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

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

發布時間:2022-01-13 17:23:18

❶ 中國經歷了多少個朝代

14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明萬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佔北京,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打敗大順農民軍;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

❷ 中國一共經歷了多少個朝代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中國自秦以降,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三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十六國時的東晉、前趙、北涼、夏、後趙,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三個;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陳,共五個;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夏、遼、金、南宋,共四個。由於口徑不一,難以有權威的統計。如:一、秦二世三年(楚懷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嬰即位,僅稱王。二、漢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劉盈卒,少帝劉恭即位。但高後呂雉稱制,史家以高後紀年。漢高後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劉恭被廢,少帝劉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後紀年。三、漢元平元年(-74年),昭帝劉弗陵卒,昌邑王劉賀即位。旋被廢。宣帝劉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劉賀計入世系。四、漢元始五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劉衎卒。漢居攝元年,孺子劉嬰被立為太子,王莽稱假皇帝。漢初始元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劉嬰被廢。史家仍以孺子劉嬰計入世系。五、漢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麗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陽王劉玄稱帝。漢建世元年(漢更始三年,漢建武元年,25年),劉盆子稱帝。史家不以淮陽王劉玄、劉盆子計入世系。六、漢延光四年(高句麗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劉祜卒,北鄉侯劉懿即位。旋被廢。順帝劉保即位。史家不以北鄉侯劉懿計入世系。七、漢中平六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一年,189年),靈帝劉宏卒,弘農王劉辯即位。旋被廢。獻帝劉協即位。史家不以弘農王劉辯計入世系。八、晉建始元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受禪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馬衷復辟。史家不以趙王司馬倫計入世系。九、晉建康元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年,晉太興二年,成玉衡九年,趙光初二年,趙明帝元年,319年),南陽元王司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陽元王司馬保計入世系。……像上述案例,在歷史上有上百起。此外、歷代起事者,自稱皇帝的,不下數百起,並且難以作全面統計。即使在當代,這種案例還有出現。如:「中原皇清國元年」 (1982年),張清安僭號於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華僭號於山東濰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因此,無論是正統的王朝君主,還是其他政權的皇帝,都難以有權威的統計結果。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10歲到19歲的有28位。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在位九年有6位,八年有9位,七年有15位,六年有18位,五年有18位,四年有21位,三年有29位,兩年有39位,一年有42位,不滿一年有40位,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武則天66歲才登基;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北宋版《百家姓》511個姓中,開頭「趙錢孫李」,乃因為宋朝皇帝姓趙,若明版就一定以朱開頭。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但據國防大學出版社《中國皇帝史》: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代宣統覆滅,我國封建社會共經歷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時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朱(後梁、明)26位;趙(宋)18位;蕭(梁、西梁)17位;司馬(晉)16位;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王(新、前蜀、閩)10位;石(後趙、後晉)9位;陳(陳)8位;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張(前涼)7位;馬(五代楚)6位;曹(三國魏)5位;錢(吳越)5位;孫(三國吳)4位;馮(北燕)2位;孟(後蜀)2位;段(西燕、北涼)2位;贏(秦)2位;柴(後周)2位。外族皇帝計有: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慕容氏(前燕、後燕、西燕)16位;耶律氏(遼)15位;愛新覺羅氏(清)12位;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完顏氏(金)10位;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苻(前秦)7位;宇文氏(北周)5 位;乞伏氏(西秦)4位;沮渠氏(北涼)4位;禿發氏(南涼)3位;赫連氏(大夏)3位;姚(後秦)3位;呂(後涼)3位等。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

❸ 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

中國在歷史上共經歷了18個朝代。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❹ 中國經歷了哪些朝代

1、中國朝代順序:

夏: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秦:據《史記》記載,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

三國時期(魏、蜀、吳):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宋(北宋、南宋):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位於按出虎水,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明: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二、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4)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擴展閱讀:

香港版本朝代歌: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❺ 中國從古到今經歷了多少個朝代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替,這些中國歷史朝代你都記得住嗎?用朝代歌的方式方便記憶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本專題整理了各個版本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完整版,把這個背熟後,媽媽就再也不用擔心你記不信了。導讀(目錄)展開↓中國歷史朝代順序 。

中國自秦大一統至清朝滅亡,共出現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有五十多個小王朝。當然,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也是統一的王朝。現在比較統一的說法是中國總共有83個王朝,559個帝王,其中帝397個,王162個。人們對於如此繁雜的大小王朝為了記憶清楚,總會編傳很多膾炙人口的順口溜!其中最廣也是最簡潔的順口溜是: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夏,大禹死後,其子啟繼位,在戰勝伯益後遷居到夏(今山西夏縣),後來遂以之為國號。

商,商朝始祖契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後來商湯滅夏桀建立王朝,遂以之為號。但是後來著名的盤庚在位時又將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後世又將其稱為殷商。

周,其祖先古公亶父被戎狄所驅逐,從陝西高原遷徙到了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後來武王伐紂後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遂稱周朝。公元771年,申候勾結犬戎襲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次年,繼位的周平王東遷到了洛邑(今洛陽)。從此,史稱平王東遷前為西周,東遷後為東周。東周又被細分為春秋、戰國。春秋,因孔子修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國,因西漢末劉向編纂《戰國策》始作為歷史名稱,其意為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不解。

秦,其祖先贏成為周朝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於秦邑(今甘肅張家川東),後來秦朝就以其地名為國家之稱。

西漢,項羽滅秦後分封諸侯,因為忌憚劉邦遂將其封於道路坎坷,山川重重的漢中、巴蜀之地,稱漢王。劉邦攻滅項羽後,遂以漢為國號,定都長安。

新,王莽篡西漢,於公元前8年稱帝。因王莽初年被封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篡漢後遂以新為國號。

東漢,王莽新朝滅亡以後,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劉邦後裔劉秀於公元前25年攻滅群雄,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因相對於長安,洛陽地理位置在其東,史稱東漢。

魏,曹操曾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後升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遂以之為國號,史稱曹魏。

蜀,劉備割據四川,定都成都,此地本屬先秦時代古蜀國范圍,故被稱為蜀國。因劉備以恢復漢室天下作為號召,所以把自己的政權稱為漢,史稱蜀漢或蜀國。

吳,孫權佔有吳郡(今蘇州市)等地,其地春秋時代原屬吳國,所以國號稱作吳,史稱孫吳。又因長江從九江至鎮江一段呈南北走向,時人由西向東渡過長江才可來到吳郡,故又稱其為東吳。

清,其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後以女真族後裔自稱,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雖然與明朝有戰爭但亦有交往存在,為了避免激發漢族關於歷史上金國南下大肆屠殺的民族仇恨,所以改了國號。因清是金的轉音,故改稱清,且更族名為滿洲。

❻ 中國經歷過幾個朝代、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楚、西漢、新朝、東漢、三國、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秦王嬴政。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王莽。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16、十國:公元891-97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南宋。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6)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擴展閱讀

中國朝代前綴的含義

經考證,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國家的國號都是依照地望取的。

為了表達自己的傳承,後世的一些朝代非得要跟前朝同名,因此中國好多朝代名稱並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現在的史學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詞以示區別,比如五代的時候,梁唐漢晉周前都加了一個「後」字,因為這些朝代以前都出現過,同樣的還有努爾哈赤建立的金,歷史上亦稱為後金,區別於女真族與宋朝同一時代的金朝。

有時又以統治的中心來區別,比如兩漢,為了有所區別,因為劉邦建立的漢定都是在長安,而劉秀的漢朝定都在洛陽,由於洛陽在西安以東,於是就把劉邦的漢稱為西漢,劉秀的漢為東漢,同樣的情況還有西晉和東晉,北宋和南宋的劃分。

西漢、東漢、北宋、南宋這些全部都是現代人或者後世人對以前的稱呼,當時只會自稱大漢,大宋,大周之類的。

一、「東南西北」都是以都城的位置來區分的,就分成了東西兩漢,宋朝、晉朝、周朝皆如是。例如:

1、西周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東周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後人於是根據鎬京在西,洛邑在東,所以稱為西周、東周。

2、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開封);南宋臨時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一北一南。稱北宋、南宋。

這些都是該王朝經過一重大事件導致幾近傾覆,但皇統皇權猶在或者可以復建,國都變遷過並且東西南北相距甚遠,如西周東周國都為鎬京和洛邑,就是長安和洛陽,西漢東漢也是長安和洛陽,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後來史書,更多的是口頭上。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西夏,因為當時夏國在北宋西面,當時就已經有宋人稱夏國為「西夏」。

另外一個朝代的命名在國號前往往加上主體位置,如蜀漢,劉備在四川建立的漢政權。

二、「前」、「後」是以建立的時間先後來劃分: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後涼等。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前蜀,後蜀等。

在朝代里標注「前」、「後」在十六國(「五胡亂華」)里和五代十國里非常普遍。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國中是前,十六國里有兩個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萇的後秦。後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稱秦,故以前後秦區分。

「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且像孫功達《氐族研究》所稱,還是「最早嘗試由少數民族來統一全國」的歷史政權。而「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戰國時期。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雅加達一斤香蕉多少印尼盾 瀏覽:72
印度炸蘿卜餅怎麼做 瀏覽:243
中國八個州什麼意思 瀏覽:59
越南舞卡點舞怎麼跳 瀏覽:371
今日中國經濟如何 瀏覽:987
伊朗什麼時候開放訓練 瀏覽:86
為什麼英國老齡化嚴重 瀏覽:84
越南id怎麼填 瀏覽:767
凱里去越南怎麼去 瀏覽:114
順豐中國到日本郵費多少 瀏覽:908
安卓的遨遊中國怎麼下 瀏覽:136
中國電信awifi怎麼收費 瀏覽:886
中國山水和油畫哪個好 瀏覽:23
義大利為什麼人均低 瀏覽:820
中國與南美洲的合作叫什麼 瀏覽:736
越南美奈房價多少 瀏覽:374
美國為什麼可以禁伊朗石油 瀏覽:559
印度醫療產業怎麼樣 瀏覽:906
中國到伊朗要多少錢火車車票 瀏覽:932
印尼用什麼防蚊子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