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戰國時期中國現在是哪裡

戰國時期中國現在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20 20:14:06

A. 戰國七雄對應現在的位置都在哪

戰國時期的七雄地圖分布是由秦國、齊國、楚國、燕國、韓國、魏國和趙國組成,秦軍秦國在現在的陝西省一帶,燕國在現在的遼寧省和河北省之間,齊國為山東省一帶,魏國在現在的河南省一帶,趙國在現在的河北河南省之間韓國夾在秦國、魏國和趙國之間,現在的山東和河南之間,楚在湖北和湖南等江南地區。

這個歷史知識初中課本上以很明了。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人皆知之。

從古地圖上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分部領域和當代地圖不同。和當今地圖相比,各國領地各有互相交錯所佔。

齊國:在今山東。佔有今河北西南,山西東南部分領地。都城今山東淄博。

楚國:在今湖北。佔有今河南,安徽,湖南等部分地方。都城今湖北。

秦國:在今陝西。佔有甘肅和四川的部分領地。都城在今陝西咸陽。

燕國:在今河北。佔有東北三省的部分領地。都城在今北京。所以北京又叫燕京。

趙國:在今河北。佔有今山西,內蒙的部分領地。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

魏國:在今河南,佔有今山西大部分領地。都城在今河南開封。

韓國:在今河南。佔有山西大部領地。都城在今河南新鄭。

這就是占國七雄各自的領地,歡迎互相討論。

齊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其中,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齊國佔領的。當然,除了山東地區,齊國的勢力還延展到河南、河北等周邊地區。

燕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京也被稱為燕京,這個稱呼和春秋戰國時的燕國存在密切關系。除了北京、天津、河北等部分地區,燕國還積極向今天的遼寧地區擴張。

B. 戰國時魏齊秦趙韓楚分別是今天的哪裡

1、秦國:今陝西大部、甘肅東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一帶,都城咸陽。

2、齊國:今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一小部分。都城臨淄。

3、楚國:今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地方。都城郢,在今天荊州。

4、燕國: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內蒙東部、遼寧、吉林南隅、朝鮮北部。都城薊,今天的北京。

5、趙國:今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四個省區以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部分地區。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來遷到邯鄲。

6、魏國: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都城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後來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7、韓國: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2)戰國時期中國現在是哪裡擴展閱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C. 春秋戰國,七國分別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1、齊國:臨淄 山東淄博東北山東、河北的一部分。

2.、楚國:鄢郢 湖北荊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3、燕國: 薊 北京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4.、韓國: 新鄭 今河南新鄭河南、山西一部分。

5、 魏國 :大梁 今河南開封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宛六省。

6、趙國: 邯鄲 河北邯鄲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7.、秦國 :咸陽 陝西咸陽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

(3)戰國時期中國現在是哪裡擴展閱讀: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D. 春秋戰國時期七國國都現在在哪

1、齊國國都在臨淄(今山東淄博)。

齊(前11世紀—前221年)

本為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田氏。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覆滅。

2、楚國國都比較多,分別在丹陽、郢、鄀、鄢、陳、矩陽、壽春。

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滅越國,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前209年,楚地起義軍將領項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楚懷王」,重新建立楚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派人殺死楚懷王熊心。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自殺,劉邦建立漢朝。

3、燕國國都在薊(今北京市房山)。

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

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並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前228年,秦滅趙,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4、韓國國都一開始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到了新鄭。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於前230年覆亡。

5、趙國國都在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附近)。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後,原為趙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孫趙衰事晉獻公之子重耳。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公,趙衰任國政。

趙衰卒,其子趙盾嗣;趙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趙武於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為晉國正卿,趙武傳趙景叔,趙景叔傳趙鞅,即趙簡子(前518年—前458年),趙簡子傳趙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趙烈侯六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至趙武靈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稱王,至王遷,前222年,滅於秦國。

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

國都在晉陽(今太原),前425年遷中牟(今鶴壁),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前372年趙成侯立邢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為趙之別都,趙國在邯鄲、邢台定都長達一個半世紀。



6、魏國國都一開始在安邑,後來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國(前11世紀-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諸侯國,首任國君失載。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十六年),魏國被晉獻公攻滅,封給畢國後裔畢萬(戰國時魏國國君先祖,畢國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

魏國最初國土為現在山西芮城縣和陝西大荔縣一帶。「魏」是「大」的意思(《史記》:「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晉獻公的時候晉國曾經有過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兼並戰。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國為晉國滅亡。

晉獻公滅魏後,以魏地賜給畢萬作為采邑,於是畢萬就改氏為魏(這就有點像商鞅一樣以封地為氏)---是晉國魏氏的由來。畢萬之孫因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氏自立為諸侯,建立魏國。這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戰國七雄中的魏國。

7、秦國國都在咸陽(今陝西咸陽市西)。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並遂為諸侯。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公元前316年秦並巴國和蜀國。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E. 戰國七雄的都城,分別是現在哪些地方

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時期了,在這期間,戰國七雄相互之間的各種戰爭,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家常便飯了,雖然說戰國不止有七個國家,但是也只有這戰國七雄更為出名了。而既然是七個國家,自然就有七個首都,那麼,戰國七雄的首都分別都是現在的什麼地方?這些地方經過兩千多年的變化,現如今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6.趙國邯鄲。邯鄲最為厲害的點在於,數千年的歷史以來,它始終保持著文化的沿襲和傳承,也未曾被戰亂所隔斷,西漢時期,邯鄲城有著「富冠海內,天下名都」的美譽,除了國都長安外,邯鄲和洛陽、臨淄、成都、宛共稱為五大都會。當年趙國的首都邯鄲,曾經也是五大都市之一。即使是在宋朝,大名府仍然是威名赫赫。現在邯鄲是河北省南部的地級市,在風土人情上更接近河南。

7.秦國咸陽。秦都咸陽同樣也是舉國聞名的大城市,位於山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作為秦漢文化的發源地,是華夏歷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很多人認為咸陽就是西安,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咸陽是咸陽,西安是西安。兩個城市雖然相鄰,但咸陽也是一個地級市,和西安當真不是一回事。

F. 古中國是現在的哪裡古中國是現在的哪裡

古中國泛指中原之地,即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又稱華夏、中土、中州,即為當今的河南省

G. 我國古代的戰國七國現在的位置是哪裡

燕:
都城薊(天津薊縣),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南部,內蒙部分地區,後來拓展到朝鮮半島。

趙:
都城邯鄲(河北邯鄲),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東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的部分地區。

齊:
都城臨淄(山東淄博),疆域包括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一小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區。

魏:
都城安邑,後遷大梁(河南開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一小塊)、河南中部、東部、安徽西北部。

韓:
都城平陽(山西臨汾),後遷至新鄭(河南新鄭),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陝西東南部。

楚:
都城郢(湖北荊州),後遷至壽春(安徽壽縣),最大時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貴州部分、重慶、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東西南、江蘇南部、浙江北部。

秦:
都成雍,商鞅變法後遷至咸陽。疆域包括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塊)、河南西部(一小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

戰國(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國繼東周列國以來的又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其與春秋在歷史上並無明確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習慣,以「三家分晉」(前 403年)為起始標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統一六國這一段時間稱為戰國時期

到了戰國時期,中國的局面已發生了變化:其中,諸多中小諸侯國家已被吞並,餘下的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成為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家,它們通常被後人稱為「戰國七雄」。



秦國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較弱的國家之一,所以秦統治者一直力圖改變這種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賢,魏國人商鞅應暮入秦,自此,秦國進入了其快速發展的階段。商鞅在十年的時間里通過實行 組織民戶、獎勵軍功及變領主制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經濟的改革,使秦國國富民強,成為戰國第一大國。但商鞅的變法遭到了其他舊勢力的反對,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車裂之刑,而他所設立的新法卻廣泛被秦人接受, 成為此後秦國政策的基礎。就在商鞅變法的同年,秦國滅蜀,至此,秦國北有上郡,南有巴蜀,東有黃河與函谷關,地勢宜首難攻故而被稱為「天府雄國」。加之商鞅變法所創造的經濟政治條件,使之完全具備了統一全國的條件。



韓原為晉國韓氏家族,在「三家分晉」之後才成為獨立的諸侯國家。它東臨魏國,西靠函谷關,占據軍事要道,故而連年爭戰不斷。公元前三五八年,韓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執行苛刻政治,使韓的 國力暫時得到加強,但沒過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韓國也六國中是最早被秦消滅的國家。



魏國與韓國相同,也是由晉分裂出的國家之一,並且在三個國家之中實力較強,加之魏文侯時的「李悝變法」,使其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很快強大起來。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將國都從安邑遷到大梁(今河 南開封),從而使魏國達到鼎盛時期。前三五四年,魏國發兵攻打趙國,齊國派救兵援趙,擊敗趙國。後來,齊國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以「增兵減灶」之計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敗了魏國,使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再無精力與其他六國交戰,直至其被秦國滅亡。



趙國是「三家分晉」所形成的第三個國家,它都於邯鄲,與齊、燕相臨。戰國後期,趙國因有名相藺相如、大將廉頗等大臣忠心為國,使趙國頗為強大。而有關廉頗、藺相如二人「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的故事也被後人傳為佳話。 在廉頗、藺相如輔佐的十年中,強秦一直未敢對趙國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將白起用離間計使趙王棄用廉頗而用趙括為將,才於長平擊敗趙軍,殺其士卒達四十萬。使秦以此為契機,逐步消滅六國,統一天下。



燕國原是北方的一個小國,因其遠離中原,使之得以相對安寧,並無太多戰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國已成為北方的大國。至燕太子丹的時代,太子因見秦國強大,早晚會對燕國的統治不利,於是譴刺客荊軻刺殺秦王,不料, 荊軻被秦王斬於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對燕深恨不已,秦王贏政於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薊(今北京)了,消滅了燕國。



齊國是六國中比較強大的國家,因其遠離秦國,故而一直未與秦國有正面沖突。前三一四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之際,出兵攻佔了薊城,但在燕國人民強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國。而燕昭王為報一箭之仇,任樂毅為大將, 聯合三晉、秦、楚等國大舉伐齊,聯軍只用半年時間便攻佔了齊國除莒和即墨兩城外的大部分國土,險些亡國。此後,齊國大將田單以此兩城為基礎,以少勝多,大敗燕軍於城下,才使齊國免遭亡國之禍。但在這五年的戰爭中,齊國損失慘重,而使其強國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復。

戰國時期雖連年征戰,但這絲毫未影響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此間,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達到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高峰,其中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老子、莊子、列子為代表的道家;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墨子為代表的墨家等理論最為後人推崇。 這些學派的出現使戰國的思想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而這些理論不僅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其深遠影響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中國思想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贏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征程,在九年的時間里,秦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並於前二二一年統一了全國。至此,中國長達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結束,秦王朝的統治正式開始。

H. 戰國時期七國分別是現在的哪裡

戰國時期七國地盤:

1、秦國

首先,就秦國來說,在戰國時期,因為兼並戰爭的頻繁,各個國家的領土是經常出現變化的。而秦國在戰國初期,主要佔據著今天的甘肅省、陝西省等地區,後期在白起、司馬錯等人的征伐下,將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乃至山西、河南等部分地區也納入到秦國的版圖中。當然,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疆域,就不列舉了。

2、魏國

在三晉分家後,魏國得到了最肥沃的土地,占據著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等部分地區,居於戰國時期的四戰之地。

3、韓國

對於魏趙韓三家來說,韓國的國力是最為弱小的,在滅掉鄭國之後,韓國的主要統治區域集中在今天的河南一帶。

4、趙國

同樣來自於晉國的趙國,其一開始的統治區域主要是今天的河北、山西地區。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消滅了中山國,並積極向外擴張。由此,趙國的統治區域還達到了今天的內蒙古、陝西等地區。

5、楚國

在戰國歷史上,楚國的國土面積一度是最大的,幾乎佔到了當時天下的半壁江山。在楚國相繼吞並魯國和越國後,其除了湖北、湖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身份,還將統治區域延伸到山東等中原地區。

6、齊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其中,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齊國佔領的。當然,除了山東地區,齊國的勢力還延展到河南、河北等周邊地區。

7、燕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京也被稱為燕京,這個稱呼和春秋戰國時的燕國存在密切關系。除了北京、天津、河北等部分地區,燕國還積極向今天的遼寧地區擴張。

(8)戰國時期中國現在是哪裡擴展閱讀:

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實亡。

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故稱「山東六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七雄

I. 戰國時期七國分別是現在的哪裡

秦國主要是今陝西省,齊國主要是今山東省,韓國主要是今山西省中部,魏國主要是河南省中部,趙國主要是今河北省中南部,楚國主要是今湖北省,燕國主要是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南部。
戰國時期七國分別是現在的哪裡

戰國時期的地域劃分與如今的省制不同,七國的地界如今指的地方跨越了多個省份的部分地區,並不單只一個省份。
七國分別是秦國、齊國、楚國、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秦國都城在今陝西咸陽,齊國都城在今山東淄博,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燕國都城在今北京,韓國都城在今河南新鄭,魏國都城在今河南開封,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
閱讀全文

與戰國時期中國現在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6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9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701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3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7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8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3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3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91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8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70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9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601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7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70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11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8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51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