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第一部書是什麼書
中國最早的書籍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書籍都是昆侖文明消失之後首批出現的歷史記錄.
三墳:估計就是對昆侖文明的昆侖金字塔的記錄.墳,古義是高地的意思.
五典:是敘述的是原始公社的簡單的生活制度.典就是道理,常理,原則的意思.
八索:有人指的就是八卦.可能沒有錯.它是易經的原型.索的意思在古代指粗繩.古人有結繩記事的習慣.昆侖字的演化到甲骨文的產生,可能就是在八索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大概就是一種卜筮之書.
九丘:有人指九洲.也有人指被滅亡的九個國家.大概就是被洪水毀滅的九個發達的石器文明.河圖,洛書:是以上書籍之後產生的.他記錄古代的數學和圖形之類的東西.
根據昆侖文明的歷史變遷,後人得出結論.天,的存在,中國人的循環觀念.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祖先崇拜.
(1)中國第一部著作是哪個擴展閱讀
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以《三墳》,可作古書解釋。
❷ 哪部著作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的著作呢
《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著作,也是我國古代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的名著。中國古代理論著作向來因為缺乏系統性與邏輯性而被人們詬病。但是《文心雕龍》卻是個特例。
《文心雕龍》的作者是劉勰,劉勰的一生經歷比較坎坷,他懷著任棟梁的入世思想。最後卻不得不選擇出家。他不滿於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卻不得不向最高統治集團進行妥協。因此,劉勰一心著述。最終成就了這樣一部偉大的典籍。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❸ 中國第一部軍事著作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軍事著作是《孫子兵法》,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孫子兵法》是孫武撰,春秋末期齊國人,從齊國流亡到吳國,輔助吳王經國治軍,顯名諸侯,被尊為「兵聖」。《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每篇皆以「孫子曰」開頭,按專題論說,有中心,有層次,邏輯嚴謹,語言簡練,文風質朴,善用排比鋪陳敘說,比喻生動具體。
如寫軍隊的行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既貼切又形象,且音韻鏗鏘,氣勢不凡,故劉勰稱「孫武兵經,辭如珠玉」。想來以作戰的縝密思維為文章謀篇布局,對孫武而言如烹小鮮矣。
(3)中國第一部著作是哪個擴展閱讀:
《孫子兵法》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它更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在現代,孫子兵法的作用遠遠不再局限於一本軍事著作的范疇,它還被廣泛運用於政治斗爭、商業競爭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我們辦起事來多幾分智慧,少走些彎路。
❹ 中國古書「第一部」有哪些
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第一部韻書是《切韻》
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書是《字通》
第一部詩集是《詩經》
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
第一部筆記小說集是《世說新語》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第一部斷代史史書是《漢書》
第一部歷史批評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書是《孫子》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農業網路全書是《齊民要術》
第一部農業生產技術論著是《天工開物》
第一部植物學詞典是《全芳備祖》
第一部葯典書是《新修本草》
第一部醫葯書籍是《黃帝內經·素問》
第一部地理書是《禹貢》
第一部茶葉製作書是《茶經》
第一部建築學專著是《營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紹書是《盤珠演算法》
第一部繪畫理論著作是《古畫品錄》
第一部系統的戲曲理論著作是《閑情偶記》
第一部戲曲史是《宋元戲曲韻史》
第一部圖書總目錄是《七略》
❺ 我國的第一部書是什麼書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吳承恩的《西遊記》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我國第一部中篇小說——魯迅的《阿Q正傳》
我國第一部雜文集——魯迅的《墳》
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魯迅的《吶喊》
我國第一部散文詩集——魯迅的《野草》
我國新文學史上影響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詩集——郭沫若的《女神》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寫成的民歌體敘事長詩——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我國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魯迅的《狂人日記》
❻ 新中國第一本書是什麼
中國第一本檢察專著——《檢察制度綱要》
1956 年 8 月劉百川先生就在江蘇師范學院就完成解放後的第一本著作《全面發展的教育》,這本著作於 1957 年 6 月有新知識出版社出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本論述馬克思主義關於全面發展教育的專著。
新中國第一部遭禁的小說《腹地》
中國第一部科學預言小說《新中國》
新中國第一部書應該是 「開國大典」最形象最生動最具體的開國之書
❼ 中國第一部數學著作是什麼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7)中國第一部著作是哪個擴展閱讀
《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它們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 主要講述了平面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包括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這八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另外還系統地講述了分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約數等方法。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演算法,稱為今有術;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除給出了各種立體體積公式外,還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復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西方直到15世紀末以後才形成類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問題的解法。這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傳到西方後,影響極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採用分離系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等變換一致。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❽ 歷史上我國屬於第一部的作品有哪些
中國第一部字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我國第一部神話小說集:《世說新語》;
我國第一部醫葯書:《黃帝內經》;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劉勰的《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春秋·孫武《孫子兵法》;
我國第一部農業網路全書:《齊民要術》;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春秋》;
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戰國·屈原《離騷》;
中國第一部神話小說:《搜神記》;
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吳承恩《西遊記》;
中國第一部葯典: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漢·司馬遷《史記》等等,除去這些還有很多。
❾ 中國第一部教育學著作是
中國第一部教育學著作是《禮記.學記》。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了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師的思想。
《學記》成書於我國戰國時期,全書一千多字,全部論述教育教學問題,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籍,雖然早於《學記》,但是其論述內容廣泛,除了有關教育,也有很多關於政治等方面的言論,所以不能稱之為教育、教學專著。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也被稱為《雄辯術原理》成書於古羅馬時期,比我國的《學記》晚幾百年,是西方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教學的論著。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成書於1632年,是西方近代第一部教育專著,是教育學獨立的標志。
❿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書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書是《易經》,這本出自洛水的書又稱河圖洛書。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並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從其編排體例及文字內容看,是占卜用書。本條目討論寬泛的易經,即包括《易經》和《易傳》在內;在古籍里僅提到名字的「連山」、「歸藏」(無論是否事實存在)則不予討論。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偷偷將《易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
關於其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