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洪洞有多少人口

中國洪洞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2022-10-29 07:20:05

Ⅰ 洪洞為什麼叫洪洞

山西洪洞縣是我國 歷史 名縣,也是億萬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洪洞大槐樹寄託了全國及海外多少移民後裔的故土深情。「洪洞」無疑是中國 歷史 文化的著名品牌,但是它的來歷和含義又是怎樣的呢?

在西周時期,洪洞縣境屬古楊國。我國的楊姓就發源於這里。秦統一後,在這里設置楊縣。又經過數百年,到東魏時期,出於戰爭需要,東魏政權在此戰略要地設軍事堡壘,稱「洪洞戍」,也稱「洪洞鎮」。史書中描述北周軍隊進攻到此的情形:「洪洞百雉相臨,四周重復,控據要險。」洪洞戍的舊址大致在今天洪洞縣的上紀略村一帶。

隋末,李淵起兵太原,南下霍邑,在經過楊縣時因惡隋煬帝的「楊」姓,遂以當地著名的洪洞戍命名為「洪洞縣」。

原來,古漢語「洪洞」一詞是形容洪流大水的意思,有時也寫作「鴻洞」。如《淮南子·原道》:「(水)靡濫振盪,與天地鴻洞。」而洪洞戍的軍事堡壘建於汾河岸邊,面臨波濤澎湃的汾河,故以「洪洞」為名,以顯揚東魏將士如洪波之勢的軍威。

歡迎打開 歷史 寶藏,一起來讀山西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

我們都知道洪洞有個 大槐樹,這里號稱眾祖之根。

不少外地人會將洪洞讀為hóngdòng,這其實是錯誤的讀音。

正確的讀音應該是hóngtóng。

關於洪洞這個地名,有人根據方誌上的記載, 「縣北五里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 說是因為這個地方南邊在上古時期有一個仙人,因為居住在一個叫 「洪崖古洞」的地方,而得此地名。

其實這個說法不可靠。

因為這里的 古洞讀 d ò ng,而非現在的讀音 hóngtóng。

也有人解讀說,洪洞這一地名,源於鮮卑語,其實是通古斯語系中的「Hoton」一詞的漢譯。 Hoton 」意思就是「城」。

這種說法有過度解釋之嫌。就算洪洞此地魏晉這段 歷史 上受到過鮮卑人的影響,而地名這一最基本的文化要素確實有強大的傳承性的,不可能直接改過來,把之前的俗稱丟的一干二凈。

洪洞這一地名,還是與此地的地理環境有關。

綠色所示為汾河

洪洞靠近汾河,「洪」是形容大水,而「洞」是言水之激流。合在一起,「 洪洞 」的意思就是指這里的汾河波濤洶涌。

這里的形容流水迅猛的「洞」該怎麼讀呢?

從水同聲,就是說表示疾流的「洞」讀同tóng。後面的「徒弄切」,是古代表示讀音的特殊方法,取「 徒 」的聲母t,和「 弄 」的韻母ong,合在一起,就是 tóng這個發音了。

綜上可知:洪洞這個地名,與當地特殊的河流環境密切相關。

速讀 歷史 類精彩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 歷史 寶藏。

提起洪洞縣,可以說家喻戶曉,喜歡戲劇的人都記得《玉堂春》里蘇三的一句唱詞「 蘇三離了洪洞縣 ……」,另外一個就是「 大槐樹下 」的故事。洪洞縣名是怎麼來的昵?

根據傳統的說法,洪洞縣名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 洪洞縣 歷史 悠久,其「洪洞」之名自古就有,雖然在 歷史 上幾經變遷,但最終還是沿用了 歷史 上的舊稱: 洪洞 。

在唐、虞、夏、商時代,洪洞為冀州之域。後其屬地和縣名多有更改,如義寧二年改楊縣為洪洞縣……1958年10月,洪趙縣與霍汾縣合並,稱洪洞縣,縣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從洪洞分出,恢復原置。1971年臨汾與運城分署分置,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駐洪洞縣城。 蘇三起解 里所描述的愛情故事世代相傳, 大大槐樹 的故事吸引了海內外大批粉絲的尋根問祖熱,而這兩個故事,其起因地都是山西 洪洞 。

【喜歡我的網友可點擊右上角 關注 】

資料來自網路。

據《辭海》《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地理》均認為洪洞縣的洞字應讀為t0n9洞音。但漢語字典及詞典里均不認承t0n9的讀音。

據傳統一說:洪洞城南有一洪崖古洞而被古人取城名為洪洞。洪洞與趙城於54年合並為洪趙縣。趙城為周繆王封造父之地。後趙簡子食邑而名趙城。遠古時,唐虞夏商時期,洪洞趙城均為冀州之域,西周時為楊候國,古城在今城東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趙成為趙國,今趙城東北三里簡子城為故城。春秋時,洪洞為悼公之弟乾的食邑,號曰楊干。後為羊舌胖食邑。魯昭公二十八年,始為楊縣,洪趙均為晉國之域。秦時,洪洞被封楊縣,治所范村。趙屬彘縣,治所今霍州。均屬河東郡……。(中間三千年上下的變遷省略)。

日本投降後,洪趙兩縣成立了民主政府,洪駐師村,趙駐興旺峪。解放後,兩縣政府各駐縣城。均屬臨汾專署管轄。1954年兩縣合並為洪趙縣。治所洪洞。屬晉南專署。58年又合並霍汾縣,稱洪洞具,治所洪洞城。59年霍汾縣又恢復原置。71年臨汾與運城分署分置,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人民政府駐洪洞縣城。

略論。謝謝。

另有一說,洪洞 取名自『』洪崖古洞『』。古代在澗橋以東的澗河南岸,因洪水長期沖刷形成了綿延數里壁立陡峭的懸崖,是為洪崖,幾十年前仍依稀可見;據說在城北曾有古代遺存的神秘洞穴,是為古洞。故合二名曰 洪洞。

有大槐樹烈士陵園紀念碑刻為證:

『』殲敵滅寇實壯烈 洪崖古洞出英雄『』

《明史》《名太祖實錄》載:明朝年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大規模的人口遷徒行動,自洪武六年(1373)至永樂十五年(1417)遷民行動有18次之多。共遷往18個省市498個縣市,其中河南106個縣市。

我聽說當時官方是將洪縣和洞縣的老百姓趕到當時的老槐樹下集中被帶走的,所以當時的人門最後的記憶最深的就是老槐樹。而洪洞縣是兩個縣名的總稱。聽老人們說的啊,聽說,聽說,道聽途說,不一定準確!

我們部隊1966年駐防北京通縣時,發現北京地圖上有「壺關營」、「孝義營」、「屯留營」的村莊。心想這些村名為什麼村名和山西的三個縣名一樣?後來讀到明洪武時期從洪洞向中原移民的文章後,才明白這些村莊的百姓就是當時山西的移民。

我只知道洪洞是很有聲望的地名。從洪洞遷往四面八方的人很多。我們家鄉也是從這個地方遷來的,雖然從洪洞經常穿梭但知道的細節不多。洪洞(讀tong童)

洪洞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交界,西靠呂梁與蒲縣相連,北與霍州、汾西縣為鄰,南與堯都區接壤。

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華人老家」。轄區有252處人文名勝及自然景觀;年平均溫度12.3 ,年平均降水量493.3mm。

洪洞縣下轄9個鎮、7個鄉,463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萬畝,全縣常住人口76.11萬(2017年),是山西人口第一大縣。

洪洞縣是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 科技 進步先進縣、全國群眾 體育 先進縣,山西省重點 旅遊 縣,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 旅遊 目的地,同樣還是中國武術之鄉。

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濤澎湃。又據《舊唐書·地理志》,取義縣北之洪洞嶺。又據《山西通志》:「縣北五里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

春秋晉置楊氏縣,故治在今縣城東南8千米古縣村。秦改楊縣,屬河東郡。新莽改有年亭。

東漢復舊。

三國魏屬平陽郡,後廢。

北魏太平真君初年禽昌縣自吉縣境徙治今縣城東南10千米,屬平陽郡。太和年間又徙治今堯都區境。二十一年(497)復置楊縣。

正始二年(505)永安縣治自今霍州市境徙今趙城鎮東北8千米橋東村,不久徙治趙城鎮東南1.5千米,屬西河郡。建義元年(528)於永安縣置永安郡,縣屬之。北魏末年永安郡、縣還治今霍州市境。

隋開皇三年(583)屬晉州。義寧元年(617)改洪洞縣,徙治今大槐樹鎮。次年於今趙城鎮東北1.5千米置趙城縣,屬霍山郡。

唐麟德初年趙城縣治徙今趙城鎮,與洪洞縣先後屬呂州、晉州。

宋熙寧五年(1072)趙城縣廢入洪洞縣,屬平陽府。元豐三年(1080)復置趙城縣。政和三年(1113)升趙城縣為慶祚軍,隸河東路。

金廢軍,復為趙城縣。貞佑三年(1215)趙城縣改屬霍州。元洪洞縣屬晉寧路,趙城縣屬霍州。

明洪武三年(1370)兩縣俱屬平陽府。

明代以大槐樹為標識的移民活動影響深遠。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趙城縣復屬霍州。

民國初年廢府、州,兩縣改屬河東道,道廢後直屬省。

1949年屬臨汾專區。

1954年合並為洪趙縣,屬晉南專區。

1970年屬臨汾地區。

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Ⅱ 請問山西省洪洞縣有多少人

洪洞縣 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市東北部,臨汾盆地北端, 現洪洞縣是原洪洞和趙城兩縣於1954年合並而成,縣治在洪洞城。

洪洞縣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12.3度,年平均降水量493.3毫米。總面積1563平方公里,63909公頃耕地。有16個鄉(鎮),463行政村。

人口:73萬。
郵政編碼:041600。
縣人民政府駐地:大槐樹鎮。

Ⅲ 侯馬和洪洞哪個地方好

兩個地方各有千秋,無法比較。
1.侯馬市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轄5個街道、3個鄉,行政區域總面積220平方千米,是山西省行政區域面積最小的縣級市,2019年城鎮化率66.6%。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侯馬市常住人口為257854人。 2020年,侯馬市地區生產總值1208420萬元,增長4.9%。
2.洪洞(tóng)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縣,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為鄰,西靠呂梁與蒲縣相接,北與霍州、汾西毗連,南與接壤,下轄9個鎮、7個鄉,總面積1494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洪洞縣常住人口為637812人。

Ⅳ 明朝山西洪洞縣人口不到十萬,為何全國很多人都說來自老槐樹下呢

現在很多人稱來自洪洞大槐樹,每年有十幾萬人到大槐樹下祭祖。明朝為何要從山西移民?小小洪洞縣到底有多少人遷移?為何現在會有如此多的人說來自大槐樹?

聽純正的洪洞人聾王細細道來。

為何很多人說來自大槐樹

一是在洪洞成功移民後,明朝政府覺得洪洞官員辦事得利,加之洪洞縣交通便利,“東接齊魯、西臨河隴、北通幽燕、南達秦蜀”,洪洞縣北關的廣濟寺唐宋時期就建有驛站,就在這里派官員設立移民處,各地的移民都集中在這里,發放搬遷費(川資)和良民證(憑照),然後被押送到各地。所以,大部分移民大槐樹被遷移的。

二是老百姓文化程度都很低,為了記住老家,就把葉茂枝繁的大槐樹作為標記,並寫下“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的民謠,口口相傳,讓子孫們記住自己的根在大槐樹下。


三是子子孫孫,繁衍壯大。這些大槐樹下的移民來到目的地後,發現這里土地平整,水源充足,資源豐富,很多地方地理條件比山西還要好,勤勞的人們很快在新的田地里重建家園,繁衍壯大,但子子孫孫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山西洪洞大槐樹。

其實是不是洪洞移民,大家都是自豪的中國人。

Ⅳ 洪洞多少平方千米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tong)縣 洪洞縣 位於中國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1990年人口60.5萬 .漢族為主.有蒙古.回.滿.白等少數民族.面積1563平方千米.

Ⅵ 山西洪洞移民後代現在多少人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集體南遷河南南陽一帶的後代現在至少有600萬人。李氏估計不下100萬。我的祖先是元朝中葉從河南商丘遷到洪洞。元朝後期又從洪洞遷到鄭州,明朝正統年間又遷到南陽。

南陽童謠
房前種上大槐樹, 不忘洪洞眾先祖。 村村槐樹連成片, 證明同根又同源。 春天裡來吃槐花, 味道鮮美人人誇。

■明朝的洪洞移民

眾所周知,南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曾一度百業興旺,人口眾多。然而到了元朝末年,因歷年戰爭和自然災害,南陽居民死亡慘重,大批難民南逃。其時轄5州13縣的南陽府只有692戶4293口人,不及現在的一個大村莊,人口瀕於滅絕的邊緣。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針對「中原諸州,元季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的狀況,決定從山西等地移民。大規模的移民最早開始於明洪武二年,直至明永樂十五年,歷時近50年時間。遷民主要來自山西。洪洞縣當時時山西一個人口稠密之縣,因此被列為遷民的重點區域之一。

洪洞縣境內有個廣濟寺,寺內有株「樹身數圍,蔭蔽數畝」的漢槐,就是億萬移民後裔時常念叨的那棵大槐樹。當年,汾河灘上的老鴰,在古槐的樹杈間構築窩巢,密密匝匝,叫聲連天,成為當地一大奇觀。樹下設有移民局,明王朝派官員在此集中給外遷人員發放憑照川資,辦理有關手續。被遷民眾在出發遷,匯集於這棵大槐樹周圍,傾訴離情,祭奠故土,他們將大槐樹及樹上的老鴰窩入於眼而印於腦,當做告別家鄉的紀念。因此,洪洞縣是「家」,大槐樹是「根」,在中原等地廣為流傳,數百年來,成了一個民族的記憶。

據《明實錄》等史書記載,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大規模移民,明朝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移民姓氏共554個,分布18省(市),498縣(市),其中南陽各市縣區均有洪洞移民。

當年,成千上萬的移民來到南陽後,官府規定的是每人給15畝地、2畝菜園。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南陽肥田沃野,一片連著一片,誰有本事把地開墾出來就算誰的。這一下子移民們可就慌了手腳。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土地就意味著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於是盆地興起了佔地熱潮。有的人家,牽牛犁溝佔地,圍著大塊地犁上一圈,這塊地就算他家的了;有的人家在地里載上木樁,寫上姓名,就算他名下的土地了;還有人家縣在一塊地周邊種,里邊的土地待以後再去開墾。

洪洞移民遷入南陽,使各州縣的人口得以增長,明洪武二十四年,全境人口增至1.48萬戶9.12萬餘人。到明朝中期,南陽的官民田地已達18.69萬頃,夏稅4.3萬斗。同時,移民們還開發了銅礦、硫鐵礦、鉛銀礦、煤礦等。

隨著遷民的移入,南陽又漸趨繁華。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陽衛指揮使郭雲,在元朝土城舊址基上,將南陽府城改建為磚石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二十三子唐王於南陽。是年,在城內通淯街修建唐王府,建宮室殿堂800餘間,府後有石山,俗稱王府山。

資料
http://tieba..com/f?kz=225139834

http://..com/question/7022543.html
http://www.21gwy.com/whzg/2631/a/1370/51370.html

Ⅶ 洪洞在哪個市

洪洞縣是山西人口第一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交界,西靠呂梁與蒲縣相連,北與霍州、汾西縣為鄰,南與堯都區接壤。



Ⅷ 洪洞縣里有多少人口

洪洞縣位於中國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2007年人口70.5萬。漢族為主,有蒙古、回、滿、白等少數民族。面積1563平方千米,63909公頃耕地。下轄16個鄉(鎮),463個行政村,約73萬口人。洪洞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洪洞,西周為楊候國,秦漢置楊縣,隋改洪洞至今,因境內有「洪崖」、「古洞」兩個自然地貌而得名。人文資源古老獨特,民俗風情絢麗多彩。六百多年來,「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謠使洪洞大槐樹成為大半個中國百姓魂縈夢牽的「根」。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勝寺有三絕一奇:全國四大名塔之一飛虹琉璃寶塔,國內首屈一指;佛國聖典《趙城金藏》,舉世無雙;元代戲劇壁畫保存完整,獨一無二;唐代左右對扭千年古柏,傳說神奇。一曲「蘇三起解」更使洪洞名揚四海,囚禁蘇三的監獄也是全國最完整的惟一一座明代監獄。侯村女媧陵寢是煉石補天的偉大祖先女媧最後長眠的地方。堯王訪賢、舜耕歷山引發的五千年傳承不衰的羊獬歷山聯姻民俗全國絕無僅有。另外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皇廟、泰雲寺、碧霞聖母宮等古典建築藝術的瑰寶以及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青龍山玄帝宮和清凈幽雅、小巧玲瓏的凈石宮,九鳳朝陽、二龍戲珠的乾元山元陽觀,避暑聖地興唐寺等集人文、古建、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名勝古跡。還有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開發價值的坊堆甲骨文遺址,上村遺址,古楊侯國遺址,永凝堡西周古墓遺址,侯村龍山文化遺址。著名作家李薦葆稱洪洞縣為「神聖之邦」,因為「華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這里濃縮,抓一把沃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

Ⅸ 洪洞人口有多少

2003年20004年時官方統計73萬,現在估計有80萬了吧。是總人口哦!

Ⅹ 山西洪洞縣屬於哪個市

山西省臨汾市

洪洞縣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為鄰,西靠呂梁與蒲縣相接,北與霍州、汾西毗連,南與堯都區接壤,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全縣轄15個鄉鎮、32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3.7萬,是山西第一人口大縣,總面積1494平方公里。

旅遊景點

1、萬聖寺

萬聖寺原名小清涼寺,位於洪洞縣城西25公里萬安鎮淺溝村西之佛出峽。創建於南北朝北魏的後魏時期(425-534),法舟法師主持修建。根據《趙城縣志》記載,小清涼寺於金大定四年(1164)進行重建,改名為萬聖寺。

2、青龍觀玄帝宮

青龍觀玄帝宮位於洪洞縣城西南23公里龍馬鄉長命村西青龍山南端,俗稱老爺頂,又稱北頂。與堯都區界的南頂隔河遙相呼應,北望婁山,南連天石,形勢蜿蜒,氣勢雄偉。青龍觀的主殿為玄天上帝宮,簡稱玄帝宮。

3、興唐寺風景區

興唐寺風景區是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八景區之一,位於洪洞縣東北部,東和古縣相鄰,北與霍州毗連。可開展探險、科研、森林浴等活動,既是遊客游山覽水、尋幽訪古、消暑納涼的一方勝境,也是陶冶情操、放鬆身心、增強體質的天然森林氧吧。

閱讀全文

與中國洪洞有多少人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5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4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2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0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6
印尼白燕窩多少一克 瀏覽:814
伊朗感染病毒肺炎多少人 瀏覽:177
伊朗超推遲比賽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953
伊朗國土面積多大有多少人口 瀏覽:588
伊朗男女多少歲可以領結婚證 瀏覽:920
印度偉哥在國內怎麼銷售 瀏覽:607
印度花生乾果怎麼樣 瀏覽:131
伊朗的盟國有多少個 瀏覽:712
印尼燕窩產量怎麼樣 瀏覽:927
印尼留學簽證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637
義大利語等級考試哪個好考一些 瀏覽:35
歷史學專業去義大利哪個學校 瀏覽:790
印度的瑪薩拉粉是什麼 瀏覽:591
英國藍白貓脾氣暴怎麼樣辦 瀏覽:498
印尼萬丹發生海嘯什麼時候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