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壽命是多長
北斗衛星的使用壽命一般是在10年以上。
我國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成功發射三顆北斗一號衛星,在此之後,已成功發射29顆北斗導航衛星。
由於間隔時間較長,加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北斗衛星的壽命越來越長以及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因此前期的導航衛星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但是八年只是設計壽命,實際上的服役使用時間可以更長。
(1)中國依賴gps多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成功之後,就可以不受制於人了。中國的北斗是繼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之後,由中國人建立的全球第四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將會幫助中國擺脫對GPS的依賴,同時也會對GPS的全球統治地位發起挑戰。
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氣象預報,應急搜救等領域,用戶用的國產手機中70%都用上了北斗導航系統。不少考駕照的朋友,科目二倒車入庫壓線的時候,就是因為車載北斗定位系統判定車身壓線。由此可見,北斗的精確程度。
Ⅱ 中國如果想要徹底的擺脫GPS定位系統,還需要多少年
今年5月25日,我國第三顆「北斗一號」衛星發射成功,6月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運營服務平台」正式開通,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擁有了完全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大規模應用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我國為何要建自主衛星導航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GPS)相比,北斗系統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市場前景如何?記者日前采訪了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公司總裁周儒欣。
中國必須有自主導航系統
衛星導航技術引起人們關注是從1991年海灣戰爭後開始的,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的一個「撒手鐧」就是GPS。周儒欣介紹,隨著GPS向民用開放,它所蘊藏的巨大商機被發掘出來。GPS不僅用於導彈、飛船的導航定位,更是廣泛用於飛機、汽車、船舶的導航定位,公安、銀行、醫療、消防等用它建立監控、報警、救援系統,企業用它建立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農業、林業、環保、資源調查、物理勘探、電信等都離不開導航定位,特別是隨著衛星導航接收機的集成微型化,出現各種融通信、計算機、GPS於一體的個人信息終端,使衛星導航技術從專業應用走向大眾應用,成為繼通信、互聯網之後的IT第三個新的增長點。衛星導航技術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這樣,美國、俄羅斯、歐盟都不惜投入巨資建設衛星導航系統。
周儒欣指出,中國的衛星導航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絕大多數應用都是建立在美國的GPS之上。如果一旦發生戰爭,美國關閉我們的應用,後果不堪設想。作為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有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衛星導航的先驅、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提出了利用兩顆衛星定位的構想。經過多年論證,證明這一構想 可行。1994年國家批准建設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2000年,我國成功發射「北斗一號」兩顆工作衛星,今年又發射第三顆「北斗一號」衛星作為備用星。由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計劃在2008年投入運行。
北斗導航系統的五大優勢
美國GPS系統歷時16年,耗資120億美元,由24顆衛星組網,中國的北斗系統能與之抗衡嗎?北斗系統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 周儒欣坦承,美國的GPS是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比我們先進;北斗系統是我們用很少投資建成的區域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但是,應當說北斗系統不僅解決了我國有無自主導航系統的問題,同時與其他導航定位系統比較,它有獨特的優勢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北斗系統主要有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為服務區域內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與GPS相當;短報文通信,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精密授時,精度達20納秒。
北斗應用有五大優勢:
一、它同時具備定位與通訊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訊系統支持。而GPS只能定位。
二、覆蓋范圍大,沒有通訊盲區。北斗系統覆蓋了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不僅可為中國、也可為周邊國家服務。
三、特別適合於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管理和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
四、融合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和衛星增強系統兩大資源,因此也可利用GPS使之應用更加豐富。
五、自主系統,安全、可靠、穩定,保密性強,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專家預測,到2008年北斗系統的用戶將達到30萬,直接產值達35億元,佔中國導航定位產業的20%左右,由它帶動的相關產業將達數百億元。
推動應用,促進民族產業
周儒欣說,北斗系統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立於1994年的北斗星通公司目標就是推動該系統的大規模應用。
周儒欣介紹,北斗系統原有設計是一個封閉式系統,這樣就限制了民用用戶的擴展使用。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升空之初,北斗星通公司憑借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方面多年來的積累和對北斗導航系統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北斗一號」信息服務系統的立項申請。2001年,立項通過評審。2002年底,他們完成了系統的研製並通過了由多位院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的驗收評審。「北斗運營服務平台」的作用就是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和集團用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北斗系統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基本條件。北斗星通公司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授權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運營服務商。
目前,他們研製的系統已成功用於陝西省防汛雨量監測速報,海南省漁船監控、青藏鐵路機車監控與管理等項目也正在進行中。
周儒欣表示,隨著「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推廣應用和我國正在著力研究開發的下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CNSS)未來的誕生,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的衛星導航定位強國。
世界導航定位衛星簡介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一個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導航定位和時間傳遞系統。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它是一個軍民兩用系統,提供兩個等級的服務。
美國政府為了加強其在全球導航市場的競爭力,撤銷對GPS的SA干擾技術,標準定位服務定位精度雙頻工作時實際可提高到20米、授時精度提高到40納秒,以此抑制其他國家建立與其平行的系統,並提倡以GPS和美國政府的增強系統作為國際使用的標准。
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俄羅斯要用20年時間發射76顆GLONASS衛星。1995年完成24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加1顆備用衛星組網,耗資30多億美元,由俄羅斯國防部控制。GLONASS空間部分也由24顆衛星組成。GLONASS未達到GPS的導航精度。其應用普及情況遠不及GPS。前一時期由於經濟困難無力補網,原來在軌衛星陸續退役,目前在軌道上只有6顆星可用,不能獨立組網,只能與GPS聯合使用。
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
歐洲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該方案由21顆以上中高度圓軌道核心星座組成,另加3顆覆蓋歐洲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輔以GPS和本地差分增強系統,首先滿足歐洲需求,位置精度達幾米。計劃在2001年4月5日歐盟交通部長會議上獲得批准,確定30顆衛星總投資為35億歐元。預計系統於2008年投入運行。伽利略系統獨立於GPS,頻段分開,但將與GPS系統兼容和相互操作。根據歐委會的文件,伽利略雖是民間系統,但仍受控使用,採取反欺騙、反濫用和反干擾措施,在戰時可以對敵方關閉。
GPS導航和北斗導航各有什麼優缺點?
GPS導航優點是:
全球定位;被動定位,安全隱蔽;無限服務,可以同時為無限數量的接收機提供定位信息。缺點是:需要的衛星數量很多,成本太高;接收機之間不能通信,要通信須另外使用無線通信裝置,如果遠距離通信需要另外的通信衛星;因為是無線服務,所以無法限制不希望的用戶使用(除非關掉)。
北斗導航優點是:
需要的衛星少,即使將來擴展到全球定位需要的衛星也很少,因而成本低;如果系統開通服務,則接收機之間可以通過導航衛星直接通信;有選擇性的服務,可以隨時決定為誰定位不為誰定位。缺點是:目前衛星數量還沒有覆蓋全球,還不能實現全球定位;主動式定位,需要客戶機向衛星發送信息,這樣容易暴露;有限服務,衛星要接收到客戶機信息並響應後才能定位,如果用戶太多可能造成阻塞。
中國北斗與美國的GPS有什麼區別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是美國歷經20年,耗資超過300億美元建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繼阿波羅登月計劃和太空梭計劃之後的第三項龐大的空間計劃。其目標為實時地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高精度的時間信息,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在地球上的導航和定位問題,以滿足各種不同用戶的需要。GPS系統的主體部分由24顆地球同步衛星組成,這些衛星與地面支撐系統組成網路,以向全球廣播自己的位置信息。對於用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GPS接收機,接收機根據同時收到的4—8顆衛星的位置信息,應用差分定位原理,每隔1—3秒向用戶播報一次其位置(經緯度)、速度、高度和時間信息,以供用戶或用戶的系統使用。雖然GPS已廣泛應用,但也絕非完美無缺。例如,其規模太大、造價太高,其他國家很難效仿;GPS只能導航,無法通信,因而不
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如果僅依賴GPS,則容易受美國控制。那麼,有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方法呢?中國的「北斗」開辟了一條新途徑。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運行至今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2009年0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二號)送入預定軌道,北斗二號衛星為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2010年1月17日0時12分,中國在西昌再次成功發射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三號)。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是一種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性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將能夠提供與GPS同等的服務。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成為與GPS並駕齊驅的「衛星導航系統」代名詞的新星。更重要的是,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擁有自己的系統,中國國防將從根本上擺脫了受控於美國,中國的尖端武器擁有了自己的眼睛,國家的導航系統獨立性得到保證,更加可靠。
眾所周知,GPS沒有承諾提供不間斷的信號服務。GPS還是一個以軍用為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它並不保證民用信號的可靠性。那麼世界上所有的用戶都將面臨隨時被終止或暫時間斷的可能,如若受控於美國GPS那麼結局是可想而知的。有人拿GPS與「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來比較誰更優勝,筆者以為是可笑的對比。即便「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沒有GPS完美或超過GPS,其意義並非很重要,原因是美國不可能用「北斗」導航衛星系統,而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導航衛星系統也將徹底摒棄GPS,而重要的是,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自己真正獨立國防軍事系統,這才是真締。都知道,現代戰爭拼的是高科技,而戰爭的爆發誰都不能預計,但做到防範於未然才是中國面對未來之根本。
武器再精緻,但武器的靈魂脫離不了對方的控制,那才是最可怕的,未戰就先輸了一半。中國擁有了「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尖端武器的靈魂,那麼,什麼樣的敵手都將不敢輕易妄為。
而我們「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確實很優秀,這才是讓國人感到甚慰的。雖然民用上中國目前還基本上還沒有脫離GPS,筆者坐駕的導航系統仍然離不開GPS,但應該相信,中國人徹底摒棄GPS的日子會越來越近,這才是真正興奮的期待。
中國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與美國GPS定位衛星系統的區別?
2011年12月27日起,開始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北斗導航終端與GPS、「伽利略」和「格洛納斯」相比,優勢在於簡訊服務和導航結合,增加了通訊功能; 全天候快速定位,極少的通信盲區,精度與GPS相當,而在增強區域也就是亞太地區,甚至會超過GPS;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在提供無源定位導航和授時等服務時,用戶數量沒有限制,且與GPS兼容;特別適合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與管理,以及無依託地區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獨特的中心節點式定位處理和指揮型用戶機設計,可同時解決「我在哪?」和「你在哪?」;自主系統,高強度加密設計,安全、可靠、穩定,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劣勢北斗一號系統屬於有源定位系統,系統容量有限,定位終端比較復雜。北斗一號系統屬於區域定位系統,目前只能為中國以及周邊地區提供定位服務,且與GPS完善成熟的運營相比,未來處於不斷完善之中。
Ⅲ 中國哪一年有gps
中國自己的gps通常是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發展的,於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中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發展特色:北斗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北斗系統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
二是北斗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
三是北斗系統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具有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五大功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Ⅳ 我國GPS是哪一年用於測量定位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2-01-01
Ⅳ gps導航哪年開始在國內使用
手機導航是基於GPS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衍生而出的生活軟體,直至1994年3月,GPS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在國內使用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