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甜菜面積多少

中國甜菜面積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04 08:51:01

『壹』 中國甜菜的生產概況是怎樣的

中國種植甜菜的歷史悠久。古代將甜菜稱作「忝菜」,又名君達菜、火焰菜等(即葉用甜菜)。據《太平寰宇記》記載,葉用甜菜大約是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末祿國(今伊拉克巴士拉以西)引入中國的。公元6世紀(南北朝)梁人陶弘景撰《名醫別錄》說「忝菜味甘苦、大寒。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可見當時在長江、黃河流域,甜菜已被人們用作葯物治療疾病或作蔬菜食用。

在7世紀唐《新修本草》(公元659)中記載,忝菜「葉似升麻苗,南人蒸缶食之,大香美」。直至元、明代,甜菜一直被當作一種佳美的蔬菜食用。明代以後,甜菜(指葉用甜菜)已不再作為主要蔬菜品種,而主要在南方地區廣泛用作牲畜(豬、牛)飼料。

作為製糖工業原料的糖用甜菜,主要是利用其肥大的直根提取其中蔗糖,同時利用榨糖後的一些副產品作為飼料或醫葯、化工工業的原料。中國甜菜製糖歷史至今已近100年,20世紀初葉,在奉天(今沈陽)府建立了甜菜試驗場,從事甜菜試驗研究。1908年在黑龍江省阿城縣建立了我國第一座甜菜製糖廠,以後又相繼在黑龍江哈爾濱,吉林范家屯以及山東、山西、甘肅、內蒙古等地試種,並建立了一些小規模糖廠。種子來自荷蘭等國,但由於戰亂頻繁,這些小糖廠都先後倒閉。30年代,新疆也曾由內地及外僑引入糖用及飼用甜菜種在伊犁地區試種,但這些零星分散的種植和小糖廠都先後倒閉,引進的一些外國種子也混雜,流落民間無人過問。

1956年以來,中國甜菜製糖事業開始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1956年、1967年、1979年,國家曾先後就甜菜發展問題作了專門部署,使甜菜種植業及育種、科研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

中國甜菜種植面積在近20年來經歷了起伏的發展過程。20世紀80年代,全國甜菜種植面積迅速增長,除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外,山東、江蘇、河南、四川、貴州、安徽等省都相繼建立了以甜菜作原料的糖廠。發展最多時,全國18個省(自治區)都有甜菜糖廠,總計種植面積達73.3萬hm2,但平均單產僅為16500~21000kg/hm2,後來全國種植業調整,黃河流域以南許多小糖廠由於管理不善,經濟效益差,病蟲害危害嚴重等原因相繼停產。90年代以來,在甜菜傳統種植地區的北方一些大中型糖廠也由於類似原因關閉或轉產,導致全國甜菜面積大幅度下降。

目前,甜菜主要在我國北方各省(區)種植,主要分布在三大生態區。即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生態區,華北(河北、山西、內蒙古中西部)生態區和西北(陝西、寧夏、甘肅、新疆)生態區。據統計2002年全國甜菜種植面積僅為39.1萬hm2,主要產區集中在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吉林、遼寧、甘肅等省、自治區,平均單產約36t/hm2,種植面積最大的是黑龍江,約為18.7萬hm2,其次為新疆、內蒙古(表14-2)。甜菜糖佔全國糖產量的比重由80年代的20%降至12%。

近年中國甜菜種植面積

『貳』 東北地區的甜菜主要分在哪個省,黑龍江,吉林,遼寧還是內蒙古

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黑龍江是我國甜菜的最大產區。
中國甜菜的主要產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吉林、甘肅、寧夏等省市或自治區。甜菜生產基地有:黑龍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內蒙古河套地區和新疆瑪納斯地區。
甜菜喜溫涼氣候,有耐寒、耐旱、耐鹼等特性。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緯40°以北各省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約佔全國甜菜總面積的65%。這些地區都是春播甜菜區,無霜期短、積溫較少、日照較長、晝夜溫差較大,甜菜的單產和含糖率高、病害輕。

甜菜,又名菾菜,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從瑞典移植到西班牙,是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糖甜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野生種濱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大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1906年糖用甜菜引進中國。甜菜的栽培種有糖用甜菜、葉用甜菜、根用甜菜、飼用甜菜。

『叄』 甜菜的分布

甜菜
開放分類: 生物、植物、農作物、蔬菜、草本植物

目錄• 解釋一
• 起源和傳播
• 形態特徵
• 生理特性
• 栽培
• 甜菜的成熟期和收獲期
• 病蟲害
• 育種
• 解釋二

• 解釋二

解釋一

甜 菜 (sugar beet)

甜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生活的第一年主要是營養生長,在肥大的根中積累豐富的營養物質,第二年以生殖生長為主,抽出花枝經異花受粉形成種子。

糖甜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野生種濱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大約在1500年前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在我國,葉用甜菜種植歷史悠久,而糖用甜菜是在1906年才引進的。我國的甜菜主產區在東北、西北和華北。

甜菜的栽培種有4個變種:糖用甜菜、葉用甜菜、根用甜菜、飼用甜菜。作製糖原料的糖用甜菜是兩年生作物。甜菜塊根是製糖工業的原料,其出糖率高於甘蔗。也可做飼料。甜菜糖既可食用,還可做食品、醫葯和工業原料。甜菜莖葉、根尾、青頭和采種後的老母根,可做飼料或釀造原料。甜菜渾身都是寶。

起源和傳播

蘇聯П.В.卡爾平科認為糖甜菜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種(B.maritima)演變而來。經長時期人工選擇,到公元4世紀已出現白甜菜和紅甜菜。公元8~12世紀,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廣為栽培,其栽培品種後又由起源中心地傳入高加索、亞細亞、東部西伯利亞、印度、中國和日本。但當時主要以甜菜的根和葉作蔬菜用。1747年,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院長A.馬格拉夫首先發現甜菜根中含有蔗糖。他的學生F.C.阿哈德通過進一步的人工選擇,於1786年在柏林近郊培育出塊根肥大、根中含糖分較高的甜菜品種。這是栽培甜菜種中最重要的變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糖用甜菜品種。1802年,世界上第一座甜菜製糖廠在德國建立。 19世紀初, 法、俄等國相繼發展了甜菜製糖工業。

甜菜作為糖料作物栽培始於18世紀後半葉,至今僅200 年左右歷史。現在世界甜菜種植面積約占糖料作物的48%,次於甘蔗而居第2位,分布在北緯65°到南緯45°之間的冷涼地區。1985年全世界甜菜播種面積為874萬公頃,其中以歐洲最多,其次為北美洲,亞洲占第3位,南美洲最少。生產甜菜的國家有43個,總產量達27788.7萬噸,其中蘇聯、法國、美國、波蘭、聯邦德國和中國等種植較多,中國1985年的總產量為809.1萬噸。但1988年後二十年內,我國甜菜種植面積日益減少,從八百多萬畝減少到不足三百萬畝。

中國大面積引種糖用甜菜始於1906年。先在東北試種,1908年建立第一座機制甜菜糖廠後漸向其他地區推廣。主產區在北緯40°以北,包括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約佔全國甜菜總面積的65%。這些地區都是春播甜菜區,無霜期短、積溫較少、日照較長、晝夜溫差較大,甜菜的單產和含糖率高、病害輕。在西南部地區,如貴州省的畢節、威寧,四川省的阿壩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雲南省的曲靖等地,雖緯度較低,但由於海拔高、氣候垂直變化大,也均屬春播甜菜區。黃淮流域夏播甜菜區是中國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區,面積僅佔全國甜菜總面積的5.5%。

形態特徵

根系屬直根系,由主根肥大而形成的肉質塊根,以楔形、圓錐形、紡錘形和錘形為主。塊根分為根頭、根頸和根體三部分:根頭上部與根頸相接,根頸下端至主根直徑1厘米處為根體,直徑1厘米以下的稱根尾。根體兩側各生有一條根溝,生長大量須根。含糖量以根頭最低,根頸較高,根體最高。從根體橫斷面看,以中層含糖最高,內層次之,外層最少。出苗時幼根向土壤深處延伸約15厘米,在生出兩對真葉時主根入土深度達30厘米,側根5~10厘米。到收獲時主根入土深達2米左右。葉為單葉,由根頭頂端的葉芽長出,以螺旋式排列叢生於根頭上,有葉柄,葉片變異大,但同一自交系或用無性繁殖的同一無性系植株的葉片形狀則基本一致。一年生二倍體植株葉片有盾形、心臟形、犁鏵形、矩圓形、團扇形和柳葉形等。葉柄呈肋骨狀,斷面一般呈三角形。多數葉柄與地面成70°角的稱直立狀葉叢;多數葉柄與地面成30°以下角度的稱匍匐狀葉叢;居於二者間的稱斜立狀葉叢。

種株第 2年進入生殖生長階段。由根頭的芽發育成花枝,根頭的頂芽發育成主枝,腋芽發育成側枝。主枝和側枝出生的花枝為第1分枝,由第1分枝再生出第2分枝。花枝基部呈圓柱狀;頂端為三棱或多棱肋骨狀。植株按花枝形態可分單枝型、混合枝型和多枝型 3種。兩性花,通常由3~5朵花聚生於花枝上。聚生花的下端有 1苞片,每朵花由花被、 雄蕊和雌蕊組成。 開花後形成聚花果,果中有3~5粒或7~8粒種子,稱多粒形種球;單生的花形成單果,果中有1粒種子,稱單粒形種球。甜菜的種球是堅果和蒴果的中間類型。種子呈腎形,較扁平。

生理特性

生長第1年主要是營養生長,可分為幼苗、葉叢繁茂、塊根糖分增長和糖分積累 4個時期。生長第2年主要是生殖生長,可分為葉叢、抽薹、開花和種子形成4個時期。甜菜為喜溫作物,但耐寒性較強。全生育期要求基礎溫度10℃以上的積溫2800~3200℃。塊根生育期的適宜平均溫度為19℃以上。當土壤 5~10厘米深處溫度達到15℃以上時,塊根增長最快,4℃以下時近乎停止增長。晝夜溫差與塊根增大和糖分積累有直接關系,晝溫15~20℃,夜溫5~7℃時,有利於提高光合效率和降低夜間呼吸強度,增加糖分積累。適宜塊根生長的最大土壤持水量為70~80%。持水量超過85%時塊根生長受到抑制;90%以上時塊根開始窒息,終致死亡。糖分積累期持水量低於60%時塊根生長緩慢,根體小而木質化程度高,品質較差,不利於加工製糖。塊根生長前期需水不多,生育中期需有足夠水分,生育後期需水量減少。全生育期降水量以300~400毫米為宜,收獲前1個月內降水宜少,否則含糖率顯著降低。適宜的日照時數為10~14小時。在弱光條件下,光合強度降低,塊根生長緩慢。日照時數不足會使塊根中的全氮、有害氮及灰分含量增加,降低甜菜的純度和含糖率。在遮光條件下,塊根中單糖占優勢,品質顯著變化。

栽培

春播區在東北、華北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為壟作區;內蒙古中、西部和西北地區(甘肅、新疆)為平作區。前作為麥、玉米或豆類,冬季休閑。為了保證全苗、壯苗,取得甜菜的豐產和高糖分,種球標准要求達到直徑2.5毫米以上,千粒種球重20克以上,純潔率98%以上,發芽率不低於75%。一般在4月上中旬,土壤5厘米深處的日平均溫度達到5℃以上時播種,北部產區的播種期不能晚於 5月上旬。種子發芽需要吸收種球本身重量120~160%的水分,如土壤濕度小於60%時就影響發芽,故有灌溉條件地區多進行秋冬灌溉或早春灌溉;無灌溉條件地區應適期搶墒播種或澆水播種。黃淮流域一年二熟制地區實行夏播,可避過褐斑病等為害。在終霜期較晚、春季風大地區,幼苗出土後,宜採取防霜和防風措施。一年二熟夏播區以及有灌溉條件的華北西部和西北甜菜區,採用紙筒育苗移栽,對鹽鹼地和春旱條件下的甜菜保苗有良好作用,塊根單產和含糖率也可高於直播。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有利於獲得早苗、全苗和壯苗,促使塊根提前達到工藝成熟。條播時每米出苗50株以上,穴播每穴出苗20株以上。出苗後要及時疏苗、定苗。

東北壟作地區定苗密度一般為每畝4000~6000株,華北、西北和夏播產區,大部分採用畦作,行距較窄,定苗密度一般為每畝5000~7000株。甜菜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每生產一噸甜菜塊根約需吸取氮4.5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氧化鉀5.5千克。春播甜菜一般從7月上旬開始大量吸收營養物質,8月中旬至9月上旬吸收的營養量約占總吸收量的90%。夏播甜菜以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吸收營養高峰期。施肥以底肥為主,促進苗期發育;後期追肥,防止早衰。生長後期還須注意保護植株功能葉片,減少糖分損失。

甜菜的成熟期和收獲期

甜菜是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只是營養生長階段,不能開花結實,所以達不到植物學上的成熟,只能根據它營養生長後期植株的生物學特性來確定其生物學成熟期。甜菜生物學成熟的特徵是:多數老葉變黃並枯萎;葉叢疏散,葉子斜立或匍匐;葉柄用嘴嚼有明顯甜味,而鹹味變淡;塊根增長緩慢並趨於停止,質地變脆,含糖達到最高水平,純度達85% 左右。整個地塊有80%以上植株具有以上特徵時即可收獲。

甜菜糖廠往往在甜菜生物學成熟期之前的工藝成熟期就開始收獲甜菜。甜菜工藝成熟期的主要標志是:塊根重和含糖均達到製糖標准要求,塊根中非糖成分含量低,純度達到80%以上。其外部形態是大部分葉由深綠色變成淺綠色,老葉變黃、少部分枯萎;葉姿態大多斜立,部分匍匐。

不同種植地區或同一地區的不同地塊,由於氣候、土壤、品種、栽培技術等條件的不同,甜菜的成熟期也不盡一致。無霜期長的地區,成熟期晚於崗地或沙壤土地塊;甜菜生長後期多雨、高溫年份成熟期拖後;而乾旱、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年份,成熟期提前。相同的外部條件下,豐產型品種的成熟期晚於高糖型品種。根據每塊地甜菜的具體情況,合理地確定收獲期,安排收獲順序,可以獲得較高的產糖量。因為收獲的早晚,不僅關繫到塊根產量,更重要的是關繫到塊根的含糖量及雜質含量。試驗結果表明,在正常條件下,甜菜糖分積累期每10天可增加含糖1~1.5度。因此,收獲過早不僅產量低,塊根含糖也低,而且非糖物質多、品質差。相反,收獲過晚,甜菜易受凍害,造成轉化糖含量增加,降低蔗糖產糖率,而且塊根不耐保藏。同時,收獲太晚還影響秋耕整地及秋冬灌,不利後茬作物的生長。據中國農科院甜菜研究所的研究結果,甜菜的適宜收獲期應從秋季平均日最低氣溫達到甜菜生長臨界溫度(5度)時開始,在「枯霜」來臨前結束。東北種植區甜菜適宜收獲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華北地區為10月中旬;西北地區為10月中、下旬。當然,各地具體的收獲時間還應根據當年甜菜生長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目前,除少數有條件的國營農場採用機械挖掘外,一般都採用畜力收獲或手工挖掘。即用畜力牽引的鏟鏜犁或翻地犁將甜菜壟行鏜15~18厘米。為防止鏜偏壟,可將鏟鏜犁的前輪卸下,安裝兩個運輸輪,輪距等於壟寬。鏜時兩輪走在壟溝內,可保證犁平穩前進。

機械收獲甜菜,主要採用拖拉機牽引摘掉犁壁的四鏵犁或五鏵犁進行挖掘。犁鏟入土深度20~22厘米。中國農科院甜菜研究所設計製造的農甜1GZ-2型耕作機非常適合挖掘甜菜。該機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每次挖松甜菜兩壟,尾根被切斷,塊根原位松動,不失水,可防止甜菜塊根受凍,滿足隨起、隨集堆、隨切削的作業要求;同時,可提前挖松,塊根帶土少,方便切削。該機作業效率為4畝/小時。

甜菜挖掘、撿拾和集堆應連續作業,以免塊根長時間風吹日曬,失水萎蔫或受凍害,降低品質。甜菜集堆時,應先抖落塊根上的泥土,根朝里、葉朝外,碼成圓堆或長形堆,防止塊根大量失水或受凍害。

病蟲害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褐斑病、白粉病、黃化毒病、蛇眼病和根腐病等。以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換茬、兼用葯劑方法防治為主。主要害蟲有甜菜象、蒙古土象、大黑金龜子、甘藍夜蛾和地老虎等。做好預測預報和及時施葯防治,可以減輕為害。

育種

豐產、高糖分和抗逆性是甜菜育種的主要目標。 中國已選育出豐產類型、 標准和標准偏高糖類型,高糖類型和抗病類型等優良品種40多個。主要的方法是選擇育種。其次是雜交育種。在雜種優勢利用方面,瑞典、聯邦德國、波蘭、法國等在70年代均採用二倍體親本與四倍體親本甜菜雜交獲得多倍體(3n=27)雜交種子,其在生產上的播種面積約占播種總面積的90%以上;美洲國家則多利用自交系雜種。中國對歐、美這兩種育種法均有採用。

中國實行超級原種、原種和生產用種三級良種繁育制。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多將培育的春播和夏播母根在秋收後置入窖內貯藏,翌年春季土地解凍後移栽田間采種。在黃淮流域土地凍層在30厘米以內地區,則當年播種培育的母根多在田間原地越冬,翌春采種。 加工和用途 先將塊根切成細絲,通過熱水浸出糖汁,然後用碳酸法清凈,經脫色、蒸發、結晶、分蜜等制出白砂糖,再加工成綿白糖。

優質甜菜糖色潔白、有光澤,水溶液透明無雜質。置170℃高溫下煮沸,不會變色。甜菜糖由蔗糖和轉化糖組成,易溶於水,在人的消化器官中,通過蔗糖酶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可迅速被人體吸收。除直接供食用外,也是食品和醫葯工業的原料。製糖的副產物中,糖蜜可提取酒精、甘油、乙醛、丙酮等,甜菜粕可直接喂飼牲畜,濾泥可肥田。甜菜的莖葉、青頭、根尾和采種後殘留的老母根可做釀造原料,也是良好的多汁飼料。

『肆』 甜菜適宜在中國的哪些地方生長

甜菜大約在5世紀從阿拉伯(伊拉克)引入,當時主要用作蔬菜(葉部)和飼料(根部)。糖用甜菜是1906年從德國引入,後在我國東北廣泛種植作為製糖原料,後又在華北、西北地區推廣。甜菜糖是中國北方人民主要食用糖。甜菜播種面積和總產占糖料作物的40%和15%左右。甜菜耐低溫特性,適宜在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40°N以北地區生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3省(自治區)甜菜面積佔全國的80%,產量佔70%。甘肅、寧夏、吉林、遼寧、山西、河北也有一定的種植面積。2000年中國甜菜播種面積34.1萬hm2,單產25332kg/hm2,總產863.86萬t。

此外,甜葉菊是20世紀70年代新引進的高甜度、低熱能的糖料作物,目前全國栽培面積6600hm2左右,主要用其加工成甜菊甙供食品工業利用,並出口創匯,每公頃產值可達3萬~7.5萬元。

『伍』 世界甜菜的產量最高地主要集中在哪裡

甜菜主要種植區分布在歐洲、亞洲及北美一些國家。目前,全世界甜菜種植面積約620萬hm2。近十年來,先後種植過甜菜的國家約有50個,但種植面積較大、歷史較久的國家僅20餘個,大部分在歐洲。歐洲各國種植甜菜的面積佔全世界甜菜面積70%,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國家也主要集中在歐洲,如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希臘、奧地利等國平均產量均達55~65t/hm2。

種植面積較少的是亞洲,約佔全世界甜菜面積的17%,主要有中國、伊朗、日本,所用的品種基本上是從歐、美各國直接引進或在引進基礎上進行改良,自行選育和繁殖形成。

在美洲,甜菜主要種植國家為美國,其次在加拿大及智利也有少量種植。美國的製糖工業最早始於1870年在加利福尼亞的阿瓦拉多(Arvarado)的一個工廠,起初一直利用歐洲育種公司的種子進行栽培,但由於歐洲育種公司的種子不適應美國甜菜種植地區的環境條件,並且受黑脛病、黑斑病和曲頂病的威脅很大,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的甜菜種子來源又受到影響,於是決定在引種基礎上自己選育甜菜品種。目前,美國的糖用甜菜遍及21個州,每年栽培面積達48.28萬hm2,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一帶,基本上是用本國育成的甜菜品種。

甜菜主要生產國家的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產情況見表。

在世界兩大製糖原料作物中,甘蔗糖產量約佔世界總產糖量的60%,甜菜糖產量約佔世界總產糖量40%。

全世界甜菜生產狀況

『陸』 請問什麼事甜菜

這就是甜菜 甜菜古稱忝菜,屬藜科(Familia Chenopodiaceae)甜菜屬(Genus Beta)。甜菜種內又分為野生種和栽培種。甜菜野生種的種類多且分布廣,分類亦不統一。栽培甜菜有4個變種,分別為葉用甜菜、火焰菜、飼料甜菜、和糖用甜菜。葉用甜菜(Beta vol.garis L.Var.Cicle),俗稱厚皮菜,葉片肥厚,可食用。葉用甜菜大約是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引入我國,主要在長江流域及黃河流域種植。火焰菜(Beta vulgaris L.Var.craenla Alef.),俗稱紅甜菜,根和葉為紫紅色,塊根可食用,因此也稱食用甜菜。目前在前蘇聯等國仍有較大面積種植。飼料甜菜(Beta vulgaris L.Var.Cicle),專門作為牲畜飼料的作物,其塊根產量較高,產可達4000~5500公斤。但飼料甜菜的塊根含糖率較低,通常僅為5~10度。目前在歐洲種植面積較大,且有專門的育種機構從事飼料甜菜品種的選育工作。糖用甜菜(Beta vulgaris L. Var.saccharifera)俗稱糖籮卜,塊根的含糖率較高,是製糖工業的主要原 料,因此也是甜菜屬中開發利用最為充分的栽培種。 一、糖用甜菜 甜菜作為糖料作物開展科學研究,是從18世紀後半葉開始的,至今僅有200多年。而我國種植甜菜的歷史則更短。據吏料記載,我國是1906年開始引入糖用甜菜種子在沈陽市首先試種,並於1908年建成第一座甜菜機製糖廣—黑龍江省阿什河甜菜製糖廠。而後,1916~1921年在我國華北的部分省區引種試種成功。1936~1940年又在新疆、甘肅、陝西等西北地區相罐引種成功。新中國建立初期,甜菜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甜菜種植省自治區達10餘個,面積達650萬~850萬畝。全國有甜菜製糖廠近90座,年生產砂糖120~180萬噸,約佔全國砂糖產量25%。甜菜主產區集中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內陸或邊疆省區,它對發展當地的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後一段時間內,由於農業結構調整,甜菜種植面積可能有所下降。因此今後甜菜生產和科學研究發展的重點仍將是以穩定甜菜含糖率,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主。近50年以來,我國自育並經審定的甜菜新品種110多個。由於我國甜菜種植區域東西跨度大,生態條件不同,所以目前在生產中推廣的甜菜品種仍有近20個。現介紹正在推廣且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 二、甜菜開發利用及前景 甜菜渾身都是寶。甜菜的主要產品是糖。糖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也是食品工業,飲料工業和醫葯工業的重要原料。除生產蔗糖外,甜菜及其副產品還有廣泛開發利用前景。 1.甜菜莖葉的利用 甜菜的莖葉是理想的多汁綠色飼料,除含有牲畜所需的一般營養物質外,還富含胡蘿卜素,能補充飼料中的甲種維生素之不足,增加其乳製品中甲種維生素的含量。其營養成分見表14-2。甜菜莖葉還可以作為肥料還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 2.菜根的利用 甜菜的塊根水分佔75%,固形物佔25%。固形物中蔗糖佔16%~18%,非糖物質佔7%~9%。非糖物質又分為可溶性和不溶性兩種:不溶性非糖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原果膠質和蛋白質;可溶性非糖又分為無機非糖和有機非糖。無機非糖主要是鉀、鈉、鎂等鹽類;有機非糖可再分為含氮和無氮。無氮非糖有脂肪、果膠質、還原糖和有機酸;含氮非糖又分為蛋白質和非蛋白質。非蛋白非糖主要指甜菜鹼、醯胺和氨基酸。甜菜製糖工業副產品主要是塊根內3.5%左右的糖分和7.5%左右的非糖物質以及在加工過程中投入與排出的其它非糖物質。 ①甜菜粕。在製糖過程中,甜菜塊根經切絲浸提後所剩殘渣加工成為甜菜粕。通常每加工1噸甜菜塊根便同時生產出0.9噸甜菜粕。甜菜粕中含有93%的水分,7%左右的干物質。干物質中含有豐富的各類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養豬、養牛理想的飼料。其含量見表14-3。甜菜粕經雙螺旋(或單螺旋)壓榨機壓榨後再經過烘乾製成乾燥的甜菜。 干粕。由於甜菜乾粕碳水化合物含量、澱粉值和可消化養分總量高,故可作精飼料。且因蛋白質少,發熱量高,與高蛋白的精飼料及粗飼料一起使用可調節高蛋白營養平衡,其味道甘美,是養牛業的理想飼料。使用時應先加水浸泡,否則易引起牲畜腹脹。為提高甜菜乾粕的營養價,可在干粕內添加廢糖蜜及其他營養成分,製成糖蜜型或營養型甜菜顆粒粕。甜菜顆粒粕是利用甜菜乾粕進一步經過加工製成的。其營養成分和使用價值與甜菜乾粕相同,但更便於包裝運輸和管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甜菜顆粒粕的生產發展較快,年產量已達到10多萬噸。目前國內的甜菜製糖廠大多配有甜菜顆粒粕生產線。 ②果膠的生產及利用。甜菜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由於不溶於水,故在浸糖過程中不移入糖汁中而留在廢粕內。蛋白質、灰分、皂素等大多也殘留在廢粕內。唯獨果膠質處於與纖維素化合狀態,在一定溫度和酸性或鹼性條件下,能水解成可溶性的水果膠質,進入糖汁後,成為影響清潔和結晶的有害物質。因此在製糖過程中,通過控制浸糖溫度,可使90%以上的果膠留在甜菜粕中。從甜菜粕中提取果膠的工藝較簡單,即將甜菜粕加溫、水解,再使果膠質與廢渣分離便生產出初級果膠質。初級果膠質與水泥、石膏爐灰渣混合,便可生產出泡沫硅酸鹽製品,達到建築行業對保溫隔熱材料的技術要求,從而成本較低。該項技術工藝簡單,易於操作且有利於環保,前景很好。 ③廢蜜的生產及二氧化碳的利用。在製糖過程中所產生的低度糖蜜,不能再返回煮糖,此類糖蜜稱之為廢蜜,其產量為甜菜加工量的4%左右。一是生產發酵製品 凡是用澱粉作為原料所生產的發酵製品,絕大部分可以用廢蜜製取。由於廢蜜價格低,產品產值 高;經濟效益好,因此目前我國的甜菜製糖廠均利用廢蜜生產發酵製品。主要產品有:酒精、有機溶劑(如丙酮、丁醇和乙醇等)、甘油、酵母、谷氨酸、味精、檸檬酸等。二是作飼料 由於廢蜜中含有糖分、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一些微量元素,可用做作牲畜飼料。如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牛泌乳提高乳量、促進新陳代謝和體質發育等。 三、其他類型甜菜 1.飼料甜菜 (Betavvlgarls L.Var.Cicle)它是Beta屬普通甜菜組中普通甜菜的4個變種之一。飼料甜菜是一種專門作為養牛、養豬用的飼料作物,塊根的含糖率較低,通常僅為5~10度,但產量較高,可達到60~80噸/公頃。在歐洲栽培面積較大。且有專門的飼料甜菜育種機構從事飼料甜菜品種的科學研究工作。為避免使甜菜製糖廠蒙受損失,歐洲一些國家規定飼料甜菜與糖甜菜的根皮顏色要有所區別。因此飼料甜菜育種工作者將顏色基因導入到飼料甜菜的根皮中,使目前我們看到的飼料甜菜的塊根具有各種顏色,如淺紅色、淺粉色、金黃色、淺黃色等。 飼料甜菜塊根多為圓柱型,三分之二以上在地上部。葉片數較少。根溝淺,光滑,收獲時帶土少。由於塊根中除含一定的糖分外,還含有維持家畜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礦物鹽類,故它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多汁飼料。它作為飼料作物,在我國有較好的開發前景。特別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的消費量將大幅度提高,必將帶動乳牛業的發展,因此飼料甜菜開發前景廣闊。此外,飼料甜菜還是不可多得的遺傳資源。利用其良好的根形通過與糖甜菜雜交選育光滑根育種(球形根育種),或利用其豐產性基因選育豐產性材料。目前我國尚無專門的研究機構。國內僅有個別地區有少量種植。品種皆引自國外,以前蘇聯的為主。 2.葉用甜菜 (Beta vvlgarls L.Var.Cicle)俗稱厚皮菜。葉片肥厚,葉部發達,葉柄粗長。具有較強的抗寒性及耐暑性。它可作為蔬菜食用或作為草葯及飼料。 葉用甜菜是由近東地區的沿海甜菜(Beet maritima)中分離出來的,後來傳入歐洲、印度、中國等。它是最早馴化栽培的一種甜菜,有人認為大約在4000年前,在美索布達米亞,第一個葉用甜菜原始類型便被栽培了。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從阿拉伯引入我國。在我國葉用甜菜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流域及西南地區種植。中國的葉用甜菜現已初步被劃分為5種類型:白色葉用甜菜、綠色葉用甜菜、四季葉用甜菜、卷葉葉用甜菜和紅色葉用甜菜。目前,葉用甜菜在個別地區仍作為蔬菜栽培。此外葉用甜菜由於具有抗褐斑病性、抗逆性,所以在糖甜菜或飼料甜菜育種中常被利用。然而,葉用甜菜其他的經濟潛力尚有待研究、開發。 3.食用甜菜 (Beta vvlgarls L.Var.cruanla Alef.) 俗稱紅甜菜。根和葉為紫紅色,因此也稱火焰菜。塊根可食用。類似大蘿卜,生吃略甜,可作為配菜點綴在涼拌菜中,或作為雕刻菜的原料,顏色非常鮮艷;也可做湯類菜。前蘇聯的許多國家作為一種蔬菜仍有較大面積的種植。此外還可作為觀賞植物。食用甜菜其他的經濟潛力尚有待研究、開發。

『柒』 中國的甜菜種植面積,世界甜菜種植面積 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的甜菜種植面積占我國的多少

三江平原。
本題考查北方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北方地區的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因氣候關系,長城以北種植春小麥(不能越冬)、高粱、大豆等,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位於我國地形區中的三江平原。試題答案: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由於氣候的差異,農業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北方地區作物生長期較短,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區作物生長期較長,降水豐富,以水田為主,糧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根據題意. 故選:B.。

『捌』 甜菜是怎樣的

榨糖用的甜菜,是由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甜菜演變過來的大根型甜菜和大葉型甜菜經過雜交以後,經過人工選育逐漸發展過來的。

甜菜的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在一些不好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下,也能比較好地生長和發育。因此,在鹽鹼地和山區種甜菜都能獲得較好的收成。

糖用甜菜的栽培時間不太長。在1747年時,德國的一位化學家名字叫馬爾格萊夫,他第一個發現甜菜中含有蔗糖,並且在他的實驗室里從甜菜塊根中分離出和甘蔗一樣的結晶砂糖。不過,當時的甜菜根中含糖僅有1.3%~1.6%。另外一位名叫阿哈爾德的人,經過不斷的努力,根據根的顏色、形狀、入土深度和葉柄的顏色等進行選擇,在1784年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甜菜品種——西里西亞,並於1801年在西里西亞古內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廠。當時每天只能加工2噸塊根,當時的含糖率也只5%。隨著甜菜選種方法的改進和製糖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到了20世紀初,種甜菜的地區不斷擴大,面積急劇增加,加工甜菜的能力和水平也顯著提高,甜菜的含糖率最高可以達到18.1%。現在甜菜含糖率已達到20%,甚至更高。本世紀70年代初,全世界有44個國家種甜菜,主要分布在非洲、中美洲、亞洲、歐洲。大多數種植在北緯30度以北的北半球。到90年代初,全世界種甜菜13027.5萬畝,平均畝產量為2.23噸,其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義大利、日本、荷蘭平均畝產都超過了3.53噸以上。

我們國家種植甜菜製糖的歷史比較短。在1906年開始引進糖用甜菜的種子,首先在沈陽建立甜菜試驗場,然後在我國東北地區進行生產試驗和推廣。於1908年在黑龍江省阿城縣建立了我國第一座甜菜糖廠——阿城糖廠,甜菜的種植面積也逐漸擴大起來。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修復和擴建了吉林省范家屯等3個糖廠,並且在內蒙古、新疆等地引種甜菜成功。1952年全國甜菜種植面積比1949年增長了118%,到1957年甜菜種植區已從東北甜菜區擴大到華北甜菜產區,甜菜種植面積是解放初的10倍,甜菜總產是當初的8.88倍。到了70年代初,我國甜菜產區又擴大到黃淮流域,種植范圍發展到15個省、市、區,面積達到了581.3萬畝,總產402.3萬噸,分別是1949年的24.3倍和21.1倍。我國的甜菜種植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甘肅、遼寧、山西、寧夏等地。到1988年全國甜菜種植面積突破了1000萬畝,總產1329萬噸,平均畝產1189公斤。種植面積最大省區是黑龍江,占總播種面積的57.2%,其次是內蒙古和吉林,分別占總播種面積的13.8%和10.2%。而產量最高的省份是甘肅,每畝產量是2902公斤,其次是寧夏,每畝產量2562公斤。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需糖量也隨著增加,所以,提高甜菜產量,提高含糖量仍然是擺在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農民朋友面前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年輕的一代,更要擔起這個重任,為我國的甜菜生產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玖』 甜菜的功效和作用

大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1906年糖用甜菜引進中國。甜菜的栽培種有糖用甜菜、葉用甜菜、根用甜菜、飼用甜菜。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甜菜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甜菜的功效和作用

1、對抗腫瘤

相關人員研究發現,甜菜鹼與D-異抗壞血酸配伍用葯,在體外能抑制肉瘤37、艾氏癌瘤和淋巴樣白血病L1210( LE )有絲分裂,作用較單獨用葯為強。

2、降脂保肝

研究發現,大鼠食甜菜鹼七十五天,可升高血及肝中的磷脂水平,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具有保護作用,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及肝中脂質變化。而甜菜鹼的保肝作用,可能與其作甲基供體有關。

3、降壓作用

甜菜鹼對麻醉動物有輕度降壓作用,但對高血壓無效。犬、兔和大鼠經血管注射鹽酸甜菜鹼後,均出現顯著的降壓,功效發揮快,但維持時間短。鹽酸甜菜鹼可減弱腎上腺素和去甲腎腺素對兔的升壓效果。丁一上等人研究顯示,鹽酸甜菜鹼的降壓作用,主要是擴張外周血管所致。

4、生長刺激

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每噸雞飼料中加入甜菜鹼8公斤,有研究顯示可增加產蛋量,超過對照組24.3%。

5、保胃治肝

曾經用以枸櫞酸甜菜鹼治療一百三十一例各種慢性肝臟疾病,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中毒性或代謝性肝病,及膽道疾患引起的肝功能障礙等,而整個過程中在觀察轉氨酶、鹼性磷酸酶、中性脂肪、膽固醇及總脂質、蛋白總量、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血清膽紅素及血清鐵等指標的變化之後,被認為是有效的。也就是意味著甜菜對保護我們的肝臟非常有幫助。

甜菜的食用技巧

1、甜菜可以煎炒、涼拌、腌制食用。用流水沖洗甜菜,但不要搓傷。細細刮洗,將最好的整個連皮烹制,將根留2.5~5厘米長。根據甜菜的大小不同,蒸煮時間需30~60分鍾不等。煮熟的甜菜皮易剝落。

2、用烤箱烘烤可以保存甜菜的味道和色澤。用刀或叉接觸甜菜,會使甜菜“淌汁”並且在烹制時褪色。

3、鹼性調味料,像蘇打會使甜菜變成紫色。

4、加點檸檬汁或醋有助於保持甜菜的顏色。

5、鹽會使甜菜變白,所以只能在烹制的最後時刻放鹽。

甜菜的植物學史

蘇聯П.В.卡爾平科認為糖甜菜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種(B.maritima)演變而來。經長時期人工選擇,到公元4世紀已出現白甜菜和紅甜菜。公元8~12世紀,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廣為栽培,其栽培品種後又由起源中心地傳入高加索、亞細亞、東部西伯利亞、印度、中國和日本。但當時主要以甜菜的

根和葉作蔬菜用。1747年,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院長A.馬格拉夫首先發現甜菜根中含有蔗糖。他的學生F.C.阿哈德通過進一步的人工選擇,於1786年在柏林近郊培育出塊根肥大、根中含糖分較高的甜菜品種。這是栽培甜菜種中最重要的變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糖用甜菜品種。1802年,世界上第一座甜菜製糖廠在德國建立。19世紀初, 法、俄等國相繼發展了甜菜製糖工業。

甜菜作為糖料作物栽培始於18世紀後半葉,至今(2013年)僅200 年左右歷史。當今世界甜菜 種植 面積約占糖料作物的48%,次於甘蔗而居第2位,分布在北緯65°到南緯45°之間的冷涼地區。1985年全世界甜菜播種面積為874萬公頃,其中以歐洲最多,其次為北美洲,亞洲占第3位,南美洲最少。生產甜菜的國家有43個,總產量達27788.7萬噸,其中蘇聯、法國、美國、波蘭、聯邦德國和中國等種植較多,中國1985年的總產量為809.1萬噸。但1988年後二十年內,中國甜菜種植面積日益減少,從八百多萬畝減少到不足三百萬畝。

『拾』 北方秋收的農作物有哪些

北方秋收的農作物有哪些

北方秋收的農作物有哪些,我們都知道南方和北方有非常多的差異,尤其是在農作物的種植方面更是各不相同,有的植物適合種在南方,有的適合在北方,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北方秋收的農作物有哪些。

北方秋收的農作物有哪些1

一、春季作物:(2~4月為春季)

1、花生:(4~10月)

花生的分布更為廣泛,經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最多,為春種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閩丘陵、兩廣丘陵、雲貴等地也有較廣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種秋收。

2、棉花:(4~9月)

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種秋收。

3、冬前育苗,早春移栽:

彩色甜辣椒、觀賞型彩色小辣椒、聖女果番茄。

4、水稻:

(1)南方:4~7月和 7~10、11月(雙季)。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年兩熟,有的田地是種雙季稻(即一塊地中一年種兩次水稻),雙季稻中,早稻是春種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搶收早稻,搶插晚稻,故將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段時間稱為雙搶),晚稻是夏種秋收(11月初收完)。還有一種是稻麥連種,即當地的冬小麥收獲後再種水稻,則這種水稻是夏種秋收(它收獲不久再種小麥或油菜)。一般考試只考雙季稻。

(2)東北:5、6~10月(單季)水稻在全國種植普遍,可結合各地的種植制度來確定其種植和收獲季節。如東北地區,一年一熟,則是春種秋收;

(3)在南方有些地區(如海南)可種三季水稻。

5、大豆:

主產區在東北平原。根據當地一年一熟的情況,可推測出是春種秋收。

二、夏季作物:(5~7月份)

主要是早稻及早中稻;

夏季油料主要品種為花生和芝麻;

夏季蔬菜。

三、 秋季作物:(8~10月份)

主要以小麥、油菜(熟期適中,全生育期220—224天)、馬鈴薯、甜菜等為主。

1、小麥:分冬小麥和春小麥。

(1)冬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南(華北及其以南的地區), 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秋種夏收。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冬麥區,播種面積占我國的47%,總產占我國的53%。一般年份冬麥可安全越冬,大於0℃積溫4100℃。可供小麥、早中熟玉米的兩熟。水是決定播種面積的限制因子。黃河以北地區多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生產潛力大。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植面積佔12.3%,總產佔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而3~5月降水量大於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該區小麥商品率較高。

西南冬麥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四川冬暖,溫水適宜,但光照少,病蟲嚴重。高原光照強,灌溉成熟期溫度低,利於高產。

(2)春小麥主要在長城以北(東北地區):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獲。東北春麥區,黑龍江、吉林溫度低,春麥適宜。

(3)西北春冬麥區,灌區和黃土高原區,降水不足,小麥種在水澆地上。南疆冬小麥,適應好,生產力高,品質優,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麥。青藏高原冬春麥區,光溫水配合利於小麥生長、抽穗-成熟期長達50-80天。

2、油菜:

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種植和收獲季節大致與冬小麥一致。(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農諺:「寒露油菜籽,霜降種小麥」,說的是當地一般在寒露時種油菜,霜降時種小麥。它們一般在端午前後收獲,北方地區收獲季節要晚些。故稱夏收作物)

3、甜菜:(5~9月)

四、冬季作物:(11~1月)

1、大麥(優質大麥)。

2、蠶豆(優質蠶豆、鮮銷蠶豆);適播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3、豌豆(鮮銷豌豆);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種。

4、冬種馬鈴薯,辣椒,番茄,瓜類、豆類和葉菜類等蔬菜品種。

5、其它:油菜:有的品種在12月份種植,次年5月收獲。

6、花卉:青飼料,綠肥。

北方秋收的農作物有哪些2

甜菜

甜菜,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至紡錘狀,多汁。莖直立,基生葉矩圓形,長葉柄,上面皺縮不平,下面有粗壯凸出的葉脈,全緣或略呈波狀,葉柄粗壯,莖生葉互生,較小,花團集,花被裂片條形或狹矩圓形,胞果上部稍肉質。種子雙凸鏡形,紅褐色,5-6月開花,7月結果。

甜菜在深而富含有機質的松軟土壤上生長良好,它喜溫作物,但耐寒性較強。中國大面積引種甜菜主產區在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約佔中國甜菜總面積的65%。這些地區都是春播甜菜區,無霜期短、積溫較少、日照較長、晝夜溫差較大,甜菜的單產和含糖率高、病害輕。

甜菜是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是中國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甜菜除用於製糖之外,其副產物同時具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如糖蜜經過發酵,或通過化學方法處理,能生產甲醇、乙醇、丁醇、甘油、味精及丙酮等。還可用作製取三磷酸腺苷、金黴素及檸檬酸等許多醫葯與輕工業產品的原料。

製糖後的濾泥,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其他養分,既可以作肥料,又兼有中和土壤中游離酸的作用。甜菜莖葉、青頭、尾根以及甜菜粕等,既可作為釀造原料,提取甜菜鹼等,又是優質多汁飼料。

花生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番豆」等。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

花生宜氣候溫暖,生長季節較長,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在我國河南、山東生長最佳。花生對於地質土壤的`相求相對較高,在花生種植的而選擇上,宜選擇地勢較為平坦且排水能力強的沙壤土地。花生忌重茬,第一年種過花生的土壤不適合連續栽種花生,選擇花生種植土壤最好選擇連續幾年都沒有種過花生的地質。除此之外,土壤有機質大於1.0%,土壤的pH值要在6.5~7.5之間。花生的種植還對空氣質量狀況有一定的要求,要求空氣污染指數小於1。只有同時滿足這些地質條件,才有可能種出高產花生 。

花生中含有25%~35%的蛋白,主要有水溶性蛋白和鹽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又稱為乳清蛋白,占花生蛋白的10%左右,鹽溶性蛋白占花生蛋白的90%。花生含有一般雜糧少有的膽鹼、卵磷脂,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記憶力,可益智、抗衰老、延壽。

棉花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

棉花的主副產品都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正如前人所說「棉花全身都是寶」。它既是最重要的纖維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糧食作物,還是紡織、精細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

閱讀全文

與中國甜菜面積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siap是什麼意思 瀏覽:890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欄應該標注什麼區別 瀏覽:71
伊朗總統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801
印度貨幣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13
越南鐵路時速為多少 瀏覽:717
俄語義大利怎麼說 瀏覽:714
英國警察在什麼地方 瀏覽:789
印尼話bo什麼意思 瀏覽:660
伊朗市有多少鄉鎮 瀏覽:263
印度獨立後的工業部門有哪些 瀏覽:469
中國最高學府是哪個 瀏覽:458
什麼是中國公民的 瀏覽:156
印度大壩薩爾瑪在哪裡 瀏覽:200
英國進口晶體什麼價格 瀏覽:109
印尼萬隆有什麼高科技 瀏覽:182
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瀏覽:334
在越南沒有護照怎麼打疫苗 瀏覽:862
越南ip是多少 瀏覽:409
英國人的復數形式英語怎麼讀 瀏覽:173
美國人民怎麼看待伊朗事件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