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2016年中國哪裡泥石流

2016年中國哪裡泥石流

發布時間:2022-11-03 16:26:48

① 泥石流都分布在中國哪些地區

我國是世界上多山的國家,泥石流分布十分廣泛,危害也相當嚴重,但各地危害程度不一,在我國境內,黃土高原、祁連山和昆侖山的山前地帶,秦嶺、太行山地區以及北京的西山、遼寧西部的山區和吉林長白山地區,均有泥石流分布,甚至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也時有泥石流災害發生。而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則是我國泥石流發生最頻繁、爆發最兇猛的典型分布區。

(1)雲南東川因民溝泥石流

1984年5月27日晨4時30分,在雲南省東川市西北一百多公里處的因民溝,發生了一次由暴雨引起的泥石流災害,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這次泥石流發源於因民溝上游左側的支流——黑山溝。黑山溝溝長5.4公里,集水面積9.5平方公里,山坡坡度左岸為50°,右岸為45°左右,分水嶺處標高3579米。從總體來看,山體比較穩定,僅局部地段有少量淺層滑坡,有的地方也曾發生過山崩。但由於人類長期的經濟活動和自然風化作用,尤其是山崩時有大量的塊石滾到溝床中填積,長年累月,越積越多,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物質來源。

1984年5月27日,在黑山溝的上游三風口一帶降了一場百年不遇的雹暴雨,冰雹粒徑為10到20毫米,雨滴直徑為5至10毫米,雹暴雨來勢兇猛,沿陡峭山坡直瀉而下,夾帶著大量的沙石泥土,形成了一股股強大的黏滯洪流匯聚於溝床中,湧向下游。流量越大,流速也就越快,到黑山村上游80米處,開始淘蝕溝床,最後造成水、泥、沙、塊石俱下的泥石流,猶如一條長龍,直向因民溝襲來。它的舌狀前緣,俗稱龍頭,把溝床中的沙礫、石塊推向下游,掀上兩岸。

據現場調查,這次泥石流破壞並波及的地段,長1500米,寬30~50米,溝床被淘深2.5~5.0米,搬運固體物質總量為36萬立方。固體物質中塊石直徑大於0.5米者約佔30%,最大為5.5×3.3×1.6米,泥石流的流量為400立方/秒,流速為6.11米/秒。在這場泥石流中共死亡121人,傷34人,死牲畜360頭,沖走糧食137萬斤、食油3萬斤,沖毀農田3205畝,沖毀各種建築4萬多平方米、管道2萬多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合人民幣1000萬元。

(2)四川甘洛縣利子依達泥石流

1981年7月9日,在四川甘洛縣利子依達發生了一場高密度黏稠泥石流,它是解放後三十多年來在橫斷山脈地區發生的規模最大、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泥石流。

利子依達是成昆鐵路橫跨大渡河後從溝口附近穿越的第一條溝谷,屬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主溝與大渡河交匯處海拔638米。當時正在成昆線上行駛的列車的兩個機車頭、一節行李車和一節硬座車廂頃刻之間被推到了大渡河中,另外兩節硬座車廂被扔到橋台護坡上,還有一節出了軌,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兩類:一是生物措施,通過植樹造林、種草育草來保持水土,使斜坡坡面得到保護;二是工程措施,如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泄洪能力等等。

② 我國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為什麼

我國泥石流劃為6個分布區:
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是中國冰川類泥石流最發育地區,泥石流發生頻繁猛烈且規模巨大;
橫斷山區和川滇山區是中國降雨類泥石流最發育地區,並發育有少量冰川類泥石流;
西北山區泥石流分布零星,暴發頻率低,十幾年至幾十年才發生一次;
黃土高原山區常出現經暴雨激發而成濃稠的泥流,主要發生在黃河上游湟水河畔的湟源、西寧、樂都等地,蘭州附近的黃河兩岸,渭河兩岸的天水、社棠、伯陽等地及陝北、隴東、晉西等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
華北和東北山區多形成非粘性的水石質的泥石流,稱水石流,活動頻率較低,一般幾年至十幾年暴發一次;
秦嶺、大別山以南,雲貴高原以東的中國南方山地,降水豐沛,暴雨或台風雨來勢猛烈,特別是江西、廣東、福建、台灣和海南島一帶山地,歷史上均曾發生過災害性泥石流。近年來,由於人類生產活動的加劇,泥石流災害有加重之勢。
原因:溝谷地形陡峻、鬆散固體物質豐富和水源動力充沛三者之間的組合,是中國泥石流廣泛發育的根本原因。人類生產活動向山區的迅速擴展,破壞了山地地表結構,加劇了水土流失,促使滑坡崩塌頻起,是中國泥石流活動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
中國泥石流的分布和發育受控於地質構造和地貌組合;泥石流的暴發頻率和活動強度,受控於水源補給類型和動力激發因素;泥石流的性質和規模,受控於鬆散物質的儲量多寡、組構特徵和補給方式。 中國泥石流的分布空間上主要分布在斷裂構造發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劇烈、岩層風化破碎、山體失穩、不良地質現象密集、正負地形高差懸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氣候干濕季分明、降雨集中,並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及現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盤踞的高山地區;時間上,泥石流大都發生在較長的乾旱年頭之後(物質積累階段),出現多雨或暴雨強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強烈消融的年份;就季節變化而論,泥石流多發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積雪強消融期的6~9月;就日際變化而論,泥石流多發生在午後至夜晚。 中國泥石流廣布於各種氣候帶和各種高度帶的山區,從青藏高原西端的帕米爾向東延伸,經喜馬拉雅山帶,穿越波密一察隅山地向東南呈弧形擴展,經滇西、川西的橫斷山區,折向東北,沿烏蒙山北轉大涼山、邛崍山,過秦嶺東折,經黃土高原南緣及太行山,直達長白山山地。根據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環境、泥石流類型與活動特點的差異,可將中國泥石流劃為6個分布區。

③ 中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一是青藏高原與次一級的高原與盆地之間的接觸帶;另一個是上述的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岩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水雪融化的顯著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泥石流活動強度的相關因素:泥石流的活動強度主要與地形地貌、地質環境和水文氣象條件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區,岩石破碎、風化程度深,則易成為泥石流固體物質的補給源;溝谷的長度較大、匯水面積大、縱向坡度較陡等因素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條件;水文氣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動力條件。往往大強度、短時間出現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強度顯然與暴雨的強度密切相關。

④ 雲南綠春突發泥石流:重型車被直接沖走,有人員失聯,當地受災情況如何

雲南綠春突發泥石流:重型車被直接沖走,有人員失聯,當地受災情況如何?

在泥石流到來之前,一定要觀察周圍的環境。如果你聽到遠處山谷傳來悶雷般的吼聲,要提高警惕。預防比逃避更重要。泥石流的爆發主要受持續降雨和暴雨刺激,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因此,在雨季,需要避免去經常出現泥石流的山區進行野外工作或旅遊。其次,沿山谷徒步時,如遇暴雨,應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停留太久。如果你家在山腳下的山谷里,家裡最好備一個防災急救箱。

⑤ 中國哪些地方泥石流多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那中國哪些地方泥石流多呢?
以遼西山地、冀北山地、華北太行山、陝西華山、四川龍門山和雲南烏蒙山一線為界,該線以西的華北山地、黃土高原、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東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發育地區,泥石流呈帶狀或片狀分布;此線以東的遼東、華東、中南山地以及台灣和海南島等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南諸省區,其地殼活動強烈,地形切割陡峻,地質構造復雜,岩土體支離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區降水量和強度較大,西北地區植被不發育,崩、滑、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發育強烈,如雲南、四川、貴州、陝西、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
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半乾旱山區或高原冰川區。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塊等堆積物較多,樹木很少。一旦暴雨來臨或冰川解凍,大大小小的石塊有了足夠的水分,便會順著斜坡滑動起來,形成泥石流。

⑥ 雲南綠春縣「9·16」泥石流災害搶險救災工作有序展開,現場情況如何

現場情況依然不是很好,我個人覺得,這次的泥石流真的是有點恐怖的。

⑦ 2016年四川境內是否有泥石流災害

2016年四川境內是否有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災害每年都有。摘錄:1日,四川省正式入汛。根據氣象、水文等部門研判,今年汛期四川整體呈現「澇重旱輕」。受降雨偏多影響,盆地東北部、攀西地區和盆周山區及川西高原洪澇災害偏重。
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發布的2016年四川汛期趨勢預測,受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2016年汛期可能有較大暴雨洪澇災害,嚴重程度可能重於1983年,略輕於1998年。汛期(5-9月)期間,總體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洪澇災害較去年偏重,平均氣溫以偏高為主。主汛期(6-8月),廣安、巴中、達州、南充、遂寧、資陽、內江、自貢、宜賓、瀘州、阿壩州、甘孜州北部、涼山州和攀枝花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其中廣安、巴中、達州、南充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2-4成,省內其餘地區較常年均值偏少1-2成。
從成都市河道管理處獲悉,成都市中心城區的23條河道均已正式啟動防汛預案。
根據水利廳水文預測分析,我省汛期呈現「澇重旱輕」的趨勢,主要江河控制站以中偏高洪水位主,嘉陵江、渠江、安寧河流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部分河段或支流可能發生高水。盆地東北部、攀西地區江河洪災和盆周山區、川西高原的山洪地質災害偏重。國土資源廳預計,2016年汛期我省地質災害仍將呈頻發、多發、高發事態,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接近震後常年水平,但較2015年偏多的可能性極大。6-9月期間重點防範區域包括龍門山地區、川西高原峽谷地區和川東北及川南盆周山區等。
上述數據進一步說明,四川省今年防汛形勢極為嚴峻。因此,各地各部門務必克服麻痹鬆懈思想,為迎戰可能發生的大洪水做好各項准備。

⑧ 中國歷年來的泥石流數據

我也在找......
雲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萬多人受災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現歷史罕見的秋季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導致楚雄、雙柏、武定、祿豐、元謀、南華等縣市遭受嚴重洪
澇和滑坡泥石流災害。
4日從雲南省民政廳獲悉,截至3日22時,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雲南省楚雄、昆明、臨滄、紅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個州(市)107.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5人、失蹤47人、受傷9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1萬人。
災害還造成道路、水庫、通信、電力等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公路塌方231.36萬立方米,毀壞公路130條1733公里,毀壞橋涵63座;小(一)型水庫受損1座,小(二)型水庫受損7座,小壩塘受損69座,溝渠毀壞55條177公里;通信線路受損2條68公里;電力線路受損4條51.1公里。

重慶:7月3日,重慶市遭受大范圍暴雨襲擊,導致城口、巫溪、綦江、萬盛、巫山等縣(區)發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連續降雨影響,重慶市奉節縣發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縣色季拉山318國道因連續降雨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級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順縣、張家界市降雨量分別達598、594毫米。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發,發生多處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1981年,暴雨引起寶成鐵路和隴海鐵路寶天段暴發泥石流,造成了我國鐵路史上最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之一。寶成線淤埋車站5座,50餘處受災,中斷行車達二個月之久。寶天段的泥石流泛濫,造成幾處斷道,總淤積量達1.3萬立方米以上,使寶天段成了隴海線上「發炎的盲腸」。這次泥石流造成的經濟損失沒有確切的資料,僅災害後的復修改造費(包括水害)就達4億元。

同年8月,在陝西省南部勉縣、略陽、寧強三個縣及四川北部旺蒼、南江二個縣大部分地區也暴發了大量的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肅省武都城區連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區暴發了北峪河泥石流、東江水溝泥石流、北山諸溝(共9條溝)、灰崖子和鍾樓灘諸溝(共11條溝)泥石流也同時暴發,泥水橫溢、洪積錐比比皆是。泥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沖毀河堤和田地,匯入白龍江,引發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這是解放以來武都地區最大的一次災害。

1988年,成昆鐵路沿線32條溝發生54起泥石流,斷道5次,淤埋車站兩個。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遼東地區的復縣、金、蓋縣、鳳城、恆仁、寬甸、新賓等縣及遼西地區的錦西、建昌、朝陽等縣都發生過區域性泥石流災害。特別是1987年7月發生的復縣、丹東地區的泥石流、規模之大、損失之嚴重,是該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數達610餘人。
8月28日,因長時間普降特大暴雨,廣元市青川縣、朝天區遭遇百餘年來罕見的特大洪災及泥石流。受災最為嚴重的青川縣,全縣出境的4條公路(包括國道212線等)多處被沖毀……截至昨晚8時30分,救災指揮部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此次災害導致3人死亡11人失蹤,受災總人數高達5萬人。在一些重災區,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告急,救援隊伍正設法連夜翻山,運送救災物品。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亞發生嚴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傷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發洪災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萬應急款急調災區
3、 2002-08-19 14:45:06 雲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數升至33人 3000多人參與搶險
4、雲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萬多人受災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現歷史罕見的秋季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導致楚雄、雙柏、武定、祿豐、元謀、南華等縣市遭受嚴重洪澇和滑坡泥石流災害。4日從雲南省民政廳獲悉,截至3日22時,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雲南省楚雄、昆明、臨滄、紅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個州(市)107.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5人、失蹤47人、受傷9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1萬人。災害還造成道路、水庫、通信、電力等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公路塌方231.36萬立方米,毀壞公路130條1733公里,毀壞橋涵63座;小(一)型水庫受損1座,小(二)型水庫受損7座,小壩塘受損69座,溝渠毀壞55條177公里;通信線路受損2條68公里;電力線路受損4條51.1公里。

雲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萬多人受災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現歷史罕見的秋季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導致楚雄、雙柏、武定、祿豐、元謀、南華等縣市遭受嚴重洪
澇和滑坡泥石流災害。
4日從雲南省民政廳獲悉,截至3日22時,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雲南省楚雄、昆明、臨滄、紅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個州(市)107.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5人、失蹤47人、受傷9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1萬人。
災害還造成道路、水庫、通信、電力等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公路塌方231.36萬立方米,毀壞公路130條1733公里,毀壞橋涵63座;小(一)型水庫受損1座,小(二)型水庫受損7座,小壩塘受損69座,溝渠毀壞55條177公里;通信線路受損2條68公里;電力線路受損4條51.1公里。

重慶:7月3日,重慶市遭受大范圍暴雨襲擊,導致城口、巫溪、綦江、萬盛、巫山等縣(區)發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連續降雨影響,重慶市奉節縣發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縣色季拉山318國道因連續降雨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級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順縣、張家界市降雨量分別達598、594毫米。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發,發生多處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6:30 中國日報網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在菲律賓泥石流災區緊張工作的救援人員2月21日表示,現在人們必須面對1400餘名失蹤者肯定已經全部遇難的事實。

據法新社報道,菲律賓救援隊伍負責人赫克托·雷耶斯對記者說:「抱有希望是好的,但這些失蹤者的家屬現在應該承認現實了。」

而另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救援小組20日表示,他們曾經在廢墟內探測到聲音,但無法確定是否是由人類發出的。

菲律賓發生一系列山體滑坡 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1日09:53 中國新聞網

菲律賓山體滑坡示意圖

點擊此處查看其它圖片

中新網12月21日電,據法新社報道,菲律賓民防官員星期天稱,菲律賓中部和南部地區發生了一系列山體滑坡事故,有至少200人在這些災難中死亡。

他們說,在菲律賓中部的勒耶特島和南部的棉蘭老島,暴雨引發了洪水和山體滑坡,已有77人被證實已經死亡,還有123人失蹤,官方估計他們也已遇難。(春風)

1981年,暴雨引起寶成鐵路和隴海鐵路寶天段暴發泥石流,造成了我國鐵路史上最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之一。寶成線淤埋車站5座,50餘處受災,中斷行車達二個月之久。寶天段的泥石流泛濫,造成幾處斷道,總淤積量達1.3萬立方米以上,使寶天段成了隴海線上「發炎的盲腸」。這次泥石流造成的經濟損失沒有確切的資料,僅災害後的復修改造費(包括水害)就達4億元。

同年8月,在陝西省南部勉縣、略陽、寧強三個縣及四川北部旺蒼、南江二個縣大部分地區也暴發了大量的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肅省武都城區連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區暴發了北峪河泥石流、東江水溝泥石流、北山諸溝(共9條溝)、灰崖子和鍾樓灘諸溝(共11條溝)泥石流也同時暴發,泥水橫溢、洪積錐比比皆是。泥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沖毀河堤和田地,匯入白龍江,引發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這是解放以來武都地區最大的一次災害。

1988年,成昆鐵路沿線32條溝發生54起泥石流,斷道5次,淤埋車站兩個。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遼東地區的復縣、金、蓋縣、鳳城、恆仁、寬甸、新賓等縣及遼西地區的錦西、建昌、朝陽等縣都發生過區域性泥石流災害。特別是1987年7月發生的復縣、丹東地區的泥石流、規模之大、損失之嚴重,是該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數達610餘人。
8月28日,因長時間普降特大暴雨,廣元市青川縣、朝天區遭遇百餘年來罕見的特大洪災及泥石流。受災最為嚴重的青川縣,全縣出境的4條公路(包括國道212線等)多處被沖毀……截至昨晚8時30分,救災指揮部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此次災害導致3人死亡11人失蹤,受災總人數高達5萬人。在一些重災區,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告急,救援隊伍正設法連夜翻山,運送救災物品。

08年9月10日下午,《財經》記者在山西臨汾新塔礦業有限公司「9•08」泥石流事故現場看到,目前的搶險工作大部分由工程車承擔,人力搜救范圍較之前一天已大大縮小。現場仍有屍體挖出,進行包裹後,等候處理。
此前的9月8日早8時,新塔公司選礦廠的尾礦庫發生垮壩,寬約600米,長約3公里泥石流將下游的一個農貿集市和兩個村子的部分房子沖跨。據新華社消息,截至9月10日17時許,已有128人在事故中遇難。而被困人數仍在核實,搜救繼續進行。
《財經》記者獲知,由於人力搜救基本放棄,這意味著失蹤者已生還無望。

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塊的特殊洪流。其特徵往往突然暴發,渾濁的流體沿著陡峻的山溝前推後擁,奔騰咆哮而下,地面為之震動、山谷猶如雷鳴。在很短時間內將大量泥砂、石塊沖出溝外,在寬闊的堆積區橫沖直撞、漫流堆積,常常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質成分可分為3類: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砂粒、石塊、粘度大、呈稠泥狀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稱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質狀態可分為二類: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徵是:粘性大,固體物質佔40-60%,最高達80%。其中的水不是搬運介質,而是組成物質,稠度大,石塊呈懸浮狀態,暴發突然,持續時間亦短,破壞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體物質佔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或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積物在堆積區呈扇狀散流,停積後似「石海」。
以上分類是我國最常見的兩種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類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類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發展階段分類有:發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編輯本段]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3個條件: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條件:在地形上具備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床縱度降大,流城形狀便於水流匯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的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或漏斗狀,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游流通區的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谷床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的地形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2).鬆散物質來源條件:泥石流常發生於地質構造復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錯落、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另外、岩層結構鬆散、軟弱、易於風化、節理發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能為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一些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采礦、採石棄渣等,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3).水源條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庫(池)潰決水體等形式。我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等。
[編輯本段]泥石流發生時間規律
泥石流發生的時間具有如下三個規律:
(1)季節性:我國泥石流的暴發主要是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是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因集中降雨的時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四川、雲南等西南地區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6-9月;而西北地區降雨多集中在6、7、8三個月,尤其是7、8兩個月降雨集中,暴雨強度大,因此西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7、8兩個月。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在這兩個月的泥石流災害約占該地區全部泥石流災害的90%以上。
(2)周期性:泥石流的發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響,而暴雨、洪水、地震總是周期性地出現。因此,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動周期與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動周期大體相一致。當暴雨、洪水兩者的活動周期相疊加時,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動的一個高潮。如雲南省東川地區在1966年是近十幾年的強震期,使東川泥石流的發展加劇。僅東川鐵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發生泥石流災害250餘次。又如1981年,東川達德線泥石流,成昆鐵路利子伊達泥石流、寶成鐵路、寶天鐵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況下發生的。
(3)泥石流的發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連續降雨稍後。
[編輯本段]泥石流分布特點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一是青藏高原與次一級的高原與盆地之間的接觸帶;另一個是上述的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岩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水雪融化的顯著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編輯本段]泥石流活動強度因素
泥石流的活動強度主要與地形地貌、地質環境和水文氣象條件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區,岩石破碎、風化程度深,則易成為泥石流固體物質的補給源;溝谷的長度較大、匯水面積大、縱向坡度較陡等因素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條件;水文氣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動力條件。往往大強度、短時間出現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強度顯然與暴雨的強度密切相關。
[編輯本段]泥石流類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並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如1969年8月雲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區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兩村被毀,97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它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暴發泥石流,堵塞自龍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龍江改道使長約兩公里的路基變成了主河道,公路、護岸及渡槽全部被毀。該段線路自1962年以來,由於受對岸泥石流的影響己3次被迫改線。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和公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編輯本段]泥石流的誘發因素
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和規模也在不斷發展。當人類經濟活動違反自然規律時,必然引起大自然的報復,有些泥石流的發生,就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而造成的。近年來,因為人為因素誘發的泥石流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可能誘發泥石流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合理開挖:修建鐵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築的不合理開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鐵路以及其它建築活動,破壞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雲南省東川至昆明公路的老乾溝,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體破壞,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嚴重。又如香港多年來修建了許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築,幾乎每個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獲得合適的建築場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現場120人死於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棄土、棄渣、採石:這種行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寧縣瀘沽鐵礦漢羅溝,因不合理堆放棄土、礦渣,1972年一場大雨暴發了礦山泥石流,沖出鬆散固體物質約lO萬立方米,淤埋成昆鐵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斷行車,給交通運輸帶來嚴重損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溝內開採石料,1974年7月18日發生泥石流,使15座橋涵淤塞。
(3)濫伐亂墾:濫伐亂墾會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護、土體疏鬆、沖溝發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進而山坡的穩定性被破壞,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結果就很容易產生泥石流。例如甘肅省白龍江中游現在是我國著名的泥石流多發區。而在一千多年前,那裡竹樹茂密、山清水秀,後因伐木燒炭,燒山開荒,森林被破環,才造成泥石流泛濫。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溝山上大耳頭,原是森林區,因毀林開荒,1976年發生泥石流毀壞了下游村莊、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當地群眾說:「山上開畝荒,山下沖個光」。
[編輯本段]泥石流減輕或避防的工程措施

減輕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一是指修建橋梁、涵洞,從泥石流溝的上方跨越通過,讓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這是鐵道和公路交通部門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過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從泥石流的下方通過,而讓泥石流從其上方排泄。這也是鐵路和公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護工程——指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區變遷型河流的沿河線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護建築物,用以抵禦或消除泥石流對主體建築物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的危害。防護工程主要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
(4)排導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設計意圖順利排泄。排導工程,包括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欄擋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暴雨、洪水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少泥石流對下游建築工程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攔擋措施有:欄渣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
對於防治泥石流,常採用多種措施相結合,比用單一措施更為有效。
[編輯本段]泥石流的預報方法
泥石流的預測預報工作很重要,這是防災和減災的重要步驟和措施。目前我國對泥石流的預測預報研究常採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溝進行定點觀測研究,力求解決泥石流的形成與運動參數問題。如對雲南省東川市小江流域蔣家溝、大橋溝等泥石流的觀測試驗研究;對四川省漢源縣沙河泥石流的觀測研究等。
(2)調查潛在泥石流溝的有關參數和特徵。
(3)加強水文、氣象的預報工作,特別是對小范圍的局部暴雨的預報。因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發因素。比如、當月降雨量超過350毫米時,日降雨量超過150毫米時,就應發出泥石流警報。
(4)建立泥石流技術檔案,特別是大型泥石流溝的流域要素、形成條件、災害情況及整治措施等資料應逐個詳細記錄。並解決信息接收和傳遞等問題。
(5)劃分泥石流的危險區、潛在危險區或進行泥石流災害敏感度分區。
(6)開展泥石流防災警報器的研究及室內泥石流模型試驗研究。
[編輯本段]典型案例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亞發生嚴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傷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發洪災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萬應急款急調災區
3、 2002-08-19 14:45:06 雲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數升至33人 3000多人參與搶險
4、雲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萬多人受災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現歷史罕見的秋季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導致楚雄、雙柏、武定、祿豐、元謀、南華等縣市遭受嚴重洪澇和滑坡泥石流災害。4日從雲南省民政廳獲悉,截至3日22時,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雲南省楚雄、昆明、臨滄、紅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個州(市)107.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5人、失蹤47人、受傷9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1萬人。災害還造成道路、水庫、通信、電力等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公路塌方231.36萬立方米,毀壞公路130條1733公里,毀壞橋涵63座;小(一)型水庫受損1座,小(二)型水庫受損7座,小壩塘受損69座,溝渠毀壞55條177公里;通信線路受損2條68公里;電力線路受損4條51.1公里。雲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萬多人受災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現歷史罕見的秋季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導致楚雄、雙柏、武定、祿豐、元謀、南華等縣市遭受嚴重洪
澇和滑坡泥石流災害。
4日從雲南省民政廳獲悉,截至3日22時,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雲南省楚雄、昆明、臨滄、紅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個州(市)107.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5人、失蹤47人、受傷9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51萬人。
災害還造成道路、水庫、通信、電力等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公路塌方231.36萬立方米,毀壞公路130條1733公里,毀壞橋涵63座;小(一)型水庫受損1座,小(二)型水庫受損7座,小壩塘受損69座,溝渠毀壞55條177公里;通信線路受損2條68公里;電力線路受損4條51.1公里。
重慶:7月3日,重慶市遭受大范圍暴雨襲擊,導致城口、巫溪、綦江、萬盛、巫山等縣(區)發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連續降雨影響,重慶市奉節縣發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縣色季拉山318國道因連續降雨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級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順縣、張家界市降雨量分別達598、594毫米。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發,發生多處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⑨ 關於泥石流有哪些介紹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我國有泥石流溝1萬多條,其中的大多數分布在西藏、四川、雲南、甘肅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則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國有70多座縣城受到泥石流的潛在威脅。

⑩ 中國6大泥石流分布區,哪些在分布區內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和丘陵約占國土面積的2/3。廣大山區幾乎都具備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泥石流分布最廣的國家,除上海市外,全國其餘的省、市、自治區都有泥石流分布。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大致以大興安嶺一燕山山脈一太行山山脈一巫山山脈一雪峰山山脈一線為界。該線以東,泥石流分布零星,該線以西的山區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區,成片的集中在青藏高原東南緣山地、四川盆地周邊,以及隴南一陝南、晉西、冀北等黃土高原東緣等山區。
如四川省是我國泥石流災害分布最多的省區之一,已統計並編目的泥石流溝有3380條。全省除內江、自貢、南充、遂寧和眉山等5市外,其餘州、市都有泥石流活動。 金沙江及支流、岷江上游及支流、嘉陵江上游及支流均為深切峽谷或寬谷與峽谷相間河段,是四川省泥石流最密集分布帶;盆周山地和盆中丘陵、平原之間的地形過渡帶也是泥石流密集分布帶。以四川全省看,泥石流數量依次以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和雅安市為最多。

閱讀全文

與2016年中國哪裡泥石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總統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801
印度貨幣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13
越南鐵路時速為多少 瀏覽:717
俄語義大利怎麼說 瀏覽:714
英國警察在什麼地方 瀏覽:789
印尼話bo什麼意思 瀏覽:660
伊朗市有多少鄉鎮 瀏覽:263
印度獨立後的工業部門有哪些 瀏覽:469
中國最高學府是哪個 瀏覽:458
什麼是中國公民的 瀏覽:156
印度大壩薩爾瑪在哪裡 瀏覽:200
英國進口晶體什麼價格 瀏覽:109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2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
怎麼進入越南網 瀏覽:524
伊朗國王最後怎麼樣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