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有多少俄羅斯族人
俄 羅 斯 族
俄羅斯族,有人口1 3 5 0 4
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
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
烏魯木齊市等地,其餘的散居
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等省區。
中國的俄羅斯族已有將近
2 0 0 年的歷史。他們最初是
在1 8 世紀末葉由沙皇俄國遷來的。進入1 9 世紀,又
不斷有俄羅斯人遷入新疆等地定居,當時他們被稱作「
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
成立後,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並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權力,
正式改稱為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印歐語系斯
拉夫語族。在社會上,他們都講漢語,使用漢文;在家
庭中,在與本民族人交往時,他們也講俄語,使用俄文
。
俄羅斯族人的服飾豐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馬褲、
皮靴或皮鞋,女的穿連衣裙(俗名布拉祺)。中年人多
穿漢族服裝或西服。年輕人則愛隨社會的潮流,喜歡穿
時裝。
俄羅斯族多信仰東正教。
居住城鎮的俄羅斯族人,大多是知識分子和技術工
人。住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從事農業、園藝業、養蜂
業和捕魚業。俄羅斯族人文化素質較高,從事文化教育
事業的人較多。
禮節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
,接人待客,講究禮節。
俄羅斯族人對熟識的人見面時要問好,說「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節日前夕見
面時要說「預祝節日愉快」,如遇重大節日,有的還有
互相寫信或互相致賀電的習慣。
接吻、鞠躬、握手等禮節最為普遍。親人或好友久
別重逢的要擁抱一起,雙方互吻面頰。在比較隆重的場
合,有時男子要彎腰吻女子的右手背。長輩和晚輩相見
,一般是長輩吻晚輩的面頰三次,先右後左,再回到右
,以表示疼愛。也有的長輩為了表示對晚輩的疼愛和贊
許,吻額頭一次。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二次
。女子之間好友相遇時,一般是擁抱,有時也互吻。男
子之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離時
,要行握手禮,一般下級或晚輩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
女子時,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與之握手。對初次見面的
婦女,只行鞠躬禮。
到俄羅斯族人家中作客或辦事,進屋要敲門,得到
允許才能入內,進屋要脫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子上,
不能坐床,坐床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來客不得隨便
吸煙,吸煙須經主人同意。俄羅斯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
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友誼和善意。來客須用
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方可進屋。這種禮節
從前只用於迎接貴賓和新娘,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
。
忌諱
俄羅斯族人忌諱「星期五」和「1 3 」這兩個數字
和日子,原因出自宗教。據《聖經》記載:耶酥曾召1
2 門徒,傳教於猶太各地。後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
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於星期五被釘死
於十字架。此後,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這兩個數字和
日子為忌諱。俄羅斯人請客時從不請1 3 個客人,結婚
時也要避開每月的1 3 日,家庭一般不在星期五舉行較
有紀念意義的活動。
俄羅斯族人忌諱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象徵著不忠
誠;喜歡藍色禮品,認為藍色代表著友誼。從前,俄羅
斯人還忌諱專門給人送手套,認為這意味著挑釁。據說
古代俄羅斯族人決斗前雙方先互遞手套,這也是決斗即
將開始的一種信號。與俄羅斯族人初次交談,最好不要
探問主人的生活細節,如年齡、工資等。尤其是對女子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當面問其年齡。在公眾場合不能
摳鼻孔、伸懶腰、抓癢、大聲咳嗽。交談時,不能用手
指他人。
參加俄羅斯族人的家庭宴會或晚會時,要注意容貌
和服裝整潔。要事先刮臉。穿衣服必須打領帶,襯衣下
部要扎到褲腰裡。參加宴會、舞會時要穿皮鞋,婦女一
般都穿裙子,顯得高貴莊重。
㈡ 中國有幾個民族
1.壯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瑤族6.錫伯族7.烏孜別克族8.維吾爾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爾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納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門巴族25.毛南族26.滿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爾克孜族
32.景頗族33.京族34.基諾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薩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溫克族42.俄羅斯族43.鄂倫春族44.獨龍族45.東鄉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達斡爾族50.朝鮮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漢族
按民族名稱拼音順序排列 分別是:
1阿昌族 聚居於雲南
2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大理
3保安族 居住在甘肅省內大河家地區
4布朗族 分布在雲南西部和西南部
5布依族 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盤江、紅水河流域
6中國的朝鮮族 是明末清初從朝鮮半島移居東北形成的
7達干爾族 主要聚居在嫩江兩岸
8傣族 多居住在我為雲南的亞熱帶地區
9德昂族 散居於雲南省西南部
10東鄉族 居住於甘肅省臨夏東北部
11侗族 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臨地區
12獨龍族 世代聚居於雲南的獨龍河兩岸
13我國的俄羅斯族 是俄羅斯的移民和蘇聯歸國華僑的後裔
14鄂倫春人 世世代代游獵於大小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之中
15鄂溫克族 世居於額爾古納河以南的廣闊地區
16高山族 生活在中國的台灣、福建、湖北等地
17仡佬族 多數居住在貴州西部
18哈尼族 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
19哈薩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漢族 是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 一般全國都有
21赫哲族 世居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下游沿岸
22回族 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較多,分布在全國幾乎三分之二的縣
23基諾族 聚居於雲南的基諾山一帶
24京族 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從事漁業為主
25景頗族 居住在雲南境內的亞熱帶山區
26柯爾克孜族 聚居於新疆西部,是個傳統的畜牧民族
27拉祜族 聚居於雲南
28黎族 生活在中國的海南島
29傈僳族 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山區,多居於半山以上
30珞巴族 居住在西藏東南部
31滿族 努爾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後,滿族人均在旗
32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廣西的山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民族
33門巴族 居住在西藏的門隅地區和墨脫縣,由於山河阻隔,外人難涉,歷史上曾將門巴族的居住地稱為「隱藏地」,至今流傳著許多神秘的傳說
34蒙古族 游牧在南起長城、北抵大漠、東達興安嶺、西越賀蘭山的廣袤大地
35苗族 生活在中國的西南地區
36仫佬族族 生活在中國的西南地區
37納西族居住於雲南
38 怒族 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兩岸
39普米族 居住於雲南西北和四川部分地區
40羌族 居住於岷江上游,務農兼事畜牧
41撒拉族 居住在青海循化地區
42畲族 散居在我國東南部
43水族 主要居住在雲貴高原的東南部
44塔塔爾族 居住在新疆地區
45塔吉克族 大多居住在帕米爾高原上,以畜牧為主,兼營農業
46土家族 世居於湘鄂川黔邊沿地區
47土族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東部和甘肅部分地區,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
48佤族 分布於雲南西南邊陲
49維吾爾族 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世代繁衍在西北部新疆
50烏孜別克族 散居在我人新疆地區
51錫伯族 主要分布於新疆和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52瑤族 生活在中國的西南地區
53彝族 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
54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5藏族 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等地
56壯族 生活在中國的西南地區,是傳統的農業民族,紡織、印染手工藝歷史悠久
㈢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有幾個都是誰
1、冼夫人
冼夫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奉為「嶺南聖母」,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典範。而其在軍事上的才能,被朝廷封為中郎將。
公元548年,冼夫人北拒梁朝叛將李遷仕,使其未進一步;公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叛陳國,進軍百越,冼夫人領兵大敗歐陽紇;公元590年,番禺將領王仲宣舉兵反隋,嶺南很多首領也起兵響應,冼夫人親自出馬,鎮壓了叛軍。
2、花木蘭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3、婦好
婦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也是商朝軍隊最高統帥,領兵打敗周圍二十多個方國。因為當時條件限制,戰爭一般最多出動上千士兵,但是婦好領兵能力極強,最多一次發動了一萬多人的戰爭。
除此之外,婦好還是商朝的占卜官,商朝迷信鬼神,崇尚天命,占卜官是國家重要事務的實際決策者。可以說,商朝「武丁中興」的局面,有一半的功勞歸屬於婦好。
4、秦良玉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贊頌秦良玉。
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贊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贊,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
5、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貞觀年間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女英雄之一,她因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㈣ 中國一共有多少姓氏百家姓以外還有多少姓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我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
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百家姓」的來源】
1.「百家姓」簡述。
提起姓氏,人們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因為它與《三字經》、《幼學瓊林》等,被列入舊時孩童的啟蒙讀物、
《百家姓》以「百家」為名,實收單姓408外,復姓30個、共計438個。
在中國華民族這一大家庭中,姓氏何止438個,就是僅僅漢姓也不止這個數。據說,見之於文獻的姓氏,可達5600之多。這其中不僅有單姓、復姓,還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還有的民族有名無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以「趙」姓打頭,並非因為「趙」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為它是宋代錢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趙氏,「趙:自然成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會引禍上身。又宋時吳越王的後裔居浙江,所以,「錢」姓便排列第二,錢的妃子姓孫,借錢氏之威勢,「孫」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約是因為南唐皇族為李氏之故。
2. 16種「百家姓」的源出。
第一種,以租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國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圖騰演變而來的,如:熊、馬、牛、羊、龍、鳳、山、水、花、葉等。但可惜這只是一些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史前無據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於圖騰崇拜,已不得而知。因為當今的『熊」「馬」「牛」、「龍」、「花」、等姓氏,於史書收及傳說中均可查出源出,但並不與圖騰有什麼聯系。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曾率領「熊、黑、貅、貔、虎」等。這些「 熊、羆、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圖騰氏族的名號。但這些氏族的名號究竟有哪些傳遞下來,成為其後裔的姓氏,也已難尋蛛絲。
有案可查的《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炎帝(神農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得姓姜
黃帝(軒轅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姬水之濱,而得姓姬。
又姜(徹吧)和羌(Qiang)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 「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以炎帝;黃帝為首的原居於陝、甘、青一帶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東進中原的過程中,與東夷等部族融合,成為漢族的前身華夏族。
第二種,以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
年(Zian)春秋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應是其名,「王子」則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孫」)年夫的後人以其名中的「年」字為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顓項(鬧旭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在帝譽時擔任火官,被帝答賜為「祝融氏」。共工氏作亂時,祝融奉命平叛。叛亂雖被平息,但祝融並未將共工氏成員全部消滅,況融以此獲罪,被帝譽殺掉。祝融死後,其弟吳回擔任火官,依舊稱祝融
氏。吳回有子陸終,娶鬼方氏首領之妹女聵氏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於叫季連。
牛: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魚:系出於姓。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為「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魚為其字)。其後人以其宇中的「魚」為姓氏。
井:春秋時,虞國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後以其字「井」為姓氏。晉滅虞國之後,井伯的後代井奚逃入泰國。秦穆公以井奚為大夫,封邑於「百吸」,井奚便號「百里奚」。百里買的支子依舊以「井」為姓氏。
牧:上古時代,黃帝以「力牧」為相。力牧的後人以其字:「牧」為姓氏。
終:上古時祝融弟吳回(後也稱祝融氏)的兒子為「陸終」。陸終後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終」字為姓氏。
常:上古時,黃帝曾以 「常先」為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為姓氏。
孔:出於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於宋,微於死後由其弟仲衍繼承封地。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孫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兒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為姓氏,在魯國定居。
廉:顓項的曾孫名廉,其後人以祖字中的「廉」為姓氏。
樂:出於子姓。宋戴公的兒子公子衍字樂父,其後人以祖上「樂父」中的「樂」字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為姓氏。
高:出於姜姓。齊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後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為姓氏。
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
趙: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駕的馬車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練的駕車技術及時將車馬趕回。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吳:出於姬姓。周武王封鍾雍的曾孫於吳(江蘇蘇州一帶),建立吳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鄭:出於姬姓。周歷三封少於友於鄭(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的後代以「鄭」為姓氏。
陳:周武王滅商之後,追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河南淮陽)。媯滿死後被謚為陳胡公.其後代便以「陳」為姓氏。
衛:出於姬姓。周文王其於摩叔於衛,建衛國康叔於孫以名為姓氏。
蔣:出於姬姓。周公且的兒干伯齡被封於蔣(河南固始縣東北蔣集),建蔣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沈:出於姬姓。周文王的兒子賄受封於深(河南平輿縣北),建沈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韓:出於姬姓。周武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韓(山西河津縣東北),後被晉國滅掉。桓叔的兒子萬受封於韓。萬的後代以韓為姓氏。
秦:出於嬴姓。伯益之後有嬴非子。非於擅育良馬,周。孝王以其育馬之功封非於於秦谷(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用非子的孫子秦仲因功被升為諸侯。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滅亡之後,其子孫以秦為姓氏。
許: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周武王封文叔於許,建許國。其後 以國名為姓氏。
呂: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怕夷在堯時任掌禮官,又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戚:衛國大夫孫林父的封地為威邑(河南汝陽縣東馮東北)。孫
林父的孫以邑名為姓。
謝:周宣王封舅氏申侯於謝(河南唐縣南),申侯子孫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為姓氏。。
鄒:周代有曹挾封地於邾,戰國對改國號為鄒。其子孫中有一支 以國號為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
章:出於姜姓。齊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東東平縣東)。受封於鄣的齊大公庶子的後代,去邑為章姓氏。
蘇:顓頊後裔終的最小的兒子樊受封於昆吾,樊的庶子後代受封於蘇(河南溫縣)。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名高,受封於畢,稱為畢,稱為畢公高。華公高有庶於受封於潘,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葛:出於嬴性。顓頊之後,封於葛(河南寧陵縣東北)。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范:周宣王時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晉國,被任命為士師,其於以官名為姓。
彭:顓頊後裔陸終的第三個兒子錢鏗受封於彭(江蘇人徐州),為大彭氏,後人以彭為姓氏。
魯: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兒干伯禽受封於魯(山東曲阜一帶),建魯國。怕食的子孫以國名為姓。
韋:出於累韋氏。豖韋氏在夏代居於豖韋(河南滑縣東南),為一路諸侯,建豖韋國,又稱韋國。韋君後人以國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於賁皇亡命晉國。受封苗邑(河南濟源縣西南)。賁皇又名苗賁皇,
其後人以苗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黃帝的兒子禺陽受封於任,禺陽以任建國,其後國名為姓氏。
柳:魯孝公有兒公於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以祖父名為氏,稱展無駭。展無駭的兒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為柳下。他死後號為惠。所以雙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個字為姓氏。
第四種,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
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復姓「司徒。」
司空:據說為上古時所設官職,專管天下水利上本工程建設。帝堯時大禹的官職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孫中,有人以此為姓氏。
司馬:上古代所設官職,為軍事長官。曾為官司馬的人的後代,有的以此官為姓氏。
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
喬:出於有熊氏。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黃帝的子孫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為「喬」。
姜:出於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因此以河名為姓。春秋時代的齊、申、呂、許等封國都是姜姓。
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
東郭:出於姜姓。郭,為古代時人們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東郭,為外城的東牆附近。齊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臨淄城東外一帶的,被稱為東郭大夫,後人便以東為姓氏。
東門:出於姬姓。魯庄公有於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東門旁,人稱東門襄仲。其後以東門為姓氏。
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
呼延:東晉時,匈奴呼延部進入中原;後來,其漢化後裔以原部落名稱再加以「漢化」的「呼延」為姓氏。
慕容: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居遼西,後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縣境內)。建國,莫護跋以「慕容」為自己部落的名稱。後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為姓氏。
宇文:鮮卑族呼天為「宇」,宇文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為鮮卑部落。東晉時,字文部落進據中原便以宇文為姓氏。
尉遲:尉遲部也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尉遲部的人後來以部落名為姓氏。
萬俟:萬俟本為鮮卑族部落名。東晉時,萬俟部落進入中原,後以部落名為姓氏。
第八種.以出生時的異象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賜其姓為武。
第九種,以謚號為姓氏。
所謂「說」為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
穆:出於於姓。春秋時有宋穆公,其後子孫中有以其謚號「穆」為姓氏。
文:一出姬姓。商未,周族首領季歷死後。其於姬呂繼泣,後被其為西伯。西伯思病死後,其於周武王繼位,並完成滅商大業,建立周朝。武王追說其父為周文王。文王的庶於中有以其謚號為姓的。一出媯姓。齊威王之孫田文,號孟嘗君。孟嘗君避亂到魏國,死後進號文於,其後人以其謚號「文」為姓氏。
康:周公且之弟叔封地於衛,其死後說號為「廢」,因此又稱衛康叔。衛康有庶於以其謚號為姓氏。
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於炅氏。漢代炅橫有四個兒子。家中有難,四子逃避,其中一於避居到幽州。改姓為桂。
田:一兒子偽姓。春秋時,陳厲公子陳完避禍外逃,不願以國名為氏,改姓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討黃於澄等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黃於澄的後人因避禍而改姓田。
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
金:被尊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說中的西方屬金而,稱金天氏,其後人有以金為姓的。漢武帝時,匈奴休盾王之於歸順漢朝,漢武帝賜其姓金,取名金日撣。
劉:出於陶庸氏。堯之後有劉累,到了周代成為唐杜氏。社隰在晉做官:為士師,又稱士氏,後來又從上氏改為劉氏。由於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成為中國的大姓。漢高祖因項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賜項伯改姓為「劉」。
鄭:出於姬姓。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封於鄭,其後人有的以國名為姓。明代太監馬三寶有功,被永樂帝賜姓為鄭,馬三寶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
第十二種,以數量詞、排行次序及天乾地支為姓氏。
萬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有後叫畢萬,畢萬後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萬」字為姓氏。
丙:又寫作邴。春秋時,晉國大夫邴豫,受封於邴(河南成武縣東);其後以邴(丙)為姓氏。
第十三種,少數民族漢改姓氏。
元:春秋時,衛國大夫元亘之後以元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鮮卑族的漢化,令鮮卑
族改穿漢眼,改說漢話,並改換「拓跋氏」為「元氏。」
少數民族以漢姓的人物中,還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領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聞助唐擊敗黃巢長安,任河東節度使,又進封為晉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後唐王朝。
第十四種,漢族人改為少數民族姓氏。
遼、夏、金、元時代,漢族人改換為少數民族性的為數也不少。
第十五種,部分少數民族的姓氏。
滿族有穆昆組織,產生於姓氏社會,是構成滿族社會的基層血緣組織。穆昆由一個或數個家庭組成。同一個穆昆中,只有一個姓氏;同宗的幾個穆昆,則冠以幾個漢姓。如烏雅氏的五個穆昆,分別以吳、穆、包、黃、邵為姓氏;寧古塔氏的四個穆昆,以劉、寧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賓縣永陵鎮)以圖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為姓。
壯族經父系計算世系,子女隨父姓。女兒出像後,須加雙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後。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羅,她便稱為「莫羅氏」。此稱,與漢族舊習俗(張王氏、李揚氏等相同。
第十六種,容易讀錯的姓氏。
由於漢字有許多多音字及古音有變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們讀錯。如萬俟.音為Moqi(莫其),常有人誤讀為「萬壽」。
區,音為OU(歐)常有人讀為「區」(qu)
黑,音為He(賀), 常有人誤讀為「黑」(hei)。
蓋,音為Ge(葛),常有人讀為「蓋」(gai)。
查 本是檢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鏞。
教 指傳授、教授之意時念jiāo,但作為姓氏時要念jiào。
任 本義是信任、擔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為姓氏時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同志。
曾 指曾經、未曾之意時念céng,但作為姓氏時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今有香港特首曾蔭權。
繆 本是修繕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綢繆」時念móu,但作為姓氏時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宮廷女畫家繆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廣東省有大型企業廣晟集團。但作為姓氏時念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