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錯字
常識即社會對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錯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因為漢字難寫,書寫上比較隨意,極具個性和藝術性,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人群——書法家。中國有許多著名的錯字,這些錯字大多出現在文化古跡或是旅遊景區內。這里找出幾個最有典型性的四大著名「錯字」,與大家聊聊。
天下第一錯字——「避」
避暑山莊
之所以說它是天下第一錯字,因為它是由皇帝親筆手書,且懸於國家重要場所的門前。
在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上方,懸掛有一塊匾額,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
可是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場所,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的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莊,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
最有說法的錯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碑上的繁體「焦」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寫錯」。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風流宛在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
「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風情萬種、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話。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孔府門口對聯上的「錯字」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字。
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原來錯字的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醜女是誰
一是嫫(mó)母黃帝妻,
二為戰國鍾無艷。
三是東漢賢婦孟光,
四即嚇跑新浪阮氏女。
嫫母是黃帝的次妃,也是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醜女,相傳她是一個寬額頭、塌鼻子的黑胖子,還有人說後世跳大神的巫婆所戴的面具就是以嫫母為原型製作的。
可以說是非常嚇人了,捂住本寶寶撲通撲通跳的小心臟。但是嫫母是個德行極佳的女子,俗稱的心靈美。黃帝十分信任嫫母,把管理後宮的任務派給了她,後宮被嫫母治理的井井有條。之後黃帝的元妃嫘祖病逝,祭祀的事項都是嫫母操辦的,之後每天都在嫘祖的墓前守著,組織百姓們前來祭祀,即使清苦無聊,也沒有埋怨。
鍾無艷本名叫做鍾離春,鍾無艷是後世在戲劇中稱呼她的方式。面貌甚至要比嫫母還要醜陋,有一顆很大的腦袋、男人般的喉結,長著個朝天鼻,最重要的是,鍾無艷是個禿頂。丑是她的一大特點,但比起才情,就不值一提了。
因為面容的關系,鍾無艷一直沒能嫁出去。沒有人來提親,她還想嫁給當時的君主齊宣王。雖然鍾無艷是個女子,但她依然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志向。於是她來到了都城臨淄來面見齊宣王,清楚地給齊宣王分析了現在齊國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指出若是大王再如此下去,就要被秦給滅了。
齊宣王一聽,頭腦一下子清醒了,認為鍾無艷像是他的一面鏡子,能照出他的過錯,就娶鍾無艷為妻,立她為王後。
大家都聽過舉案齊眉這個成語吧,這就是源於孟光和她的丈夫梁鴻。誠然,孟光是一個醜女,更加准確地說,是一個力氣很大的醜女。可能是因為她力氣大,善農事,她的境遇就要比鍾無艷好一點,還是有不少人來提親的。但孟光一一回絕了,這一拖,便到了30歲。孟光的父母就很著急了,別人家同孟光年歲相當的姑娘娃都有好幾個了,孟光還是個待嫁的老姑娘。一問孟光,原來孟光早有心上人了,就是梁鴻。
孟光認為梁鴻是個德行端正的君子,傾慕於他。這時的梁鴻雖沒成親,但媒人都快踏爛他家的門檻了。沒想到的是,梁鴻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卻請媒人向孟光家提親。就這樣,孟光嫁給了自己的心上人,用心地照顧梁鴻的生活起居,很敬重梁鴻,連飯菜都是孟光舉在眉前讓梁鴻食用,自此傳為一段佳話。
阮氏女是許允的妻子,那時候都是盲婚啞嫁,男女雙方可能都沒見過就要結婚了。結果,新婚之夜,許允挑起妻子的蓋頭,看見妻子的容貌之後就被嚇跑了。阮氏想著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去找許允,拽著他不讓他走,質問他:做你的妻子,我什麼都配得上,就差了面容;而你作為讀書人,好色不好德,不配當讀書人!許允被說的啞口無言,仔細想想也是,於是放下偏見,與阮氏相親相愛地生活。
雖說是四大醜女,可結局比四大美女的好了不止一點點,可見美醜並不是評判一個女子的唯一標准,你說呢?
② 中國六大著名錯字,為何還說錯得頭頭是道,錯得理直氣壯
對於錯別字,人人唯恐獻丑於人前,一經發現,趕緊拭去。但是咱們中國六大著名錯字都有典故,可是頭頭是道,錯得理直氣壯!這六個錯字都在風景名勝處,如果有機會看到,不妨留心觀察。
第一個錯字就是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的避寫錯了,“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但是這個字是康熙五十年康熙親筆御書,且懸於國家重要場所的門前。大臣們肯定都知道是錯字,但是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這不是在抹黑皇帝的面子,所以只能將錯就錯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第五個錯字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保護碑上面,第六個錯字是濟南趵突泉,大家都知道在濟南府趵突泉里有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面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點,其實這個並不是寫錯了,傳說泉水勢強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③ 100個常見錯別字都是什麼
100個最常見錯別字詳解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自己還有不少錯別字呢,呵呵
括弧中的為正確的字。
1、按(安)裝
「安」與「裝」同義,都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規格把機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起的地方。由於「安裝」是動詞因此易誤作「按裝」。還有「安排」也易誤作「按排」。「安排」的「安」指「使有合適的位置」。
2、甘敗(拜)下風
這里的「拜」指「拜服」,引申為「承認不如別人」,不可寫為「敗」。
3、自抱(暴)自棄
這里的「暴」指「糟蹋、損害」,寫成「抱」就不好解釋了。
4、針貶(砭)
「砭」(biān)是古代用以刺激人體皮肉治病的石針。「針砭」比喻深刻批評。
5、泊(舶)來品
「泊」指「停船靠岸」,是動詞語素;「舶」指「航海大船」,是名詞語素。「舶來品」指航海大船運來的物品,舊時指進口的商品;寫成「泊來品」就不好解釋了。
6、脈博(搏)
這里的「搏」指「跳動、搏動」,寫成「博」語意不通。
7、松馳(弛)
「松」和「弛」同義,都指「鬆懈、鬆散」;寫成「松馳」就不好解釋了。
8、一愁(籌)莫展
這里的「籌」指計算用的籌碼,引申為計策。寫成「愁」是望文生義所致。
9、穿(川)流不息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像河流中的水那樣流淌,永不停息。「川」指「河流」,寫成「穿」也是望文生義所造成的。
10、精萃(粹)
「精粹」指「精煉純粹」。「粹」是「****」的意思,常組成「薈萃」一詞,如「精英薈萃」也不能縮簡為「精萃」。
11重迭(疊)
1964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刪去了「迭(疊)」,恢復了「疊」字的使用。「迭」現在只用於「更迭、迭次」等詞語中。
12、渡(度)假村
在現代漢語中,「度」的基本義指時間上的經過,「渡」的基本義指由此岸到彼岸。因此,「歡度春節」「度日」「度假村」的「度」不能寫作「渡」。
13、防(妨)礙
「妨」與「礙」同義,都指「阻礙」,故「妨礙」指「阻礙」;寫成「防礙」則變成「防止阻礙」的意思了。
14、幅(輻)射
「輻」指車輪中邊接車轂和輪圈的一條條直棍兒。「輻射」指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寫成「幅射」就不好解釋了。
15、一幅(副)對聯
量詞「副」用於成雙配對或成套的東西,如「一副手套、一副眼鏡、一副象棋、一副撲克牌」。
對聯由上下兩聯構成,屬於成雙配對的東西,故用「副」而不用「幅」。
16、天翻地復(覆)
1964年的《簡化字總表》中恢復了「覆」字的使用,多用於「覆蓋」「覆滅」「顛覆」「天翻地覆」等詞語中。
17、言簡意駭(賅)
「賅(gāi)」是「全、完備」的意思,「言簡意賅」即「語言簡練,意思完備」的意思;寫成「言簡意駭」就解釋不通了。
18、氣慨(概)
「概」指「氣勢、風度」,「氣概」指人在重大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和氣勢,寫成「氣慨」就不好解釋了。
19、一股(鼓)作氣
原指戰斗開始時,擂第一通戰鼓振作士氣,後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鼓」指擂戰鼓,故不可寫作「股」。
20、懸梁刺骨(股)
說的是古人讀書犯困時將頭用繩子系在屋樑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勤學苦讀。「股」指大腿,故不可寫作「骨」。
21、粗曠(獷)
「粗」與「獷(guǎng)」同義,都是「粗野」的意思;寫成「粗曠(kuàng)」不好解釋。
22、食不裹(果)腹
意為「吃不飽肚子」。「果」指「飽」,寫成「裹」解釋不通。
23、震憾(撼)
「震」指「震動」,「撼」指「搖撼」,「震動」即指「震動、搖撼」,寫成「震憾」不好解釋。
24、湊和(合)
「湊」指「拼湊」,「合」指「結合到一起」;寫成「湊和」就不好解釋了。
25、侯(候)車室
這里的「候」指「等待」,寫成「侯」語意不通。
26、迫不急(及)待
意為「緊迫得來不及等待」。「不及」即「來不及」,可見「及」不可寫成「急」。
27、既(即)使
「即使」是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既」可組成表示推論因果的連詞「既然」。
28、一如繼(既)往
意為「完全同過去一樣」。「既往」指「已往、過去」,不可寫成「繼往」。
29、草管(菅)人命
意為把人命看作野草一樣,指任意殘害人命。「菅(jiān)」指一種野草。
30、嬌(矯)揉造作
「矯」指使彎的變成直的,「揉」指使直的變成彎的,故「矯揉」不可寫作「嬌揉」。
31、挖牆角(腳)
意為「拆台」,比喻從基礎上破壞。這是慣用語,語素是固定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特地提示:「腳」不要誤作「角」。
32、一諾千斤(金)
意為「一聲答應,價值千金」,形容說話算數,絕對守信用。「金」指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如漢代以黃金一斤為一金。
33、不徑(脛)而走
意為沒有腿卻能跑,比喻沒有宣傳、推行就迅速地流行開來。「脛」指小腿。
34、峻(竣)工
「竣」指「完畢」。「竣工」指「工程完成」,寫成「峻工」就解釋不通了。
35、不落巢(窠)臼
比喻文學作品等不落俗套,有獨創性。「窠臼」本指鳥獸的窩和舂米工具,比喻老套子、舊格式。「窠」讀kē,不能讀成cháo或寫作「巢」。
36、燴(膾)炙人口
意為「美味的食品人人愛吃」,比喻優秀的文藝作品,人人贊美和傳誦。「膾」指切細的肉,「炙」指烤熟的肉。「膾」讀kuài,不讀huì,也不能寫成「燴」。
37、打臘(蠟)
「打蠟」指「塗蠟,使器物保持光潔」,寫成「打臘」就不好解釋了。
38、死皮癩(賴)臉
形容胡攪蠻纏、死不要臉的無賴形象。「賴」指刁鑽撒潑,不講道理。
39、蘭(藍)天白雲
「藍天」指蔚藍色的天。「蘭」不表示「藍色」,不可能組成「蘭天」一詞。
40、鼎立(力)
「鼎立」「鼎力」是兩個詞兒:前者指像鼎的三條腿那樣立著,形容三種勢力對峙;後者是敬詞,用於請求或感謝別人幫助。兩個詞兒各司其職,切莫混用。
41、再接再勵(厲)
原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前都要把嘴磨一磨;後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厲」(通「礪」)指「磨」,故不可寫成「勵」。
42、老倆(兩)口
「倆」指「兩個」,後面不能再加「個」或別的量詞。「口」在這里是作量詞用的。故不能說「老倆口」,只能說「老兩口」。
43、黃梁(粱)美夢
意為煮一鍋小米飯的時候就做了一場美夢;原比喻富貴無常,後比喻不切實際的空想或已經破滅的幻想。「粱」是小米,不可寫成「梁」。跑
44、了(了)望
1986年《關於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中說:「『了』字讀『liǎo』(了解)時,仍簡作『了』,讀『liào』(瞭望)時作『了』,不簡作『了』。」
45、水籠(龍)頭
「水龍頭」指自來水管的開關。「籠頭」指套在騾馬等頭上用來系韁繩、掛嚼子的東西(多用皮條或麻繩製成),不可能有「水籠頭」一詞。
46、殺戳(戮)
「殺戮」指大量殺害。「戮(lù)」也是「殺」的意思,故與「殺」構成同義語素黏合詞。「戳(chuō)」是向前「刺」的意思,不表示「殺」。
47、痙孿(攣)
「痙攣」指肌肉緊張,不自然地收縮。「攣」指蜷曲不能伸直,寫成「孿」不好解釋。
48、美侖(輪)美奐
形容建築物高大和眾多。「輪」指「輪囷(qūn),古代圓形高大的谷倉」,這里指高大。「奐」指「眾多」。可見「輪」不可寫作「侖」。
49、羅(啰)唆
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羅」不再簡化為「羅」,而簡化為「啰」。
50、蛛絲螞(馬)跡
蜘蛛的細絲,馬蹄的痕跡;比喻隱約可見的線索或痕跡。把「mǎ跡」誤解為螞蟻爬行的痕跡,就會誤作「蛛絲螞跡」。
51、萎糜(靡)不振
「萎靡」指精神不振或意志消沉。「靡(mí)」是「倒下」的意思,不能寫作「糜」。
52、沉緬(湎)
「沉湎」指「沉迷、沉溺」(含貶義)。「湎」指「沉迷、迷戀」,故有「沉湎」一詞。
53、名(明)信片
指郵局發行的供寫信的硬紙片,含郵資,可以不加信封直接郵寄。因信的內容是透明的,故叫「明信片」;寫成「名信片」就令人費解了。
54、默(墨)守成規
戰國時期墨翟善於守城,人稱善守為「墨守」,後用「墨守成規」來形容固守現成的規矩不肯改變。所以,「墨」不能寫成「默」。
55、大姆(拇)指
「拇」即「拇指」,也說「大姆指」。「姆」只構成「保姆(mǔ)」「姆(mū)媽」兩個詞,不能構成「大姆指」一詞。
56、漚(嘔)心瀝血
「嘔」是「吐」的意思。「嘔心」指把心都吐出來了,形容用盡心思。「漚」指水中的氣泡(讀ōu)或物體經長時間浸泡而變質(讀òu),不可能 構成「漚心」或「漚心瀝血」。
57、憑(平)添
「平添」指自然而然地增添,有人誤解為憑空添上,故寫成了「憑添」。還有,「平心而論」指平心靜氣地評論,不是「憑良心來說」的意思,故也不能把「平」誤作「憑」。
58、出奇(其)不意
語出《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個「其」是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指「他們(對方)的」。「出其不意」是指「出擊於對方意想不到的時候」。
59、修茸(葺)
「修葺」指修繕。「葺(qì)」指用茅草覆蓋房頂,今指修理房屋。「茸(róng)」指草初生纖細柔軟的樣子,不可能組成「修茸」一詞。
60、親(青)睞
「青睞」指用黑眼珠看人,表示喜愛或看重。「青」指黑色,不可寫為「親」。
61、磬(罄)竹難書
意為「用盡竹子製作的竹簡也難以寫完」,形容事實(多指罪行)多得不可勝數。「罄」指用盡,寫成「磬」(指一種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就解釋不通了。
62、入場卷(券)
「入場券」是進入某活動場所的憑證。「券」指票據或作為憑證的紙片,讀quàn,不能讀成juàn,也不可寫成「卷」。
63、聲名雀(鵲)起
形容名望迅速提高。「鵲起」指像喜鵲一樣起飛,比喻名聲突然被傳揚興起。
64、發韌(軔)
「發軔」原指拿開止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比喻事業開始出現。「軔」指用來阻止車輪滾動的木頭,故不可寫成「韌」。
65、搔(瘙)癢病
「瘙癢」指「(皮膚)發癢」,「搔癢」指在皮膚發癢處抓撓。作為一種病,應寫作「瘙癢病」,不可寫作「搔癢病」。
66、欣嘗(賞)
「欣賞」指以喜悅的心情去觀賞、賞識。「賞」指觀賞、賞識,它沒有簡化為「嘗」。「嘗」讀cháng,不讀shǎng。
67、談笑風聲(生)
意為「談笑之中風趣橫生」。「生」指「產生、發生」,寫成「聲」就解釋不通了。
68、人情事(世)故
「世故」指處世的經驗,「事故」指意外的損失或災禍。跟「人情」搭配的只能是「世故」,不可能是「事故」。
69、有持(恃)無恐
意為因有所倚仗就無所畏懼或顧忌。「恃」指依仗,不讀chí,也不能寫作「持」。
70、額首(手)稱慶
意為「把手放在額頭上表示慶幸」,形容高興、喜悅的情態。寫成「額首稱慶」就不好解釋了。
71、追朔(溯)
意為「向著江河源頭逆流而行」,比喻逆著時間 順序探求事物的根源。「溯」指逆著水流的方向走,寫成「追朔」就解釋不通了。
72、鬼鬼崇崇(祟祟)
「祟(suì)」原指鬼怪或鬼怪害人(迷信),借指不正當的行為。「祟」不讀chóng,不能寫作「崇」。
73、金榜提(題)名
科舉時代指殿試的錄取榜上寫有錄取者的名字。「題」指「寫」,不能寫作「提」。
74、走頭(投)無路
意為無路可走,形容極其困難,陷入絕境。「投」指「投奔」,不可寫作「頭」。
75、趨之若騖(鶩)
意為像鴨子一樣成群地爭先恐後地跑去。「鶩」指鴨子,不可寫作「騖」。
76、遷徒(徙)
「遷徙」指遷移。「徙」也是「遷移」之意,讀xǐ,不讀tú,也不能寫作「徒」。
77、潔白無暇(瑕)
「瑕」指玉上面的斑點,「暇」指空閑。「潔白」只能與「無瑕」搭配,不能與「無暇」搭配。
78、九宵(霄)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處。「霄」指天空,「宵」指夜晚;「九霄」不可寫作「九宵」。
79、渲(宣)泄
「宣洩」指傾吐發泄(心中的某種情緒),「宣」指「公開說出來」。「渲」只能組成「渲染」一詞,不能組成「渲泄」。
80、寒喧(暄)
見面時問候起居、冷暖等,叫「寒暄」。「暄」指「(太陽)溫暖」,故用「日」字旁的「暄」,而不用「口」字旁的「喧」。
81、弦(旋)律
「旋律」指音樂上若干樂音的有規律、有節奏的組合,不可寫作「弦律」。
82、膺(贗)品
「贗(yàn)品」指偽造的東西(多指假的書畫文物)。「贗」指假的、偽造的,寫成「膺(yīng)品」就不好解釋了。
83、不能自己(已)
意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指「止住」,寫成「不能自己」就沒法解釋了。
84、尤(猶)如猛虎下山
「猶」與「如」同義,都指「好像、如同」,因此「猶如」是個同義語素黏合詞,寫成「尤如」就解釋不通了,倒有可能讓人理解為「尤其像」或「更加像」。
85、竭澤而魚(漁)
意為放幹了池水捉魚,比喻做事只圖眼前利益,不考慮將來發展。「漁」是動詞,指「捕魚」,故不可寫作「魚」。
86、濫芋(竽)充數
指不會吹竽的人列在樂隊里以湊足人數,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在行家裡頭湊數或以次充好。「竽」是古代的一種簧管樂器,不可寫成「芋」。
87、世外桃園(源)
源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故「桃源」的「源」字不能寫成「園」。
88、臟(贓)款
「贓」指貪污、受賄或盜竊等所得的財物,用這些手段所獲取的錢就叫「贓款」。
89、醮(蘸)水
把東西放在液體、粉狀物或糊狀物里沾一下就拿出來叫「蘸」,如「蘸水鋼筆、大蔥蘸醬」。「蘸」讀zhàn,不可寫成「醮(jiào)」。
90、蜇(蟄)伏
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叫「蟄伏」。「蟄」常組成「驚蟄」「蟄伏」「蟄居」等詞,它容易跟海蜇的「蜇」相混。
91、裝禎(幀)
指書畫、書刊的裝潢設計(書刊的裝幀包括封面、版面、插圖、裝訂形式等設計)。「幀」指「畫幅」(作名詞用);還常作量詞用於字畫,如「一幀山水畫」。「禎」是「吉祥」的意思,不可能構成「裝禎」一詞。
92、飲鳩(鴆)止渴
「鴆」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羽毛有劇毒,用以泡酒可以毒死人;泛指毒酒。此成語意為喝毒酒來止渴,比喻只顧眼前而不顧後患。「鴆(zhèn)」不讀jiū,也不可寫成「鳩」。
93、坐陣(鎮)
指(軍官)親自鎮守某地;也用於比喻,如「總經理親臨現場坐鎮」。「鎮」指用武力守衛,不是「陣地」的意思,故不能寫成「陣」。
94、旁證(征)博引
形容作文、說話廣泛引用材料。「征」指「收集」,不是「證明」之意,故不能寫作「旁徵博引」(「旁」「博」都指廣泛)。
95、灸(炙)手可熱
意為手一接觸就感覺到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炙(zhì)」指「烤」,不可寫成針灸的「灸(jiǔ)」。還有,「膾炙人口」也容易誤作「膾灸人口」。
96、九洲(州)
「州」是古代行政區劃名稱。傳說我國上古時期的行政區域劃分為九個州,故後來「九州」成為「中國」的代稱。「洲」是水中的陸地,也指海洋所包圍的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統稱。可見,「州」與「洲」不能通用。
97、床第(笫)之私
「床笫」是個文言詞,指床鋪;多借指閨房或夫妻關系。「笫」讀zǐ,不讀dì,不要誤作「第」。
98、姿(恣)意妄為
指自己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含貶義)。「恣意」指「任意」。「恣」指放縱、無拘束,讀zì,不讀zī,不可寫作「姿」。
99、編篡(纂)
「纂(zuǎn)」指「編輯」,故能構成「編纂」一詞。篡(cuàn)指「奪取」或「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不可能構成「編篡」一詞。
100、做(坐)月子
婦女在分娩後一個月內休息調養叫「坐月子」。「坐」在《辭海�6�1語詞分冊》上有「不勞、不動」的引申義,寫成「做月子」就不好解釋了
一、最常見的100個錯字
⒈按(安)裝 2.甘敗(拜)下風 3.自抱(暴)自棄 4.針貶(砭)5.泊(舶)來品
6.脈博(搏)7.松馳(弛) 8.一愁(籌)莫展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疊) 12.渡(度)假村3.防(妨) 14.幅(輻)射15.一幅(副)對聯
16.天翻地復(覆)17.言簡意駭(賅) 18.氣慨(概)19.一股(鼓)作氣 20.懸梁刺骨(股)
21.粗曠(獷) 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 24.湊和(合)25.侯(候)車室 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 28.一如繼(既)往29.草管(菅)人命 30.嬌(矯)揉造作
31.挖牆角(腳) 32.一諾千斤(金) 33.不徑(脛)而走 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 36.燴(膾)炙人口37.打臘(蠟) 38.死皮癩(賴)臉39.蘭(藍)天白雲 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勵(厲) 42.老倆(兩)口43.黃梁(粱)美夢 44.了(了)望45.水籠(龍)頭 46.殺戳(戮)47.痙孿(攣) 48.美侖(輪)美奐 49.羅(啰)唆 50.蛛絲螞(馬)跡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緬(湎)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規55.大姆(拇)指 56.漚(嘔)心瀝血57.憑(平)添 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 60.親(青)睞61.磬(罄)竹難書 62.入場卷(券)63.聲名雀(鵲)起 64.發韌(軔) 65.搔(瘙)癢病 66.欣嘗(賞)
67.談笑風聲(生) 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無恐 70.額首(手)稱慶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73.金榜提(題)名 74.走頭(投)無路75.趨之若騖(鶩) 76.遷徒(徙)
77.潔白無暇(瑕) 78.九宵(霄)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贗)品83.不能自己(已) 84.尤(猶)如猛虎下山85.竭澤而魚(漁) 86.濫芋(竽)充數
87.世外桃園(源) 88.臟(贓)款89.醮(蘸)水 90.蜇(蟄)伏91.裝禎(幀) 92.飲鳩(鴆)止渴93.坐陣(鎮) 94.旁證(征)博引95.灸(炙)手可熱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為99.編篡(纂) 100.做(坐)月子
④ 中國歷史上四大著名的錯字,是真寫錯字還是另有原因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錯字,錯的巧,錯的妙,錯的令人拍手叫絕。如今這些著名的錯字都在風景名勝處,有幸游歷至此,不妨留心觀察,既知其理,難免會心一笑,更添趣味。
天下第一錯字——〝避〞
天下第一錯字乃是由皇帝親筆手書的。在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
可是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首領的重要場所,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原來錯字的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拍手叫絕。
⑤ 全國有多少個錯別字
「全國有多少個錯別字」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從理論上說,每個字都可能寫錯(除非一、二等筆畫極簡單的字),都可能有錯別字。《漢語大字典》收字6萬多,在不同人的書寫中,幾乎每個字都可能出現筆畫錯誤或張冠李戴的現象,成為錯字或別字。從這角度說,有多少漢字,就差不多會出現多少錯別字。如果重復計算,一個字張三寫錯,李四寫錯,幾千幾萬人同樣寫錯,那就是幾千幾萬再說個錯字或別字。這無法統計,只能說形近字、同音字、筆畫繁雜的字出現錯別字的概率會大些。
⑥ 中國還有多少個錯別字
對於錯別字,人人唯恐獻丑於人前,一經發現,趕緊拭去。
但有些個錯別字,卻晃燦燦地懸掛於一些著名景點的牌匾或者石刻之上,流傳至今……
一、天下第一錯字
地點:承德避暑山莊。
錯字:避暑山莊——「避」右邊的「辛」多了一橫。
之所以說它是天下第一錯字,因為它是由皇帝親筆手書,且懸於國家重要場所的門前。
「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場所,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的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莊,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
二、最有說法的錯字
地點:杭州西湖。
錯字:花港觀魚——繁體「魚」字四點變三點。
「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魚」字少一點是「有意寫錯」。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
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⑦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錯字」(2)
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風流宛在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
“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風情萬種、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話。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孔府門口對聯上的“錯字”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字。
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原來錯字的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⑧ 中國五大著名錯字
中國五大著名錯字:
天下第一錯字——「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說法的錯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焦」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原來這里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錯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風情萬種、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現最多的錯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明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明」。
這兩個「明」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明」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
⑨ 漢字中有多少個是錯別字
1、錯、欽、銘、錢、銅、鑼、鋪、鉤、釘、鋼、鉛、鐵、鍾、鏡、錦、銀、針、鍋、鍍、鑽、鈴、鋒、鋁、銷、鏟、鋤、鈞、錮、錠、杴、鋸、釣、鑰、鎬、鏈、錘、鍥、鉗、錳。
2、從字體上分,可將各類漢字的字體分為三大類型。第一類是從宋代活字印刷發展起來的宋體、黑體(包括粗、細等線體)等;第二類是由書法演變而來的字體,如楷體、仿宋體、行楷、隸體、魏體、舒體、顏體、瘦金體以及鋼筆書寫的字體等;第三類是屬於美術字體,如綜藝、美黑、琥珀、水柱等。其他字體多是屬於以上三類字體的變異,例如:由宋體演變的大標宋、小標宋、報宋、長宋、中宋、姚體等;由黑體演變而成的大黑、平黑、粗黑、等線體(包括粗、中、細等線體,後又演變出粗、准、細圓體)等;由楷體、仿宋體等演變而來的中楷和細仿宋等;由黑體和宋體演變而來的美黑;由隸體演變而來的隸變體等。
⑩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錯別字
曾經展品被遊客偷竊,警方破案神速,被領導贈與一面旗子,其中捍衛的捍寫了「撼」,其實撼字特別容易出錯,很多高考生也常因為這個字失分
天下第一錯字,當屬承德避暑山莊匾額中的「避」,康熙為何多寫了一橫呢?有導游忽悠說康熙當時寓意他的江山更加穩當
最有說法的錯字——「魚」。圖為花港觀魚,據說康熙與乾隆一樣喜歡到處留字,特別是錯字,他們寫錯後讓知識淵博的人作出解釋
出現最多的錯字--「明」圖片顯示為「此山?太祖之墓」皇帝愛寫錯別字,黃陵上也有錯別字,很多書法家也喜歡寫錯別字,特別是「?」這個字
最具有哲理的錯別字--「流」圖片中「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原來是任督劉坤為了營造氣氛。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這是一幅對聯,亮點就在於富字和章字,「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出頭,表示文章通天
圖片中流字少一點反而在字上多一點,專家猜測劉坤寓意歐陽修少點風流多點實在
碑林——「碑」字少一撇,出自林則徐之手,有人猜測林則徐知道禁煙運動之後烏紗帽就沒了,所以寫下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