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疫情之後中國有多少企業復工

疫情之後中國有多少企業復工

發布時間:2022-12-27 08:02:23

① 中國疫情期倒了多少廠家

疫情期間,時常聽到新聞媒體報道企業倒閉的消息,疫情對企業的「致命」非常高,受到致命打擊的企業不得不作出宣布倒閉的決策。有消息顯示,中國因疫情倒閉的企業超過了6000家,這數字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在日本,有100家公司破產,而在中國,由於這種流行病而破產。根據國家企業破產重組案例信息網路的數據,從2020年1月1日至4月15日,已披露的國家企業破產案例總數為6272件。

在疫情的打擊下,即使一些企業沒有倒閉,他們也會採取裁員和減薪等措施。特別是旅遊公司,餐飲公司和一些外貿製造商。

2月7日,北京K歌之王總經理在內部公告「總經理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公司計劃於2月9日終止與200多名員工的勞動合同,並分期支付工資。1月付款,如果30%的員工不同意開始破產清算。
中國企業倒閉已超46萬家,疫情全國各地停工停產,很多企業收到了嚴重損失。

② 超6萬人感染,病毒重創歐美車企!國產品牌花式復工的背後...

61518!

這是世衛組織14日公布的,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不到兩周,這場最初在中國爆發的疫情,便迅速蔓延至全球。

歐洲疫情的風暴中心的義大利,由此前宣布的在11個地區實施的「封城令」,范圍擴至全國。而位於義大利的主要車企、供應商都緊急關閉工廠。

義大利最大車企FCA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宣布,將採取暫時關停工廠等措施,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著名義大利超跑品牌蘭博基尼,也宣布暫時停產。

湖北省部分重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分布情況(圖源:蓋世汽車)

早在1月29日,博世集團就曾警告稱,博世的供應鏈很依賴中國,「我們需要等待事態的發展。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博世的全球供應鏈將會中斷」。

安波福日前則表示,這場疫情已導致公司營業收入減少1.5億至2億美元,營業利潤更是減少6000萬至8000萬美元,遠遠高於預期。

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不斷發展壯大。來自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零部件佔比已超過日系車企的30%,韓國也接近這個數據;歐美車企對中國零部件的依賴,近20年來翻了三番,上升到20%。

雖然,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方面,仍與美、日、德有所差距,但仍擠佔了一大部分市場。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總產值達到38455億元,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551.2億美元,佔全部汽車產品出口比例的75%以上。有研究機構估計,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將達到4.3萬億元,出口金額有望突破600億美元。

這也是為何即便中國零部件企業在世界排行中僅占第四,此次因疫情停工停產的情況下,卻仍然制約著大多數的國際車企。也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在主流車企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新冠肺炎在歐美、日韓等地的蔓延,跨國車企在這些地區的生產、銷售將面臨很大考驗。

相比之下,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恢復正常,以及國家層面和各省市陸續出台的相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在下半年乃至整個2020年,汽車行業或將呈現出一種新現象:全球汽車營收將會主要依靠中國市場,中國也將會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正如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所說,疫情發生後,一些外貿企業在售訂單履約難,因此部分訂單產生轉移,這是貿易投資領域的正常現象。正常市場機制正在逐步恢復,歡迎各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開展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

「中國始終是全球企業的投資熱土。當前國際市場風雲變幻,再次證明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投資避險的最佳區域。」

寫在最後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汽車行業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還未觸及低谷,但按照疫情的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家未來幾周內很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的爆發,這將對全球汽車產業提出挑戰。

不過,這或許也是一個信號,正如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所說: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當前如同鋼鐵業大調整時代的起步時期,鋼鐵行業的今天就是汽車業的明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上海重點企業復工率超70%,上海的疫情情況怎麼樣了

上海重點企業復工率超70%,上海的疫情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一些區已經達到了社會面清零,已經解封!相信隨著抗疫繼續進行,上海全部解封指日可待!上海疫情告訴了我們,經濟發展和防疫並不沖突,疫情防控並不會造成經濟退步,那些擔心經濟發展會受阻的人可以放心了,根本不存在這種問題!

上海重點企業復工,說明了上海抗疫已經接近尾聲,且看現在的新增確診只有二百左右,就說明抗疫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從上萬到三位數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海疫情讓大家見證到了中國抗疫速度!堅持動態清零,疫情肯定會被攻克,上海疫情拐點已現,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上海重點企業復工之後,各大中小企業復工也指日可待,根本不必太過於擔心!即便是復工,各大企業依舊從嚴遵循防疫舉措,這說明了抗疫一事已經深入人心!防疫意識已經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上海重點企業復工率超70%,上海抗疫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④ 全國疫情最新消息解封了嗎

全國疫情最新消息解封了。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優化調整,全國多地進行全面解封,各地企業也在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⑤ 中國在疫情後經濟發展迅速離不開什麼

報告要點

本次疫情將在短期內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但從中長期看,經濟平穩運行的長期走勢不改。目前疫情已逐漸得到控制,但延遲復工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依然不能忽視,立足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後續政策有進一步發力的必要性,考慮到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以及降成本目標,貨幣政策寬松空間猶存。

疫情對經濟影響幾何?從基本面看,短期內,本次疫情將從供需兩端對宏觀經濟產生沖擊;但長期看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的趨勢不改。對於外需而言,PHEIC的認定、海外地區疫情加速擴張可能導致外需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就業方面,短期內疫情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較大,勞動力供給或將階段性降低;疫情過後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難以快速改善,勞動力供給端的快速反彈可能加大就業壓力。通脹方面,我國並不會發生大規模的通脹,春節過後物價將趨於回落,全年通脹前高後低的趨勢不改。

疫情對行業有何影響?地產方面,疫情期間地產銷售、投資、土地購置增速將有所回落,全年將呈前低後高的節奏。對於工業而言,疫情擴散、延遲復工將導致企業利潤增速回落,並對後續投資端產生影響,「利潤—投資—利潤」的閉環或將拉長工業反彈的節奏。此外,旅遊、電影、餐飲、住宿等服務業將在短期內受到一定影響,但在疫情過後有望迎來反彈;無人快遞行業、線上服務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疫情近尾聲,復工怎麼看?從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看,異地職員返工率約在35%-40%,結合六大發電集團的耗煤數據看,當前的企業復工率約為50%。但完全復工並非終點,立足兩大目標收官之年,經濟復軌任重道遠,發電耗煤量、專項債發行計劃、土地拍賣、PSL投放、政策性銀行債務都是經濟復軌的觀測指標。

宏觀政策如何演繹?疫情發生以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快速響應,降息應對經濟沖擊,減稅降費、財政補貼和財政貼息政策緩解疫情期間的資金壓力。往後看,盡管短期的積極貨幣政策由疫情觸發,但在降成本的長期政策目標下,貨幣政策空間猶存;財政政策方面,新冠疫情可能對財政收支產生影響,穩經濟目標下,財政赤字率、地方債限額、土地財政或有增量貢獻。

債市策略:結合來看,我們認為本次疫情將在短期內對我國的第三產業產生一定影響,但從中長期的角度看,本次疫情不改經濟平穩運行的長期走勢。目前疫情已逐漸得到控制,但延遲復工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依然不能忽視,立足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後續政策有進一步發力的必要性,目前以減稅為主的財政政策是短期內應對疫情沖擊的主要抓手,但其對財政收入造成的壓力也會削弱財政支出空間和托底經濟的能力,若想要依靠發債或者土地出讓打開財政空間,貨幣寬松就必不可少,考慮到貨幣政策還面臨著降成本目標,從中長期邏輯看,貨幣政策寬松空間猶存。我們仍然堅持利率前低後高的判斷,維持十年國債到期收益率目標區間2.6%~2.8%的判斷不變。

正文

自2020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持續擴散,各地方政府相繼頒布延長假期通知,世界衛生組織也將新冠病毒視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進入2月下旬,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開始回落,但疫情蔓延、復工延遲對經濟的沖擊尚未結束。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物價水平、各類行業有何影響?復工進展、產能恢復、經濟復軌如何觀測?立足兩大目標收官之年,宏觀政策又該如何應對?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年初以來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深度報告,接下來本文將對此前的報告進行梳理,以供大家參考。

新冠疫情發展現狀

新冠肺炎的傳染性高於SRAS,但死亡率則相對偏低。自2002年12月首例非典病例確診後,非典疫情迅速擴散,2003年3月確診人數升至1190人。2003年5月,隨著政策調控發力和天氣轉暖,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同年6月24日,世衛組織將北京從疫區名單移除,非典疫情正式結束,疫情期間中國內地共有5327人確診,死亡人數達到了349人,致死率約為6.5%。本次新冠肺炎的首例病例出現在去年12月8日,截至2020年2月25日,中國內地共確診77658例,病毒擴散速度快於非典;死亡2663人,致死率為3.4%,低於非典時期。

對比來看,我們認為本次疫情的持續時間將比非典時期更短,因此也不用過於悲觀。非典疫情大約持續了六個月的時間,其中部分原因在於彼時政策應對缺乏經驗。事實上,政策上對非典疫情的重視程度大幅提高是在2003年3月,此後僅過去了2個月左右,疫情就已得到控制。立足當下,我國對疾病預防控制的經驗與彼時不可同日而語,隨著防控舉措的逐漸發力以及科研技術水平的持續提高,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進展,自2月18日開始,全國現有確診病例就已開始回落,截至2月24日,現有確診病例已降至50000例以下(47672例)。


疫情對經濟影響幾何?

基本面:長期看疫情影響偏中性

短期來看,本次疫情將從供需兩端對宏觀經濟產生沖擊。考慮到新冠肺炎這一黑天鵝事件的復雜性,我們難以直接量化該事件對經濟的沖擊,但結合2003年「非典」的經驗,疫情將對我國供需兩端產生沖擊。從供給端看,SARS疫情發酵期間我國對部分地區採取了隔離和停工管控,這將使得相關企業的生產停滯;從需求端看,疫情發酵期間我國居民外出就餐與出行顯著減少,消費需求回落,企業部門的投資需求也受停工影響而有所停滯,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宏觀經濟增速的回落:2003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9.1%,較第一季度(11.1%)、第三季度(10.0%)明顯回落。

但也需注意,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並非利空一面,疫情並未對全社會總需求的影響相對有限,疫情過後消費需求有望回補,長期看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的趨勢不改。首先,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更多體現為對勞動力的沖擊,考慮到本次疫情的致死率不高,疫情對勞動力的沖擊更多會體現為對人員流動和生產效率的短期制約,在中長期的視角下,這一影響有望消散。第二,結合「破窗理論」,盡管社會的部分個體將承擔一些損失,但這也將創造新的需求,並將有效帶動生產和就業,如對防護用品、醫療器材的需求激增將帶動醫葯、醫療設備製造等行業的發展,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疫情對全社會總需求的負向拉動。此外,當前居民的休閑娛樂消費需求(如餐飲、旅遊等)雖然在短期內受到一定製約,但這一部分支出並非憑空消失,而是轉換成其他形式(比如居民減少餐飲支出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醫療防護用品的購買)或者延後兌現,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居民積壓的消費需求也有望反彈,清明、五一等小長假都有可能是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窗口期。


外需: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隨著疫情的持續發酵,我國三產和外貿均受到一定影響,而近期海外地區的疫情也有擴散之勢。結合來看,我們認為疫情對外需的影響存在以下兩個途徑:

一方面,PHEIC的宣布可能對疫情地區經濟主體的第三產業和出口貿易產生影響, PHEIC的撤銷時點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1月31日凌晨,WHO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是WHO自2005年以來宣布的第六起PHEIC,前五次分別為2009年的H1N1豬流感、2014年的小兒麻痹症、2014年和2018年的埃博拉病毒、2016年的寨卡病毒:歷次PHEIC均對疫區經濟主體的三產、外貿產生明顯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世衛組織的聲明中明確指出,「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並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舉措」,考慮到世衛組織也可以根據疫情的發展而隨時撤銷、修改PHEIC認定,我們認為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進展的持續推進,PHEIC的認定並不會持續太久,不排除WHO提前撤銷PHEIC的可能。

另一方面,海外疫情蔓延勢頭漸顯,這可能加重外需的回落。近期海外疫情有擴散之勢,截至2月25日,海外地區累計確診2540例,與中國人員流動較為密切的日本、韓國累計分別確診854、977例,歐洲累計確診319例,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態勢日漸嚴重。往後看,若新冠疫情在海外地區持續發酵,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或將進一步承壓,考慮到目前歐洲、日本占我國出口比重較大,疫情蔓延或將導致海外地區從我國的進口進一步減少,這可能加重疫情對我國外需的沖擊。同時,考慮到歐洲、日本、韓國在全球貿易供應鏈中的關鍵位置,疫情也可能從供需兩端對全球產業鏈產生沖擊。


就業:疫情的影響並非一面

短期內,疫情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較大,勞動力供給或將階段性降低。從勞動力供給的角度看,疫情持續擴張下,勞動人口流動或將減少,可能導致勞動供應減少。借鑒非典時期的經驗,疫情期間,求職人數持續下降,由2002年三季度的高點253萬人降至2003年二季度的200萬人;需求端也有所下降,但速度慢於供給收縮速度,求人倍率的同比變化明顯升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就業壓力被動緩。因此,短期來看受人員隔離、部分城市封城等因素影響,勞動力供給或將階段性下降,就業壓力也可能有所緩解。

往後看,疫情過後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難以快速改善,勞動力供給端的快速反彈可能加大就業壓力。勞動力需求方面,目前我國就業主要靠建築業和製造業拉動,但受疫情影響,建築業、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都將面臨停滯,可能面臨一定的訂單、債務違約風險。疫情過後,勞動力的供給端往往可以快速回升;但需求端的改善依賴於企業的生產經營走強、利潤回暖,這一過程可能慢於勞動力供給的回升。一個證據是,2003年非典疫情徹底結束後,勞動力供給、需求均有明顯回升,但對應求人倍率的同比增速明顯回落,說明勞動力供給端的回升速度明顯快於需求端。因此,我們認為疫情過後我國或將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

閱讀全文

與疫情之後中國有多少企業復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捐給日本什麼了 瀏覽:304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佔多少名 瀏覽:868
義大利黑手黨怎麼找人 瀏覽:868
中國最高首府是哪個省 瀏覽:674
義大利葡萄酒怎麼鑒別 瀏覽:163
越南手機號怎麼扣費 瀏覽:798
10萬存越南能幹什麼 瀏覽:388
義大利英格蘭哪個球隊比較厲害 瀏覽:709
英國的水多少錢一方 瀏覽:483
蘋果耳機二代為什麼顯示越南製造 瀏覽:420
如何在光遇國際服分辨外國人和中國人 瀏覽:203
印度白蘿卜怎麼吃 瀏覽:470
義大利普拉托城市屬於哪個 瀏覽:812
去伊朗買石油走什麼路 瀏覽:330
疫情巴基斯坦捐助中國什麼 瀏覽:318
翡翠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瀏覽:169
伊朗人喝什麼時候 瀏覽:738
印度那麼亂為什麼沒人管 瀏覽:93
印尼這會兒什麼時間 瀏覽:720
印度軍購到底有多少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