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湯姓在中國歷史上排名第幾
唐末五代時,從黃巢起義始,中原湯姓再度南遷,其路線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蘇、浙江等地。上述諸多次南遷使得源於北方的湯姓遂成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湯姓名人零星見於史冊,宋代以後,大批湯姓名人涌現,且多出於東南一帶的江蘇、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見,後世湯姓是稱盛於這些地區的。宋代湯姓有宰相湯悅和湯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顯赫,成當地名門望族。明代有開國功臣湯和,出安徽鳳陽,死後追封東甌王。另洪武、永樂年間,湯姓作為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江蘇、陝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間,廣東湯姓陸續有人入居台灣,進而徙東南亞一帶。今日湯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蘇、湖北等省居多。目前湯姓人口列全國第九十位。
湯氏源流
湯氏起源①
系出子姓,始祖成湯,以謚號為氏。成湯,帝嚳之子契十四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滅夏建商後,定都毫。死後謚成湯。其子孫中有一支以謚號命氏,成為湯氏。
湯氏起源②
出自子姓,商末宋國君偃之後,因避禍所改。《史記·殷本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後,把商舊都周圍分封給商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傳至偃,自立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後因秦始皇焚書坑儒,畏禍改子姓為湯姓。
湯氏起源③
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載,春秋時宋國有盪姓,後去草頭成湯姓;宋代有湯悅,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廟諱改姓湯;滿、侗、蒙、土等民族均有湯姓。
得姓始祖商湯
皇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為正妃,生二子:長玄囂,次昌意。皇帝崩,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厹帝。厹帝崩,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娶簡狄為妻,生契。契佐夏禹治水有功被任司徒封於商,並賜姓,是為成湯始祖。迨契十四世孫,子姓名履,又名天乙,乃夏朝方伯。夏末時,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盪不安,他見其形勢,便產生了代夏的雄心。於是開始實行滅夏的計劃。他先滅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國葛國,接著不久,經過11次的出征,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國家豕韋、顧、昆吾,之後再一舉滅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這樣,履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朝,定都於毫,定國號曰商。及薨,廟號成湯。其後子孫中有一支以謚號命氏,成為湯氏。是為河南湯氏。
商湯乃殷商開國之君,即成湯擁有天下後之號。商湯(公元前1766年)傳位至帝辛時,朝政日衰,終被周武王所滅,至此傳十七代三十一王(約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
Ⅱ 湯百家姓排位次,名人
湯姓名次:湯姓在宋《百家姓》列為第72姓,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為當代中國第100姓。湯姓名人:唐貞元年間道人唐靈徹,宋代金壇人御史中丞湯鵬舉,明代淄川人戲曲家湯顯祖,清代仁和人詩人湯右曾等。
Ⅲ 姓湯的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湯」姓的排名是90
湯姓是子姓衍生的分支,源於高朝祖成湯,如今在以人數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居在第90位。湯姓形成時間,一般認為在商代。湯姓在商代就遍布在中原地區。湯姓有一支形成在秦代的宋國遺民中。宋國是周成王時所封的子姓諸侯國,建都現在的河南商丘南。宋代,湯姓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湯姓在宋代不僅稱成為成為盛在江南,而且在北方也屬大姓。明代,湯姓有遷入現的廣東、廣西者。從清康熙時開始,廣東湯姓陸續有人移居台灣,《湯姓族譜》,以後再由台灣遷到巴西、日本、模里西斯、印尼、新加坡、泰國、帝汶、澳州等地。明代,有戲曲作家,文學家湯顯祖,著述較多。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專治哲學史,精於考訂,微生物學家湯飛凡,為沙眼病原體的發展的發現人之一。於此可見,湯姓人才濟濟,對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Ⅳ 湯氏家譜字輩順序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30
Ⅳ 百家姓中姓湯的排行第幾
姓:湯
排名: 90
由來: 湯姓是子姓衍生的分支,源於高朝祖成湯,如今在以人數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居在第90位。湯姓形成時間,一般認為在商代。湯姓在商代就遍布在中原地區。湯姓有一支形成在秦代的宋國遺民中。宋國是周成王時所封的子姓諸侯國,建都現在的河南商丘南。宋代,湯姓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湯姓在宋代不僅稱成為成為盛在江南,而且在北方也屬大姓。明代,湯姓有遷入現的廣東、廣西者。從清康熙時開始,廣東湯姓陸續有人移居台灣,《湯姓族譜》,以後再由台灣遷到巴西、日本、模里西斯、印尼、新加坡、泰國、帝汶、澳州等地。明代,有戲曲作家,文學家湯顯祖,著述較多。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專治哲學史,精於考訂,微生物學家湯飛凡,為沙眼病原體的發展的發現人之一。於此可見,湯姓人才濟濟,對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Ⅵ 湯氏在百家姓排幾名
湯姓是子姓衍生的分支,源於高朝祖成湯,如今在以人數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居在第90位。湯姓形成時間,一般認為在商代。湯姓在商代就遍布在中原地區。湯姓有一支形成在秦代的宋國遺民中。宋國是周成王時所封的子姓諸侯國,建都現在的河南商丘南。宋代,湯姓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湯姓在宋代不僅稱成為成為盛在江南,而且在北方也屬大姓。明代,湯姓有遷入現的廣東、廣西者。從清康熙時開始,廣東湯姓陸續有人移居台灣,《湯姓族譜》,以後再由台灣遷到巴西、日本、模里西斯、印尼、新加坡、泰國、帝汶、澳州等地。明代,有戲曲作家,文學家湯顯祖,著述較多。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專治哲學史,精於考訂,微生物學家湯飛凡,為沙眼病原體的發展的發現人之一。於此可見,湯姓人才濟濟,對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附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Ⅶ 全世界湯姓有多少人
當代漢族湯姓的人口250萬,為全國第九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
湯姓系承於商湯,故湯姓最早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由於商朝歷經七次遷都,故商代湯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圍一帶中原地區。秦漢時期,湯姓尤以河北一帶繁衍最旺,故在湯姓的發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陽郡兩大郡望。此期亦有湯姓南遷於交趾(今越南河內西北),史載,漢武帝時,南越歸順,武帝派湯璋於交趾,職刺史。魏晉南北朝時,北方軍閥混戰,中原時有烽火,湯姓遂大舉南遷,主要向東、南兩個方向避亂。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72位。
Ⅷ 百家姓里有人姓湯嗎
當然,湯排在百家姓第72位,始祖為商湯。宋朝湯漢,明朝湯顯祖,民國湯玉麟、湯恩伯等等,名人眾多。
Ⅸ 全國姓湯的有多少人
當代漢族湯姓的人口250萬,為全國第九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湯姓人口由19萬增到200餘萬,近11倍,湯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湯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湯姓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蘇、福建、湖北四省,大約佔全國湯姓總人口的45%,其次分布於四川、浙江、安徽、廣東、江西,這五省的湯姓又集中了27%。湖南為湯姓第一大省,占湯姓總人口的17%。全國形成了長江流域地區高比率湯姓分布帶。在近600年間,湯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和四川的移動成為湯姓遷移的主流。湯姓分布很廣,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湯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贛浙滬、閩台、皖蘇南部、湖北大部、廣東大部、雲南大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湯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27%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7%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63%的湯姓人群。在皖蘇北部、山東東部、北、川渝貴、雲南西部、廣西、廣東西部、海部,湯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9%一0.2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2%的湯姓人群。
Ⅹ 姓氏湯的由來
1、出自夏朝成湯之後,成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王朝,定都於亳,始稱商湯。湯逝世後,成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字「湯」為姓氏者。
2、出源於盪氏,出自春秋時宋國盪姓家族,屬於簡改姓字為氏。春秋宋國大臣盪原,任司城,其子公孫壽不願繼父位,由其子子盪意諸繼任,後子孫去草頭稱湯氏。
3、源於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國國王湯子偃,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
(10)中國湯姓多少人排第幾擴展閱讀:
湯氏人口分布
在湘贛浙滬、閩台、皖蘇南部、湖北大部、廣東大部、雲南大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以上地區覆蓋面積63%的湯姓人群。在皖蘇北部、山東東部、北、川渝貴、雲南西部、廣西、廣東西部、海部,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2%的湯姓人群。
湯氏名人
1、湯世澍,清代詩書畫家,為近世江南賦色家一大宗。
2、湯化龍,湖北浠水人,民國開國元勛、清全國各省咨議局聯合會主席、創立湖北革命軍政府任民政長、民國首任眾議院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