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葯材之鄉是哪裡
中國五大葯都
安徽亳州:
有「中華葯都」之稱。亳州自商湯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由於一代名醫的影響,帶動了毫州醫葯的發展,到明、清時期,亳州就是全國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經成了葯商雲集,葯棧林立,葯號巨頭密布,經銷中葯材兩千多種的重要「葯都」。毫州的中葯材種植亦是比較廣泛的,清代文學家劉開有詩雲:「小黃城外芍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亳州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葯材已成為亳州經濟支柱之一,建成「中國葯材第一市」。
河南禹州:
有「中華葯城」之稱。我國醫葯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葯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製著稱於世。歷史上就有「葯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葯王不妙」之說。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葯王孫思邈等都曾在禹行醫采葯、著書立說。從唐朝開始,禹州的葯市逐步形成;明朝時期,禹州就成為全國四大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全國十七個中葯材專業市場,河南省惟一的國家定點葯材專業市場。現在市區新建一座佔地300畝的禹州「中華葯城」。
河南輝縣:
有600年百泉葯交會的歷史優勢,每年舉辦「葯交會」。百泉葯材交流大會,源於百泉一個古老的廟會,廟會距今1000餘年,隋代廟會始興,唐代已很盛行,年長日久,逐步形成全國性葯材交流大會。百泉與江西樟樹、河北安國組織的全國性葯材交流大會,並稱中國三大葯材交流大會。
河北安國:
安國市古稱祁州,中葯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傳統的中葯材加工技藝精湛,曾以「祁州四絕」名揚天下,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葯,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譽。現在安國的東方葯城,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立體化、多元化的種植模式,使安國在50萬畝耕地上以葯材年產量佔全省65%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中葯材種植基地。「一夜秋風度,十里葯香飄。放眼花開落,疑似置瓊瑤。」描述了六大葯材規模種植區的怡人景色。
江西樟樹:
有「南國葯都」之稱。自古就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譽。境內的閣皂山是一個天然葯場,盛產各種葯材,其中動、植物葯材和礦物葯材達百餘種。漢代張道陵,晉代葛玄、葛洪,唐代孫思邈等道士、醫學家先後在此采葯煉丹,傳授炮製技藝,樟樹葯業實始於此時。優秀葯工切的葯片,「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樹成為全國中葯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中心。
1958年,江西省衛生廳在此舉辦了第一次全國中葯材交易會。從20世紀80年起,此交易會每年舉辦一次
2. 茯苓種植基地是什麼
茯苓種植基地是大別山主峰南麓的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這里是盛產茯苓的主產區,這里的茯苓質量居全國之首,產量頗大被人們譽為茯苓之鄉,安徽岳西茯苓潔白如玉,鮮茯苓經過葯工切片加工曬干後,其薄如紙日照透明,紋絡層層猶如隱隱約約的雲彩。
茯苓的背景特點
大別山茯苓,中國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交界處,大別山茯苓顧名思義,就是產自大別山地區的茯苓,包括不限於岳西茯苓金寨茯苓,九資河茯苓麻城茯苓和商茯苓等,並以安徽省岳西縣為集散中心,進而銷往國內外市場。
經過加工曬干後的岳西茯苓片,不僅外形美觀而且散發出幽幽清香,此為岳西茯苓獨有的特點,非岳西山區所產則無此清香。岳西茯苓片在水中浸泡數月,仍不變形更不會散碎,在水中煎出汁後,仍然相當結實韌度很大。
3. 茯苓現在是葯用還是食用了哪裡產的比較多
九資河茯苓要的話可聯系我
更多圖片(3張)
九資河茯苓,中葯材品種,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湖北馳名特產。因主產於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而命名。因其質量好,葯用價值高,東南亞許多國家把它當作高級飲料,所以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中文學名:九資河茯苓
界:真菌界
門:擔子菌門
亞門:傘菌亞門
綱:傘菌綱
目:多孔菌目
科:多孔菌科
屬:茯苓屬
分布區域:中國主產區在湖北
分享
榮譽認證
「九資河茯苓」聞名中外。據《湖北貿易志》記載:從1872年起,羅田縣鳩鶿(九資河古稱)茯苓就經漢口、廈門、廣州等商埠出口東南亞、日本及歐洲各國,被國外客商譽為中葯珍品。1914年(有文謂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被確定為出口免檢商品,1957年被定為中國茯苓外貿出口基地;1985年被國家醫葯管理局定為茯苓生產基地;1995年被國家中葯管理局定為中國茯苓重點生產基地。2007年批准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產地環境
茯苓是一種名貴葯材,性味甘平,具有滲濕、健脾、安神等功效,對
圖1 九資河茯苓產品
腎炎、水腫的療效極高,且有利尿功能。茯苓是寄生在松樹上的一種低等植物——真菌,松樹林帶是生產茯苓的必備條件。中國主產區在湖北,湖北主產區在九資河,九資河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群山起伏,松林似海,枝葉茂密,陽光充足,雨水調和,空氣凈化,有著「茯苓之鄉」美譽,種植茯苓非常適宜。
生產情況
據《羅田縣志》記載,早在元代,羅田即有茯苓種植。1738年(清乾隆3年)湖北茯
圖2 九資河茯苓植株
苓正式掛上(九資河)牌號向蒙古、日本及東南亞等地銷售。相傳明代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曾多次到九資河採集。在清朝時期就是「茯苓之鄉」。21世紀初,九資河鎮通過規范化制種、備料、選場、接種、採收和加工,提高了茯苓現代化生產水平,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加工的茯苓產品遠銷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為做強茯苓產業,該鎮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制定了《九資河茯苓產業發展規劃》。2004年,九資河茯苓順利通過了GAP認證,九資河鎮也成了中國茯苓GAP種植示範基地。以此為契機,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總投資1800多萬元的湖北惠濤九資河葯業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以九資河村為中心,輻射周邊35個村的規范種植格局。全鎮6000多農戶種植茯苓,年產茯苓500多萬公斤,生產加工的茯苓產品有平片類、刨片類、方類等75個品種,戶均增收3000多元。據2010年統計,以九資河為中心的北部山區茯苓種植面積已達到200萬窖,常年產量250萬公斤,直接為農民增收1500萬元。
為進一步發揮醫聖萬密齋和「茯苓之鄉」兩大品牌優勢,羅田縣從2010年開始建設萬密齋醫葯產業園,大力發展醫葯文化產業。2010年已有九州通醫葯集團、湖北萬密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在園區落戶。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九資河茯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9月3日起對九資河茯苓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公告2007年第129號)。
保護范圍
九資河茯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湖北省羅田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九資河茯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函》(羅政函[2006]23號)提出的范圍為准,為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河鋪鎮、勝利鎮、白廟河鄉、平湖鄉、鳳山鎮、大河岸鎮等7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高度300米至1000米,土壤以林地麻骨土為主的黃棕壤,土壤pH值4至6.5。
(二)品種。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
(三)栽培管理。
1、栽前准備:
(1)備種:由九資河茯苓鮮菌核分離出的純菌絲菌種作為母種,經擴大培育成原種、栽培種,用於生產。
(2)備料:10月底至翌年2月,選擇生長15至20年、胸徑10至20cm的中齡松樹作為培養料。將選好的松樹砍倒,挖出樹蔸,由稍向蔸每間隔3cm縱向削去寬約3cm的樹皮,使樹干呈不規則的八面體形,促使樹木乾燥,即進行「削皮留筋」處理。待樹稍干後,收攏樹干,鋸成50cm左右段木,堆碼架空,日曬乾燥。
(3)備場:選擇坡度小於25°、未種過作物或3年內未栽種茯苓的生荒地。在冬季進行翻挖,深度不少於50cm,並打碎場內泥沙土塊,除凈雜草樹根及石塊,進行冷凍暴曬,以消滅雜菌、蟲卵。
2、接菌定植:5月上中旬,選擇晴天進行接菌,每窖用菌種1袋,培養料約8kg,通常培養料放置兩層,將菌種緊緊接種於培養料的截面上,然後覆土,封窖。
3、接種「誘引」:接菌後20天左右,當茯苓菌絲體生長至培養料末端時,將其周圍沙土扒開,接種一塊提前准備好的、重約50g至80g的幼嫩鮮菌核塊(即「誘引」)。
4、田間管理:查窖→清溝排漬→覆土掩裂→圍欄護場。
5、病蟲害防治:茯苓栽培常見的病害為菌核軟腐病,蟲害為茯苓虱。一般採用正確選場、查窖補窖等方法進行無害化綜合治理。
6、採收(起窖):接菌定植後半年即可採收,在當年11月至12月,此時苓場表面再不出現新的裂紋,料筒由淡黃色變成棕褐色,菌核表皮無白色生長裂紋,手感稍硬。採收時選擇晴天,並保持菌核完整,避免損傷外皮。
(四)茯苓加工。
茯苓加工的過程為:鮮茯苓採收後去雜去沙→分等→發汗→剝皮→切制(白、赤分開)→日曬至六成干→回潤→日曬或烘至全乾→分級→檢驗→包裝。
1、預加工:將新鮮菌核(潮苓)放置在清潔、陰暗、密閉的房間(發汗室)內,按個體大小進行分類堆放,周圍用干凈稻草覆蓋,每隔4至5天翻動1次,使鮮菌核內的水分均勻緩慢逸出,經10至15天「發汗」處理,待鮮菌核表面略呈皺縮乾燥狀,泥沙掉落後即進行剝皮處理。
2、茯苓個加工:茯苓個包括鮮茯苓個和干茯苓個。
(1)鮮茯苓個為茯苓成熟、完整的新鮮菌核個體,呈不規則球形,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略粗糙,並可見已癒合的生長裂紋,斷面色白色多有漿汁,味淡,嚼之粘牙。
(2)干茯苓個為鮮茯苓個經反復發汗乾燥而成,表面棕褐色、黑褐色,有瘤狀皺折,質堅體重,斷面色白,味淡,嚼之粘牙。
3、茯苓塊加工:茯苓塊由鮮茯苓個經去皮後切制、乾燥而成,呈塊狀,大小不一。
4、茯苓片加工:茯苓片由去皮後的鮮茯苓個經切、刨、乾燥而成,呈片狀,厚度≤0.2cm。
(五)質量特色。
1、形態特徵:
表1 茯苓個
品名
性狀
規格
鮮茯苓個
扁形、球形或不規則形,略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質較堅實,斷面白色或淺黃色,無夾沙。
單個重≥200g
干茯苓個
身干,個完整,棕褐色或褐色,斷面白色至黃白色,質堅實,無蟲,無沙,無霉。
單個重≥100g
表2 商品茯苓
品名
外觀
規格
茯
苓
塊
白苓塊
身干,色白或次白,呈正方形、長方形、不規則形,質堅,厚度均勻,無褐斑,無沙,無蟲,無霉。
塊厚0.4cm~0.6cm,邊長3cm~5cm,碎塊≤10%。
赤苓塊
身干,色黃白,呈正方形、長方形,少數不規則形,有褐斑,質較堅,無沙,無蟲,無霉。
塊厚0.4cm~0.6cm,邊長3cm~5cm,碎塊≤10%。
苓骰
身干,色白,質堅實,呈立方形、少數不規則形,無蟲,無沙,無霉。
邊長1.5cm,碎骰≤10%。
查看完整表格
2、理化指標:
水溶性浸出物≥2%,總灰分≤3.0%,吸水率≤5.04%,水分≤14%,茯苓聚糖含量≥79%,三萜類化合物含量≥0.12%。
專用標志使用
九資河茯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羅田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4. 哪裡出產的茯苓最好
全國各地出產的茯苓都很好。截止2020年7月,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出產的茯苓最好。
茯苓之鄉位於大別山主峰南麓的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是盛產茯苓的主產區。這里的茯苓質量居全國之首,產量為全省第一,被人們譽為「茯苓之鄉」。
茯苓產地:
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主產於安徽、雲南 、湖北。
(4)中國茯苓哪裡最好擴展閱讀:
發展概況
1、從清代中葉開始,九資河的茯苓就向南洋、東亞等地出口。因其質量好,葯用價值高,東南亞許多國家把它當作高級飲料,所以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2、九資河茯苓聞名中外。據《湖北貿易志》記載:從1872年起,羅田縣鳩鶿(九資河古稱)茯苓就經漢口、廈門、廣州等商埠出口東南亞、日本及歐洲各國,被國外客商譽為中葯珍品。
3、1914年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被確定為出口免檢商品,1957年被定為全國茯苓外貿出口基地;1985年被國家醫葯管理局定為茯苓生產基地;1995年被國家中葯管理局定為全國茯苓重點生產基地。
4、茯苓年種植規模250萬窖以上,鮮苓產量250萬千克左右,居全省領先地位。中國主產區在湖北,湖北主產區在九資河,九資河位於大別山南坡,松林茂密,陽光充足,雨水調和,空氣凈化,種植茯苓非常適宜。
5. 國內17大中葯材專業市場及中葯材產區分布地
一、安徽亳州中葯材交易中心(國內規模最大的中葯材專業交易市場,四大葯都之一,代表企業如葯鄉購)
二、河南省禹州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四大葯都之一,有中國葯城美譽,國家級定點葯材市場,全國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
三、成都市荷花池葯材專業市場(四大葯都之一,全國中葯材主要產區之一,全國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
四、河北省安國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四大葯都之一)
五、江西樟樹中葯材市場(四大葯都之一,全國十七家定點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六、廣州市清平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個中葯材市場之一)
七、山東鄄城縣舜王城葯材市場(十七家大型中葯材市場之一。山東省唯一的葯材專業市場)
八、重慶市解放路葯材專業市場(全國首批八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九、哈爾濱三棵樹葯材專業市場(我國北方中葯材經營的集散地)
十、蘭州市黃河中葯材專業市場(十七家大型中葯材市場之一)
十一、西安萬壽路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十二、湖北省蘄州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十三、湖南嶽陽花板橋中葯材市場
十四、湖南省邵東縣葯材專業市場(全國大型葯材市場之一)
十五、廣西玉林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十六、廣東省普寧中葯材專業市場
十七、昆明菊花園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陝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天麻、杜仲、丹參、地黃、黃芩、山茱萸、烏頭、防已、連翹、遠志、絞股藍、麻黃、柴胡、薯蕷、秦艽等。
甘肅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羌活、秦艽、黨參、黃芪、鎖陽、當歸、大黃、甘草、豬苓、知母、九節菖蒲、麻黃、遠志、枸杞、等。
青海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黃芩、款冬花、菟絲子大黃、貝母、甘草、羌活、豬苓、鎖陽、秦艽、肉蓯蓉、冬蟲夏草等。
重慶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半夏、天冬、黃連、杜仲、厚朴、金蕎麥、仙茅等。
河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柴胡、遠志、知母、黃芩、防風、菘藍、薏苡、菊、北蒼術、紫菀、金蓮花、肉蓯蓉、酸棗白芷、桔梗、藁本等。
遼寧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蒼術、薏苡、遠志、藁本、黃檗、黨參、升麻、人參、細辛、五味子、柴胡、酸棗等。
吉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人參、五味子、黃精、玉竹、白薇、桔梗、紫花地丁、知母、黨參、黃芩、地榆、穿山龍等。
江蘇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太子參、蘆葦、桔梗、薄荷、菊、菘藍、芡實、半夏、荊芥、紫蘇、栝樓、百合、丹參、夏枯草 牛蒡等。
四川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川木香、麥冬、川芎、烏頭、川貝母、魚腥草、川木通、芍葯、紅花、大黃、川續斷、冬蟲夏草、乾薑、使君子、川楝、黃皮樹、澤瀉、半夏、金銀花、羌活、黃連、天麻、杜仲、桔梗、花椒、白芍、川黃柏、佛手、枇杷葉、金錢草、黨參、龍膽、辛夷、烏梅、銀耳、川明參、柴胡、白芷、川牛膝、丹參、補骨脂、鬱金、姜黃、莪術、天門冬、厚朴等。
山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杏、小茴香、連翹、麻黃、黃芪、防風、豬苓、知母、黨參、遠志、秦艽、蒼術、甘遂等。
貴州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半夏、吳茱萸、天南星、黔黨參、川牛膝、何首烏、白及、淫羊藿、黃檗、厚朴、白術、麥冬、百合、鉤藤、續斷、菊花、山葯、瓜蔞、黃柏、桔梗、龍膽、前胡、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參、通草、射干、烏梅、木瓜、三七、石斛、蒼耳子、金銀花、南沙參、姜黃、天麻、杜仲、天冬、黃精、茯苓、桃仁、百部、仙茅、黃芩、草烏、玉竹、赤芍、秦艽、防風、澤瀉、獨活、茯苓、白芍、白芷、黃連、玄參、大黃、梔子、雲木香、薏苡、火麻仁、葛根、雷丸、魚腥草、石菖蒲、木蝴蝶、五倍子等。
雲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當歸、貝母、千年健、三七、雲木香、黃連、天麻、石斛、訶子、肉桂、防風、豬苓、兒茶、草果、蘇木、龍膽、木蝴蝶、陽春砂、半夏等。
西藏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秦艽、麻黃、莨菪、川木香、羌活、胡黃連、大黃、貝母、冬蟲夏草等。
福建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太子參、酸橙、龍眼、穿心蓮、澤瀉、烏梅、栝樓、金櫻子、厚朴、金毛狗脊、虎杖、貫眾、巴戟天等。
江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青葙、車前、澤瀉、香薷、薄荷、鉤藤、防己、酸橙、梔子、荊芥、蔓荊子、夏天無、蓬蘽等。
山東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栝樓、酸棗、茵陳、香附、遠志、黃芩、山楂、忍冬、北沙參、牡丹、徐長卿、靈芝、天南星。
寧夏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銀柴胡、鎖陽、秦艽、柴胡、白鮮、大黃、寧夏枸杞、甘草、麻黃、黨參、升麻、遠志等。
新疆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赤芍、阿魏、鎖陽、牛蒡、紫草、甘草、伊貝母、枸杞、秦艽、麻黃、紅花、肉蓯蓉、款冬花、雪蓮等。
黑龍江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知母、五味子、赤芍、黃檗、人參、龍膽、槲寄生、黃芪、防風、蒼術、牛蒡、刺五加、板藍根等。
內蒙古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黃芩、銀柴胡、甘草、麻黃、赤芍、防風、地榆、升麻、鎖陽、苦參、肉蓯蓉、木賊、郁李等。
浙江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白術、玄參、麥冬、百合、山茱萸、夏枯草、菊、白芷、浙貝母、延胡索、芍葯、厚朴、烏葯、益母草等。
安徽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太子參、 南沙參、枸骨葉、蓮須、夏枯草(球)、女貞、芍葯、鹿銜草、華細辛、淫羊藿、魚腥草、牡丹、菊、菘藍、白前、土茯苓、蒼術、半夏、獨活、側柏、木瓜、前胡、杜仲、金錢草、金銀花、白蘞、白薇、萆解、葛根、茜草、青木香、地榆、防己、 蒿本、三棱、商陸、射干、天麻、烏葯、香附、黃精、山楂、玉竹、紫菀、蓽澄茄、金櫻子、蔓荊、山茱萸、桑椹、葶藶子、紫蘇子、合歡皮、淡竹葉、野菊花、半邊蓮、大薊、翻白草、龜甲、紅娘子、蜈蚣等。
湖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厚朴、續斷、茯苓、黃連、獨活、蒼術、半夏、射干、杜仲、白術、湖北貝母等。
湖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玉竹、牡丹、厚朴、木瓜、黃精、烏葯、前胡、吳茱萸、蓮、芍葯、望春花、白及(白芨)、夏枯草、百合等。
廣東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草豆蔻、肉桂、陽春砂、益智、巴戟天、訶子、佛手、橘、化州柚、仙茅、何首烏、烏葯、廣藿香、廣防己、紅豆蔻、穿心蓮等。
廣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石斛、吳茱萸、羅漢果、廣金錢草、雞骨草、莪術、天冬、鬱金、大戟、肉桂、千年健、土茯苓、栝樓、茯苓、何首烏、八角茴香、葛等。
海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胡椒、丁香、檳榔、陽春砂、益智、肉豆蔻、蘆薈、高良姜、巴戟天、廣藿香、金線蓮等。
北京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益母草、玉竹、黃芩、知母、蒼術、酸棗、瞿麥、柴胡、遠志等。
天津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菘藍、茵陳、酸棗、牛膝、北沙參等。
上海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栝樓、菘藍、番紅花、延胡索、丹參等。
河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辛夷、忍冬、地黃、牛膝、白芷、白附子、牛蒡子、桔梗、菊、薯蕷、山茱萸、連翹、半夏、豬苓、獨角蓮、望春花、柴胡、款冬花、栝樓、天南星、酸棗等。
6. 中國哪個地方的白茯苓最好
全國兩大主產地湖南靖州,安徽岳西。真正原裝茯苓,要首選雲南茯苓。最專業的解釋
7. 中國的葯材之鄉在哪裡啊有人知道嗎
人參之鄉———吉林省撫松縣。 撫松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人參第一縣候選中國之最。三七之鄉———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黃連之鄉———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黃連第一縣候選中國之最。 黨參之鄉———山西省長治縣; 當歸之鄉———甘肅省岷縣; 甘草之鄉———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 枸杞之鄉———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 銀花之鄉———山東省平邑縣; 茯苓之鄉———湖北省羅田縣; 銀耳之鄉———四川省通江縣; 浙貝之鄉———浙江省鄞縣; 玄胡之鄉———浙江省東陽市; 杭菊之鄉———浙江省桐鄉市; 麥冬之鄉———浙江省慈溪市; 白術之鄉———浙江省磐安縣; 山葯之鄉———山西省平遙縣; 枳殼之鄉———江西省靖安縣; 木瓜之鄉———安徽省宣城市; 澤瀉之鄉———福建省建甌市; 珍珠之鄉———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 山楂之鄉———河南省林州市; 黃芪之鄉———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 川貝之鄉———四川省松潘縣; 何首烏之鄉———廣東省德慶縣; 羅漢果之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 薄荷之鄉———江蘇省南通市; 蜈蚣之鄉———浙江省岱山縣; 萸肉之鄉———浙江省淳安縣; 阿膠之鄉———山東省東阿縣。 東阿鎮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阿膠第一鎮候選中國之最。 茯苓之鄉———湖南省靖州縣 桔梗之鄉———湖北英山縣;大別山腹地,鄂東明珠。 天麻之鄉———湖北英山縣
8. 茯苓有什麼用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茯苓的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神農本草經》中,把茯苓列為上品,有「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的作用。說起茯苓的葯用,還有一個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相關的故事。
蘇轍和蘇洵、蘇東坡並稱「三蘇」,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年少時體弱多病,夏天因為脾胃弱而飲食不消,食慾不振;冬天則因為肺腎氣虛而經常感冒、咳嗽。請了許多大夫,服了許多葯物也未能根除。
直到蘇轍過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學習養生之道,練習導引氣功,經常服用茯苓,—年之後,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後,他便專心研究起葯物養生來,並寫了《服茯苓賦並引》一文。文中寫道:服茯苓可以固形養氣,延年而卻老者。久服則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顏如處子,神止氣定。
茯苓是寄生於松樹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因其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和功用。赤茯苓為茯苓皮層下赤色的部分,利濕作用強,治療小便黃赤,尿澀痛。茯苓皮為茯苓的黑色外皮,其利水作用較好,用於治療水腫、小便短赤。茯神為帶有松根的部分,安神利水作用較強,治療心悸健忘,小便不利。茯神木為茯神中的松根,能平肝安神,用於治療心區憋悶、失眠等。而朱茯苓則是用茯苓與硃砂加工炮製而成,寧心安神作用強,用來治療心悸失眠。
中國魏晉時期,茯苓就被當作養生佳品,王公大臣們常用茯苓與白蜜同服。而清宮中,慈禧長年讓御廚為她製作茯苓餅食用。其葯用價值最好的當屬雲南出產的茯苓稱為雲苓。老年人經常用白茯苓粉與粳米同煮粥服用,有養生之效。
9. 中國茯苓之鄉在哪裡有幾個
茯苓之鄉位於大別山主峰南麓的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是盛產茯苓的主產區。這里的茯苓質量居全國之首,產量為全省第一,被人們譽為「茯苓之鄉」。相傳成吉思汗率兵征戰黑海,由於全軍兵馬受濕,征程維艱,處於瀕臨覆沒的狀態。經醫生診斷後,服用了羅田茯苓,官兵精神大振。明清時,羅田茯苓被列為我國中草葯寶庫中「八珍」之一。歷代醫學家稱它「通神而致靈,和魄而煉魂,利竅而益肌,厚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胃,乃上品仙葯也。」相傳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多次到羅田縣九資河一帶採集茯苓。據清史記載,慈禧太後為了保養身體,在太醫推薦下,令御膳房製作「茯苓餅」供膳,並以此賞賜王公大臣。因此,該食品被譽為宮廷上等貢品。現代醫學研究又有了新發現,茯苓含有效抗癌成分,對腫瘤、癌細胞以及高血壓症引起的肝硬化、糖尿病等中老年人常見病均有明顯的預防抑製作用。羅田縣茯苓生產歷史悠久,技術精湛。早在元、明時,羅田就改茯苓野生為人工種植,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
據近代方誌學家王葆心考證: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鳩鶿國,九資就是鳩鶿的變音和異寫。 網路裡面可以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