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導盲犬之父是誰
王靖宇,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大連醫科大學試驗動物中心主任。中國導盲犬培訓基地的創始人,將中國目前還是空白的導盲犬事業推向成功。曾獲得「遼寧省優秀教師」,「大連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譽為中國內地「導盲犬之父」。
2004年9月,王靖宇在看雅典殘奧會直播時,發現許多國外盲人運動員進場時都牽著導盲犬,而中國盲人運動員卻沒有。難道2008年殘奧會在中國北京舉辦時,我國的盲人運動員還沒有自己的導盲犬嗎?於是,他便萌發了從事導盲犬培訓工作的念頭。
王靖宇的專業是培育實驗用動物,導盲犬不屬於實驗用動物,不能佔用培育實驗用動物的經費。王靖宇決定自己出資購買、培訓導盲犬。從2004年10月起,每個周末,王靖宇都到沈陽、鞍山、大連等地的寵物市場尋找。他終於陸續找來了3條幼犬,並給這3條幼犬分別取名為石頭、毛毛和露露,像哄孩子一樣耐心地養育和培訓它們。
2006年5月,王靖宇在他的實驗動物中心建起了全國首個導盲犬培訓基地,並進一步擴大犬的數量。從2005年10月起到2006年11月,大連導盲犬培訓基地成功地培訓出3條導盲犬,而日本當年從開始著手到培訓出第一條導盲犬整整用了19年。王靖宇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公益性質的,幼犬和犬糧都是自己出錢來買。從2004年10月開始到現在,為培訓導盲犬,王靖宇共花費各種費用近50萬元。
能成為殘奧會火炬手,王靖宇十分激動,他說自己從事的事業就是為殘疾人服務,能為殘奧會傳遞火炬,感到很榮幸。他告訴記者,目前基地共培育出18條導盲犬,其中有4條犬已經赴北京跟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隊員進行磨合訓練,它們將在殘奧會上協助中國盲人運動員征戰賽場。同時,他還決定拿出五條導盲犬獎給在殘奧會上獲得獎牌的盲人運動員。
㈡ 中國盲人1700多萬,導盲犬卻只有不到200隻,訓練一隻導盲犬有多難
引言:導盲犬主要就是幫助盲人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的,也可以說是盲人的另一隻眼睛。但是經過調查了解,中國的盲人有1700多萬,但是導盲犬卻不到200隻。可想而知,訓練一隻導盲犬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而且過程也很繁瑣,所以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就是訓練一隻導盲犬有多難。
加上培訓一條導盲犬的成本都是非常的高,一般挑選都要從幼犬開始培訓。需要經過一年半的時間,而一條導盲犬的培訓成本就在12~15萬左右。包括場地需要花費的金額,狗狗的伙食費,訓導員的工資都是非常高的數目。即使是這樣,還是能夠經常的聽到,有些場合禁止導盲犬進入,所以這也給狗狗和狗狗的主人帶來非常心痛的感覺。
㈢ 導盲犬的導盲犬在中國
1、導盲犬事業在中國政策
截止到2020年3月5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條,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
根據《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禁止攜帶犬只進入辦公樓、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娛樂場所、候車(機、船)室、餐飲場所、商場、賓館等場所或者乘坐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
2、導盲犬在中國的現狀
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的評估,視障者與導盲犬的理想比例為100:1。但是截止到2019年7月,全國約1731萬視障人士,導盲犬僅200隻左右。中國導盲犬事業起步較晚是不爭的事實。
而這近百隻「服役」的導盲犬幾乎全部來自大連和南京兩家導盲犬培訓機構。在大連培訓基地的使用者申請名單上,已經有超過十萬人登記排隊,照這樣計算,平均每個人都要起碼等待十年。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一條導盲犬的培養成本在12萬-15萬元之間,培訓出一條合格的導盲犬,就意味著有6條到7條犬已經被淘汰。一條畢業的導盲犬已經不是普通的狗,更不是寵物,它就是盲人的眼睛——它不僅僅可以服從口令,帶他躲避車輛來帶到目的地,引導主人上下班、買菜購物等,還可以主動替主人著想,從而幫助主人更流暢更自主獨立地參與社會。
(3)導盲犬在中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關於導盲犬
導盲犬(a guide dog;a seeing eye dog)是盲人出行、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工具,屬工作犬,能幫助盲人獨立自主地融入社會,擺脫或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導盲犬的訓練通常需要2年時間,淘汰率高達30%以上,服役期卻只有8到10年。導盲犬經過嚴格訓練,不會對他人安全產生威脅。
國外系統訓練導盲犬始於1780年,訓練使用導盲犬現在已是十分成熟普遍的做法。每年的4月,為國際導盲犬月。許多國家成立了導盲犬協會。全世界目前共有110多個導盲犬訓練機構,2萬多隻導盲犬在服役。國際導盲犬聯盟成立於1989年,84個導盲犬訓練機構為其成員。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免費使用導盲犬是盲人享有的一項社會福利。
㈣ 導盲犬的所有信息
導盲犬是一種工作犬,其主要工作是代替視障人士的雙眼,為他們領路。拉布拉多犬、黃金獵犬及德國牧羊犬,還有拉不拉多犬和黃金獵犬的混血等中型犬,都是適合擔任導盲犬的犬種,其中以拉布拉多犬占最多數,主因是短毛狗好整理。
美國的第一家導盲犬訓練中心,於1929年在田納西州的Nashville成立。1938年日本首次引進導盲犬,1947年才有第一隻導盲犬,日本導盲犬協會成立於1967年。台灣於1993年設立第一家導盲犬訓練中心。
路上看到導盲犬,請勿與之玩耍,如此將會嚴重影響導盲犬的工作,危害盲者之安全。
導盲犬的一生
新生幼犬時期:出生~兩個月大。幼犬們在導盲犬中心出生,直至兩個月大。
寄養家庭時期:兩個月大~一歲。導盲犬二個月大後,就和生父母分別,到寄養家庭生活。此段時期是讓幼犬學習兩件大事:一、習慣與人類相處的模式。寄養家庭必須嚴格規定幼犬不能食用人類的食物、不能跳上傢具(尤其是沙發)和人類的床,以及基本的服從指令(如坐下、趴下、等待...)。二、社會化的訓練。幼犬的社會化黃金時期,由寄養家庭帶至各公共場所出入,並習慣各種環境以及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已經為將來服務視障者的便利性做萬全的適應與准備。
訓練中心時期:一歲大~兩歲大。和寄養家庭分離,回到訓練中心由專業的導盲犬訓練師訓練。導盲犬在這時會學習,避開障礙物、在路口停下來、聽指令找目的地等專業的導盲犬技巧。
工作時期:一般導盲犬在訓練中心一年至一年半後可以結業,找到適合的搭配主人後,平均到八歲至十二歲退休。
退休時期:退休~死亡。由合適收養家庭收養,安養天年,當只快樂的寵物犬直到去世。
導盲犬的訓練
導盲犬的培訓過程長達18個月,綜合費用達2.5-3萬美元。導盲犬的工作壽命可達8-10年。培訓是從小狗出生後2個月就開始了的,第一階段為12個月。在這個階段里,主要是培養小狗熟悉人類的居住環境,比如房子,汽車,道路,其他小動物如貓狗,小孩子,這些都是日後導盲犬在工作中要接觸到的。熟悉各種公共場合,比如商店,餐廳,游樂場,學校,電梯,人行橫道,紅綠燈,公共汽車,火車,甚至飛機等;訓練一些基本的服從命令,比如坐,等待,站立,行走等,訓練狗走路是一項基礎的任務。因為這些狗日後的工作就是帶領視障主人走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第一階段的培訓工作通常由導盲犬幼犬養育志願者家庭承擔,當然除了培訓任務,最主要的還是要給小狗很好的飲食及健康照料,使他們健康地成長。12個月後,這些特殊的小狗狗就要送到導盲犬培訓學校集中專業培訓5個月。這階段的工作由職業訓練師承擔。
學校的一天是從早上7點開始的,7點鍾狗狗們被帶到戶外,梳洗如廁,然後等待早餐。狗被訓練只有聽到主人說可以吃了時才去吃飯。經過一天的訓練後,晚上8點回到狗舍休息。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兩天,狗狗們不用學習培訓,可以盡情地玩耍,洗澡,游戲。嚴格的作息時間是為了訓練狗狗適應日後主人的飲食起居及工作作息時間。另外,導盲犬還被訓練聽到指令後入廁方便,這是因為日後的工作需要,有的主人可能在辦公室里工作很長時間,狗狗不但需要耐心等待,還需要憋尿。
在整個訓練工程中,訓練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狗學員進行評估:學習的態度,願意渴望學習或不愛學習;學習的主動性和集中精力的技巧;是否緊張,好鬥,是否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分散注意力,比如其他狗,貓等,是否太愛動,不能長時間安靜等等。(酒店狗職員馬唯斯就是因為太愛活動,不能長時間安靜地等待而被導盲犬培訓學校淘汰,詳情請看《豪華酒店全職狗雇員》)
導盲犬訓練學校的狗學員
在經過一個月的最初考察後,訓練者對狗的表現給予評估,分為1,可以開始正式培訓,2,可以再試一次,3,不適合當導盲犬。第三類狗當然被立刻淘汰。通常幼犬養育家庭擁有撫養優先權。即使被淘汰,並不意味著該狗就一無是處,馬唯斯就是在被導盲犬培訓淘汰掉之後,成功地成為酒店迎賓員。社會公眾也非常渴望擁有即使是被淘汰掉的狗,因為他們都是純種狗,已經具備了很多良好的遺傳基因。被淘汰掉的狗的另一個可選擇的工作是作為為醫院病人提供服務的治療犬。
接下來的4個月訓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訓練狗走直線,並在橫過馬路的邊沿前停住;第二階段訓練狗聽懂並服從所有的指令術語;第三階段訓練狗自如地完成所有導盲犬所需要的基本技術,比如:走直線,不低頭聞地;行走時緊貼著主人的左邊並稍微領先一點;在所有的上下樓梯前停住;在所有的十字路口停住並聽從過馬路的指令;避免橫向和縱向(頭頂)的障礙物(比如路過窄無法使人和狗一起通過);靜靜地卧在餐廳或辦公場所;聰明地違反指令只有當該指令可能使主人處於危險境地,比如:主人命令穿過馬路,但由於視障沒有發現拐角處正在駛來的汽車,這時導盲犬的職責是拒絕服從指令直到危險排除等等。
導盲犬訓練的最後一個月是由導盲犬和未來的主人一起參加訓練,主人要學習如何與導盲犬一起工作,如何命令,如何喂養,如何為狗做健康檢查,如何和狗相處等等。狗則要認識新主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等;雙方都要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等等,性格規律,語言特徵,行為特徵等。至此一個導盲犬的培訓全部完成。通常導盲犬在更換主人時還要參加測試和再培訓,目的是檢測導盲犬是否還具備應有的能力。
狗有很好的記憶力,通常在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導盲犬會對主人的規律性作息時間非常熟悉,比如上下班路線,常去的餐館,超市,朋友的住宅等等,狗會知道主人經常去的地方,在何地停留多長時間;狗能記住一個朋友的住址,即使一年後仍然會引領主人到達那個地點。
導盲犬引領主人下公共汽車
難怪導盲犬和主人會結成非常牢固的關系,這種關系充滿感情有時甚至超過親屬關系。導盲犬是視障人士的眼睛,是助手,是親密的家庭成員和忠誠的夥伴。導盲犬被訓練一旦戴上特製的鞍具,就處於工作狀態,這時他們精力集中於聽從主人的命領,不再被周圍的事情所分心;一旦卸下鞍具,他們和普通的家庭寵物狗沒有兩樣,他們也需要玩耍,活動,愛撫,撒嬌耍賴,交流感情。主人通過和狗玩耍建立牢固的感情。但即使最好的狗也會被食物所誘惑。所以當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正在工作的導盲犬,千萬不要去打擾他,不要和他說話以吸引他的注意力,更不要用食物逗引,否則導盲犬會分散精力影響工作效果。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看到導盲犬的工作和他們為視障人士所作的貢獻,你會更加熱愛這些工作的狗狗
㈤ 導盲犬畢業有多難 全國盲人1700萬服役導盲犬不足200隻
導盲犬我們都知道它是“盲人”的另一隻眼睛,近日央視發布出了一條關於導盲犬從訓練到畢業的紀錄片,是引發了全國網友的熱議。你知道一隻導盲犬畢業有多難嗎?目前全國盲人大概有1700萬人左右,但正在服役的導盲犬卻不足200隻,可見其淘汰率和畢業率之低了,遠遠達不到需求之數,下面我們便來一起了解一下!
導盲犬是“盲人”的另一隻眼睛,但在我國並不是所有盲人都能享受到導盲犬服務的,因為想要訓練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實在是太難了!目前我國的盲人數量1700萬人左右,而真正在服役中的導盲犬卻不足200隻,這個比率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家導盲犬培訓機構,據工作人員介紹,導盲犬首先要經過層層篩選(篩選祖先三代),然後至少訓練1年半時間,70條考核標准,只有全部達到才能畢業,其淘汰率高達70%,比警犬的淘汰率還有高。
過馬路、穿人群等等,需要導盲犬經過上百次的反復練習,它們不是寵物而是盲人的眼睛,對於盲人而言有了它才有了安全感,將生命交付於它的身上,你說怎麼能大意呢?只有培訓合格的導盲犬才能交付於“盲人”使用,但服務的年限也僅僅只有8—10年。
據了解,目前整個南京地區有盲人2萬多人,而導盲犬也僅僅只有4條,而每年能送到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導盲犬也只有90條,其中也只有30條能夠順利畢業,這給國內導盲犬培訓基地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加上培育一條導盲犬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從幼犬的挑選到培訓完畢,需要經歷1年半的時間,一條的成本便在12-15萬左右,場地租金、狗的伙食費、訓導員的工資都是不小的數目,對於作為公益機構的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而言,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就算是這樣,還經常聽到有導盲犬被拒絕進入公共場合的新聞,實在是不該啊!
㈥ 哪位能給詳細地解釋一下中國導盲犬的現狀
導盲犬的中國起點
與奧運會有關的事情特別 容易受關注,王靖宇的導盲犬就是其中之一。在大連醫科大學校門外的街道上,一看見導盲犬被帶出來訓練,就有人詢問:「這就是報上說的為殘奧會准備的吧?」 這讓王靖宇有點無奈。實際上,雖然看到雅典殘奧會上外國運動員帶著導盲犬是促使他行動的原因之一,但顯然導盲犬不是因為奧運會才需要。「日本人從1938 年開始嘗試,培訓成功是1957年,用了19年。」這位廣島大學畢業的動物行為學博士說,他也沒想到,2004年在中國的初創會使他被稱為「中國導盲犬之父」。
張德宏的體驗
大連市金州區63歲的盲人張德宏是王靖宇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8月23日下午,張德宏興致勃勃地為他的導盲犬「奔奔」套上專用的門形鞍具,要給記者演示一遍他們每日兩次的功課——從醫院到100多米外的一個路旁花園活動活動。
張德宏開的推拿醫院雖說是在一條步行街上,正在裝修的隔壁店鋪卻把拆散的貨架堆了一地,偶爾還有亂放的自行車,這些都是「奔奔」的用武之地。50米過 後,步行街被一條馬路攔腰截斷,出口是一排鋁合金欄桿,只留出數個僅容一人走過的蛇形通道。這種阻擋自行車出入的設施對盲人倒沒什麼不便,他們不難摸到扶手。然而通道狹窄卻卡掉了「奔奔」在主人左側的工作崗位。導盲犬沒有跟在主人後面走的習慣,「剛開始時候,它把這個視為不可通過的障礙,擋住我。我走過 去,拽它都不行。」張德宏說。次數多了,「奔奔」才習慣。
餘下的50米雙車道小馬路不光隨處停車,人行道也狹窄而不平坦,「奔 奔」領著主人幾乎走在路中央,各種汽車從身邊擦肩而過。上路沿時,「奔奔」有時沒有按要求明顯停頓一下。好在張德宏太習慣這條路了,而且導盲犬背上的鞍具會有微妙的起伏,盲人對此非常敏感。在「奔奔」帶領下,張德宏自如地在有多處台階的小花園里轉了一圈,自信地解下鞍具,讓「奔奔」到草叢里放鬆一下。
聽到鈴聲遠去,張德宏不放心了,又是呼喚,又是擊掌。此時,「奔奔」正順著一位熟悉它的街坊的呼喚,已經跑到十餘米開外,主人的聲音淹沒在街市的嘈雜中。
一時間,還在朝著「奔奔」最後的位置一遍遍呼喚和擊掌的張德宏顯得有些無助。旁人跑過去把「奔奔」拎住,連哄帶拉弄回主人身邊。一套上鞍具,它立刻恢復 了工作狀態。回家途中,步行街上剛開始擺夜市的兩個女攤主爆發了戰爭,百餘人把路面擠得水泄不通,「奔奔」旁若無人地帶著主人從人縫中鑽過。
「沒有它,我是肯定一次也走不到花園去的。在它來之前,我只能盡量不出門,陽光都見不著,身體越來越差。」張德宏還是由衷地喜歡他的「第二雙眼睛」。
不能賣的導盲犬
王靖宇今年43歲,從小喜歡動物,從延邊大學畜牧專業畢業後,1992年赴日自費留學,至今和動物打交道已經25年。
2001年,王靖宇作為引進人才被招聘到大連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2004年10月,在遼寧省科技廳10萬元的經費支持下,他在國內買了一批小狗,按 國際導盲犬聯合會的標准嘗試訓練。「當時我們沒有想搞現在這么大,只是想從實驗角度看看能不能行,課題結束就告一段落。」王靖宇回憶。
結果,令王靖宇沒想到的是兩個「杯水車薪」。一是一年三五隻導盲犬對大連4.8萬盲人可謂「杯水車薪」,「日本10個基地都不能滿足」。他比較說。另一 個「杯水車薪」是經費,科技廳的項目結束後,學校能提供的支持只有免費使用設備、設施,再加上15名教師、學生和義工的幫助。
現 在,導盲犬訓練基地5名專職訓練員都屬外聘人員,沒有寒暑假,周末還要值班。「他們都是大學畢業,沒有過多追求,但總要生活,一人1500元工資太低 了。」王靖宇說。即使這樣,每月七八千元的工資開銷仍基本上依靠王靖宇拿出的50萬元積蓄。王靖宇的愛人也是大連醫科大學教師,如果不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家裡還會繼續養好幾只幼犬。
盲人中間也有富裕的,據說湖南有開大按摩院的盲人願意出價十幾萬元購買導盲犬。「如果要標價,國 際上一隻好的導盲犬價值6萬美元。」王靖宇認為,「但是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收費提供,你賣的話,這個事的初衷就變形了。全國1233萬盲人絕大多數是買不起的。」「我們現在堅持到殘奧會是沒問題,我也不知道以後怎麼弄,我頂多投到100萬元就沒錢了。以後如果沒有外界支持,我可能考慮縮小規模。」他說。
國外導盲犬的經費一般是政府、企業和個人捐助各佔1/3。在紐西蘭,僅個人捐助就用不完。在台灣地區慈善家、紐西蘭華人陳建飛近 200萬元的資助下,澳大利亞和台灣地區的專家得以到大連導盲犬訓練中心講學,中心的訓練員姜丹即將赴澳培訓。然而內地企業的資助僅限於江蘇先聲葯業,這家企業有部分經費指定用於慈善事業,已經承諾提供汽車,但是「油、司機和保險的錢從哪裡出?」王靖宇有些猶豫。個人方面目前只有大連市民王海濤資助了 2000元。
至於政府方面,「大連城市太小,殘聯養自己都成問題,我們向大連殘聯申請10萬元經費,市財政局說是為少數人服務的。中國盲人協會比較支持,但還停留在口頭上。奧組委是叫去見了,也沒有專門經費,光說是讓我們提供導盲犬,具體怎麼操作也沒人協調。」王靖宇說。
導盲犬的生路
實際上導盲犬並非王靖宇的主業,這幾天他最忙的是8月29日舉行的中國北方第五屆實驗動物科技年會,氣球、拱門、花籃、紅地毯,專家講話、會議紀要、媒 體采訪,一個都不能少。「這個會議與導盲犬沒什麼關系,除了教研室,我們實驗動物這部分是自主經營,比導盲犬做得大,整個遼寧省都由我們供應,一年的運轉需要20萬到30萬元左右,但預計3年後就能贏利。」他頗有信心地說。在大連醫科大學剛剛遷入的新校區,已經建好了2萬平方米的實驗動物中心,其中也包括 2000平方米的導盲犬基地。顯然,校方對導盲犬培育的未來規模也有信心。張德宏與導盲犬基地的合同為期3年,使用期間犬的所有權仍是基地的。按國外的要求,備選幼犬的父母就應是導盲犬。如果國內導盲犬培訓逐步開展,這里無疑將是幼犬的重要來源。
在中國多數人不知道導盲犬為何物的 條件下,它的確有與奢侈品等同之憂。王靖宇說:「有人算了一筆賬,導盲犬一般使用8年左右,培育成本就算10萬元,一年1萬多元。中國勞動力這么便宜,雇個人不行嗎?我的考慮是,不一定國外有的,中國一定要有,但這是一個社會的風尚,中國殘疾人應該有這種權利。」
2006年10月 左右,王靖宇也想過放棄。「盲人帶狗上路也沒收,買回來訓練淘汰了,狗都沒地方送。」張德宏對此也有些不解:「大連養狗辦公室都登記了這3隻狗。本來『奔奔』的證明說是跟公安協調好了,後來還是蓋的導盲犬訓練基地的印,這就沒那麼管用了。」王靖宇說:「公安實際上只是默許我們,我把寄養名單給他們了,不知 道下一步怎麼弄,應該有一個權威部門去認定。我跟中央領導也提過,他說今年年末會有個殘疾人保障法,北京奧運會則通過臨時立法解決。」
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訓練員劉愛坤介紹說:「現在私人小店協商一下基本都讓導盲犬進,大型超市反而不行。今年5月為了導盲犬第一次乘飛機去昆明殘運會,南航開了三次會。公交車現在也不能直接上去訓練。」-
來之不易的導盲犬
與「奔奔」同時上崗的還有「毛毛」,主人是旅順的女盲人張肅俊,比它們都更早上崗的「石頭」則是中國第一隻投入使用的導盲犬。今年6月,訓練人員回訪時 突然發現「石頭」容易因為緊張而出現一些攻擊性,這是導盲犬絕對不能允許的。於是「石頭」不得不離開它服務不到3個月的大連女盲人由亮,被送給一戶寄養家庭做寵物犬。
「最適合導盲的拉布拉多犬訓練淘汰率也達到60%。」王靖宇介紹說,「挑選過程中淘汰就更多了,一隻背後有一二十隻,所以導盲犬的培訓成本不是一隻狗的錢。」
也是在今年6月,訓練員劉愛坤偶然發現:他已經訓練快一年的「丁丁」有愛朝兒童叫的毛病。「當時我們在屋裡開會,正好講到狗對小孩的興趣,它就在窗下對 一個小孩叫。以前它見過很多小孩,都沒有發現。哪怕一百次里有一次,我們也不能冒這個險。現在它一歲半了,送給了志願者,還是有這個現象。」
挑選導盲犬的標准主要是性格,其次是健康,漂亮並不重要。「一點攻擊性都不能有,特別好動,特別靜的都不行。最適合做導盲犬的拉布拉多和金毛獵犬兩個品 種本身都是運動型的,但一進入工作狀態,親近其他人、嗅東西、追小動物和同類的習慣都不能有,害怕汽車,甚至不喜歡電視,都不行。」劉愛坤說。
「不亂叫」更是導盲犬最直觀也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在訓練基地的狗舍里,這一點是區別受訓程度的明顯標志。一隻剛從寄養家庭接回來的犬獨自狂吠不止,資深「學員」大多不為所動。當然也有例外,訓練員孫顯龍解釋說:「關鍵是它叫的時候你要及時制止。」
導盲犬能辨別10個左右英語指令,「實際上並不是它聽懂了英語還是漢語,你的很多細節都能體現出當時的意圖和情緒,哪個動作會讓主人滿意,它已經形成了 模式」。劉愛坤說。導盲犬的訓練沒有強制和懲罰,訓練員都用「No」表達責備,最大的動作就是一抖脖套,都是為了把主人的不滿意傳導到犬的心理上。「導盲犬的合格標准一共有70條,難度最大的還是分析判斷能力。犬是天生的紅綠色盲,需要靠車流判斷過街時機,當然盲人也要聽。對障礙物一般我們要求在距離6米 左右避開,斜線繞行,沒有井蓋的下水道它也應該知道。雖然要求導盲犬能記憶最常走的7條路線,但盲人腦子里要有個大概的地圖,或者說有定向行走能力,具體走的時候才由犬判斷。時間長了,生活特別有規律的盲人一出門要穿什麼鞋,犬都能找出來。它是通過一套行為綜合判斷你要去哪裡。」王靖宇介紹說。
今年10月末,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又將有4隻犬開始與盲人的合練。下一批16隻有些還在寄養,寄養犬的總數已經達到58隻。「按國際標准,規模已經不 小。」王靖宇說,「因為犬種等原因,我們訓練成功率是30%,現有的犬估計最後能成功20到30隻。給殘奧會准備了10隻左右,爭取保證5隻。」
目前,設在南京的中國工作犬管理協會也已有6隻拉布拉多犬正在進行導盲訓練,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也有4隻正在試訓。南京、鄭州等地的養犬管理條例已經著手將導盲犬與警犬、軍犬等一並列為例外
㈦ 全國導盲犬數量2021
截至目前全國導盲犬總量不超過200隻。
我國目前每年申請導盲犬的視障人士約5萬人。除大連基地外,國內僅有幾家導盲犬培訓基地(提供犬只數量還不多),截至目前全國導盲犬總量不超過200隻。國際上規定,一個國家只有1%之上的盲人使用導盲犬時,才能稱之為導盲犬的普及。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成立於2006年,是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的導盲犬培訓機構。作為公益機構,基地將培訓出的導盲犬全部免費交付視力殘疾人使用。
基本信息
基地位於大連醫科大學校內,犬舍、辦公場所、水電等全部由大連醫科大學免費提供。基地擁有工作人員25人,其中有國際認證的共同訓練指導師5名,訓導員10名。
基地已具備了相對完善的運行體系:在種犬選育方面,基地嚴格按照國家標准要求,對犬的性格、骨骼發育、身體健康狀況、血統、遺傳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評估;在培訓技術上,基地借鑒國際先進技術與經驗,結合我國導盲犬的使用環境與要求,不斷摸索。
總結出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導盲犬培訓技術;在科研方面,形成了科學現代化的犬評估體系,在犬的行為檢測、生理以及神經類型的早期鑒定等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為導盲犬培訓的前期篩選工作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㈧ 中國第一隻導盲犬叫什麼名字屬於什麼犬種
中國第一隻導盲犬是金毛
「那天,我牽著Lucky(好運)在外面走,忽然它停下來了,用頭拱了一下我的腿,我把腳往前一探,前面有台階,當時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昨天,視力只有0.05的中國第一位殘奧會冠軍平亞麗說起那一刻時仍然興奮不已,「我的腳踝和膝蓋受傷就是被台階絆的,所以有了導盲犬Lucky之後,我覺得眼睛好像又能看見了。」
Lucky是一隻雄性金毛獵犬,體重達40公斤,12月3日,它從位於大連的導盲犬培訓基地來到北京,進入了平亞麗的生活。 Lucky是該基地首批「畢業」的五隻導盲犬之一,其他四隻留在了大連,它則成為目前唯一一隻工作在北京的專業導盲犬,它的工作時間預計將達10年。
過馬路時,它會停在斑馬線上觀察來往車輛
昨天上午,在平亞麗家門口,記者見到了穿著「工作服」的Lucky。它身上披著一件印有「導盲犬」字樣的紅色馬甲,脖子上有一隻項圈,項圈上面有一條長長的帶子,握在平亞麗的左手,紅色馬甲上面還有一個導盲鞍,上面有一個手柄,握在平亞麗的右手,導盲鞍上有一個皮夾子,裡面放有Lucky的工作證件———由大連市公安局和大連市殘聯等部門頒發的工作證。
「今天它的任務是熟悉新的目的地———我在遠洋山水新開的按摩店。」平亞麗說,過去的十天里,Lucky一直在進行「目的地」訓練,前往她家附近的超市、地鐵站、半月園公園、公交車站等。在這一階段,曾訓練Lucky七個月的訓導師宋雅楠從大連前來陪同訓練。
在前往遠洋山水按摩店的約1公里長的路上,平亞麗一直不停地念著「遠洋山水」四個字,她說:「這樣來回走5次左右,依靠嗅覺和記憶,Lucky就會對『遠洋山水』這段路產生印象,以後再說這四個字,它就會自己帶我過去。」
記者看到,雖然是第一次前往「遠洋山水」,Lucky依然「忠於職守」:它一直行走在平亞麗的左側,將她護在靠近馬路牙子一側,半個身子在平亞麗前面,遇到台階就會停下,用身子輕輕地拱一下平亞麗,遇到路上的積水也會繞開。特別是過馬路,雖然Lucky無法辨別紅綠燈,但它會選擇先在斑馬線等待,觀察來往車輛,直到沒有車輛行駛或者車輛都已停下,在大部分行人都邁開腳步後,它才帶著平亞麗跟在人群後面過馬路。
導盲鞍就像工作服緊箍咒,一戴上它就老實了
在遠洋山水按摩店內,平亞麗給Lucky摘去了導盲鞍,它一下子就變得活躍起來,跳躍著從一個屋子跑到另一個屋子,用鼻子嗅著每一個人,用頭挨個磨蹭每一個人。與Lucky已經相處了10天的平亞麗說:「導盲鞍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只要一摘下來,Lucky首先會做一個動作———抖動一下全身的毛發,然後就從一隻工作犬變成一隻普通犬,開始撒起歡來。」
訓導師宋雅楠告訴記者,每隻導盲犬只要外出就會戴上導盲鞍,經過6至8個月的訓練後,它們就會習慣性地進入工作狀態,不會亂叫,也不會被路邊的動物、事物所干擾,即使在家裡也會靜靜地趴在一塊專用的墊子上。而且,導盲犬還有一套專門的指令,即使是拉屎,也會聽從主人的指令並有固定的姿勢,拉完屎後,盲人會根據犬左腿的方位用塑料袋准確收集全部糞便。在大連的基地里,一二十隻狗里才能培訓出一隻導盲犬來,只有訓練合格的導盲犬,才會送給盲人使用。
而平亞麗為了得到Lucky,也曾專門前往大連進行「面試」。曾經是運動員的平亞麗告訴記者,在測試過她的身高、行走能力、身體素質以及要去的目的地後,基地才為她選擇了Lucky這只步速最快、身體最壯、嘈雜環境下適應能力最好的導盲犬。
吃了一頓好的,它的腸胃反而不適應
在過去10天的生活里,平亞麗因為好心,反而讓Lucky吃了一次苦頭:「因為經濟條件有限,也考慮到中國盲人普遍經濟狀況不好,所以大連基地每天只讓Lucky它們吃一頓,而且還是最便宜的狗糧。來我家後,就想讓它吃好點,多加了一頓,結果Lucky反而鬧起肚子來,獸醫說這是營養過剩。」
宋雅楠說,一隻導盲犬的培訓成本超過了10萬元,在國外,導盲犬的經費一般是[[、企業和個人捐助各佔1/3,然後將導盲犬免費或低價提供給盲人使用,但大連培訓基地的費用很大程度上是靠其創辦人———大連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王靖宇教授的個人力量來支撐,目前收到的捐助只有幾千元。
「在已經訓練的幾個目的地里,Lucky還是最喜歡去公園,我也總想讓它像其他狗那樣跑一跑,但訓導師總是說我心太軟,擔心把Lucky給慣壞了,以後不聽指令了,我想在路邊給它吃點肉,訓導師也不讓買,擔心Lucky會因為誘惑而分心。」平亞麗有些無奈地說。
在回家的路上,宋雅楠與平亞麗拉開了一段距離,Lucky走著走著,還時不時地回頭望一下。宋雅楠說:「導盲犬對主人都特別忠誠,所以,我現在扮演惡人,讓它盡快習慣新主人。過幾天我就會『藏』起來,讓Lucky習慣和平亞麗單獨外出,慢慢地,它就不會再回頭了。」
Lucky的煩惱:
超市、地鐵不讓進
「我已經被選拔為奧運火炬傳遞手,我的夢想是帶著Lucky一起去迎接火炬,一起出現在明年的殘奧會上,讓外國人看看我們中國的盲人也用上自己國家的導盲犬了,但我現在開始擔心這個夢想是否能夠實現。」平亞麗說,北京很多公共場所都不歡迎Lucky進入。
昨天上午,在平亞麗家附近的一處超市,她和Lucky再次被拒絕進入。平亞麗說:「我說Lucky是導盲犬,而且純種的金毛獵犬性格溫順,歷史上從來沒有咬過人,但工作人員還是說大型犬不能入內。我們去地鐵站也遇到了同樣的經歷,地鐵工作人員在知道這是導盲犬後,逐級向上請示,結果還是不能進去。」
據記者了解,2003年頒布的《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禁止養犬人攜犬進入市場、商店、飯店、公園、公共綠地、學校、醫院、候車室、風景游覽區等公共場所,雖然這一規定對盲人養導盲犬和肢體重殘人養扶助犬有所優待,但事實上北京至今並沒有正式認定導盲犬。
市農業局相關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昨天告訴記者,目前北京並沒有專業意義的導盲犬,而且也沒有可以對導盲犬進行鑒定的專業機構,所以申請導盲犬工作證還缺乏條件。市公安局相關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也回復記者,因為目前還沒有得到認定的專業導盲犬,所以也沒有針對性的管理規定。
「這幾天,我家的電話都快被盲人朋友們打爆了,他們都向我咨詢Lucky的事,也希望能有一隻導盲犬,在家人累了或不在家的時候,自己仍然能有到綠地散步的權利。」平亞麗說:「雖然盲人也可以依靠別人帶著出門,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有自己獨自無障礙出門的權利,導盲犬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個願望。」(
㈨ 中國的導盲犬多少錢一條
截止到2020年1月21號為止中國的導盲犬價格在15萬到20萬元。
導盲犬的價格昂貴原因:
導盲犬一般都是有金毛和拉布拉多犬種培養,培養一條合格導盲犬成本在20-30萬左右。訓練狗狗日常聽指令,大概需要5500-6500元,因為導盲犬是功能犬,它訓練的時間更長。而且,導盲犬通常是在寄養家庭養到2歲多才開始訓練。
申請導盲犬需要提前申請 一般還要考察申請人的,經濟、文化、職業等等條件符合要求。經審查符合條件,一般還需要等到3-5年以後才能領到!目前在多個大城市都對導盲犬有特別規定和照顧,導盲犬是盲人最好最親密的夥伴可以帶上車和飛機。
(9)導盲犬在中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遇到導盲犬注意事項:
1、不測試
大部分的人很少會有機會在路上看到導盲犬,都會抱著好奇心跟懷疑,想知道它們是如何幫主人導航的,並且會跟在狗狗後頭,一直測試它們對於叉路、紅綠燈的反應,這種行為會讓狗狗緊張,進而影響導盲工作。
2、不要拒絕它們
導盲犬跟一般的狗狗是不同的,它們可以跟著主人到任何地方,不過通常在餐廳、大眾運輸工具這些地方,都容易引起民眾的偏見,希望大家都可以以包容的態度去接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