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第一部統計法律是什麼
周朝的「上計」制度,是我國第一部統計法。
現代意義的第一部統計法是1938年公布的《中華民國統計法》。
新中國的第一部統計法是198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該法作為我國唯一的一部統計法律,於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Ⅱ 日本人說現代詞彙都是幾乎都是從日本傳入中國的
現代詞彙很多確實是從日本引進的,比如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之類的專業詞彙。假名是古漢語,具體時間不清楚,但唐,宋時期中,日兩國交往頻繁,有不少漢語被引進到日本。日語取了其中一些的偏旁部首,或者草體的漢字經過演化形成了現在的假名。其實歷史發展的必然就是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融合,比如說吉普,英特網之類的現代名次也都是引自國外。而鍋包肉,餃子之類的名詞也流傳到國外,很正常的一個現象,不要太過敏感了。
Ⅲ 計算工具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1、手動式計算工具
人類最初用手指進行計算。人有兩只手,十個手指頭,所以,自然而然地習慣用手指記數並採用十進制記數法。用手指進行計算雖然很方便,但計算范圍有限,計算結果也無法存儲。
2、機械式計算工具
17世紀,歐洲出現了利用齒輪技術的計算工具。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發明了帕斯卡加法器,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機械式計算工具,其原理對後來的計算工具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3、機電式計算機
1886年,美國統計學家赫爾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借鑒了雅各織布機的穿孔卡原理,用穿孔卡片存儲數據,採用機電技術取代了純機械裝置,製造了第一台可以自動進行加減四則運算、累計存檔、製作報表的製表機,
4、電子計算機
1939年,美國依阿華州大學數學物理學教授約翰·阿塔納索夫和他的研究生貝利一起研製了一台稱為ABC的電子計算機。由於經費的限制,他們只研製了一個能夠求解包含30個未知數的線性代數方程組的樣機。
(3)現代統計是由哪個國家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1、超級計算機。發展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用於處理龐大而復雜的問題,例如航天工程、石油勘探、人類遺傳基因等現代科學技術和國防尖端技術都需要具有最高速度和最大容量的超級計算機。
2、微型計算機。微型化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後發展最迅速的技術之一,計算機的微型化能更好地促進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因此,發展體積小、功能強、價格低、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的微型計算機是計算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3、智能計算機。到目前為止,計算機在處理過程化的計算工作方面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但在智能性工作方面,計算機還遠遠不如人腦。
4、普適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末,詞彙表中出現了個人計算機,人類開始進入「個人計算機時代」。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後個人計算機時代」,計算機技術將融入到各種工具中並完成其功能。
5、網路與網格。有關專家作了初步論證:互聯網實現了計算機硬體的連通,萬維網實現了網頁的連通,而網格試圖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的連通。施樂PARC未來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保羅·薩福預測了下一代網路:今天的網路是工程師做的,2050年的網路是生長出來的。
6、新型計算機。CPU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正在接近理論極限,人們正在努力研究超越物理極限的新方法,新型計算機可能會打破計算機現有的體系結構。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型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運用生物工程技術,用蛋白分子做晶元;
編輯於 2020-10-17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8個回答
視覺演算法工程師_全國通用
根據計算工具相關內容為您推薦演算法
視覺演算法工程師,人工智慧:如人一樣具有一定的對外界事物感知的能力;20世紀50年代,機器放在一個房間,人類測試員在另一個房間,進行測試員和機器聊天,測試員事先不知道另一個房間內是人還是機器,經過聊天之後.超百萬獎勵,提供10萬,真實場景數據集,免費算力支持,八個賽題
cvmart.net廣告
學生用科學計算器-京東電腦辦公,購特色!
根據計算工具相關內容為您推薦計算器
學生用科學計算器-「京東」電腦辦公,筆記本/CPU/滑鼠/鍵盤/列印機,應有盡有,一站購齊!
m.jd.com廣告
更多專家
計算工具的發展過程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5條評論
熱心網友2
好棒
查看全部5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下載計算機計算器計算機-立即下載!
下載計算機計算器計算機免費應用寶一鍵安裝!
廣告2021-08-10
計算工具 發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演變與發展
1贊·1播放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76贊·329,635瀏覽2020-03-04
計算工具的演變
近代的科學發展促進了計算工具的發展: 1. 比例規:伽利略發明了「比例規」,它的外形像圓規,兩腳上各有刻度,可任意開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進行乘除比例等計算的工具。 2. 納皮爾籌:15世紀後,「格子演算法」通行於中亞細亞及歐洲,納皮爾籌便是根據了「格子演算法」的原理,但與格子演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數字刻在「籌」[長條竹片或木片]上,這便可根據需要拼湊起來計算。 3. 計算尺:在1614年,對數被發明以後,乘除運算可以化為加減運算,對數計算尺便是依據這一特點來設計。1620年,E.岡特最先利用對數計算尺來計算乘除。1632年,奧特雷德發明了有滑尺的計算尺,並製成了圓形計算尺。1652年,R.比薩克製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計算尺。1850年,V.曼南在計算尺上裝上游標,因此而受到當時科學工作者,特別是工程技術人員所廣泛採用。 4. 機械計算器:機械式計算器是與計算尺同時出現的,是計算工具上的一大發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構思出機械式計算器,他在給天文學家J.開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發明的四則計算器,但並沒有成功製成。而能成功創制第一部能計算加減法的計算器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萊布尼茨發明了一種能作四則運算的手搖計算器,是長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後,經過人們在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別是經過L.H.托馬斯,W.奧德內爾等人的改良後,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手搖計算器,並風行全世界。於17世紀末,這種計算器傳入了中國,並由中國人製造了12位數的手搖計算器,獨創出一種算籌式手搖計算器。 5. 電子計算器:一種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動控制的計算器。19世紀初,法國的J.M.雅卡爾發明了用穿孔卡片來控制的紡織機,1822年,英國的C.巴貝奇便根據同一原理製成了一部能執行計算程序的差分機,並於1834年,設計了一部完全過程式控制制的分析機,可惜礙於當時的機械技術所限制而沒有製成,但已包含了現代計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組成部分了。 此後,由於電力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電動式計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為動力的計算器。在1880年,美國的H.霍勒里斯與J.S.比林斯發明了電動穿孔卡片式計算器,能機械化地處理數據。後來他們更開創了第一家製造電子計算器的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 20世紀以來,電子技術與數學得到充分的發展,電子技術的改進,為計算器提供了物質上的基礎,而數學的發展對設計及研製新型的計算器有很大的幫助。 1941年,德國的楚澤採用了繼電器,製成了第一部通用過程式控制制計算器,實現了100多年前巴貝奇的理想。 1944年,美國的艾肯亦以同一方法製成了一台過程式控制制自動數字計算器。 20世紀初,電子管的出現,使計算器的改革有了新的發展,並由於二次大戰的迫切的軍事需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有關單位在1946年製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器——「電子數字積分儀與計算器」[ENIAC],由J.W.莫利和J.P.埃克特等主要設計,而J.馮.諾伊曼亦曾參與改進工作。ENIAC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功率150千瓦。 在ENIAC產生之前,英國的A.M.圖靈已提出了「理想計算器」的理論,並探討了製造通用數字計算器的可能性。1943年實際上製造出破譯密碼的計算器,但由於軍事保密,外人未知其詳。 電子計算器[又稱計算機]在40多年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使用的組件亦已經歷了四代的變化。包括第一代的電子管、第二代的晶體管、第三代的集成電路、及第四代的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3年底,中國製造了億次「銀河」計算器,這標志著中國已進入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現在,電子計算器的功能已不止是一種計算工具,它已滲入了人類的活動領域,並改變著整個社會的面貌,使人類社會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33贊·5,901瀏覽
計算工具的發展過程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546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計算器演變過程
算盤---〉計算器
7贊·1,845瀏覽
計算工具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及其代表工具 計算機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及其主要的核心部件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 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佔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操作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已不僅是一種技術現象而且是一種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現象。世界各國都力圖主動地駕馭這種社會計算機化和信息化的進程,克服計算機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消極因素,更順利地向高 !!
6贊·818瀏覽
定製 教學軟體開發_專業開發公司
根據計算工具相關內容為您推薦軟體開發
火石科技廣告
視覺演算法工程師_已公布
根據計算工具相關內容為您推薦演算法
深圳極視角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正在載入
評論
Ⅳ 什麼是統計學
統計學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隨機現象,以推斷為特徵的方法論科學,「由部分推及全體」的思想貫穿於統計學的始終。具體地說,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總體信息的數字資料,並以此為依據,對總體特徵進行推斷的原理和方法。 用統計來認識事物的步驟是:研究設計—>抽樣調查—>統計推斷—>結論。這里,研究設計就是制定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的計劃,抽樣調查是搜集資料的過程,統計推斷是分析資料的過程。顯然統計的主要功能是推斷,而推斷的方法是一種不完全歸納法,因為是用部分資料來推斷總體。
增加定義:是關於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統計數據的科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性質的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
統計學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釋數據的科學。
Ⅳ 現代籃球運動是多少年由美國傳入中國的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再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Ⅵ 西方現代醫學如何傳入中國
西方現代醫學是在清朝時期由傳教士傳到中國的。
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把基督教帶到中國的同時,也帶來了近代西方國家的科學和醫葯學。由於當時主要傳人的只是淺顯的解剖生理知識。
而且西醫在臨床治療技術上並不優於中醫,故影響不大。西醫開始對中國醫學發生影響是在19世紀初,牛痘接種法以及西醫外科和眼科治療技術的傳入,隨著西醫傳入的擴大,近代西醫學的成就相繼引入中國,從而為西醫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現代統計是由哪個國家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廣州是近代中國最早與西方接觸的前沿城市,也是西葯最早傳入和繁榮的城市。早在1835年,傳教士就在廣州建立了第一所眼科醫院。1838年,「中華醫學傳教會」在廣州成立。
鴉片戰爭結束後,1842年11月,龔大爺從美國回到廣州,在舊址上重新開放了醫院。1845年以前,傳教醫院的外科手術都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
1846年,在他的醫院首次引進乙醚麻醉,在醫院實施外科手術中取得進展。同年10月,伯父又從波士頓的柏氏醫生那裡購買了傑克遜麻醉器械和一些乙醚,並隨信介紹了這種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用葯方法。
Ⅶ 現代含義的統計是由西方直接傳入中國的
不是。
統計一詞起源於國情調查,最早意為國情學。一般來說,統計包括三個含義: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科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統計工作的成果是統計資料,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的基礎是統計工作,統計科學既是統計工作經驗的理論概括,又是指導統計工作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原始的統計工作即人們收集數據的原始形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它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7世紀開始。英語中統計學家和統計員是同一個單詞,但統計學並不是直接產生於統計工作的經驗總結。每一門科學都有其建立、發展和客觀條件,統計科學則是統計工作經驗、社會經濟理論、計量經濟方法融合、提煉、發展而來的一種邊緣性學科。
Ⅷ 統計學發源於哪一個國家
「統計學」名詞的創用者是德國的阿亨瓦爾。該名次是在《近代歐洲各國國勢學綱要》的序言中首次出現的。書中,阿亨瓦爾把拉丁文statistiche——「統計的」一詞,改為名詞Statistik——「統計學」,確定了統計學這門科學的名稱。但一般認為,統計學是一門很古老的科學,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時代,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Ⅸ 統計的概念在何時由何人引入中國
統計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過在早期還沒有出現"統計"這樣的用語。
統計語源最早出現於中世界拉丁語的Status,意思指各種現象的狀態和狀況。由這一語根組成義大利語Stato,表示"國家"的概念,也含有國家結構和國情知識的意思。根據這一語根,最早作為學名使用的"統計",是在十八世紀德國政治學教授亨瓦爾(G.Achenwall)在1749年所著《近代歐洲各國國家學綱要》一書緒言中,把國家學名定為"Statistika"(統計)這個詞。原意是指"國家顯著事項的比較和記述"或"國勢學",認為統計是關於國家應注意事項的學問。此後,各國相繼沿用"統計"這個詞,並把這個詞譯成各國的文字,法國譯為Statistique,義大利譯為Statistica,英國譯為Statistics,日本最初譯為"政表"、"政算"、"國勢"、"形勢"等,直到1880年在太政官中設立了統計院,才確定以"統計"二字正名。
1903年(清光緒廿九年)由鈕永建、林卓南等翻譯了四本橫山雅南所著的《統計講義錄》一書,把"統計"這個詞從日本傳到我國。1907年(清光緒卅三年)彭祖植編寫的《統計學》在日本出版,同時在國內發行,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本"統計學"書籍。"統計"一詞就成了記述國家和社會狀況的數量關系的總稱。
Ⅹ 統計分析工具的演變歷史是怎樣的
十九世紀末,歐洲大學開設的「國情紀要」或「政治算數」等課程名稱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統計分析科學」課程。當時的「統計分析科學」(Scienc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課程的內容仍然是分析研究社會經濟問題。「統計分析科學」課程的出現是現代統計發展階段的開端. 1908年,「學生」氏(William Sleey Gosset的筆名Student)發表了關於t分布的論文,這是一篇在統計學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文章。它創立了小樣本代替大樣本的方法,開創了統計學的新紀元。現代統計學的代表人物首推比利時統計學家奎特萊(Adolphe Quelet),他將統計分析科學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領域,因為他深信統計學是可以用於研究任何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