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1中國哪裡缺西瓜
我猜,西藏吧
B. 我國西瓜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
你好!
西瓜是亞熱帶水果,所以基本上在我國哪方的也熱帶氣候區都有種植!
像西瓜這樣的不適宜遠途運輸的水果就基本是當地自產自銷,這是在夏天的情況!
當然,在冬季的西瓜還是來自我國的海南居多...
如有疑問,請追問。
C. 中國西瓜之鄉是哪裡 中國西瓜之鄉是什麼地方
1、中國西瓜之鄉是山東省東明縣。
2、山東省東明縣是95年國務院首批命名的「中國西瓜之鄉」,全國重要的商品西瓜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達40萬畝。
3、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基礎設施完善,城鄉面貌顯著改變。農業產業基礎雄厚。土地、水利、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越,耕地土質以砂質壤土為主,富含速效鉀,極宜於西瓜生長發育。尤其是使用黃河水澆灌,更使東明西瓜以個大、皮薄、味甜、營養豐富、耐儲運而著稱。
D. 西瓜最適合種在哪些地區
北方半乾旱栽培大區通稱北方大區,該區包含淮河往北,西北乾燥區東側的華北,東北所有或大多數省(基層民主區,市轄區),該區又分2個栽培區。
華北暖溫帶半乾旱栽培區。統稱華北區,該區包含冀,魯,豫,晉,陝,京,津大部分和蘇北,皖北,遼南,隴東等地。該區內西瓜生產量較為高而平穩,品質也罷,屬於中國西瓜適合栽培地區,也是西瓜面積較大的栽培區,同時因為春天旱災,初春氣溫升高快,日照充裕,故也是當下保護區西瓜栽培面積較大的地區。從有效布局調整,充分運用區域優點的發展來看,發展前途十分重要。
西南潮濕栽培區。統稱西南區。該區包含四川,雲南,貴州省大部分。西瓜生長時節常因為降水較多,陰霧綿延,陽光照射不夠,西瓜產量不平穩,因而栽培總面積較小,且首要遍布在土壤條件好的暖熱平原區丘陵一帶。
青藏高原嚴寒栽培區包含西藏,青海省和四川省西北部。屬高原山地氣候。因為海拔高度高,溫度低,無夏天,積溫不夠,因而,除個別低窪地暖熱丘陵外,一般西瓜均不可以開展露地栽培栽培,大部分屬於中國西瓜栽培的空缺地區。僅有選用保護區才可以栽種西瓜。
E. 西瓜產地在哪
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中國目前的西瓜產地分為南北二地:南方以海南島為主要產區,海南島依其獨有的氣候一年四季均盛產西瓜;北方以山東為西瓜主要的產區,主要集中在魯西北地區的 德州 聊城 莘縣等地,其中尤以莘縣西瓜最為出名。河北、西北、甘肅蘭州也是西瓜主產區。
F. 中國的西瓜之鄉是哪裡
山東省東明縣是95年國務院首批命名的「中國西瓜之鄉」,全國重要的商品西瓜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達40萬畝,總產12億公斤,銷售收入5億多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近千元。由於屬黃河沖積平原,廣袤的沙質壤土,優質的黃河水澆灌,優越的所候條件,優良的西瓜品種,一千多年栽培史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先進栽培管理技術的不斷引進推廣,培育了東明西瓜沙甜爽口,風味純正、外觀亮麗,商品性好的綜合品質,使東明西瓜素以優質著稱,享「甲天下」美譽。傳統地方西瓜品種因個大揚名。
1994年馬頭鎮農民種植的一株西瓜,結瓜28個,總重量167.8公斤(1994年8月30日,《大眾日報》以東明發現一株「西瓜王」為題進行了報道),創造了單瓜個最大,單株結瓜最多,單株產量最高的三個「全國之最」。新引進培育的雜交西瓜品種品質更優,自1986年的山東省首屆西瓜展評會、1991年全國首屆西瓜評優會以來,每次參加評比均獲殊榮,先後4次摘取桂冠,6次奪得第二、第三名,8個品種獲得部省級優質產品稱號。
1998年8月12日,國家綠色食品發展研究中心認定東明西瓜為A級綠色食品(LB-07-980115211)。
1999年,東明西瓜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2000年,注冊了「東明紅」西瓜商標。東明西瓜已形成了以黑皮有籽大果型西瓜為主,花皮西瓜、無籽西瓜為輔的特色優良品種體系,以夏季種植,七、八月份集中上市為主,早春,秋延遲、冬季反季節栽培為輔,全年供應鮮瓜的生產格局,規模大、品質優、品牌強、銷路好已成為東明西瓜的四大顯著優勢和特點。
G. 中國西瓜的栽培區域在什麼地方
根據上述中國西瓜的實際分布狀況,結合各地現有的西瓜露地栽培技術和品種特點,對照《全國農業氣候區劃》,可將中國的西瓜栽培區域劃分為3個栽培大區,7個栽培區,1個栽培特區(圖22-2)。
圖22-2 中國西瓜的栽培區域圖
(1)北方半乾旱栽培大區 統稱北方大區,該區包括淮河以北、西北乾燥區以東的華北、東北全部或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該區又分2個栽培區。
①華北暖溫帶半乾旱栽培區。通稱華北區,該區包括冀、魯、豫、晉、陝、京、津大部和蘇北、皖北、遼南、隴東等地。該區內西瓜產量比較高而穩定,質量也好,屬於中國西瓜適宜栽培地區,也是當前西瓜面積最大的栽培區,同時由於春季乾旱,早春氣溫回升快,日照充足,故又是目前保護地西瓜栽培面積最大的地區。今後,從合理調整布局,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的潛力來看,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②東北溫帶半乾旱栽培區。通稱東北區,該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省大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以及冀北、晉北等部分地區。該區西瓜生產的特點:一是生長季節晚,其播種期約比華北區晚15~20d;二是該區尤其是北部的黑龍江等省的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具有較強的耐旱、保墒能力;三是由於地多、人少、土肥,一般瓜田管理比較粗放;四是西瓜成熟上市較晚,若南運外調可發揮地區優勢,補充該區以南各栽培區西瓜市場的不足。
(2)西北乾燥栽培大區 統稱西北大區,該區包括新疆、寧夏,甘肅省大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以及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等地。該區又分2個栽培區。
①西部灌溉栽培區。該區包括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必須進行多次灌溉,才能確保西瓜正常生育,這是該區西瓜栽培的主要特點。所產之西瓜,產量高、品質好,是中國西瓜生產的最適宜地區,也是籽用西瓜的最大集中產區,同時,因為雨水少、空氣乾燥,所以又是西瓜種子的天然貯藏庫和良種繁育的最佳地區。
②東部乾旱栽培區。該區包括甘肅中部地區與蘭州市附近、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寧夏銀川平原以及內蒙古西部的河套地區。由於西瓜旱地栽培比較困難,因此在西瓜生長期必須進行適當補充灌溉。蘭州一帶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了獨特的砂(石)田栽培,有效地解決了低溫缺水影響,在旱地上種出了優質西瓜。
(3)南方多濕栽培大區 通稱南方大區,該區包括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全部南方地區,屬亞熱帶和熱帶濕潤氣候。本區又分3個栽培區。
①長江中下游梅雨栽培區。該區包括地處長江中下游的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淮河以南的江蘇、安徽等省以及河南省南部部分地區,陝西省漢中地區等。該區在「梅雨」期通常光照差、氣溫低、濕度大,不利於西瓜開花坐果,也易於造成植株徒長和感病,但年際有一定差別。該區西瓜栽培的特點是多為深溝高畦種植,全部採用提早育苗等早熟措施,使花期提前以達到「帶瓜入梅」和穩產的目的。該區種植西瓜的歷史比較悠久,是南方主要的傳統西瓜產區,西瓜上市盛期正值伏旱夏季,市場對西瓜的需求量大,同時該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
②華南熱帶多作栽培區。通稱華南區。該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元謀、元江等地區亦可納入該區范圍。一般一年種植二季西瓜,由於該區內的雨水較多,病害較重,西瓜生產常受較大威脅,故穩產性較差。地處該區南緣的海南省和台灣省南部地區及滇南西雙版納一帶,四季暖熱,有天然大溫室之稱,冬暖乾旱,適於種植西瓜,每年1~4月內地市場供應的西瓜均為海南生產,同時海南省的南部地區和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也是中國西瓜加代南育南繁最適宜的地區。
③西南濕潤栽培區。通稱西南區。該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省大部。西瓜生長季節常由於雨水較多,陰霧連綿,光照不足,西瓜產量不很穩定,因此栽培面積較小,且主要分布在生態條件較好的暖熱平原谷地一帶。
(4)青藏高寒栽培特區 該區包括西藏、青海省大部和四川省西北部。屬高原氣候。由於海拔高,氣溫低,無夏季,有效積溫不足,因此,除個別低窪暖熱谷地外,一般西瓜均不能進行露地栽培,基本上屬於中國西瓜栽培的空白地區。只有採用保護地才能種植西瓜。
中國幅員遼闊,各個西瓜栽培區之間在氣候條件、栽培技術以及產品銷售等方面各具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因此,在西瓜產銷上,各栽培區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H. 請問我國主要的西瓜產地
西瓜原產自非洲,我國目前的西瓜產地分為南北二地,南方以海南島為主要產區,海南島依其獨有的氣候一年四季均盛產西瓜。
北方以湖北為西瓜主要的產區,主要集中襄樊的宜城市地區。宜城市出產的「流水牌西瓜」經過十多年的品牌推廣流水西瓜已經是全國聞名的一個西瓜品牌。
I. 中國西瓜之鄉在哪裡
山東菏澤東明中國西瓜之鄉。山東省東明縣是95年國務院首批命名的「中國西瓜之鄉」,全國重要的商品西瓜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達40萬畝,總產12億公斤
J. 中國西瓜的分布狀況是怎樣的
根據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統計,2004年全國西瓜總種植面積為125.3萬km2,而32個省份間的面積差別很大;其中種植面積超過6.7萬km2的省份有9個,為安徽、河北、黑龍江、湖北、浙江、江蘇和江西,面積最大的省份為山東和河南;種植面積在2萬~5.3萬km2的省份有8個,為湖南、山西、陝西、廣東、遼寧、吉林、海南、廣西,種植面積在1.7萬km2以下的省份有12個,為內蒙古、四川、福建、貴州、甘肅、新疆、雲南、上海、北京、寧夏、天津、重慶。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由於海拔高、氣溫低,除了極少數暖熱平原谷地有少量露地栽培外,一般均不能種植,因此無商品生產面積統計;台灣省的面積未取得相應統計數字。具體見表22-2。
表22-2 2004年全國各地西瓜種植面積表
註:1.安徽、江蘇二省氣候間跨北南二方,而其西瓜產區主要在皖北、蘇北地區,本表統計列入華北區。2.內蒙古行政屬華北區,跨度大,本表統計列入東北區。3.陝西行政屬西北區,氣候屬華北區,本表統計列入華北區。4.福建行政屬華東區,氣候屬華南區,本表統計列入華南區。5.本表數字由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提供;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無栽培,缺台灣省數據。
從表22-2中可以看出當前中國西瓜生產分布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南、北方相比,北方地區的面積遠遠大於南方地區,約佔全國的3/4,這主要是由於北方地區的溫光條件好、雨水少,生態條件優越,適於西瓜生長,而南方地區雖然溫熱資源豐富,但陰雨、多濕,病害多,故穩產水平遠不如北方。第二,北方地區尤以華北地區的面積最大,約佔北方的80%多,佔全國的59%,這主要是由於除了生態條件比較優越外,還因為中國西瓜的傳統老產區大部分均集中在本區內,如河南開封、山東德州、安徽阜陽、陝西同州、北京大興等地。其次這個地區的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人口眾多,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毗鄰,銷售市場看好。北方的西北地區雖然是中國西瓜生產的最適地區,但面積最小,僅佔全國的2.5%,主要是因為:①成熟上市季節晚,無法滿足內地市場夏季高峰期(6~8月)的需要;②地處邊遠,遠離市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瓜長途運輸由鐵路改為公路後,外銷就比較困難;③經銷西瓜的效益不及當地特產哈密瓜或其他厚皮甜瓜的效益;因此近年來西瓜主要在區內銷售,所以面積遠不如厚皮甜瓜,並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第三,南方又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面積最大,約佔南方西瓜的7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這個地區也是中國傳統的西瓜產區,雨水比其他2個地區稍少,生態條件略優,加之區內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夏季炎熱,故對西瓜的需求量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