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中國反擊侵略,打擊印度,應該在什麼時候
中印之間沒有固定的國界,也就是中印之間的國界具體在哪裡目前還沒有談好,印度有印度的想法,中國有中國的想法。印度認為哪裡是印度的,中國認為哪裡是中國的,雙方主張的國境線和實際控制線是不同的。所以每年各種所謂越界沖突都幾十起,62年來都55年過去了。如果出現就打仗,那中印雙方就不用干別的了,天天打仗得了。這次印度也是看到美國最近一段時間聯合了一幫小弟加緊圍堵中國,造成中國在很多方向上都有多個國家侵犯,所以印度也沉浸落井下石,想撈點好處。但是印度人這次肯定不會撈到好處,因為美國拉的盟友就是過來一下馬上就跑,就刺激一下中國,只有印度是真正上了,還死硬不退,說白了,印度其實是上了與美國的道了,美國就做了個勢,然後,印度人上鉤了。印度人還敢拿62年當例子,也不想想,62年中印GDP基本相同,但是印度人均GDP遠高於中國,而基礎設施因為英國建設印度要遠遠優於中國,工業方面也是印度有優勢,軍事方面印度當時有亞洲最大兵工廠,最大優勢是當時美蘇兩國(兩大集團)都站在印度一方。而現在呢?中國GDP是印度5倍多,人均GDP也差不多5倍,基礎設施方面遠超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方面也遠超印度(中國佔世界工業總產值24%,第二的美國佔19%),世界又完全軍事工業體系三個國家之一(中,美,俄),國際環境印度依然不中國好一些,但是肯定跟62年完全不一樣的。
❷ 印度整體落後中國多少年知乎
印度整體落後中國最少也得10年。
❸ 中國的同盟國有那麼些 中國如果跟俄羅斯巴基斯坦和朝鮮能打贏美國和日本印度菲律賓越南嗎要打多久
面前來講是打不過的,因為美國太牛了,武器先進是任何國家無法比的,而且要領先任何國家20年,日本軍事也很強。美國可以讓中國的衛星雷達全部瞎眼,它有能力打擊中國的導航衛星,2個回家武器先進又有錢怎麼打。《本人並不是不愛國》要打都是打電子戰,怎麼可能打核戰?打核戰就准備世界滅亡。俄羅斯人不靠譜,不值的中國相信,因為沒有信譽度,如果中國與美國打了起來了,俄羅斯人能在哪裡撈好處就會去哪裡撈,這是他們的民族作風。不要指望俄羅斯,要不然中國為什麼不和俄羅斯結盟
❹ 中國列印度,幾天能贏
並不能完全確定,首先肯定得用好多導彈摧毀敵軍事目標,其次還有經濟調動等等,印度本身軍事實力也很強。而且總的來說,中國是不會挑起戰爭的。
總的來說,中國並不懼怕印度,但卻要慎戰,主要原因是:
1、中國對印度市場多年都有著巨大順差,中國對印度中國的貿易上是賺錢的。
2、未來這十年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十年,我國正處於生產結構的大轉變之中。如果列印度又得付出多十幾年。如果發生戰爭,最害怕長期化,如果中印兩國捲入各種是是非非中消磨實力,中印所謂的崛起時間上後都會延後,所以不到萬不得以是不會戰爭的。
(4)中國滅掉印度要多久知乎擴展閱讀:
文章強調,印度朋友完全可以相信,中國對印度滿懷友善之意。中國在一心一意謀求發展自己的同時,真心誠意地致力於發展同印度長期友好合作關系,衷心祝願印度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絲毫不存在所謂中國要「進攻印度」、「打壓印度」的問題。
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在強調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別國長處;
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尋求與各國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戴秉國:不存在所謂中國要進攻、打壓印度的問題
❺ 中國打得過印度嗎
能。我們的陸軍只要有一定的空中支援就能踏平印度,海軍肯定能粉碎印度海軍航空母艦,印度現在還沒有象我們170級別的軍艦。
印度在近代史上被英國人征服過,整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的摧殘,戰士們作戰怕死、軍官們指導思想保守,完全沒有中國軍人的亮劍精神。他們自己的民族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姓氏等級制度,不能跨等級通婚,造成了很大的民族隔閡。
印度近代史唯一的幾場勝仗是和他們的難兄難弟巴基斯坦打的,還有敗績,所以說中國軍隊列印度恐怕比打台灣還簡單。
❻ 新中國和印度的軍事重讀持續多長時間,雙方各有多少傷亡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邊境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毛澤東簽署的命令。 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 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 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 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的五個基本特點:第一,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後,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再度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反擊並取得反擊作戰的決定性勝利,為進一步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贏得了主動,得到了世界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這場邊境局部戰爭,決定了軍事斗爭必須服從政治,外交斗爭,三者要緊密結合,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軍事行動的打、停、進、撤;軍事上的勝利,又為政治,外交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爭取以打促談,以打促和及相對的和平穩定。
❼ 中國對印度什麼時間動手
中國的經濟總量雖然達到印度的4倍多,軍事工業的力量更要強大許多倍,但絕不能與印度這樣的大國主動、全面開戰,因為戰爭的成本代價太大了,代價大到一場全面戰爭會使兩國的經濟都衰退許多年,還要死掉無數優秀的年輕人的生命。誰願意承擔這樣的後果?親人和同學大量死去、把自己全家的生活水平降低、倒退若干年?關鍵是它又不敢主動全面侵略我們,我們作為一個睿智的大國,也就根本不存在何時對他動手了。只需要多造上千架飛機、上萬枚導彈、保持幾百枚多彈頭分導原子彈,就足以威懾他不敢動手了。保持和平經濟發展,再過幾十年,他就更不敢生事了。
❽ 中國跟印度真的能發生戰爭嗎具體時間大概在什麼時候
理性的分析,其實基本打不起來。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獲得勝利並攻入印度境內。但是,受制於遭受了三年自然災害後的國力匱乏,加之美蘇兩大集團同時對中國的壓力,中國反而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實際控制線。印度戰敗卻獲得土地。可以說,這場戰爭中國出了出了口氣以外,沒有獲得實際利益
如今,中印邊界爭端有三段。富饒的東段、中段都大部被印度所控制,中國只控制西段。先開戰的一方要承受國際輿論的重大壓力,且印度本身國力不如中國(特別是製造業,意味著中國武器可以大量自產而印度依賴購買),又是既得利益的一方,很難想像印度會笨到主動攻擊中國找打。所以說呢,中印要開戰,只有中國首先進攻印度才有可能。
那麼中國會主動對印度開戰嗎?答案是,基本不會。原因如下:
1 西南方向不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重心。東南面的台灣、南海、東海都比西南重要。因為海里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田需要爭奪。對於中國,一定要保證巨大的資源供應,還有防止台灣的獨立為第一要素。西南方向至少不如東面三個爭議區,真的只是普通的土地而已。
2 中國的經濟結構不適應戰爭。中國雖然說要經濟結構轉型,但估計這種高外貿依存度的,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達國家出口的經濟結構要變化絕非短時間的易事。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旦遭到國際環境的劇烈變化,就會遭到災難性的後果。一打仗,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倒退20年絕不是危言聳聽。人民生活水平會跳樓似地重回到80年代。也就是說,除非中國公然把印度大片國土吞並(不可能的),否則即使打贏,得到的還遠遠不如失去的。
3 中印自身不願真正開展、戰。前段時間的中印對峙,可能存在邊境交火,但這不是戰爭。中印同為金磚四國,都大有半個世紀後躍居真正發達國家的機會,屆時甚至會搶奪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和日本自然希望中印開打,這樣它們的世界和亞洲霸主地位不會動搖。但是中印都不是傻子,有那麼容易中計嗎?何況中印開展,發達國家已嚴重依賴的中國產品和印度服務業都會癱瘓。那好,發達國家馬上會跌入另一輪次貸危機×5的世界經濟危機
4 中國的條件難以支持開戰。中國這樣的社會體制,如果要做出大的戰略性政策,一定要經過至少數年的輿論灌輸與影響後方能啟動。而且看上去網路上有人總在叫囂打仗。真的一打仗,除非對台灣或日本,否則人民會群起反對。中國的政府群體中,大型國企、房地產和私企的商業勢力非常強大,他們絕對反對貿然開戰。中國的西藏、新疆地區本來就不穩定,非常不適合開戰。
5 輿論上存在一些描述中印軍事對峙的信息和聲音,只是散發一種危機般的氣氛而已。適當的民族危機感可以令人民更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並激發工作的動力。這估計才是炒作中印對峙的意義。當今的國際社會,擴充軍事力量的首要目標已經不是為了真的發動戰爭,而是為了增加威懾力與本國的地位,阻止戰爭,不流血而獲得利益。
都是我原創的,把分給我吧。謝謝咯
❾ 中國軍隊把印度滅團的是哪一年的事
當然是1962年的中印之戰,中國以區區三四百人的傷亡消滅印度幾千人,俘虜幾千印軍。
❿ 中國能打敗印度么
打敗印度不難,印度那脆弱的軍工體系,弱小的國力,和中國是不能比的,畢竟打仗打的是國力,一但爆發大規模戰爭,以現在各國的軍備儲備,估計一個月內就打光了,接下來就要考驗這個國家的軍工生產的速度和國家財力的時候了,以印度那萬國牌的軍備,武器一個月打光了怎麼辦?自身的高端武器裝備只能靠買別國的,根本比不上作為工業大國的中國。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打敗印度,而是一但開打那麼怎麼結束呢?印度畢竟是核武國家,你也不能逼的太緊吧,這裡面的門道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