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航天工程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以下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階段: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中國於一九九二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
一九九九年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二00一年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神舟」二號無人試驗飛船。飛船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近七天,環繞地球一百零八圈,並順利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二000年十一月發布《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白皮書確定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近遠期目標。
近期(今後十年或稍後的一個時期)發展目標: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載人航天工程研製試驗體系。遠期(今後二十年或稍後的一個時期)發展目標:建立中國的載人航天體系,開展一定規模的載人空間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
中國航天正在制定未來發展規劃 將涵蓋五大領域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國防
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現在正在制定未來五
年到十年的發展規劃,重點將涵蓋載人航天、繞月工程、新一代運載火箭、航天產業化
和航天國際合作等五個領域。
孫來燕介紹說,中國航天未來規劃的藍圖,一是繼續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二是開展
繞月工程,預計二00七年左右發射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行;三
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能把更大重量飛行器送入空間,中國下
一步准備研製的新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成功後將實現近地軌道二十五噸、地
球靜止軌道十四噸的運載能力;
四是將加大力度抓好空間應用和應用衛星與衛星應用的工作,進一步提升中國航天
產業化的水平;五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中國願意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的原則指導下,在大范圍、寬領域、多層次上與所有友好國家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
使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更好地為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服務,造福全人類。
孫來燕稱,中國航天未來發展規劃中許多關鍵技術還要攻關,因此要堅持「有所為
有所不為」而不能全面開花,現在確定的基本的大方向、一些後續工程都要立足於國
情,要在發展過程中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提高基礎能力。他表示,中國航天今後將不
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航天事業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科技進步、國家安全以
及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等方面作出貢獻。
② 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哪一年
中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③ 中國航天的第一步從何時開始的
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努力的去鑽研。
2、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3、載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4、深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5、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3)中國多久開始研究航天擴展閱讀:
新航天時代
火箭可以運載並發射衛星上天,而衛星又可以安全返回,這兩項成果的取得為載人航天打下了技術基礎。除了顯而易見的經濟效益,載人航天的研製涉及到天文、醫學、空氣動力學等數十個學科領域。它的成熟將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水平,關乎一個國家在太空時代的生死存亡。
人類載人航天已有42年歷史(1961前蘇聯實現世界首次載人航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啟動後僅用7年時間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術。
④ 中國航天歷史是什麼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1970年4月24日,一顆耀眼的『星」劃破天際——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誕生了!這是提前為國慶獻上的厚禮,也標志著我國衛星史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此之後,我國航天事業一次次快速躍升: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三號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使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中國航天創造的輝煌成績: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我們以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飛躍!此後,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狀態:神七出艙,「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神八」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神九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這些都讓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但是,我國航天事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近幾年,美國宇航局每年的預算在170億-180億美元,超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20年的總投入。
在人造衛星領域,我國剛剛達到國際航天界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術水平;在飛船研製技術領域,我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領域,我國與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為10年到15年。
迄今為止,長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種試驗衛星、科學衛星、地球觀測衛星、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等送入太空,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供應商美國休斯公司已與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我們是國家的棟梁,祖國的希望。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的希望,我們惟有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讓祖國的航天事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要繼承中國航天人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為了我們的祖國,甘於奉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航天史
⑤ 中國航天發展在什麼時期
中國航天發展在什麼時期?中國航天發展在1986年的時候也就是開始發展,因為在這個時期他們是發展的比較好的,然後到了現在2022年的也就是22世紀,所以他們現在在航天發展技術是非常有成就。
⑥ 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史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
⑦ 1949到2021中國航天發展史是什麼
1949到2021中國航天發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它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同時也是整個中國航天事業的起點。
1958年10月2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式組建。這是我國組建的最早、規模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的綜合性航天發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大型航天發射場之一。
1960年2月,中國邁出了探空火箭技術的第一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科操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簡易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正式拉開了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衛星在軌道上運行3天後,順利按預定時間返回中國大地。
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用一枚火箭發射3顆衛星。
1984年4月8日,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升空。中國衛星通信業務由實驗階段進入使用階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1月10日,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發射成功。
2003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六號」發射成功,首次實現「多人多天」載人飛行。
2007年10月24日,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11月26日,「嫦娥一號」成功傳回了第一幅月面圖像,標志著中國探月時代成功開啟。
2008年9月25日-28日,「神舟七號」發射成功。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首次搭載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2010年10月7日,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獲得了解析度優於10米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月球物質成分分布圖等資料。
2011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2012年12月27日,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啟區域服務。它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搭載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世界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同時也是首次在月球的高緯度極地著陸。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自此,中國全面建成了屬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20年7月23日,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自此,中國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021年7月20日,天通一號03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發射迎來2021年開門紅。
⑧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
要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地球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 。
中國自主地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完成了各種運載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參考: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地球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