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恢復高考是哪一年是誰在其中扭轉乾坤
中國恢復高考是在1977年,鄧小平在其中扭轉乾坤。具體如下:
1、1952年,中國建立起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
2、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個中國。
3、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1)中國恢復高考多少人擴展閱讀
高考報名條件如下:
1、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申請報名: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含應屆生)或具有同等學力;
(3)身體狀況符合相關要求。
2、下列人員不得報名:
(1)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校錄取並保留入學資格的學生;
(2)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
(3)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應屆畢業年份以弄虛作假手段報名並違規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包括全國統考、省級統考和高校單獨組織的招生考試,以下簡稱高校招生考試)的應屆畢業生;
(4)因違反國家教育考試規定,被給予暫停參加高校招生考試處理且在停考期內的人員;
(5)因觸犯刑法已被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B. 中國哪年恢復高考
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與過去的慣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舉行的,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雖然按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是它卻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去。
高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據了解,恢復高考後的二十多年裡,中國已經有1000多萬名普通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近60萬名研究生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C. 中國恢復高考是哪一年是誰在其中扭轉乾坤
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個中國。
(3)中國恢復高考多少人擴展閱讀
1977年:9月,教育部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高考,以統考、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決定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國,迎來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報考總人數達到1160萬人。
D. 恢復高考是哪一年哪一月
1977年9月恢復高考,這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會議還決定,錄取學生時,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醫學院校、師范院校和農業院校,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
1977年12月,全國各地573萬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構成了中國考試史上最強大的高考陣容。中斷了11年的高考制度的恢復,沖破了十年動亂禁錮著的中國知識界和思想界的牢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開展提供了急先鋒和主力軍。從1977底到1978年夏的半年之內,由1080萬青年學子匯聚而成的浩盪大軍所參加的那兩次高考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1949年新中國初建,各大高校仍沿襲之前單獨招生的辦法,1952年教育部正式確定對各個高校實行統一命題、統一規定報考條件和政治審查標准、統一招生考試和各校錄用規則的辦法,初步確立了新中國的高考制度。1966年,全國各地高等學校停止招生,1972年,部分高校以推薦方式,從工農兵及下鄉知識青年中招生。直到1977年,在鄧小平的親自領導下,中斷了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到重新恢復。
E. 高考是哪一年恢復的
1977年恢復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斷了十餘年的高考將恢復考試。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高考招生,這次高考總共570多萬考生參加了考試,錄取了27.3萬人。
恢復高考帶來了什麼影響:
一是改善社會風氣。恢復高考後,招生採用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使原來盛行「走後門」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凈化了社會風氣。恢復高考的最大社會意義就是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會風氣,使中國社會從此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從此,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意識,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信念,不僅向整個教育生態系統蔓延,而且逐漸擴展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
二是促進社會流動。表面上看,高考不過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但是,它的社會作用卻遠遠超出考試、招生、教育。就其本質而言,高考是由國家主持的、對年輕一代完成基礎教育任務之後,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基礎性社會分工。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凡通過高考進人高等學校的,畢業後即成為腦力勞動者,農民即轉為城市居民,年輕人高中畢業後,高考是他們一生中決定性的第一步。這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高考、每年高考都像盛大節日一樣的根本原因。高考能夠改變命運,使許多人跳出農門,成為「准幹部」身份的大學生。在當時,高考可以改變人的身份和地位,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相當強大。許多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以及在工廠勞動的青年,從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直接上到大學,變化的幅度相當大,畢業後多數走上重要崗位,許多人日後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三是維護社會穩定。恢復高考在當時猶如一聲號令,使全民的精神為之一振,使社會風氣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它盪滌了「讀書無用論」「唯成分論」的濁流,為百廢待興的中國大地吹來了第一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風。恢復高考是撥亂反正的重要舉措,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走上健康的軌道,在使中國社會由亂而治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廣大青年從迷茫、躁動、灰心轉為積極、冷靜、向上,社會秩序得以恢復,中國社會得以重新走上正軌。從此,高考一直發揮著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功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設置的全國性統一考試,每年6月7日-10日實施。參加考試的對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中國公民。
招生分理工農醫(含體育)、文史(含外語和藝術)兩大類。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照招生章程和計劃,德智體美勞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F. 中國是什麼時候恢復高考制度的
中國是在1977年8月恢復高考制度的。
鄧小平決定恢復高考制度:1977年8月4日早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親自主持召開了有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鄧小平決定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不僅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尤為重要的是為我國在新時期及其後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6)中國恢復高考多少人擴展閱讀:
恢復高考時的時代背景:
1977年10月21號,中國各大媒體公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並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將於一個月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
與過去的慣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舉行的,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雖然按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是它卻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去。
高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據了解,恢復高考後的二十多年裡,中國已經有1000多萬名普通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近60萬名研究生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恢復高考
G. 1977,全國恢復高考那一年,一共多少人報考招收了多少大學生
根據我在互聯網上查詢的情況:1977年12月,570萬人參加高考, 27.3萬人被錄取。
H. 恢復高考是哪一年哪月
高考恢復時間是在1977年。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個中國。
高考是指中國的高等教育入學考試。高考是考生進入大學和選擇大學的資格考試,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國家考試之一。它由國家統一組織,由專門的機構命題,統一時間進行考試。
高考時間表
中國有1300多年科舉考試的歷史,這一制度曾 [10] 顯示出選拔人才的優越性,深深地影響了東亞各國。1905年,清廷出於發展新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需要,廢除了科舉制度,轉而引進西方的學校考試制度。中國現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這樣兩個重要來源:一是科舉考試制度所形成的傳統考試思維和價值,二是西方現代考試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張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頒行了《奏定學堂章程》。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我國現代高考制度登上了歷史舞台。
1936年,全國已經有100多所大學,當時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學校自主組織命題,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
1952年,中國建立起來全國統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小平同志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個中國。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斷了十餘年的高考將恢復考試,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
1977年冬天,舉行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考試分為文史與理工兩科,文史類科目是思想政治、語文、數學、史地(歷史和地理),理工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理化(物理和化學),報考外語專業的要加試外語。
1981年,英語列入考試科目,以30%成績計入總分或者參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學科 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高考報名時可以自由選擇,一般選擇為英語)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同年,從美國引進標准化考試,並於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1985年,上海在全國最先獲得自主命題權。同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普通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准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1994年,普通高考進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試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語數外,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和歷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學,理科考試中不再考思想政治。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並軌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同年廣東率先試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開始成為高考科目。從這年起,高校大規模擴招開始。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並軌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國高考一直使用統一命題的全國統考卷,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對報名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考生條件進一步放寬。取消了普通高考報名年齡不超過25周歲、未婚的限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也不再限報高等職業學校,也可報考普通高校。報名並參加普通高考將不受年齡及婚否的限制與影響,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至此全國各地每年都有25周歲以上的大齡考生步入高考考場。
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作為一種新的選才方式,具備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已有90所;類型逐漸增多,有「自主組織測試」、「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招生聯考」等形式。
2008年,中國開始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3倍,「大眾化教育」逐漸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時高校畢業生缺乏職業技能、就業困難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擴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開徵求意見稿,7月發布經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全文。文件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分類考試、多元錄取、綜合評價的考試招生制度,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陸續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國有16省市實行分省命題,統一命題的有15個;2015年,又新增江西、遼寧、山東3省實行高考統一命題,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及直轄市增至18個。
2016年全國有26個省份選擇統一命題,也就是採用「普通高考全國卷試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省份或直轄市仍為分省命題。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及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透露,2019年高考報名者達到上千萬。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於2019年6月7日—9日舉行,報名人數為1031萬人。
2020年3月3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人。
2020年7月25日,從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總成績分值不變。
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發出《教育部關於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2021年全國統考於6月7日舉行。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至11:30語文;15:00至17:00數學。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至17:00外語,有外語聽力測試內容的應安排在外語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
2021年,全國高考報名1078萬人。
I. 中國有多少統招本科生
4800萬。根據查詢中國統招本科生相關信息得知,截止2022年11月中國有4800萬統招本科生。中國恢復高考以來,40年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9577萬人,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只有4800萬人。
J. 中國恢復高考是什麼時候
1977年9月,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高考,並於當年12月舉辦了中斷了十年的高考。
恢復高考對我們國家來說意義極其重大,它是中國科技這艘巨輪重新啟航的標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是影響國家發展和一代人人生的重大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