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萬里河山,中國有哪些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
萬里河山,中國有哪些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但凡涉及到戰爭都會提到一個詞,那便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這指的可以是一座城池,也可以是一個區域。但請注意,不管指的是哪裡,此處對一場戰爭肯定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縱觀我國的歷史,有著兵家必爭之地的名號的城市有很多,但被提及到最多的當屬徐州、襄陽和漢中。這三個地方串聯著我國各個區域,地勢優越,能夠有效地阻擋外敵。
最後是漢中,它是四川面向北方的一個大門,無論是四川的本土勢力,還是北方的勢力,漢中對於他們而言都是必爭之地。一旦某一方勢力獲得了漢中的控制權,那麼另一方勢力將會受到極大的損傷,無論是守還是攻都將陷入被動局面。在古代,劉邦與劉備都將此處作為自己的一個跳板,倘若漢中失守,那麼從四川走出去的夢想將永遠無法實現。當然了,萬里河山,中國能被稱為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地方還有很多。各位看官,你還知道哪些呢?
『貳』 我國哪些城市在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代的戰爭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於是就有了兵家必爭之地這種說法。兵家必爭之地也可是說成是“關”,“關”所指的是那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也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防禦點。而古代的兵家必爭之地都在哪?我們來盤點幾個。
第一名 錦州
錦州是扼華北和東北的要塞。當時東北游牧民族對華北地區虎視眈眈,從東北要想進入華北必須經過錦州。如果從其他地方就要翻過崇山峻嶺,極難通行。從地圖可以看出從承德到秦皇島一線已形成天然屏障。如果不走錦州,進入中原就要繞道蒙古荒漠,行程會大大疊加。
以上就是我盤點的幾個古代必爭之地。
『叄』 自古以來中國四大兵家必爭之地,這其中有你家鄉么
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成者王侯敗者寇,多少王朝不斷更替,戰爭不斷,而且戰爭都圍繞攻城掠地展開。下面這四個地方,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哪一朝哪一代,在這4個地方都反復的爭奪,得之可得天下。
五省通衢:徐州
徐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能拿下徐州,南方五省基本上就是囊中之物,素有「五省通衢」之稱。三國時期,徐州就發生了多次激烈戰爭,當時呂布和劉備占據徐州,讓曹操擔憂的不行,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拿下徐州,得到徐州後,曹操才鞏固了北方的統一,因此,徐州是個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
華夏第一城:襄陽
襄陽地處湖北省,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大家熟悉的三顧茅廬,隆中對的故事都是發生在這里。蒙古騎兵在南下攻打南宋的時候,在襄陽受到重挫。蒙古人派精銳部隊圍攻襄陽長達38年之久,最後襄陽城內出現內奸,這才使得南宋丟失襄陽。在沒有襄陽作為屏障的南宋王朝,在兩年之後就滅亡了。所以有「鐵打的襄陽」之美譽,被稱為進入中原的南大門。
得隴望蜀:漢中
漢中,漢中是陝西省的一個地級市,但是在古代,那是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漢中是川蜀之地的咽喉,得到漢中就可以控制西南。當年劉邦以漢中為根劇地,奪得天下,可見漢中的重要性。只要得到漢中,就可以占據川蜀,失去漢中,則川蜀不保。
控天下之咽喉——河南
河南河南素有「天下咽喉」之稱,古代所說的中原就是河南,換句話說河南就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幾千年的歷史中,就有20幾個朝代定都河南。漢光武帝之所以能奪取天下,就是因為拿下了河南,才能威逼關中。別的不說,河南光千年古都就有好幾座,特別是開封、洛陽,得河南者的天下,一點也不會覺得誇張。
『肆』 中國兵家必爭之地的省份
荊州
位於今川、陝、鄂諸省的交界處,是四川的北大門。三國蜀、魏交兵,蜀軍佔領漢中之地,進可作攻魏的跳板,退可為據守四川的屏障,成為蜀漢政權能夠長期偏居一隅的有力保障。漢中之劍閣道是修建在大、小劍山峭壁間的棧道。該地兩崖夾峙,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故曾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其險。
『伍』 古代所有的兵家必爭之地都有哪裡為什麼是必爭之地
在古代引發戰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某一土地的領導權。而在古代經常引發各朝各國之間的戰爭的土地主要有古代的徐州、漢中、襄陽以及中原這些地區。然而為什麼這些地方都會成為各朝各國必爭之地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幾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地理位置能夠很好將國家各個地區溝通起來,是整個朝代或者國家的重要戰略領地。
三、總結這些地方之所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在整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陸』 中國歷史上十大兵家必爭之關隘
在冷兵器時代,一場戰爭的勝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僅受軍事實力的影響,也受地理地形的影響,勝負分不開人的因素,也和地理條件息息相關。中國地域遼闊,地形星羅棋布,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的險地,也有一馬平川、長驅直入的平原地帶。
關隘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10個非常重要的關隘,個個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是指擁有天險,打仗時地形適合防禦或進攻。中國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基本可分為兩類,其一是邊境防禦,多用於抵抗外族入侵,其二是中原內地,大多是攻佔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經之所。
兵家必爭的險關:
1、函谷關,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六國多次合縱抗秦,都被阻擋在函谷關外。劉邦守關拒項羽,可以說漢代之前,函谷關就是關中的門戶,函谷關不失,關中就沒事。
2、潼關,北隔黃河與山西相望,東臨函谷與河南接壤,同時黃河、渭河又在這里交匯,素有「雞鳴聞三省」的交通要沖之稱。東漢末年,潼關取代函谷關成為關中門戶,安史之亂唐軍與叛軍的「桃林之戰」說明,潼關失守前,形勢可控,潼關失守後,長安隨即失陷。可見潼關的重要性。
3、虎牢關,位於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這里秦置關、漢置縣,以後的封建王朝,無不在此設防。虎牢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三英戰呂布更使其名聲大噪。
5、武勝關位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的大別山脈的雞公山下,它與平靖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三關」,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關中之關」的美譽。中國十大關之一,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區南35公里,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南鎖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勝關古稱大隧隘道(一說直轅隘道)。南 武勝關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後復稱武陽關。清始稱武勝關。
6、嘉峪關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的西端的重要關隘,它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古稱其為「天下雄關」。嘉峪關關城的平面呈梯形,西城牆外側又加築了一道厚牆,使得關城的防禦更加堅固。城牆高達11.7米,總長733.3米,關城面積33500多平方米,在南、北城牆的外側有低矮的土牆與其平行,構成羅城。關城有東、西二門,東為光化門,西為柔遠門,上面都築有城樓,高17米,面闊三間,三層歇山頂,周有圍廊,氣勢雄偉。
關城內的北側建有寬闊的斜坡馬道,直達城的頂部。東西二門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門開向南,而不與關城的正門相通,東瓮城門叫'朝宗',西瓮城門叫'會極'。出西門瓮城10餘米,有道長方形重關,與關城並肩,關門西開,門額刻'嘉峪關'三個逎勁有力的大字。
7、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西北的雁門山腰,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護中原的兵家重地。雁門關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雉堞為齒,洞口三重,曰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上築樓台,曰雁樓,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即'天下第一關』)。
8、娘子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於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
9、居庸關始建於秦代,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是長城險要關口之一,這里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疊翠」。居庸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毛主席曾贊譽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便指的是居庸關,其親筆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便坐落於此。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里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郁茂,山鳥爭鳴。綺麗的風景,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10、劍門關
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它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 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 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柒』 中國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主要有哪些城市
兵家必爭之地,基本處於經濟區域的交界地帶。
第一類:黃河流域經濟帶與長江流域經濟帶的分界帶,包括:徐州、武漢三鎮、漢中;
第二類:農耕經濟與游牧經濟交界帶,包括:雲中,幽州、雲州、賀蘭山
第三類:易守難攻的據點城市:山海關、襄陽、
『捌』 中國歷史上這4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你知道的有幾個
第一:五省通衢的徐州。
有「五省通衢」的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從古至今,徐州發生過無數次的大規模戰爭。尤其三國時期,最慘烈的戰爭都發生在徐州。當時,劉備、呂布占據著徐州,曹操寢食難安,派出大量兵馬來攻打徐州,得到徐州以後的曹操才算真正統一了北方。即使到了近代,徐州一樣發生過很多大戰,是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華夏第一城的襄陽。
作為湖北的第二大城市,襄陽自古以來就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軍事重鎮,混戰中的諸侯都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取襄陽。因此,襄陽城的城牆和防守都是非常堅固的,到現在已經有2800多年的歷史。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相信看過金庸小說的都清楚,在蒙古鐵騎攻打襄陽城時,郭靖黃蓉誓與襄陽共存亡,由此可見,襄陽城對於南宋有多重要。而固若金湯的襄陽城在蒙古鐵騎的猛攻下,堅持了38年,最後要不是漢奸的出賣,蒙古鐵騎很難打下襄陽。就在襄陽淪陷兩年後,南宋就滅亡了
第三:得隴望蜀的漢中。
漢中現在被陝西管轄,是陝西的一個地級市。可是在古代,那可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秦國能夠拿下川蜀就是因為漢中在手。漢中自古就是川蜀的咽喉之地,得到漢中就可以得隴望蜀,控制西南。而劉邦就是從漢中起兵,直至奪得天下。古代只有擁有漢中,川蜀就必定安定,丟失漢中,川蜀就難保。
第四:控天下之咽喉的河南。
我們在很多武俠小說里都聽過中原這個詞,那時候只要有武林大會都會齊聚中原,這里的中原就是現在的河南地區。河南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之至今,有20多個朝代定都河南,自古就是得河南者得天下。當年漢光帝劉秀,就是先拿下河南,然後威逼關中,最後奪取天下。所以,河南歷來都是軍事重地,尤其是洛陽和開封那都是千年古都。
『玖』 縱觀中國歷史,哪些地方常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幾千年來,打了無數的仗,這些戰爭都是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在古代人們常常說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必爭之地,往往都是都出險要,能夠控制住咽喉的存在,中國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有玉門關、雁門關、虎牢關、函谷關、劍門關等。
自古以來這些關隘都是易守難攻的地方,雁門關在古代時候就是防禦匈奴的一個重要據點,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就在這里練兵地域匈奴,占據這個關口就可以直奔中原,因此這個地方才被成為中原和異族的必爭之地。
函谷關是進入關中平原的一個重要據點,在戰國時期秦國就憑借函谷關直接抵禦了六國聯軍,函谷關這個地方進可攻退可守,即便是雄兵百萬也很難破關,兵家必爭之地也不過如此,玉門關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一個關口,當時張騫通西域就是從玉門關過去了,唐朝詩人春風不度玉門關寫的就是這樣的風景。
虎牢關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關,東漢末年天下打亂,大將軍何進為了清除宦官,就讓西涼董卓入京,但是董卓並不是一個好人,進京之後直接控制了皇帝,自己在洛陽享福,於是就有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就是在虎牢關外,發生了三英戰呂布這個典故,董卓也憑借虎牢關抵擋了對方的攻勢。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李白對劍門關的熊蓉,劍門關在今天的廣元市境內,劍門關在蜀道上面,只需要幾百人守在上面,就算是你有幾萬大軍也休想直接破關,然而誰掌握了劍門關就有資格南奪成都,北奪漢中,三國時期劍門關就是漢中和益州的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