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客家人在中國人口多少

客家人在中國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14 15:43:25

㈠ 客家人在中國人口佔多少

在中國,客家人 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廣西、福建、四川、台灣、湖南、海南、浙江、香港、澳門、陝西、江蘇、安徽、湖北、貴州、新疆等地區,總人口達7000萬以上,占人口的5%。

㈡ 全國大約有多少客家人

全國客家人總數為6095萬,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區最廣的民系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在中國內陸總人數約5500萬。香港約125萬,澳門約10萬,台灣約460萬。國外遍布五大洲六大洋,分布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500萬。

㈢ 誰知道客家人在中國有多少人,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區謝謝了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人
客家人,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逃。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客家人遷徙的原因多種多樣。早期則主要是源於災害的脅迫。諸如殘酷的戰爭、水、旱、蟲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打擊及瘟疫的流行。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就有過客家先民的大遷徙。試想,在漫長的歲月里,「五胡十六國」,戰火不斷,哀鴻遍野,不逃離能活命嗎?據說我們陳氏先祖就是在那個時期離開豫西故土輾轉來到江西最後定居贛縣的。「月是故鄉明」啊,開始,先民們也許只想暫時客住一段時間,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於是建造房舍,開墾田地,畜養豬牛,長久地居住下去。由暫時的客住到長久的家居。就這樣,也就永遠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特殊方式的遷徙。據說秦始皇為了建造阿房宮,驅趕數萬「木客」往贛南興國伐木,沒累死的後來就留在了當地,這大概便是贛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遷徙的過程肯定是艱險的。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安家過日子。客家先民披荊斬棘,排除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們終於挺過來了,形成今天這樣一支有著數千萬人丁的興旺發達的民系群體。

遷徙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來。一位客屬長者說:「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場的位置。怎麼定呢?要看風水。這個風水,不是地理先生講迷信的那個風水。主要是采陽光,看風向,近水源,傍硬山,擇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陽背風、柴近水便、視野開闊則是理想的選擇。」

人們常常贊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它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產實際,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系及社會人際關系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贛州、汀州。

說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土樓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郵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像土樓似的「抵禦性」城堡式建築住宅。在福建,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而圓樓相對少見。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里分布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當然客家的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這樣唱道:
新買磨石圓叮當,
一心買來磨豆漿,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嚙嚙到天光。

一:客家淵源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根據資料顯示,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0萬、泰國約50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㈣ 客家人是哪裡人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客家地區,即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龍岩、三明、贛州、賀州、桃園、苗栗、新竹等地,中國客家人分布在19個省185個市縣,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范圍包括五江流域(贛江、汀江、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另外珠三角、閩南、贛北等地也有客家人分布。

據有關客屬機構非正式保守統計中國國外客屬人口約1200萬人左右,港澳台客家約600萬人。香港(約125萬)與澳門(約10萬)的客家雜居各處,並且佔了當地居民相當的比例。合計客家華人華僑及港澳台同胞1800餘萬。分布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屬社團多達數百個。陝西、江蘇(約2萬)、安徽(約2萬)、湖北、貴州、新疆(0.5萬)等也有客家分布。

一般認為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龍岩、三明、贛州等客家人最主要的發源地及集中地,是客家民系發展演化,並逐漸形成一個具有比較獨特的客家方言、風俗習慣及文化心態的穩定的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區,[8] 其中惠州、梅州、贛州和汀州被稱為客家四州。「濱海」客家深圳。

據統計,全球約有8000萬客家人。其中約5000萬人分布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19個省的180多個市縣,僅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已達2500萬左右,占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約1500萬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㈤ 客家人指的是哪裡人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現在客家人主要在客家地區,即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龍岩、三明、贛州、賀州、桃園、苗栗、新竹等地。

客家人口有多少?
據統計,全球約有8000萬客家人。其中約5000萬人分布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19個省的180多個市縣,僅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已達2500萬左右,占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約1500萬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相反,他們起源於中原漢族,是漢民族的一個分支。作為一個群體,客家人可以被稱為一個民系。顧名思義,客家即「客而為家」,他們是歷史上多次大遷徙的見證者,遠離了自己曾經的故土而定居,才被稱為客家人。

㈥ 誰知道客家人在中國有多少人,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區謝謝了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人
客家人,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逃。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客家人遷徙的原因多種多樣。早期則主要是源於災害的脅迫。諸如殘酷的戰爭、水、旱、蟲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打擊及瘟疫的流行。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就有過客家先民的大遷徙。試想,在漫長的歲月里,「五胡十六國」,戰火不斷,哀鴻遍野,不逃離能活命嗎?據說我們陳氏先祖就是在那個時期離開豫西故土輾轉來到江西最後定居贛縣的。「月是故鄉明」啊,開始,先民們也許只想暫時客住一段時間,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於是建造房舍,開墾田地,畜養豬牛,長久地居住下去。由暫時的客住到長久的家居。就這樣,也就永遠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特殊方式的遷徙。據說秦始皇為了建造阿房宮,驅趕數萬「木客」往贛南興國伐木,沒累死的後來就留在了當地,這大概便是贛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遷徙的過程肯定是艱險的。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安家過日子。客家先民披荊斬棘,排除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們終於挺過來了,形成今天這樣一支有著數千萬人丁的興旺發達的民系群體。

遷徙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來。一位客屬長者說:「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場的位置。怎麼定呢?要看風水。這個風水,不是地理先生講迷信的那個風水。主要是采陽光,看風向,近水源,傍硬山,擇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陽背風、柴近水便、視野開闊則是理想的選擇。」

人們常常贊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它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產實際,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系及社會人際關系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贛州、汀州。

說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土樓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郵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像土樓似的「抵禦性」城堡式建築住宅。在福建,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而圓樓相對少見。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里分布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當然客家的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這樣唱道:
新買磨石圓叮當,
一心買來磨豆漿,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嚙嚙到天光。

一:客家淵源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根據資料顯示,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0萬、泰國約50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來自中原。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遷徙有以下幾個時期:

(一)秦漢統一中國,中原移民開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結余干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一百五十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一戍南野之界,一戍揭嶺。
3、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里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又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計秦駐閩粵贛邊之戍徙民約占當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南戍嶺南,分駐於郡縣及軍事要沖。
6、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閩中及揭陽(潮、梅古為閩越地)的閩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縣徙民的後裔。這說明自此起,閩粵贛邊居民是以中原移民為主體。

(二)漢末建安至東晉永嘉之際,中原人民避難,有一部分人遷入閩粵贛邊區。
東漢末年,中原人民避難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遷主要由海道而來。
南北朝時,南北對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規模南遷,遷移人口約96萬,大部分穩定在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贛南,部分又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邊州縣。
永嘉之際,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眾。

(三)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黃巢起義,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與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難至粵中與閩粵贛邊地區。
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隨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臨安。這些士民沒有隨太後的條件,又勢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滯留贛南各縣。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六)除以上所述因戰亂大規模南遷外,中原人民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來,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者。

從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來自中原漢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中,又不斷融化吸收畲、瑤、蛋、木客等南方少數族群壯大了客家隊伍。

二:客家禮儀,習俗

(一)傳統婚嫁習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抬嫁妝 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後面是接親的人。

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後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後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隻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璧合珠聯」,「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 (此禮儀在梅州地區亦已不常見,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分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座,然後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鬧房 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鍾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

回門 也叫「轉門」。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二)傳統喜慶習俗

1.誕生禮儀

標志著一個人出生的慶賀和祝福,是人生中的開端禮儀。

催生 出嫁女兒懷孕快分娩時,一般是嬰兒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帶著雞、雞蛋、面條、粉乾等來到女兒家「催生」,有預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則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設宴招待。

小孩出生後,女婿要帶著雞、蛋、米酒(有的帶幾十斤)到岳家去報喜,外婆家要請客,至親友好都會來參加,以表示祝賀。外公、外婆會回贈雞和紅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給小孩洗澡,請接生婆吃飯。外婆會送來大公雞、雞蛋、面條、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請外婆及親房。有些地方還要給至親親友送紅蛋,親友在滿月前會回送雞、雞蛋、面條等物。

做滿月 嬰兒出生一個月,要做「滿月」,外婆會送來大公雞(很多地方送大閹雞)、雞蛋,還會送來嬰兒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項圈、風衣、裙、銀手鐲和背帶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親戚,一般都送小母雞、雞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親房也會來慶賀。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慶賀。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會拿公雞來慶賀,其他親屬一般都要給嬰孩送紅包。

做周歲 孩子出生一周歲,要做「周」,慶賀孩子「得周」。周歲比滿月更為隆重,來慶賀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禮儀

客家的成年禮儀分男、女兩種,男子的成年禮儀叫做「冠禮」,女子的成年禮儀叫做「笄禮」。 (現在好像已經無此禮儀,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沒有了)

3.壽誕禮儀

做生日 客家人與各地的習俗一樣,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較為普遍。從十歲「啟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歲,到了六十以上,可稱為祝壽。做生日要吃壽面和荷包蛋,示意長壽百歲。 (此習俗亦已簡化,只做大壽:六十歲以上)

祝壽 祝壽時,出嫁的女兒要送來大公雞,還要送壽衣、壽帽、壽餅、壽鞋、壽襪,從頭到腳一整套,父親做壽,同時也要給母親送上一整套,此外還要送來壽軸、喜炮、壽燭、公雞以及壽桃、壽面、壽餅、壽酒、壽肉等。其他人來祝壽,一般親友送壽幛、壽聯,或者再加上送禮金。

不少地方,七十歲以上高齡、子孫多、家境較好的老人祝壽,要舉行拜壽儀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壽,是知情人自行送禮,上門祝賀,先賀後請;除內親、至交有發請帖外,不賀不請。

4.建房遷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喬遷新居亦視為重大喜慶之一,要進行隆重慶賀。

建房時,房屋定位,房門定向都要請堪輿先生測定,豎柱上樑時,要張燈結綵,貼紅聯。新房建成後,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驅邪」、「除煞」,然後才能遷入居住。

遷入新居時,要隨帶燈籠(或油燈)、火籠、秤等進屋,還要帶一窩小雞,蒸一甑飯捧進新屋,以示新丁興旺,喜氣盈庭。遷新居要辦「入宅酒」,宴請親友和建屋工匠及幫工等。菜餚中要有韭菜、豆腐、豬腸、豬血和米糕等,示意長長久久,發財高升。

(三)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採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

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余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游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以上資料參考互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習俗禮儀都是傳統禮儀,現在有些禮儀已經簡化,甚至不再舉行

(四)客家人好客多禮

客家人不但好客而且多禮,在狹窄的路上相遇,會主動讓路,年輕的讓年老的,男的讓女的,大人讓小孩,空手的讓挑擔的,挑輕擔的會讓挑重擔的,挑重擔的會讓給扛抬的,相互禮讓是客家人的美德。

人與人相遇,會打招呼,並相互問好,即使是陌生人,也會以親人稱呼對方,比如遇到與自己年紀相似的人,男的稱之謂「老撥」(「撥」是方言,是哥哥的意思)女的則稱之謂「大嫂」、「大姐」。如果對方年齡比自己大,男的一般稱之謂「大伯」,女的稱之謂「嬸婆」,如果對方年齡比自己小,則稱之謂「老弟」、「老妹」。對開店經商者,男的稱之謂「老闆」,女的稱之謂「老闆娘」或「老闆嫂」。對工藝人一般都稱之謂「師傅」,對醫師則稱之謂「醫生」。小孩稱與自己父母年紀相似者謂「伯伯」、「叔叔」、「阿姨」,如果和自己爺爺、奶奶年紀相似者,則稱之謂「老爺爺」、「老奶奶」。

客家人很注意人際往來的禮節。「上家過來下家客」,也就是說,上家人到下家來,就會被當作客人一樣對待。親戚朋友之間,每遇喜慶,都會登門相賀。客家人一向熱情好客,注重禮節。凡是宴請或吃便飯,都有一定的禮節,如按輩分入席,男女不同席。筵席中來客,依次是首席舅公太(曾祖母外家),其次是舅公(祖母外家),再次為舅父(母親外家),民間稱之為「三代親」。城裡男家結婚宴請時,首席為舅父,其次為舅公太再次為舅公。若首席不到一般不開筵,如果是因故或對主人有成見,不願到席,主人應把席位留下,讓它空著,方可開筵。除「三代親」為上賓外,姻親次之,親屬同族則以輩分及年齡分次入座。朋友可以左右隨便入座。如果是建房上樑請客的,其首席應是工匠和地理先生,其次為上述的「三代親」,席次由宴請的主人安排,遲到的要飲酒表示歉意,中途離席要向主人說明原因,並向同席者表示歉意,宴席中間,主人來謝客敬酒時,客人要起立表示禮貌。

平時,如逢客人來到,主人會很有禮貌地打招呼,並請客人進屋坐,同時以煙茶相待。無論是城裡或鄉下的客家人,屋裡都建有小浴室並配備有浴盆,客人來到後,女主人會客氣地燒一大鍋開水,用水桶裝著,拿進浴室,同時還會提進一桶冷水,讓沐浴者對滲著洗,使水溫不會過熱或過冷。讓客人痛痛快快地洗個澡,消除旅途的疲勞。「一家來客,四鄰接待」這是山村客家人的風俗。無論是誰家來客,左右鄰居一般都會炒煮幾碟菜餚,溫熱一壺糯米酒,端到來客人的鄰居家裡,擺上餐桌,並親為來客斟上一碗酒,請客人品嘗自己的家釀和自己烹調的的菜餚。即使鄰里之間曾發生過口角,也會不計舊時怨恨,照樣提著酒壺端著菜餚,到鄰居家款待客人,這樣一來,鄰里之間便會和好如初。

如逢年節,親友之間都會互相拜年,拜年時往往會包一個紅包,並且帶一包如冰糖、紅糖等之類的食品做為禮物,主人必定會留客人飲酒並佐以各種臘味,在和親戚朋友飲酒時,主人會夾一塊雞肉或鴨肉放進客人的碗里(每頭雞、鴨一般切成9至11塊),另加二個圓蛋,以示敬重,如果是稀客,要以雞腿或鴨腿相待。客人回家時,主人會把紅包(另添點錢)及禮物退回,表示敬重。客人辭別時,主人應讓客人先行,如客人年老體弱,出門時主人會小心攙扶,或讓小輩送他(她)歸回家中。

(五):傳統歲時習俗

過年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

㈦ 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城市

客家人分布的城市非常廣泛,總的來說,客家人遍布於長江以南的各省、市、縣、鄉鎮。據統計,現在客家人分布在全國 21個省區,其中有42個純客家縣市,268個非純客家縣市。其中廣東、福建、江西為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客家人分布的大致城市如下:
一、廣東客家人
廣東客家人幾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粵東、粵北地區。其中純客家縣市有:梅縣、梅江區、興寧、五華、大埔、蕉嶺、平遠、豐順、龍川、和平、始興、連平、新豐、源城區、東源、紫金、南雄、翁源、連南、英德、惠陽、曲江、博羅、寶安、惠東、仁化、樂昌、廉江、乳源。此外饒平縣、揭西、海豐、陸豐、龍門、從化、花縣、新會、化州、四會、陽江、鶴山、三水、高要、開平、信宜、珠海、深圳、東莞等縣市也有客家人分布。據最新調查資料統計,在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約有190萬人講客家話,分布區域約為6400平方千米,具體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電白、陽西、陽春等縣。
二、福建客家人
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閩西的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寧化、明溪等縣。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縣的九峰、長樂,詔安縣的秀篆、官陂,龍岩西北部萬安(舊名溪口鎮)等地,也主要是客家人。
三、江西客家人
江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贛南地區,如興國、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尋烏、安遠、全南、龍南、定南、大余、崇義、上猶、南康、贛縣、於都等縣,以及西北部的銅鼓縣、修水縣的大部分鄉鎮。此外,萍鄉、廣昌、永豐、吉安、泰和、萬安、遂川、井岡山、寧岡、永新、萬載、宜豐、奉新、靖安、高安、武寧以及贛東北的橫峰、上饒等縣市,也有部分客家人。
四、廣西客家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客家人分布比較廣泛的省份。據調查顯示, 全區90個市縣中有79個市縣有客家人分布,占所有市縣的 87.78%。就鄉鎮而言,全區1364個鄉鎮中,有583個鄉鎮講客家話,占所有鄉鎮的42.74%。主要集中在陸川、博白、浦北南部與合浦東部;其次是防城、欽城與靈山相連的一片地區;以貴縣為中心,沿鐵路東南至玉林北部、西北黎塘、賓陽地區;此外還有來賓、桂平、平南、象州、柳州、蒙山、荔浦、陽朔等。廣西的客家人大部分是清初以來,從今梅州地區遷徙過去的。近年常有人回梅州地區尋根。
五、四川客家人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較為集中的一個省份。由於明末清初長期戰亂,四川人口銳減,田園荒蕪,清朝康熙年間朝廷諭令准許各地人進入四川墾殖,史上稱「湖廣填四川」。很多客家人因此從南方遷到了四川。他們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區東山一帶以及新都、金堂、廣漢、什郊、彭縣、雙流、新津、簡陽、仁壽、資中、威遠、安岳、富順、瀘縣、合江、宜賓、廣安、儀隴、巴中、通江、達縣、西昌等縣市的局部地區。大量梅州的客家人就是在這一時期遷入四川的。
六、海南客家人
客家人移民海南,主要是在咸同年間,廣東台山、開平、四會一帶發生空前的「土客械鬥」的產物。那次械鬥從咸豐六年(1856)開始,到同治六年(1867)結束,持續12年,傷亡幾十萬人。械鬥經官府平息後,客家人一部分就地安置,大部分由官府發放銀兩,鼓勵移民他處,主要是南下進入高州、雷州、廉州 (時屬廣西),遠的到了海南島。
七、湖南客家人
湖南省的客家人主要分布於攸縣、茶陵、都縣(今炎陵)、汝城、桂東、瀏陽、平江等縣的部分鄉鎮。

除此之外,浙江省19個縣市以及貴州、雲南、江蘇、安徽也分布著一定數量的客家人。
以上是我對問題「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城市?」的回答。涯系梅縣石扇鎮客家人,還請大家多多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客家人分布是世界最寬闊,最多省市縣都有客家的語言人,而且以講客家話為榮,為驕傲。因為客家話是一種幾千年傳下來的古漢語之一,也是中國最好聽,最雅美,最有民族 情感 的語言之一。

在中國就有1.8億多客家語言人。在世界就有二億多客家語言人。在世界的二億多客家語言人都以中國母語客家話為標准,為光榮,為驕傲的。也是各語言族群最羨慕的古漢語客家話之一,現在很多人都在學古漢語客家話。

客家話分布在半個中國的省份,廣西、江西省、陝西省、湖南省、海南省、台灣省、四川省、浙江省、澳門、福建省、重慶、香港、廣東省、深圳等,都有相當大的部分當地客家語言人,也在各省得到了很大的客家話發展。在各省都有各地的客家語言的省客家語言電視頻道和電視劇播放,是一個百姓不可缺少的交流溝通語言之一。也在南方稱為南方話言之一,也是長江以南和長江以北之分的,南方語言之稱的客家話。在南方的人也稱為南方母語。

特別在廣東的各個城市都少不了客家語言人,也少不了各市場的溝通語言客家話。在廣東的客家語言人就有這樣的說法,證明客家人多的一句話就是,潮汕地區和白話地區少不了客家語言人,客家語言地區和潮汕地區聽不到白話聲,所以在這就可以證明廣東的客家人是最多,客家話最主流的。在廣東只要你會講客家話就知道你是廣東人,在廣東講白話就知道你是廣西人,在廣東講閩南語就知道你是潮汕人。在廣東的深圳市都以客普通話為溝通語言,也就是客家話和普通話都可以交流和溝通的。在廣州只用客白話就可以在市場溝通交流,這也證明了客家人在廣州是很多的。在珠江,中山,東莞,清遠,韶關,惠州,等,只要你用廣東母語客家話就可以溝通了,因為多數都是客家語言人來的。

在廣東地區的客家話也叫做,廣東母語客家話,也就是廣東話的意思,只要在廣東講客家話,也證明你就是廣東人。明年中央也下了文件,把所有廣東省電視台都用客白話來播放了,因為廣東人現在都不看鳥語電視台了,錯成了廣東很多電視台沒人看,只有幾只鬼才看鳥語播放,讓國家的人力質源大大的浪費,和廣東本地的反對聲十分的大。所以廣電局也十分重視廣東本地母語客家話的市場。

這些就是客家人分布的省份之一和廣東各市的客家語言重要之一,在廣東也叫客第一,第一客,又叫客天下,天下客之稱。在廣東地區只有客家人敢稱王的,所以很多酒數、酒店和賓館都寫客家王酒店或客家王酒樓和客家王賓館等。廣東的四千多萬客家人是以講客家話為榮為驕傲的,廣東的客家語言人是個非常聰明,非常能乾的一個廣東語言族群之一。在廣東市場使用客家話的人就有六千九百九十九萬之多。是廣東人最尊重和最多講廣東母語客家話之一的廣東省。

我作為廣州的客家語言叔公,都在廣州本地以講廣州母語客家話為驕傲,為光榮,因為祖宗傳了幾千年的廣東母語客家話還可以在涯嘴裡可以標標准準的講出來。所以涯驕傲,涯自豪。

謝謝你的邀請。我所知道的是,在廣東、廣西大部分城市中,都有客家人居住。客家人性格陽光向上,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相信,伴隨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客家人的居住分布情況還會進一步擴大,這是 社會 進步的必然趨勢……

客家人經 歷史 上數次南遷至今大概到現在為止的情況是南方的廣東,福建,江西居多,其中,梅州,贛州,汀州和惠州是比較集中的地方,國外的客家人以東南亞居多。世界上的客家人大概是9千萬 1億人左右。

這個問題問得不清楚,是廣東的城市還是全國(南方各省)的城市,廣東21個城市都有客家人,南方多個省都有客家人,比如,廣東,廣西,四川,湖南,浙江,福建,台灣,海南,江西。

客家人在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台灣,香港,南洋,世界各地都有,四川也有少部分。

中國客家地區分布

客家地區習慣稱呼是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但至今尚無衡量標准,比如純客家縣,客家人口應占總人口的多少,非純客家縣,應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總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認定為非純客家縣。所以只能根據過去和近年各地學者的調查資料排列出來。

隨著客家學研究的深入,這種排列將會有些出入,可能尚有些新發現的客家縣還未列上,而不該列上的卻列上,所以只能作現時的參考。

江西:

純客家縣市有: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大余、崇義、安遠、龍南、全南、定南、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尋烏、石城和銅鼓等18個。

非純客家縣市有:贛州、廣昌、永豐、吉安、吉水、泰和、萬安、遂川、井崗山、寧岡、永新、萬載、宜豐、奉新、靖安、修水、武寧、萍鄉、橫峰、鶩源等20個。

福建:

純客家縣市有:長汀、寧化、清流、明溪、連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寧、將樂、泰寧等11個。非純客家縣市有:崇安、光澤、邵武、順昌、沙縣、永安、三明、漳平、龍岩、南靖、平和、詔安等12個。

廣東:

純客家縣市有:梅江、梅縣、大埔、蕉嶺、平遠、興寧、五華、紫金、龍川、和平、連平、翁源、始興、南雄、陸河、河源市區、新豐等17個。

非純客家縣市有:韶關、曲江、乳源、樂昌、英德、豐順、博羅、連南、東昌、惠州、惠陽、惠東、饒平、汕頭、揭陽、揭西、潮陽、惠來、普寧、陸豐、海豐、龍門、深圳、寶安、佛岡、清遠,從化、花縣、增城、東莞、中山、珠海、斗門、連山、陽山、廣寧、三水、高安、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台山、鬱南、封開、羅定、陽春、陽江、信宜、茂名、廉江、四會、化州、電白等54個。

廣西:

非純客家縣市:合浦、防城、欽州、博白、浦北、陸川、靈山、寧明、崇左、扶綏、邕寧、玉林、橫縣、北流、容縣、武鳴、貴港、賓陽、藤縣、桂平、平南、武宣、馬山、蒼梧、梧州、來賓、象州、全秀、柳州、柳江、紹平、蒙山、鹿寨、宜山、賀縣、鍾山、柳城、環江、河池、荔蒲、平樂、陽朔、羅城、融水、融安、三江、鳳山等47個。

四川(含重慶):

非純客家縣市:通江、達縣、巴中、儀隴、廣安、巴縣、陪陵、重慶、合江、合川、滬縣、滬州、內江、富順、隆昌、威遠、資中、安岳、仁壽、簡陽、成都、新津、雙流、新都、溫江、金堂、廣漢、彭縣、什加、西昌、會理等32個。

貴州:

非純客家縣市:遵義、榕江。

湖南:非純客家縣市:臨湘、平江、瀏陽、醴陵、茶陵、炎陵、攸縣、安仁、常寧、來陽、酃縣、永興、桂東、汝城、江永、江華、郴縣、宜章等18個。

海南,非純客家縣市:儋縣、澄邁、定安、臨高、瓊海、文昌、萬寧、三亞等8個。

台灣:

非純客家縣市: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東、嘉義、高雄、彰化、花蓮、雲林、台東、台北等13個。

香港與澳門:香港與澳門的客家雜居各處,並且佔了當地居民相當的比例。

陝西:陝南有不少從閩、粵、贛客家區返遷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區,人口20萬,尚無法確定非純客家縣市。

河南:豫南有不少從閩、粵、贛客家地區返遷的客家人,還未確定那些是非純客家縣。

世界客家人的分布:

亞洲:

中國 7000萬人

印尼 120萬人

馬來西亞 125萬人

泰國 60萬人

新加坡 60萬人

菲律賓0.68 萬人

越南 15萬人

緬甸5.5萬人

柬埔寨 1萬人

印度2.5萬人

寮國 0.5萬人

沙烏地阿拉伯 0.22萬人

日本1.2萬人

汶萊0.9萬人

巴基斯坦 0.2萬人

尼泊爾0.24萬人

斯里蘭卡0.017萬人

科威特0.017萬人

朝鮮0.1萬人

韓國 2萬人

土耳其 0.05萬人

孟加拉 0.05萬人

美洲:美國 28.4萬人

牙買加 10萬人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0.6萬人

巴拿馬0.5萬人

哥倫比亞 0.01萬人

瓜地馬拉 0.01萬人

多米尼加 0.12萬人

加拿大8.1萬人

玻利維亞 0.01萬人

秘魯 20萬人

巴西 0.24萬人

智利 0.12萬人

蓋亞那 0.6萬人

阿根廷 0.05萬人

古巴 0.81萬人

厄瓜多 0.02萬人

蘇利南 0.41萬人

委內瑞拉 0.02萬人

墨西哥 0.01萬人

歐洲:

法國 3萬人

荷蘭 0.21萬人

俄羅斯 0.12萬人

丹麥0.12萬人

挪威 0.03萬人

英國15.2萬人

德國 0.5萬人

義大利 0.1萬人

瑞士 0.1萬人

比利時 0.043萬人

葡萄牙 0.05萬人

瑞典0.24萬人

南斯拉夫0.24萬人

捷克 0.01萬人

奧地利隊0.05萬人

冰島 0.01萬人

西班牙 0.02萬人

塞席爾 0.05萬人

盧森堡0.02萬人

非洲:

馬達加斯加 0.02萬人

莫三比克 0.03萬人

奈及利亞0.02萬人

塞納里昂 0.006萬人

尚比亞 0.006萬人

迦納 0.02萬人

留尼旺1.8萬人

模里西斯3.5萬人

肯亞0.01萬人

南非2.5萬人

扎伊爾0.02萬人

安哥拉 0.02萬人

大洋洲:

新幾內亞.0.12萬人

諾魯0.12萬人

臘色爾 0.12萬人

所羅門 0.12萬人

澳大利亞4.3萬人

紐西蘭 0.1萬人

塔希提 1萬人

斐濟 0.5萬人

馬紹爾 0.05萬人

西薩摩亞 0.03 萬人

以上列的 82個國家,若把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單列,則為85個國家和地區。這是普遍認同的數字。但近年也有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一百有餘。總人口有8千多萬、一億左右、1.2億等不同數據。按上述數計算,應為8000萬左右較為確切。但各有根據,孰是孰非,尚難確定。

客家人主要分布兩大省廣東廣西,拿廣東的粵北地區客家人居多,集中在廣東梅州河源五華等,廣西省客家人集中在貴港,賀州,平南等。

客家人說客家話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又分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純客家縣相對比較少,一般在分布廣東梅州地區,其他地區的是非純客家縣。

客家人的分布地區比較廣泛,主要分布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韶關,廣州,東莞,深圳。福建的龍岩,長汀等。江西贛州的十八個縣市。另外在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台灣,香港,澳門等都有客家人。在大陸的客家人總人口達5000多萬。

在國外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客家人居住,有1000多萬人口。

在哪些城市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客家人和客家方言區的大概聚集地:福建閩西閩西北,純客家,廣東梅州、大莆、河源、三水、海陸豐、揭陽、揭西、深圳,純客家。廣西的梧州、柳州、南寧的一半,純客家。江西的贛南地區,純客家。四川人口那麼多,應該至少有百分之三的客家人。東南亞華僑至少一半為客家人,客家人在新加坡以前主要經營葯店和葯品生產。"虎標萬金油"胡文虎兄弟倆很有名吧,客家人。另外經營蛇餐館的客家人。五大洲還有五十多萬客家人。因為客家人的優點傳統,客家人都會講客家話,"啀就嘿卡咖銀"

㈧ 誰能告訴我,客家人大多數屬於哪個民族

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稱為一個民族。

1.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只是漢族的一個支系。
在語言文字方面:客家人所寫的字是簡體中文字,這點不用質疑;他們所說的話是客家話,客家話是一種方言,現在的客家話受到白話(粵語)的影響,與普通話已經差距比較大,但它仍然是一種方言,漢語的一個支系。
2,文化和生活習慣方面,客家人確實是有著獨到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但是這些和其他例如廣東的廣府人、潮汕人等沒有太大區別,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體系。。至少在廣東,目前的客家人和廣府人、潮汕人在生活習慣方面差別不大,聯系比較頻繁。
3.客家人沒有獨到的民族服裝,和廣府人、潮汕人服裝無異。
按照2005年的數據,我國大陸客家人人口總數為5512.83萬人,不能算是「少數」民族。
而且,客家人具有漢族的所有特徵,光靠獨到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說是一個新的「民族」,實在有些牽強。
其次,我們所說的「客家人」、「廣府人」、「潮汕人」等,這些都不是民族概念,都只是文化上的概念,都不能算是獨立於漢族以外的「民族」 4.漢族。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5.客家美食
客家人的飲和食,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等等,飲食文化也別具特色。
6.客家菜特點的形成,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有很大關系。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區,地濕霧重,食物宜溫熱,忌寒涼,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出門即須爬山,生產條件艱苦,勞動時間長、強度大,需要較多脂肪和鹽分補充大量消耗的熱能,飲食以烹調山珍野味見長,略偏「咸、油」。 長期的遷徙流離及聚居地區經濟發展滯後,客家人艱苦度日,就地取材,制備鹹菜、菜乾、蘿卜乾等耐吃耐留的食物,家居可佐番薯飯並抑脹氣,出門可配野菜充飢,這便形成了「咸、熟、陳」的特點。從上述特點的形成,也可見客家人適應環境能力特強,並創造了有特色的飲食文化。

㈨ 客家人是哪裡人

客家人主要在客家地區,即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龍岩、三明、贛州、賀州、桃園、苗栗、新竹等地。

客家人口有多少?

據統計,全球約有 8000 萬客家人。其中約 5000 萬人分布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 19 個省的 180 多個市縣,僅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已達 2500 萬左右,占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約 1500 萬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美國等 80 多個和地區。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相反,他們起源於中原漢族,是漢民族的一個分支。作為一個群體,客家人可以被稱為一個民系。顧名思義,客家即客而為家,他們是歷史上多次大遷徙的見證者,遠離了自己曾經的故土而定居,才被稱為客家人。

㈩ 客家人是哪裡人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客家地區,即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龍岩、三明、贛州、賀州、桃園、苗栗、新竹等地,中國客家人分布在19個省185個市縣,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范圍包括五江流域(贛江、汀江、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另外珠三角、閩南、贛北等地也有客家人分布。

據有關客屬機構非正式保守統計中國國外客屬人口約1200萬人左右,港澳台客家約600萬人。香港(約125萬)與澳門(約10萬)的客家雜居各處,並且佔了當地居民相當的比例。合計客家華人華僑及港澳台同胞1800餘萬。分布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屬社團多達數百個。陝西、江蘇(約2萬)、安徽(約2萬)、湖北、貴州、新疆(0.5萬)等也有客家分布。

一般認為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 、龍岩、三明、 贛州 等客家人最主要的發源地及集中地 ,是客家民系發展演化,並逐漸形成一個具有比較獨特的客家方言、風俗習慣及文化心態的穩定的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區, [8] 其中惠州、梅州、贛州和汀州 被稱為客家四州。「濱海」客家深圳。

據統計,全球約有 8000 萬客家人。其中約 5000 萬人分布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 19 個省的 180 多個市縣,僅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已達 2500 萬左右,占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約 1500 萬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美國等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

閱讀全文

與客家人在中國人口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上火的人能吃什麼 瀏覽:762
用什麼軟體和越南人溝通 瀏覽:114
在越南什麼地方娶老婆靠譜 瀏覽:829
印度東進實力怎麼樣 瀏覽:690
魷魚須炒義大利面怎麼做好吃 瀏覽:444
印尼語女朋友怎麼說 瀏覽:742
中國聯通怎麼查看密碼 瀏覽:109
三月份英國怎麼穿衣 瀏覽:542
印度最大神石在哪裡 瀏覽:164
印度幣是怎麼算的 瀏覽:633
伊朗簽證為什麼辦不下來 瀏覽:790
英國垂耳兔大概多少錢 瀏覽:295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德國軍隊 瀏覽:932
伊朗人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595
義大利掛面是什麼面做的 瀏覽:17
英國的天氣最低多少度 瀏覽:854
100元在印尼能買什麼 瀏覽:718
怎麼撥打中國電話 瀏覽:515
義大利留學學音樂需要考什麼 瀏覽:447
印度老虎學名叫什麼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