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三大雅集在哪裡

中國三大雅集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18 14:49:44

❶ 崑曲到底發源地是哪兒

崑曲到底發源地是蘇州崑山。

崑曲(Kun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1)中國三大雅集在哪裡擴展閱讀:

600年前,江南巨富顧阿瑛在綽墩山一帶築玉山佳處,廣邀天下文人雅集,30餘年間100多次雅集,留下五千多首詩詞,相當於整個元朝全國詩詞的二十四分之一。「玉山雅集」也因此被稱為中國三大雅集之一。

在這樣的氛圍中,崑山「土腔」提升、融合為崑山腔,完成了「崑腔前身—崑山腔—崑曲—昆劇」的演變。

昆劇表演藝術家岳美緹認為,恢復曲會,在古色古香的玉山佳處原址聆聽崑曲,不僅為「昆蟲們」搭建交流平台,也是對詩詞歌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利挖掘和保護。

在巴城有許多與崑曲密切相關的遺跡:1200年前,第一個唱崑山腔的黃幡綽在巴城;600多年前,崑山腔雛形誕生的「玉山雅集」在巴城,第一個擁有崑腔私家班的巴城人顧阿瑛;400多年前,第一個把崑曲搬上舞台的巴城人梁辰魚。

近代,救崑曲於危難的崑曲傳習所創始人之一吳粹倫??保護好這些資源,才能讓崑曲「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

曲會上,老中青三代專業演員及業余曲迷們,在唱念做打中演繹崑曲的百轉千回、悠遠流麗,將杜麗娘的一往情深、花木蘭的機智勇敢、伍子胥父子情深等刻畫得入木三分,深深吸引著台下的曲迷們。

❷ 古詩詞里文人聚會的地方叫什麼

這個,不是很確定,不過一般的應該叫雅集 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 當年多士登樓,追陪雅集。——何廉昉《題襟館聯》宋 姜夔 《一萼紅·人日登長沙定王台》詞:「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萬絲金。」《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吾輩今日雅集,不可無詩。」 茅盾 《子夜》十七:「今晚上這雅集也是為了徐曼麗 。」 「雅集」一詞源於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園雅集」。北宋年間,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等人會於駙馬都尉王詵府邸西園,寫詩作文,品茶尋韻,其言行詩文之雅為一時之盛況。文人雅士聚會由此被稱為「雅集」,而當時承載人物雅韻的茶具則成了「雅集」的標志之一。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❸ 雅集——復現華夏文化之美

文/芷兮文化

    似乎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都會棲息著幾杯盛唐氣象,半闕大宋風雅,一個縱情山水,游心翰墨,清談釋老的文人之夢。

不過,一個人的高山流水難免寂寥,而三五好友,抑或數十同道雅聚,更能顯得星光璀璨,風韻氤氳。在繁華而喧囂的當下,如何尋一個連接寧靜過往的節點?無需苦心孤詣,耕雲研道地去苦求,一場清雅而不孤高的生活美學儀式就是穿越回李唐趙宋之世最簡單的路徑。

雅,即中正,美好,合乎規范;集,意味會合,相匯聚。

歲月悠然,余韻流風,芷兮雅集,就是一場以雅為訴求,以集為形態,尚雅之人以雅情、行雅事的聚會式體驗。

在古代,雅集是文人、文士進行文化生活的一種常見方式,以慶賀、交誼為名義,以游藝、玩樂為目的,亦是一種雅文化傳統的自信和演繹。每一次雅集,都會有一個興由,春分立夏,中秋冬至,迎來送往,友朋離別,都可以成為雅集的因由。

三雅集的主空間,居中者在行茶藝,左右分別為花藝和香道的展示,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為繁盛的宋王朝,掛畫、點茶、焚香、插花,是宋人雅集中常常出現的「四般雅道」,實質上正是以各種形態對美好生活的踐行和分享,點茶、焚香、插花都已在眼前,而境中佳人清麗,公子如玉,兼以精心布置的場景,選擇的席布和器具,一幅雅集古韻圖早已作為掛畫鋪陳在眼前。

    扈(hù)江離與辟(pì)芷兮,紉(rèn)秋蘭以為佩,以古開今,將生活作為傳承與發揚中國古典文化的媒介,雅集無疑是最鮮活和最人本的不二法門。在這一方不大的空間里,一場安靜的茶事集天地之大雅,凝神靜視,或可於茶煙中瞥見山中松風鶴影,水邊魚樂泉飛;一爐暖香聚古今之雅,從鼻尖貫穿至肺腑的清曠之味恰能理氣安神;一盆花集萬物之雅,則能於嬌妍清芬中體悟自然的性靈與趣味,而隨後的品鑒清談更是娛情悅性而又輕鬆快樂的雅事。

追本溯源,無論是先秦時代鮮活無邪的詩三百,兩漢魏晉清逸灑脫的辭賦,還是隋唐萬千氣象的詩歌傳奇,宋元市井風流的美麗詞詠……中國古典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美學」。

而當我們向歷史去找尋,可以看到這種傳統文化審美以及藝術和生活的契合度,都在兩宋時期達到了頂峰。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採菊、詩歌和繪畫,宋人躬(gōng)身實踐的種種生活情趣,無疑是閑適、優雅、令人嚮往的。

短短片刻,無法鋪展中國文化長長的畫卷,但卻能夠以芷兮三雅集為窗口,復刻這一幕最為經典的宋代文化景象。

茶事,是雅集文化中安頓這一方天地的核心所在:茶之始,本為飲品,卻在歷史不斷地發展中被融入了中國文人的生活態度、藝術品位,內核更有連接於儒、釋、道三家之生命哲思。茶禮舉其倫理,茶藝得其涵泳,茶道直入一味,自社會、自美學、自修行,有心者原都可從茶而入;而茶事之舉,從茶器、茶空間到行茶,處處皆為茶人內心之映現,而茶人亦由此映現以修整內心,從而既在茶中涵詠,又在茶中得到生命的提升。

香道,則是雅集文化中覺知體驗的又一入口,香傳千古,文心永駐,雅趣無邊。自古以來,文人們生動鮮活的品香軼(yì)事總是妙趣橫生,當馥馥香靄擴散開來,撇去雜念,靜靜品味這一爐幽香中無聲的話語。

花藝,以其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獨特氣息、兼顧風雅與實用的藝術魅力,綿延千年,未曾斷絕。作為中國傳統技藝的一個門類,它是我們與自然、與他人、與自我精神世界溝通的一條紐帶,一件用心完成的插花作品,總能用它獨特而鮮活的形態傳達出作者的心境、志向與意趣。

當生活有了儀式感,美與寧靜就會翩然而至,降臨在心間。願這片刻時光能帶給您關於雅緻生活的一點點體悟。

❹ 清代北京文人們的「雅集圈子」設在何處

常設與庭院茶館之中,古人王羲之在《蘭亭序》中描述人們飲酒作詩,聚會娛樂的場景。讓後人更深入的了解文人雅集。

「江亭文人」代表了當時文人的主流取向和首都的人文氛圍,在石林影響很大。陶然亭街位於北京外城西南部,是宣南文化、北京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縮影和精華。800多年前,錦州的東城牆穿過街道的中心,半城半郭。元朝是這個大城市的南郊。明初,黑窯廠對北京的建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清朝時,滿漢住在不同的城市,許多官員和學者都住在這里。清康熙時期,江藻修建了陶然館,成為文人登高吟詩的首選,並在京城成名。後陶然館遠近聞名。當公園建在這里時,它仍然被命名為陶然館。1955年成立的陶然亭街道辦事處也得名。

❺ 蘭亭雅集 名詞解釋

蘭亭雅集的主要內容是「修禊」,這是我國古老 的流傳民間的一種習俗。人們於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邊舉行祓祭儀式, 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災與不祥。

蘭亭雅集的另一個項目是流觴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後由書僮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溪中,讓其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了,誰得賦詩,若吟不出詩,則要罰酒三杯。這次蘭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詩兩首,十五人成詩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也被罰了酒。清代詩人曾作打油詩取笑王獻之。「卻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

❻ 雅集是什麼意思

雅集的含義為:

風雅的聚會。

古代文人墨客們一有空閑,就會約三五知已,到綠郊山野,松風竹月,烹泉煮茗,吟詩作對。這種以文會友的聚會在古代稱之為「雅集」。

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風弄月,詩文相合,琴、棋、書、畫、茶、酒、香、花也來湊湊熱鬧、敲敲邊鼓。那些歷史上著名的雅集,隨便翻開一頁,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❼ 滕王閣歷史簡介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滕王閣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岳陽樓和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後,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

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

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築,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

同時也超過了現今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市,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

內有多間仿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緻盡收眼底。

(7)中國三大雅集在哪裡擴展閱讀:

滕王閣歷史功能:

1、登臨觀賞的佳境

滕王閣,由於建築在贛江東岸的岡巒之上,是登臨觀賞的好去處。極目遠眺,西山迤邐橫翠,南浦風起雲飛,鷗鷺翱翔上下。憑欄俯望,江水浩浩,漁帆點點,洲渚片片,城郭萬家。

所以,歷來贏得人們的嚮往,特別是「重九」之日,皆欲登臨游觀,以一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為快事。

2、文人雅集的勝地

滕王閣的自然美與人文美,堪稱合璧。初唐洪州閻都督盛會後,歷朝的官紳、文士常以此閣為雅集之地。他們或三五相邀,或結社集會,或無定期,或有約定,憑登傑閣,把酒臨風。

相與酬唱應和,視雅集滕王閣為人生中一大快事。明代以滕王閣為軸心的文化活動很頻繁,尤以明末為盛,雅結「滕王閣社」,一月一聚,並將詩文結集付梓。

3、歌舞宴樂的殿堂

滕王閣李元嬰為了歌舞游宴之需而創建了滕王閣,把宮廷藝術及被漢族吸收融化的蕃樂胡舞,從中原帶到了江西,客觀上推動和繁榮了贛文化。

自唐以後,滕王閣上歌舞宴樂不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戲劇家湯顯祖曾在閣中展演其大作《牡丹亭》。

4、迎來送往的驛館

古時,交通以水運為主,滕王閣所處的位置,正是豫章古城章江門外的近港之處。章江門外是古港口,有接待官員的章江驛。章江驛與滕王閣毗鄰,故迎來送往大都在臨觀之美的滕王閣。

5、拜迎詔誥的禮廳

這種功能,始於明代,明正統初年,滕王閣因其基礎受大水的沖擊,江岸崩塌,漸漸淪陷於江。江西布政使吳潤於是在閣之遺址修築了一座「迎恩亭」,作為「迎拜制詔之所」。

6、祭拜先賢的祠壇

據羅欽順《重建滕王閣記》載:「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堂凡五間,大門前峙,其壯皆與閣稱。閣之後為堂三間,以祠文文山、謝疊山二公,名曰『二忠祠』,蓋以義起者也。

自大門以達於祠下,左右各有廡廊,以次相承為間,通計三十有二。祠有垣,以嚴其限,中垣為門,以時啟閉。」從此,滕王閣內便有了祭祀先賢的祠堂了。

❽ 南朝遺夢香害處

沒有害處。南朝遺夢用香:檀香、丁香、龍腦、細辛、桃花。

三月桃花開,采新鮮桃花微陰干,與檀香,丁香浸於龍腦液中,約一星期後取出陰干,再焙脆研成細粉,細辛研磨細粉後加少量混合,加煉蜜製成香丸,密封窨藏一個月後取用。

香方中的桃花,經過龍腦的浸泡,留香更持久。幾味香料融合滲透,增添了「南朝遺夢」的韻味。

這款香的香氣辨別度很高,空靈、張揚、凜冽的香氣中帶一絲溫暖,醒夢,和溫存。

說到史上的文人雅集,有人舉出三大:蘭亭、西園和玉山。

所謂雅集,無非文人小圈子開party,或小眾自娛,或聚眾吐槽。

這三大雅集,蘭亭太高冷,玉山略俗氣。獨以為,唯西園為好,因為西園有香。

宋代應該是讀書人日子最快活的朝代,占城稻開始普及,大家都能吃飽飯,讀書人比例不算太高,公務員編制也足夠讀書人有個飯碗,可以放鬆的玩生活、享逸事、扯閑篇。

那個時候,十六人的雅集,古器用了十數個,一般而言有茶器、酒器、香器,而其中香爐一般會佔半數,甗式爐、鬲式爐、筒式爐、奩式爐、高足杯爐等都有。

從器物數量比例來看,宋人雅集,撫琴、飲酒,啜茶,都離不開焚香,甚至可以說,焚香比其它更重要。

米芾《西園雅集圖記》更是有一句「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於此」,能玩出「爐煙方裊」的種種情趣。

宋代流傳至今的雅集大多核心人物皆有蘇黃二人,其實都是玩香高手。

黃庭堅有「黃太史四香」流傳於世,最為人道的逸事,是他自稱「香癖」,仕途不順之時,被貶宜州,居室簡陋,與屠戶比鄰,卻仍設卧榻,焚香而坐,自得其樂,「香十德」更是為後人知。

蘇軾常常在捉筆而書之餘,不忘在案前放置一個小香爐。蘇東坡玩香可謂極致,例如「雪中春信」,專門收集梅上雪水,花了七年才把味道找對。至今回想也深感其愛香之不可思議。

惜乎今人的飯局,早已被所謂的飲食文化熏得烏煙瘴氣,遠不如古人的依山傍水、清膾疏筍來得敞快。

文化的久遠,就只剩下今人踮腳的悵望,追尋那一縷的青煙,甚至是那莫名的影像。而流傳至今,「雅集」大多逐漸轉化為KTV,酒桌飯局,至於茶飲,香道卻少之甚少,不得不說略顯浮躁。

人們卻不知,在無風靜室,邀三五好友,有香茗、琴音、香語。香可以很容易地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空靈的氛圍,也可以讓人放鬆身心,這種雅集豈不更加有韻味。

❾ 中國古代十大雅集

蘭亭雅集

中國文士階層有「以文會友」的優秀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的雅集現象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獨特景觀,諸如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為歷代文壇佳話,詩文書畫歌頌不絕。傳統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遊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與文藝品鑒,因而帶有很強的游藝功能與娛樂性質,以文會友、切磋文藝、娛樂性靈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徵是隨意性。「實可謂無組織之組織,蓋無所謂門戶之章程,而以道義相契結。」而正是這種隨意性與藝術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歷代文人雅集中產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藝佳作。可以說文人雅集作為古代文士的一種文化情節與藝術狀態。

鄴下雅集

文人稍有規模的出現,只是在漢末,即建安七子。曹植《與楊德祖書》與曹丕《與吳質書》,即標志著文學自覺時代的出現。而在這之前,一代漢賦,雖規模宏大、器量弘遠,終歸屬於少數文人的行為。赤壁之戰後,孫權據江東之險,劉備占荊州之利,孫劉聯盟抗曹,三國大勢基本形成,有了相對穩定的對峙局面。 曹操退回了魏都鄴城,從這時起建安文士雲集鄴下,他們以曹氏父子(特別是曹丕)為中心,經常集宴雲游,詩酒酬唱。曹丕在《又與吳質書》中回憶當時的盛況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連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當時文風極盛,成一時風氣。所以後人評價說「詩酒唱和領群雄,文人雅集開風氣」。鄴下聚會,開創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後人仰慕七子同時,便又給魏晉時的七個人安上個竹林七賢。而其實,他們從未聚在一起。

金谷園雅集

石崇,《世說新語》將其列入「汰侈」類,在歷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實,當時他也是頗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別墅,因金谷水貫注園中,故名之曰「金谷園」。金谷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而成,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是當時最美的花園。石崇曾在金谷園中召集文人聚會,與當時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谷二十四友」。所謂「二十四友」以當時的一個特殊人物賈謐為中心。其人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217~282)的外孫。賈充有三個女兒:賈褒嫁給齊王司馬攸,賈南風嫁給太子司馬衷(後立為帝,即晉惠帝),賈午嫁給韓壽,賈謐就是韓壽賈午的兒子,後入嗣賈充,改姓為賈。晉惠帝是個弱智者,他在位之初的若干年內實際上是賈後(南風)掌權,賈謐作為她的親侄兒,權傾一時。賈氏控制中樞前後約十年之久。「二十四友」包括一批現在在文學史上很有名氣的作家和理論批評家。官僚文士們依附於賈謐,各有各的原因,關系的遠近也有不同,其中跟得最緊的是潘岳和石崇。《晉書.潘岳傳》說:「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到永康元年(300)趙王司馬倫等發動政變廢賈後,賈謐伏誅,稍後石崇、潘岳、歐陽建、杜斌等死黨亦同歸於盡。但是「二十四友」並不能算是一個政治集團,其中有些人並沒有政治上的圖謀,與賈謐關系也並不深,例如左思,不過給賈謐講講《漢書》而已,所以後來賈氏倒台時他就沒有受到株連。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二十四友」舉行過若干次文學集會,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當時創作的繁榮。他們在石崇的河陽別墅里飲酒賦詩,有點像建安時代在曹丕領導下鄴下諸子的文學活動的樣子。賈謐還太年輕,文才也不大行(他的詩往往由別人代寫);石崇既然是東道主,也就有了某種領導人的地位,而且他不僅最為闊氣,其文才也足以領袖群倫。他們暢游園林,飲酒賦詩,並將所作結為詩集,石崇為其作《金谷詩序》(今已亡佚)。後人稱這次聚會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文人雅聚。

蘭亭雅集

金谷雅集影響極大,據說後來的蘭亭集會完全照這個樣板來進行。據《世說新語.企羨》載,「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東晉王羲之曾與二十多個文人聚會,這便是有名的蘭亭之會。每個人都寫了幾首玄言詩,興象遙遠,意味無窮。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蘭亭序》帖。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則是東晉文人的一大創舉。其內容大致是,客人到齊之後,主人便將他們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席地而坐,由書童或仕女將斟上一半酒的觴,用撈兜輕輕放入溪水當中,讓其順流而下。根據規則,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不動,就由書童或仕女用撈兜輕輕將觴撈起,送到誰的手中,誰就得痛快地將酒一飲而盡,然後賦詩一首;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賦出詩來的話,那他就要被罰酒三斗。蘭亭雅集中的即席賦詩,永和九年那次是自由式的,即吟什麼、怎麼吟全由吟詩者自己決定。後來,絕大部分的蘭亭雅集都延續了這一做法;但唐人鮑防等35人舉辦的蘭亭雅集,賦詩則採用聯句式,即每人吟詩一句,再由首唱者收結;元人貢師泰等人和清人桑調元等人舉辦蘭亭雅集,賦詩採用的是分韻式,視人數多少編一句含有多少字的句子,再由主持者將句中各字「隨機」分給大家,大家即據拿到手的字韻作詩。元人劉仁本於浙江餘姚組織的「續蘭亭雅集」,賦詩不為自己所作,而為永和蘭亭雅集中未賦出詩的16人所作,這就是「續詩」,形式亦非常別致;除此,清人杜甲組織的蘭亭雅集,賦詩還採用唱和式,主人首唱,客人和之。蘭亭雅集中的制序,一般出現於較大規模活動之後。它的前提是人多、詩多,便於結集,有結集才會有制序之舉。永和九年,42人,37首詩匯成一集,由王羲之作序,孫綽作後序。後來,大部分的蘭亭雅集,都沒有制序之舉。蘭亭雅集中的作書,永和九年那次本是一種無意之舉,即主人王羲之並非想藉此機會展示自己的書法藝術,他只是用鼠須筆、蠶繭紙起草序文而已。然而,這篇序文手稿的書寫,因藝術造詣空前絕後,而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氣的經典之作。

竟陵八友

南北朝齊永明年間,有一大群文士集合於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形成了一個文學群體,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梁書·武帝本紀》:「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蕭衍)與沈約、謝朓、王融、肖琛、范雲、任昉、陸垂並游焉,號曰『八友』。」這些人中,沈約、謝朓、范雲、都是一代文人。他們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瀾,形成了一股文學潮流。《南齊書·陸闕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毅。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作家把聲律和對偶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上,所作詩平仄協調,音韻鏗鏘,詞采華麗,對仗工整,體裁短小,為格律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是從「古體詩」到格律嚴謹的「近體詩」的過渡,故又稱新體詩。「永明體」文學家們雖然在運用聲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內容卻比較貧乏、空洞,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其中一些骨幹成員,齊亡後仕梁,在蕭衍、蕭綱父子影響下大寫輕靡柔艷的色情詩,成為宮體詩的主要作家。文學史上又稱這—時期的文學風格為「齊梁體」。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筆記》:「稱永明體者,以其拘於聲病也;稱齊梁體者,以絢艷及詠物之纖麗也。」 竟陵,今湖北天門市,舊稱竟陵縣,為蕭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後亦有竟陵文學派。

琉璃堂雅集

《琉璃堂人物圖》是南唐畫院周文矩所作的一卷人物畫。據《宣和畫譜》記 ,北宋秘府藏周文矩畫作達七十六卷之多 ,《琉璃堂人物圖》即為其中之一。《琉璃堂人物圖》此卷內容,據有關史料及比較研究,是畫唐代詩人王昌齡與其詩友李白、高適等在江寧縣丞任所琉璃堂廳前聚會吟唱的故事,共畫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其後半段即《文苑圖》部分, 精心刻畫四位詩人冥思苦想尋覓詩句的生動情態。畫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彎曲的松樹上凝神思索, 旁若無人; 右邊一人一手握筆托腮, 一手輕捧紙絹,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為他研墨; 左邊二人坐著共展一卷詩文, 似在細細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狀, 一扭頭回視, 似乎聽到了什麼聲音。作品把處於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詩人的神情姿態和性格氣質, 刻畫得細致入微。人物姿態各有不同, 但又統一在詩人構思的濃濃氛圍中。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殘存的後半段,均為宋摹本,而流入美國的此幅為全摹本,尤為可貴。

香山雅集

白居易在晚年期間,對仕途是心灰意冷,與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李元爽和釋如滿八位長者,在洛陽香山結為九老會,隱山遁水,坐禪談經。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在居住香山寺期間,寫下了《香山九老會詩序》。白居易《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深。如今的香山寺內,還保存著九老堂建築。據說白居易曾經把自己所作的八百多首詩稿存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供今人緬懷。白居易在《香山寺》詩里這樣寫道:「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這首詩寫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長者在居住香山寺期間的閑適生活。

滕王閣雅集

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在文人雅集中寫就的,而且是初出茅廬、當仁不讓。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南京六合)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西園雅集

宋代,當時的大文豪蘇軾、黃庭堅、秦觀、晁無咎等等,猶曾集會西園,時人畫為《西園雅集圖》,米芾、楊士奇又都作了《西園雅集圖記》,傳為文壇之不朽盛事。 宋朝王詵(1037——約1093),字晉卿,太原人。幼好讀書,長有才譽,被神宗選中,將英宗的女兒嫁給他,官駙馬都尉。王詵好書畫,家有寶繪樓,收藏法書名畫,蘇軾稱他「山水近規李成,遠紹王維」,「得破墨三昧」,「金碧緋映,風韻動人」。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迭嶂圖》等。 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松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李公麟以他首創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衣著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米芾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有雲:「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洶涌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哉? 由於蘇軾、蘇轍、黃魯直、李公麟、米芾等等都是千而年難遇的翰苑奇才,後人景仰之餘,紛紛摹繪《西園雅集圖》。著名畫家馬遠、劉松年、趙孟府、錢舜舉、唐寅、尤求、李士達、原濟、丁觀鵬等,都曾畫過《西園雅集圖》。以致「西園雅集圖」成了人物畫家的一個常見畫題。

玉山雅集

這是元末東南吳中地區(今蘇州一帶)有極大影響的文人雅集活動,它在元末持續十多年,參與人數上百,以其詩酒風流的宴集唱和被《四庫提要》贊為「文采風流,照映一世」。崑山顧瑛的玉山草堂,其詩酒流留不僅是元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創作最多的詩文雅集,而且放置在中國文學史上亦是最理想、詩文水平最整齊的文人詩社雅集,不但前無古人,後亦無來者可比。清初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甲前集列有「玉山草堂留別寄贈諸詩人」的名單,他們包括柯九思、黃公望、倪瓚、楊維楨、熊夢祥、顧瑛、袁華、王蒙等37人,《草堂雅集》中所收的唱詠的詩人甚至達到80 人之多,這些詩人不單詩文曲賦,還兼書畫琴棋諸藝,以上種種非但都是一時之選,而且光裕後世,影響甚巨,比如繪畫中的元四家黃、倪、王三家先後都出入過玉山草堂,元末江南文人畫家中的重要代表若張渥、王冕、趙元留下過詩書畫合壁的佳作。據統計元詩中至正年間的元人詩作,有十分之一竟是至正十年之後的不長的時間里寫於崑山的小小草堂「玉山佳處」,這不能不讓人驚嘆詩社雅集的凝聚力與創造力。玉山之會與金谷、蘭亭、西園雅集的區別是後者幾乎都是官僚與貴族士大夫的雅集,非貴即顯,而玉山之會是真正的文人之會,猶其是玉山主人顧瑛無論是讀書習儒和廣結朋友,他純粹是出於興趣愛好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無任何功利目的------既不打算應舉出仕,也沒有走終南捷徑的念頭,正如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他所著的《元明詩概說》中所雲「簡言之,即以文學至上、藝術至上而生活的態度。因為以藝術為至上,所以在日常言行上主張藝術家的特權,而不為常識俗規所拘束。持有這種態的人物,從這個時期以後,往往稱之為『文人』。這是過去的中國不一定存在的人物。」

揚州人的雅集

清代的文人聚會尤以揚州為中心。揚州人的茶樓酒肆,詩社畫壇,青樓風,卜夜燒燈……使草民百姓亦都有崇文尚雅之好,這無形中為揚州八怪出現提供了盤桓會友的大背景小環境。據史載,袁枚、吳敬梓、杭世駿、厲鶚、蔣心餘、吳錫麟、姚鼐等著名文人都曾在那一時期(康乾以來)在揚州一再出現。有的在書院教書,有的在家中著述,有的賣詩文字畫……金農、鄭燮、李方膺也是常來常往的熟客。後來揚州的詩會發展成著名的三處:小玲瓏山館、絛園、休園。傳說詩會集吟時,備有酒餚,招待聽曲,詩成之後,立即刻板印發全城。揚州有馬曰琯(號嶰谷)、馬曰璐兄弟,藏書甚豐,亦好交遊。陳章《沙河逸老小稿序》說:「 嶰谷性好交遊,四方名士過邗上者,必造廬相訪,縞佇之投,杯酒之款,殆無虛日。近結邗江吟社,賓朋酬唱,與昔時圭塘、玉山相埒。嗚呼!何其盛也。」蔣德《南齋集序》說:「(馬氏)家有別業,極林泉之勝,二十年來,文酒之會無虛日。」全祖望《馬君墓誌銘》也說:「合四方名碩,結社韓江,人比之漢上題襟、玉山雅集。」李斗《揚州畫舫錄》也說:「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為最盛。」(參見卞孝萱《從〈揚州畫舫錄〉看清代徽商對文化事業的貢獻》)清人冒襄《同人集》亦為一時雅集唱和之成果。如序言曰:「海內才人,善為詩古文辭者,必有數十才人與之交遊,而數十才人之詩古文辭,皆因唱和往復聚於一才人之篋笥,以成奇麗之觀。」

文人雅集終究被近代的世亂和戰爭所破壞,到現代又為大眾文化所淹沒,於是隨著白話文的普及,雖有文學社團出現,終究成了絕響。今人故作風雅的「雅集」,早已湮沒在嘶叫的卡拉與無聊的酒令之中,每每想起,心下不禁凄涼……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三大雅集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黃檀傢具怎麼樣 瀏覽:285
印尼什麼節日會放炮 瀏覽:942
在越南怎麼可以玩微信 瀏覽:461
越南國土如何管理 瀏覽:462
為什麼中國沒有雇傭兵 瀏覽:739
印度青年葯房怎麼買葯 瀏覽:633
如何自己去越南打工 瀏覽:53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6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9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702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3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8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9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3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4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93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70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71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