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沒有哪位演員得過奧斯卡影帝的
截止2019年6月17日,中國還沒有演員獲得過奧斯卡影帝。
奧斯卡影帝,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獲得者的俗稱,該獎項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通過業內人士投票,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男主角,奧斯卡金像獎之一。
(1)中國多久沒拿奧斯卡了擴展閱讀:
知名奧斯卡影帝
1、第1屆
埃米爾·強寧斯
Emil Jannings《The Last Command》埃米爾·強寧斯《最後的命令》《肉體之道》(1927-1928年度) 埃米爾·強寧斯是德國電影與舞台劇演員,默片時代的巨星,以參與20年代的「表現主義電影」聞名,是第一屆奧斯卡影帝得主。
2、第39屆
Paul Scofield《A Man for All Seasons》
這名桀驁的英國人,是惟一—個同時獲得奧斯卡、艾美獎,托尼獎的演員,他還大大方方地拒絕了伊麗莎白二世要授予他博士的稱號,而且拍電視劇的熱情要比演電影的熱情多得多。現年84歲的斯科菲爾德已經告別娛樂圈,頤養天年。
3、第88屆
Leonardo DiCaprioThe Revenant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荒野獵人》
2016年2月29日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㈡ 如何評價2021年奧斯卡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報道
首先,由於疫情影響,2021年奧斯卡被推遲了四個月之久。古語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2021年奧斯卡遲遲不舉行,人們對它的興趣度和關注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下降,再等到2021年奧斯卡真的舉行時,人們也就對它不怎麼感興趣了。
其次,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國內觀眾對於電影有了很多新的選擇,不再是拘泥於過去對好萊塢大片的追求,而是變得多樣化起來。
可以看到,從《戰狼2》到2021年賀歲檔的《你好,李煥英》,近幾年的大熱電影與高票房已經被國產電影占據了大半部分,人們對於外國電影的熱情已經不再像從前那麼關注,這也是奧斯卡的國內熱度大不如前的重要原因。
另外,由於中美近年來的矛盾與摩擦升級,奧斯卡獎也愈發成為宣傳美式價值觀的思想武器,一些在國人眼中尚可,藝術價值高的電影,到了奧斯卡的眼中,僅僅是因為價值觀念的不同就會被棄之一旁。
這種偏見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認知,人們對於奧斯卡的不公正和過分的」政治正確「看在眼裡,也就不再視之為」白月光「了,甚至是嗤之以鼻的雞肋。
㈢ 中國演員為什麼拿不到奧斯卡
中國演員難以獲奧斯卡獎的主因:
首先,電影需要由美國國內(影視/娛樂)公司投資的影片方有評選奧斯卡獎資格。中國在前些年,電影的這種投資甚少。相反,中國影片只能推送被評選「最佳外語片」獎。
其次,外語能力有差距。
中國尤其是內地的演員在英語方面的口語實在不敢恭維,這對評選奧斯卡獎是一個硬傷。
第三,演員的演技和影片質量難以入選
從表演角度來說,中國演員多流於表面化,演技缺乏自然、深度和細膩度。
奧斯卡獲獎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1995年拍攝的片子,無論從各方面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情節的緊湊,主題的深刻,演員的陣容。音樂的配合,所以獲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最終還是輸給了《阿甘正傳》。
2、《阿甘正傳》
美國近代史的縮影。1994奧斯卡最佳影片,無需多言的經典。「人生就象一盒勞巧克力......」經典的台詞。
3、《勇敢的心》
史詩般的片子,主題深沉凝重卻又不失輕快,場面宏大,視覺和音樂效果一流,優美流暢。
㈣ 中國電影至今近乎沒有上過奧斯卡獎,為什麼
中國電影之所以沒有上過奧斯卡獎其實無疑有很多問題的,其實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的電影大多數商業氣息比較濃重,導致電影本身的價值不是太高,所以很難晉級奧斯卡獎,另一方面,奧斯卡獎屬於國際獎項,所以影片的很多提名作品,往往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感,導致很多西方人很難領會到中國電影裡面表達的特殊情誼,所以正是因為如果也導致中國電影至今近乎沒有上過奧斯卡獎,總的來說,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導致很多西方人難以欣賞中國電影。
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和西方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正是因為如果,所以導致很多西方人其實很難真正讀懂中國電影,而且也很難理解裡面的獨特魅力,正是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導致很多西方人並不能真正地欣賞到中國電影的魅力所在。
總的來說,中國電影難出佳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電影商業氣息濃厚,導致質量存在問題。
㈤ 中國演員為什麼拿不到奧斯卡
因為奧斯卡只辦法給歐美演員。
奧斯卡金像獎(Oscars),又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中文簡稱學院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創辦於1929年。
該獎項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電影類獎項,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與艾美獎(電視類獎項)、格萊美獎(音樂類獎項)、托尼獎(戲劇類獎項)並稱為美國演藝界四大獎。
規定:
1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1個奧斯卡金像獎杯,如果1項獎有兩人或多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每人1個奧斯卡金像獎杯。
1950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布奧斯卡獎杯的所有權規定,要求1950年之後頒發的所有獎杯僅可以1美元的價格回售給學院,除此之外,不得進行買賣或抵押,如果獲獎者拒絕同意這一規定,學院將保留獎杯。
自2010年起,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結束後的慶祝派對上均設有刻名處,所有獲獎者均可選擇在獎杯上刻上自己的姓名。
㈥ 中國演員為什麼拿不到奧斯卡
中國演員難以獲奧斯卡獎的主因:
電影需要由美國國內(影視/娛樂)公司投資的影片方有評選奧斯卡獎資格。中國在前些年,電影的這種投資甚少。相反,中國影片只能推送被評選「最佳外語片」獎。
其次就是外語能力有差距,中國尤其是內地的演員一般母語不是英語,所以說起來沒那麼流利,這對評選奧斯卡獎是一個硬傷。
不過作為中國演員,成龍於2016年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奧斯卡之樹立權威:
奧斯卡權威的樹立並非一蹴而就,它這一方面依賴於其本身對規則的嚴格執行和對電影藝術的尊重;另一方面,則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奧斯卡舉辦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於民間組織形式,對官方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1920年代,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被置於金融寡頭摩根集團和企業財閥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時電影工業在美國也開始嶄露頭角,兩大財團竭力企圖在各方面控制好萊塢八大影片公司,華納和福克斯兩家電影公司曾為此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提出訴訟,皆以失敗而告終。
與此同時,兩大財團也通過白宮作為總代理名正言順地表達了自己對學院獎的關注,在第四屆學院獎,不僅送來了會務費,而且副總統還親臨會場。此舉雖說是財團控制下的白宮為滿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學院不一定領情,但在壯大學院聲勢和樹立學院威信方面卻起了很大作用。
此後,又曾有過兩位總統親臨奧斯卡頒獎現場,第13屆(1941年)羅斯福總統和第39屆(1986年)里根總統,但里根總統光臨現場和當年羅斯福總統的出席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羅斯福的出席是為了表彰好萊塢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則是來看望老朋友的。
㈦ 中國演員為什麼拿不到奧斯卡
10年代,中國電影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北美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大多是賣座的商業電影,不符合奧斯卡的評選標准。
奧斯卡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電影獎項,即便它是公認電影人榮譽巔峰,但許多政治傾向,價值觀,時代精神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獎項的評判。提名和獲獎作品多少都代表奧斯卡的普世價值。
勵志正能量的,主張平權的,富有人文關懷的影片往往能在藝術性在同一層次,甚至稍遜一籌的情況下占據優勢。
還有一類備受評委寵愛的就是有批判味道的類型。90年代初入圍最佳外語片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兩部電影的主題都是有關封建禮教對中國女性的傷害,對人性的扭曲,用悲劇來達到批判的目的。
㈧ 為什麼中國沒有奧斯卡、格萊美這種全國級別的獎項
像奧斯卡這種大規模業界投票(大約6000張選票)決定獲獎名單的,中國范圍內確實沒有,全世界只有美國有。如果從奧斯卡評選方式上講,最接近奧斯卡的是「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都是業界人士一人一票投出結果。但是從近幾年「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獎」的運作方式來看,導演協會終究還是選擇了「精英評審團」的方式~所以,目前,只有「香港電影金像獎」採取和奧斯卡一樣的「公投」方式評獎~為什麼中國沒有奧斯卡,簡單來說,主要還是因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沒有建立起來,「製片人工會」「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編劇工會」等等,都是好萊塢多年工業化發展的結果,中國想要走上這一步,任重而道遠。再一個,是因為體制原因,「工會」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組織,幾乎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工會,它使得行業變得強大,同時也限制了個人的自由。像「工會」這種東西,中國確實不怎麼有,電影人很難自行團結在一起做一個工會組織,因為一旦工會化,自己的個人品牌影響力必然會相對削弱。
再一個,也有政治的因素,在中國大陸,目測只有「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是業內組織,像什麼「中國電影評論協會」基本都被官方化了,在中國大陸,想要脫離官方,舉辦一個有影響力的專業的電影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正如你看到的「金雞獎」,表面上說是專家獎,其實跟「華表獎」已經沒多大差別了,只要是主旋律,只要是表現我黨光輝歷程的,都是得獎寵兒。
㈨ 中國有沒有人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沒有。
1.目前中國還沒有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導演。
2.李安雖然沒有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但他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其資料如下:
台灣著名導演。目前主要在美國發展。李安在1999年拍的《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及三個技術獎項。2006年憑《斷背山》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導演。2013年北京時間2月25日,李安再次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並兩度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與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肯定。
㈩ 中國電影為什麼獲得不了奧斯卡獎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導致的一、奧斯卡是歐洲人,當然自己人幫自己人啦。。改天中國也設個XX獎,外國人也會有這種疑問的。。。二、中國電影得不到奧斯卡並不完全是中國電影自己的原因,中國有很多很好的電影一點不比外國人差,奧斯卡的評委畢竟是西方人,他們看中國電影時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其實中國電影還是不錯的)三、畢竟中國還是屬於第二經濟體系,在外國人都不怎麼瞧的起中國(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 其實中國電影還是得過奧斯卡獎的,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龍》,台灣也是中國的不要分裂出去哦 OSCAR是商業片的最高獎,中國最好的電影都屬於文藝片也就是藝術片類型。 有拿過就很不錯了,俗話說的好啊「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國才沒那麼傻呢,它是不會給中國太多的獎項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