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州芳村茶葉一年的銷售額多少
據我知道芳村茶葉批發市場是中國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年總交易額超過30億元,
『貳』 中國茶葉市場年消費量
2007年,各地發展茶葉生產的積極性依然高漲,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沒有放慢發展新茶園的步伐。在雲南,年初由於普洱茶形勢喜人,加速了茶園發展的進程。不僅如此,河南、湖北、貴州、四川等地,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對新發展茶園給予很大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促進了這些地區的茶園面積的快速增長。2007年我國的茶葉面約為達到160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0.3 %。
我國茶園種植面積為世界第一,產量列世界第二。2007年1-10月,我國茶葉出口23.73萬噸,出口金額4.94億美元,平均單價2,081美元/噸,數量同比下降1.91%,金額和均價同比分別增長7.82%和9.92%。按出口數量排序,位居我茶葉出口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摩洛哥、日本、美國、烏茲別克、俄羅斯聯邦、香港、迦納、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和塞內加爾,上述地區之和佔1-10月我茶葉出口總量67.68%。
目前我國的茶葉市場已進入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時代,開始由創名優茶發展到創名牌茶。如今的消費者不僅看重茶葉的質量,也注重茶葉的品牌、包裝、對名牌茶的質量、歷史、美感也越來越挑剔。而近幾年新開發的茶園將陸續投產,有的已經進入豐產期,產量帶來的壓力將會更加嚴峻。
『叄』 實體店賣茶葉一年能掙多錢
這說不準,要看店鋪一年的銷量,還要看投入的成本費用,還要看進茶葉的價格和銷售的價格等多方面綜合分析。
『肆』 茶葉零售毛利是多少
茶農批發毛利20-50元一斤左右。茶葉批發市場散茶批發毛利50%至100%。禮盒茶100%-500%。 中國茶葉原料是一個產能過剩的地方。盡管如此,產能過剩也沒能影響每級的利潤率
一家茶葉店的利潤主要可以通過兩個維度進行考量:一個是每月銷售總額是否跨過全店的「盈虧臨界點」,有幸邁過這個門檻了,則該店就是盈利的,反之就是虧損的,這個茶葉店利潤這個問題的一個關鍵節點,過了這個節點的茶葉店才有資格細算該店上月凈利潤具體金額。而盈虧臨界點=一家茶葉店一個月的固定成本總額/該店茶葉單位貢獻利潤=(茶葉店月租金+店長及營業員薪資總額)/(平均每斤茶葉零售價-平均每斤茶葉采購成本)=該茶葉店每月需要賣出均價為多少錢的茶葉多少斤才能保本,超過這個斤數的,該店是盈利的,反之,這是虧損。
『伍』 關於天價名茶的4種說法 茶葉到底該賣多少錢
關於天價茶的4個說法
「2萬元的明前龍井,6萬元的大紅袍,10萬元的雲南普洱,這樣的價格已經不是正常商品的價格了,高得離譜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不無感慨地說。王慶表示,雖然在中國茶葉市場上,高檔茶葉所佔份額不大,但價格也不能如此離譜,否則會擾亂整個茶葉市場的價格。調查中記者發現,關於天價茶最常見的有以下四種說辭:
明前獅峰龍井最值錢。調查中,售價在4000元以上的明前龍井幾乎都說自己的產地在獅峰。事實真的如此嗎?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向記者解釋,龍井茶原產地在杭州西湖區,其核心產區包括獅峰山、龍井和梅家塢。該產區共有茶園2萬多畝,按照每畝茶園產10公斤上品明前茶估算,每年的總產量最多隻有200噸,怎麼可能供應到幾乎每個茶葉店呢?「『獅峰龍井茶最好』不可否認,但整個西湖產區的龍井品質都非常好,差別不大。」
此外,即便明前龍井產量非常有限,不少商家在銷售時依然會說「要多少有多少」,這也是不可信的。北京吳裕泰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吳裕泰每年銷售頂級明前龍井一共不到200斤,平均在兩周之內就會售完。可想而知,那些「要多少有多少」的明前龍井品質很難保證。
兩葉一芯茶最好。凡要高價的龍井,賣家必有一個共同說法:「這是今年第一茬茶,且採的是龍井的茶蕊――兩葉一芯。通常是今天采了,明天在其側面就會發出新芽,但其味道就會差一些,因此一年中第一次採摘的茶味道最好,因此最貴。」江用文表示,龍井茶採摘的確有嚴格要求。特級龍井茶要求「一芽一葉初展」,且芽長於葉,長度在2厘米左右。而商家所說的「兩葉一芯」其實是「一芽兩葉開展」。用該原料製作的龍井茶只能屬於二級茶,與特級茶之間相差好幾個等級,價錢也差不少。
母樹周圍7公里才算「正岩大紅袍」。每當記者走進各種大紅袍專賣店,總能聽到「我們家的茶是武夷山正岩茶,只有在6棵母樹方圓7公里內產的茶葉才算正岩茶,其餘都是外岩茶」的說法。對此,江用文表示,大紅袍屬於武夷岩茶中的一種。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年制訂了《武夷岩茶國家標准》,將武夷岩茶劃分為兩個產區:武夷岩茶名岩產區和武夷岩茶丹岩產區。「現在武夷岩茶已經沒有什麼正岩、外岩之分,而且武夷岩茶的種類很多,除了著名的大紅袍,還盛產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水仙等其他烏龍茶名品。今天,大紅袍名樅已在武夷山市大面積種植。『正岩大紅袍』只是商家用產地來抬高價格的一種說法而已。」
說到大紅袍的產量,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那6棵珍貴的母樹。據王慶介紹,武夷山大紅袍茶6株母樹生長於天心岩九龍窠的高岩峭壁之上,一年僅產茶1公斤,價格必然不菲,但目前已經禁止採摘了。現在通過無性繁殖技術,大紅袍茶園已經達到4萬畝。大紅袍已不是稀有資源,價格也能為尋常百姓接受。
普洱茶年頭越長越好。「普洱茶屬於生茶發酵,因此存放時間越長越好。10年普洱不能算老,20年普洱味道剛好。」不少普洱茶經營者如是說。「普洱茶一直屬於中低檔茶葉,直到最近幾年被炒得很熱,才躋身高檔茶行列。」江用文介紹,由於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在存放時有個自然發酵過程,這才有了存放越久越值錢的條件。但實際上,生茶發酵對環境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在一定的溫濕度下才能發酵,茶的味道才能好。如果是在北方比較乾燥的環境下,發酵的效果就會受影響。因此,僅通過存放時間這一個指標是不能決定普洱茶質量的。而且,茶葉發酵也有一個度的問題,發酵過度也不行。目前普洱茶的品質與自然發酵時間之間的關系尚未研究清楚。多數專家認為,自然發酵10到20年的茶最好,時間再長茶葉質量和味道也就沒有保證了。
茶葉到底該賣多少錢
「中國的高檔名茶由於地域性強,產量有限,價格比普通茶葉貴一些是正常的,但也應有限度。」王慶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拿西湖龍井舉例,剛採的新鮮茶葉收購價格是每斤250到280元,4斤鮮葉加工1斤毛茶,也就是說1斤龍井的成本價是1000元左右。加上流通環節必不可少的成本增加,最好的明前西湖龍井的市場售價應在5000―6000元/斤之間。照此計算,王慶認為,大紅袍的零售價格在500―3000元之間算正常,超過就屬虛高了。
『陸』 開茶葉店一年賺多少
這個要看你銷售量有多大,如果銷售量大,一年賺幾十萬上百萬都有,有一些虧本也說不定。
『柒』 2019年裡你的茶葉店利潤能有多少
2019年的毛利潤約為20萬元。是用日常生活經營來算的,能夠說是一間茶葉店的最低利潤,而要是你的茶葉店所處地段佳、面對消費人群廣且消費水平高,再配合春秋茶上市、中秋節、春節等茶葉銷售旺季的加持,你的茶葉店利潤通常會高於20萬元。
注意事項:
1、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2、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滋
3、凈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
『捌』 中國茶葉年產值多少元
從2011年中國茶行業發展報告中獲悉,中國已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茶葉產量147.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茶葉種植面積197萬公頃,茶葉農業產值530億元,亦居世界第一位。而茶葉出口30.24萬噸,出口金額7.84億美元,均居世界第二。
『玖』 茶葉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葉暴利的爭論一直存在,但是誰也不願買這個賬:種茶的說我只比種糧食強那麼一點點,搞不好都老本貼進去,哪來的暴利?做茶的說可憐我就掙個辛苦錢,一年忙一季,晝夜不得眠,掙得不夠一年花。賣茶的吆喝更厲害了,我一月房租那麼多,還養著一個人,一斤不賣也得花一樣多的錢,哪來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錢不好賺啊!整個茶葉鏈,從種茶,到做茶,再到賣茶,都在叫屈,都沒掙錢,也都沒暴利。那麼,一斤茶葉憑什麼賣幾千幾萬元?成本都知道,最貴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頂。明前、雨前茶就不說了,成本高,鮮葉都得五六百。可是隨後的夏茶秋茶,還有掃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農自產自銷的,基本都成本價賣了。但是最終到消費者手上,並沒見到價格多大變化,還是幾百上千。當然也有很多的所謂自產自銷,網上推賣,99元一斤,99元4斤,難道這些也是暴利嗎?茶葉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慮就此產生:99元4斤送茶具還免快遞費,尚且有證據說是暴利,那幾百上千萬元一斤的當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裡?本文試圖揭開一角,供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八百年前這里的茶葉就名聞遐邇)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葉有沒有暴利所有人都認定茶葉暴利,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事實依據,還一定很確鑿。前面說到的普洱茶風波,幾塊的茶餅炒到幾萬。但是資本過後一地雞毛,受傷割肉的自認倒霉。經過十來年的恢復,普洱茶在逐步回歸本來面目。本來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認可那麼高的價格。
但是暴利現象在茶葉行業依然存在,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精細深加工。說是加工,其實是分揀篩選,把從茶廠買來的毛茶按等級標准,重新篩選,包裝。這個環節產生暴利的關鍵點在於:茶廠毛茶價格最低,茶廠幾乎沒什麼利潤,譬如豫南各縣茶葉生產基本還都是小農經濟模式,只能出產毛茶,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當然也是茶商壓價的主要原因。但是,茶葉的質量在那裡,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這樣的茶葉等於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著茶葉的分級標准,重新分揀篩選,就遠遠不是買進的價格,構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們的茶葉生產執行的是《GB/T18797-2012茶葉感官評審室基本條件》。標准很標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說根本無法了解。俗話說得好,黃金有價玉無價,還說寶玉有價茶無價。除非老茶客,茶葉價格基本市場說了算,同樣品質,行情到了一萬就是一萬買賣,行情一百就是一百買賣。
至於什麼級別的茶葉,外觀好分辨,品質難鑒別。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隨時采來茶葉芽尖,做出來外觀一樣,起碼外行看不出來。所以就給各種商業炒作留下機會,成為最適合炒作的商品。這就構成了茶葉暴利的另一大機會。
第三,掃地茶。最多見的是滿屏叫賣的地板價茶葉,99元買多少。這類茶葉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圖片那樣,圖片是優質毛尖,幾千元一斤的。實際上都是過期茶、機器採茶挑剔掉的葉子,還有茶樹修剪掉的掃地葉子做的茶,好點的是機器採的夏葉。本來應該扔掉的垃圾葉子,放到炒茶機器里過一道,成了茶葉,成本也就幾塊錢,賣到幾十塊,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葉暴利原因補充說明茶葉價格,並沒有什麼奧秘,本應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個嫩芽做一斤,賣到幾千就正常,如果加工過程很繁瑣,作出的茶葉更好看,味道更香,賣到上萬的價格還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區的茶葉冒充名氣地區的茶葉,用普通品種茶葉冒充名貴品種茶葉,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說茶葉價格。我們的市場存在的是三級價格制。譬如同樣的茶樹:茶農自采自做自銷的,頭道毛尖賣到200就知足,畢竟自己的茶樹,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錢,還又習慣自己出的勞動力不算錢,下來一斤賣個200元。即便跟風漲價,最多再加100元,賣到300元就很高興了。這一級最便宜,差別在炒茶技術。茶廠要計算成本產出利潤,會賣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戶茶商,還會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潤就行。這一級的性價比高,差別在毛茶,級別不分。茶商把茶葉分揀分級,一般分揀出最差的茶葉,也會賣到購進價,精品級的價格就不說了,都倍數。這個行業,買進加50%利潤率賣的市場慣例不大存在,起碼很少見。但也不能說都會獲得暴利,虧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