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2年達旺地區由誰佔領
達旺地區目前由印度佔領。該地區是中國的領土,屬於藏南的門隅地區(門巴族聚居區),是門隅地區的核心部分。行政上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是藏南明珠,是藏南地區開發較早的富饒之地。
B. 達旺地區的介紹
達旺地區(Dawang Area),是中國與印度邊界爭議中一部分,目前由印度治理,是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州的行政區劃。在中國的區劃下,達旺是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
C. 達旺的相關資料
中印邊境爭議地區的歷史
東段
東段爭議地區均屬於傳統藏區,中國和西藏地方政府幾千年來都對該地區有效控制和管轄。只是由於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將該地區9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浙江省面積的土地劃歸印度,克馬洪線(Mc Mahon)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圖,沿分水嶺和山脊線至雲南的尖高山,將傳統上西藏當局享有管轄權、稅收權和放牧權的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都劃進印度去。英屬印度政府和印度都聲稱這條邊界就是正式疆界。對於這條「邊界線」,歷屆中國政府都不予承認。英國政府也遲遲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才開始出現在英屬印度的地圖上。直到1954年一直註明是「未標定界」。中國政府一直堅持正確的立場,絕不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印度於1954年在該爭議地區成立了隸屬印度中央政府的「東北邊境特區」,1987年印度議會批准正式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分設11個行政區。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2001年人口統計90餘萬人。1961年11月,尼赫魯總理向拉達克和東北邊境特區駐軍發出了新的命令。守備部隊接到了盡一切可能向前推進,積極佔領整個邊境的命令:在邊防線上,哪裡有空隙,就到哪裡巡邏,或建立哨所。在陸軍總部的會議上,赫魯說:哪一方修建一個對立的哨所,那麼它就將成功地在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權,因為實際上的主權十個有九個都會得到國際法的承認。根據國際法不咎既往,尊重現狀,尊重實際管轄的原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已經把那條本來是非法的麥克馬洪線視為國際邊界線了。從國際慣例來看,國際法尊重先佔為主的原則,誰先佔領並實行有效的管理,誰就擁有較大的主導權,就會得到國際法的尊重。如果對方使用武力長期佔領,並進行經濟開發和行政管理,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默許和現實,國際習慣法就會認為我國對這種非法佔領的事實已不再表示抗拒,所以就傾向於尊重這樣的佔領現實。
西段
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後准葛爾的大軍及蒙古熬茶禮佛的行旅都是從此進藏,清時曾設立拓置局管轄,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也是從阿克賽欽到達阿里的。
對於這樣一塊土地,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懷疑過其屬於中國,直到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印度的依據是所謂約翰遜線。1860年英國測繪軍官約翰遜曾作探險旅行,他從拉達克進入阿克賽欽最後到達新疆的和田。此人把阿克賽欽視為無主地,因此將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標畫進英印的屬地,將中印分界線畫在了昆侖山一側。對於這條約翰遜線,英國政府並未知會大清國,歷代中國政府包括新中國並不知道此事,更談不上承認了。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
當年印軍自侵佔了達旺以後,便在該地修建工事、機場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禦體系。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前夕,印軍開始在該地區增兵一度達到2700餘人(2個步兵營、1個炮兵團加工兵分隊等)。當年10月22日,我軍決定收復達旺,進入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作戰。中國軍隊集中5個步兵團參加攻擊行動。23日,中國軍隊拿下達旺以北的印軍前沿陣地後,駐守達旺的印軍主力惟恐被我圍殲,急忙向南後撤,於24日逃往達旺河以南。中國軍隊於次日進駐達旺,重新收復該地區。當日,中國軍隊接到命令,駐守達旺河沿線。後來印軍不甘心失敗,重新集結兵力實行反撲,我軍決心越過達旺河向南追擊,再次給予印軍以嚴厲打擊。
當後撤的印軍退守到西山口和邦迪拉一線後,認為該地區地勢險要難攻易守,白雪皚皚的高山峻嶺被印軍視為理想的天然屏障。11月18日,我軍發起總攻。在進攻中我軍官兵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堅決執行上級的作戰命令,不怕疲勞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快速穿插,切斷和包圍印軍,爭取打殲滅戰。27日,我軍先頭部隊已經打到中印邊境傳統習慣線附近(即現在地圖上的國境線),威逼印度的邊境城市-提斯浦爾。由於中國軍隊進兵神速,城內大亂。此時的印軍已經組織不起像樣的反擊和防禦,部隊的建制被打亂,漫山遍野的散兵游勇,公路上到處都是印軍丟棄的裝備和物資。此次的麥克馬洪線以南作戰嚴重打擊了印軍的士氣,摧毀了他們的抵抗意志。
整個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包括達旺及達旺河以南作戰),我軍總共殲滅印軍第62旅、炮4旅,重創印軍第48旅、65旅、67旅。擊斃印軍4885名(其中包括印軍第62旅長官霍希爾·辛格准將),傷3968名,失蹤人員和被俘人員達4000餘名。在達旺地區作戰的我軍則擊斃印軍2886名,俘虜印軍2177名,我軍陣亡225名,傷477名。達旺以南作戰的敵我傷亡比率為8:1。
中國軍隊自11月22日零時全面停火並主動後撤。1963年1月15日又從達旺後撤到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中方一側。2月28日從善良的願望出發,我軍又從實際控制線再次後撤20公里,並同意只在個別地方設置邊防警察,軍隊則與實際控制線脫離接觸。可是印軍並沒有因為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善意而罷手,立刻又向前大踏步地推進了。不久,達旺地區重又被印軍佔領。
但是,印軍在受到中國軍隊的嚴厲打擊後,不思悔改,時刻妄想報此一箭之仇。然而,由於多年的恐懼心理,使得印軍在對今後與中國軍隊作戰時要更加謹慎。印軍十分重視對我軍的作戰研究,組建適合山地作戰的特殊部隊-山地師。還通過各種手段偵察和了解中國軍隊的現狀,包括邀請越軍高級軍官到印度專門介紹中越邊境作戰的我軍特點,同時印軍在整個東線地區經常舉行諸如蘋果,弓箭,棋盤等針對中國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目的就是驗證提高在新時期,新條件下對中國軍隊作戰的的戰略指揮和戰術演練水平。與此同時,印軍又向俄羅斯購買了大量的新式裝備並加緊在國內開辦新的武器生產線,大力提高印軍邊境部隊的生活待遇(以前中國士兵扔過去一包香煙,印軍士兵都視為珍品),聘請外國教官幫助訓練印軍。其囂張氣焰可見一斑!
五個基本特點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有五個基本特點:
第一,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後,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再度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反擊並取得反擊作戰的決定性勝利,為進一步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贏得了主動,得到了世界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這場邊境局部戰爭,決定了軍事斗爭必須服從政治,外交斗爭,三者要緊密結合。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軍事行動的打,停,進,撤;軍事上的勝利,又為政治,外交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爭取以打促談,以打促和及相對的和平穩定。
第二,這場戰爭,中印雙方力量對比雖互有優長,但從整體上看,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大於印度,中國軍隊的整體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高於印度軍隊。這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敵強我弱的情況是不盡相同的。印度軍隊,原屬英國殖民主義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德,意,日法西斯軍隊作過戰,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其參戰部隊主力(《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73頁.)印軍第四師系王牌部隊。印軍技術水平好,後方運輸線短,後備兵團機動快,補給便利。但印軍又是資產階級的僱傭軍隊,帶有濃厚的封建和殖民主義色彩,沿襲英軍的基本制度,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失道寡助,士氣較低,內部矛盾重重。且戰術思想比較保守,害怕近戰,夜戰。而中國邊防部隊,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久經考驗的人民軍隊,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嚴格的組織紀律,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戰略戰術機動靈活,指揮有方,多數部隊具有高原地區作戰經驗,而且系正義之師,得道多助。這個特點為中國的勝利奠定了客觀基礎。
第三,這場戰爭,是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特殊環境下進行的。該區屬於世界屋脊的一部分,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經濟落後。東段作戰地區,山高谷窄,路險林密,氣候多變。西段作戰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終年積雪,嚴重缺氧,氣候酷寒。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嚴重影響著軍隊作戰行動,部隊集結,機動,指揮和協同困難,戰場容量較小,容易發生非戰斗減員,武器技術性能難以正常發揮,後勤補給十分艱難。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關鍵。
第四,這場戰爭,是在地處祖國西部邊疆主要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進行的,群眾工作,民族和宗教政策,對戰爭有重大影響。只有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取得邊疆各族人民群眾和愛國僧侶的支持,才能取得戰爭勝利。西藏,新疆邊防部隊正是在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經過長期艱苦和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緊密團結邊疆少數民族的基礎上,取得戰爭勝利的。
第五,這場戰爭,中國邊防部隊的後勤補給基本來源於內地,路線長,道路少,運輸手段落後,難度大。這對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有極大制約。而印度軍隊後勤補給基地距戰場較近,交通方便,利於持久作戰。這些特點,規定著戰爭的復雜性,影響著戰爭的規模,進程和結局。這些特點,是雙方指導戰爭的客觀基礎,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在這方面,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深諸這場戰爭的特點,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運籌謀劃,作出一系列符合戰爭實際的決策,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戰區指揮員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戰場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發揚軍事民主,作出了正確的部署,進行了周密的戰役指揮;參戰部隊揚長避短,依靠政治優勢,吃苦耐勞,英勇善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從而在中印邊境這一戰爭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譜寫了新的光輝篇章。
主動停火 主動撤回的命令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邊境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毛澤東簽署的命令,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印成立所謂的「阿魯納恰爾北方邦」我軍直接進駐達旺1987年秋,印度政府竟然背著中國政府的面,置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於不顧,悍然宣布成立所謂的阿魯納恰爾北方邦,強行將我國固有的神聖領土達旺地區劃歸印度的版圖。印度的卑劣行經,理所應當的遭到中國政府的堅決反對。同年10月,我軍忍無可忍及時派出2個連的部隊再次進駐該地,攝於當年的畏懼心理,駐守當地的印軍沒有抵抗,將部隊撤回達旺河以南。當時雙方都在大力調兵(各自20萬),儲備作戰物資,挖掘工事,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後來在緊要關頭雙方達成降溫措施,兩國軍隊脫離接觸並建立熱線電話。此事件以我軍的勝利告終。
我軍通過直接進駐達旺的大無畏行動,也充分顯示出否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為今後的邊境談判增加有利的砝碼。現在的達旺已經有了直通錯那縣(77公里)的等級公路,將該地和祖國緊緊的連接在一起了。但印度在大規模移民的同時也不斷向藏南增兵,2009年中印實際控制線附近中印兵力對比已達1:8,印度出於對中國軍隊的畏懼仍繼續增兵,叫囂兵力對比要達到1:16方才滿意。中國僅以幾個邊防團和其他少量山地邊防部隊就吸住了印度陸軍第4、33、15集團軍(目前印度陸軍僅有12個集團軍),在戰略上已經壓住了印度。
D. 藏南達旺地區是什麼時候被印度佔領的
62年中印戰爭勝利後,中國撤軍到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以北20公里,也就把達旺給讓讓出來了。
E. 中國割讓給印度10萬領土有多少人口
120萬左右。
在1962年10月—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速勝,收復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後出於多種原因,中國軍隊又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以內。1964年,印軍重新佔領該地區,重新在「麥線」附近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該「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稱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F. 中國現在還有哪些領土被占
根據世界海洋法規定,中國擁有的海洋國土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里,包括內水、領海及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中國面臨著激烈的海域劃界爭端,要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得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還有相當大的困難。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在黃海,我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區。
在東海,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列島被日本非法佔領;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我國有1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
在南海,我海洋權益受到的侵犯更加嚴重。從權威的海洋研究機構獲取的數字是:有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處於爭議中。
中印東段爭議地區資料
根據中國1959年公布為約90000平方公里。
根據印度政府公布,印度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面積為83,743平方公里,我們認為因為當地在印度控制之下,印方經過實地測量,數字應當是准確的。
2001年分為13個縣,面積情況分別如下
1、 達旺縣(Tawang)2172平方公里
2、 西卡門縣(West Kameng)7422平方公里
3、 東卡門縣(East Kameng)4134平方公里
4、 帕普派爾縣(Papum Pare)2875平方公里
5、 下蘇班西里縣(Lower Subansiri)10135平方公里
6、 上蘇班西里縣(Upper Subansiri)7032平方公里
7、 西桑朗縣(West Siang)8325平方公里
8、 上桑朗縣(Upper Siang)6188平方公里
9、 東桑朗縣(East Siang)4005平方公里
10、迪邦山谷縣(Dibang Valley)13029平方公里
11、洛西特縣(Lohit)11402平方公里
12、長朗縣(Changlang)4662平方公里
13、特拉普縣(Tirap)2362平方公里
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全部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外有二個縣:長朗縣(Changlang)和特拉普縣(Tirap),計7024平方公里
第二種:全部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內有八個縣:達旺縣(Tawang)、西卡門縣(West Kameng)、東卡門縣(East Kameng)、帕普派爾縣(Papum Pare)、下蘇班西里縣(Lower Subansiri)、上蘇班西里縣(Upper Subansiri)、西桑朗縣(West Siang)、上桑朗縣(Upper Siang),計48283平方公里
第三種:部分土地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內有三個縣
1、洛西特縣(Lohit)11402平方公里,有約1/2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內,計5701平方公里
2、迪邦山谷縣(Dibang Valley)13029平方公里,有約4/5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內,計10423平方公里。
3、東桑朗縣(East Siang)4005平方公里,有約2/3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內,計2670平方公里。
以上三縣在中國主張的領土范圍之內合計18794平方公里。
第二和第三部分合計為67077平方公里。這一面積應是真正的中印邊界東段爭議土地,占整個阿魯納恰爾邦面積的80%。
綜合各方情況,中印東段爭議領土面積應在61000-67000平方公里之間,如果在加上在地圖上調整給不丹塔希岡宗東部的約4000平方公里,1959年中印邊界爭議公開時東段爭議面積實際是65000-71000平方公里,和中國政府當時宣布的約9萬平方公里差距較大。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宣布的約9萬平方公里數字是不可靠的,原因是中國政府沒有控制過該地,沒有實際測量過,而在地圖上推算,也因為當時該地區地圖不精確而誤差較大。
整個南沙群島的48個島中,越南占據了24個,而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依次佔有10個、7個、6個、1個。
中國與韓國有蘇岩礁島嶼之爭,與日本有東海中間線劃界和釣魚島群島之爭,與菲律賓有黃岩島之爭,與越南有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之爭……這些明擺著是我們固有領土的海上島礁,不但被上述國家所全部或部分武裝佔領,
G. 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有多少雙方實際控制多少
中印領土之爭的秘密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盡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一、 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 這里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 歷史上,中、印在這里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邊界劃分,是一筆糊塗帳,我國聲稱擁有的邦迪拉、德讓宗等地,雖然有藏民居住,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沒有在那裡設過政府機關。(據說西藏政府幾百年前在這里收過稅)外交爭端涉及9萬平方公里,但雙方打仗爭奪的地方是不到4萬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麥線的劃分,我們的邊境除達旺一帶外,包括亞東等地都要給印度,印度的領土主張實際到了我們西藏的錯那縣這里。我們能答應嗎?亞東、下察偶等地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至於很多人說的水草豐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譜兒這塊地方,那裡幾千年來始終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說那是我們的地方嗎?我們所說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是一種策略,是為了在談判中增加籌碼而已,是人們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實際上,很多地方,屬不屬於我們,我們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戰爭後,我們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我們的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達旺至下察偶一帶,最多3萬平方公里,誰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著丟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圖,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這里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確是不毛之地。 亞東在中、印、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號稱「西藏的江南」,是我們的傳統領地,我們並沒有丟掉這里,現在是一個西藏的一個縣,有解放軍駐扎。這里*近錫金,我們所聲稱的9萬平方公里,也包括錫金在內,因為錫金曾經歸西藏管過,錫金屬於我們嗎?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們至今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而把它當作一個獨立國家。 二、 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 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是不是印度固有領土,我也不清楚,現在被我們佔領著。印度在這里丟得領土最多。 這里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至於是怎麼落到我們手裡的,我沒看到過有關資料。這里比較荒涼,但我們在這里取得的實地是最多的。原本在這里打仗是策應東線的主戰場的,是個威脅新德里的戰略,據說是劉伯誠元帥的主意。印度在這里並沒有怎麼挑起事端。這里也是現在領土談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說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佔領就是這個原因。印度當年是既要這塊地方,也要讓我們讓出藏南的亞東、達旺、下察偶等地,我們當年作戰,是兩線作戰,都勝利了,在藏南達旺那裡是主戰場。 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里,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占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這場戰爭後,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很大,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許多,你說我們吃虧了嗎?我們的政府總不能說我們侵佔了別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處的人是不會說的。
H. 達旺地區現在被哪國控制
印度。
達旺鎮(Thetownoftawang),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錯那縣,為中國固有領土。1962年中印戰爭後被印度侵佔並實際控制。被印度劃分為偽阿魯納恰爾邦達望區首府達旺城。
達旺鎮的海拔2669米,人口4456人(21年)。面積約5平方公里,達旺河在該鎮的南面流過。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1681年,藏傳佛教格魯派在此創建達旺寺,後圍繞該寺形成城鎮,達旺寺是格魯派主要寺院之一。
I. 中國現在在達旺地區實際佔有多少
1、沒有。
2、印度占著,中國還沒駐軍。
3、不過,總有一天達旺會要回來,也會駐軍。
J. 印度達旺地段是中國的地土
是的。
達旺是藏南明珠,是藏南地區開發較早的富饒之地。是藏族民眾心中的一塊聖地。達旺州的面積有2172平方千米。
達旺自古都是中國的領土。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下,達旺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是南藏門隅地區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