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毒品什麼時候擴散到我們中國的
中國最早出現毒品是19世紀30年代。 (1)在奴隸社會,人們種植、採集毒 品原植物用於消遣取樂、醫治疾病或宗教、部落的慶典活動。 (2)9世紀,罌 粟作為葯品輸入唐朝國都長安。 (3)清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 片,一場災難深重...
㈡ 中國是什麼時候引入毒品的
最早的毒品是鴉片,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葯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就中國而言,最早流入的毒品為鴉片,俗稱大煙,是一種天然產物,系未成熟的罌粟果用刀割裂後滲出的果漿,經曬干或加工而得的黑色膏狀物。在公元 7世紀的上半葉,即唐朝初期,鴉片由古阿拉伯人傳入中國,中國人開始種植罌粟,但主要做觀賞植物。
進入宋代後,隨著人們對罌粟認識的深入,其種植也日益普遍,用途也不僅僅作為觀賞植物,而受到醫生和百姓的歡迎,醫生用它來治病消災,百姓用罌粟子煮粥為大補,成了醫用和食補最佳選擇。
到了金元時代,傳承了宋朝之傳統,已普遍用罌粟主治咳嗽及瀉痢,但同時元代的名醫也發現了罌粟的有害副作用,用「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來形容,可見其毒之烈。
元初,蒙古人遠征印度,因當時印度盛產鴉片,蒙古人大勝後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大量鴉片,一時間「士農工賈無不嗜者」,從此中國社會流行服食鴉片。
到了明代後期,不論在京城與宮廷,還是民間百姓,食用鴉片日益盛行。可見,罌粟流入中國至少有 1300 年的歷史,懂得罌粟的葯用也已有 900 多年的歷史,會製作鴉片並流行服用也有 500 多年的歷史。
隨著外國鴉片的大量流入中國,吸食鴉片像瘟疫一樣在中國愈演愈烈,使中國政府白銀大量外流,換來全社會的「吞雲吐霧」,造成嚴重社會危機,逼得清政府不得不採取禁煙運動。1729 年,雍正皇帝頒布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禁煙法令,拉開了中國禁煙運動的序幕。
1796 年嘉慶皇帝登基後,吸取前朝禁煙的教訓,頒布了嚴禁吸食鴉片的條例,對吸食鴉片的行為進行嚴懲,以達到禁煙的目的。
1821 年道光皇帝繼位,又頒布了一系列禁煙法,制定了《欽定查禁鴉片章程》,並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開展了虎門硝煙,將禁煙運動推向了頂峰,取得了空前的成績。
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在外國列強的逼迫下,使得進口鴉片合法化,鴉片的走私、進口日益嚴峻,吸食人群日益擴大。
之後經歷民國初期的禁煙、軍閥割據的泛濫、日偽時期的毒侵、解放戰爭時期的禁煙等,在禁煙、泛濫、再禁煙的反復循環中,煙毒在中國大地泛濫並達到了高潮。
直至新中國成立後,1950 年周恩來總理簽發了《嚴禁鴉片毒品的通令》,經過三年的轟轟烈烈禁毒禁煙運動,麻醉中國人民神經和困擾中國人民生活的毒品在中國大地上徹底消失,並於 1953 年向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無毒國」,創造了世界禁煙史上的奇跡。
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初,隨著國際毒潮的泛濫,境外販毒集團把目光瞄向了中國市場,他們首先利用滇緬邊境的特殊便利條件,假道中國過境販毒,從而打開了中國的毒品入境通道。
在過境販毒猖獗的同時,國內毒品的非法使用也迅速蔓延,消費市場也日益成熟,中國也由最初的過境國變為毒品輸入國。受周邊國家毒品泛濫的影響,由以西南入境為主,變為西南、東北、西北多頭入境。
在中國大地上絕跡了 30 多年的毒品又卷土重來,且由傳統毒品發展到新型毒品,由境外輸入毒品發展到國內種植、生產、輸出毒品,吸毒群體從普通百姓到娛樂明星乃至政府工作人員,吸毒場所從私人住宅到賓館、洗浴乃至公共娛樂場所,吸毒范圍遍布全國 34 個省市、自治區。
(2)毒品哪個年代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東部山區發現了野生罌粟,青銅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500年)傳入埃及,公元初傳入印度,6-7世紀傳入中國。
隋唐時期(公元7世紀),阿片由波斯傳入我國,當時主要用於治療疾病,其使用量很少,並不存在吸毒成癮問題。阿片的大量流入則是1733年,從加爾各答運銷我國後,1880年銷售量達4570箱(每箱重50-60千克)。
阿片流毒成為中國3000年未有之禍,上自官府縉坤,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1906年,估計吸毒人數為1500萬,臨解放時已達2000萬(約占總人口的4%)。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這樣,對鴉片懷有如此的憤恨。
眾所周知,一個半世紀前的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恥辱和災難。鴉片作為一種工具,既有經濟上的商品作用,又有精神上的腐蝕作用。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時起,或者說,鴉片脫離單純的醫葯作用時起,它就變成了毒品。同樣,其他的各種麻醉葯品也無一例外。
吸食毒品成了民間的常態。又不堪忍受摧殘的妓女,吞鴉片自盡的例子很多。名妓賽金花,一生嗜鴉片,由於煙花歲月長期縱情無度,幾遭喪夫打擊,又吸毒成癮,賽金花晚年貧病交加,瘦骨難支。
一個民族在鴉片中淪喪,即使是後來的甲午戰爭,還有士兵鞍上掛著鴉片煙槍,手裡端著鳥籠,吐出嘴裡的食物喂鳥,然後奔赴戰場。
多少年來,鴉片往往與孱弱的中華民族一體相連。魯迅也無奈地指出:「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癮品影響歷史的進程並不僅是鴉片改變中國歷史這一例,作為軟性癮品的茶也同樣改變了大英帝國的歷史,而引起美國獨立戰爭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則更說明了問題。
有人說,近500年來的現代世界是「癮品或毒品」造成的。在20世紀的城市中,人們抽煙、喝酒、喝茶、喝咖啡甚至吸鴉片,過著500年前最富有的人都無法想像的生活,這是人們追求化學物質對神經系統影響的革命結果,這場革命就是「精神刺激革命」,刺激的核心是「癮品」。
疾病、糧食等的傳播有偶然性,只有鴉片、大麻、古柯葉、酒類、煙草、含咖啡因植物的全球性流通是蓄意促成的,這不僅改變了數十億人口的日常生活,也連帶影響了環境。人類追求精神放縱的本能與近代世界形成的關系——癮品改變了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法制網-毒品改變歷史:被罌粟重塑的中華民族
㈢ 毒品是哪一年打開中國市場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由此可見在此之前毒品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了,具體時間不明。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㈣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毒品一詞
在中國,大約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使用「毒 品「一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逐漸流行起來。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癮癖的葯物,這里的葯物一詞是個廣義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濫用的鴉片、海洛因、冰毒等,還包括具有依賴性的天然植物、煙、酒和溶劑等,與醫療用葯物是不同的概念。
毒品在中國的發展史:
鴉片是西方列強打開中國中世紀大門的敲門磚。
18世紀末,英國為了平衡三角貿易,違反人道,向中國走私鴉片。由此導致中國煙患泛濫。自18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確立鴉片政策到1839年鴉片戰爭爆發前。
到1917年英國名義上停止對華輸出鴉片止,外國共向中國推銷、走私的鴉片、嗎啡、海洛因和紅丸等毒品,摺合鴉片共約7023119箱,由此從中國掠走了價值6616345219銀元。
到30年代初,輸入中國的鴉片、嗎啡、海洛因等毒品折算成鴉片每年約達10萬擔,即500萬公斤。抗戰結束後,外國鴉片的走私有所減少,但在上海等地,仍有大宗的毒品走私進入。
外國毒品的輸入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停止。這一痛苦、恥辱的歷史,中國人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㈤ 毒品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
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禎皇帝下令禁煙。
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大明會典》 記載了當初亞洲藩屬國給明皇室進貢鴉片的事。據稱暹羅、爪哇、孟加拉國王定期向中國派出朝貢使團,貢品中就有鴉片,不過《大明會典》把它叫做「烏香」。暹羅每次給皇帝進貢200斤,皇後100斤,其他兩個國家進貢的數量史無明文。但是這個數量並不能滿足皇室的需要,皇帝還要派出太監到處尋覓采購鴉片,而當時的鴉片價格與同等重量的黃金同價。
(5)毒品哪個年代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鴉片在中國的泛濫成災有兩個基本的原因,一是外來各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中國自身的原因。內外因的交互作用和巧合使中國人成為了鴉片的最大消費群體,也使中國人在近代化過程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和最大的輸家。
沃勒斯坦說,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全世界可分為核心區、半邊緣地區和邊緣地區,邊緣地區無償地被剝奪,以服務於核心區。按照這個理論,近代中國自然是邊緣地區,是向核心區也就是西方無償地提供市場和原料的地區。
具體而言,外來因素是指在中國尚不知地球是方的還是圓的情況下,便糊里糊塗地被拖進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進程之中。對東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對東方財富的貪欲,無數西方探險者來到東方。開始最成功的當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後來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等。
起初,他們用香料和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是他們感興趣的大宗商品,後來則是茶葉。同他們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中國人對他們的進口商品除鍾表、呢絨等少數的幾種外,其他幾乎沒有興趣。這種狀況直到鴉片戰爭後的一段時間仍未改變。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人只對他們的一樣東西感興趣,這就是白銀,只有白銀能在在中國市場上暢通無阻。
據此,有學者估計從明末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白銀產量的1/3流入了中國,導致歐洲許多地方出現銀荒。與此同時,精明的歐洲商人發現中國人對鴉片的興趣越來越大,在很多地方鴉片甚至相當於硬通貨,這令他們欣喜若狂。
於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三角貿易出現了:歐洲的商品出口到印度等國,然後在印度購買鴉片;把印度鴉片賣給中國,然後再從中國購買絲綢、瓷器和茶葉等,運往歐洲。後來走私和進口到中國的鴉片數量劇增,傳統商品已經遠遠不能抵付鴉片款,只能支付白銀,於是中國白銀開始大量倒流。
㈥ 毒品最早出現於中國清朝時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是的。
中國最早出現毒品是19世紀30年代。
(1)在奴隸社會,人們種植、採集毒 品原植物用於消遣取樂、醫治疾病或宗教、部落的慶典活動。
(2)9世紀,罌 粟作為葯品輸入唐朝國都長安。
(3)清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 片,一場災難深重的鴉 片之害降臨華夏大地,並引發了1840年和1856年兩次鴉 片戰爭。
(4)清末民初,膠東人「抽大 煙」也廣泛流行,且講究的是「膠州燈、壽州斗、張潘的煙簽子、蓼蘭竹的煙槍桿子、劉鳴岐的角雕煙盒子」。
(5)1806年,德國化學家F·W·A·澤爾蒂尼從鴉 片中分離出一種白色結晶粉末,傳入中國後即稱為「嗎 啡」。
(6)1874年,英國化學家C·R·賴特最先以嗎 啡和乙 酐合成白色晶體———海 洛 因。
㈦ 中國最早出現毒品是什麼時候!
中國最早出現毒品是19世紀30年代。
(1)在奴隸社會,人們種植、採集毒 品原植物用於消遣取樂、醫治疾病或宗教、部落的慶典活動。
(2)9世紀,罌 粟作為葯品輸入唐朝國都長安。
(3)清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 片,一場災難深重的鴉 片之害降臨華夏大地,並引發了1840年和1856年兩次鴉 片戰爭。
(4)清末民初,膠東人「抽大 煙」也廣泛流行,且講究的是「膠州燈、壽州斗、張潘的煙簽子、蓼蘭竹的煙槍桿子、劉鳴岐的角雕煙盒子」。
(5)1806年,德國化學家F·W·A·澤爾蒂尼從鴉 片中分離出一種白色結晶粉末,傳入中國後即稱為「嗎 啡」。
(6)1874年,英國化學家C·R·賴特最先以嗎 啡和乙 酐合成白色晶體———海 洛 因。
(7)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始終堅持打防並舉,以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禁種、禁 販、禁吸並舉,打擊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力求從根本上消除毒 品的禍害。
㈧ 中國是什麼時候引入毒品的
歷史上出現比較早的毒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鴉片,原產生於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區,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葯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罌粟的傳入,唐末至宋代,罌粟作為觀賞花已經開始在中國栽培。北宋劉翰作《開寶本草》中就有記載。
毒品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身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㈨ 毒品是多久入侵中國的 是誰帶入中國的
毒品是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葯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罌粟的傳入,唐末至宋代,罌粟作為觀賞花已經開始在中國栽培。北宋劉翰作《開寶本草》中就有記載。
中國對鴉片危害的認知和和禁止不算很晚,至少在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頒布《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份對鴉片的禁令,此後多位皇帝一直強調禁煙。
十九世紀,英國商人為彌補中英貿易逆差,從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最終導致鴉片戰爭。但是鴉片戰爭的失敗導致鴉片和其它毒品的全面泛濫,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鴉片才基本上被消除。
日本政府殖民台灣時,採取鴉片漸禁的手段:也就是允許已成癮者登記並購買鴉片,但不允許日本人及未成癮者使用鴉片;除了將鴉片做為政府收入來源外,這種作法是很適當的。但日本政府在輔導成癮者戒除鴉片。
㈩ 毒品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歷史上出現比較早的毒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鴉片,原產生於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區,中國並不是鴉片的原產地,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葯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罌粟的傳入,唐末至宋代,罌粟作為觀賞花已經開始在中國栽培。北宋劉翰作《開寶本草》中就有記載。
蘇軾詩雲:「道人歡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當時人們將罌粟作為中葯服用,並沒有吸食的記載。到了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依然將罌粟和雞冠花列為觀賞花卉。
但是明代已經開始了解鴉片的製作方法,並開始吸食了。著名的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僅介紹了罌粟的葯性,還對鴉片的製作方法做了說明。
李時珍經過考證後指出:「鴉片前代罕聞,近代方有用者。」清代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群芳》中說:「罌粟花唐以前不著錄......近來阿芙蓉流毒天下,與斷腸草無異。」
鴉片屬初級毒品,因產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氣味強烈,有氨味或陳舊尿味。一般經燒煮和發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鴉片,並被製成了條塊狀或餅狀,此時它呈棕色或金黃色,吸時會有香甜氣味。
而罌粟作為一種被考古學家認為是超然的權力象徵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地中海東岸的群山中游歷時偶然發現的;罌粟的種植則是從小亞細亞開始,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在這個古老的世界傳播開來。從罌粟植物中獲得鴉片也有6000多年的歷史。
主要用途是在醫療上,目前在葯物中仍有應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復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於鎮咳、止瀉等。每年進口數依各國所需要的數量於海關填寫並繳納葯品進口稅之後,海關才會同意輸入。一般而言,輸入的都是半熟鴉片。主要的醫療用途是麻醉及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