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格列佛游記幾次提到中國:
格列佛游記4次提到中國:中國人的書寫自上而下;中國服裝莊重大方;中國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術;中國語言拼寫困難。
(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一卷第六章) 中國人的書寫自上而下:
們的學術已經十分發達,不知歷經了多少代。這些就不用我說了。不過他們寫字的方法很特別,既不像歐洲人那樣從左到右,又不像阿拉伯人那樣從右到左,不像中國人那樣自上而下,也不像卡斯卡吉人那樣自下而上。而是從紙的一角斜著寫到另一角,和英國的太太小姐們一個樣子。
(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二卷第三章)中國服裝莊重大方:
王後又吩咐找出最薄的絲綢給我做衣服。那絲綢和英國的毛毯差不多厚,穿在身上十分笨重,後來穿習慣了才好一些。衣服是照這個國家的式樣做的,既像波斯服又像中國服,穿起來倒也莊重大方。
(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二卷第七章)中國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術:
同中國人一樣,他們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術。可是他們的圖書館卻並不很大,國王的那一個被認為是最大的了,藏書也不過一千卷,都陳列在一條大約有一千二百英尺長的長廊里。我可以在那兒自由借閱我所喜愛的任何圖書。
(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四卷第一章)中國語言拼寫困難:
我說話時,這兩只動物默默地站在那兒,似乎在極用心地聽我說。我說完之後,它們相互嘶叫了好一陣子,彷彿是在進行什麼嚴肅的談話。我清楚地觀察到它們的語言很能表達感情。不用多大勁就可以用字母拼寫下來,比拼寫中國話還容易得多。
(1)格列佛游記多久到中國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小說第一卷中所描繪的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乾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小說的第二卷則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
小說的第三卷,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
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等。
縱觀小說的全部情節,《格列佛游記》政治傾向鮮明。它的批判鋒芒,集中在抨擊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
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貳』 在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旅遊經歷了 時間,
到達小人國:1699年11月5日,回來:1702年4月13日。到達巨人國:1703年6月16日。回來:1706年6月3日。到達無名島:1707年4月21日,回來:1710年4月10日。到達慧因國:1710年5月9日,回來:1715年12月5日。(都以抵達陸地的時間為准)
格列佛旅行經歷多長時間?(十六年零七個多月)
有問題可以追問或者網路HI我。
滿意請贊同,採納為最佳。
--來自團隊 執手何須問年華 依稀_眷戀
『叄』 《格列佛游記》作者
可能你以前並沒有聽說過《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對這個名字還很生疏,不過你應該知道「YAHOO」(雅虎)吧,這個全世界聞名的網站的名字就來自《格列佛游記》一書。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諷刺小說之一,全書共分四卷,小說通過主人公英國外科醫生格列佛周遊「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的奇遇,對18世紀前半期的英國進行了全面的諷刺和批判,抨擊了當時的議會、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國統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思想特色。
《格列佛游記》於1726年問世之後,立即震驚了當時的英國社會,也震動了世界文壇,出版後一星期,所有存書便被搶購一空。在倫敦,不論男女老幼,不論宮廷、官邸還是酒吧、小店,人人都在讀這部書,到處都在議論這部書。自出版以來,它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成為世界各國文學愛好者的常備書,而書中的小人國和大人國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伏爾泰、拜倫、高爾基、魯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這部作品,各國讀者對於《格列佛游記》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時過兩百多年,《格列佛游記》不僅沒被世人遺忘,反而更為世界人民所重視,它的足跡遍及整個世界,在世界進步文學的行列中放出永恆的光輝。
【閱讀重點】
本書是開創英國文學史上諷刺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還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作者巧妙地運用怪誕的情節、幻想的環境和誇張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初期的社會矛盾,揭露並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作者簡介】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18世紀政論家、諷刺作家,出身於愛爾蘭貧苦家庭。早年喪父,靠伯父資助讀完大學。畢業後做過私人秘書、鄉村牧師、報刊編輯和教堂教長。1710至1713年在倫敦居住,捲入黨派斗爭,深受託利黨支部首領的器重。托利黨人失勢後,斯威夫特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做聖派得立克教堂教長,終其一生。
斯威夫特的早期創作以《一個木桶的故事》為代表,揭露了政治的腐敗。1710年起,發表《布商的書信》、《一個溫和的建議》等多篇政論,主要抨擊英國的殖民統治,表達對愛爾蘭人民的同情和對自由民主斗爭精神的歌頌。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記》無情鞭撻了英國社會的弊病和教會的丑惡。斯威夫特的作品多用諷刺、誇張手法,文筆簡潔質朴,於對比之中刻畫生動形象,主題尤為深刻。斯威夫特是啟蒙運動激進派的代表,他所開創的諷刺文學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書海導航】
【寫作背景】
《格列佛游記》的構思源於作者斯威夫特與朋友的一次聚會,斯威夫特談到當時政界種種貪婪無恥的行徑時激動萬分,在嬉笑怒罵間,信筆開始了《格列佛游記》第一卷的創作。成書後經過無數次的增刪修改,終於1726年匿名發表,並立刻在英國社會引起了很大爭議。200多年來,它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內容精要】
大多數讀者可能會對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名字較為陌生,但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卻差不多稱得上家喻戶曉。《格列佛游記》在一般人的心中彷彿是一本兒童讀物,其實不然,書中神奇的想像、誇張的手段、寓言的筆法,固然是一般兒童讀物普遍的特點,但《格列佛游記》是以其傑出的諷刺而垂名世界文學史的。本書主要描寫了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小人國,從此,開始了一系列的奇遇。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並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在《格列佛游記》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諷刺手法是十分豐富的,其一是運用反語進行譏諷。例如作者本來對人類利用火葯的威力來發動戰爭、掠奪財富、殘殺同類非常憤怒和鄙視,但他卻在小說中用「對政治一無所知」等一系列反語來形容對火葯嗤之以鼻的大人國國王。其二是以類似漫畫的誇張技巧描寫各種怪誕的事物,如雅虎、勒皮他人和長生不老的人等。其三,他以一本正經的嚴肅態度、細致逼真的細節描寫刻畫了小人國的生活和斗爭,極為成功地反映出當時英國的現實。其四,作者善於用嚴肅認真的口吻敘述渺小無聊的事情,關於利立浦特的歷史的敘述就是極好的例子。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於通過具體的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的丑惡現象和矛盾關系,並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質。同時,斯威夫特將當時英國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進書中各國的政治斗爭當中,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英國政壇的黑暗和對外的殘酷掠奪。
【地位影響】
《格列佛游記》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英國文學名著。1872年被譯做《談瀛小錄》登載於《申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甚至影響到後來《鏡花緣》、《老殘游記》等作品的創作。
《格列佛游記》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斯威夫特用自己獨特的手法和巧妙的情節設置,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他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的、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色,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從而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格列佛游記》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一生中讀過這本書不下六次,他說,「如果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會把《格列佛游記》列入其中。」本書對英國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廣的影響,所以高爾基稱作者為「偉大的文學創作者之一」。
【華文精選】
■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
■我永遠不願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
■以怨報德的人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他對待人類可能比他對待自己的恩人還要惡毒,因為世人沒有施恩於他,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生活在世上。
【名家導讀】
《格列佛游記》在繼承中世紀民間文學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發展,從而為吉卜林的《莽林之書》、法朗士的《企鵝島》、喬冶•奧威爾的《動物庄園》等眾多著名作品從各個方面樹立了光輝的範例。
——著名學者 伍厚愷
《格列佛游記》諷刺筆觸所至,范圍甚為廣泛,從不同角度涉及了當時英國的政治、哲學、司法、文教、宗教、道德等各個領域。斯威夫特借托虛幻的神奇故事,深蘊寓意,目的在諷喻當時的朝政,砭斥時弊,揭露黑暗,否定現實。
——青年作家 金 耀
我們如果把斯威夫特的作品,尤其是《格列佛游記》和賀拉斯、蒲伯等諷刺大家的作品略加比較,就會看到斯威夫特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與卓越的藝術手法,是發展了前人的成就,並且遠非在他以前或和他同時的其他英國諷刺家所可比擬的。 《格列佛游記》對某些社會現象所加的針砭、諷刺,就是在今天也還沒有失去它的現實意義。
——著名學者 楊耀民
《人物評析》
格列佛剛毅勇敢,心地善良,在他的游歷中,他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對別人關懷備至。作者將種種美德賦予了筆下的這人物,因此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格列佛謙遜好學,努力用新眼光去認識新的事物,能坦率地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不自暴自棄,縱使被當做玩物到各地供人觀賞,依舊能保持尊嚴,以平等的姿態和大人國的國王交談。他勇於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斷然拒絕為小人國國王的侵略擴張效勞。他在游歷之中,洞察到社會現實的陰暗面,認為英國社會並不文明,在這個人物形象身上,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思想。
《閱讀指導》
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記》
斯威夫特的傳世之作中,以《格列佛游記》流傳最廣,也最為各國讀者所喜愛。該書通過里梅爾•格列佛船長之口,敘述了他周遊四國的奇特經歷。在這些經歷背後卻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並寄寓著作者的理想。
雖然格列佛起初以為小人國與英國毫不相像,但實際上小人國卻是英國的寫照。透過那似是荒謬的邏輯,我們看到的是:國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個指甲,卻狂妄地自命為頭頂天的宇宙統治者,以其無常的喜怒決定老百姓的命運;官吏們也無需德才兼備,只要跳繩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祿。
小人國的兩黨以鞋跟高矮為區分標志,這里影射的是當年英國的托利黨(即保守黨的前身)和輝格黨(後來發展成自由黨)兩黨政治;而吃雞蛋時是從大頭敲開還是從小頭敲開,則指的是天主教與新教(亦稱清教,即加爾文教派)之間關於教會儀式的無稽之爭。為了這—區區爭端,竟導致了小人國的內戰,甚至殃及鄰國。由於小人國里的警察制度和誣告成風,格列佛不得不逃離那裡。
大人國的人無論體力還是理智都超過了那群「小人」;大人國里實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養的君主政體,國王賢明而正直,經常關懷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在大人國國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英國的社會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詞在國王的追問下破綻百出。國王對英國存在的營私舞弊、侵略戰爭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責,並指出其原因就在於人心的卑劣自私。
飛島國的科學家脫離人民與實際,從事不著邊際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屬地的居民更採取殘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將飛島駕臨上空,阻隔陽光,或降落到其國土上,將居民碾壓成粉。這里揭露的正是英國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
格列佛還到了一個魔術家的國度,在那裡回溯了古羅馬的政治,對比了英國的制度。此時,他的思想已從支持君主政體變為擁護共和了。不過,他還只是贊美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宗法社會。如果這種看法還屬於「浪漫的倒退」的話,格列佛對慧駰國的描述則指出了文明社會對於人類的腐蝕,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狀態下的人,才是純潔高尚的。這一觀點後來被法國的盧梭發揚光大,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發端。
斯威夫特生活的時代是由培根開創的實驗科學和牛頓奠定的古典力學方興未艾之際。他筆下的小人國和大人國雖是虛構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別是正常人類的1/12和12倍。那裡的一切建築和器物,都具有數學比例的准確性,全書結構勻稱而明顯,這都符合理性思維的要求。
斯威夫特是在古典主義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極深,表現手法新穎,盡管隔著一層翻譯,仍有許多值得我國青少年朋友學習和借鑒之處。 (胡允桓)
從YAHOO說到《格列佛游記》
如果《格列佛游記》沒有被列入必讀書目里,可能很多少年朋友對這個名字還很生疏。不過你應該知道「YAHOO」(雅虎)吧,這個全世界最著名的網站的名字就出自《格列佛游記》。格列佛來到慧駰國,這里的馬是高雅賢良的,而人卻是一種野蠻粗俗的動物,「YAHOO」就是慧駰國里對人的稱呼。
還記得少年時讀《格列佛游記》時的震驚,尤其是讀到格列佛最後游歷到慧駰國,心裡竟十分惶恐,人與馬完全顛倒過來的狀態,使我對自己作為人也感到很是困窘。一本書讀下來,對作者斯威夫特也佩服得要命,他的想像力真是偉大,小人國、大人國、飛行的島,各種奇妙的世界引人入勝。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都沉迷於他製造的幻境中不能自拔,有時想像到了小人國的趾高氣揚,有時又擔憂萬一不小心誤入巨人國,或是到慧駰國,被人玩弄、鄙視,那該如何是好。
現在長大成人,我不會再為這樣虛幻的想像而苦惱,也明白了斯威夫特寫這本書的用意,「《格列佛游記》表面上酷似奇幻而詼諧的兒童讀物,實際上卻是一部對當時英國社會政治、法律、風俗、習慣暴露深刻、極富戰斗性的現實主義作品。」不過少年時因為閱讀這本書而產生的對人性的困惑卻一直沒有改變。《格列佛游記》令我對人性的圓滿的自信消失了,作為一個人真的那麼值得驕傲嗎?格列佛在大人國里被當成一個玩具,他所得意的關於他的祖國先進的武器技術,被巨人嗤之以鼻;而在慧駰國里,人類成了「YAHOO」,連牲畜也不如,為了無聊的事情而毆斗;「和人類的種種腐敗相比,這些四足的造物優秀而有德」。然而我並不認為這種對人性的自信的喪失是一種缺憾。長大成人以後,我深深感到自省對於一個人,對於人類是多麼重要。因為缺乏了那種自滿,我反而能夠經常對自身的陰暗面進行認真的反省,從而不至於成為像「YAHOO」那樣荒唐野蠻可笑的動物。斯威夫特所要諷刺的是17、18世紀的英國人,然而到今天,他的諷刺一樣應驗在沒有長進的人類身上,那些為了無謂的紛爭而進行一場又一場戰爭的人,那些骯臟的貪官,那些欺壓百姓的狗官,他們多像「YAHOO」。
我在想,如果我在成年時才讀《格列佛游記》,我可能不會像少年時那樣身臨其境,全心投入,我受到的震撼可能會弱很多,我對人性的陰暗面的認識可能不會那麼驚心動魄。所以我至今很慶幸自己在少年時期就讀了這部偉大的小說。獲得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比獲得知識要重要得多,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沒有對人性陰暗面的反省,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會變得自私、野蠻、貪婪,淪為「YAHOO」。
斯威夫特可以稱得上是英國歷史上最激烈的厭世主義者,他為自己降生於這個世界而悲哀。他在每年生日那天穿上黑衣服,絕食一天,後來進入精神病院。我對這個為人性中固有的陰暗面而悲哀到底的人一直懷有深深的敬意。 (佚 名)
【思考】
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在《格列佛游記》一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諷刺手法是十分豐富的。閱讀本書時,你對作者的這一寫作手法有什麼體會呢?
【延伸閱讀】
《拂過楊柳的風》
《幻城》
《愛麗斯漫遊奇境記》(特別推薦)
『肆』 格列佛游記 裡面幾次講到中國的相關內容是什麼
一、《格列佛游記》裡面幾次講到中國的相關內容:
中國人的書寫自上而下。
他們的學術已經十分發達,不知歷經了多少代。這些就不用我說了。不過他們寫字的方法很特別,既不像歐洲人那樣從左到右,又不像阿拉伯人那樣從右到左,不像中國人那樣自上而下,也不像卡斯卡吉人那樣自下而上。而是從紙的一角斜著寫到另一角,和英國的太太小姐們一個樣子。 (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一卷第六章)
中國服裝莊重大方。
王後又吩咐找出最薄的絲綢給我做衣服。那絲綢和英國的毛毯差不多厚,穿在身上十分笨重,後來穿習慣了才好一些。衣服是照這個國家的式樣做的,既像波斯服又像中國服,穿起來倒也莊重大方。(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二卷第三章)
中國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術。
同中國人一樣,他們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術。可是他們的圖書館卻並不很大,國王的那一個被認為是最大的了,藏書也不過一千卷,都陳列在一條大約有一千二百英尺長的長廊里。我可以在那兒自由借閱我所喜愛的任何圖書。(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二卷第七章)
中國語言拼寫困難。
我說話時,這兩只動物默默地站在那兒,似乎在極用心地聽我說。我說完之後,它們相互嘶叫了好一陣子,彷彿是在進行什麼嚴肅的談話。我清楚地觀察到它們的語言很能表達感情。不用多大勁就可以用字母拼寫下來,比拼寫中國話還容易得多。(節選自《格列佛游記》第四卷第一章)
二、《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伍』 格列佛游記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格列佛游記》表面上酷似奇幻而詼諧的兒童讀物,實際上卻是一部對當時英國政治、社會、法律、風俗、習慣暴露深刻,極富戰斗性的現實主義作品。斯威夫特曾經提出過一個文學創作主張,認為「有許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懲罰,宗教與道德的約束也都不足以使這些干壞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們的罪孽以最強烈的字眼公之於世,才能使他們受人憎惡。」顯然,《格列佛游記》這部諷刺文學巨著正是作者文學創作主張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記》是最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的英國文學著作之一。書中離奇的幻想和絕妙的諷刺深受中國讀者喜愛。
『陸』 格列佛游記的游歷路程
格列佛游記的游歷路程: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
(6)格列佛游記多久到中國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柒』 小說《格列拂游記》好幾次提到中國,請列舉相關內容
小說以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險的經歷為線索,一共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卷 利立浦特(小人國)
外科醫生格列佛隨航程途遇險,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獻給國王。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在格列佛幫助下打敗了同樣是小人國的「不來夫古斯」,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游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個龐然大物,但一到布羅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間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當作小玩藝裝入手提箱里,帶到各城鎮表演展覽。後來,國王召見他,他慷慨陳辭,誇耀自己的祖國的偉大,政治的賢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國王的抨擊與駁斥。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三卷: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飛島國)游記。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飛島)和格勒大錐(巫人島)的游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學院里,設計家們正在從事研究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在巫人島上,島主精通巫術,擅長招魂,他們博覽古今,發現歷史真相被權貴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騙人世。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四卷:慧駰(yin 讀第一聲 意思是漂亮的馬)國游記。(賢馬國)
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駰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列胡"(雅虎、野胡、耶胡多種名稱。翻譯問題!)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列胡(雅虎、野胡、耶胡多種名稱。翻譯問題!)"。
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決議要消滅那裡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駰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並且厭棄了世俗,決心不與他人同流合污。將慧駰與耶胡作對比,凸顯了理智、仁慈、友誼的人性的可貴和貪婪、無信,嫉妒的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