國的國歈家,可以看出美國雄厚的國力。
二、因此二戰德軍和美軍差距是很大的,一個是區域性軍力,一個是全球性軍力。一個是低端戰力,一個是高端戰力,一個畸形發展,一個全面發展。
1、德軍有最先進的坦歈克,卻沒有全摩托化後勤體歈系,也沒有相應的現代化後勤體歈系和考慮,甚至無法保證遠在2000公里范圍內的軍歈隊的基本冬季裝備,而美軍呢?強大的後勤,遠渡重洋都能保證充足的後勤。
2、德國空軍一直停留在戰術空軍層面,沒有戰略空中打擊能力,生產不出遠程戰略轟炸機,柏林距離莫斯科只有1600公里,戰術空軍的德軍只能在寒冷的俄羅斯境內作戰,而且寒冷的天氣,飛機都是無法起飛,即使起飛也無法打擊俄羅斯後方的工業生產。而美國空軍呢?例如:登峰造極的B29航程接近6000公里,直接就是對方首都等工業城市下手。B17、B24也是可以直接從英國起飛直接就是轟炸德國、義大利的工業、民生系統的。
3、德國沒有航母,沒有海權,主要依靠潛艇,也沒有強大的海軍陸歈戰隊,而美國呢?龐大的航母,控歈制海洋,強大的兩棲戰艦,強大的海軍陸歈戰隊,強大的海運能力。
所以說美國是玩高端戰力,玩航母、遠洋兩棲入侵、玩戰略轟炸直歈搗對方本土核心,玩空地協同化,玩戰略空運和後勤摩托化補給。德國呢?玩低端,玩坦歈克步兵一步一步推進,玩戰術空軍階段。
因此看看二戰實際情況就看出,軸心國三國被英美海許可權歈制在一定范圍內,無法獲得任何外部的運輸和資源,軸心國三國作為一個工業強國、軍事強國的根本,也就是他們本土的工業、交通、民生、能源生產全部遭到美國和英國的打擊,而美國國內一片祥和,德國挨了英美144萬架次打擊,德國連個美國本土的毛都觸及不了。日本、義大利也是如此,只有挨打的份,只有抵歈抗的份,而無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甚至在南美建立基歈地的能力都沒有,更不要說是打美國本土了。
三、科技方面,美國科學家雲集,包括大量猶太科學家,而德國呢?1933年-1945年,德國大量科技人才流失,而且在這期間德國一共獲得了諾歈貝歈爾科學獎只有4個,而美國獲得了8個,英國3個,其中物理學德國僅僅一個,美國出了6個。
1、世界科學家雲集英美,特別是美國,在加上英美兩國的技術共享,美國科技實力大增。許多國內民眾由於對於二戰了解不全面,總是認為德國科技要超越英美,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綜合科技水平,縱觀二戰,美國已經超越了德國,二戰美國航母技術、兩棲技術,包括戰略轟炸機、導航、反潛、通訊和電子技術都是超越德國許多的。
2、就是往往被大多數數認為德國的噴氣式飛機技術,其實德國都對於英國和美國是毫無優勢的,由於占據戰略態勢,被動的德國最先投入這種不成熟的噴氣式飛機作戰,英國幾個月後也已經服役流星噴氣式戰機(二戰期間英國擁有3款噴氣式飛機:格羅斯特E28/39 格羅斯特E流星 及 吸血鬼噴氣式戰機)
,美國最初是貝爾XP59,其後著名洛克希德生產了1944年試飛XP80噴氣式戰機,都是在二戰期間,在二戰期間美國已經開始了F84戰機和 NA-134 項目噴氣是戰機項目,這個項目誕生了著名的F86噴氣式戰機。P80的技術全面性要超過m262的。英美噴氣式飛機屬於高度機密,並一直在飛行測試中,由於戰局樂觀,而沒有投入戰場,而德國因為占據被動,因此在戰機不成熟情況下,就投入了噴氣式飛機進行了實戰,在活塞飛機方面,P51是當時的巔峰之作,完勝任何德國活塞飛機,甚至大量擊落德國不成熟的噴氣式飛機。
3、德國只是在現代火箭方面具有優勢,原因是美國更加註重戰略轟炸機技術,而德國是轉向了火箭,從當時的技術看,戰略轟炸機軍事打擊能力要超越V2火箭,B29超級空中堡壘,四太增加發動機,航程6000公里,帶增壓艙,遙控炮塔帶中央火控系統,載彈9噸,機載雷達和諾頓瞄準,打擊效能和威力要遠遠超V2火箭(V2射程只有320公里,沒有制導,載彈1噸),事實也是如此,二戰所有V2火箭對於英國造成的危害,還趕不上英美一天千機機群的戰略轟炸的效果。早在二戰以前,現代火箭之父美國的戈達德就已經在火箭研究方面成為先驅,並提出了火箭擁有軍事,但是美國軍方不感冒。
德國火箭領軍人物馮·布勞恩曾這樣評價過戈達德:「在火箭發展史上,戈達德博士是無所匹敵的,在液體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上,他走在了每一個人的前面,而正是液體火箭鋪平了探索空間的道路。當戈達德在完成他那些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我們這些火箭和空間事業上的後來者,才僅僅開始蹣跚學步。」
4、核子武器方面,英國、德國、美國都在二戰前開始了核武器的研發,隨著二戰發展,美憑借雄厚的財力和資源實力和雲集全球的頂級科學家,包括大量猶太頂級科學家,早已在這方面遙遙領先甩了德國好幾條街了,而且德國資源匱乏,沒有安全後方,整天挨轟炸。德國直到二戰結束,其原子彈進展水平,只有美國1939年的水平段上。在信息技術,英美也就是現代計算機技術上研發探索方面,也早已甩德國十萬八千里。
四、經濟方面,美國自1⑧94年以來就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金融中心倫敦、紐約牢牢控歈制著世界金融。二戰以前美國工業總值比德國、義大利、日本總和還要多。
五、全球號召力方面,美國擁有號令天下的影響力,而德國由於是區域性軍力,因此無法獲得全球號召力。
1、,現實世界不是虛構武俠小說,小說裡面,明明3個人可以輕松打敗對手,卻非要一個一個上,而現實世界就是,誰的實力大,誰的號召力就打。當年主導世界的大英帝國率領8國聯軍群毆滿清,大英帝國糾集七次反法同盟,絞殺拿破崙。美國目前也是糾集聯軍打擊和制裁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國家。
2、英美主導世界秩序,因此具有號令天下的能力。英美領袖1941年發表宣言,向世界承諾恢復世界秩序,拆除納粹,也就是大西洋憲章(成了戰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數十國家雲集。1942年美國參戰後,1月美國總統在華盛頓發表呼籲,26國雲集華盛頓,最終50多個國家簽署宣言,組成龐大聯盟。
3、可以看出,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是德國不能比擬的。至今也是如此,美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號令天下能力,輕松就可以組建數十國國家的聯盟,組成聯軍。
4、二戰以前的國際體系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從這個體系名字就很容易知道,在當時國際秩序中,英國和美國是最頂端的國家,而德國是一個被壓制和遏制的國家。所以盡管德國國力崛起,准備充分,先發制人,但是德國由於是一個沒有海權的國家,缺乏全球影響力,而英國和美國憑借強大的海權,主導國際秩序,因此對於世界范圍的影響力遠遠要超過德國的。所以德國被列強群毆,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也就是一個區域性大陸性國家挑戰全球海權國家,必然會陷入被群毆或是陷入多重作戰的被動。
所以樓主應該明白,在現實世界是不存在所謂單挑的概念,不要說是國際戰略,就是社會上你如果得罪了一個社會大哥,社會大哥會和你單挑嗎?不會的,大哥是要糾集手下的馬仔群起攻擊你的,這樣才能顯示出大哥影響力和實力。
當今國際戰略與德國當年有一定的相似處,德國當年二戰是因為改變領土現狀,用武力解決波蘭問題,導致了西方列強的對抗。就像現今中國在南海上,中國如果用武力,收回菲律賓等小國的島嶼,改變領土現狀,如果不經過美國同意或是默許,就是等於挑戰美國這個大哥的領導地位,美國必然會糾集聯盟進行,進行反制,如果中美爆發軍事沖突,那麼美國就會動用全球影響力,糾集全球盟國力量進行絞殺。所以南海目前是不會爆發戰爭的,因為中國目前還無力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
六、結論:二戰德國與美軍差距太大,太大了,美國在二戰憑借超強的綜合國力,開始重整軍備,已經建立了完成了超級軍力(全球作戰壓倒性軍力),德國可以說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德軍作為一個強大的區域性軍力,還是無法與超級大國班的全球軍力相匹敵的。
不要說別的,德國的本土一片廢墟,英美列強戰略轟炸機一波一波炸,而美國國土一片祥和,德國這邊屍橫遍野,人間地獄,千萬無家可歸,人家美國這邊,好萊塢頒獎典禮照樣舉行,世界金融中心紐約,股市還是牛市呢。
德國在意識形態上鐵桿南美國家,德軍能夠幫助遠在美洲的鐵桿盟友嗎?他們敢支持德國嗎?美國數百艘航母和強大海軍陸戰隊,會饒過這些國家嗎?這些南美國家敢公開支持德國嗎,德軍力量的影響范圍太小了和美國一比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1、縱觀二戰客觀說,決定性力量是美英,而不是蘇聯。蘇聯等國是接受英美軍事援助,窩在家裡抵抗德軍入侵部隊本身德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的更本基礎是什麼?也就是說,強大的德軍部囘隊的力量支撐是什麼?其實德國軍事強國和軍囘隊力量的基礎和支撐,就是德國這個國囘家本土的工業系統、民生系統、交通系統、經濟系統、外貿、能源獲取,資源開采等等。這是德國強大的根本。
如果沒有英美,蘇聯窩在家裡抵抗是無法觸及和打擊德國國力和軍力的核心源泉的。就像一頭斑馬即使推翻了捕食自己的獅子,得以逃生,獲得勝利,獅子捕獵失敗,也無法改變強弱地位的。
2、所以整個二戰的決定性力量是在能夠進行立體化打擊英美聯軍。200百艘航母馳騁大洋,控制全球水道和資源布局,把軸心國三個國家限制在資源有限的地域內。戰略空中打擊直搗軸心國三國本土各大城市,德國挨了144萬架次打擊,60個城市成了廢墟,日本66個主要城市成了人間地獄,義大利工業也基本報廢,軸心國沒有前方和後方之分,遭到全方位打擊。海上大規模登錄入侵軸心國控制區。
1944年9月蘇聯終於收回了自己全部國土,這個時候,軸心國三個國家的本土和控制區早已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資源枯竭,被英美打了一個稀爛,包括德國首都是廢墟一片,德國首都柏林,挨了英美空軍2萬架次的空中打擊。。
3、亞洲戰場也是如此,日本是一個島國和工業國家,因此日本的生死存亡是在太平洋戰場,而不是中國戰場,中國給日本本土造成什麼傷害?對日本海上生命線又可影響。
而美國不同,直接就是催毀了日本海空力量和封鎖日本本土,戰略轟炸把日本本土炸成廢墟。
李梅東京凝固汽油彈轟炸,美軍損失6架飛機,卻催毀了東京,殺死10萬日本人,美軍陣亡不足百人,可以看出美軍強大實力。
所以美軍二戰傷亡小,主要是技術力量太強大了。
G. 八國聯軍侵華時,德軍為什麼被稱為「匈奴人」
這是因為德皇威廉二世在德軍開拔前往中國時,對德軍的演說中說到,要德軍像一千年前的阿提拉一樣勇敢作戰,不留俘虜,格殺勿論,要讓中國人以後一千年也不敢正眼看德國,史稱「匈奴演說」,因此德國軍隊在此後被蔑稱為「匈奴」(雖然歐史的匈人與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不是一回事)
H.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一共派了多少人
八國聯軍一共派了有49360個人侵略中國。
八國聯軍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八國聯軍派兵人數:
日本:戰艦20艘 海軍陸戰隊540人 陸軍20,300人。
英國:戰艦8艘 海軍陸戰隊2020人 陸軍10,000人 。
法國:戰艦5艘 海軍陸戰隊390人 陸軍3,130人。
美國:戰艦2艘 海軍陸戰隊295人 陸軍3,125人 。
德國:戰艦5艘 海軍陸戰隊600人 陸軍300人 。
俄羅斯:戰艦10艘 海軍陸戰隊750人 陸軍12,400人。
義大利:戰艦2艘 海軍陸戰隊80人 陸軍5人。
奧匈帝國:戰艦4艘 海軍陸戰隊294 陸軍100人 。
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熟門熟路的日軍率先掠走內務府300萬兩白銀,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
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
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
(8)德軍在中國的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
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I. 德軍佔領了哪些地方
7月1日,右路德軍第11集團軍和羅馬尼亞部隊開始強渡普魯特河,向德涅斯特河推進。德軍雖遭到蘇軍預有準備的抵抗,仍於7月3日突至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德軍左路於7月4日佔領奧斯特羅格,逼近蘇軍舊邊界築壘地域防線。至此,德軍在南翼推進了300~350公里。
J. 德國在哪
德國在歐洲中北部,是東歐西歐的分界所在。他的北面靠海,隔岸相對的是北歐三個島國,西邊是波蘭和捷克,南邊是奧地利和義大利,西北方是荷蘭比利時 西南是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