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雷曼兄弟倒閉,中資銀行損失最終誰買單
看新聞說,中國工商銀行等買的雷曼債券大部分都是高級債券,也就是雷曼破產,優先賠償高級債券持有者,中國這些銀行會在雷曼破產變賣財產的利益中得到補償。不過中國這些銀行買的債券加起來20億人民幣左右,都比不過這些銀行的收益零頭,所以實際影響不大
⑵ 中國哪些銀行持有雷曼兄弟金融資金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中倒下,國內金融監管部門紛紛要求國內金融機構上報次貸損失。目前,已有多家中資銀行主動披露或被曝持有雷曼債券,在已公布的數據中,工商銀行持有雷曼債券最多,為1.518億美元。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其他6家銀行也持有不同數量的雷曼債券。四家已公布具體數據的中資銀行,共計持有的雷曼債券超過3.3億美元
工行:1.518億美元雷曼債券
招行:7000萬美元債券敞口
興業:風險敞口3360萬美元
建行:高於已披露消息的中資行
該行擬在10月底發布季報公布時進行披露。
中行:7562萬美元雷曼債券
交行:影響非常有限
中信:小於2007年獲利的1%
⑶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真實原因
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
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後的這一周,成為了
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
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傢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
進了歷史。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美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
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雷曼兄弟興衰史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
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
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
19條命的貓」。
1994 年,雷曼兄弟通過IPO在紐約交易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2000年正
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際,其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並進入標普 100指數成份
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750億美元,標准普爾將其債權評級由
A提升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評為年度的最佳投資銀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占鰲頭,但最後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
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2008年9月9 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
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後倒閉
破產。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
給了美國銀行。
高精度圖片
出事的為什麼總是投資銀行?
在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
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
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
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
、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後,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
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
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並,估計它
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
股份撬動撬動。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
遺餘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
桿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桿率帶來的財富盛宴
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次
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於
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慾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
、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
多、更好、更強,至於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一個三口
、四口之家,住在1000呎的房子里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
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准。當一切
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高精度圖片
不顧風險的雷曼公司最後毀了自己。(Getty Images)
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
金融創新出現後,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
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復雜的衍生工
具市場,問題出現後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
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美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沖
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數
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
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
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並通過
「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後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
況和風險特徵,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以若干參數來完全描述市場風險的變化
,替代理性的市場投資決策,必將導致危機的發生。
近30 年來,金融創新的結果是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交
易完成後,最終的投資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間已經相隔萬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
。例如,引發本輪危機的房屋次貸產品,從最初的房屋抵押貸款到最後的CDO等
衍生產品,中間經過借貸、打包、信用增持、評級、銷售等繁雜階段,整個過程
設計有數十個不同機構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投行的獎金激勵方式
也極大地助長了高管層的道德風險—為追求高額獎金和紅利,無視審慎性要求,
盲目創新業務。
其實現在的次貸危機仍未度過危險期,更沒有到頭,次級貸款的期限大多為30年
,而現在距離次級債的發放才剛剛過去5年。美國整個次級債及衍生產品的規模
在 12萬億美元,現在僅僅沖銷了5000億美元,還不到1/20。不管是次級債規模
還是時間跨度上來說,都有可能出現危機的進一步延續。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賭上
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
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
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
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杠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
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例 是14.5倍。
瑞士信貸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銀行及雷曼兄弟等大
型投資銀行之所以紛紛在瞬間倒下,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投資了大量的與次級債有
關的證券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投資原則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資杠桿,即這些產
品的投資收益與虧損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賺就會賺得更大,虧也會虧得更多
。這個時候已沒有什麼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實力區別。現在哪家銀行能在這場金融
危機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的距離。」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
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
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隨著信用風
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
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
,政府想救也難了。
高精度圖片
得知雷曼破產後,遠在歐洲的人們都傷心不已。(Getty Images)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規模比貝爾斯登更大,為什麼美國政府在先後救援了貝爾斯登以及兩
房之後,卻拒絕為擬收購雷曼兄弟的美洲銀行以及巴克萊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導
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呢?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實,美國政府在救援了貝爾斯登之後,美聯儲受到了大量的批評。最具有代表
性的意見是,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為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失誤買單
?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機構會不會滋生新的道德風險,即鼓勵金融機構去承擔更大
的風險,反正最後有政府兜底?因此,當雷曼兄弟出事之後,美國政府就不得不
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一年有餘,市場投資者對於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可
能出現的虧損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美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開始發
揮作用,在這一前提下,一家投資銀行的倒閉不會引發金融市場上更大的恐慌;
另一方面,在對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評下,美國政府也需要來澄清自己的立場,即
除非引發系統性風險,美國政府不會輕易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援私人機構。私人
機構應該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這不僅包括管理層,也包括股東。這也是為什
麼美國政府在接管兩房時表示只保護債權人利益,而撤換了管理層以及嚴重稀釋
了兩房股東的股權價值。投資失敗就得承擔責任,這是自由市場的核心原則之一
。
至少有7家中國金融機構是雷曼的債權人
雷曼破產後,9月17日,招商銀行率先發布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
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 1000萬
美元。9月18日,中行公告稱,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
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同日,興業銀行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與美國雷曼兄弟
公司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摺合約3360萬美元。
工商銀行透露,目前該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雷曼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
債券的余額總計為1.518億美元。中信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承認持有雷曼的債券,
但額度到底有多大,目前正在核對中。有關人士透露,兩家銀行持有的雷曼債券
都超過招行的總金額。交行相關人士則表示,和雷曼公司有業務往來,但影響有
限,風險可控。
但現有的統計只是對已經明確的交易統計,還有很多主要的交易因為涉及法律上
的認定,這部份損失還沒有明確。而且與雷曼發生業務的機構,交割失敗也會給
銀行帶來資金量的問題,尤其是背對背的交割(先買後賣,但現在無法購買)。現
在這類產品已經出現了賬戶透支的問題,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危機恐怕就不止一
點點了。
另外,由於雷曼公司擁有大量的房貸、商業地產相關資產以及次貸和CDO風險敞
口,這些資產在清算狀態下出售可能會拉低市場對於類似資產的估值,從而給其
他機構帶來更多的額外減計損失。
高精度圖片
華爾街迎來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Getty Images)
這場金融風暴中,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了多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9月21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
告指出,「受美元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明顯縮水,凈虧損已達360億美元。」
報告指出,受次貸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投機行為導致大宗產品價格急劇上漲,並
通過價格損耗渠道大幅度降低了中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價值。並且,受美元
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通過資產的估值效應使
得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價格明顯縮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晉斌指出,由於中國國際資產管理水平和人民
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弱勢地位,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仍然會縮水,中國還要遭受更大損失。
心得/評論:
經營會失敗的道理簡單,但就是被暴利蒙蔽了雙眼和理性
⑷ 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誰投資雷曼公司較多
證券時報記者 於 揚 周 邊
本報訊 記者昨日從中國工商銀行獲悉,該行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的余額總計為1.518億美元。另外中國銀行與興業銀行今天也公布了對雷曼兄弟公司的相關投資與交易情況,兩家銀行分別持有雷曼的風險敞口1.288億美元、3360萬美元。
⑸ 雷曼兄弟破產的原因
唔,問題是他們發行的不是普通的垃圾債券。。因為華爾街的貪婪,他們創造出一個史無前例的次級債系統,並且還有一個非常華麗的名字叫做房地產抵押債券。
操作流程大致上就是,比如:貸款人想貸款10000美元買房,通過中介機構進行第一關審核並把資料交給銀行,銀行進行第二關審核,通過後把10000美元貸給借款人。到這里本來應該圓滿完結,但在美國,這個環節之後又衍生出新的金融產品。這里開始就是問題的關鍵:
銀行借出10000美元,減少了10000美元的銀行缺少流動資金是不好運作的,於是它把這10000美元轉化成債券賣掉,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房利美和房地美創造出10張面額1000美元,總值10000美元的債券。因此除了這些借貸人接到的10000美元之外,又創造出了價值10000美元的債券。而這10000美元的債券,還會由保險公司作擔保,保證支付。作為擔保的價值10000美元的保單還可以再賣,到自由市場去交易。。這就叫衍生性的金融工具。也就是說「打包賣給客戶」。
雷曼兄弟公司的花樣更多,比如信貸掛鉤票據,就是把10000美元的債券分割成10張小額債券,然後賣給台灣人或者香港人,這在香港叫做「迷你債券」,在台灣叫做「聯動債券」。賣給他們的時候講得很好聽,不要擔心,都有美國的房地產作擔保,而且是十成的房地產擔保七成的貸款,完全不用擔心。。。BALABALA。。。
買債券本來沒問題,但華爾街的貪婪讓他們創造出一個新名詞「次貸危機」。次貸,就是次級債。也就是說,原本不夠資格貸款買房的人,也讓他們貸款買房子。財務報表不過關,家庭收入不足,稅單也沒有。。於是中介機構開始偽造收入證明,偽造各種相關資料。被欺騙的銀行盡責審核的資料盡管本來就是假的,但的確完美無缺,於是把10000美金借出去,然後向上面提到的程序一樣形成一條次級債鏈條。
信心是金融系統得以維持和成長的關鍵,包括保險公司,銀行都一樣。信心危機會讓銀行遭到擠兌而倒閉,也會讓保險公司被不斷的「撤銷保單」給擊垮。而這些次級債的借款人當中,有20%是支付不起利息的,當他們無法再支付利息之後,整個鏈條如多米諾骨牌般層層坍塌。房地美和房利美收不到這20%的借款人的利息,只能違約,然後倒閉。。保險公司擔保的這20%人不能支付的錢,得由保險公司替他們支付,而根據保險公司的大數法則,保險公司只能面臨崩潰,這就是系統風險。。。保險公司不能倒,所以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出台。。
而對於雷曼公司,當時已虧損20億美元,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向出資17美元收購之,這對股東來說是絕對有利的,但對於公司的高官則可能面臨失業。於是,貪婪的公司高官們根據「金色降落傘」制度要求25億美金的賠償款。。標準的,貪心不足蛇吞象啊。。沒良心的華爾街讓國會議員們表示鴨梨很大,因為全美國選民對這群喪失信託責任的華爾街貪婪之徒痛心疾首,於是。。美國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宣告流產。
雷曼公司的破產神馬的。。沒跑了。。
⑹ 雷曼兄弟破產原因
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兩天後,後續影響仍在繼續擴大。昨天,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至少3家中資行承認涉足相關資產接近3億美元。
中投公司獲悉相關傳言
雷曼兄弟出事後,最受關注的中資公司自然是我國外匯儲備「出海」的主體——中國投資公司。由於該公司持有2000億美元的巨額籌碼,前期對黑石等公司的投資又廣受詬病,所以有人猜測中投公司可能也投資了雷曼的債券等資產。
記者昨天針對此傳言致電中投公司,該公司負責媒體宣傳的工作人員回應:「我們已經向公司反映了這種傳言,但是到現在為止沒有收到任何回復。我這里沒有任何關於中投購買了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的信息。」
中資銀行稱「風險可控」
招商銀行昨天公告稱,該行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另外,招行於2006年11月推出的一款「雷曼兄弟農產品指數表現聯動本幣產品」也難逃此次厄運。在距離產品到期僅有兩個月的時候,雷曼兄弟的破產讓該產品的未來走勢變得不明朗。
另據新華社昨晚的消息,中國銀行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佔中行總資產的0.01%,占其凈資產的0.19%;工行目前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余額1.518億美元,占工行資產總額萬分之一。光這3家中資行累加,牽扯其中的資產總量就接近3億美元。
同時,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建設銀行也持有「不少」雷曼債券,其數量高於目前已經披露相關信息的中資銀行。記者昨日就此問題向建行總行相關部門證實,未得到正式答復。「雷曼兄弟的破產事件對我行投資組合的影響有限,風險可控。」交通銀行相關人士昨天並未否認本行與雷曼兄弟的破產毫無牽連,但並未透露具體的損失內容。
深圳發展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該行沒有持雷曼兄弟的公司債,所發售的理財產品也與雷曼無關聯。記者昨天多次聯系,但未獲得其他中資行的正面回應。
⑺ 中國有哪幾家銀行和企業買了雷曼兄弟的股票
中行
工行
建行
總虧損達到3個億之多
還好,我國政府有實力可以擺平
⑻ 雷曼兄弟的影響力有多大
影響確實不小。雷曼是美國的五大投行之一。但是主要的影響還是歐洲和日本等國。因為最大的債權人是歐洲各大銀行和日本的8加銀行。國內的銀行占的比例很小。工行估計最多有1.5億美元左右。還有招商。中行等銀行。大概都在7000萬美元左右。雷曼倒閉可能損失約1300億美元。所以對國內造成的實質性影響不大。
⑼ 中國有誰買了雷曼兄弟
馬明哲。馬明哲說這筆投資會很賺錢,所以用中國平安擬融資888億,用於購買「雷曼兄弟」轉世債。雷曼兄弟公司(LehmanBrothersHoldings):美國曾經的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是為全球公司、機構、政府和投資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務的。
⑽ 雷曼倒下給金融界的具體沖擊有哪些
9月15日,這家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但不包括其他雷曼兄弟美國的子公司或附屬公司,以及經紀-交易商和投資管理的子公司在內。之所以申請破產,也與其他金融企業一樣,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受到嚴重財務危機所迫不得不做出的決定。雷曼兄弟今年第二季度的損失高達39億美元。此前,雷曼兄弟曾表示,計劃出售旗下投資管理部門大約55%的股份,這些股份的市值可能價值80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底,雷曼兄弟共管理著2730億美元資產,其中也包括雷曼兄弟在中國投資的資產。
美國政府出面解救了房地美和房利美之後,又出手拉了AIG,同時促成了美林委身被收購,但次貸危機引起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房子的危機可能緩解了,但金融問題依然存在。由雷曼申請破產觸發全球金融市場新一輪的拋售潮正在成為一個新的例證。為什麼歷史悠久的雷曼兄弟不能夠在這次次貸危機面前挺身而過呢?經濟學家易憲容撰文指出,其問題就出在雷曼兄弟持有的資產在次貸危機中虧損累累。他分析道:該公司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當與次貸有關的MBS和CDO的市值越來越低時,巨額資產減值已經嚴重侵蝕了雷曼兄弟的資本金。如果雷曼兄弟不能通過及時注資來補充資本金,那麼它很快就將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認為,眼下次貸危機的高潮已經過去了,這次危機將導致利益重新分配,美國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可能會有解決。他說,接下來進入收拾殘局的階段,預計大型金融機構不會再重步貝爾斯登和雷曼的後塵。但如要恢復生機至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內地及港台均受波及
隨著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證券也同意以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銀行。至今,美國五大投行中已經有三家消失了。華爾街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的面最終會有多大,至今沒有答案。根據債券研究公司CreditSightsInc.表示,雷曼的無抵押債券目前僅剩30%的價值,次級債的價值也僅剩3.5%,即使是優質債,虧損也高達40%。目前雷曼的次級債券和優先股已被連降15檔至C等級,低於「可投資」等級11檔。因此,世界各地與其有業務往來的相關金融機構將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雷曼兄弟歐洲子公司15日宣布進入破產管理狀態,普華永道為管理人;亞洲市場也被雷曼迅速波及,我國內地及香港、台灣地區均不例外。
9月16日,雷曼亞洲公司宣布,雷曼兄弟證券亞洲公司及雷曼兄弟證券期貨亞洲公司已停止業務,其中包括停止香港證券交易和香港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香港證監會立即限制雷曼在香港4家公司的交易,以保障投資者利益。
雷曼兄弟使華爾街亂了,中國各與之有關的市場也開始受到沖擊。首先,就是付名楓感受到的中國A股,由銀行股引領大盤下挫。
以中國銀行為例,周一當天,其在A股的股票重挫9.17%,報收於3.17元,創下了近期的新低;而H股同樣慘淡,跌幅高達8.43%,報收於3.04港元。之所以引發如此狂跌,雷曼兄弟宣布的前30大無擔保債權銀行的名單,中國銀行赫然在列,給雷曼貸款金額高達5000萬美元。按照破產清償程序,破產清償會在進行工資和勞動補貼清算後才開始清償債務,但也先考慮有擔保的債權人,然後才會輪到無擔保債權人。來自雷曼兄弟的消息顯示,由於這些貸款未經擔保,也就是說沒有抵押品,這部分無抵押貸款能收回的比例很低,只能靠雷曼兄弟的固定資產拍賣獲得小比例還付。
不確定性風險急劇增大
雷曼兄弟破產案對我國其他方面的影響正在一步步顯現出來。
銀行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中國銀行之外,招商銀行17日發布公告稱,該行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建設銀行也有報道稱持有量高於目前已經披露相關信息的中資銀行的數額,因此,該行股票在首日也下跌7.51%。評級機構惠譽稱,雷曼破產對中資機構直接影響有限。但業內人士仍警告,雷曼破產使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急劇增大,市場的惡化已經超過人們的預期。
沖擊還會進入實體經濟
「原來我沒法將美國次貸危機跟我們自身的生活聯系起來,這一下,我明白了,你逃不掉的,它已經撞到我身上來了。」身為律師的股民付名楓在電話中向記者坦言,「毫無疑問,雷曼兄弟破產帶給中國的信號就是,美國次貸危機正在直接地影響我們的市場,沖擊我們的投資,折損我們的收益。」
在學者看來,雷曼兄弟破產顯現了次貸危機新的沖擊,它在直接加劇世界金融體系的動盪之外,還會波及實質經濟部門,加劇信貸緊縮,給世界經濟復甦投下更多、更濃重的陰影。而這樣的危機將傳染給所有與雷曼這類公司有關的機構。就中國而言,主要的潛在危機影響途徑是什麼呢?梅新育分析,第一條是資產縮水途徑,中國投資者在美國持有大量證券資產隨著雷曼公司的破產,其股權價值將化為烏有,債務價值大幅度縮水;第二條途徑是拋售資產,包括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股權、債權,要為抽回投資,以救母國總部燃眉之急。如果海外投資者大量拋售中國資產然後退出,可能對中國外匯市場施加沉重的向下壓力;此外,還存在間接的、比較深遠的危機「傳染途徑」,因為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必定會蔓延到實體經濟部門,這對於我們的外部經濟環境是不利的。
不過,梅新育說,令人備感僥幸的是,雖然前幾年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成風,蘇格蘭皇家銀行、美國銀行、匯豐銀行等在此次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的「世界一流金融機構」都持有大量中國大型金融機構股權;雖然中金、中信等機構均與雷曼兄弟往來密切,但雷曼兄弟這家「舉世公認」的「華爾街一流投行」還沒有成為中國主要金融機構的戰略性投資者。盡管如此,雷曼兄弟破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處於「進行時」,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會很快顯現出來。梅新育指出,「我們在引進外資的時候,確實要多加小心。」易憲容也強調,當前美國金融市場的形勢前景未卜,不確定性很大。因此,中央政府要對此密切關注,更不可輕易讓國內金融機構進去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