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斗是什麼
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古代漢族人民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斗身,古曰魁;
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中國古代漢族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
㈡ 中國是哪個星球的
中國是一個國家,伸身處宇宙銀河系太陽系的第三個類木行星:地球,中國在亞洲東部。
㈢ 求星球研究所:少年中國地理百度雲資源發一下地址唄謝謝
鏈接:
生在中國,你真的認識中國嗎,你對「中國」的了解,或許只停留在模糊的「符號」中:提到甘肅,就是牛肉麵。提到西安,就是兵馬俑。提到成都,就是大熊貓。你對許多耳熟能詳的地名,或許只停留在只言片語的「印象」中「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在哪裡,「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在哪裡,「人人盡說江南好」,「江南」在哪裡。
㈣ 什麼是湖北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 探索 極致世界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
讓我們重新認識湖北
重新認識湖北的各個組成
它擁有
鐵打的 襄陽
▼
擁有
水做的 宜昌
▼
擁有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
荊州
▼
更擁有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的
大武漢
▼
以及
十堰、孝感、荊門、鄂州
黃岡、咸寧、隨州、恩施
黃石、仙桃、潛江、天門
再加上中國唯一個
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
神農架林區
17個行政區
組成了今天的湖北
一起建設家園、一起保衛家園
一起抵禦洪水、一起抗擊疫情
它們如此精彩、如此多樣
我們卻鮮有清晰的認知
(現今湖北行政區劃,包括13個地級行政區、4個省直管縣級行政區,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究竟
什麼是湖北?
在星球研究所看來
無情的歲月
將湖北不斷磨礪
歷經戰亂、洪水、疫情
多情的江山
卻又將湖北各個組成部分緊密連接
塑造出一個互為補益的命運共同體
湖北
位於中國中部
從 東西方向 看
中國三級階梯地勢中的 第二級階梯
在湖北境內向 第三級階梯
轉折過渡
長江
從第二級階梯傾瀉而下
西連四川盆地
東接長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位置與三級階梯,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從 南北方向 看
秦嶺-淮河線 橫亘湖北北側
湖北居於南北之中
北可連華北平原、關中盆地
南可經湖南洞庭湖平原
直抵嶺南
東西過渡、南北勾連
湖北就是
中國大地的 十字路口
(中國大地的十字路口,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而具體到湖北省內部
在不同的 歷史 時期
這個十字路口又分別居於
湖北的兩個地方
從而形成 一省雙雄 的格局
唐代之前
中國的政治中心
主要位於關中盆地與洛陽一線
一條南北大通道
經洛陽、南陽、襄陽南下
在湖北境內與長江交匯
形成了 第一個十字路口
即
荊州
(荊州位置,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它是湖北 歷史 上第一個中心城市
春秋戰國時期
20代楚王
在荊州建都400餘年
▼
三國時期
魏蜀吳三方爭奪此地
蜀將關羽最終「大意失荊州」
▼
唐代
詩人李白從重慶白帝城出發
只需一天便可走完約350km的長江水路
到達荊州
可謂」飛速「
(出自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江陵即現荊州市荊州區)
▼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
到了宋代及元明清時期
中國政治中心 東移
從開封到杭州
再到北京、南京
經濟中心則 南移 至
長江下游的江浙地區
位置更靠東的
武漢
開始顯現出更多交通優勢
而且武漢並非單打獨斗
它的身旁還有兩個 左膀右臂
即 鄂州 、 黃石
(武漢、鄂州與黃石位置,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鄂州和黃石富有礦產
3500年前的商代
商王專門在武漢建城
其目的之一便是
控制鄂州與黃石的銅礦資源
此後的1000多年
黃石的銅綠山古銅礦
共開采出了約10萬噸粗銅
堪稱鑄造中國青銅時代的
「國家寶藏」
▼
清朝末年
這里的鐵礦又源源不斷地
運往武漢漢陽鐵廠
推動中國鋼鐵工業的起步
其產出的鐵礦石高達1.4億噸
一座山頭生生變成了
深達400餘米的「天坑」
▼
冶煉出的鋼鐵
又成為修建鐵路的材料
相繼建成的京漢、粵漢鐵路
在武漢隔江相望
鐵路溝通南北、長江連接東西
武漢坐鎮水陸中央
號稱 「九省通衢」
這便是湖北的 第二個十字路口
(武漢位置,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武漢崛起的另一個原因是長江與漢江在武漢交匯,有利於控制全省)
▼
江河奔流
千舟競渡
▼
晝夜不舍
萬箭齊發
▼
但是
十字路口也好
九省通衢也罷
便利的交通也擁有「硬幣的另一面」
即極易受到戰火威脅的
四戰之地
戰爭
湖北的 第一重磨礪 來了
怎麼辦?
其中的關鍵便是
守住湖北的重要屏障
從地勢上看
湖北自西向東
由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跌落
西部山地 尤其高聳
(請橫屏觀看,湖北地形,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秦嶺山脈 、 大巴山脈
從四川陝西逶迤而來
屹立於西北
▼
最高海拔2000餘米的 武陵山脈
從雲貴高原延伸而至
聳峙於西南
▼
中間還有海拔1822米的
巫山山脈
它被長江切穿後
便形成了三峽中的第二峽 巫峽
峽長谷深、迂迴曲折
▼
而海拔3106米的
神農架
則是豫鄂湘三省海拔之冠
號稱 華中屋脊
▼
此外
湖北西部降雨充沛
降水不斷 溶蝕 碳酸鹽岩石
塑造出壯觀的喀斯特地貌
包括洞口高72米、寬64米的
騰龍洞
▼
以及全長108km的
恩施大峽谷
▼
從空中俯瞰
峽谷中巨大的 地縫
如同平地突然陷落
▼
峰巒疊嶂之中
恩施 、 神農架林區 、 十堰
三個行政區在此南北排布
構成
西部屏障
(湖北西部地形與行政區劃,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在 恩施
眾多的山地
為少數民族文化的生長
提供了一道天然庇護
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個少數民族
佔到總人口的54%
▼
在 十堰
1960年代
為了國防安全啟動的三線建設
也選中了這片山地
居然發展成為一座深山中的
現代 汽車 工業城
▼
而 神農架
則堪稱「荒野中的荒野」
森林覆蓋率高達90%
擁有高等植物3900多種、動物1000多種
是北半球中緯度保存完好的
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
但是
僅有西部屏障還不夠
湖北東、西、北三面環山
形成一個 不完整的盆地
襄陽 、 隨州 、 黃岡
咸寧 、 宜昌 等五城
可以在盆地外圍憑險據守
形成了一個
半環狀屏障
(襄陽、隨州、黃岡、咸寧、宜昌位置,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其中
北部 是 隨州
海拔1000餘米的
大洪山脈 和 桐柏山脈
分立隨州南北
構成天然阻擋
▼
周代時
周天子就已知隨州的重要性
他在此設置諸候國 曾國
以監視防範江漢地區的異動
震驚世人的 曾侯乙墓
便發掘於此地
▼
東北部 為 黃岡
最高海拔1700多米的 大別山脈
橫亘黃岡境內
山高林密之地
孕育著強烈的革命傳統
為了建立新中國
44萬黃岡兒女英勇捐軀
5.3萬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200多名開國將帥在此誕生
▼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
「學生苦讀、老師苦教、家長苦幫」
拼勁十足的黃岡
又將教育打造為響徹全國的神話
▼
東南部 則是 咸寧
最高海拔1600餘米的 幕阜山脈
聳立於此
▼
三國時
赤壁之戰在咸寧發生
北伐戰爭時
憑借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
北伐軍突破咸寧
才得以進擊武漢
(咸寧赤壁古戰場,有爭議,圖片源自@VCG)
▼
西部 則還有 宜昌
它是西部山地向平原的過渡地帶
全長423km的長江支流 清江
在山地中穿行
形成如詩如畫的 清江畫廊
▼
更引人矚目的則是
長達76km的 西陵峽
為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
▼
憑借西陵峽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
這便是宜昌的戰略地位
▼
而半環狀屏障中最為關鍵的
當屬 西北部 的 襄陽
因為三面環山的湖北
在襄陽附近
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 缺口
(湖北地形及襄陽位置,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古代中原頻發戰亂
戰火與逃難的人民
往往同時南下
缺口中的襄陽
便成了 湖北第一軍事重鎮
它北依漢江
東南西三面則
擁有中國古代城池中最寬的護城河
現存平均寬度約250米
最寬處約280米
人稱 「鐵打的襄陽」
(請橫屏觀看,襄陽古城鳥瞰,圖片源自@VCG)
▼
三國時期
諸葛亮在襄陽隆中
提出著名的《隆中對》
魏蜀在此爆發樊城之戰
為《三國演義》中
關羽水淹七軍的 歷史 原型
元滅南宋之戰
則在襄陽鏖戰了6年
是金庸小說中郭靖黃蓉故事的
歷史 背景之一
此外還有
宋金爭奪襄樊之戰
元末農民軍攻打襄陽之戰
明末張獻忠李自成攻打襄陽之戰
抗日戰爭中襄樊會戰
各種襄陽戰事不低於170次
▼
西部屏障、半環狀屏障
構成了湖北的兩道安全防線
讓湖北在戰爭不斷磨礪
但是
當戰爭結束的和平年代
作為中國大地十字路口的湖北
終於可以爆發全力了嗎?
不
它還有 第二重磨礪
即 水患
縱觀 歷史
自秦漢以來
湖北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並不算高
更落後於同處長江中下游的江西、江浙
除了戰亂影響發展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水
湖北周邊眾多的山地
孕育或補給大量河流
包括長度5km以下的河流1000多條
長度5km以上的河流4000多條
長度100km以上的河流41條
▼
▼
這些河流
受到盆地地形的控制
由周邊向中央匯聚
絕大部分都注入長江及其支流
導致全省超過99%的面積都屬於同一流域
可謂 「眾水歸一」
(湖北水系,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歷經萬千年
眾水歸一的水系裹挾著泥沙
在盆地內部沖積出了
一個肥沃的平原
江漢平原
▼
江漢平原大部分海拔
均在35米以下
地勢相當平坦
流淌在此的長江自由擺盪
形成 「九曲回腸」
(長江荊江河段的彎曲河道,底圖源自@Esri Image Map)
▼
自由擺盪的長江
再加上其他河流
以及降水在低窪之處匯積
在平原上共同塑造出眾多湖沼
包括長湖、斧頭湖、梁子湖等
湖北因此得名 「千湖之省」
現存最大湖泊
洪湖
面積約348平方千米
為中國七大淡水湖之一
而在7500-2500年前
江漢平原湖群總面積
可達12250平方千米
▼
湖沼遍布、江水漫流的平原
並不利於人類生存
於是
古人修築大堤、固定河道
或在湖沼地帶築堤圍墾
形成「 垸 yuàn 田 」
(松滋市的垸田,底圖源自@Esri Image Map)
▼
到了明代中後期
大規模的開發進入高潮
湖北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
人稱 「湖廣熟,天下足」
但是
代價也相當慘重
湖北大量湖泊解體或消亡
被堤壩束縛的長江荊江段
一步步抬高為地上河
▼
湖泊解體消亡後
大地對水流的調蓄能力越發減弱
導致洪災頻發
以長江荊江大堤為例
從1559年到1949年的390年間
潰口高達36次
平均每11年就發生一次潰口
「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很快過時
晚清至民國
湖北的糧食就已經無法自給自足
必須由湖南接濟
形成「湖南熟,湖北足」
▼
直至新中國成立
洪水仍然不斷蹂躪江漢腹地
1998年長江大洪水
在百萬大軍嚴防死守下
荊江干堤沒有潰堤
但仍然發生了各類險情1770處
因此
湖北腹地要想長遠發展
必須解決水患問題
除了退田還湖
修復自然調蓄能力
一個 超級工程 被提上建設日程
宜昌
再度出手
(宜昌位置,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在淹沒湖北重慶上百座城鎮
移民上百萬人之後
舉世矚目的 三峽大壩
於2006年在宜昌建成
這是一個庫容近400億m³的巨型水庫
可以攔蓄洪峰、提供電力
困擾湖北上千年的水患大大減輕
江漢平原及周邊的丘陵崗地
終於迎來了
一個大發展的安全環境
▼
這里除荊州、武漢之外
還分布著 荊門 、 孝感 、 仙桃
天門 、 潛江 等五城
(湖北腹地城市,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在 潛江
人們在稻田中養殖小龍蝦
實現「蝦稻共作」
再加上池塘養殖
每年可以生產9萬多噸小龍蝦
而整個湖北的小龍蝦產量
更是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潛江市巨大的小龍蝦雕塑,高16米,圖上源自@VCG)
▼
在 仙桃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
無紡布 製造加工基地
從這里生產的口罩和防護服
被源源不斷送往全球抗疫一線
▼
在 天門
棉花種植面積曾高達80萬畝
為中國著名的棉鄉
而現在更是發展出
囊括種植、貿易、紡織、紡織機械製造的
一條棉花產業鏈
▼
在 荊門
明代嘉靖皇帝的父母合葬於此
是為 明顯陵
面積廣達181.13公頃
為明代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
(明顯陵,位於荊門下轄的鍾祥市,圖片源自@VCG)
▼
而現在
通用航空生產製造
新能源 汽車 生產製造
兩大新興產業
讓荊門悄然變身
(2018年在湖北荊門舉行的「2018荊門愛飛客飛行大會」「鯤龍」AG600飛機亮相,是我國首款、全球在研的最大水陸兩棲飛機,圖片源自@VCG)
▼
在 孝感
人們以優質糯米為原料
釀制出著名的 孝感米酒
而如今數十家企業
將孝感打造為 「中華紙都「
其紙品產能佔全國生活用紙總量的16%
(2020年3月24日的孝感,維達的自動化生產線已經恢復運轉,圖片源自@VCG)
▼
這就是
歷經戰爭與洪水磨礪的湖北
以及因此誕生與崛起的
17個行政區
(湖北行政區劃,制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
今天
當我們消除了戰爭、減輕了水患
湖北作為中國大地十字路口的優勢
才真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
它是中國重要的
客運樞紐
(請橫屏觀看,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圖片源自@長江日報)
▼
它是中國重要的
貨運中心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疫情期間仍在忙碌運輸防疫人員物資,這是利用航班空窗期拍攝的珍貴影像,圖片源自@VCG)
▼
它是中國重要的
人才基地
▼
它是中國重要的
製造業基地
(2020年3月23日東風本田公司武漢工廠,恢復運作的生產線,圖片源自@VCG)
▼
它擁有深厚的
華夏文明積淀
▼
它擁有前沿的
科技 創新能力
▼
它擁有珍貴的
自然生態寶藏
▼
歲月無情
江山多情
這樣的湖北
終將重回正軌
▼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所長
圖片:謝禹涵
地圖:陳思琦
設計:趙榜
審校:王朝陽、擼書貓
【參考文獻】
1. 李長安,《荊楚地理》,武漢出版社,2018
2. 章開沅等,《湖北通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 宋傳銀,《湖北 歷史 人口研究》,現代教育出版社,2009
4. 張偉然,《湖北 歷史 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劉森淼,《荊楚古城風貌》,武漢出版社,2012
6. 李娟文等,《湖北地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 探索 極致世界
㈤ 星球研究所的圖片哪裡下載
星球研究所公眾號
星球研究所是一個地理內容自媒體,該平台主要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某個旅遊景點或城市,傳播渠道為微博或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的推文中就可以直接下載保存精美的地理圖片。
星球研究所是一群探索極致風光的地理控。星球研究所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科普自媒體機構,科普領域主要涵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省市、宇宙(天文)、建築、工程等。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以創作優質地理類微信圖文為核心,從專業的角度解構世間萬物。有圖文代表作:《什麼是武漢》《登上珠峰你會看到什麼》;視頻代表作:《百年重塑山河》《中國空間站》《中國軍隊》。已出版圖書:《這里是中國》系列。已出版音頻圖書:《星球研究所:少年中國地理》。
㈥ 有關地理科學專業的中科院研究所有幾個啊分別在哪裡可以詳細點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考研試題
鏈接:https://pan..com/s/1fZr9rIJESah1ruf0UyPTIA
提取碼:vjvm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㈦ 中國科學院 天體(隕石) 化學 重點實驗室
科研支撐編輯
目前擁有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實驗室和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主要在礦床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地球深部物質與流體作用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等重點領域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建立和完善地球化學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
研究所目前有在職職工294人,其中科技人員198人,中科院院士2人,正高級研究員39人,副高級研究員53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72人。院批准創新崗位127人,已聘82人,其中45歲以下73人,具有博士學位31人,碩士學位21人。有流動人員15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9人,碩士研究生45人,博士後24人,客座人員20人。
全所現有連續流質譜儀、稀有氣體同位素質譜儀、高分辯色質聯用儀、等離子體質譜儀、多道能譜儀、氣相色譜儀、X-射線衍射儀、電子探針等大型儀器設備40餘台(套)。近期將購置掃描電鏡、電子探針、激光拉曼光譜儀、X熒光光譜、球形壓力機系統等大型儀器。有館藏書刊約122000冊(件)。其中英文圖書15000冊,中文圖書23000餘冊,期刊74000餘冊。以及各類資料約28000餘件。
發展成果編輯
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國家、中國科學院及其它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1000餘項,其中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國家973項目和國家攻關項目(課題)100餘項。取得了一大批豐碩的成果。已出版專(譯)著16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7000餘篇,「九五」以來發表的SCI論文近200篇,其中2001年40篇。獲省、部委級及其以上科研成果獎224項(國家級獎49項,中科院獎133項,省部委級科技成果獎42項)。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background-image: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27px; top: 53px; z-index: -5330298;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initial;">
© 2015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所圍繞學科優勢,先後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與研究機構開展了科技學術交流與合作,共派出600餘人次的專家學者到世界上先進的實驗室學習和合作,邀請了510餘人次國外的專家學者來我所訪問和工作。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是掛靠在我所的全國一級學會。現有專業委員會22個,會員6900餘名。
每年召開學術會議6~10個。1982年代表中國加入了國際礦物協會、國際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學會。
出版刊物編輯
聯合主辦的學術期刊有《礦物學報》、《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地球與環境》和《Chinese Jourmal of Geochemistry》四種,均進入了我國重要的檢索系統。
技術資源編輯
研究所目前有在職職工294人,其中科技人員198人,中科院院士2人,正高級研究員39人,副高級研究員53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72人。院批准創新崗位127人,已聘82人,其中45歲以下73人,具有博士學位31人,碩士學位21人。有流動人員15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9人,碩士研究生45人,博士後24人,客座人員20人。
全所現有連續流質譜儀、稀有氣體同位素質譜儀、高分辯色質聯用儀、等離子體質譜儀、多道能譜儀、氣相色譜儀、X-射線衍射儀、電子探針等大型儀器設備40餘台(套)。近期將購置掃描電鏡、電子探針、激光拉曼光譜儀、X熒光光譜、球形壓力機系統等大型儀器。有館藏書刊約122000冊(件)。其中英文圖書15000冊,中文圖書23000餘冊,期刊74000餘冊。以及各類資料約28000餘件。
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國家、中國科學院及其它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1000餘項,其中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國家973項目和國家攻關項目(課題)100餘項。取得了一大批豐碩的成果。已出版專(譯)著16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7000餘篇,「九五」以來發表的SCI論文近200篇,其中2001年40篇。獲省、部委級及其以上科研成果獎224項(國家級獎49項,中科院獎133項,省部委級科技成果獎42項)。
研究所圍繞學科優勢,先後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與研究機構開展了科技學術交流與合作,共派出600餘人次的專家學者到世界上先進的實驗室學習和合作,邀請了510餘人次國外的專家學者來研究所訪問和工作。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是掛靠在研究所的全國一級學會。現有專業委員會22個,會員6900餘名。每年召開學術會議6~10個。1982年代表中國加入了國際礦物協會、國際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學會。聯合主辦的學術期刊有《礦物學報》、《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地質地球化學》和《Chinese Jourmal of Geochemistry》四種,均進入了中國重要的檢索系統。
㈧ 北京市中國核能地質研究所在什麼地方
版權所有: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1429號
地址:北京安外小關東里10號 郵編:100029 電話:86-010-64914829 郵箱:[email protected]
㈨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里有天體物理嗎在哪兒
中科院物理所在北京,以研究凝聚態物理為主。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物理所是同一個級別的單位,主要是做天文觀測的。你是要考研究生吧?如果是想做觀測方面的,南京大學和中科院幾個天文台都不錯
㈩ 中國宇宙學最強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是哪
北大,中國地質大學
宇宙學是天體物理學的分支,它是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和宇宙形成及演化等基本問題的學科。宇宙學的研究對象是天體運動和它的第一起因,在人類歷史的很長一段時期曾是形而上學的一部分。作為科學,宇宙學起源於哥白尼原則和牛頓力學,它們指出天體和地球上的物體遵守同樣的物理原理並解釋了天體的運動。現在這一分支被稱為天體力學。一般認為,物理宇宙學起源於二十世紀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對極遠天體的天文觀測。
二十世紀的科技進步使對宇宙起源的猜測成為可能。它也幫助建立了被絕大多數宇宙學家公認作理論和觀測基礎的大爆炸理論。(雖然職業宇宙學家認為大爆炸理論給觀測以最好的解釋,一些人至今仍在鼓吹另類宇宙學如等離子體宇宙學和穩恆態宇宙學。)大致來說,物理宇宙學處理的對象是宇宙中最大的物體(如星系,星系團,超團),最早形成的物體(如類星體)和幾乎均勻的最早期宇宙(大爆炸,宇宙暴漲,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學是比較特別的學科。它從粒子物理實驗,粒子物理唯象學,甚至弦理論中汲取了許多結果。它的其他來源包括天體物理,廣義相對論和等離子體物理的研究。
------------------------------------
可以看到,宇宙學是基礎科學,和粒子物理、地球物理有很大聯系,因此,清華、北航這類工科學校不會有這個學科,只有北大、地大才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