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套人民幣哪年發行﹖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製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在圖樣題材上,選擇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生動展現出我國解放事業及建國初期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社會百態,使人們領略到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建設新中國、新社會的如火如荼激情歲月。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保證了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需要,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最終成為統一的全國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幣制混亂歷史。
2. 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什麼在哪裡出現的
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成都,類似於現在的儲蓄憑證。
3. 中國古代第一張紙幣叫什麼名字,出在什麼時期
北宋時期,益州誕生了中國第一張紙幣「交子」。
最初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
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是一種要經過公私主管認同的存款和取款憑據,此時它就是支票,因為它起了支票的作用。
有了「交子」的流行,就有了商人所開設的專門經營「交子」的鋪子,使用交換時需要交納保管費用等。但有的商人惟利是圖,亂用客戶的錢,以致發生糾紛。
於是順分元1005年前後,益州(即成都)知府對所有「交子」鋪進行了整改,統一由十餘戶富商經營,但還是發生了一些爭端。
宋仁宗聖元年,「交子」改由地方政府壟斷發行,並禁止民間私造,設置了益州「交子務」,發行「官交子」。成都的府河邊過去有條小街名叫「椒子街」,據說原為「交子街」,是「交子」鋪曾經聚集的地方,後因諧音,訛為今名。
(3)中國第一張紙幣在哪裡擴展閱讀:
北宋交子印鈔銅版副券,上面有「大宋通行寶鈔」以及「戶部奏准印造大宋寶鈔宋城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十貫。
天聖元年」字樣,特別是「大宋通行寶鈔」這六字可知,它是地地道道的紙幣沒錯,只不是在官方正式發行前,交子發展的初期,它確實只有支票功能,因為它要兌換才能使用。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4. 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哪個時期
我國發現最早的紙幣是在宋朝時期,叫做「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
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
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
(4)中國第一張紙幣在哪裡擴展閱讀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
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
「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
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5. 人民幣最早在哪一年發行
第一套人民幣是1948年12月1日隨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的成立而公開發行的,當時不叫人民幣,叫「新幣」。
第一套人民幣種類繁多,幣別復雜,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第一套人民幣中名幣濟濟,不少藏品被譽為藏界的精品,像「絕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享譽錢幣收藏界的名貴收藏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人民幣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5)中國第一張紙幣在哪裡擴展閱讀: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統一各革命根據地貨幣的基礎上發行的。發行統一的貨幣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抗日戰爭勝利後,各解放區人民政府就開展了統一貨幣的工作。
如華中解放區發行統一的華中幣,收回和統一原來新四軍開辟的各的抗日根據地發行的多種名稱不同和幣值不等的地方貨幣。其它解放區也採取了類似的統一貨幣的措施。
但是,在各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尚未完成時,國民黨反動派就發動了全面內戰,解放區許多地方被國民黨軍隊佔領,統一各解放區貨幣工作不得不暫時停止。
6. 中國古代第一張紙幣是何時出現的叫什麼在位皇帝是誰
紙幣的起源在我國至少已有1000年的歷史。最早的紙幣,是從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開始流行的,它是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紙幣。
成都在北宋時期是一個商業繁榮、商品交易發達的地區,然而最初使用的交換貨幣是鐵錢。這種鐵質的錢雖然很重,但價值卻很低。據說當時人們要買一匹布,須帶上的鐵錢約七八十斤重,遇上大買賣就更麻煩了,這對於商人來說極不方便。
鐵錢的使用不便,促使一些商人在交易中發明了一種制楮(紙)的卷。他們在楮卷上暗藏標記,隱蔽密碼,並以此代替鐵錢,從而大大不便了商人們的商品交易。當時這種楮卷被稱為「交子」,它的性質與現在的存款憑據相近。
有了「交子」的流行,就有了商人所開設的專門經營「交子」的鋪子,使用交換時需要交納保管費用等。但有的商人惟利是圖,亂用客戶的錢,以致發生糾紛。於是順分元1005年前後,益州(即成都)知府對所有「交子」鋪進行了整改,統一由十餘戶富商經營,但還是發生了一些爭端。
宋仁宗聖元年(1023年),「交子」改由地方政府壟斷發行,並禁止民間私造,設置了益州「交子務」,發行「官交子」。成都的府河邊過去有條小街名叫「椒子街」,據說原為「交子街」,是「交子」鋪曾經聚集的地方,後因諧音,訛為今名。
1105年,宋代朝廷將「交子」改稱為「錢引」,並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通用。到了元代,進一步完善了紙幣制度。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 波羅來到中國後,發現了元代使用的紙幣,於1298年撰寫的《馬可 波羅記》中,詳細介紹了我國紙幣印製工藝和發行流通的情況。從此,歐洲人了解了紙幣。美國學者羅波特 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
曾在四川廣泛使用過的「交子」,迄今尚未發現其實物。據說,著名的傳世北宋「交子」鈔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
「交子」作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貨幣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7. 中國第一套人民幣在哪一年發行
中國第一套人民幣是1948年12月1日自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行的。從開始發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幣為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共印製發行了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人民幣。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7)中國第一張紙幣在哪裡擴展閱讀:
第一套人民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製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
此外,在圖樣題材上,選擇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生動展現出我國解放事業及建國初期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社會百態,顯示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建設新中國、新社會的如火如荼激情歲月。
8. 最早的紙幣誕生在中國,是在我國的哪個省呢
當然了,紙幣也可以拿來兌換鐵錢,而這些發行的商戶就成為了類似現代銀行的一種機構,只是他們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完全是為了貿易市場的需求而義務勞動。
隨後這種紙幣制度被國家所採納,而發行部門也由原來的私人商戶變成了國家發行。
正因如此,這種紙幣後來推廣到了川陝以及河東地區,成為了當時人們經商以及生活的必需品。
9. 中國古代第一張紙幣叫什麼名字,出在什麼時期
北宋時期,益州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歷史考證是誕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一帶,但是具體誕生地點卻始終是個謎,國內外學者始終爭論——不休。為了弄清「交子」誕生地的確切位置,當地一批好奇的錢幣收藏家和學者,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動。
10. 中國第一張紙幣
第一張紙幣為何誕生在中國寺廟
北宋時期,益州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歷史考證是誕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一帶,但是具體誕生地點卻始終是個謎,國內外學者始終爭論——不休。為了弄清「交子」誕生地的確切位置,當地一批好奇的錢幣收藏家和學者,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動。
經考證,西南財經大學貨幣證券博物館詹星認為,成都市
的鐵道第二勘察設計院(以下簡稱中鐵二院),就是當時製造「交子」的地方。「中鐵二院」在北宋時期竟是一座寺廟,造錢工廠為什麼要選在寺廟里進行呢?
900年來,「交子」誕生地始終是個謎
據專家考證,「交子」最早是以私下流通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又稱「私交子」。著名經濟史專家、西南財經大學貨幣證券博物館館長劉方健介紹說,北宋初年,成都一帶商業十分發達,通貨緊張,鐵錢卻流通不暢,於是當地16家富戶開始私下印製一種可以取代錢幣、用楮樹皮造的券,後來被稱作「交子」。當地政府最初想取締這種「新貨幣」,但是這種「新貨幣」在經濟流通中作用卻十分明顯,於是決定改用官方印製。
但是這兩種「交子」的誕生地卻一直沒人發現。此次發掘行動的參與者、錢幣收藏家詹星說:「作為一名錢幣收藏愛好者,我每次外出學術交流,外地同行和外國友人聽到我是成都人時,都會向我打聽『交子』的誕生地,每次我只能支支吾吾對付過去,有時候弄得特尷尬!」另一位錢幣收藏家傅先慶也表達了同感:「前段時間,沿海城市的一位學者聲稱『交子』不應該誕生在成都,而是在當地,這讓我們成都的錢幣專家特生氣,但也很無奈,因為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反駁呀!」當地的一些專家學者及研究機構,也希望能早日解開「交子」誕生地之謎,於是他們開始了有組織的查證發掘行動。
歷史考證,「交子」最早在成都萬佛寺內印製
過去的研究者曾認為,成都東門的「椒子街」應該是當時官方印製「交子」的地方。因為《成都城坊古跡考》對成都東門「椒子街」有這樣的解釋,「一說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嘗設交子務於此。」
但是當地的貨幣收藏家對此說法提出了質疑,因為根據《成都金融志》中的文字解釋:「北宋益州的『交子鋪』實為四川歷史上最早的貨幣金融機構,而益州的交子務則是最早由國家批准設立的紙幣發行機構。」顯然,說紙幣發行機構就是印製地,是沒有依據的。也就是說,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椒子街」就是「交子」的誕生地。由於「交子」誕生已900多年,又無具體的實物考證,只有從文獻資料中查找。
早在3年前,貨幣博物館的詹星就開始從歷史典籍入手,查找「交子」的誕生地。他從圖書館找來《全蜀藝文志》,查到了元代費著的《楮幣譜》中有一段文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增1員;掌典10人,貼書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鑄匠2人,雜役12人,廩給各有差。所用之紙,初自置場,以交子務官兼領,後慮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員蒞之,移寓城西凈眾寺。」
這說明官方發行的「交子」印製地就在城西的凈眾寺,不過經過了900餘年,現在的成都早已沒有什麼凈眾寺了,怎麼找呢?後來,經過四川南充市的學者丁祖春的幫忙,詹星的查證又深入了一步,原來,凈眾寺最早建於東漢桓帝延熙年間,六朝時名為安浦寺,唐時名為凈眾寺,宋代換名凈因寺,元末明初更名為萬佛寺,明末張獻忠進川後毀於戰火,清代康熙初年重建,仍名為萬佛寺,地址就在成都西門金花橋側。
對照地圖,如今「中鐵二院」正是清代「萬佛寺」遺址。
可是今天的成都仍然沒有萬佛寺這個地方,也不清楚什麼方位,查找暫時陷入了困境。正在迷茫困惑之際,原成都市金牛區文管所所長姜易德獲悉後指點迷津,萬佛寺就靠近西門外府河旁,在通錦橋附近,毀於上個世紀50年代,曾留下了一些精美文物被收藏在四川大學博物館,而現在「中鐵二院」就是萬佛寺舊址。
後來,錢幣研究專家張善熙提供了清光緒五年《成都城防圖》,與現在的《成都城市地圖》對照,今天的「中鐵二院」正是清代的「萬佛寺」遺址。
與此同時,另一位錢幣收藏家傅先慶從小生長在萬佛寺旁,傅老回憶說:「我家離通錦橋不遠,旁邊就是萬佛寺,寺廟周圍有參天古樹,周邊還被小溪包圍著,小溪上游安裝有高大的水車,不停地旋轉將小溪的水提上岸流向寺廟使用。離寺廟不遠處還有一水碾,是專用來碾壓造紙原料的。小時候,我經常到寺廟前的土地廟里玩耍,和老和尚聊天。抗戰期間,樹德中學曾疏散至此。1947年被改建為成都理學院,解放後該校被合並到四川大學。上世紀50年代,中鐵二局和中鐵二院落戶通錦橋和馬家花園一帶,萬佛寺就被佔用了。」
文字記載,官「交子」才屬國家法定貨幣
在這次查證「交子」誕生地的過程中,傅先慶老人憑借著舊時記憶,將原來萬佛寺一帶的建築繪成了一張地圖,與張善熙提供的清光緒五年《成都城防圖》所標注萬佛寺進行對照,結果發現與萬佛寺所在地是完全吻合的。
不過,萬佛寺後來卻因為城市建設等原因被拆除了。劉方健告訴記者,在50年代,因為修鐵路,萬佛寺被中鐵二局的一個設計院所佔用,寺廟也被徹底拆除,半個世紀後,現在這里已成為繁華的中心城區,難怪現在的成都市地圖里,已很難再找到它的蹤跡了。
但是,可以確認的是,「官交子」的誕生地就是現在成都市的中鐵二院所在地。同時,參與考證的專家也強調,「私交子」誕生得比「官交子」更早,但「官交子」才屬國家法定貨幣,具備完全的貨幣職能。而最早的「私交子」只具有部分貨幣職能,不屬於信用貨幣,《楮幣譜》開篇名義就寫明了「私交子」流通中的弊端。「私交子」雖然功不可沒,是世界紙幣的源頭,但由於缺乏實物和文獻對其印製地的記載,因而無法考證。而「官交子」印製地文字記載很清楚,稱它為「世界上第一張紙幣」沒有不妥之處。
背景知識:在廟里「造錢」有科學依據
紙幣是紙張製作,但為什麼偏偏要選在寺院里呢?
四川大學原歷史系教授陳恩元認為,製造「交子」最重要的是紙張,其製作方法是用楮樹皮浸泡在石灰水中多天,使楮樹皮軟化和漂白,再用清水浸泡,經過碾壓成為造紙紙漿。同時,造紙需要大量的進水和污水排放,造出的紙又需要晾曬,因此,造紙作坊必須建在有天然來水和寬敞的地方。而萬佛寺地區恰好符合這些條件,周圍林木蔥郁,有溪水環繞,取水及排污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