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軍人女排賽有三個是國家隊員她們也是現役軍人嗎她何時參軍
她們 ,是現役軍人的。
B. 作為軍人球員,「小蘋果」袁心_是什麼級別呢
她的軍銜是中尉級別。我們在第八國家隊的排球訓練館遇到了匆忙趕來的奧運冠軍袁心玥。昨晚和中國體育代表團回到北京後,由於時差原因,袁心玥整晚沒怎麼睡覺。今天早上他參加了一個集體活動,非常累。但當我聽說軍正平工作室想「集合」時,袁心玥中午回來時沒有休息多少時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既不覺得奇怪,也不覺得像星星,偶爾我們也有一些奇怪的事情要做。
多年來,不管她在八一隊訓練有多努力,也不管她參加過多少次重大比賽,她都能夠快速而平靜地適應各種情況。從2009年進入八一隊到2013年被郎平教練選中,她從國家青年隊躍升至國家隊三個級別,也打破了許多記錄。後來,她被國際排球聯合會評為世界十大新星之一。2014年,袁心玥在世界錦標賽中一舉成名,並榮獲央視體育風雲人物成為最佳新人獎。他在2015年贏得了亞錦賽、世界盃等榮譽,成為國家隊的主力。
C. 頒獎典禮上,中國女排劉晏含和袁心_為啥要敬禮
袁心玥和劉晏含都是我們國家的排球運動員,因為她們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軍人,在軍隊如果獲得了榮譽就需要向首長敬禮,在武漢的世界軍運會上她們兩個為國爭光獲得了冠軍,所以自然要向國旗敬禮,包括郎導在內,都嚴肅立正庄嚴的在唱國歌,像袁心玥是奧運會、世界盃冠軍,劉晏含是世界盃冠軍,這也是八一女排的榮譽。
1993年出生的劉晏含是八一女排的主攻手,也是在八一女排打出來的一名球員,本屆世界盃劉晏含出場的機會並不多,她應該算是女排二隊的主力!1996年出生的袁心玥同樣也是八一女排的隊員,她是在2009年被選入八一隊的。
D. 陳招娣:女排五連冠功臣,體育界第一個女將軍,病逝觸動郎平出山
2013年4月1日下午,北京市八寶山東禮堂召開了一場浩大的送別儀式——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中國排球協會顧問 陳招娣 ,因患癌症治療無效不幸逝世,享年58歲。
陳招娣是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主力隊員,曾獲得1981年世界盃和1982年世錦賽的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她和 宋世雄 解說女排比賽,給球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陳招娣是 體育 界在軍隊里第一位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女軍人。
1955年,陳招娣出生於浙江杭州,她從小就表現出了突出的運動天賦,跑步、跳遠、打球樣樣都行,是學校小有名氣的「運動健將」。1970年12月,浙江女排成立,年僅15歲的陳招娣進入浙江隊,成為了一名排球運動員。
由於成績突出,陳招娣在1971年被選調到北京 體育 學院青年集訓隊。當時陳招娣的球風非常頑強,敢打敢拼,很快在同齡球員中脫穎而出,先是被八一女子排球隊選中,並最終於1976年被 袁偉民 選入國家女排。
當時「文革」剛剛結束,重組不久的中國女排初入國際大賽,成績並不算理想。主教練袁偉民為了提高成績,對女排隊員進行了嚴格的訓練。
有一次訓練結束後,袁偉民問隊員們: 「誰還想加練?」
但姑娘們一天訓練下來,早已精疲力竭,沒有人響應袁偉民的話。陳招娣心想: 那我就再練一會吧! 於是主動走了過去。
袁偉民規定的加練項目,是讓運動員先觸碰場邊的鐵絲網,再跑到3米線做翻滾救球,再跑回來開始下一輪的救球……一共要接15個好球才算結束。
陳招娣頭幾個球還能勉強接住,但在接到第9個球時,她實在累得跑不動了,這個球就沒接住。此時袁偉民說: 「你沒接住,扣掉一個球!」
陳招娣有了情緒,後面的幾個球也沒接好,當第9個球從她眼前消失的時候,袁偉民說她的好球已經被扣完了,要求她重新開始。
陳招娣頓時來氣了,她朝袁偉民吼道: 「反正是我主動加練的,我不練了總行吧!」 說完她就往外走。
袁偉民也生氣地吼道: 「你想不練就不練?這是訓練,又不是兒戲!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個練你!」
陳招娣又轉頭回來,她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不服氣,她心想: 我一定要接起15個好球給教練看看!
袁偉民依舊不緊不慢地發球,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陳招娣的體力再次超支,她實在覺得受不了了,於是再次轉身撤退,但走到門口時,她還是覺得不甘心,又第三次轉身回到了訓練場,終於憑借著驚人的毅力接完了15個好球。
陳招娣的這個 「三進三出」 的故事,成為了女排精神的象徵。當時在女排隊伍里,她的年紀算是大的,隊友們看她都能堅持下來,也就更加積極訓練了。 這個故事後來還被寫成文章《苦練》,入選了初中的語言課本。
陳招娣就這么經過苦練,成為了中國女排著名的二傳手,她在球場上不僅單防能力出色,還與 陳亞瓊 開創性地使用「雙快」戰術,正式拉開了排球運動在二、三號位戰術配合創新的序幕。
1978年,陳招娣從國家隊回八一隊打全國甲級聯賽,不慎左臂撓骨首次受傷。1979年6月,日本女排訪華,與中國隊打了一場比賽,陳招娣在比賽攔網時,被隔網而對的 奧島圭子 大力扣中受傷部位,又導致撓骨斷裂。
但兩個月的全運會中,陳招娣用綳帶吊住左臂,帶傷單手出戰比賽,她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贏得了「獨臂將軍」的美譽。
在1981年11月16日晚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決賽上,陳招娣不慎在第三局扭傷了腰。盡管如此,她依舊拚命防守對方的進攻。中國隊與日本隊激烈鏖戰2小時5分鍾,最終成功地捧起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比賽結束後,陳招娣已經疼得無法站起,只好由隊友背著上了領獎台,場景催人淚下。這個晚上,全國的觀眾都記住了「拚命三郎」陳招娣。
1982年,陳招娣又跟隨女排奪得了世錦賽的冠軍。1983年,陳招娣正式退役,並進入北京 體育 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她先後擔任了八一女排領隊兼教練、中國青年女排主教練等職務。
1986年夏,時任中國青年女排主教練的陳招娣帶隊到成都打比賽,在組織隊員訓練時,她經常感到惡心,還對同事抱怨: 「四川的辣椒太辣了,把胃都辣壞了!」
同事提醒她說: 「你該不會是有了吧?」
同事的話提醒了陳招娣,她趕緊去醫院做了個檢查,發現果然是懷孕了。但她的第一反應卻是: 這個孩子不能要。因為她當時忙於事業,沒有精力撫育孩子,但是如果去做流產手術,就要休息半個月,但她自己作為主教練,就要錯過備戰亞洲青年女排錦標賽了。最後她決定留下孩子,繼續組織隊員訓練。
有一天,陳招娣正站在高台上為隊員們擲球,此時領隊沖了進來,對陳招娣吼道: 「你給我下來!」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教練已經有了3個月的身孕了。
最終此次亞錦賽,中國青年女排取得了亞軍,拿到了世界青年女排錦標賽的入場券。
正當陳招娣准備在自己的教練崗位上大展拳腳時,1988 年,她做了直腸癌手術,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排球教練的工作,揮別了排球場。
1989年初,陳招娣大病初癒,此時中國女排重新組隊,國家體委有意借調她擔任領隊。此時海南省也想要她,並准備任命她為 文體廳副廳長 。當時陳招娣的愛人也在海南工作,如果她去海南,不僅有一個不錯的工作,還能和愛人和女兒團聚,但她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回到國家隊。
陳招娣回到女排以後,深感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之下,新時期運動隊的思想工作,已不能沿襲過去的老一套的做法,他要求自己多長幾個心眼,凡事都從細微處養眼,她不僅和隊員們一起訓練、生活,還經常和他們一起聊天、說笑和 娛樂 。就是在這種交流中,她掌握了隊員的思想動態。
陳招娣和隊員們熟悉了以後,覺得她們和80年代的老女排相比,缺少把排球運動當成一種事業的拼勁,於是她經常給隊員們講老女排的故事,隊員們聽了以後都很受鼓舞,紛紛表示自己要像老女排學習,努力提高自己,不辜負全國人民的希望。
陳招娣帶領這支女排先後取得了1989 年的世界盃第三名、1990 年的世錦賽亞軍、1991年世界盃的冠軍,但也經歷了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僅獲得第7的低谷,後來她回憶起這次失敗時曾說:「那感覺,就像是死過了一回。」
1993年,陳招娣回到軍隊系統工作,先後擔任 總政文化 體育 局局長、總政直工部副政委、總部宣傳部副部長 等職。
回到部隊從事行政工作,對陳招娣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以前當運動員、教練、領隊,主要是動,而現在坐機關,則是以靜為主;以前只用管排球,現在則是排球、籃球、田徑、游泳等項目都要管。 陳招娣比以前更忙了。
但陳招娣再次靠著自己的狠勁克服了這些困難,只要有解放軍隊的比賽,她就去看,只要有不懂的問題,她就去向別人請教,盡管她鬧出了一些笑話,但卻很快熟悉了業務,從 「排球專家」 變成了 「雜家」 。
1995年10月,陳招娣隨解放軍代表團征戰在義大利舉行的世界軍人運動會,奪得了13枚金牌,金牌總數名列第3。1996年,中國排球聯賽推出後,陳招娣一直利用業余時間任中國排球聯賽的技術代表。
2006年,陳招娣因為工作突出,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了 體育 界第一位女將軍。對於將軍的軍銜,她曾說:「如果說奪冠是運動員的執著追求,當將軍是士兵的光榮夢想的話,那麼我現在真的是美夢成真了!」
盡管在事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陳招娣一直覺得很虧欠家人,尤其是她的女兒 郭晨 。由於陳招娣經常要深入到各軍區的體工隊調研,沒有空管孩子,郭晨從小就在寄宿學校上學,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逢陳招娣出差,就由同事把孩子領回家過周末。
但郭晨從小就很懂事,她在學校里喜歡幫助同學,經常被評為「十佳少年」,高考時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開大學。
陳招娣是一個開明的母親,她和女兒的關系很好,她曾說: 「我們經常在網上聊天,我從來不幹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願。我感覺有些事情,她還是更喜歡和自己的同學、朋友聊,那麼我也就不強行追問她。這也難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賴的談話對象。」
2013年2月,陳招娣的癌症再次復發,不得不住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接受治療。盡管她積極配合治療,但病情卻一直反復,她經常疼痛難忍。 每當她疼的時候,女兒就讓她咬自己的手,女兒說: 「每當你咬我的時候,我知道你很難受,你咬我的力度,我能感覺到你有多痛,我不怕被你咬,只要你能堅強地挺過去,再疼我也忍著,加油!」
陳招娣住院期間,遠在美國的 郎平 回國探望她,她看著昔日的隊友躺在病床上,不禁淚如雨下。 陳招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沒有談自己的病情,而是和郎平交流新女排的訓練戰術,她希望郎平能夠回國,繼續為中國女排發光發熱。
但奇跡沒有出現,3月31日,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4月1日,陳招娣病逝,年僅58歲。
追悼會當天,老女排成員郎平、孫晉芳等人在老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陸續來到現場,與老隊友再見最後一面。他們共同為陳招娣送上了一個花球,上面寫著: 「我們為你感到自豪,永遠懷念你!」
當時的中國女排已經進入低谷期,女排內部曾有人提出希望邀請身處美國的郎平回國擔任教練,但郎平本人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有些猶豫,但和病重的陳招娣見面以後,她終於堅定了回國的念頭。她說: 「在中國女排最需要人的時候,我為什麼不能做點犧牲?」
最終郎平再度復出,她帶領中國女排又創造了一個高峰,延續了女排的輝煌。相信陳招娣的在天之靈,看到這些成績,也會感到欣慰吧!
詩人臧克家曾在《有的人》里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陳招娣雖然離開了,但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卻永遠留了下來,她將成為中國 體育 永遠的精神向導!
E. 女排隊員中屬於八一隊的隊員是比較特殊的,其軍銜是如何授予的
在中國女排隊員中有這樣幾位球員,因為屬於八一隊,所以其身份比較特殊,她們不僅有著排球運動員的身份,更是有著軍銜。而這兩位擁有軍銜的女排成員分別是劉晏含和袁心玥,她們兩人一個是上尉,一位則是中尉。在此前的女排世界盃冠軍頒獎儀式上,兩位女排成員也是以軍禮接受了獎牌和鮮花。
無論是在運動比賽還是在部隊之中,他們兩人都發揮了骨幹作用,在巴西里約奧運會上奪得冠軍之時,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就向她們發去賀電。現在軍運會在即,她們必然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將中國女排的實力帶上一個新高度。
F. 2019年世界盃女排隊員是不是有解放軍戰士
當然有啊,比如袁心玥和劉晏含都是八一隊的,她們都是有軍籍的女軍人
G. 「女排將軍」陳招娣:生前鞠躬盡瘁,逝後令人惋惜
文/張張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2013年4月1日的下午,冷酷的上蒼再次和它弱小的臣民們,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曾帶領中國女排沖出亞洲,走向世界舞台的領軍人物,陳招娣,因癌症醫治無效,在京與世長辭。
時至於此,這位為了中國排球事業,燃燒了近四十餘載生命的「獨臂將軍」,這位為了祖國 體育 發展,奉獻了一生的鏗鏘玫瑰。
終於得到了一次「下場休息」的機會,而她光榮 又英雄 的58年人生,也終將被 歷史 所銘記,被後人所惦念。
01 與國家隊「識於微時」
1972年,17歲的陳招娣先是進入杭州市業余體校進行排球訓練,後又輾轉進入北京體院青訓隊繼續專業的練習。
經過一年的辛勤努力,18歲的她順利地從青年訓練隊畢業,從此加入了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回首那段崢嶸歲月,彷彿她的成才之路順風順水。一路上沒有荊棘密布,也沒有險象環生,從業余體校的學員到青訓隊的隊員,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她似乎走得無比平坦,毫無波瀾。
甚至冥冥之中,彷彿上蒼早已將那寫好了所向披靡的主角劇本,悄然遞給了這個來自浙江杭州的年輕人。 然而,每一個主角在走到聚光燈下之前,都要經歷一段不為人知的艱辛時光。
成為軍人之後的陳招娣,逐漸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那沉甸甸的重量。於是,她更加嚴於律己,忠於夢想。
憑借著超強的使命感與責任心,1976年21歲的她終於「打」入了國家排球集訓隊,從此,她與國家隊互相陪伴,相互成就,身披榮光,幫助女排實現了後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
02 與排球「不離不棄」
陳招娣進入國家隊時,當時的教練是袁偉民教練。為了讓女排成為世界最強的隊伍,袁教練的詞典里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
在他的悉心教導和認真督促下,所有的女排姑娘都對自己施行高標准、嚴要求。也正是因為秉持著這種刻苦耐勞的精神,女排姑娘們無一沒有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陳招娣、郎平、孫晉芳…一位位被 歷史 所銘記的女排姑娘,依次出現在了大家的目光當中。在女排隊員的一同拼搏下,最終,中國女排成為了一支震撼世界的「夢之隊」。
回望過去的 歷史 ,如果說女排的成績是一座不朽的豐碑,那麼陳招娣便是豐碑上最銳利的那個尖角。
1978年,一次普通的全國聯賽上,陳招娣左臂橈骨受傷,但是傷病並沒有讓她停下腳步,一次次的攔網廝殺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那個勇猛的身影。
一場場的激烈對決中,我們依然能看到她果敢的傳球和扣殺。直到1979年,命運再次給了陳招娣一場難以忍受的試煉。
在山東,我們的女排姑娘與來訪的日本隊較量時,陳招娣不幸在攔網時被對手擊傷,導致橈骨斷裂。
據醫生所說,這場嚴重的傷病和一直以來伴隨著陳招娣的腰傷,稍有不慎便會讓她走向癱瘓。
這位在賽場上「勇敢殺敵」,奮勇奪金的女排英雄,很有可能,將在輪椅上度過她本該燦爛的人生。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含淚看著她倒下,看著一顆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迫走隕落。可是,所有人也都在期待。
期待命運可以善待他優秀的孩子,哪怕只有一次。期待屬於運動員的超強意志力能幫助她再次重返賽場,哪怕機會渺茫。
然後,讓所有人都震撼的事情發生了——在兩個月後的全運會賽場,這名偉大的球員吊著左臂,帶傷上場。
從此,中國排球的 歷史 上,有了一位「獨臂將軍」。是的, 偉大就是不在乎數萬次的跌倒,也要勇敢站起。
這位飽受傷病璀璨的運動員,再次憑借著她對女排的熱愛,對 體育 事業的殷切,重返賽場,重新在人們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03 與女排「守於經年」
自1981年起,女排一次次地給國人帶來驚喜。在那個年代,幾乎家家都會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女排的一場場比賽。
人們從那台小小的黑白電視機里,不斷看到女排姑娘們的攔網、吊球,一次又一次看到她們戰勝自我,為祖國帶來榮光。
收看過那些比賽的人,幾乎人人都看過這樣一個感人的畫面—有一位女排姑娘,因為已經疼痛的腰傷已無法讓她直立行走,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被隊友背上場。
她就是陳招娣。明明已經有了非常嚴重的傷病,甚至站起來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可是卻在一次又一次奏國歌、升國旗的時候,用力挺起脊樑,直起肩膀,和其他的姑娘們一起,昂首挺立在五星紅旗下,看著鮮艷的國旗隨風飄揚。
在陳招娣、朗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1981年至1986年間,女排先後在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上,蟬聯了5次冠軍。創下了舉世無雙的「五連勝」神話,幫助中國女排打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而她們身上那頑強戰斗、敢於拼搏的精神,也從那個時候起便化作無盡的動力,不可抵擋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走下球場後,陳招娣又先後在八一女排、國家青年隊女排以及中國女排擔任主教練。2006年,中央軍委正式授予陳招娣少將軍銜。
自此,她成為了 體育 界在軍委唯一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女軍人。正如她所說,如果奪冠是運動員畢生的追求,那麼成為將軍就是士兵的夢想。
歷史 和國家沒有辜負這個年輕人曾為女排做的一切奉獻和犧牲,先是她毅然決然地給了國家榮耀,國家又用自己的方式為她披上了榮光。
04 與祖國「相守相依」
一路跌跌撞撞,蹣跚而來,陳招娣憑借著努力和汗水,為中國女排帶來了無限的榮耀和輝煌。
可輝煌背後,是一顆華夏兒女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正是因為那顆純純的赤子之心,陳招娣一次次地在國家需要她的時刻,挺身而出。
曾與姚明、巴特爾一同被譽為「中國移動長城」之一的男籃運動員王治郅,年少時曾有過一段「迷失自我」的日子。
作為最早打入NBA的中國球員,這名年輕的運動員被寄予厚望。然而在他19歲代表中國出戰奧運的那段日子裡,卻因一些私人原因逾期不歸,滯留於美國。
王治郅不成熟的選擇,讓國內外嘩然。陳招娣作為他當時隸屬文體局的局長,勇敢地頂住壓力,動員王治郅早日重返祖國懷抱。
為了這名遠在異鄉的遊子,陳招娣廢了很多心血。她先是給王治郅寫了兩封信,讓他打消顧慮,勇敢回國。
後又為了給王治郅營造一個有力的輿論環境,選擇幫他扛住惡意重傷和不良評價。在她的誠意和努力之下,時隔五年,王治郅終於踏上了回國的飛機,後來,在他的帶領下,八一隊贏得了 歷史 上的最後一個冠軍。
命運對自己最出色的孩子一向殘忍。2013年4月1日,這位叱吒風雲,為國效力的「獨臂將軍」,終於難捱癌症的病痛,與世長辭。
彌留之際,她還不忘惦記女排事業,告訴大家「奪冠,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而臨終前,她最大的希望就是郎平能重回國家隊。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郎平不負她的期許,為女排掛帥,終於在2015年,她帶領中國隊以10勝1負積分30的顯赫戰績,時隔十二年再次獲得世界盃冠軍。
2016年8月21日,郎平又率領中國隊戰勝塞爾維亞,奪得里約奧運會的冠軍。
遺體告別那天,八寶山陰雨綿綿。老女排隊員們,在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依次入場,時隔多年,袁教練再次哽咽低喊,「別掉隊,都跟上。」
霎時間,回憶和淚水一起,猶如決堤的江河般滔滔不絕地湧入每個女排姑娘的心裡。
陳招娣,這個對郎平有著重大特殊意義的女排運動員,這個和孫晉芳等人一樣,對中國女排有著不可磨滅印記的女排人,就這樣結束了她精彩而短暫的一生。
而昔日因她的真誠勸說,選擇返回祖國的王治郅,也早已在人群中泣不成聲,時隔多年,當時的青澀少年早已成長為成熟的男人,可他萬分感謝的陳局長,卻在一片花團錦簇中,走向了永恆的安詳。
回首過去,陳招娣的一生都與排球有著不解之緣。因為熱愛排球,她不怕傷痛,勇敢超越自己,擁抱風雨之後的彩虹。
因為熱愛祖國,她不屈不撓,敢於承擔 歷史 賦予的重任,完成了運動員的使命,實現了一個士兵的目標。
在今天,「女排精神」依然鼓舞著數以萬計的中國人不畏困難,勇敢前行。而陳招娣和她帶給我們的女排記憶,也將在這日復一日的奮斗和努力中,日久彌新,光輝燦爛。
——End
我是張張,陪你「談情說愛」,也陪你茶話人生。
生活太苦,雞湯很暖,補補身心,勇敢出發。
H. 你知道哪些來自軍隊的奧運冠軍
來自軍隊(解放軍隊、八一隊)的奧運冠軍有很多:馬艷紅、楊錫蘭、李延軍、王濤、李對紅、劉國梁、王麗娜、趙蕊蕊、宋妮娜、彭勃、陳燮霞、廖輝、肖欽、林丹、王皓。
馬燕紅:1963年7月5日出生於北京市,回族。前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72年八歲時進入什剎海業余體校開始進行體操訓練;1975年被選入「八一」體操隊。1978年被選入國家體操集訓隊。1979年12月在第2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獲女子高低杠冠軍;1984年8月,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體操比賽獲得高低杠冠軍。
楊錫蘭:1961年3月16日出生,籍貫天津。197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八一隊。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被選入國家青年隊,次年被選入國家隊。楊錫蘭是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和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女子排球賽冠軍中國隊主力隊員。1985年在第四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獲最佳二傳手獎和優秀運動員獎。1986年其所在的國家隊獲第十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第十屆亞運會女子排球賽冠軍。兩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84年獲總政授予的模範運動員稱號,並立一等功。
李延軍:女子排球運動員,副攻手。1963年3月18日生,遼寧人。1975年進入遼寧省體校,1977年進南京部隊,1981年入選八一女排,1983年入選國家隊,第23屆奧運會女子排球金牌得主,1987年退役。
王濤:1967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京。3歲起,在父親的引導下開始學打乒乓球,1980年被招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隊,1988年11月入選國家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乒乓球男子雙打冠軍。
李對紅:1970年1月25日出生,中國射擊運動員。12歲進入大慶市業余體校開始學習射擊,1984年入黑龍江省軍區射擊隊,年底入八一隊,1987年進入國家射擊隊。1996年在亞特蘭大第26屆奧運會上獲女子25米運動手槍冠軍並創奧運會紀錄。
劉國梁:1976年1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曾任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1986年入選八一隊,1989年入選國青隊,1991年入選國家隊。運動員時代的劉國梁多次獲得男子單打世界冠軍,並與隊友合作獲得過男子雙打世界冠軍、混合雙打世界冠軍,作為主力隊員多次與隊友一起獲得男子團體世界冠軍,是首位在正式比賽中採取直拍橫打技術並取得成功的乒乓球手,是中國男子乒乓球歷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冠軍於一身的「大滿貫」得主。
王麗娜:1978年2月5日出生,營口人。1990年進入營口蓋州市體校,同年入選八一女排二隊,1995年升上八一女排一隊。2004年奧運會項目冠軍成員。1996年入選國家隊,中國女排主力主攻手,曾經三次奪得女排聯賽「最佳發球獎」。2005年退出國家隊。
趙蕊蕊:1981年10月8日出生於南京,曾有"中國女排第一高"之稱,前中國女排運動員。1994年入選八一青年女排。趙蕊蕊曾經多次受傷,亦有「玻璃美人」之稱。2004年的一次重傷對她的職業生涯影響很大,於2009年退役。趙蕊蕊2002年獲得釜山亞運會冠軍,2003年獲得世界女排大獎賽冠軍,2003年獲得女排世界盃冠軍,同時個人獲得最佳扣球手。2004年獲得雅典奧運會金牌,2008年獲得亞洲杯女排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銅牌。
宋妮娜:1980年4月7日出生在遼寧鞍山。1990年10歲開始練排球,教練王劍霞。1991年進入八一排球隊,教練李文秀。1996年至1998年在國家青年隊,教練林榆廷。1999年入選國家青年隊,教練蔡斌。2001年入選國家隊,教練陳忠和。充當馮坤的替補,鮮有在重大比賽中首發上場的機會。2005年宋妮娜並沒入選中國女排集訓大名單,後來由於江蘇隊的年輕二傳趙雲未能讓陳忠和滿意,宋妮娜得以回歸國家隊。
彭勃:1981年生於江西南昌,中國男子跳水隊運動員,1995年8月進入解放軍八一跳水隊,主項為三米板及雙人跳台跳水。彭勃是我國著名3米跳板跳水員,曾取得2001年世錦賽男子雙人3米跳板冠軍、2002年亞運會男子3米跳板雙人冠軍、2004年世界盃跳水賽男子3米板雙人冠軍、個人季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3米板冠軍等優異成績。
陳燮霞:1983年1月8日出生,中國女子舉重隊隊員,來自八一隊,屬於典型的女子力量型身材。2007年首次參加世錦賽,就奪得女子48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冠軍。2008年奧運會獲得48公斤級金牌,這是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的首枚金牌。
廖輝:1987年10月5日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中國男子舉重運動員。1997年,廖輝開始練習舉重。2000年4月,廖輝進入湖北省舉重隊。2002年12月,廖輝進入八一舉重隊。2007年,廖輝進入國家隊。2008年,廖輝獲得北京奧運會舉重男子69公斤級冠軍。2009年,廖輝獲得第77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男子69公斤級冠軍。2011年,廖輝因興奮劑事件被禁賽四年。2012年,廖輝上訴成功,禁賽期由四年改為兩年。2013年,廖輝獲得世界舉重錦標賽中男子69公斤級冠軍,不僅打破了該級別挺舉世界紀錄,還以358公斤的總成績打破世界紀錄。2014年,廖輝在世界舉重錦標賽男子69公斤級比賽中,以359公斤的總成績再次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2016年7月,廖輝在無緣里約奧運後宣布正式退役。12月,廖輝為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宣布復出。2017年,廖輝獲得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舉重男子69公斤級亞軍。
肖欽:1985年1月12日出生於南京,奧運冠軍,中國體操隊運動員,有「小馬神」之稱。肖欽5歲開始在南京中山東路體操班練習體操,10歲進入八一隊,1999年14歲時進入國家隊,並逐漸成長為了最優秀的鞍馬選手,此外在單杠項目上肖欽也具有不俗的實力。技術特點是重心高,旋轉快,幅度大,觀賞性強。動作干凈利落,身體與鞍馬的摩擦較少。2007年德國第40屆體操世錦賽男子團體冠軍;2007年德國第40屆體操世錦賽男子鞍馬冠軍;2008年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體操男子團體金牌,8月17日又奪得北京奧運會體操男子鞍馬冠軍。
林丹:1983年10月14日生於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臨江鎮,中國羽毛球男單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蘇迪曼杯、湯姆斯杯、亞運會、亞錦賽、全英賽、全運會及多座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冠軍於一身的雙圈全滿貫。被譽為中國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四大天王之一。
1988年,5歲開始接觸羽毛球。1995年,12歲的林丹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奪得男子單打冠軍,被解放軍隊看中,不久便進入八一體工大隊,成為一名軍人。2000年進入國家隊。2002年8月,首次登上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5年12月,獲羽毛球世界盃男單冠軍,並於2006年衛冕。2008年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2009年實現世錦賽三連冠。2010年廣州亞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實現全滿貫。2012年倫敦奧運會成功衛冕,成為首位在奧運會羽毛球男單項目中實現衛冕的運動員。2013年8月,第五次獲得羽毛球世錦賽男單冠軍(2006、2007、2009、2011、2013),連續三年在世界大賽決賽中戰勝李宗偉。2014年仁川亞運會男單冠軍,成功衛冕並實現了雙圈全滿貫。2016年3月,第六次獲全英賽男單冠軍。8月第四次征戰奧運會。2017年4月,獲馬來西亞羽毛球公開賽冠軍,終結東南亞巡迴賽賽事生涯無冠紀錄。10月,實現全運會羽毛球男單四連冠並奪得個人首個全運會男團冠軍。2018年5月5日,獲紐西蘭羽毛球公開賽男單冠軍。5月27日,憑借湯姆斯杯獲得第20個世界冠軍。8月,獲雅加達亞運會羽毛球男團冠軍。2019年4月,獲馬來西亞羽毛球公開賽男單冠軍。
王皓:1983年12月1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中國男子乒乓球隊運動員。1990年開始專業訓練乒乓球;1996年進入八一隊;1998年底入選國家二隊,1999年亞洲少年錦標賽男單冠軍;2000年初升入一隊。2004年雅典奧運會不敵柳承敏(韓國),獲得男單亞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單亞軍。2008年世乒賽男單冠軍,2009年世乒賽男單冠軍,2010年世界盃男單冠軍,2010年廣州亞運會男子雙打冠軍。2011年8月27日,入駐國際乒聯名人堂。2011年,王皓惜敗隊友張繼科,獲世乒賽男單亞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亞軍。王皓攜手張繼科、馬龍在乒乓球男子團體賽中獲得冠軍。2014年12月21日,王皓正式宣布退役。王皓職業生涯共獲得18個世界冠軍,和馬琳與鄧亞萍並列排在國乒歷史上的第三位,僅次於張怡寧的19個和王楠的24個。
I. 女排有幾位軍人
現役中國女排國家隊隸屬於八一體工大隊的有兩位,劉晏含和袁心玥,也就是說有兩個軍人。
J. 在中國體育史上,都有哪些運動員曾經是軍人出身呢
陳招娣,葉喬波,鄭海霞,劉玉棟……我們這些人都是軍人出身,但是最後都是在和平年代投身在中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為中國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獎項。他們都平民出身,然後當時祖國還處於和平年代,加入了當時的部隊,在部隊當中由於熱愛一些體育運動,最後進入國家隊,為國爭光。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們都是在當時為祖國做出卓越貢獻的,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體育方面。
鄭海霞身高兩米多,是一位女生,當時他在部隊裡面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後來由於非常熱愛難,就是也毅然加入了當時進去的籃球隊。並且他是當時的大校,後來他加入了美國職業籃球NBA,並且在當時取得了最高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