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帝王定都於此

中國有多少帝王定都於此

發布時間:2022-11-26 21:46:04

① 歷史上在洛陽定都的帝王都有哪些

洛陽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 ,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一百餘位帝王在此定都。
九朝古都
「九朝古都」是洛陽的特有稱呼,這里的「九」並不是指只有九個朝代在這里建都,而是泛指最多的意思。
「九朝古都」的美譽是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御豐的。而在唐朝睿宗和武周時期,洛陽還有「神都」之稱。
十三朝古都
洛陽,自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都城。
這是官方一直以來認定的說法。
十五朝古都
近現代學者,通過對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的研究後,認為洛陽應該是「十五朝古都」。十三朝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西漢和武周兩個朝代。
西漢立國之初定都在洛陽,後遷往西安。武則天篡唐建立的周朝,也算是一個朝代。
「十五朝古都」是目前學界普遍認可和接受的事實。

② 有多少個皇帝在河南建都

中國史上曾在河南建都的朝代有七個,


中國歷史公認的大一統王朝主要有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合計12個王朝。

其中的北宋爭議最大,但是北宋時期,經濟繁華,政治清明,國民幸福指數遠超漢唐。周邊各國無不以學些和效仿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制度為榮,因此,宋朝也是當時實際上的領袖,無愧於大一統王朝。

另外就是,新朝和武周也有爭議,但是兩朝存在也是歷史事實,不容抹殺。要知道,現在西安也把新朝算作一個建都在西安的統一王朝。武周立國更是事實,既然承認武則天唯一女皇帝的歷史地位,其建立的武周王朝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大一統王朝。

綜上所述,建都在河南的大一統王朝主要有西漢、東漢、西晉、隋、唐、武周和北宋七朝。接下來一一進行闡述:

1、西漢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陽,諸侯皆臣屬。」又:「高祖置酒洛陽南宮。」盡管隨後,在張良的建議下,漢高祖劉邦最終遷都長安,但是西漢初定都洛陽也是歷史事實。


北宋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天下200多年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北宋經濟高度發達,文化燦爛,百姓生活富庶,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嚮往的時期。

北宋定都開封167年,東京開封更是一座名滿世界的城市。號稱「東京富麗天下無有」,一副《清明上河圖》讓世界位置傾倒和羨慕。

中國歷史上超過一半的大一統王朝定都中原地區的河南,為河南的歷史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讓世界為之驚嘆。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

③ 歷史上在洛陽定都的帝王都有哪些

有劉秀、曹丕、司馬炎、拓跋宏、楊廣等。

1、劉秀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 人。東漢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西漢建平元年,生於陳留郡濟陽宮。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宗親,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

更始三年(25年),公開決裂更始政權,即位於河北鄗縣南千秋亭,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

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

平定動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中元二年(57年),駕崩於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葬於原陵,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頗有作為的開國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劉秀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使大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2、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定都洛陽。

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3、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 晉朝開國皇帝(265~290年在位), 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母為文明皇後王元姬。

初以父勛,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鄉公曹奐,遷中撫軍,進封新昌鄉侯,拜為撫軍大將軍、晉國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為相國,襲封晉王。

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建都洛陽,年號泰始。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儉,推行法治, 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人口增殖,整個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咸寧五年(279年),命令杜預、王濬發動「晉滅吳之戰」,實現全國統一。此後,驕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隱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病逝,時年五十五,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於峻陽陵。

4、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後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後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

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謚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

5、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本名楊英,字阿[mó,上麻下女] (一作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陰謀奪嫡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

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隋恭帝楊侗追謚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追謚為煬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拓跋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廣

④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些皇帝定都中國南京

三國時的吳建業城就是孫權所建立的,就是今天的這里。
接著是東晉在這里建都。
在吳的時候,這里叫做建業,東晉,以後叫座健康。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都在這里建都!
五代時的南唐都城也是設在這里,那時叫做江寧府!
到了明朝的時候,在明朝初期做了50多年的都城,也是很短暫!!後來,太平天國在這里建都叫天京。這里的形式勢有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的說法,所以有句詩說虎踞龍盤今勝昔!
這里不但地勢險要,而且經濟比較發達,糧米比較豐富!經濟富庶,水運交通發達,所以這里成為一些朝代的都城!

⑤ 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定都在北京 歷史上曾有多少個王朝在北京建都

1、5個,遼、金、元、明、清。

2、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3、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4、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

5、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6、遼朝先後形成五京制度。五京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7、但只有上京和開封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遼宋澶淵之盟後的極盛期,中京政治作用雖然加強,但仍沒有改變上京首都的地位。

8、遼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轉徙不定、車馬為家的游牧生活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缽(契丹語「行在所」、「行宮」的音譯)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因氣候、自然條件的制約,四時各有捺缽之地。

9、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10、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1127年靖康之變滅北宋。

11、天會八年(1130年),南宋高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

12、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大蒙古國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13、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秦嶺淮河以北華北平原、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金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

14、金作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

15、軍事上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周邊諸國。經濟方面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還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

16、金朝在文化方面也快速漢化,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金代院本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

17、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8、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19、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20、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21、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22、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23、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投下制、驅口制、匠籍制、籍沒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進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後中國的歷史。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但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24、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

25、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

26、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明鄭結束。

27、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28、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29、1644年入關,遷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

30、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⑥ 中國到底有幾朝代皇帝定北京為首都

北京歷史悠久,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等。

目錄
1 先秦至秦漢
2 兩晉至隋唐五代
3 遼朝
4 金朝
5 元朝
6 明朝
7 清朝
8 近代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為薊縣,為廣陽郡守駐地。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 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兩晉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治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直至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割據政權,自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遼朝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金朝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元朝
成吉思汗於1216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四年,開始在金中都東北郊修建元大都。 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漢字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發動靖難戰爭、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升為北京,稱為「行在」。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作為留都。

清朝
清朝入關後隨即佔領北京,亦稱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近代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時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

⑦ 有哪些朝代哪些皇帝在洛陽建都

歷史上先後有九個朝代在洛陽定都,所以洛陽有「九朝古都」之稱。 早在公元前770年,洛陽就已是東周王朝的國都。當時由於舊都鎬京殘破不堪,加之犬戎內遷,危及鎬京安全,周平王決定東遷洛邑,東周成為在洛陽正式建都的第一個王朝。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再次定都洛陽。在經歷了幾百年的塵封之後,洛陽重新大放異彩。當時的洛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 東漢末年,董卓在洛陽縱火焚燒皇宮,使一代繁華都城盡成廢墟。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立魏國,定都洛陽。以後,西晉和北魏也相繼在洛陽建都。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弒父自立,遷都洛陽,在洛陽故城西18里大興土木,又開鑿了南北大運河,使洛陽成為全國水陸交通的樞紐。 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把洛陽定為周都。其後共有6個皇帝移都洛陽,這段時期是洛陽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宮殿建築宏偉壯麗,城內的大型官倉承擔著為京都儲存或轉運糧食的重任,手工業技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著名的唐三彩陶器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五代時,後梁、後唐等朝代也在洛陽建都。

⑧ 歷代皇帝都在哪個城市建都的

一、夏朝

1、陽城河南登封

2、安邑山西夏縣西北

3、陽翟河南禹州

4、斟鄩河南洛陽偃師

5、商丘河南商丘

6、帝丘河南濮陽

7、綸城河南商丘東

8、原河南濟源

9、老丘河南開封杜良鄉國都里村

10、西河河南安陽東南

二、商朝

1、亳河南商丘南湯

2、囂河南鄭州仲丁

3、相河南安陽西河甲

4、耿山西河津祖乙

5、庇山東菏澤鄆城祖乙

6、陳留河南開封南庚

7、奄山東曲阜南庚

8、殷河南安陽小屯盤庚

9、朝歌河南淇縣紂王

三、西周

1、岐周陝西寶雞 文王

2、豐京陝西西安 文王

3、鎬京陝西西安 武王

4、成周河南洛陽 成王

5、犬丘陝西咸陽 懿王

四、東周

1、洛邑河南洛陽

五、秦朝

1、咸陽陝西咸陽東北

六、西漢

1、洛陽,河南洛陽

2、櫟陽,陝西西安

3、長安,陝西西安

七、新朝

1、常安,陝西西安

八、東漢

1、洛陽,河南洛陽

2、許昌,河南許昌

九、三國

1、魏:洛陽,河南洛陽

2、蜀:成都,四川成都

3、吳:建業,江蘇南京

十、西晉

1、洛陽,河南洛陽

十一、東晉

1、建康,江蘇南京

十二、南朝

1、宋:建康,江蘇南京

2、齊:建康,同上

3、梁:建康,同上

4、陳:建康,同上

十三、北朝

1、北魏

①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北

②平城,山西大同

③洛陽,河南洛陽

2、東魏

①鄴,河南安陽北

3、北齊

①鄴,同上

4、西魏

①長安,陝西西安

5、北周

①長安,陝西西安

十四、隋朝

1、大興,陝西西安

2、洛陽,河南洛陽

十五、唐朝

1、長安,陝西西安

2、洛陽,河南洛陽

十六、武周

1、神都洛陽,河南洛陽

十七、五代

1、梁:開封,河南開封,909年建都洛陽。

2、唐:洛陽,河南洛陽

3、晉:開封,河南開封

4、漢:開封,河南開封

5、周:開封,河南開封

十八、北宋

1、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2、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3、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陽

十九、南宋

1、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2、杭州臨安府,浙江杭州

二十、大遼

1、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

2、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

3、遼陽府,遼寧遼陽

4、析津府,北京城西南

5、大同府,山西大同

二十一、金朝

1、會寧府,黑龍江阿東城東南

2、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顏亮

3、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

4、大同府,山西大同

5、開封府,河南開封

6、遼陽府,遼寧遼陽

二十二、西夏

1、興慶府,寧夏銀川

二十三、元朝

1、大都, 北京城

2、開平,內蒙古正藍旗東

二十四、明朝

1、南京,江蘇南京

2、北京,北京

二十五、清朝

1、京師,北京城

2、盛京,遼寧沈陽

(8)中國有多少帝王定都於此擴展閱讀:

著名古都:

1、北京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作為一個城市來說,它悠久的文化歷史以及他所承受的、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是世界上其他任何都市所難以比擬的。

這座大城市,從華北平原上最初的一個居民點發展成為我國北方一座重要的城市,最後崛起為整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是經歷了極其復雜而漫長的過程。

其時間不是以百年、數百年計,而是和我們祖國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這1128年起。金、元、明、清四朝在此建都。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跡。

現已開放的文物古跡風景游覽點有200餘處主要有故宮、北海、天壇、頤和園、八達嶺、十三陵等。

2、洛陽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洛陽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歷代帝王定都的首選之地,歷史上先後有九個朝代在此定都,所以又有「九朝古都」之稱。

著名的文化古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漢魏洛陽城遺址等。

3、南京

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歷史上先後稱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盡管幾番更換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燦爛的文化、雄奇的風姿、綺麗的風光,盛名百世。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且留下了璀璨的民族文化遺產。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夫子廟、明故宮、中山陵、靈谷塔等

4、開封

開封為七朝古都,名勝古跡眾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遷往開封,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由此開始。

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均定都於此,經歷40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時,定都開封,長達168年之久,時稱東京,使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開封歷史上的鼎盛時代。

現在開封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大雄寶殿、倉頡墓、鐵塔、相國寺,禹王台、龍亭、岳飛廟等。

5、西安

陝西省省會西安,古稱長安,是世界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027年後,有西周、西漢、西晉、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062年。

西安市及其周圍地區有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跡,其中著名的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大明宮遺址、鍾樓等。

6、杭州

杭州古稱錢塘,是浙江省省會。隋朝開皇九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民國元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1928年,將杭縣改為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現在杭州已成為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靈隱寺、雷鋒塔、六和塔、西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⑨ 西安自古帝王都,13王朝在此建都,13朝歷代皇帝是誰

古都西安有十三朝:從西安建都的西周開始秦、西漢、新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以及遷都西安的東漢和西晉等十三個王朝。

歷時長達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是中國古代做為都城時間最長的城市。

1、西周: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2、秦:秦始皇帝 嬴政(前221年-前210年)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始皇最小的兒子。秦末王 嬴子嬰(前207年)在位47天。

3、西漢: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1、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4、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5、東漢:漢獻帝東漢建立於公元23年,都洛陽。但由於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瓦解了其封建統治,公元190年董卓進京,立傀儡皇帝劉協為漢獻帝,年號「初平」控制中央大權,後因各地軍閥的討伐,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殺死後,漢獻帝於建安元年(196年)東歸至洛陽,在長安統治歷時共約6年。

6、西晉 愍帝公元266年司馬氏代魏建立西晉,都洛陽並統一全國,統治後期由於民族、階級矛盾尖銳,311年匈奴起兵攻戰洛陽俘虜晉懷帝,西晉愍帝被迫於313年(建興元年)遷都長安,316年(建興4年)匈奴兵又攻入長安,西晉滅亡,在此統治歷時共約四年.

7、前趙:皇帝:劉淵、劉和、劉聰、劉粲、靳准、劉亮、劉廣、劉防、劉綠、劉曜、劉熙。

8、前秦:

9、後秦

10、西魏

11、北周:

北周皇帝列表:

孝閔帝——宇文覺

周明帝——宇文毓

周武帝——宇文邕

周宣帝——宇文贇

周靜帝——宇文闡

12、隋朝:隋文帝 楊堅(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604年-618年,在位14年。隋恭帝楊侑(605-619年),617年10月-618年5月,在位半年。隋秦王楊浩(605-618年)618年3月--618年9月,在位半年。 隋皇泰帝楊侗(?-619年),618年5月--619年4月,在位不足一年。

13、唐:

首先要搞清古時的鎬京、咸陽、長安、大興等是不是在現在的西安轄區,這是排除許多人懷疑西安沒有那麼多朝代建都的關鍵。應該說,鎬京、咸陽、大興都在現在西安的轄區。爭議大的是古時的咸陽屬於現在的咸陽,其實不然,現在的咸陽並沒有建在古咸陽(秦)的地方,古時的咸陽屬於現在西安的轄區(或者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屬於現在的西咸新區管轄,故說古咸陽建在現在西安的轄區應該沒有什麼爭議,其實西安和咸陽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屬於關中腹地(相距不到50里),兩市很長時間同屬一個轄區,只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才正式分家,所以沒有必要爭來爭去。《史記》中寫道:"秦咸陽,漢長安也"。《舊唐書.地理志》中說:"京師,乃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由此可見,不論長安,還是咸陽,同屬關中腹地,也屬於現在西安轄區,故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有十三朝,即: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西魏、前秦、後秦、北周、隋、唐共十三個朝代。

西安號稱十三朝古都,其實你知道嗎?曾經有18個政權曾定都於西安,今天丸子就帶大家看看到底是哪18個國家,他們分別是由什麼民族建立的。

1.崇國(約前2200年-前1027年),華夏族。第一個定都於長安的政權,崇國存在於虞、夏、商三代。第一代國君為大禹的父親鯀,治水被封為崇伯,最後一任國君為崇侯虎。

2.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華夏族。西伯侯滅崇侯虎後在崇地營造了當時叫豐、鎬二京,定都於此開創了周朝800年江山,到了周平王時期東遷到了成周(今河南洛陽)。

3.秦朝(前350年 206年),華夏族。嚴格來說秦朝不算,但是現在咸陽屬於西安,故有人認為秦朝也算是。

4.西漢(前202年 109年),漢族。這時長安才真正叫長安,最有名的宮殿就是未央宮。

5.新朝(9年 23年),漢族。王莽篡漢後依舊定都於此,不過改長安為常安。

6.玄漢(23年 25年),漢族。綠林農民起義擁立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後攻破長安,公元24年~25年定都於此。

7.赤眉漢,漢族。即漢室後裔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赤眉軍打敗更始政權後定都於此(25年 27年)。

8.東漢,漢族,東漢以長安為西京,後期在漢獻帝時曾經短暫將首都遷到長安(190年 195年)。

9.西晉,漢族。313年—316年間晉愍帝定都在此。

10.前趙,匈奴族,319 328年劉曜定都於此。

11.前秦(351年 385年),氐族。東晉時期苻健在長安建立的政權,苻堅是前秦最有名的帝王。

12.後秦(386年 417年),羌族,姚萇所建立的政權

13.西魏(534年 557年),鮮卑族,宇文泰擁立元寶炬在長安為帝,與東魏分庭抗禮。

14.北周(557年 581年),鮮卑族。宇文泰侄子宇文護廢除西魏恭帝,扶持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為帝,北周最偉大的君主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15.隋朝(581年 617年),漢化鮮卑人,當時叫大興(長安)。楊堅篡奪外孫周靜帝宇文闡建立,不過二世而亡。

16.唐朝(618年 904年),漢化鮮卑人,李淵廢掉隋恭帝楊侑稱帝於長安。

17.大齊,漢族。唐朝時黃巢起義攻入長安,即位於此,建國號為「大齊」(880年—884年)。

18.大順,漢族。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曾經在1644年 1645年建都於此!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帶你品讀好看的 歷史 !

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200餘年之久。

13朝是目前官方和史學界公認的建朝數。

西安是中國帝都之最, 歷史 文化濃厚,共有十三朝建都於此。分別是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共十三朝建都於此。

西周。 周文王討伐古崇國勝利之後,在崇國營建都城灃京。周武王建立鎬京的故事。在灃河兩岸,隔河相對。豐鎬是 歷史 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期的都城。距離現在西安市主城區不到10公里。公元前770年,犬戎進攻鎬京,西周滅亡,350年間,豐鎬一直是西周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秦。 秦國在戰國中後期,沒有把首都遷到咸陽前,都城在櫟陽城(Yue yang),在西安市閻良區,離長安城比較遠。不算在西安建都。但是秦朝簽到咸陽後,的離宮別館到處都是,就是現在的西安市內也很多。現在的咸陽和西安快一體化了,也算。

西漢。 西漢的長安城現在是保護區,就在西安市內。它的前身是秦朝興樂宮,重新修整後。漢高祖五年(前202),劉邦將都城從櫟陽遷於此,之後多位皇帝進行了擴建。比如在劉邦兒子漢惠帝手裡都城才有了城牆。

新。 王莽篡權後,該國號為新。都城也沒有遷,就在漢長安城。作為當時儒學的領袖人物,大搞復古風,開 歷史 倒車。結果民不聊生,大約統治了15年。王莽這樣的人,其實也不壞,就是太理想主義,沒有把高高在上的儒學精神和當時的 社會 生產力發展結合起來,於是乎就成了空想主義。

東漢。 其實應該叫陪都合適。來西安做首都原因在於董卓身上。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公元190年,董卓率領的西涼軍打到了洛陽後,自己拉了一位9歲的小娃娃陳留王劉協,立為漢獻帝,任由自己操縱。這遭到了天下人的討伐,洛陽呆不住了,一把火燒了之後,就帶著漢獻帝由洛陽遷到長安。董卓被殺後,漢獻帝於公元196年回到洛陽,在長安統治歷時共約6年。

西晉。 當時,匈奴人劉淵自稱是西漢皇室外孫,建立政權,稱漢王。西晉懷帝在洛陽,被劉漢軍虜走後,時間不長就被毒死。西晉最後一位皇帝晉愍帝司馬鄴,當時被封為秦王,駐守長安。於是在長安被立為皇帝。但這時的皇室、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公元316年8月,漢軍圍攻長安。愍帝投降。西晉滅亡。長安作為首都大約4年時間。

前趙。 還是匈奴人建立的政權。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漢」政權,游牧民族原始的統治使國家變的一塌糊塗。連大臣都叛亂了。公元318年,劉淵的養子劉曜,平定叛亂後,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被前秦所滅,歷時共13年。

前秦。 是氐族建立的政權,公元351年,前趙內亂,氐族貴族將領「苻健」自稱王,國號「秦」,都長安,史稱前秦。前秦在第三任王「苻堅」手裡最為強大。曾經一度統一北方黃河流域。但淝水之戰失敗後前秦逐漸瓦解,北方大亂。

後秦。 前秦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後,關中地區兵力空虛,歸附於前秦的羌族貴族「姚萇」在游牧部落的支持下,在渭北舉起了反秦大旗。公元385年殺死苻堅後,姚萇在長安稱王。史稱後秦。

西魏。 北魏孝武帝與權臣高歡不和,被壓制的沒辦法了,就跑到了北魏關中守將宇文泰的陣營。高歡自己建立了東魏,北魏大臣宇文泰立皇室貴族元寶炬為帝,建立了西魏。定都長安。歷時共約23年。

北周。 西魏建都在長安,後來權臣宇文覺在公元557年廢西魏,建立北周,建都長安。

隋。 這是北周外戚楊堅所建。公元581年,楊堅廢周自立,國號為隋,都長安。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經過多年的戰亂,漢長安城已經破敗不堪,已經無法作為首都來使用。於是,隋文帝楊堅命令大臣宇文泰建立大興城。建好後,就遷進大興城。這就是後老唐長安城的前身。

唐。 這是隋朝親戚李淵建立。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後的姐姐 。武則天建立的周好像不算。其它就不說了。

西周時期的鎬京,周武王;

秦時期的咸陽,秦始皇;

西漢時期的長安,劉邦;

新朝時期,王莽;

前趙時期匈奴族劉淵;

前秦時期,氐族政權的符健;

後秦時期,羌族政權的姚萇;

西魏時期,鮮卑族元寶炬;

北周時期,鮮卑族宇文覺;

隋朝時期,楊堅;

唐朝時期,李淵。

五個五胡政權,厲害了。

第一個建都西安的朝代,應該是西周,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西周都城為鎬京。現在的西安要比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大,所以,建都西安的朝代,真正都城,有些在西安市,有些可能在郊區。比如鎬京。

然後就是西漢,西漢被承認的皇帝有12個,在呂後時期,我記得還有兩個打醬油的皇帝,霍光當政時期,也廢了一個,所以准確的說有十五個。

然後是王莽建立的新朝,以及後來的後趙,後秦,前秦,西魏,北周,隋,這些朝代都比較短,一言概之。

然後是唐,歷時21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看到雒陽網友說劉邦先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在這里我只能表示洛陽網友想多了,你把櫟陽(今西安臨潼)聽成洛陽了。的確讀音有點像,這個你們胡說是沒有用的。你們想多了。

⑩ 100多位帝王定都的地方叫什麼

只能是西安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
中國歷史上定都西安的朝代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西周

鎬京

豐鎬遺址

周武王-幽王,共12王

前1046年-前771年



咸陽

秦咸陽城遺址

秦孝公-子嬰,共6帝王

前350年-前206年

西漢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漢高祖-孺子嬰,共12帝

前200年-9年



常安

漢長安城遺址

王莽

9年-23年

東漢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漢獻帝

190年-195年

西晉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晉愍帝

313年-316年

前趙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劉曜

319年-328年

前秦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苻健-苻堅,共4帝

352年-385年

後秦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姚萇-姚泓,共3帝

386年-417年

西魏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元寶炬-元廓,共3帝

534年-557年

北周

長安

漢長安城遺址

周閔帝-周靜帝,共5帝

557年-581年



大興

隋大興城遺址

文帝-恭帝,共3帝

581年-618年



長安

唐長安城遺址

唐高祖-唐昭宗,共20帝

618年-904年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帝王定都於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印度買手錶怎麼樣 瀏覽:708
哪個明星去了中國好聲音 瀏覽: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國家 瀏覽:162
中國庚子年年都有什麼事 瀏覽:960
義大利怎麼考駕照 瀏覽:636
500馬幣是多少印尼盾 瀏覽:104
伊朗在地球儀上哪個位置 瀏覽:103
如何在中國和越南聊天 瀏覽:489
從印尼到印度多少公里 瀏覽:748
印度汽車關稅如何 瀏覽:260
義大利時區是哪裡 瀏覽:381
越南第一網紅叫什麼 瀏覽:322
如何去印度尼西亞購批發買龍魚 瀏覽:409
印度和法西斯哪個發達 瀏覽:525
中國軍種有多少個 瀏覽:200
義大利美術都有哪些人 瀏覽:569
印尼來國內工廠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321
中國傳媒大和人大新聞學哪個好考 瀏覽:333
伊朗錢幣5000能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952
印度導彈試射對准中國哪些城市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