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樂器有哪些
1、吹管樂器:笛子、簫、排簫、塤、笙、蘆笙、巴烏、管子、嗩吶、尺八等。2. 中國的民族樂器有哪些
葫蘆絲、排笙、古琴、琵琶、二胡等。
1、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2、排笙
排笙,又稱蘆笙,是苗、侗、水、瑤、仡佬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古稱盧沙。苗、侗、水語都稱梗。苗語又稱嘎斗、嘎傑、嘎東、嘎正等。侗語又稱梗覽、梗覽尼、梗勞等。瑤語稱婁系。克木語稱凱恩、宋滾爾。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四川等省區。
排笙歷史悠久,形制多樣,音色明亮、渾厚,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民間常用於排笙舞伴奏和排笙樂隊合奏。經過改革,已在民族樂隊中應用,可獨奏、重奏或合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
3、古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采,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
4、琵琶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
5、二胡
二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3. 中國樂器有哪些
1、吹管樂器:笛子、簫、排簫、塤、笙、蘆笙、巴烏、管子、嗩吶等。
2、彈撥樂器: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箏、箜篌、三弦、東不拉、熱瓦甫等。
3、打擊樂器:揚琴、堂鼓(大鼓)、碰鈴、定音缸鼓、銅鼓、大小鑼、小鼓、排鼓、大鈸等。
4、拉弦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京胡、中胡、高胡等。
(3)中國的樂器有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樂器:
中國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鑰」。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等俱是主要樂器。
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八音」是我國最早按樂器製造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這「八音」中的樂器,在後世被稱為「華夏舊樂」或「華夏舊器」,意思指純正的漢民族樂器,主要是為與外來樂器區別。最早見《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編鍾、簫、笛、瑟、琴、塤、笙和鼓這十種民族樂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樂鍾的國家,始於西周,盛於春秋。銅、錫、鉛合金製造扁圓編鍾,鍾身配有精緻的圖案,按音質高低將大小不一的編鍾,懸掛在一個鍾架上。
4. 中國民族樂器有哪些
古箏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箏體為木製空盒,呈扁長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兩端搭在山口上,右山口程S形,右岳山為平直。左側為箏尾,或稱鳳尾,有弦釘以固定琴弦,右側有螺絲釘,可以調節弦張力來控制音高;中間有稱為雁柱的琴碼支撐琴弦,移動琴馬也可調音。箏的弦數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見為21弦箏,另有16弦箏、26弦箏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龍鋼弦、鋼弦、絲弦等。
阮又名阮咸、阮琴,是中國的彈撥樂器。現代的阮其音色中正渾厚,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用於獨奏和合奏,由於其出色的音響融合性和便於演奏和聲的長處,為民族樂團中重要的樂器。起源說法不一,據漢代至魏晉時期的文史資料所載,阮是漢民族自己創造的一種圓體、直項、四弦、12柱(品)的樂器。起源大約在西漢,漢時稱秦琵琶或秦漢子。西晉阮咸善彈此種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唐代,約在350年前後由西域傳入中國的曲項琵琶盛行,在樂部居於首位。逐漸將曲頸琵琶直稱琵琶,而直柄圓形的琶琶,則稱阮咸。直到清代,阮雖仍保持著古制,但音域只有1個多八度,在民間流行的舊式阮,則退化為兩條或三條弦。
琵琶被稱為「民樂之王」,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在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歷史上的所謂琵琶,並不僅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是多種彈撥樂器,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也就是說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挑。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琵琶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揚琴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等,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無論用於獨奏、伴奏還是合奏,揚琴的音色特點都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在常充當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相傳塤起源於一種叫做「石流星」的狩獵工具。古時候,人們常常用繩子繫上一個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擊打鳥獸。有的球體中間是空的,掄起來一兜風能發出聲音。後來人們覺得挺好玩,就拿來吹,於是這種石流星就慢慢地演變成了塤。
最初塤大多是用石頭和骨頭製作的,後來發展成為陶制的,形狀也有多種,如扁圓形、橢圓形、球形、魚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為普遍。
塤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側壁開有音孔。最早的塤只有一個音孔,後來逐漸發展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紀末期才出現六音孔塤。九孔陶塤的面世,標志著中國古塤重新獲得了生機。
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
簫,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以「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兩種類別。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後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後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笙是比較古老的中國樂器,屬於簧片樂器族內的吹孔簧鳴樂器類,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其發音清越、高雅,音質柔和,歌唱性強,具有中國民間色彩。由於笙可以吹奏和弦,在傳統器樂和崑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在傳統音樂里,笙常常在旋律線加上四度或五度的音,稱為「自然和聲」。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感染力強。
編鍾是中國傳統的古老打擊樂器,由青銅鑄成,它由不同的鍾依照大小排列,並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編鍾常與編磬組合使用。編鍾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明清宮廷中仍有沿用。古代編鍾常用於宮廷雅樂,每逢征戰、宴會、祭祀,都要演奏編鍾。編鍾也是古代統治者專用的樂器,反映名分,是等級和權利的象徵,只有在天子、諸侯行禮作樂時方能使用,即「鍾鳴鼎食」。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種打擊樂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步有了玉制、銅制的磬。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的石質打擊樂器,為「八音」中的「石」音。磬,最早用於先民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唐宋以後新樂興起,磬僅用於祭祀儀式的雅樂樂隊。
京胡原稱「胡琴」,最早也稱「二鼓子」。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隨著京劇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弦樂器,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最早的京胡,不僅琴桿短,琴筒也小,為了能拉高調兒還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軟弓子(不張緊弓毛)拉弦。19世紀以後,才開始出現硬弓。現在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地仍有保留用軟弓演奏,音色京胡較硬弓演奏的柔軟,並有一種特殊的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的發音則剛勁、嘹亮。
20世紀30年代,京劇空前興盛,京胡的製作也出現了繁榮時期,不但樂器行業的牌匾改為胡琴鋪,就連京劇界的名琴師們也招聘工人制賣起京胡來。有的在製作工藝上採用打光劑代替打蠟。使竹皮表面光澤細潤,深得愛好者的稱贊。
京胡主要由琴桿、琴筒、琴碼、琴弦和弓子等部件構成。京胡的琴筒呈圓筒狀,是京胡的音響共鳴部分,琴弦的振動通過弦馬傳至琴筒,使筒內空氣振動,發出清脆明亮的音色。演奏京胡時,演奏者將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5. 中國傳統樂器有多少種
中國傳統樂器(),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響,八音等。
當古典音樂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氣中流動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說不出、道不盡的感動,就是中國古典音樂之美。中國音樂是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世紀中葉之前,經歷了遠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種和內涵豐富的體系聞名於世。人們習慣上將他稱為中國音樂的「古代期」或「傳統期」,但每個歷史上的時期都有「古」、「今」之分。
6. 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中國傳統樂器舉例:
1、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器樂藝術十分發達的國家。樂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質材料分為八種類別: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稱為八音。樂器分為四類:吹,拉,彈,唱。依器成組和 傳播在民間 合奏用儀式 獨奏娛雅間器樂儀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獨奏。
在中國傳統生活中,器樂合奏大多數都用於民間習俗和信仰儀式活動中。獨奏在封建時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簫等自娛,或在民俗場合中由嗩吶,管子,笛演奏者作即興演出,與合奏相比,形式,品種都要少一些。
7. 中國樂器有哪些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也可以分為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 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8. 中國的民族樂器有哪些
(l)吹管樂器有:蕭、笛、笙、嗩吶等。
吹管樂器大部分是木管樂器的性質。它們絕大多數都能演奏流暢的旋律,而且一般的聲音都比較響亮,色彩比較鮮明,在許多合奏形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各種吹管樂樂器,依其構造的不同,大體可以分為無簧哨的吹管樂器如笛、排蕭等。帶哨的吹管樂器如管和嗩吶;簧管樂器如笙。
(2)拉弦樂器有:京胡、板胡、二胡、革胡等。拉弦樂器大都擅長演奏歌唱性的旋律,音色一般地也較為柔和優美,而且適應性較強,比較常用的拉弦樂器有京胡、二胡等。
(3)彈撥樂器有:三弦、琵琶、揚琴、月琴、阮、柳琴、箏、古琴等。彈撥樂器大都比較擅長於演奏活潑跳躍的旋律,有比較強的節奏表現力。各種彈撥樂器,按照演奏姿勢與形式,大體可分為;抱彈的彈弦樂器如琵琶、阮、月琴、三弦、冬不拉等;平置彈奏的彈弦樂器如古琴、箏等;打弦樂器如揚琴。
(4)打擊樂器有:鼓、鑼、鈸、木魚、板鼓、鈴鼓等。民族樂器中打擊樂器的種類很多,因其形制與質料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色彩。打擊樂器主要都是節奏樂器。
各民族樂器 ——
回族的塤
黎族的"打叮咚"
鄂溫克族的鹿哨
羌族的羌笛
朝鮮族的奚琴
朝鮮族長鼓起源於印度細腰鼓,又名「杖鼓」,歷史曾流行於中原地區。
蒙古族的馬頭琴
維吾爾族的木嗩吶
苗、侗、瑤、彝等民族的蘆笙、葫蘆笙
瑤族長鼓於宋代已流傳,多以燕脂木製作,工藝精細,主要用於舞蹈伴奏。
傣族的巴烏
傣族大鼓: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區稱之為「光弄」,西雙版納傣族地區稱之為「光邊」。另有「兩面鼓」、「雙筒皮鼓」之稱。
蜂鼓是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細腰鼓,其式樣和演奏方法與朝鮮族長鼓相似,兩者同出一源。
八音鼓是壯族、仡佬族民間樂器。因在民間器樂合奏「八音」中使用而得名。流行於桂西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黔桂交界的仡佬山寨。
竹鼓:佤族的民間樂器。廣泛流行於阿佤山區,在滄源等地的佤族山寨,幾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兒童敲擊娛樂。
藏族神鼓:又名「喇嘛鼓」。臧族喇嘛寺院所用宗教樂器。
補充:
少數民族樂器之一 (擊奏類)
朝鮮族長鼓,蜂鼓,瑤族長鼓, 傣族大鼓,八音鼓,扁鼓,藏族神鼓,八角鼓,竹鼓, 木鼓,太平鼓,那額, 羌族手鼓,鈴鼓,達卜,抓鼓,象腳鼓,邊鼓,納格拉,樂杵,竹筒,布姑,扁擔,棒棒,叮咚,煙盒,闊朗克,薩巴依,竹皮琴,
少數民族樂器之二 (吹奏類):
篳,三比,牛角,銅角,剛洞 筒欽 號筒 海螺 短簫 馬布 苗笛 侗笛 葉子笛 咚咚喹 木葉 筆管 畢畢 蘆管 細篳篥 苗族雙管 小悶笛 貝處魯 合歡簫 鷹笛 吐刃 斯不斯額 鼻簫 小獨笛 羌笛 巴烏 葫蘆笙 葫蘆絲 蘆笙 排笙 夜簫 唎咧 笛咧 嘩噠 口弦 藏族嗩吶 新疆嗩吶 苗族大嗩吶 唄 吐溫 葦笛 勒尤
少數民族樂器之三 (彈奏類)
卡龍 獨弦琴 侗族琵琶 彝族三弦 拉祜族小三弦 其布厄 達比亞 玎琴 布朗族玎琴 天琴 火不思 庫木孜 蘇古篤 札木聶 彈不爾 獨它爾 塞依吐爾 熱瓦甫 巴朗孜闊木 庫木日依 東不拉 東不爾 斐特克吶 弓琴 彝族月琴
少數民族樂器之四 (拉奏類) 琤尼 鐵琴 藏京胡 朗多依 馬頭琴 彝族三胡 呼日 根卡 艾捷克 薩它爾 胡西塔爾 馬骨胡 果哈 牛腿琴 柯布孜 克雅可
9. 中國民族樂器有哪些
1、蕭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樂器。
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後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後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10. 中國有哪些樂器
屬於吹管的有:笛子(還分梆笛和曲笛、size也分很多)、嗩吶(分為低音中音高音等等)、笙(也有低音、中音、高音等、還有三十六簧笙)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像簫、巴烏。
拉弦:最常見的就是胡琴(二胡、高胡、中胡等等)還有革胡及倍革胡(因為這兩樣取得不易且價格蠻高的,大部分都用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代替)。
彈撥:柳琴。琵琶。阮(由小到大有七種)揚琴、古箏古琴、三弦。
敲擊(一些敲鑼打鼓發出聲音的):鼓、鑼、鈸。
等等~~~~還有很多!!
我想反駁一下上面的:古箏又名「秦箏」,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分布甚廣。 其發音清脆悅耳,如泉流暢。按五聲音定弦, 極具中國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