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傅姓有多少人口
當代傅姓的人口已達614萬,為全國第三十六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1%
㈡ 誰能幫我查一下全國有多少個姓傅的
如今我國傅姓的人口約為620萬,排全國第三十六大姓,約佔全國人口的0.51%。
㈢ 傅姓在中國具體有多少人口
傅姓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上按人口數量排名第36位,目前一共有600多萬人。
㈣ 全國有多少人姓傅
一、傅姓人口的分布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提供了一份當代傅姓人口數量在各省、市、區人口中之比的資料,具體情況是:北 京:傅姓佔全市人口的比例為0.29%,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50%;天 津:傅姓佔全市人口的比例為1.23%,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95%;河 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4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5.01%;山 西: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8%,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44%;內蒙古:傅姓佔全國人口的比例為0.56%,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84%;黑龍江: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5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3.24%;吉 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08%;遼 寧:傅姓佔全國人口的比例為0.59%,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4.54%;山 東: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8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3.5%;上 海:傅姓佔全市人口的比例為0.15%,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40%;江 蘇: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5%,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73%;安 徽: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8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8.14%;浙 江: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76%,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6.27%;江 西: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8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6.16%;福 建: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1.2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6.2%;河 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0%,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3.35%;湖 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2.34%;湖 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1.1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53%;廣 東: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55%,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65%;廣 西:傅姓佔全區人口的比例為0.12%,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50%;陝 西: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5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3.06%;甘 肅: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40%;青 海: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07%;新 疆: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40%,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50%;四 川: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30%,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5.59%;貴 州: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01%;雲 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1.82%,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9.15%;台 灣: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29%; 當然,上述數字只是一個抽樣調查的結果,還不具備普遍意義,但我們依然能從中推知傅姓人的一些分布情況,並且可以發現當代傅姓人分布的一些基本規律。此外,許多姓宗親很想知道我們祖地究竟有多少傅姓人口?據《山西人口姓氏大全》(秦濯普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1991年6月版)記載: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山西省118個縣市區有傅姓人口71055人,傅姓4206人,其中祖地平陸縣傅姓473人,付姓57人。據平陸縣廣播電視台傅躍進宗親介紹,本地幾支傅(付)姓先祖多系附近河南省境遷入。 二、傅姓族人在港台及海外分布情況 在歷史上,由於某些具體的原因,一些傅姓人遷到台灣及東南亞、世界其它地區開拓和發展,以致使其生活的足跡到達世界許多地方。在其多種遷徙活動中,尤以歷代向台灣的遷徙最具代表性。在兩宋時,福建蔚為大族的傅氏,在一海之隔的台灣就不少。據台灣省文獻資料表明,傅姓是目前台灣的第六十個大姓,他們遍布於全省的每一個角落,苗栗和新竹兩地最多,其次是台北和嘉義。關於傅姓的入台情況,台灣省文獻資料記述,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反,已有粵籍民傅昌文、傅成合居下水港。乾隆初,有傅、湯、李、蔡四姓人,開墾港東中里萬庄。咸豐年間,有傅阿庚,蘇阿發等三人開墾東勢角(今台中縣東勢鎮)。台灣《清河傅氏歷代宗譜》記:其祖原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今蕉嶺縣)文福鄉黃坭塘大圳背人,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兩申歲,傅榮章、麒章、麟章、發章四兄弟渡台灣在台北府新竹縣北二堡紅毛港暫住了3年,後徙於新竹縣竹北二堡楊梅壢庄(後改為楊梅鎮),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歲間始於仝庄太平山下(現為太平里)開墾而創建屋宇居焉。又據《賴羅傅宗親移民台灣歷史淵源》記載,清代以後移入台灣的部分族人有:傅成登:晉江縣。康熙六十年入墾今關濃,移墾屏東南州。傅 挾:南安縣。乾隆初葉入墾今台中清水,移墾神岡。傅 益:南安縣。乾隆中葉入墾今嘉義、太保。傅永貞、傅道:叢溪縣。乾隆末葉入墾今台北北坪林。傅隆源:南靖縣。乾隆初葉入墾今台中潭子。傅明輔:龍溪。乾隆中葉入墾今屏東市。傅康俊、良越、良端、良湖:梅縣。乾隆間入墾今美濃。傅承瑞:鎮干縣(今蕉嶺縣,下同)。乾隆初葉入墾今美濃。傅元清:鎮平縣。乾隆年間入墾今台中豐原。傅上賓:鎮平縣。乾隆間入墾今神岡,移台中東勢。傅如佐:鎮平縣。乾隆間入墾今苗栗縣、分苗栗西湖、公館。傅員達、傅昌達:鎮平縣。乾隆間入墾今公館。傅廷俊:鎮平縣。乾隆間入墾今桃園楊梅。傅子梁:鎮平縣。乾隆中葉入墾今屏東內埔。傅洪珍:鎮平縣。乾隆中葉入墾今高雄杉林。傅去劍:鎮平縣。乾隆中葉入墾今桃園大園。傅興文、傅常遴:鎮平縣。乾隆末葉入墾今美濃。傅敏成:鎮平縣。乾隆末葉入墾今豐涵。傅日錢:鎮平縣。乾隆末葉入墾今東勢。傅玉衛:平遠縣。乾隆間入墾今苗栗卓蘭。傅其蘇:陸平縣。乾隆初入墾今新竹關西吩居今苗栗獅譚、公館。傅瑞祿:陸平縣。入墾今桃園新厝。傅仙鞋:惠豐縣。乾隆中葉入墾今桃園中壢。傅 烈:南安縣。道光年間入墾今高雄鳳山。傅登榜:南安縣。道光年間入尋今台北市。傅 春、傅土水:南安縣。咸豐年間入墾今台北市上林區。傅金串:安溪縣。咸豐年間入墾今台北市。傅粵珍:鎮平縣。道光年間入墾今美濃。 近代以來,傅姓後裔也紛紛走出國門飄洋過海,大部分在東南亞等國落腳。據新加坡《南洋傅氏公會五十周年金禧紀念會特刊》著文稱:新加坡開埠初期,傅姓族人離鄉背井,搭乘帆船來到新加坡。這些早期移民大部分聚居在樟宜萊市區與海南山紅毛丹格,他們均以刻苦耐勞的精神,墾植荒地或發展工商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傅氏宗賢在新加坡落地生根,成家立室,繁衍子孫。為了聯絡宗誼,共謀族人之福利,傅氏先賢傅孫屋,首倡創立傅氏公會。扁頭、成業、孫照、孫按、維打、孔鳳、維生、孫戰等於20世紀50年代初組織了銀青公司(銀青即唐節度使傅實),即今南洋傅氏公會的前身,族人謀福利,為所在國家社會作出了貢獻。 三、遷徙源頭在我歷史上,幾乎每次改朝換代都有戰爭發生。由於戰火蹂躪以及自然災害頻發,造成社會劇烈動盪,引發了人口的不斷遷徙。歷史上為避亂、災荒,中原百姓曾多次被迫向四外大規模流徙,主要是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和更偏遠的南方移居,打明朝起,就有一少部分族人開始走出關內(闖關東),順著遼河的沿途踏入黑土地;在清朝的初、中期,便有傅姓族人源源不斷的從山東、山西、河北等省開赴北大慌,其中來源於山東省的最多,約占總人數的90%左右,傅姓族人在東北地區歷經400年的再度遷移,最終形成了較清晰的部落,他們在遼河平原地區、松花江平源和黑龍江省的東部山區,定居的人口較多;清朝後期和民國其間,還有一少部分傅姓族人,因做官、當兵、經商、求學、避害等原因而零星遷徙者還是不斷來到關東。這種不間斷的遷移是一種人們為了求生而流動的自然結果,也是造成華夏姓氏的廣泛播遷。最終,由於生活的改變,定居後的年深日久,加之歷次移民後裔難以確知其祖籍所在,往往把先祖遷徙最初的集散地為先人的祖籍,手傳口授,記入家譜,傳給子孫後代,作為家族中的貴寶史料。 四、遷遼的部分始祖 根據我們現有的資料說明在遼寧的傅氏族人的先祖有: 傅登亮:遼中縣城郊鄉傅家屯村一支系的始祖稱為「亮公」 與登寬、登科三兄在明末清初從山東登洲府遷來此地。 至今已有十六代的傳人,後人過萬。 傅德馬尺:遼中縣肖寨門鎮一支系的始祖稱為「馬尺公」 在明末清初從山東登洲府遷來此地,曾入滿籍。 至今已有十八代的傳人,後人過萬。 傅 起:遼中縣冷士堡鎮臻朱崗村一支系的始祖稱為「起公」 在清朝時期從山東登洲府或濟南府遷來此地。(未定) 至今已有十二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天壽:沈陽市於洪區大潘鎮一支系的始祖稱為「天壽公」 該系的遷移資料尚在查詢中。 至今已有十二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啟雄:沈陽市於洪區大潘鎮侯家一支系的始祖稱為「啟雄公」 該系的遷移資料尚在查詢中。 至今已有十五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金貴:盤錦高升鎮傅家村一支系的始祖稱為「金貴公」 該支系是由海城市牛庄北關來此,原籍是河北省樂庭縣傅家莊 至今已有十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 華:昌圖縣古榆樹鄉勞動村一支系的始祖稱為「華公」 該支系是由山西省平陽府洪桐縣來遼,落戶昌圖,來時哥仨一支 去了北邊(黑龍江);餘下兩支落戶東風,後遷往楊樹林,再到 勞動村,現已300年之餘。 至今已有十一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萬靈:昌圖縣古榆樹鄉勞動村另一支系的始祖稱為「萬靈公」 該支系是由山西省平陽府洪桐縣來遼,落戶昌圖,來時哥仨一 支去了北邊(黑龍江);餘下兩支落戶東風,後遷往椴樹林, 再到勞動村,現已300年之餘。 至今已有七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良德:昌圖縣十八家子鄉傅有村一支系的始祖稱為「良德公」 該支系是由山東省??府來遼,落戶昌圖傅有村,現已300年 之餘。至今已有十二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傅松山:昌圖縣傅家鎮劉崗村一支系的始祖稱為「松山公」 該支系是由省內異地再度落戶於昌圖傅家鎮劉崗村的,二弟 松林、三弟松和同行,現已100年之餘。 至今已有六代的傳人,後人幾百。 傅永合:昌圖縣古榆樹鄉勞動村另一支系的始祖稱為「永合公」 該支系是由??來遼,落戶昌圖,其先祖可上述多代,相關 資料要到吉林省雙遼地區柳條鄉去查。現已300年之餘。 至今已有十幾代的傳人,後人超千。 本資料是由《關東傅氏宗譜》遼寧篇籌委會收集整理好多的信息和資料尚待
㈤ 百家姓里有沒有人姓傅
有的。傅沖
傅沖 傅沖生在北京,長在沈陽,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多才多藝,特長為唱歌鋼琴,演技精湛,曾出演多部電影、電視劇,特別是在《共和國往事》《紅十字方隊》等央視主打的經典電視劇中飾演女主角,讓傅沖深受觀眾喜愛。
傅海泉
傅海泉,勞動模範。江蘇無錫人。1941年進無錫和平鐵工廠做工。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曾為無錫動力機廠車工,後任該廠班長、工程師。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52年起,先後研製出九百三十二種刀具。其中滾齒花刀提高工效四百倍。1979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把梅花型可調硬質合金彈性絞刀,其壽命超過普通硬質焊接絞刀一百倍。1956年、1959年兩次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傅淼
傅淼 傅淼, 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來港發展,雖然出道的時間不算很長,卻有很多的演出經驗,包括:《情深深雨蒙蒙》、《梧桐雨》、《鬼穀子傳奇》等等。傅淼最大的心願是成為全能演員, 在唱歌、主持及演戲三線發展,她將會在《VIVA音樂網》與觀眾見面。
傅恆志
傅恆志,金屬材料學家。河南開封人。1950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機械繫。195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58年留學蘇聯。1962年獲列寧格勒工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校長,陝西航空學會第四屆理事長。對鑄造高溫合金及非平衡凝固理論有較深研究。1961年研製出新型高溫合金,用於生產。在合金非平衡定向凝固及組織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非平衡溶質分配的新概念。撰有《高溫合金非平衡狀態的凝固特性》等論文。
傅雯娟
傅雯娟(女):(1950-)女,漢族,畢業於同濟大學。曾任建設部建設監理司副司長、人事勞資司副司長、人事教育勞動司司長、建設部黨組成員兼人事教育司司長。2001.6.20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傅春娥
傅春娥,女子羽毛球運動員。運動健將。浙江杭州人。1971年入浙江隊。1982年起任浙江隊教練。1978年獲全國羽毛球比賽女子單打第三名。第四屆全運會獲混合雙打(與李矛合作)冠軍。是第一屆世界盃羽毛球賽女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第二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中獲女子單打亞軍。曾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傅天仇
傅天仇 [現代]一九二O年生。字秋浪、傅路。廣東南海人。擅雕塑。中央美術學院。
傅昭
傅昭 [南朝・梁](四五四至五二八)字茂遠,北地靈州(今甘肅靈武)人。五年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謚曰貞。終日端居,以書為樂,雖老不衰,博樞古今,無所遺失,世稱為"學府"。捷銳,足以自給。撰有書法品目,卒年七十五。《南史本傳》、《述書賦志》
傅稚
傅稚 [宋]字漢孺,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善歐書,施宿刻父元之所注東坡詩,俾書之。《癸辛難議》
傅植桂
傅植桂 [現代]一九三一年生。河北武清人。擅油畫。吉林藝術學院。
傅景新
傅景新,勞動模範。奉天復縣(今遼寧瓦房店)人。1936年後在沈陽林電機廠、新一木型廠做工。1950年入遼寧復縣華銅銅礦當工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華銅銅礦技術員、礦研究所副所長,河北銅礦機械研究所所長,河北有色金屬公司副經理,金廠峪金礦副礦長、高級工程師,中國金屬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起,先後研製成功四十多種礦山機械,其中華-1型裝岩機、折疊式天井吊罐,是我國定型產品,在全國冶金礦山推廣應用。1956年、1979年分別獲全國先進生產者、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傅守正
傅守正,男,漢族,1944年9月生,陝西省府谷縣人,中央黨校大專文化程度,1966年5月入黨,1964年8月參加工作。1964.08-1966.09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四清"工作隊員;1966.09-1971.01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套海鎮南茅庵村務農;1971.01-1973.10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勝豐公社黨委副書記;1976.09-1978.05巴彥淖爾盟盟委副書記、五原縣委副書記;1978.05-1979.01中央黨校幹部進修班學習;1979.01-1980.12巴彥淖爾盟盟委副書記、杭錦後旗旗委副書記;1980.12-1982.11巴彥淖爾盟盟委副書記、臨河縣委副書記;1982.11-1985.07巴彥淖爾盟盟委副書記、臨河縣委書記(其間:1983.08-1985.07在中央黨校幹部大專文化進修班學習);1985.07-1989.04巴彥淖爾盟盟委副書記;1989.04-1992.04巴彥淖爾盟盟委副書記、盟長;1992.04-1994.06內蒙古自治區農委主任、黨組書記,自治區農業廳籌備領導小組組長;1994.06-1998.01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1998.01-2003.01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黨組成員(其間:1999.09-1999.11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2003.1.16內蒙古自治區九屆政協副主席。
傅海靜
傅海靜,男中音歌唱家。遼寧大連人。1974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總政治部歌劇團演員、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同年獲第七屆英國本森-赫傑斯聲樂金獎比賽第二名。1984年獲第一屆芬蘭米麗亞姆・海林國際聲樂比賽男聲組第三名。
傅以漸
傅以漸(1609~1655) 字於磐,號星嚴。今山東聊城東昌府區人,祖籍江西永豐縣。 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
傅愛農
傅愛農(1915年3月—1991年4月) 寧津縣孟集鄉王德普東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在寧津參加抗日救國會,擔任本村救國會主席。193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1月,任村黨支部書記,積極參加並領導本村反帝反封建的救國運動。
傅萊
傅萊,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39年到中國。1941年赴晉察冀軍區。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邊區白求恩衛生學校、延安中國醫科大學、華北醫科大學教員,華北軍區衛生部顧問。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顧問。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為建立中國生物醫學情報網路和中國醫學文獻檢查與分析系統中心作出了貢獻。
傅抱璞
傅抱璞,教授。江西新喻(今新余)人。195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氣象系。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與長期預報專業委員會第二十、二十一屆副主任委員,中國地理學會氣候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副主任委員,江蘇省氣象學會氣候與長期預報專業委員會第六至八屆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社員。專於小氣候學,對山地氣候尤有系統研究。提出推算山地氣候資料的新方法。著有《山地氣候》等。
傅庚辰
傅庚辰,滿族。作曲家。黑龍江雙城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北音樂工作團團員。1948年入東北魯藝學習。1951年後任東北人民藝術劇院歌舞團分隊長。1957年畢業於東北音樂專科學校作曲系。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歌舞團、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二團創作員,八一電影製片廠作曲、音樂組組長,總政治部歌舞團團長,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常務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副會長。曾為《地道戰》、《閃閃的紅星》、《風雨下鍾山》等影片作曲。作有管弦樂曲《歡慶舞曲》。歌劇音樂《星光啊星光》197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影片《閃閃的紅星》主題歌《紅星歌》獲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1990年晉為少將。有《傅庚辰歌曲選》。
傅秉常
傅秉常,廣東南海人。原名*裳。1916年畢業地香港大學工程科。曾任州護法軍政府海南島瓊海關監督、廣州大本營外交秘書。1927年後任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關務署署長、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外交部政務次長、駐蘇聯大使。1949年赴法國定居。1957年到台灣。歷任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司法院"副院長。
傅元慶
傅元慶,高級工程師。江蘇武進人。1942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礦冶系。曾任重慶大渡口鋼鐵廠工務員、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材料司技士。建國後,歷任華東鋼鐵公司生產技術科副科長,上海冶金局中心試驗室主任,上海鋼鐵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冶金工業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中國金屬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參與組織了上海鋼鐵工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組織研製了精密合金、高溫合金等工業產品。
傅穎
傅穎 傅穎(Theresa Fu,1984年9月22日-),香港著名歌手、演員,人氣組合Cookies成員之一,至今已出道十周年(2002-2012)。出道前是兼職模特兒,後被模特兒公司Talent Bang推薦加入香港百代唱片而加入樂壇。Theresa近年來除了螢幕上的歌影事業以外,還有涉獵出書,自2006年起,已推出《甜蜜蜜》、《T With Sunshine》、《 Life is beautiful》、《我會快樂的》、《如果你是我》、《A Time To Love》以及《在摩天輪上》等七本個人著作。出外,Theresa在電影、電視劇及廣告方面也有著不錯的發展。
傅豐永
傅豐永,植物化學家。安徽懷寧人。1935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化學系。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化學葯物系技師、代理主任。建國後,歷任中央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研究員、植物化學研究室主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葯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長期從事中草葯的化學研究工作,分離出中葯常山的抗瘧疾有效成分。從中國蘿芙木中提取出降血壓有效成分,並研製成降高血壓葯物降壓靈。
傅藝偉
傅藝偉,1964年生於哈爾濱,中國著名女演員。1978年第一次拍電影《她從霧中來》,翌年,順利考入長影演員劇團,並很快拍攝《流淚的紅蠟燭》、《夜色多美好》、《梅山奇案》、《冰美神在融化》、《神奇的土地》等影片。傅藝偉具有一種東方女性文靜、含蓄、端莊、賢淑的氣質,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人物塑造中,顯出民族的古典的特質。 "後來,傅藝偉先後在電影《末代皇後》、《貞女》一身飾兩角,紅樓夢一部》、《紅樓夢二部》、《紅樓夢三部》、《紅樓夢四部》、《紅樓夢五部》、《紅樓夢六部》、《咱們的退伍兵》、《女兵圓舞曲》、《超速》等擠在同一時間階段拍攝。傅藝偉現調入北影,並完成了拍攝《風流女諜》、《爺倆開歌廳》等電影的任務。 傅藝偉在短短時間內平均每年要拍兩部電影或電視劇。電視劇《努爾哈赤》、《封神榜》等,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磨煉,傅藝偉演技日漸成熟,是中國觀眾熟悉喜愛的明星之一。
傅潛
傅潛 [清]字麗臣,一作勵臣,號礪亞,光緒(一八七五至一九O八)間山陰(今浙江紹興)副貢。篆刻有漢法,書學蘇軾,更善山水。卒於辛亥革命後,年六十九。《廣印人傳》、《姜丹書稿》
傅斯年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參與發起成立北大新潮社。參加了五四運動。1920年後赴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和德國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學習。1926年回國。曾任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兼《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主編、北京大學教授。1932年參與組織獨立評論社。後兼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館籌備主任。1938年後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央研究院總幹事。1945年後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大學校長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傅繼鐸
傅繼鐸,直隸(今河北)博野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津南抗日自衛軍旅參謀長、冀魯邊軍區運河支隊參謀長、八路軍一一五師營長、冀魯邊軍區分區司令員、渤海軍區分區司令員兼渤海區一專署專員、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駐泊頭小組中共代表、華東野戰軍師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青滄、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歷任華東軍區海軍艦艇大隊大隊長兼政委、第六艦隊參謀長,海軍潛艇學習隊隊長兼政委,第四海軍學校校長,海軍艦艇支隊支隊長,海軍潛艇部部長,海軍副參謀長,海軍艦隊副司令員、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傅庚生
傅庚生,教授。奉天(今遼寧)遼陽人。193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系。曾任東北大學、華西大學副教授,西北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西北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專於隋唐五代文學。著有《中國文學批評通論》、《文學賞鑒論叢》、《杜詩析疑》、《杜甫論集》。
傅景賢
傅景賢,赫哲族。黑龍江同江人。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撫遠縣八岔鄉鄉長,同江縣副縣長,同江縣八岔人民公社黨委書記,同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黑龍江省第五屆政協委員、第六屆人大常委。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傅鷹
傅鷹,化學家。福建福州人。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1928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東北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教務長、理學院院長。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北京石油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化學部委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是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長期從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是中國膠體及表面化學的奠基人,培養了一代膠體及表面化學專家。最早設計利用潤濕熱測定固體粉末比表面方法,發展測定多孔固體比表面的氣體吸附熱力學方法。著有《化學熱力學導論》、《大學普通化學》。
傅昌旺
傅昌旺,勞動模範。山西忻縣(今忻州)人。1953年進太原西山礦務局白家莊礦當工人。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64年起,每天堅持上兩個班,二十一年多出勤六千多個工作日,不計報酬。1981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西省勞動模範標兵。1982年、1985年煤炭工業部兩次授予他勞動模範稱號。
傅承義
傅承義,地球物理學家。福建閩侯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4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建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名譽所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物理和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是我國地球物理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先後在北京地質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負責建立了有關地球物理學教研室,並任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及空間科學系主任。為推進我國地震學與地球物理學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地球十講》、《地球物理學基礎》等。
傅雨田
傅雨田,奉天(今遼寧)新民人。錫伯族。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團政治部副主任、縱隊政委,中共遼西一地委書記,遼西省委民運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共遼西省委副書記、長春市委書記兼市長、城市建設部部長助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西省副省長。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
㈥ 2022年傅字全國多少人
全國傅姓人口大約620萬。
傅姓是一個來源廣泛的古老姓氏群體,在很多地區都有傅姓分布,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這些省中姓傅的人是比較多的,但是其他的省市也有姓傅的,不過,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
㈦ 百家姓,姓傅排第幾位
傅姓在《百家姓》中排名36位。
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6%。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610多萬,增長了約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35%。
(7)傅這個姓中國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傅姓名人:
1,傅介子(?-前65年),西漢北地(今甘肅慶陽)人,北地傅氏開基始祖。漢昭帝時,用計斬殺樓蘭王,因功被封義陽(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陽西北)侯。
2,傅毅(47年-92年),字武仲,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
3,傅燮(?-187年),字南容,北地靈州(今寧夏吳忠)人,東漢將領,曾平定黃巾之亂,官至漢陽太守,死後追謚壯節侯。
㈧ 傅姓在中國具體有多少人口
當代傅姓的人口已達614萬,為全國第三十六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1%。從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614萬,大約14倍。全國人口增長了13倍。傅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13%)、湖南(11.5%)兩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24.5%;其次分布於雲南(9.1%)、安徽(8.1%)、浙江(6.3%)、福建(6.2%)、江西(6.1%)、四川(5.6%)、河北(5.1%),七省的傅姓又集中了46.5%。山東為傅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0.8%,全國形成了北山東、南湖南、西南雲南三塊傅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傅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民流。傅姓 - 姓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