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漫畫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中國漫畫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
中國最早引進日本動漫實在一九六幾年就有了,阿童木就是合作之一。還有三國演義、藏獒多吉這幾個是承認中日合作的。
⑵ 有沒有學動畫的告訴我到底是中國動畫起步早還是日本動畫起步早
是中國動畫起步早的,但是中國動畫從起步到第一次興盛中間隔了很久,這期間日本動漫起步了,早起中國動漫是很優秀的餓,但是後來就不行了。而日本動漫則在一直發展,所以現在日本成了動漫大國。
⑶ 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之區分
你這問題如同問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有什麼區別一樣讓人難以回答。
中國的第一部動漫其實是要比日本早的,當年日本動漫之父手冢治蟲,在中國上海的時候觀看了當時中國拍攝的加入了反戰題材的《三打白骨精》這部動漫後大受影響,跟魯迅一樣從此棄醫從漫畫,造就了日本動漫的啟蒙,他的筆下塑造了阿童木這般世界范圍內都有廣大影響力的動漫人物。
中國動漫的老一代製作者的思維還停留在動漫是給小孩看的地步,並且體制決定國產動漫必須服務社會主義主流思想,要有教育意義。
日本動漫最早其實也是面向低幼像的兒童,直到1973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部《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出現,使得動漫開始走向各個年齡層次,所謂國產低幼確實是,但日漫高深就錯了,日漫是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包含。
作畫水平其實中國並不比日本落後,早在幾十年前國產動漫就有大鬧天宮這般現在看來都是精品的作品,齊白石大師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水墨畫。只是由於日本動漫經過長時期發展已經發展成為集合動漫、漫畫、輕小說、游戲、周邊、音樂等龐大的產業鏈,有大量的從業者,每年成百上千的動漫產量,所謂數量會堆積出質量,所以出出現你所見到的日漫給人精美的感覺。
畫風其實現在國產動漫基本上都在學習國外,喜洋洋 不就是在學習 貓和老鼠 嗎?並且大量的學習日漫的畫風,如秦時明月這種、高鐵俠,連分鏡都抄襲日本、歐美。不過既然國產動漫已然落後,從模仿到走出自己的風格正是一條成功的道路。只能說現在的國產已經沒有了自己的風格,而日漫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
非要說如何辨別,其實根本不用辨別。國產動漫每年你能看到的也就幾部,日本每個季度的TV動畫都有幾十部,大量的涌現出精品。隨便都可以說出很多日漫中的耳熟能詳的角色:路飛、鳴人、柯南、涼宮春日、路目園香、玉板美琴、小新、小丸子等等,隨便說出幾百個吧,國產的你能說出來多少?
說喜洋洋爛的人該反思,貓和老鼠 這裡面貓捉了老鼠幾十年還不是沒抓住,日本的《死亡筆記》同樣也在中國遭到禁播,難道就是渣的理由?另外世界的動漫之都是美國的迪斯尼,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最大的還是迪斯尼。
歡迎採納
⑷ 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的起源
國產動畫發展之路漫長艱難,但特點就是突出了我們中國的特色,下面簡述下國產動畫發展的歷程。
49-55年:初創期。關於這一個歷史時期,從藝術的發展情況來看,基本上可以看到,以繼承為多,而創新發展較少。關於這一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不多,基本找不出什麼東西來。
56-60年:輝煌期。從56年開始,我國的藝術事業開始了真正的民族化歷程。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扛鼎之.
61-65年:曲折發展期。關於這一個歷史時期,其所取得的成就遠遠不能和前一個歷史時期相提並論。但是即使如此,還是憑借著上一個歷史時期的餘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動畫片界產生了《牧笛》和《大鬧天宮》這兩部經典。
76-84年:延續期。這一個歷史時期,撥亂反正。對應於藝術事業,當然也不能示弱。這一歷史時期的作品的特點用六個字概括,數量大質量差。好一點的比較少,例如:《哪吒鬧海》、《三個和尚》。
85-91年:衰退期。在這一歷史時期里,我國的動畫事業只剩下吃老本的份了。
92-06年:復興期。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里,各種製作技術被應用到動畫製作中來,這個時候的作品五花八樣,而且動畫也開始就觀眾年齡層進行分類。大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翻版。我給大家推薦下幾部不錯的動畫片,益教類型的:《寵物寶貝環游世界》、《海爾兄弟》、《寶蓮燈》、《西遊記》。
07年《快樂星貓》引領國產動漫產業整裝待發!!《快樂星貓》這部動漫系列,將會吧快樂帶給全國的小朋友們。快樂星貓幽默風趣!很討人喜愛!希望這部動漫,能帶動國產動漫產業發展!
12世紀由日本真言宗(日本佛教的一派)僧侶繪制的「鳥獸戲畫」通常被認為是日本漫畫的起源,鳥獸在繪者輕松、隨意的筆下行為表現有如人和菩薩。
1814年,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畫家葛飾北齋創造了「漫畫(manga)」這個詞,用來指代他繪制的一種筆法隨意、線條簡練、突出人物主要特徵,以神話、歷史及日常生活為內容的組畫。
當代的日本漫畫從禪畫、浮世繪、狂畫、春畫等日本傳統繪畫中吸取了很多表現手法。
19世紀針砭時事政治的諷刺漫畫出現。1841年創刊的英國漫畫雜志《Punch》(又譯:《笨拙畫報》)在這方面最有影響力。《Punch》的日文版於1862年出現。「Punch-繪」後來被用來指代歐洲風格的諷刺漫畫。1877年日本出現了《Punch》風格的刊物《團團珍聞》。其中的漫畫採用了氣球對話框和一些西方繪畫技巧。1902年日本第一部有排版對話的四格漫畫出現。
日本漫畫的另一個主要影響來自於美國20世紀20~30年代的漫畫大爆炸,《唐老鴨和米老鼠》、《超人》等漫畫的出現影響了很多日本漫畫家。
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日本漫畫誕生於「二戰」後。日本「漫畫之神」手冢治蟲賦予漫畫以新的含義。他吸收傳統藝術特色,並嘗試將各種能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繪畫技巧運用於漫畫創作。他將變焦、廣角、俯視等各種電影的表現手法融入漫畫,使漫畫有了電影般的動感。手冢治蟲成功地將日本漫畫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並使其有了鮮明的自我風格,為日本飛速發展的漫畫產業奠定了基礎。
現代日本漫畫發展的階段
「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漫畫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在不斷變化。手冢治蟲曾把日本現代漫畫的反展劃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戰」後的頭十年):「玩具時代」,漫畫只是供孩子娛樂得道具。
第二階段:「清楚時代」,漫畫被視為低俗、淺薄的讀物。
第三階段:「點心時代」,父母和教師勉強允許孩子可以在不妨礙學習的條件下看一點漫畫。
第四階段:「主食時代」,1963年《鐵臂阿童木》的TV動畫在電視上連續播映,許多家庭大人和孩子一起觀看,漫畫得到社會肯定。
第五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空氣時代」,漫畫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記號時代」,漫畫成為青少年之間相互溝通的記號。
⑸ 中國動漫VS日本動漫
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
看了樓上諸位的答案,小弟也深感郁悶,曾經給我們學校動漫專業的老師問過,中國動漫,什麼時候才能解除枷鎖,老師回答的模稜兩可,說白了就是說了等於沒說。
大家說的都很多,我只做一點小小的總結好了。
根源:中國人思想保守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7樓那位匿名的朋友舉的例子舉的好,我們不說日本動畫吧,單看一部黃版《鹿鼎記》讓廣電給剪成啥樣了?
途徑:1樓朋友說的好,用動畫跟動漫來說出了他們的區別,稍微值得商榷的,是中國並不缺少漫畫家,缺的是投資商,空有好的漫畫而做不成動畫,知道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又怎麼能發展起來呢?
然後是小弟自己總結出的一點,觀眾:現在中國出的一些比較又名的動畫《風雲訣》《秦時明月》都是以古代為背景,毫無新意,萬變不離其中如今已經不是褒義詞了。中國讀者早就看夠了,也談夠了,現在的年輕人,又有多少還會崇尚古代?不非主流腦殘就不錯了。誰還會去看?被日本動漫耳濡目染的中國青少年會在看之前就已經下一個結論,中國製作的動畫,都是給十歲不到的小孩看的,十幾歲的青少年,想看的是愛情,是熱血,是情色,而中國動畫這些要素無一不被封殺。不看也罷,能不把日本的動漫禁播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這就已經喪失了觀眾這個後盾,沒有這個後盾自然沒有投資商願意投資開發動畫,哪個生意人願意做賠本的買賣?
惡性循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如今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只能等領導人更新換代,等我們這一代坐上高層位置估計有可能能讓中國動漫走出禁錮,但是誰又能保證,以後的管理層還是些頑石呢?
⑹ 中國動漫早年在日本動漫發現之前嗎
是的,中國動漫起始歷程要比日本要早,可惜發展坎坷,一步步被比了下去,就好比清朝在世界被一點點弱下來
⑺ 是中國動畫起源早還是日本動畫起源早
都不對動畫的發展歷史很長,從人類有文明以來,透過各種形式圖像的記錄,已顯示出人類潛意識中表現物體動作和時間過程的慾望。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Prudhommeau )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畫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捕捉凝結動作的濫觴。其它如埃及墓畫、希臘古瓶上的連續動作之分解圖畫,也是同類型的例子。在一張圖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性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著」的慾望。達文西有名的黃金比例人里幾何圖上的四隻胳膊,就表示雙手上下擺動的動作。十六世紀西方更首度出現手翻書的雛形,這和動畫的概念也有相通之處。
⑻ 動漫起源於哪個國家
動漫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青的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
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漫出現原因
「動漫」這一合稱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動畫和漫畫產業聯系緊密,所以日本動畫和漫畫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動漫時代》這樣綜合了日本動畫和漫畫咨詢的雜志。
因此,「動漫」最早主要在日本動漫的愛好者中使用,用來指日本的動畫和漫畫。但隨著中國動畫和漫畫產業的發展,用來指中國的動畫和漫畫的場合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