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2月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8.88億噸、10.53億噸和13.2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4.3%、5.2%和7.7%。
2020年1-12月全國累計進口鋼材2023.3萬噸,同比增長64.4%,均價831.6美元/噸。而同期全國累計出口鋼材5367.1萬噸,同比下降16.5%,均價847.2美元/噸。
全球鋼鐵行業競爭格局: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鋼鐵產量達到18.78億噸,比2019年增長0.48%。其中,中國鋼鐵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為10.65億噸,同比增長11.52%,佔比達到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印度,產量為1.0億噸,同比下降9.96%,佔全球鋼鐵總產量的5.34%;日本居第三位,產量為0.83億噸,同比下降16.16%,佔全球鋼鐵產量的4.43%。
B. 二戰時中國年產鋼鐵是多少
剛解放時,中國鋼鐵年產量只有13萬多噸,而且主產地為東北,二戰時的話肯定更少。
盡管我國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於相當一部分鋼材的質量不夠過硬,每年還需進口大量優質鋼材,因此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以河北鋼鐵集團為代表(2012年鋼產量為7110萬噸),其在2012世界鋼鐵企業年度競爭力排名第二,前20名中我國共有9家企業上榜,年鋼產量均遠超千萬噸大關。
(2)中國鋼鐵產能多少擴展閱讀:
大型鋼鐵基地:
鞍本區:是我國最大的鋼鐵基地,包括鞍山鋼鐵公司和本溪鋼鐵廠。鞍鋼是我國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所在地鞍山又「鋼都」之稱。鋼產量佔全國比重較大,而本溪鋼鐵廠以煉鐵為主,是我國鑄造生鐵的基地。今後將發展成為鋼鐵聯合企業。
京津唐地區:包括首都鋼鐵公司、天津鋼廠和唐山鋼廠。以首鋼規模最大,生產鐵為主。1958年建立煉鋼車間。天津鋼廠規模小而分散,產品多屬小型鋼材。
唐山鋼廠是我國小型鋼材基地。考慮到奧運會期間的環保要求,首都鋼鐵公司已搬遷至離唐山鋼不遠處的海島「曹妃甸」上,同時並將建設新的港口。
上海區: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但是除寶山鋼鐵公司外,其餘鋼廠規模小。但是一直以來,鋼材品種居全國首位。寶鋼同時是我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
武漢鋼鐵公司: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鋼鐵產量僅次於寶鋼、鞍鋼,局全國第三位。目前是我國生產板材的重要基地。
C. 中國鋼鐵產量是什麼
中國鋼鐵產量首破10億噸。2020全年,鋼鐵產量呈前低後高走勢。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鋼鐵需求明顯萎縮,隨著二季度國家復工復產、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發力,經濟穩定復甦,下游需求逐步恢復,帶動鋼鐵企業生產積極性高漲,鋼鐵產量同比進一步上升。
12月我國粗鋼產量9125萬噸,同比增長7.7%,2020年全年產量105300萬噸,同比增長5.2%。12月我國鋼材產量12034萬噸,同比增長12.8%,2020年全年產量132489萬噸,同比增長7.7%。
鋼鐵工業的發展
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之基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漸強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世界鋼鐵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為推動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1957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初步發展時期,1958-1977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曲折發展時期,1978-1992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體制調整與快速發展時期。
1993-2018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市場體制下的收斂增長時期。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累計增長4.5%。
D. 1958年全國鋼產量達到多少萬噸
1958年全國鋼產量達到969萬噸,比1957年翻一番。而後於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一億噸。直到2009年7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了12.6%。
1980年日本鋼產量佔全球第二位,以下依次為美國、聯邦德國、中國、義大利、法國、英國。在主要產鋼國中,日本鋼產量增長速度最快。日本年產鋼量從2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只用了13年,蘇聯花了18年,而美國經歷了48年。在相應期間內,鋼產量年平均增長率,日本高達13.8%,蘇聯為8.6%,而美國僅為3.4%。
E.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10億噸。
2019年,河北嚴格執行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和安全等標准,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全年共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2萬噸,廊坊鋼鐵產能全部出清。此外,壓減煤炭1006萬噸、水泥334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焦炭319萬噸,火電50萬千瓦。2020年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
發展趨勢
隨著去產能、環境治理的深入推進,一些地方著力推動特定區域的鋼鐵企業搬遷或關停,主要包括城區鋼廠、城市周邊鋼廠、大氣污染運輸通道城市鋼廠、沿江(湖)鋼廠等類型。河北、江蘇、山東、遼寧、廣西、福建等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搬遷、新基地成為重要內容之一,一批沿海鋼鐵基地項目在建、擬建,一批已有沿海鋼鐵基地擴建,沿海地區鋼鐵產業佔比逐漸提高。
F.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上海世博會場館、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G.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中國鋼鐵產量9.46億噸。同比下降2.60%,摺合鋼表觀消費量9.08億噸,同比下降5.2%。預計全年鋼產量為10.3億噸,比上年減少約3500萬噸。鋼材庫存從3月上旬達到高點後逐步下降,年末與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總體來看,全年鋼材供需基本平衡,為下遊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中國鋼鐵出口量
中國鋼材共出口449.7萬噸,環比減少42.3萬噸,創下2021年全年出口量新低,但同比仍然增加11.3%。從鋼材出口情況來看,自5月份的熱系以及8月份的全系鋼材出口退稅取消政策落地後,除6月份冷系搶出口導致有一小波增幅外,接下來幾個月出口量持續處於下降狀態。
雖然海外供需錯配的情況依舊尚未改善,但由於自五月份中國內貿市場沖高回落後,海外買家基本統一步調持有觀望態度,等待更低價資源,在退稅以及價格處於下跌通道的雙重打壓下,中國鋼材出口量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H.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
生鐵產量66548萬噸,同比增長3.8%;鋼材產量96424萬噸,同比增長5.6%。從季度看,一季度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2%,二季度增長1.7%,三季度增長10.3%。從需求端來看,據測算,9月粗鋼表觀消費量7.69億噸,同比增長8.94%,增幅比1-8月擴大1.7個百分點。
屈秀麗表示,國家重大投資項目啟動和汽車、家電等下遊行業快速復甦,拉動鋼材需求上漲,鋼材價格小幅提升,效益逐步好轉。在價格持續回升的背景下,鋼企效益持續好轉。據中鋼協統計,1-9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銷售收入33970億元,同比增長5.44%;
鋼鐵產業的現狀:
鐵礦石、煤炭、焦炭、廢鋼價格均處高位且呈上漲態勢。在此背景下,鋼企提高效益困難較大。預計全年重點統計鋼企有望實現利潤1800億元,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鋼鐵業已經走出嚴重過剩的泥淖,逐步恢復了元氣。
一季度,鋼鐵業產能綜合利用率回歸到80%左右的合理區間。與此同時,壓力依然存在,今年我國將再退出粗鋼產能3000萬噸左右。劉振江認為,打好去產能的攻堅戰,必須態度堅決地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嚴禁新增產能。
以上內容參考:新華網-產能去不少,鋼鐵產量咋又增了?
I. 中國鋼鐵產量是什麼呢
2021年,中國鋼鐵產量是10.65億噸。佔全球56.71%,居第一位;同年,美國鋼鐵產量7268萬噸,在全球產量中佔比3.87%,排名第四。根據2021全球粗鋼產量排行榜,中國大陸鋼企在十強中佔7席,分別是:第一名寶武、第三名河鋼、第四名沙鋼,此外,鞍鋼、建龍、首鋼、山東鋼鐵分列七至十名。美國排名最高的是第十五名紐柯鋼鐵。
2021年世界鋼鐵企業技術競爭力排名:
2021年世界鋼鐵企業技術競爭力排名中,中國大陸在十強里佔4席,分別是:第二名寶武、第六名鞍鋼、第八名首鋼、第十名太原鋼鐵。美國紐柯鋼鐵排名第十四,是唯一進入二十強的美企,中國大陸有十一家鋼企進入前二十。
J.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中國鋼鐵產量是10億噸。
從鋼鐵供需兩端看,實現了供需動態平衡。
2021年初,中國鋼鐵行業努力滿足下遊行業快速增長帶來的鋼材市場旺盛需求,充分釋放產能,鋼日產水平1月至4月逐月環比上升,形成了產銷兩旺的局面,進入5月以後,隨著限產措施的落實和下遊行業需求增速放緩,中國鋼鐵行業適時控制產能,鋼月產量連續6個月環比下降。
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中國鋼產量為9.46億噸,同比下降2.60%,摺合鋼表觀消費量9.08億噸,同比下降5.2%。全年中國鋼產量為10.3億噸,比上年減少約3500萬噸。
行業簡介:
鋼鐵行業(Iron and steel instry)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包括金屬鐵、鉻、錳等的礦物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鐵合金冶煉業、鋼絲及其製品業等細分行業,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之一。
此外,由於鋼鐵生產還涉及非金屬礦物采選和製品等其他一些工業門類,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製品等,因此通常將這些工業門類也納入鋼鐵工業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