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西南全世界互聯網有多少埠

中國西南全世界互聯網有多少埠

發布時間:2022-11-05 05:35:17

⑴ Internet 已覆蓋全球幾個國家和地區

最近,互聯網市場研究公司Nua綜合世界各地的互聯網用戶統計數據,得出結論:截至到2002年9月底,全球網民數量達到6.056億人,而截至到5月份,總數為5.807億人。歐洲和亞太地區由於增長強勁,異軍突起,在網民數量上超越北美洲。其中歐洲用戶為1.9091,名列第一,佔全球數量的31.5。亞洲1.8724億人名列第二,但是發展勢頭最盛,成為世界第一也指日可待過去幾個月內,目前佔全球30.9%。北美網民數量不思上進,已經接近飽和,數量停滯在1.8267億人,佔全球30.1%。歐亞美正式構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他各州加起來不足10%,其中而拉丁美洲佔5.5%,非洲和中東各佔1%。

而根據另一家互聯網咨詢公司Global Reach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到9月,全球網民達到6.19億人。根據統計,非英語母語的人口已經占據互聯網的主導:全球網民母語為英文的只佔36.5%,約2.31億,非英語人口達4.035億,全球網民總數6.19億。第二大語言是中文,佔10.8%,日語(9.3%),西班牙語(7.2%),德語(6.6%),韓語(4.5%),義大利語(3.8%)。網路世界越來越接近現實世界的格局。

⑵ 中國互聯網是區域網嗎

中國目前的情況局域互聯算是參半吧,在中國台灣,香港等一部分地區能在全球互聯網暢通,能訪問國外網站也能訪問國內網站,但是中國內地的網民基本上是出不去的,不然也沒有這翻牆一說了,在目前全世界范圍來看,除了朝鮮網路,相比於歐美,應該差不多在較為發展的國家之中,就中國大陸使用區域網了。



⑶ 中國互聯網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IPv6地址增速加快

近年來,我國IPv6地址數量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62023塊/32,較2020年12月底增長7.6%。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與重點企業分析報告》

⑷ 互聯網根伺服器一共有多少個

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互聯網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美國政府對其管理擁有很大發言權。 不過,部分國家可能因此停止對ICANN的支持。最壞的情況是,很多拒絕接受美國控制的國家可能會建立自己的獨立域名系統,從而導致互聯網的分裂。 所以控制全世界絕不可能。
詳細資料:

⑸ 簡要介紹我國現有的四個互聯網路

下面的內容對樓主提出的問題會有幫助:
1.中國的國家信息化
中國沒有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提法,代之的是國家信息化的構想。 中國的國家信息化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進程。

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和比較完整的國家信息化體系;到20l0年,將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先進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國家信息化體系由下列六個要素組成,即信息資源、國家信息網路、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准。

可以看出,我國的信息化與外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有所不同。我國強調信息化體系六個要素之間的緊密關系,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放在核心地位。近年來,中國信息產業發展速度超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八五期間、電子工業年平均遞增30%,電信業平均遞增40%以上。中國通信網基本上實現了數字化和程式控制化。全國己經初步建成以光纜為主,以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多種手段並用的網路。

l993年底國家有關部門決定興建「金橋」、「金卡」、「金關」工程,簡稱「三金」工程。「金橋」工程是以衛星綜合數字網為基礎,以光纖、微波、無線移動等方式,形成空地一體的網路結構,是一個連接國務院、各部委專用網,與各省市、大中型企業以及國家重點工程聯結的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可傳輸數據、話音、圖像等,以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EDI)為信息交換平台,為各類信息的流通提供物理通道。目前,金橋工程己在北京、天津、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等全國24個中心城市利用衛星通信建立了一個以VSAT技術為主體,己光纖為輔的衛星綜合信息網路。

「金卡」,工程即電子貨幣工程。它的目標是用10年多的時間,在3億城市人口推廣普及金融交易卡、信用卡。「金關」工程是用EDI實現國際貿易信息化,進一步與國際貿易接軌。

目前,全國部(委、辦)建立了信息中心114個,50%建立了計算機網路,其中15%建立了覆蓋了全國的計算機網路;省(市、區)建立了信息中心32個,40%建立網路,其中l0%建立了覆蓋全省(市、區)的計算機網路;1000家大型國有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50%建立了企業計算機網路。這些網路與公用網的連接的比率低於l0%。從INTEIWET在國內的發展來看,截止到1999年6月,我國四個互聯網間實現互聯。其中,用戶人戶超過400萬人,接入單位1600多家,連入計算機超過15萬台,在CN下注冊的三級域名達12643個。預見到2000年,我國計算機的裝機量將超過l000萬台,其中30%將接入各類計算機網路,並以公用計算機網路為主。同時,隨著高速互聯網路交換中心和區域交換中心的建立,更將大大促進互聯網路的信息共享。 到20l0年,我國的計算機網路將超過l0萬個,30%的家庭能獲得網路服務,多種信息媒體融合的網路將會得到明顯的進展。

2.中國公用數據網

近年來,中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建設速度很快。電信部門建立了CHINAPAC,CHINADDN,CHIANFRN等數字通信網路,形成了我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

l993年9月開通,l996年底已經覆蓋全國縣以上城市和一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與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

(1)網路狀況

分組交換網是郵電部門建設和發展最早的基礎數據通信網路。分組交換網以CITTX.25建議為基礎,可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計算機區域網之間的通信。分組交換網是一種基礎的數據通信網路,在其網路平台上可以構架各種增值業務,如:電子信箱、電子數據交換、傳真存儲轉發等。

CHINAPAC由國家骨幹網和各省(市、區)的省內網組成。目前骨幹網之間覆蓋所有省會城市,省內網覆蓋到有業務要求的所有城市和發達鄉鎮。通過和電話網的互連,CHINAPAC可以覆蓋到電話網通達到的所有地區。CHINAPAC設有一級交換中心和二級交換中心,一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不完全網狀結構,-級交換中心到所屬二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星狀結構;CHIANIPAC在北京和上海設有國際出入口,廣州設有到港澳地區的出入口,以完成與國際數據的聯網。

(2)網路特點及業務功能

分組交換網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物理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出功能和復雜完備的誤碼糾錯功能。 X.25協議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她在每一段鏈路上都要執行差錯檢驗和出錯重傳;這種復雜的差錯校驗機制雖然使它的傳輸效率受到了限制,但確實為用戶數據的安全傳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CHINAPAC提供的業務如下:

l.基本業務功能

基本業務功能是指向任一數字終端設備(DTE)提供的基本業務功能。它能滿足用戶對通信的基本要求。有兩類基本業務, 交換型虛電路(SVC); 永久型虛電路(PVC)

2.任選業務功能

用戶任選業務功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要,向用戶提供的特殊業務功能,如入呼叫封阻、出呼叫封阻、單向入邏輯信道、單向出邏輯信道等。

3.其他業務功能

CHINANET還提供其他費ITU-T建議的業務功能,如虛擬專用網(VPN)、TCP/IP、分組多址廣播、呼叫改向等。

(3)用戶入網方式

CHINANET提供兩種接入方式。

1.專線方式

適用於通信業務量大,使用頻繁、要求高可靠性、無耗損的應用,但需作用專線,費用相對較高。專線入網速率為9.6~64KBPS。

2.電話撥號

適用於業務量不大、間歇時間較長、可以容忍呼叫失敗的應用。因其使用已有電話線路,無需另外投資,且數據可以與話音共享線路,因此大大節省投資,對零散用戶是理想的接入手段。 可分為x.28非同步撥號入網或X.32同步撥號入網,撥號入網的速率為l200-9600BPS

(4)資費政策

CHINAPAC現行兩種收費方式,一是計時計量收費,二是包月制費。計時計量收費。

應用領域和業務定位廣

和DDN、幀中繼相比較,分組業務資費比較便宜,它是用戶構架其內部廣域網最經濟的一種選擇。在需要同時建立多點連接的情況下,通過分組交換網的虛電路功能,可以替代昂貴的多點DDN專線。但由於X.25協議自身的復雜性,分組業務使用於速率低於64K的低速應用場合。例如,目前隨著金卡工程的不斷推進,POS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POS業務量小,但實時性要求高,非分組網互聯是實現POS機和主機通信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案。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

數字通信網(DDN)是利用數字通道提供永久性、半永久性連接線路,以傳輸數據信號為主的數字傳輸網路。它可以提供各種靈活的數據介面,為傳送數據信號服務。由於它協議簡單,速率較高,這幾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

DDN由數字通道、DDN節點、網管系統和用戶環路組成,它主要提供點到點和點到多點的數字專用線路業務,也可以提供幀中繼和壓縮語音/G3傳真業務。

DDN的主要特點是:

(1)傳輸質量高,由於目前DDN大量採用光纖傳輸通道,使得傳輸質量大大提高;

(2)傳輸速率高,速率介於2400BPS到2MBPS之間

(3)協議簡單,由於DDN主要採用時分復用和交叉連接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全透明傳輸,對用戶的技術要求較少,應用靈活;

(4)在DDN網中,採用了先進的網管技術,線路調度、故障監控可以實現集中管理,線路遇故障時還可以自動路由迂迴,提高了用戶線路的利用率。
(1)DDN的業務應用及特點

DDN主要提供點到點的數字專用線路業務。廣泛應用於銀行、證券、氣象、文化教育等領域,使用於LAN7WAN的互聯,不同網路的互聯等。例如,一個公司的總部和分部位於不同的地點,兩點之間的通信又很頻繁,不僅要保持電話聯系,還有進行計算機聯網通信。如果租用一條DDN專線,兩端加上復用設備,把分布兩地的電話系統和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就可以埃兩地間方便地通信。這樣既節省了兩地之間的長途電話費用,又能實現計算機系統的互聯互通。

DDN還提供多點業務,主要指廣播多點業務、雙向多點業務(輪詢)和會議電視業務。廣播多點業務特點是:數據信息流可以從一點傳送到多點,使多點同時獲得同一信息。多點廣播業務適用於信息頒布(股票、新聞、氣象預報等)。雙向多點業務主要指一個主站在一個時刻可以和一個從站進行雙向通信,主站定期訪問一個從站,與從站交換信息。雙向多點通信業務適用於集中監視、信用卡驗證、數據服務、預定系統等領域。會議電視業務是利用DDN的多點橋接功能實現多點I、司圖像和話音等信息的焦化。會議電視系統的每個站點都可作為主站與其他站點進行通信,但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主站。多點業務的一個特點是,某一點僅通過一個介面就能完成與多點間的通信,節約了用戶端設備和網路資源,減少了投資。 另外,利用DDN網上的幀中繼資源模塊和話音壓縮模塊,還可以實現開放幀中繼業務和壓縮語音/G3傳真業務。

(2)ChinaDDN的歷史、現狀及發展

公用數據網是郵電部門經營的、在全國范圍內向用戶提供服務的數據網路。90年代初,首先在幾個城市發展起來,1994年開始組建CHINADDN一級干線網。目前一級干線網已通達所有省會城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在積極建設經營DDN網,至1996年底,CHINADDN已經覆蓋到2100個縣以上城市,發達地區已覆蓋到鄉鎮,埠總數達l8萬個。在不久的將來,能為用戶提供全國范圍內的虛擬專用網(VPN)業務。

CHINADDN按照網路的建設、經營、管理和維護的責任地理區域,劃分為一級干線網、二級干線網和本地網三級。一級干線網由設置在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節點組成,主要提供跨省長途DDN業務的轉接,目前已通達除台灣外的所有省會城市。二級干線網由設置在省內的節點組成,它提供本省內長途和出入省的DDN業務。除西藏外各省均已建成省內網。本地網是指城市范圍內的網路,主要為用戶提供本地和長途DDN業務。

目前,CHINDDN已經成為郵電部門其他網路的支撐網。大量的CHINDDN,CHINAFAX,CHINANET的中繼線路都開在CHINADDN上。CHINADDN作為電話七號信令網一期工程的一個傳輸平面,將在電話網的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部網管中心與各省網管中心聯網的DCN工程也選擇CHINADDN作為其傳輸通道,行動電話信令漫遊、多媒體網都依靠CHIANDDN來傳送信息。郵電部和中國人們銀組建的中國金融數據網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幀中繼網,全部採用CHIANDDN作為數據傳送通道。CHINADDN正日益成為電信各種業務的重要支撐。

另外社會各界也紛紛租用CHINADDN專線來開展自己的業務,各專業銀行、證券公司、教育科研部門都是CHINADDN的用戶群。

⑶ChinaDDN的用戶接入方法

目前連接用戶和DDN業務提供者(電信局)的媒體主要是電話銅線,這樣用戶接入CHINADDN主要採用MODEM、話數復用設備和2B+D線路終端設備,通過電話銅線來連接。隨著用戶對高速率的要求,HDSL設備也將在網路中得以應用。

中國公用幀中繼網(ChinaFRN)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CHINAFRN)是我國第一個將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寬頻數據通信網路,其建成投產必將對我國的國民經濟信息化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成為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CHINAFRN主要提供64K以上的中高速數據通信服務。業務類型既可以是突發性的,也可以是實時性的。

CHINAFRN還可為其他數據通信網路提供高速中繼傳輸,使得各網路的性能得以增強,同時提高線路的使用效率。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採用ATM技術平台,同時提供幀中繼和信元中繼等業務。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的主要技術特點包括,

(l)設備單機先進,網路整體性好,骨幹樞紐採取全網狀連接。

(2)網路業務種類齊全,提供幀中繼PVC、ATMPVC和SVC等基本業務。

(3)埠種類齊全,速率范圍廣。對於幀中繼業務,網路所提供的介面類型包括v35、x.21、El、信道化El、ISDNPRI、E3等。對於ATM業務,網路所提供的介面類型有E1、E3、STM-l等。

(4)用戶接入方式靈活。支持幀中繼或ATM協議的終端設備可以直接接入;區域網可通過路山器、區域網交換機直接接入;其他協議終端可通過FRAD設備進行接入。此外,由於網路埠本身內置FRAD功能,支持HDLC、SDLC和PPP協議的終端也可直接接入。

(5)支持幀中繼.ATM互通功能。
3.中國的網際網路(Internet)

中國lnternet簡介

中國INTERNET的發展歷史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l986_l994年,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中科院高能所網路線路,實現了與歐洲及北美地區的EMAIL通信。 中國科技界最早使用INTERNET是從l986年開始的。國內一些科研單位,通過長途電話撥號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聯機資料庫檢索。不久,利用這些國家與INTERNET的連接,進行E.MAIL通信。實現這種通信的單位,先後有北東計算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承擔轉發E.MAIL的單位主要在歐洲,如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大學、德國的GMD、瑞士的CERN、挪威、法國等。

l989年,中國的CHINAPAC(X.25)公用數據網基本開通。CHINAPAC雖然規模不大,但與法國、德國等的公用數據網路(X.25)有國際連接(X.75)。

l990年開始,國內的北京市計算機應用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電子部華北計算所、電子部石家莊第54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先後將自己的計算機以x.28或x.25與CHINAPAC相連接。同時,利用歐洲國家的計算機作為網關,在x.25網與ⅠNTERNET之|、司進行轉接,使得中國的CHINAPAC科技用戶可以與INTERNET用戶進行E-MAIL通信。

l993年3月,中國科學院(CAS)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為了支持國外科學家使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做高能物理實驗,開通了一條64KBPS國際數據信道,連接北京西郊的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國史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運行DECNET協議,還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經SLAC機器的轉接,可以實現與INTERNET通信。用戶利用區域網或撥號線路登錄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VAXll/780(BEPC2)上使用國際網路。有了64KBPS的專線信道,通信能力比國際撥號線路和X.25信道高出數十倍,通信費用降低數.十倍。極大地促進了INTERNET在中國的應用。

第二階段從1994-1995年,這一階段是教育科研網發展階段。北京中關村地區及清華、北大組成NCFC網,於l994年4月開通了國際INTERNET的64KBPs專線連接,同時還設中國最高域名(CN)伺服器。這是中國才算真正加入了國際MTERNET行列。此後又建成了中國教育和科研網(CERNET)。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CAS)於l994年4月完成。該中心自l990年開始,主持了一項「中國國家計算與網路設施」(NCFC),是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家計委共同投資的項目。項目內容為在中關村地區建設一個超級計算中心,供這一地區的科研用戶進行科學計算。為了便於使用超級計算機,將中科院中關村地區的三十多個研究所及北大、清華兩所高校,全部用光纜互聯在一起。其中網路部分於l993年全部完成,並於1994年3月開通了一條64KBPS的國際線路,連到美國。4月份路由器開通,正式接入了INTERNET。NCFC後來發展成中國科技網(CSTNET)。

CERNET是中國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網路,目的是要把全國大部分高等學校連接起來,推動這些學校校園網的建設和信息資源的交流,並與現有的國際學術計算機網互連。

第三階段是1995年以後,該階段開始了商業應用階段。l995年5月郵電部開通了中國公用INTERNET網即CHINANET。l996年9月屯子部CHINAGBN開通,各地ISP也紛紛開辦,到l996年底僅北京就有了30多家。

目前,經國家批準的可直接與INTERNET互聯的網路(稱為互聯網路)有四個:CSTNET,CHINANET,CERNET.及GBNET。他們的建成時間,運行管理單位及業務性質如:

網路名稱 運行管理單位 國際聯網完成時間 業務性質
CSTNET 中國科學院 1994.4 科技
CHINANET 郵電部 1995.5 商業
CERNET 國家教委 1995.11 教育
GBNET 電子部 1996.9 商業

中國INTERNET網路上計算機的發展很快,國內尚無完整的數據,從INTERNET上測算,歷年發展的數據如下:

日期 主機數 增長 域名數 增長
94.0l 0
94.07 325
95.0l 569
95.07 1023 95% 95
96.01 2146 110% 153 61%
96.07 11282 426% 475 210%

中國電信預測中國的INTERNET用戶在2000年時將達到一千萬。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負責管理和運行中國頂級域名CN。

Internet的歷史和發展
Internet最早來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從60年代開始,ARPA就開始向美國國內大學的計算機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經費,以促進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的研究。1968年,ARPA為ARPAnet網路項目立項,這個項目基於這樣一種主導思想:網路必須能夠經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它部分應當能夠維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點:
⑴支持資源共享;
⑵採用分布式控制技術;
⑶採用分組交換技術;
⑷使用通信控制處理機;
⑸採用分層的網路通信協議。
1972年,ARPAnet在首屆計算機後台通信國際會議上首次與公眾見面,並驗證了分組交換技術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使用。1980年,ARPA投資把TCP/IP加進UNIX(BSD4.1版本)的內核中,在BSD4.2版本以後,TCP/IP協議即成為UNIX操作系統的標准通信模塊。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幾個計算機網路合並而成,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該年1月,ARPA把TCP/IP協議作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其後,人們稱呼這個以ARPAnet為主幹網的網際互聯網為Internet,TCP/IP協議簇便在Internet中進行研究,試驗,並改進成為使用方便,效率極好的協議簇。
與此同時,區域網和其它廣域網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級計算機中心,為了使全國的科學家、工程師能夠共享這些超級計算機設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於TCP/IP協議簇的計算機網路NSFnet。NSF在全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中心相聯,最後將各超級計算中心互聯起來。地區網的構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於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隸屬於某一機構或在經濟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戶的計算機互聯而成,連接各地區網上主通信結點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專線構成了NSFnet的主幹網,這樣,當一個用戶的計算機與某一地區相聯以後,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級計算中心的設施,可以同網上任一用戶通信,還可以獲得網路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數據。這一成功使得NSF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那樣僅僅借計算機研究人員、政府職員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隨著網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長,NSF不得不採用更新的網路技術來適應發展的需要。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贏利性的組織——先進網路和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它能以45Mb/s的速率傳送數據,相當於每秒傳送1400頁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已同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通。
1969年12月,當ARPAnet最初建成時只有四個結點,到1972年3月也僅僅只有23個結點,直到1977年3月總共只有111個結點。但是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對信息的意識,對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重視越來越加強,這些都強烈刺激了ARPAnet和以後發展成的NSFnet的發展,使聯入這兩個網路的主機和用戶數目急劇增加,1988年,由NSFnet連接的計算機數就猛增到56000台,此後每年更以2到3倍的驚人速度向前發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機數目達到了320萬台,連接了世界上的35000個計算機網路。現在,Internet上已經擁有5000多萬個用戶,每月仍以10-15%的數目向前增長,專家預測,到1998年,Internet 上的用戶將突破1億,到2000年,全世界將有100多萬個網路,1億台主機和超過10億的用戶。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計算機人員和軍事部門進行科研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一個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覆蓋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 上,按從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100多類,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
1995年,Internet開始大規模應用在商業領域。當年,美國Internet業務的總營收額為10億美元,預計1996年將會達到18億美元。提供聯機服務的供應商也從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這樣的計算機公司發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運營公司也參加進來。
由於商業應用產生的巨大需求,從數據機到諸如 Web伺服器和瀏覽器的Internet 應用市場都分外紅火。
在Internet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本身隨著用戶的需求的轉移也發生著產品結構上的變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軟體幾乎全是TCP/IP協議保,那時人們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轉向具體的應用,象利用WWW來做廣告或進行聯機貿易。Web是Internet上增長最快的應用,其用戶已從1994年的不到400萬激增至1995年的1000萬。Web站的數目1995年到三萬個。
● Internet的規模
Internet已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路。今天,Internet已連接60,000多個網路,正式連接86個國家,電子信箱能通達150多個國家,有480多萬台主機通過它連接在一起,用戶有2500多萬,每天的信息流量達到萬億比特(terrabyte)以上,每月的電子信件突破10億封。
同時,Internet的應用業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從學術研究到股票交易、從學校教育到娛樂游戲、從聯機信息檢索到在線居家購物等,都有長足的進步。據統計,目前在Internet的域名分布中,.com--即商業所佔比例最大,為41%;.e--(科教)已退居二線,佔有30%分額。去年在Internet的成長中,商企界的成長佔了其中的75%。
● Internet的未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nternet市場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其應用將涵蓋從辦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場營銷、服務等廣泛領域。另外,Internet帶來的電子貿易正改變著現今商業活動的傳統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廣泛的互連必將對未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影響。
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點,入網路無整體規劃和設計,網路拓補結構不清晰以及容錯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這些對於商業領域的不少應用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性問題是困擾Internet用戶發展的另一主要因素。雖然現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協議來確保Internet網上的聯機商業交易的可靠進行,但真正適用並將主宰市場的技術和產品目前尚不明確。另外,Internet是一個無中心的網路。所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Internet的發展,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Internet才能更好的發展。

⑹ 網路中常用的埠號有哪些

埠號小於256的一般為常用埠號。其中常用的保留TCP埠號有HTTP 80、FTP 20/21、Telnet 23、SMTP 25、DNS 53等;常用的保留UDP埠號有DNS 53、BootP 67(server)/ 68(client)、TFTP 69、SNMP 161等。

TCP與UDP段結構中埠地址都是16比特,可以有在0-65535范圍內的埠號。任何TCP/IP實現所提供的服務都用1-1023之間的埠號,是由ICANN來管理的。埠號從1024-49151是被注冊的埠號,被IANA指定為特殊服務使用。從49152-65535是動態或私有埠號。

(6)中國西南全世界互聯網有多少埠擴展閱讀:

各個埠及埠號的實際用途

1、1系埠

POP3伺服器開放102埠,用於接收郵件,客戶端訪問伺服器端的郵件服務;NEWS新聞組傳輸協議,承載USENET通信。這個埠的連接通常是人們在尋找USENET伺服器;137、138是UDP埠,當通過網上鄰居傳輸文件時用這個埠。

2、2系埠

FTP伺服器開放的21埠,用於上傳、下載。最常見的攻擊者用於尋找打開anonymous的FTP伺服器的方法。這些伺服器帶有可讀寫的目錄;PcAnywhere建立的TCP和22埠的連接可能是為了尋找ssh;掃描23埠是為了找到機器運行的操作系統。

3、3系埠

輕型目錄訪問協議和NetMeeting Internet Locator Server共用389埠。

4、4系埠

網頁瀏覽443埠,能提供加密和通過安全埠傳輸的另一種HTTP;木馬HACKERS PARADISE開放456埠。

⑺ 截止2013年底,我國寬頻網路已覆蓋多少的行政村

截至2013年底,我國寬頻網路已覆蓋到全國()的行政村

⑻ 中國原來的通訊運營商有七家分別是什麼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中國吉通,中國衛通,應該就是這七個,希望看看回答時間,望採納

⑼ 中國互聯網國際埠幾個

中國大陸 一共有三個出口
青島、上海、汕頭、 香港 台灣

⑽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如何

互聯網的發展始於冷戰時期,在60年代末期由於美蘇之間的全球爭霸,為了預防核戰爭對本國通信系統的影響,美國開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擊。這也是互聯網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擊之後,能夠迅速恢復並保持通信不被中斷。互聯網的前身是美國陸軍網路APRANET——先進網路基礎結構,這個網路與傳統的通信網有很大的差別。傳統通信網的發展經過了磁石、步進、縱橫最後發展到程式控制,直到現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轉移模式這樣一個寬頻網路的發展趨勢,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這種互聯網路結構。

首先,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的,互聯網的結構是無中心的結構,這也是為了當初一個最基本的目的,沒有任何一個打擊能夠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門摧毀,它的每一個結點、每一個連接點在遭受打擊之後都能夠與其他結點迅速恢復並進行通信。

第二,互聯網的定址方式是全球定址,也就說它的地址資源是在全球進行統一的配製的。現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聯網是IPV4的網路,這個網路現有的地址總數大概在40多億個。互聯網是由美國開發演進而產生出來的,所以網上地址資源、地址資源的分配實際上也是由所美國所控制的。現在美國所擁有的IP地址總數有20多億,近30億個,佔全球的74%左右。中國現在擁有非常少的地址資源,也就5000萬左右,只佔1%多一點。

互聯網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是軍方的一個系統,然後演進並逐步擴大它的應用。開始是四家大學進行互聯,然後擴展到13個點,形成了10個美國國內輔根伺服器放置地點。在此之後互聯網盡管應用於教育和科研部門,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來越多的部門包括許多政府部門應用起來。在商業部門開始參與之後,互聯網商業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聯邦調查局曾在1984年進行過一次調查,要求美國所有參與互聯網的研究機構和當時與互聯網互聯的機構就以下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如果美國把互聯網推向全世界,它對美國的安全、發展會有什麼影響,會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議是什麼。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籌備前後我們也曾與美國互聯網的機構和美國一些研究互聯網TCP/IP協議的專家進行溝通,他們也談到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議,其中就包括互聯網建立之後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如現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網路病毒、黑客攻擊等,這些事情在當時都有預見。在綜合平衡各種意見之後,美國政府決定還是把互聯網商業化,推向全球。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思維和貢獻,美國對互聯網在全球的應用、對網路為全世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美國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聯網的各個領域。尤其是最基礎的定址方式,因為互聯網的地址資源關繫到整個互聯網的發展空間。現在,地址資源由ICANN這個組織進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數字資源分配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美國專門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專門成立起來用於全球互聯網資源分配的。美國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聯網控制起來。那它採取的是什麼方式呢,這是美國和別的國家思維不一樣的地方,它提出互聯網是無國界、無管理、無法律、無政府的,是民間產生的一個網路。ICANN是一個民間組織,民間組織的特點是盡管有政府部門的參與,但政府只被當作是一個政府咨詢委員會,不起決定作用,由ICANN理事會的19名成員決定全球網路地址資源分配政策。通過這一點,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資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裡。ICANN與美國商務部簽訂協議,由美國商務部授權它進行互聯網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聯網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須經過美國商務部的同意。通過這一點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過聯合國或其它政府間組織去呼籲在互聯網上各國應該平等的這類倡議,同時又把全球的地址資源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對於這一點我們和世界各國都很清楚。所以從98年、99年開始在接入互聯網、應用互聯網之後,全球普遍要求對當時的IANA進行改革。原來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國人擔任,現在則由五大洲的網民投票推舉理事,中國科學院的錢華林研究員在去年6月23日經過全球投票和ICANN理事會批准,也當選為ICANN理事會的理事,他的任期是三年半。雖然現在ICANN吸收了各國的參與,但是政策的主導性還是在美國人手裡。

互聯網的發展到今天為止,美國在互聯網的推廣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互聯網的發展、應用和普及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美國的影響。我們在2001年互聯網協會剛剛成立的時候曾經訪問過美國,就互聯網的管理和安全等問題和設在華盛頓的國際互聯網協會進行了溝通。當時我曾就美國發電子郵件或接收電子郵件是否會有檢查提問,因為當時國內一些專家曾向我們反映發往美國的一些信件美國人收不到,這些信件當中可能包含「信息檢查」、「信息安全」這樣一些詞。他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講一個例子,如果你給我發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去赴你的晚宴,這封信在互聯網上相當於你給所有人發出了一封信,盡管我們是點對點地在進行通信和邀請,但是網上的安全並不能保證信息的隱私性和可靠性。他並沒有回答美國是否會檢查郵件,但他以這種方式告訴我有這個含義在里頭。

互聯網從便利、方便的特點,從連接全球信息基礎庫這樣角度來講,它的作用遠大於它還存在的問題。1987年,我們國家第一封「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發出。94年4月20日,我們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當時接入的一條線是由Sprint公司提供的一條64k的數據線。現在,我們的出入口帶寬已經在53個G以上,應該說這個數量已經有了百萬倍的增長。現在CN域名的數量已經超過60萬,而當時我們CN域名的伺服器還放在聯邦德國的卡爾斯摩大學,因為我們當時沒有自己的域名伺服器,後來才把伺服器搬回國內。現在我們的IP地址總量已經超過了5000萬。與網民數量相比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在網上大量應用時要使用動態IP地址,因為我們的地址資源不夠。這種情況在這一兩年已經得到了大大的緩解。在2000年籌備成立互聯網協會時,中國擁有的IP地址數是1700萬個,這兩年已經增長了3倍,目前上網計算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600萬台。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道路非常曲折,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而不是從八抬大轎抬出來的。民間通過ISP、ICP和風險投資在互聯網的普及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政府從互聯網發展的一開始就意識到了互聯網可能產生的問題,針對互聯網出現的問題制訂的政策每年在全世界都要受到一些指責。現在來看,盡管我們的很多政策在當初受到了指責,但各國現在都認識到互聯網必須是有管理、有法律,而且互聯網是有國界的,不是無國界的。互聯網從技術上講是無國界的,但它的管理是必須的,它的規范也是必須的,它必須要從一種隨意性、無管理和無規范的狀態轉變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互聯網的業務經營模式和種類很多,但相對來說形成比較完整的業務價值鏈主要有以下幾個:傳統業務的接入服務,它由電信運營商提供業務;網路游戲,由網路游戲服務提供商、游戲運營商、電信運營商一連串的服務商形成價值鏈;簡訊業務,通過ICP、服務提供商和網路運營商包括移動服務提供商、即時通信、網路廣告、網路搜索等業務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價值鏈。同時我們看到還有其它一些業務盡管開展得如火如荼、熱火朝天,但是因為價值鏈不完整,或者因為在價值鏈形成過程當中市場的價值觀念有很大的二異性,導致這些業務沒有形成對網路產業自身的強有力的支撐,還沒有為網路的從業者帶來很大的利益。

這些年來中國信息技術的變革也是全球信息產業變革調整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是全球電信和IT產業迅速發展的時期,這一發展過程實際上遠遠超過了當時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整體速度。結果是中國電信網路的發展非常普及,現在電話的用戶數(包括行動電話)超過了5億戶。從全球來講,美國電信產業從1984年AT&T分解之後開始產生了巨大的變革,美國的迅速發展導致電信設備的研製、電信網路的建設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信息應用的消耗量,使網路設備和網路基礎設施大量過剩,直接的結果是導致大量的電信公司陷入了破產或經營不善的境地。

在我國可看到這樣幾個趨勢:一個就是電視、計算機和其他消費家電的融合以及信息技術與通信領域技術的融合,使傳統通信領域的游戲規則和競爭格局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國家已經由原來以中國電信一家獨大的狀態演變成幾家大運營商在網路運營方面共同競爭的狀態,在信息服務方面有多家信息服務提供運營商在進行全方位的競爭;產業間融合的趨勢正逐步加快,創造了更多的產業發展機會,產業融合使整個消費電子類產品已經成為各個企業爭奪非常集中的焦點,如智能手機、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和數碼產品等。剛才我談到了美國、英國等一些國家,如沃達豐、BT等,因在電信方面過分的投入,以及後來在管治政策方面出現嚴重問題,主要是在移動牌照拍賣方面導致企業負擔沉重,使得這些電信運營企業不得不低價變賣他們的通信網路。這反過來給了中國、日本、韓國這些後發展起來的IT大國很好的機會。最近中國網通集團收購了環球亞洲電訊的整體網路,中國運營商不僅僅在國內提供電信服務,也在立足於面向未來,逐步開始向全球提供電信服務和網路接入服務,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從信息技術來講,全球的IT製造業逐步向中國轉化,一個是由於中國有廉價的勞動力,再一個就是近些年中國工人的水平和整個IT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中國作為全球IT製造業基地的形象正逐步地確立起來。從IT業市場來講,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IT產業市場,吸引全世界的設備製造商、終端製造商、技術的研發機構將關注的焦點放到了中國地區。新技術的應用在中國取得了快速的增長,如大家普遍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迅速應用起來。還有象QQ,QQ實際上是廣東電信的一個課題組研究的一個小項目——即時通信,去年已經突破了5個億的收入,在互聯網上產生的巨大的影響。

在面向全球的信息技術產業變革和調整的過程當中,中國信息產業保持比較理性和穩健的步伐,使中國電信運營商在全球動盪的情況下保持了持續的增長。中國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在全球IT產業陷入冰河期的時候僅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開始從谷底走出來,進入一個春天。中國設備製造商在全球IT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抓住時機,現在在互聯網的高、中、低端設備方面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確立了很好的基礎和地位。另外,中國這幾年網路設備的快速增長,包括終端市場,在今後一兩年內還會保持持續增長,而且這種持續是受前幾年增長的帶動。在前不久我們有一個分析,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中國網民將近達到一個億。這第一個一個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達到二個億就比較難了。這就需要城市的應用、互聯網的應用、IT技術的應用以及網路與大家的工作生活結合起來成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才有可能達到。在達到第二個億之後,要達到第三個或第四個億就非常費勁。因為從整體上來講,國民收入、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必須達到相適應的一個地步,互聯網的發展依託於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而我們現在實際上是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從未來來看,我們應該很清楚,當網民數量達到第三個億或第四個億,當網路運營商建設網路規模時,互聯網的發展也會受到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影響。現在建設的IPv4的網路僅僅是中國電信在國內的帶寬總量就超過了2500個G,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上面可承載的信息內容和可以為公眾提供的服務是非常大的。2500個G的概念是如果家庭上網使用專用1兆的帶寬,那麼它可為2500萬用戶提供服務。實際上大家使用的都是共享帶寬,而且日常家庭上網的基本功用已經基本滿足大家的使用。在2005、2006年之後,IPv4網路建設的速度也將放緩。同時大家可以看到,IPv6的建設正在逐步展開,幾大運營商,包括教育網、科技網等等都已經參與到IPv6實驗網的建設當中去。隨著實驗的進行,商用實驗網將很快推出,按照中國電信、網通、移動這幾大運營商習慣來看,推出的速度會非常快。我們初步估計在2010年前後,IPv6將占據國內互聯網的主流。同時大家應該看到IPv4不會退出這個市場,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兩種制式都會保留。因為在網路設備上,IP v4、IPv6雙棧路由器已經非常普遍,高端路由器的開發已經非常成熟,因此使用IPv6不會影響IPv4業務的開展。

我們返回來看,10年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成績巨大、輝煌。互聯網給中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信息平台,在這個信息平台上,由中國的網民、中國的老百姓自己去選擇了解什麼東西。在傳統上,我們所接受的信息從報紙、廣播、電視到互相交流所得到信息都是單向式的。從幾千年的傳統觀念來講,大家接受信息的模式是大家很關注、很相信、很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方式。但互聯網的出現使人們具有一個平等的平面的獲取信息的渠道,獲取信息又使人們認識到什麼是信息,哪些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同時人們獲取信息時會發現在發布信息、獲取信息過程當中自己應該擁有的權力,進而人們發現了自己在社會當中應該擁有的權力。我覺得這是互聯網對中國社會和普通老百姓在思維、意識和創新的觀念上帶來的巨大改變。現在大家以平常心態看待網上出現的QQ、ICQ或網上社區,而在10年前我們看待這些新鮮事務的時候首先要看這些是不是政府認可的或者是不是大家的公共觀念可以接受的。現在,我們對於創新的想法,對於創新的意識和觀念與以往具有本質的不同。網路給予大家一種在網上平等交流、平等溝通、平等獲取信息的權力,而這種權力是以往任何一種媒體不具備的,也不能夠給予中國老百姓的。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帶給大家的思維定勢。互聯網的發展真正能夠使中國13億人的智慧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創造出無窮的力量。這種平等的平台為大家提供了實現的機會。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帶來許多問題。我們在網路資源方面非常緊張,只有5000萬的資源,卻有將近1個億的用戶。通過向APNIC、Verisign申請,我們已經與Verisign公司達成協議,將Verisign的一個伺服器移至中國境內,這對於我們國內互聯網的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互聯網的資源、互聯網市場經營模式、管理方面、業務規范、上網行為規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國內的從業者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在不斷地探索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生存方式。在前不久的互聯網大會上,各方面的專家和業界的精英與領袖們都在這方面進行針鋒相對的探索,在網上也有熱烈的反映。另一方面,政府制訂信息網路化發展的政策也是一個逐步探索逐步成熟的過程。我們很早就明確了「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這樣一個方針,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網上的許多業務仍然存在主管部門的職能交叉、分工不清的問題,也導致網路發展和管理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是政府從國家整體戰略上對互聯網管理和互聯網發展逐步思索、探索得越來越清楚的過程。在制定政策、法規、行為規范方面會有更加成熟、寬松和適合網路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出台。

網路安全方面的問題應該是非常嚴重的,黑客攻擊行為、網上盜竊、網上欺詐、網路病毒這些問題非常多。網路運營商的經營已經形成了大家比較固定的觀念,比較有保障。但信息服務提供商盈利模式相對來說比較單調,這會影響他們長期的發展和服務的提供。網上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還比較多。今年6月10日,我們開通了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開通了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中心網站。網站開通之後,全社會產生了積極的響應,我們及時向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匯報了情況,十幾個部委聯合採取了對於網上不良信息尤其色情網站色情信息的治理。這適應了社會公眾和網民的需要,也是社會共同的呼聲。協會對反垃圾郵件也開展了工作,包括推動政府立法、組織技術交流、加強國際合作。在7月初我們有一個統計,全球垃圾郵件的頭號輸出國是美國,它的垃圾郵件數量佔73%到74%;全球垃圾郵件伺服器頭號大國是中國,因為用戶收到垃圾郵件當中74%是從中國的郵件伺服器傳遞給他們的。我昨天剛剛得到一個統計數字,經過政府、企業和行業組織的治理,垃圾郵件伺服器頭號大國已經不是中國而是韓國了,韓國已經佔到全球垃圾郵件伺服器的47%,中國已從73%、74%下降到31%。這是政府、業內、行業組織採取了大量的行動之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省及市、縣級的相關部門對伺服器和IDC機房進行檢查之後取得了成效。

現在中文信息資源還存在很大不足。前兩年曾有一個口號,是某家公司做過廣告——「到2007年中文將成為網上第一大語言」,而現在網上中文信息資源只佔全球3%,即使每年翻倍,到2007年也達不到目標。我們希望國內信息服務提供商、信息資源的開發者加快信息資源開發,不論是從網上信息陣地的佔領、為下一代青少年服務、提供網路業務等諸多角度來講,我們現在必須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尤其是網路科普聯盟組織的青少年健康網路行活動中介紹的網上博物館、網上圖書館等這類網上應用。將來要加大投入,加大在這方面的開發,一方面要通過違法不良信息舉報制止有害信息對青少年成長中的侵蝕,另一方面也要向他們提供有益的健康的信息,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知識,這樣互聯網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網上行為也要逐步地進行規范。美國這種網上自由、無管理、無法律的觀念還是深入人心的,深入全球的,大家曾認為互聯網上的任何行為就不應該受到任何規范,不應該有管理。現在出現的問題使大家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確實需要對網上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網上行為同樣應該遵守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同樣應該受現實社會規則的約束,網上出現的網路濫用行為是利用了網上的優良特質,從業者、行業組織、政府還需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我們在9月2日公布了中國互聯網協會的互聯網公共電子郵件服務規范,可以說這是國內乃至全世界第一個在互聯網應用方面提出的從業規范。我們與國際上也進行了多次溝通,電子郵件雖然是最普及的應用,但解決垃圾郵件問題非常復雜,涉及到網路的管理、技術、規范。美國在今年1月1日公布了反垃圾郵件法案之後,垃圾郵件反而以每月2%的比率持續上漲,這說明沒有同業的積極參與和各個方面的積極支持配合,僅靠法律是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所以我們公布的電子郵件規范力圖在互聯網的應用服務領域立下第一個規矩,供應商清楚電子郵件服務應有質量和保證;用戶在享受電子郵件服務時,不論是收費的還是免費的,了解自己的義務和權力,使大家能夠在這方面建立起規范的意識。現已有14家企業書面明確表示他們自願參與和遵守服務規范,這些企業提供服務的用戶數已經佔到了國內電子郵件注冊用戶數的80%以上,這件事情還要持續深入地推進下去。電子郵件服務規范是一個起步,我們還會在互聯網上的其它各個方面逐步規范服務,讓互聯網用戶相信網上提供的服務是可以信賴的,使互聯網不再是家長的敵人。在網路變得可信和讓人放心之後,家長和老師才能放心讓孩子自由地在網上沖浪。

網路濫用行為已經是全球化的一個趨勢。現在已形成國際垃圾郵件發送者組織,由垃圾郵件的製造者、訂單採集者、他的合夥人一起通過這種方式將垃圾郵件發送給世界各地,規避各國已經制訂的反垃圾郵件法律。例如,他們從美國接受全球訂單,搜集整理電子郵件地址,再發到加拿大中介人那裡,由中介人分配訂單並制訂結算辦法,中介人再把訂單發到中國或韓國,由他的合作者或代理人通過在國內注冊的大量域名和虛擬主機轉發垃圾郵件回美國。轉發回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規避美國國內已經制訂的法律。垃圾郵件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問題,網上的濫用行為使互聯網上全球化和國際性的犯罪組織正逐步形成。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反對網上濫用行為的立法、管理和政策等一系列方面加快採取措施。隨著垃圾郵件的出現,又出現了一些反垃圾郵件組織,他們公布黑名單,試圖把垃圾郵件擋在自己的郵箱用戶之外,但由於公布黑名單在全球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規范和基本規則,所以公布的黑名單在很多情況下是公布了大量的IP地址段。中國互聯網協會也在公布黑名單,是哪一個地址發了垃圾郵件就公布哪一個地址。而Spamhaus和Spamcop這些組織公布的黑名單是一段一段的地址段,這些地址段中有可能包括128個、256個甚至幾萬個中國的IP地址,他認為在這些IP地址段中有一些相連的地址發出了垃圾郵件,所以整個地址段都被當作是垃圾郵件的發送源。全世界幾十萬個郵件服務商就會根據他公布的IP地址把中國這個地址段的信息全部屏蔽掉。在這個網段上我們確實有個別用戶,比如幾個或十幾個用戶發送了垃圾郵件,其結果是導致這個網段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用戶正常的郵件通信被中斷。所以我們既要制定反垃圾郵件的政策,又要向國際呼籲和反復溝通,反對公布地址段的辦法。因為在地址資源分配時對中國就不公平,我們有大量的動態IP地址在使用,這不僅僅是對中國,對發展中國家都是不公平的。七月份我們參與ITU會議時,尚比亞代表站起來就說反對垃圾郵件的行為我們支持,但是現在出現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垃圾郵件的問題。尚比亞全國的IP地址已經全部被列入黑名單,它所有的對外通信已經全部被阻斷了。發達國家有很充足的IP地址,它並不擔心某一地址段有問題,而且它很少使用動態IP。只有IP地址不充足的國家才面臨這些問題,這不公平也不公正。互聯網上盡管有很多好的東西,但是有許多東西是大家平常不會遇到的,背後是國與國之間經濟利益、各個方面利益的沖突。

未來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寬頻業務和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如可照相手機越來越多,實際上這對網路帶寬和頻譜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整個寬頻的建設和應用將進一步推動網路的整體發展。IPv6和網格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和建設將在今後取得比較明顯的進展。另一方面,從去年我們組織「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的過程中看到,中國互聯網的製造業在網路設備方面的研發已經取得了很多突破,包括現在在高、中、低端路同器產品方面都已經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出現。我們現在有許多郵件服務商、技術提供商在網路標准方面進行積極的研究和開發。這個方面是我們在國際方面要加強的內容。另一方面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隨著電子政務的普及、隨著相關法律措施的完善,象前一段時間通過的電子簽名法,逐步使得電子商務真正能夠在建立了社會信用機制的基礎之上開展起來。大量電子社區的出現也使互聯網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互聯網經營和生存的模式也將更加豐富。互聯網產業的從業者以今後的發展具有堅定的信息。從以往看,大家在網上更多的是瀏覽信息、使用電子郵件、玩網路游戲,把互聯網更多地當作自己的一個高級的信息技術玩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玩具能夠變成工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離不開的工具。電子政務的推進會推動這樣一個進程。網路服務會逐步規范化,這個規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兩天就能實現的,也不是政府下達文件指令或行業組織號召一下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從業者的認識,當大家都意識到,當大家都規范起來並能夠在這個產業里很好地生存時,這個規范才有實際的價值。網路的應用也更加開放,這個開放指的是各個方面,包括社會事務方面,有許多政府網站已經將其事務到網站上去,如徵求意見、地方基層選舉等,這些使網路的應用更加開放和多樣化。盡管對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但是網路自身的特點,即它的簡單性、便宜性,使得它的安全問題仍然很突出。尤其是IPv6出現以後,它的安全性、服務質量會有更大提高,在將來一段時間針對IPv6的網路安全問題也會出現。我們希望網路信息要人為本,尤其是今年互聯網大會的一個主題是構建一個繁榮誠信的互聯網,互聯網做為一個信息平台它的用戶主流50%以上是30歲以下青少年,那麼為青少年建設的網路應該是一個可信、健康的網路,它應該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朋友和助手。科普網站和提供精神食糧信息資源開發的單位在這方面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希望學校老師、家長成為應用互聯網的行家裡手,不應該害怕使用互聯網。現在孩子對互聯網的使用要比家長熟練

閱讀全文

與中國西南全世界互聯網有多少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3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7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實力 瀏覽:911
美國拒絕伊朗總部說明什麼 瀏覽:210
義大利簽證有什麼用 瀏覽:508
伊朗國內油價多少 瀏覽:650
伊朗疫情怎麼穩定 瀏覽:45
加拿大人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336
越南當地人買什麼禮物 瀏覽:544
印尼虎一直張著嘴怎麼辦 瀏覽:989
在韓國如何申請去越南簽證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