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俄羅斯肖邦是中國哪個音樂

俄羅斯肖邦是中國哪個音樂

發布時間:2022-10-25 15:48:31

A. 肖邦、莫扎特、冼星海分別是哪個國家的,

1、肖邦來自波蘭;莫扎特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現屬於奧地利);冼星海來自中國廣東番禺(現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
2、人物簡介
①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於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肖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②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
③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現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B. 中國音樂家有哪些三大人民音樂家是誰

《祝酒歌》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三位作曲家分別是誰?
中國的人民音樂家都有那三個
介紹三位著名音樂家
。列舉你所知道的3位音樂家,並說出他們的生平及各自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3位著名的音樂家是誰
《祝酒歌》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三位作曲家分別是誰?
《祝酒歌》被人們稱為音樂家的三位作家分隊。
中國的人民音樂家都有那三個
冼星海、聶耳、施光南
介紹三位著名音樂家
巴赫:
巴赫(1685~1750),最偉大的德國作曲家之一,以創作《b小調彌撒曲》、《勃蘭登堡協奏曲》、以及大量的教堂音樂和器樂曲而著稱。他的先輩世代均為樂師,他的4個兒子均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國音樂史上頗具傳奇色彩。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 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貝多芬 :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這里離法國邊境不遠,當貝多芬19歲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爆發,給貝多芬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希望。
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德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
莫扎特: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僅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莫扎特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鋼琴協奏曲,他對於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有「音樂神童」的美譽。
765年7月,英國倫敦一家報紙刊登了這樣一條音樂會預告:沃爾夫貳怠躥干訥妨寸施丹漸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歐乃至全人類感到自豪的神童。8歲的少年使音樂家和有識之士驚嘆不已。他的羽管鍵琴演奏、視奏能力及運用各種樂器的即興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嘆為觀止。這位天才兒童的父親,根據紳士淑女懇切的要求,決定延長滯留時間。為此,各位有了欣賞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機會......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國,曾先後生有7個孩子,不過,其中5個都過早地夭折,頑強地活下來並長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兒子沃爾夫岡和他的姐姐安娜。
(ps
著名音樂家,還有:
白羊座:J-S-巴赫
金牛座:柴科夫斯基
雙子座:瓦格納
巨蟹座:維尼亞夫斯基
獅子座:德彪西
處女座:霍爾斯特
天秤座:威爾第
天蠍座:帕格尼尼
射手座:普契尼
摩羯座:肖松
水瓶座:舒伯特
雙魚座:肖邦 )
。列舉你所知道的3位音樂家,並說出他們的生平及各自的代表作品
1:舒伯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 (1)名家介紹: 舒伯特 (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於維也納。童年時代就接觸音樂。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柏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而在"即興曲"和"音樂瞬間"中,舒柏特使鋼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風格。它們的隨想性、自發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的要素。 (2)代表作品 舒伯特最廣為流傳的是他那由感而發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們熟悉的還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優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2:肖邦(Fredric Chopin)
(1)名家介紹: 肖邦(1810-1849),波蘭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時代就顯示了音樂天才。十九歲時他寫下了《f小調鋼 琴協奏曲》,1831年,肖邦來到巴黎,與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來往,如音樂家李斯特、柏遼茲,文學家雨 果、巴爾扎克、海涅,畫家德拉克洛瓦。在與聞名於世的小說家喬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創作最旺盛的時期。肖邦是浪漫主義時代最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風格是獨一無二的。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創作生活集中於鋼琴上的大師。他巧妙克服了鋼琴不能演奏任何時間長度的持續音的主要局限。對於現代鋼琴風格的形成,功不可漠。他第一次在音樂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歸入了歐洲音樂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矯健勇猛;瑪祖卡那騎士般的輝煌;圓舞曲充滿甜蜜 的柔情。肖邦還寫了幻想曲、諧謔曲、敘事曲、即興曲、前奏曲、奏鳴曲。他抒發感情神秘莫測、令人銷魂。 (2)代表作品: 《f小調鋼琴協奏曲》、C小調練習曲《革命》等。
3:韋伯 (Weber,Carl Maria von)
(1)名家介紹: 韋伯(1786一1826)德國作曲家。出生於一個戲劇之家,對德國民間音樂、風俗也有很深的體驗。這對他以後的音樂創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韋伯十歲學鋼琴,以後又學作曲,十二歲開始寫作歌劇音樂。1813年以後,他先後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對這兩個演出團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代表作品: 韋伯的代表作是歌劇《自由射手》即《魔彈射手》。它那濃郁的德國風格和浪漫氣息,被認為是德國第一部漫主義歌劇。此外,他還寫了歌劇《奧伯龍》,以及少序曲、協奏曲,奏鳴曲。其中,鋼琴曲《邀舞》最為膾炙人口。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名家介紹: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他1840年5月7日出生於烏拉爾的伏特金斯克城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進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踏上接受真正的專業音樂教育的決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歷時十一年之久。他創作出各種各樣的優秀作品。1877年開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創作的極盛時期。柴科夫斯基是總結全歐洲音樂發展的整個時代的一位偉大的世界規模的俄羅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響音樂體系,成為交響音樂方面登峰造極的人物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了七部交響曲,其中《g小調第一交響曲》是他的交響樂體裁的處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羅斯交響曲,其特徵是著重於心理描寫、充滿愛國主義的抒情情調。這部交響曲也是人們理解他的交響樂作品的入門階梯和"門徑"。 (2)代表作品: 1866,他創作出最初的三部交響曲、交響詩《弗蘭契斯卡·達·利米尼》、幻想序曲《羅米歐與朱麗葉》、舞劇《天鵝湖》以及《第一鋼琴協奏曲》等。這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第一個時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創作的頂峰時期。1888-1889年他訪問了德國、捷克、法國 和英國,與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諾、馬斯涅等結下了友誼。 1877年開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創作的極盛時期。他開始創作兩部天才的作品--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響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創作的頂峰時期。在這期間,他除了創作《葉甫根尼·奧涅金》、《第四交響曲》外,還創作了《第五交響曲》、 《曼弗里德交響曲》,歌劇《黑桃皇後》、《約蘭塔》,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還 有《暴風雨》、《義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各種器樂重奏、鋼琴獨奏、聲樂浪漫曲等,幾平涉及所有體裁。特別是他在1893年夏天寫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他的絕筆之作。
5: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名家介紹: 羅伯特·舒曼(1810-1856)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他出生於德國茨維考城,從小喜愛音樂和文學。舒曼生性感情敏感,並且有民主主義思想。1834年他創辦了《新音樂雜志》,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空氣,促進浪漫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關心和支持尚未為人所知的音樂家,如:肖邦、柏遼茲、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納等。 (2)代表作品: 舒曼的代表作有:鋼琴曲《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幻想曲集》等 1840年寫了138首歌曲,被稱為"歌曲文萃", 還寫了四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秦曲》、 《曼弗雷德序曲》等。
6:卓阿基諾·羅西尼
(1)名家介紹: 卓阿基諾·羅西尼〔1792-1868〕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生於義大利貝薩洛。他十歲師從蒂塞學和聲,後學習作歌劇。所作的《塞維爾的理發師》,集義大利喜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並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羅西尼寫了擱筆之作《威廉·退爾》,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並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 (2)代表作品: 羅西尼創作了近四十部歌劇,代表作有《塞維爾的理發師》、《威廉·退爾》、《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以及正歌劇《奧賽羅》、《摩西》等。
7:里姆斯基-柯薩科夫
(1)名家介紹: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1844-1908〕俄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被公認為是最好的"海的風景畫"大師。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特別是俄羅斯歌劇藝術的巨匠。他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家庭音樂氣氛的熏陶,六歲開始學鋼琴,十一歲嘗試寫作音樂。1865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響曲》獲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為專業音樂家。他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學生都相當優秀,其中有:阿連斯基、阿薩菲耶夫、格拉祖諾夫、李亞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諾夫、朱亞斯科夫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樂家。在他一生中最後的二十年間,他幾乎沒有採用過純粹的交響音樂的形式來寫作。他的交響音樂創作都具有標題性、敘事體和音畫式的傾向,他的交響音樂作品的情節,同俄羅斯的壯士歌和傳說、東方的民間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場面有著很密切的聯系。他的交響音樂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東方色彩。他還著有《和聲學實用教程》、《管弦樂配器法》以及傳記《我的音樂生活》等。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劇十五部,包括音樂劇、史詩歌劇、神話歌劇、抒情喜歌劇和神怪歌舞劇等體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聖誕節前夜》、《薩特闊》、《沙皇的新娘》、《薩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後一部歌劇《金雞》是一部尖刻的諷刺作品。 他的交響音樂作品數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響曲》、交響組曲《安塔爾》和交響音畫《薩特闊》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則有交響組曲《舍赫拉查達》、《西班牙隨想曲》和《第三交響曲》等海 頓 -----約瑟夫.海頓 (1732一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貧困,從小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作曲主要靠自學,成年後長期任樂隊隊長,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1791、1794年他曾兩度赴英,備受歡迎。他主要從事主調音樂的創作,是他確立了"弦樂四重奏"和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以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進行配器,為近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一生共創作了一百多部交響曲,其中較著名的交響曲有《告別》、《時鍾》、《狩獵》、《驚愕》、《軍隊》、《倫敦》、《牛頓》等,故他被稱作"交響樂之父"。他的音樂語言樸素、簡潔、平易近人,感情明朗,樂觀。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戲劇性刻畫,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常用"說話原則",進行世態風俗性的表現。他的主要作品還有弦樂四重奏《雲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劇《創世紀》、《四季》和一些歌劇、歌曲等。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看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
世界上3位著名的音樂家是誰
十二星座著名音樂家
白羊座:J-S-巴赫
1685年3月21日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一生擔任各種音樂職務但家境窮困。盡管為謀生周旋於貴族宮廷與教堂之間,卻用宗教音樂反映著當時人民生活的疾苦。在德國民族處於災難時奠立其音樂基石,因此大部分作品都包含著斗爭精神和民族理想。如同《b小調崇高彌撒樂》並不是單純的祭樂,其中洋溢著活力和生氣,批評家認為這部作品先現了貝多芬 "通過黑暗走向光明"這一思想。高爾基曾說:「如果像山巒般地羅列偉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話,我認為,巴赫就是其高聳人雲的頂峰,那裡,太陽在雪白耀眼的冰峰上永遠發射出熾熱的光輝。巴赫就是那樣。像水晶一樣瑩潔、透明......」的確,冰山上璀璨的日光正是對動盪社會下白羊藝術家的最佳寫照。
金牛座:柴科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出生,作品具有濃厚的俄羅斯氣氛。其主題並不直接來自生活中各種沖突,而是通過對時代的感受,解釋內心對生活意義的理解以及情感的體驗。因為被認為是"浪漫樂派中的世界主義者"。一生對俄羅斯革命解放運動的關注充實了創作的熱情,因此柴科夫斯基不僅是藝術大師,還是一位獨立的思想者。第四、五、六交響曲最能體現其哲學觀點:第五交響曲中暗示人們必須掃除一切障礙,第四交響曲卻表現宿命論下對命運威力的屈服,最終反抗失敗,悲劇性的第六交響曲又誕生了。忠實生活,堅持自己的思想卻不願太多爭斗的柴科夫斯基,身上也有著金牛座的影子。
雙子座:瓦格納
1813年5月22日出生於一個官吏家庭,被繼父著重培養戲劇愛好,因此小時就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小學時展現過人天賦,中學起開始創作劇本。1831年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音樂,掌握嚴格的作曲理論知識。畢業後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的創造與改革,其大膽和多樣化的手法為德國歌劇舞台注入大量新血。後來形成以瓦格納為首的德國歌劇樂派,特點為浩大,交響性和器樂比重大,注重管弦樂隊的表現力,既可配合主題,又可獨立成為交響樂;聲樂部分淡化功能性,重視色彩性,對後來的浪漫主義音樂產生重要影響。以代表"交流、文藝"的水星為守護星的雙子瓦格納,在歌劇表現上樹立了一個豐碑。
巨蟹座:維尼亞夫斯基
波蘭作曲家、小提琴家。1835年7月10日生於華沙。八歲時就考上巴黎音樂學院,十一歲由於天才的演奏創下該校有史以來的記錄。身為巨蟹的他長年堅持旅行演奏似乎是不可思議的,而水象常有的羸弱身體仍然不能消減他對異鄉文化的熱情,直至在莫斯科病逝。但是論其最輝煌的作品,還是為祖國波蘭的民間舞曲--波蘭舞曲,創作的四首《華麗的波蘭舞曲》,均為小提琴協奏。對於太陽和水星都在巨蟹的維尼亞夫斯基來說,在這部難度極高的作品中傾注了對故鄉文化的戀慕。
獅子座:德彪西
法國作曲家,1862年8月22日生於巴黎附近。八歲起學鋼琴在當今看來有些晚,但其創作天賦卻迅速得到發揮。受當時文學和美術中的象徵主義影響而創造出一種非常獨特的,和聲與音樂體系。作為19世紀歐洲藝術主流的代表,"整體藝術"概念宗師,獅子座的德彪西卻是性格陰郁,不喜交往的怪人,以至很多評價中提到他的傲氣。事實上德彪西專情於自己的創作,並以藝術改革為使命,要求藝術家剖析自身的情緒反應。是當時古典音樂界當之無愧的王者。
處女座:霍爾斯特
瑞典裔英國作曲家,小提琴教師。1874年9月21日出生,接受嚴格正統的音樂教育。繼承英國浪漫主義傳統,結合多名作曲大師創作技巧,同時獨創性相對較弱。處女座的霍爾斯特以精湛的配器聞名,顯示了他敏感細致的天賦。且對培養學生十分熱衷,一些器樂小品和世界主義風格也是特點。盡管其探索精神中,主題來源更多是對傳統的挖掘,但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和對作品的准確把握也讓其躋身19世紀著名音樂家之列。
天秤座:威爾第
義大利作曲家,1813年10月10日生於布塞託附近。早年考取音樂學院未成功,遭到學院派人士冷眼,加上第一次歌劇演出失敗使他一度發誓再也不寫音樂。但後來又為一劇本中愛國主義打動,再次投入創作。天秤威爾第彷徨不定的初期藝術生涯到此進入正軌,其後創作的多部歌劇以配器極具個性聞名,旋律天才和對樂隊的敏感,加

C. 肖邦是哪國的音樂家

肖邦是波蘭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在母親的影響下,他從小對波蘭的民間音樂十分熟悉和喜愛。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便在音樂會上登台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國首都巴黎,與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柏遼茲、李斯特等來往密切。這期間,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方面,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這時寫成的。肖邦在巴黎的歲月,也是他的祖國波蘭遭受沙皇俄國蹂躪的年代,所以,肖邦這時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對被侵佔的故國家園的懷念,對民族獨立的渴望和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思鄉情,亡國恨,時常在他的作品裡流露出來。當沙俄授予他「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時,肖邦嚴辭拒絕,表現出一個愛國藝術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氣節。1849年,肖邦病逝於巴黎。臨終前,他囑咐親人把他的心臟運回波蘭,以安慰他那顆赤子之心。

D. 音樂家肖邦是哪國人

Chopin,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 肖邦,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1810--1849) 作曲家。父為居住在波蘭的法國人,母為波蘭人。肖邦出生於華沙附近的熱拉左瓦-沃拉。六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師從阿達爾貝·瑞夫尼。七歲時創作第一首波洛奈茲舞曲(g小調),八歲時登台公演。其父為法浯教師,在華沙擔任多種職務,他堅持肖邦除受音樂教育外必須同時受普通教育。十歲時,歌唱家卡塔拉尼為肖邦的演奏所感動,贈送給他一隻懷表。十五歲時肖邦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贈他鑽戒一枚。十六歲入華沙音樂學院,從約瑟夫·埃爾斯納學習作曲。波蘭民間音樂、義大利歌劇的美聲線條和胡梅爾的風格,都正在對他產生影響。1829年他創作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通常稱為第二協奏曲,雖然實際上它在作為第一協奏曲出版的e小調之前寫成)。同年在維也納舉行兩場音樂會,訪問了德累斯頓和布拉格,回國後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婭·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愛情。但翌年在華沙演奏了他的兩首協奏曲後,就離開了被俄國古領的波蘭,於1831年定居巴黎,開始授課並舉行音樂會演出。他與李斯特、門德爾松、柏遼茲和貝利尼結識,1837年開始與女作家喬治·桑交往。當時剛剛廢除了他與馬利亞·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約。1838至1839年冬與喬冶·桑同居在瑪略爾卡島上,但惡劣的氣候及筒陋的生活條件影響了他的健康,此後他的結核病不斷惡化。1840至1847年仍和喬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諾安的別墅中。比他大六歲的喬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於煥發他的才華。許多最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調奏鳴曲》和《b小調奏鳴曲》、《f小調幻想曲》,都是在他們結合的時期寫成的。他們的關系破裂(喬治·桑的兩個孩子挑起了爭吵)後,肖邦的靈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繼續教課並舉行私人音樂會。1848年,雖然病情嚴重,他仍訪問了英國和蘇格蘭。他的學生簡·斯特林把肖邦帶到她姐夫托菲肯勛爵的鄉村別墅內休養,並送給他當時迫切需要的一萬五千法郎。在倫敦,他為維多利亞女王演奏,但英國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於巴黎。
肖邦的作品幾乎全部是鋼琴曲。他從菲爾德和胡默爾的作品中學到一些東西,對巴赫作品的學習也使他獲益匪淺,但當時的主要作曲家對他幾乎沒有影響。他成功地創造出一種富於個性的鍵盤寫作藝術,其優點為鋼琴音色纖細,應用旋律裝飾來豐富和聲織體。他精通言近指遠的喻意手法,他所開拓的和聲境界遠遠超過當時的傳統界限。其它影響有的來自波蘭民間音樂,在《瑪祖卡舞曲》中特別明顯;往往要求高度輝煌技巧的旋律風格則源自義大利歌劇。但肖邦謹慎地指出,他的瑪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實上它們也是他的最有個性的作品,猶如私人的記事錄,記下了一生事業中聽作的和聲和節奏試驗,所探索的最為精緻和變化多端的鋼琴音色,也記下了他的全部情緒變化。最早一首《瑪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離開故鄉之前寫的;最後一首(f小調)感情強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寫的最後一曲。肖邦使鋼琴上的《瑪祖卡舞曲》成為他所獨有的形式;他所作的敘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凱維奇的詩歌的概括的啟發而寫)和鍵盤諧謔曲也是如此,他使諧謔曲具有與貝多芬諧謔曲大異其趣的尖刻嘲諷的性質。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個不同的調,是肖邦對巴赫藝術的創造性貢獻。肖邦認識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於比例完美的鋼琴小曲,他在這類作品中注入了豐富而又強烈的詩意,但在奏鳴曲中也表明他有駕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鬆散的能力。迂腐的學究也許會有爭議,說它們不是「嚴格的」奏鳴曲(雖然每部奏鳴曲都遵守由幾個樂章構成的傳統形式),但是人們不會希望這些奏鳴曲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因為它們的結構別有一種使人感到愜意的邏輯性。他的協奏曲(往往被人們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評論者認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實遠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總是靈活而敏感的。有時甚至富於積極的獨創性(如大管的應用)。他的演奏在細膩及緊張度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把他的同時代人感到譜上難以理解的經過句彈奏得出神入化。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
(1)鋼琴與樂隊曲:協奏曲兩部;《流暢的行板和波洛奈茲舞曲》;《波蘭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維亞克迴旋曲》;《把手伸給我》主題變奏曲。
(2)鋼琴獨奏曲:敘事曲四首;蘇格蘭舞曲三首;練習曲二十七首;即興曲三首;瑪祖卡舞曲五十一首;夜曲十九首;波洛奈茲舞曲十二首;前奏曲二十五首;諧謔曲四首;奏鳴曲三首;圓舞曲十七首;船歌;搖籃曲;f調幻想曲;幻想即興曲。
(3)室內樂曲:鋼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與鋼琴《引子和波洛奈茲舞曲》。
(4)歌曲:波蘭歌曲十七首。

E. 肖邦的簡介,謝謝

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於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母親是波蘭人。他是個異常早熟的孩子棗六歲就寫詩棗他的音樂天才很快就證明他註定成為「莫扎特的後來人」。九歲時,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奏,散場後,他更關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領,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領,媽媽。」

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了早期創作活動。1830年以後他到巴黎定居,在那裡度過了後半生。從此肖邦永遠未能回國。當時,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反對外國奴役、爭取自由獨立的民族斗爭對青年肖邦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從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忱。

1837年他嚴詞拒絕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的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門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滅亡」,足見他拳拳愛國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從1846年起,肖邦的創作開始出現衰退的趨勢。其原因一方面由於波蘭民族運動的幾次挫折對他打擊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學家喬治·桑的愛情破裂以及身體衰弱,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熱情,身體健康每況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於巴黎寓所,他臨終時囑咐親人死後將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棗波蘭。

肖邦的創作生涯,以1830年為界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華沙時期與巴黎時期。在第一個時期,他完成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在後半生的巴黎時期,他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敘事詩》、《降A大調波蘭舞曲》,有充滿愛國主義熱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有哀痛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降b小調奏鳴曲》,還有不少的幻想曲與小夜曲。

當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時得知起義遭沙俄鎮壓、華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強烈震動。《c小調練習曲》(別稱《革命練習曲》,1831)、《d小調前奏曲》(1831),即是這時完成的。激憤、悲痛之情同嚴整洗練的藝術形式之間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成為肖邦早期音樂創作中的傑作。巴黎時期是肖邦思想藝術高度成熟、創作全盛的時期。深刻的民族內容、富於獨創性的藝術形式和音樂風格,使其創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開了三十次音樂會就建立了一種傳奇式的榮譽,這在鋼琴演奏史上別無他例。肖邦尊重並繼承古典音樂傳統,但他的琴藝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別是在他的瑪祖卡和波羅奈茲舞曲中,創造性地運用民族民間調式、和聲和特性節奏,顯示出一個道地的「瑪祖爾人」對民族性格、風格、情趣及對藝術語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紀歐洲樂壇上的一顆明星。他那些詩意濃郁、充滿著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戲劇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著「黃金時代」的浪漫主義音樂。同時,他的創作又具有強烈的波蘭民族氣質和情感內容,在歐洲音樂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家的傑出代表著稱,另一方面以歐洲十九世紀民族樂派的奠基人載入史冊。肖邦之所以偉大,也正因為他把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在音樂作品中。

F. 偉大的音樂肖邦是哪國人

肖邦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職業 : 作曲
所屬地區: 波蘭
出生地 : 波蘭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紹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波蘭才子
一、又一個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庄園宅地的三間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牆和發光的天花板,有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檯上,倒掛金鍾和天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房屋裡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傢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爐,在天冷的時候,裡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出芳香的熱氣。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裡面擺著鋼琴。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肖邦並不喜歡那架鋼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所有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於是少年肖邦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而聞名華沙。在十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面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當肖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肖邦在父親教法文的華沙學會里學習了作曲和其它課程。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二、「從一而終」的愛國音樂家
肖邦是終生獻身於一種樂器的第一個作曲家。甚至連李斯特這位鋼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轉而為全部管弦樂隊創作作品,因而當他的鋼琴作品為管弦樂隊重新改寫的時候,它們聽起來一樣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並沒有試圖在鋼琴上模仿管弦樂隊。他用鋼琴比別的任何樂器都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不論肖邦的作品節奏是什麼——是圓舞曲還是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或是波蘭舞曲——那旋律幾乎總是用簡單的ABA三段體歌曲形式。他的音樂同貝多芬的奏鳴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詩不同於莎士比亞的一出話劇一樣。肖邦在維也納舉辦了兩次成功的音樂會,然後想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上去求名。在華沙開了三次告別音樂會後,他就出發了。當他還沒有走出多遠的時候,他的老師和過去的同學們攔住他的馬車並唱了一首為了向他致敬而寫的大合唱。然後他們給他一個裝滿了故鄉泥土的銀制紀念杯,希望他永遠也不要忘記故土。他雖然再也沒有回來,但是永遠也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祖國。
三、巴黎歲月
肖邦到巴黎後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時興的教師。他願意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價格是最高的。他上課時象一個王子,總是戴著白羊皮手套,並且由一個僕人陪著,坐著一輛馬車來到。 李斯特把他介紹給在喬治·桑的筆名下寫作的著名小說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過她,他被拉進以巴黎為家的藝術家們、作家們和音樂家們的歡快的圈子裡去。可是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樂趣都永遠不能使他忘記波蘭的光榮和憂傷。 所有的肖邦的音樂作品都是他各種感情的短小音畫。有一些是從他自己的生活中取來的——當他在瑪佐爾卡島上訪問喬治·桑和她的女兒們的時候寫的夢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圓舞曲——特別是降D大調的那一首,據說是在他注視著喬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後寫的。但是他的音樂的更大部分都是從他對他的出生地的熱愛里生長出來的。
四、波蘭節奏
肖邦的許多最偉大的作品都是用波蘭的兩種古代舞蹈瑪祖卡舞和波羅乃茲舞的節奏寫成的。波羅乃茲舞是一種貴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們在國王寶座前面穩重而庄嚴地行進。肖邦用這種曲式創作了他的一些最宏偉的作品。瑪祖卡舞是肖邦時常看見的,這是波蘭農民們力圖在朝氣蓬勃的盡情歡樂中忘掉他們生活中的艱苦時跳的一種農村舞蹈。其節奏是每一小節三拍子,在最後一拍,跳舞的人們把腳後跟咔嗒一聲碰在一起時加強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瑪祖卡舞曲,並且在這一種節奏里,表現了從悲傷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歡樂等種種感情。肖邦偉大的《降b小調鳴曲》是建立在古老波蘭的一首詩的基礎上的,而他的四首《敘事曲》則講述了波蘭最偉大的詩人寫的四個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講的是一個年輕的騎士對一位美麗而神秘的小姐的愛情。甚至他那些《練習曲》,也不僅是一些練習,而是一些音樂素描。所有想做鋼琴名家的學生都想要學會的那首偉大的《革命練習曲》,是當肖邦聽見波蘭人一再起來反抗俄國,但一再被殘酷鎮壓時寫的。浪漫派大師舒曼曾這樣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它不僅是在訴說波蘭的美和憂傷,而且訴說的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次寫道:「他在鋼琴前坐下來的時候,我覺得彷彿是一個從我出生地來的同鄉正在告訴我當我不在的時候曾經發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時我很想問他:『家裡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麼美嗎?』」 那帶著「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態度、象天使一樣有著一綹美麗的鬈發」的文雅的小音樂家成了巴黎客廳的寵兒。但是巴黎生活的經歷毀壞了肖邦的健康,他變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爭吵之後,他同喬治·桑十年的友誼徹底崩潰了。
鋼琴詩人
一、繁雜的曲名與瀟灑的譜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隻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式和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後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的主要根據,因為作品編號是不會出現重復和混亂現象的。
肖邦作曲時,基本離不開鋼琴鍵盤。據當時的人所說,肖邦擅長在鋼琴上即興創作,而且有著一氣呵成般的流暢,但當他落筆追思即興樂念時,卻異常費力,稿紙上往往留下很多塗改痕跡。許多已成之作,每經他本人演奏一次,就會出現一種有所改動的版本。可見肖邦對於作曲是十分情緒化的。
二、肖邦的信條:讓人們去猜吧!
「脫帽吧,先生們!這里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評論肖邦作品第二號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肖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間,以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麗娜的小二重唱作為主題,寫成了作品第二號——鋼琴和樂隊的變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國鋼琴家尤里烏斯·克諾爾(1807—1861)在萊比錫布業公會音樂廳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號。舒曼評論這個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烏斯的名字作為筆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從巴黎寫信給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說:「幾天以前,我從卡塞爾收到一個熱心的德國人寫的一篇長達十頁的評論,他在冗長的緒言以後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分析(作品第二號)。他認為按照正統的觀點,它們不能算是變奏,而是一幅想像的圖畫。他說,第二變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羅在追趕;在第三變奏里,唐·璜親吻著策麗娜,使馬捷托看了嘔氣;在慢板第五小節的降D大調上,唐·璜和策麗娜在接吻。這位撰稿者大發奇想,實在可笑,他還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篇文章發表在《音樂雜志》(屬於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個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對我十分關心,馬上告訴菲梯斯的岳父說,他寫那篇評論對我沒有好處只有害處。」肖邦所說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時音樂學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報》編者羅貝爾的女兒阿黛拉伊德結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創辦的《音樂雜志》是一種周刊。那麼,寫那篇評論文章的「熱心的德國人」,應該就是羅貝爾了。 肖邦最反對用文字解釋他的作品。倫敦樂譜出版商威塞爾(1797—1885)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給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標題,如《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2)標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羅乃茲》(作品3)標作「快樂」;《瑪祖卡風格迴旋曲》(作品5)標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標作「塞納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標作「西風」;《降E大調圓舞曲》(作品18)標作「邀舞」;《波萊羅舞曲》(作品19)標作「安達盧西亞回憶」;《b小調諧謔曲》(作品20)標作「地獄里的宴會」;《第一敘事曲》(作品23)標作「無詞敘事詩」;《兩首夜曲》(作品27)標作「哀怨」;《降b小調諧謔曲》(作品31)標作「冥想」;另外《兩首夜曲》(作品37)標作「嘆息」;《兩首波羅乃茲》(作品40)標作「寵物」;而《瑪祖卡舞曲》則統稱為「波蘭回憶」。 1841年,肖邦從諾安寫給他的朋友豐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憤慨地說:「至於威塞爾,他是一個蠢才和騙子。你寫信給他時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賠錢,那是由於他不照我的意見,而加上愚蠢的標題所致。從我心靈里發出的聲音,教我不能再送給他任何作品讓他加上這些名稱。你對他說話可以盡量講得尖銳些。」
在肖邦看來,那位「熱心的德國人」是和威塞爾同樣愚蠢,同樣可笑的。但這個德國人在文章中所描繪的「一幅想像的圖畫」,也許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後塵;因為舒曼的文章里也談到第二變奏「象一對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僕人列波累羅)在追趕」,優美的降B大調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歡給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學性的標題,如《狂歡節》(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則對此深惡痛絕,他的《g小調夜曲》(作品15之3)原想註上「悲劇《哈姆萊特》觀後感」字樣,後來還是取消了,他說:「讓人們去猜吧。」 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是肖邦的信念。「讓人們去猜吧」這句話,對於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義的。

G. 肖邦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家呀




中文名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外文名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別名

鋼琴詩人

國籍

波蘭

出生地

華沙

出生日期

1810年3月1日

逝世日期

1849年10月17日

職業

鋼琴家,作曲家

畢業院校

華沙國立音樂學院

信仰

天主教

代表作品

《鋼琴協奏曲》、《敘事曲》、《夜曲》、《革命練習曲》

血型

O型

星座

雙魚座

樂派

浪漫主義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1910年,肖邦出生於波蘭;1917年開始創作;1918年登台演出;1922年至19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9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948年,肖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1-2]

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肖邦是中國哪個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4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4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5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4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2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0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6
印尼白燕窩多少一克 瀏覽:814
伊朗感染病毒肺炎多少人 瀏覽:177
伊朗超推遲比賽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953
伊朗國土面積多大有多少人口 瀏覽:588
伊朗男女多少歲可以領結婚證 瀏覽:920
印度偉哥在國內怎麼銷售 瀏覽:607
印度花生乾果怎麼樣 瀏覽:131
伊朗的盟國有多少個 瀏覽:712
印尼燕窩產量怎麼樣 瀏覽:927
印尼留學簽證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637
義大利語等級考試哪個好考一些 瀏覽:35
歷史學專業去義大利哪個學校 瀏覽:790
印度的瑪薩拉粉是什麼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